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1页
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2页
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3页
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4页
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南宁市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调研测试高二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高考全部内容。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对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先民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稻植硅石,这些植硅石自1.5万年前便开始大量出现,直到距今约9000年前洞穴被废弃为止,始终未曾断绝。这两处文化遗存的先民()A.很可能以稻米食 B.储备稻米防范旱涝灾害C.已经开始饲养禽畜 D.族群聚居地仍不断迁移2.秦族作为西周王朝分封到泾、渭上游的商代遗民,通过不断吸收或分化西戎(西北地区以犬为图腾的非华夏部落)的族群势力,很快成为渭河上游的管理主体。秦族的发展反映了()A.商周王朝都重视西戎管理 B.西周时期君主的权力是相对的C.分封制管理优于内外服制 D.族群交融推动西北边地的治理3.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苍梧郡(今广西梧州)设置交趾刺史部。当时刺史的职责是()A.定期为中央政府选拔官员 B.监察诸侯、郡守和地方豪强C.管理工商业者并负责征税 D.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4.司马光认为,宋时社会婚姻强调“论财”造成时人“苟慕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舅姑”。蔡襄曾表示:“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婚姻论财是)生民之大弊,人行最恶者也。”这些观点()A.背弃了商品经济发展潮流 B.促成新婚姻习俗的变革C.意在维护传统的纲常礼教 D.反映出士族阶层的衰落5.据张海鹏《徽商研究》统计,清代徽州歙县取得科举功名者,计大学士4人、尚书7人、侍郎21人、都察院都御史7人、内阁学士15人、状元5人、榜眼2人、武榜眼1人、探花8人、传胪5人、会元3人、解元13人、进士296人、举人近千人。作为一则案例,这反映了清代()A.徽州地区崇儒风气浓厚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科举取士注重地域平衡 D.徽商实力领先于全国6.“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有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九国公约》的这一规定()A.肯定了中国对一战的贡献 B.遏制了欧美列强对华的侵略C.使中国收回了山东的主权 D.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7.1916年,陈独秀号召国民“赶紧振作起来,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或是办团练,或是练兵,或是开学堂学些武备、枪炮、机器、开矿各样有用的学问”,不用害怕洋人的欺负。其目的在于()A.发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 B.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发动国民努力抗争进行救亡图存 D.兴办地方武装抵抗侵略8.据统计,1934年中央苏区95%以上的工人加入了工会,工会和农会是苏区乡村最基本的群众组织,其他组织在此基础上,按性别、年龄、职业等组建而成。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积极开展党的政治教育工作 B.重视推进根据地的组织建设C.重点解决群众团体的分散性 D.关注调动社会中间阶层力量9.下图中的纸币发行于1949年5月,是中国货币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按当时上海一石米的价格计算,这张纸币只能买到大约77粒大米。这一局面的形成反映了()A.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 B.解放区的稳定被破坏C.边疆的社会转型加速 D.国统区经济趋于崩溃10.2018年版《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现行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包含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七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这一规定旨在()A.减轻纳税人的生活负担 B.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C.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D.建立完整的保障制度11.下图是后人根据史料描述制作的四世纪君士坦丁一世统治下的古罗马城市景观模型(部分)。据此可知,古代罗马城的建设()A.凸显出农耕经济的首要功能 B.重视道路桥梁和有序城市规划C.把宫殿和宗庙设在城市中心 D.遵循等级观念和封建礼仪制度12.美国学者伯恩斯、拉尔夫在所著《世界文明史》第3卷中说到:“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美洲()A.玛雅历对西方影响深远 B.文字无法被释读C.拥有发达的封建制文明 D.文化水平比较高13.19世纪初,柏林大学开大学科研的先河,通过将教学和研究相统一的途径和自由的学术环境,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学业时能对某一个专业有精深的了解。柏林大学这一做法()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重构了拿破仑战争后的德国文化C.有助于商品流动国际化 D.反映了德国对古罗马文化的传承14.英国企业家、慈善家罗伯特·欧文(1771——1858)认为,机器带来了贫困与失业,因此不考虑生产因素,每个劳动者都应得到全部的劳动价值。这种主张()A.汲取了巴黎公社的教训 B.反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C.体现了按劳分配思想 D.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合理性15.1930年,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超过了420万;1931年又攀升近一倍。到了1933年,失业人数已经达到1500万~1700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劳动力减少说明第三产业走向繁荣 B.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滋养了“懒汉”C.美国城市化发展产生大量负面效果 D.经济大萧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就业16.下图是20092018年全球贸易干预次数(单位:次)。据此可知,当今世界()A.世贸组织未能发挥作用 B.经济全球化受到一定冲击C.凯恩斯主义已卷土重来 D.