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考点一隋朝兴亡1.[2024·浙江湖州安吉月考]有学者认为:“政治中心在北方,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与经济富庶地区的联系沟通,以及粮食物资等的供给,更使隋朝政府意识到开凿和贯通南北大运河的必要性。”下列关于大运河的作用,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①加强南北经济的联系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③加强中原的民族交融④促成南北交通的贯通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2.[2024·浙南名校联盟期中]唐太宗曾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据此,隋朝短命而亡的深刻教训是 ()A.国富而不与民共享B.赋役繁重,激化矛盾C.穷兵黩武,暴政而亡D.统治者志大而才疏◆考点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3.[2024·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一学生整理了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治国理政主要举措,包括: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这一时期史称 ()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4.[2024·浙江杭州四校月考]下图是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北壁壁画“收获图”的简笔摹本。图片的信息可直接证明当时 ()A.设立河西四郡加快了边疆开发B.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C.农业耕作技术发生了重大改进D.边疆、内地农业生产实现一体化5.[2024·浙江强基联盟月考]阅读下面的图片。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A.促进汉藏友好地交流B.吐蕃接受唐朝的册封C.唐蕃从此停止了纷争D.唐蕃间和亲更加频繁6.[2024·浙江9+1联盟期中]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创新了管理体制。下列少数民族中,唐代实施了册封体制的是()A.东突厥 B.西突厥C.吐蕃 D.靺鞨族◆考点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7.“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此材料描述的是 ()A.汉初同姓诸侯王的分立态势B.西晋之后南北政权的对峙格局C.唐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的现状D.唐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8.中国古代一自称“冲天大将军”者,率军转战长江、闽江、珠江流域,后挥师北上并攻下京城长安,在他的暴力扫荡下,“甲第朱门无一半”。这场暴力扫荡 ()A.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根基B.打击了唐朝后期腐朽统治C.冲击了因循保守的北宋王朝D.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9.隋文帝时期一面崇儒,一面兴学,自京都至州县均设学校,又令所有学校都要勤训导、严考课。同时积极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使儒学中的“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的不同特点逐渐融合。这主要是因为隋朝 ()A.开创新交通运输方式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C.商业贸易不断发展D.国家的统一与发展10.[2024·浙江杭州“六县九校”联盟期中]“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开元盛世”特点的是 ()①“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③“君臣相得”“乐闻直谏”④“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11.[2024·浙江宁波期末]学者陈寅恪先生曾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认为“新机重启”得益于()A.疆域扩大 B.文化繁荣C.民族交融 D.制度创新12.[2024·浙江金华卓越联盟月考]756年,唐玄宗发布筹划平叛全局制书,在划分各路势力的基础上,规定“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于是“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这一做法 ()A.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D.遏制了边疆民族叛乱13.(18分)[2024·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边疆治理对于封建王朝统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边疆安稳则社稷安定,边疆动乱则中原震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政治地理的角度来看,汉武帝之后,在政治地理格局上,不但汉初王朝直接领属郡县与王国独立领属郡县并立的格局被彻底改变,中央集权程度大大加强,王朝还通过积极有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北疆确立了对匈奴袭扰的有效辖制。——摘编自郑帼《两汉之际的政治地理研究》材料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北方的突厥和回纥、西南的吐蕃和南诏、东北的契丹和靺鞨。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开明的边疆治理政策,怀柔与攻伐政策相结合,保障了唐代的疆域稳定,使大唐出现了“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盖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的盛世局面。——摘自田宁《武则天与唐朝前期的边疆民族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为改变“政治地理格局”所采取的措施。(9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的边疆治理政策,结合所学以唐与吐蕃关系为例加以说明。(9分)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C[解析]根据材料“与经济富庶地区的联系沟通”“贯通南北大运河”可知,材料观点认为隋朝修建大运河是因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需要联通,因此开凿大运河有必要性,即①加强南北经济的联系、④促成南北交通的贯通正确,从“加强对南方的管理”看,大运河有助于巩固统一,②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C项正确;材料观点没有提到民族交融对于大运河修建的影响,③错误,排除A、B、D项。2.A[解析]据材料“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和“隋文帝不许赈给”“炀帝恃其富饶”可知,虽然隋朝国家富饶,但统治者不愿在大旱时赈济民众,据此可知隋朝短命而亡的深刻教训是国富而不与民共享,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隋朝赋役的情况,不能得知繁重赋役激化矛盾,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隋朝穷兵黩武,排除C项;隋文帝并非志大才疏的统治者,排除D项。3.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A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于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光武中兴”出现于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开元盛世”出现于唐玄宗统治时期,排除B、C、D项。4.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西北地区的敦煌壁画中,出现了中原的农耕技术,如图中有曲辕犁,这反映出中原农耕技术已经在边疆地区传播,边疆地区的农业耕作技术发生了重大改进,C项正确;河西四郡是在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从材料无法得知徭役与赋税的实行情况及其影响,排除B项;边疆与内地自然条件不同,农业生产不可能一体化,排除D项。5.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此物是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的直接结果是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促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A项正确;此次会盟吐蕃未接受册封,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停止了纷争”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唐蕃间之后未有和亲,排除D项。6.D[解析]唐玄宗封东北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项正确;唐朝对东西突厥实施的是战争征服和设置机构来进行控制管理,排除A、B项;唐朝对吐蕃实行的是和亲和会盟政策,排除C项。7.C[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晚期,藩镇管辖地区较大,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末藩镇割据情况,汉朝和西晋之后南北政权没有设置“方镇”,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末藩镇割据的情况,并非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排除D项。8.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带领起义军采取流动作战的方针,转战大半个中国,占领长安,沉重打击了唐朝后期的腐朽统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末的黄巢起义,而非东汉或北宋时期的史实,排除A、C两项;黄巢起义时,五代十国时期尚未开始,排除D项。9.D[解析]根据材料,隋文帝“一面崇儒,一面兴学”和“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结合所学可知,隋朝统治者通过在全国推崇儒学思想、在各地兴办学校和调和南北儒学思想,来促进隋王朝的统一和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的交通运输方式,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隋文帝时期政府统一思想和兴办教育,主要是由于当时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与商业贸易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10.B[解析]根据材料“‘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是指社会安定,是《贞观政要》中对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描述,①不符合题意;“小邑犹藏万家室”指经济发达,描述的是“开元盛世”的场景,②符合题意;唐太宗时期,君臣关系融洽,唐太宗虚心纳谏,③不符合题意;“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意思是五尺高的学童以不说诗词文赋为耻,指文化繁荣,是唐朝中期对当时社会场景的描述,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11.C[解析]根据材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可知,唐王朝兼容塞外和中原文化,民族交融促进唐王朝的盛世局面出现,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疆域扩大与“新机重启”无关,排除A项;民族交融促进文化繁荣,故文化繁荣是“新机重启”的结果,排除B项;制度创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12.A[解析]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为平定叛乱,唐朝政府划分各路势力,给予各路节度使增强势力的特权,一方面有利于平定叛乱,另一方面也为藩镇割据埋下隐患,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效率,排除B项;“解决了”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节度使、观察使的权力变大,没有提到边疆民族叛乱,排除D项。13.(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大片地区;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比以前更加有效。(2)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册封、和亲、战争和设置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明: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汉初王朝直接领属郡县与王国独立领属郡县并立的格局被彻底改变”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