多极化世界已经渐次形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朝统一西域建置都护后,西域边疆版图,一度从玉门关、阳关以西,天山南北,拓展到包括乌孙和葱岭以西大宛诸国在内的广大西北内陆地区。汉朝在西域地区逐渐建立起了一套以都护为核心,“土流”结合的管理模式——设置了包括西域都护在内的“流官”管理机构与西域原有并得到汉廷承认的“土官”系统两套子系统。——摘编自李楠《西汉王朝西域都护的行政管理》材料二:唐朝开拓西域始于贞观时期,唐太宗先后设置了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州之下置有县、乡。州置刺史,县置县令,乡置乡长,里置里正,这一套制度与内地完全一样。在这三州以西、帕米尔以东的广大地区,唐朝推行了羁縻府州制度——设置州、都督府,州刺史与都督由各部首领担任,可以世袭,但必须由唐朝政府任命,其内部仍然维持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户籍不必呈报中央户部。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在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后升为大都护府,下设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管理天山以南以及中亚地区。在击败西突厥、统一西域地区后,唐朝又设北庭都护府,统管天山以北及热海以西地区。至此,唐朝实现了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分管天山南北的政治军事格局。两大都护府代表朝廷在西域行使职权,各都督府、州、军皆受其管辖,奉命行事。——摘编自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唐时期西域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唐西域行政区划设置的共同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颁发谕令,规定“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一切考试,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光绪三十一年,张之洞、袁世凯等上《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后,科举制度被完全废止。——摘编自钟伟春、李木洲《清末科举改制下的浙闱新变与现实省思》材料二1912年初,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令内务部与法制局编纂审定官职试验章程草案,先后颁布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等法律条文,规定高等文官考试委员隶属于内阁总理,掌握高等文官之考试、任用等;文官考试分预试、正试两种,非预试合格者不得应正试;预试分两场,第一场为论文考试,第二场为口述考试,非经笔试合格者不得应口试等。——摘编自经盛鸿《孙中山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举措,并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临时政府出台文官考试法规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平洋铁路西段工程于1863年破土动工,它所经过的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岭和内华达州一带,高山峻岭绵亘,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险。不少白人工人应聘后不久经受不了恶劣的条件而纷纷离去。管理层在加利福尼亚州雇用了首批来自中国南方的50名华工。此后,越来越多的华工加入筑路大军中。根据美国学者柯立芝所著《中国移民》一书的统计,太平洋中央铁路在建设高潮时,中国劳工占到90%,约9000人。这条铁路最艰险的路段,是由以中国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摘编自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通过包括劳务输出在内的多种渠道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经济援助,我国的跨境劳务合作雏形逐渐显现。改革开放后,外出劳动者彰显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聪明才智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工程承包迅速发展,在全球劳务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截至2019年底,我国对外劳务派遣在外人数突破62万人,较2000年增幅超70%。由于我国劳动者对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一贯保持开放包容、相互理解的思维观念,加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风俗、信仰文化差异等因素对大型工程跨国合作建设的阻碍作用显著降低,劳务输出活动推动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交通便捷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文化的发展。——摘编自马慧洁《文化差异和劳动力跨境流动—基于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事实证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赴美华工对太平洋铁路修建和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务输出的文化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苏伊士运河史根据材料,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发展史,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023—2024学年南宁市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调研测试高二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高考全部内容。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对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先民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稻植硅石,这些植硅石自1.5万年前便开始大量出现,直到距今约9000年前洞穴被废弃为止,始终未曾断绝。这两处文化遗存的先民()A.很可能以稻米为食 B.储备稻米防范旱涝灾害C.已经开始饲养禽畜 D.族群聚居地仍不断迁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江西仙人洞、吊桶环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人工栽培稻植硅石。先民们将稻粒带入居住的洞穴,说明当时他们可能已经以稻米为食,A项正确;材料内容只能推断出这两处文化一村的先民从事农业种植,很可能以稻米为食,没有涉及防范旱涝灾害、饲养禽畜、聚居地迁移等信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秦族作为西周王朝分封到泾、渭上游的商代遗民,通过不断吸收或分化西戎(西北地区以犬为图腾的非华夏部落)的族群势力,很快成为渭河上游的管理主体。秦族的发展反映了()A.商周王朝都重视西戎管理 B.西周时期君主的权力是相对的C.分封制管理优于内外服制 D.族群交融推动西北边地的治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族是“商代遗民”,被分封到西北地区后“不断吸收或分化西戎的族群势力……成为渭河上游的管理主体”,这体现了早期族群间的交融推动了西北边地治理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西周时期中央政府对于西北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周王权力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和内外服制度比较,不能得出分封制管理优于内外服制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3.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苍梧郡(今广西梧州)设置交趾刺史部。当时刺史的职责是()A.定期为中央政府选拔官员 B.监察诸侯、郡守和地方豪强C.管理工商业者并负责征税 D.清查全国垦田、户口的数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题目材料中,汉武帝在苍梧郡设置交趾刺史,而刺史的主要职责使监察地方,所以汉武帝的这一做法是旨在加强对地方的巡视监察,B项正确;刺史品级不高,不负责中央官员的选拔,排除A项;C、D两项是郡守等官员的主政职责,并非刺史的职责,均排除。故选B项。4.司马光认为,宋时社会婚姻强调“论财”造成时人“苟慕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其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舅姑”。蔡襄曾表示:“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婚姻论财是)生民之大弊,人行最恶者也。”这些观点()A.背弃了商品经济发展潮流 B.促成新婚姻习俗变革C.意在维护传统的纲常礼教 D.反映出士族阶层的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题目材料中,司马光和蔡襄反对婚姻论财的主要目的是遏制“轻其夫而傲其舅姑”,实现“传嗣”、端正社会风俗,进而维护传统的纲常礼教,稳定社会秩序,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发展或抑制商品经济,材料说明当时知识分子对于传统的纲常礼教的维护,排除A项;宋代习俗新现象是婚姻论财,司马光、蔡襄是反对这一现象的,这没有促成新婚姻习俗的变革,排除B项;士族阶层衰落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流动性的增强,而不是婚姻习俗,排除D项。故选C项。5.据张海鹏《徽商研究》统计,清代徽州歙县取得科举功名者,计大学士4人、尚书7人、侍郎21人、都察院都御史7人、内阁学士15人、状元5人、榜眼2人、武榜眼1人、探花8人、传胪5人、会元3人、解元13人、进士296人、举人近千人。作为一则案例,这反映了清代()A.徽州地区崇儒风气浓厚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科举取士注重地域平衡 D.徽商实力领先于全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中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徽商兴盛之地歙县以科举取得功名者数量众多,这反映了清代徽州民众传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上有着浓厚的崇儒风气,A项正确;材料只是对于徽州重学风气的描述,体现不出君主专制是否强化,排除B项;题干没有科举人数对比,无法说明当时科举取士的地域平衡问题,排除C项;明清时期徽商势力很强,但没有其他商帮的情况,不能得出“领先于全国”,排除D项。故选A项。6.“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有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九国公约》的这一规定()A.肯定了中国对一战的贡献 B.遏制了欧美列强对华的侵略C.使中国收回了山东的主权 D.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世界)。根据材料《九国公约》“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可知它以国际协定限制了一战期间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在“尊重中国主权”的名义下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联合统治,D项正确;《九国公约》没有肯定中国对一战的贡献,排除A项;《九国公约》的这一规定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联合统治,排除B项;《九国公约》的这一规定没有使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7.1916年,陈独秀号召国民“赶紧振作起来,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或是办团练,或是练兵,或是开学堂学些武备、枪炮、机器、开矿各样有用的学问”,不用害怕洋人的欺负。其目的在于()A.发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 B.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发动国民努力抗争进行救亡图存 D.兴办地方武装抵抗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陈独秀认为,国民要“赶紧振作起来”,出钱出力、练兵、办厂,意在发动国民努力抗争以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C项正确;1915年已经开始新文化运动,材料描述的是应对国家危亡,而非宣传民主与科学,排除A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仅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兴办地方武装是对材料的部分描述,而非全部,排除D项。故选C项。8.据统计,1934年中央苏区95%以上的工人加入了工会,工会和农会是苏区乡村最基本的群众组织,其他组织在此基础上,按性别、年龄、职业等组建而成。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积极开展党的政治教育工作 B.重视推进根据地的组织建设C.重点解决群众团体的分散性 D.关注调动社会中间阶层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加入工会的工人数量多,工会和农会是根据地最基本的群众组织,其他组织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组建,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根据地的组织建设,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根据地的组织建设,没有涉及政治教育的内容,排除A项;重点解决群众团体的分散性只是目的,并非实质,排除C项;材料涉及工会、农会,没有提及中间阶层,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中的纸币发行于1949年5月,是中国货币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按当时上海一石米的价格计算,这张纸币只能买到大约77粒大米。这一局面的形成反映了()A.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 B.解放区的稳定被破坏C.边疆的社会转型加速 D.国统区经济趋于崩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解放战争后期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国民党发行大额纸币敛财,加速了经济的崩溃,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统区经济濒临崩溃,而不是繁荣,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与解放区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边疆地区是否实现社会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10.2018年版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现行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包含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七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这一规定旨在()A.减轻纳税人生活负担 B.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C.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D.建立完整的保障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新版个人所得税制度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涉及的都是与人民生计最为紧密的七个方面,有助于减轻纳税人的负担,A项正确;“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材料的主题没有内在关系,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不是建立完整的保障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是后人根据史料描述制作的四世纪君士坦丁一世统治下的古罗马城市景观模型(部分)。据此可知,古代罗马城的建设()A.凸显出农耕经济首要功能 B.重视道路桥梁和有序城市规划C.把宫殿和宗庙设在城市中心 D.遵循等级观念和封建礼仪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四世纪(古罗马)。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古罗马城市建设的道路系统、供水排水系统有着规范的设计,城市规划分布有序,B项正确;古罗马城具有一定的商业而非农耕经济功能,排除A项;四世纪的罗马神庙众多,并非宗庙,也不全位于城市的中心,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罗马城的设计与封建礼仪制度的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12.美国学者伯恩斯、拉尔夫在所著《世界文明史》第3卷中说到:“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美洲()A玛雅历对西方影响深远 B.文字无法被释读C.拥有发达的封建制文明 D.文化水平比较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可知,题干说明欧洲白人入侵美洲之前,美洲“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即古代美洲文化水平比较高,D项正确;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美洲文化水平比较高,未体现玛雅历对西方影响深远,排除A项;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美洲文化水平比较高,未涉及文字释读,排除B项;当时美洲是奴隶制文明而非封建制,排除C项。故选D项。13.19世纪初,柏林大学开大学科研的先河,通过将教学和研究相统一的途径和自由的学术环境,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学业时能对某一个专业有精深的了解。柏林大学这一做法()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重构了拿破仑战争后的德国文化C.有助于商品流动国际化 D.反映了德国对古罗马文化的传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德国。19世纪柏林大学将教学和研究相统一的途径和自由的学术环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为德意志科技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求,A项正确;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与拿破仑法典的传播有关,与德国科技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德国柏林大学的教科研信息,材料不涉及商品流通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德国柏林大学教科研信息,据材料无法得出柏林大学是否继承了古罗马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14.英国企业家、慈善家罗伯特·欧文(1771——1858)认为,机器带来了贫困与失业,因此不考虑生产因素,每个劳动者都应得到全部的劳动价值。这种主张()A.汲取了巴黎公社的教训 B.反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C.体现了按劳分配的思想 D.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每个劳动者都应得到全部的劳动价值”具有一定的按劳分配意识,C项正确;巴黎公社革命时间是1871年,罗伯特·欧文(1771—1858)没有经历巴黎公社革命,排除A项;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并不反对工业化社会,排除B项;材料意在批判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C项。15.1930年,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超过了420万;1931年又攀升近一倍。到了1933年,失业人数已经达到1500万~1700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劳动力减少说明第三产业走向繁荣 B.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滋养了“懒汉”C.美国城市化发展产生大量负面效果 D.经济大萧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就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19301933年间美国失业人数猛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这表明经济大萧条影响了民众就业走向和社会的就业结构,D项正确;劳动力的减少并不意味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繁荣,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所带来的问题,与社会福利制度和城市化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6.下图是20092018年全球贸易干预次数(单位:次)。据此可知,当今世界()A.世贸组织未能发挥作用 B.经济全球化受到一定冲击C.凯恩斯主义已卷土重来 D.多极化世界已经渐次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92018年(世界)。根据材料“20092018年全球贸易干预次数”可知,2009年到2018年全球贸易干预次数持续上升,这说明经济全球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强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对全球贸易的干预,排除C项;材料并非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朝统一西域建置都护后,西域边疆版图,一度从玉门关、阳关以西,天山南北,拓展到包括乌孙和葱岭以西大宛诸国在内的广大西北内陆地区。汉朝在西域地区逐渐建立起了一套以都护为核心,“土流”结合的管理模式——设置了包括西域都护在内的“流官”管理机构与西域原有并得到汉廷承认的“土官”系统两套子系统。——摘编自李楠《西汉王朝西域都护的行政管理》材料二:唐朝开拓西域始于贞观时期,唐太宗先后设置了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州之下置有县、乡。州置刺史,县置县令,乡置乡长,里置里正,这一套制度与内地完全一样。在这三州以西、帕米尔以东的广大地区,唐朝推行了羁縻府州制度——设置州、都督府,州刺史与都督由各部首领担任,可以世袭,但必须由唐朝政府任命,其内部仍然维持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户籍不必呈报中央户部。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在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后升为大都护府,下设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管理天山以南以及中亚地区。在击败西突厥、统一西域地区后,唐朝又设北庭都护府,统管天山以北及热海以西地区。至此,唐朝实现了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分管天山南北的政治军事格局。两大都护府代表朝廷在西域行使职权,各都督府、州、军皆受其管辖,奉命行事。——摘编自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唐时期西域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唐西域行政区划设置的共同影响。【答案】(1)变化趋势:地方机构的数量增多(或答:由西域都护变成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等);地方逐渐实行多层次管理(或答:先后设置州、县、乡);“土流”结合的管理模式发展为州县制和羁縻府州制(或答:地方管理模式在继承中有所创新)。(2)影响:保证了行政治理的有效性(或答: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或答: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助于稳定西域的局势(或答: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促进丝绸之路的发展(或答: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任答四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一“设置了包括西域都护”、材料二“唐太宗在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唐朝又设北庭都护府”可得出由西域都护变成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等,地方机构的数量增多;据材料二“州之下置有县、乡。州置刺史,县置县令,乡置乡长,里置里正,这一套制度与内地完全一样”可得出先后设置州、县、乡,地方逐渐实行多层次管理;据材料一“建立起了一套以都护为核心,‘土流’结合的管理模式”、材料二“唐朝推行了羁縻府州制度”可得出“土流”结合的管理模式发展为州县制和羁縻府州制,地方管理模式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州置刺史,县置县令,乡置乡长,里置里正,这一套制度与内地完全一样”“管理天山以南以及中亚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保证了行政治理的有效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据材料二“唐朝实现了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分管天山南北的政治军事格局。两大都护府代表朝廷在西域行使职权,各都督府、州、军皆受其管辖,奉命行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助于稳定西域的局势,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据材料二“管理天山以南以及中亚地区”“统管天山以北及热海以西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促进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颁发谕令,规定“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一切考试,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光绪三十一年,张之洞、袁世凯等上《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后,科举制度被完全废止。——摘编自钟伟春、李木洲《清末科举改制下的浙闱新变与现实省思》材料二1912年初,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令内务部与法制局编纂审定官职试验章程草案,先后颁布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等法律条文,规定高等文官考试委员隶属于内阁总理,掌握高等文官之考试、任用等;文官考试分预试、正试两种,非预试合格者不得应正试;预试分两场,第一场为论文考试,第二场为口述考试,非经笔试合格者不得应口试等。——摘编自经盛鸿《孙中山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举措,并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临时政府出台文官考试法规的意义。【答案】(1)举措:八股格式改试策论;考查内容涉及世界政治(或抄材料“各国政治艺学”);废除科举制度。(任答两点即可)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答: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发展;晚清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或答: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政治、文化各任答一点即可)(2)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提升了民权(公民或民主)意识;与世界接轨(或答:顺应时代潮流、世界潮流);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民国政权(或答: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晚清政府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举措,据材料“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可知,考查内容涉及世界政治;据材料“一切考试,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期,人才选拔方面不用八股,改试策论;据材料“光绪三十一年,张之洞、袁世凯等上《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后,科举制度被完全废止。”并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第二小问,关于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其原因,从政治方面来讲,晚清时期之所以改革人才选拔机制,是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等创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文化方面,晚清以来,西学东渐加深,西方的选官制度对中国产生影响;近代中国教育得到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国。关于南京临时政府出台文官考试法规的意义,据材料“先后颁布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等法律条文,规定高等文官考试委员隶属于内阁总理,掌握高等文官之考试、任用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的举措显然受到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据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出台文官考试法规,规定比较公平,能够为新的政权选拔优秀人才,此举起到巩固新生的政权的作用;此外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平洋铁路西段工程于1863年破土动工,它所经过的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岭和内华达州一带,高山峻岭绵亘,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险。不少白人工人应聘后不久经受不了恶劣的条件而纷纷离去。管理层在加利福尼亚州雇用了首批来自中国南方的50名华工。此后,越来越多的华工加入筑路大军中。根据美国学者柯立芝所著《中国移民》一书的统计,太平洋中央铁路在建设高潮时,中国劳工占到90%,约9000人。这条铁路最艰险的路段,是由以中国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摘编自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通过包括劳务输出在内的多种渠道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经济援助,我国的跨境劳务合作雏形逐渐显现。改革开放后,外出劳动者彰显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聪明才智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工程承包迅速发展,在全球劳务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截至2019年底,我国对外劳务派遣在外人数突破62万人,较2000年增幅超70%。由于我国劳动者对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一贯保持开放包容、相互理解的思维观念,加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风俗、信仰文化差异等因素对大型工程跨国合作建设的阻碍作用显著降低,劳务输出活动推动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交通便捷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文化的发展。——摘编自马慧洁《文化差异和劳动力跨境流动—基于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事实证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赴美华工对太平洋铁路修建和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务输出的文化影响。【答案】(1)贡献:弥补了(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劳力不足;推动了太平洋铁路的完工(或答:促进美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大开发;为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任答三点即可)(2)影响: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和相互理解的心态(或抄材料“保持开放包容、相互理解的思维观念”);发挥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精神;促进了美国等劳务输入国文化的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63年(美国)。贡献:依据材料“它所经过的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岭和内华达州一带,高山峻岭绵亘,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险。不少白人工人应聘后不久经受不了恶劣的条件而纷纷离去”可知,弥补了(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劳力不足;依据材料“根据美国学者柯立芝所著《中国移民》一书的统计,太平洋中央铁路在建设高潮时,中国劳工占到90%,约9000人”可知,华工的加入推动了太平洋铁路的完工(或答:促进美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华工的加入推动了太平洋铁路的完工,太平洋中央铁路的通车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大开发;美国西部的大开发为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影响:依据材料“由于我国劳动者对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一贯保持开放包容、相互理解的思维观念”可知,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和相互理解的心态(或抄材料“保持开放包容、相互理解的思维观念”);依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外出劳动者彰显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聪明才智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工程承包迅速发展,在全球劳务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可知,发挥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精神;依据材料“劳务输出活动推动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交通便捷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文化的发展”可知,中国的劳务输出,把中国文化带到了输入国,传播了中华文化,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