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想政治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件_第1页
中职思想政治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件_第2页
中职思想政治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件_第3页
中职思想政治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件_第4页
中职思想政治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课件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4课推进绿色发展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议题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议题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课堂小结三启思导行四教学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明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懂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要求和重要成就,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明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懂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民生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教师可自行搜索并播放人民日报新媒体视频《大美中国锦绣家园》)观看视频,说说你的感受。学习任务:生态文明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进一步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的衰落与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直接相关。我国历史上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一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阅读与思考人与自然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是生命之母,广袤的草原、肥沃的土地、渔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也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重点新知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材料: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引用了这样一句古语,阐释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典出: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荀子·天论》说说你对“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理解。学习任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生态破坏、文明衰落的事例众多。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后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重点新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生态环境问题。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重点新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教师可自行搜索并播放纪录片《这十年》第三集《美丽的中国》)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所学内容,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学习任务: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教师可自行搜索2023年8月15日央视《晚间新闻》节目《践行“两山论”十八年安吉余村的蝶变》)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第134页“阅读与思考”,各组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从余村前后环境、经济、人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比对,并谈一谈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小组展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重点新知(教师可搜索并播放2022年7月21日《新闻联播》节目《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勇立潮头敢为先》视频)结合视频及小组展示内容,讨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民生有何意义?小组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重点新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教师可搜索并播放2022年7月17日《新闻联播》节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举行,多国人士肯定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视频)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实际情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简要说说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讨论: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对人的生存来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如果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最大本钱。离开了绿水青山,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坚定不移地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联系浙江安吉余村的案例,说一说这两地是如何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阅读教材第135页“相关链接”材料,思考问题:三、课堂小结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大自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生态变化与文明兴衰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要求和重要成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内涵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良好生态环境对于民生的重要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方面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保护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你的家乡为保护生态采取了哪些举措,效果如何?你对家乡政府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有何建议?四、启思导行教学课件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4课推进绿色发展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二框实现可持续发展子议题1: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一子议题2: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二课堂小结三启思导行四教学目标了解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理解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和要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了解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理解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意义和要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积极参与全民绿色行动,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一、推进绿色生产方式(教师可搜索并播放纪录片《征程》第十九集《为了地球村》精彩片段)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观看视频,你感受最深的内容是什么?我国为什么制定上述目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第136页“阅读与思考”,结合课前调查结果,回答问题:指某国家(地区)或某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碳达峰指通过抵消或从大气中去除等量的碳来平衡温室气体排放量,以达到净碳足迹为零的做法。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制定这一目标,既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响应《巴黎协定》约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1.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习近平绿色生产方式,要求按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组织生产,创造绿色产品、满足绿色消费。相关链接绿色产品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从开发设计、原料采用、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利用的全过程,都采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即“清洁工艺”,以最大限度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请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绿色产品。好物分享各组展示调查成果: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思考:为什么要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如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小组展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就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为抓手,全方位全过程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2.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和实践要求观看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感受。学习任务:(教师可搜索并播放《科普中国》视频《一“笔”开启绿色生活》)二、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对个人与家庭饮食有哪些相关规定?你还知道哪些绿色生活方式?阅读教材第137页“阅读与思考”,结合课前搜集材料,回答问题: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反对铺张浪费,鼓励和推动文明、节俭举办活动,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婚丧嫁娶、朋友和家庭聚会、商务活动等需要用餐的,组织者、参加者应当适度备餐、点餐,文明、健康用餐。第十四条个人应当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外出就餐时根据个人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和用餐需求合理点餐、取餐。家庭及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应当培养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按照日常生活实际需要采购、储存和制作食品。1.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绿色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衣、食、住、用、行等日常生活中注重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人们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绿色生活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早到晚,从头到脚,几乎每个人每天每一个生活细节都会涉及绿色或不绿色的选择问题。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否绿色,直接关系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活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内在要求。2.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意义(教师可搜索并播放《科普中国》视频《绿色生活从减少一次性物品开始》)各小组展示课前调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要求是什么?作为学生,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小组展示: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含碳物质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温室效应。绿色低碳指人们在消费领域里提倡的一种主张,要求消费者不购买那些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品,是环境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后出现的一种趋势。绿色消费3.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主要举措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习近平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人们消费行为的规范与引导。三、课堂小结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实践要求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意义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主要举措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在家庭生活、公共场合、未来职场,我们还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调研活动。各小组设计并确定活动方案。积极参与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四、启思导行教学课件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5课第一框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

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本框总议题子议题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二子议题3: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原因和要求有哪些?三子议题2:怎样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二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五子议题1:为什么要坚决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一理解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的原因和意义,明白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的要求,树立保护蓝天碧水的环保意识。理解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原因和意义,明白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要求;懂得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用实际行动为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和打好净土保卫战作贡献。教学目标创境激趣

导出新知(请教师自行搜索并播放2022年2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美丽中国铺展新画卷》你知道当前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吗?请举例说明。子议题1:为什么要坚决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探究学习

建构新知轻度污染10.8%良48.8%优37.7%严重污染0.3%重度污染0.6%中度污染1.8%图1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比例Ⅳ类9.7%Ⅲ类28.1%Ⅱ类50.8%Ⅰ类9.0%Ⅴ类1.7%图22022年全国地表水水质类别比例2022年劣Ⅴ类0.7%2022年看图讨论,分析2022年我国空气质量和水质情况。

结合材料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家乡空气质量的看法,思考:为什么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学习任务调查展示

分组展示课前任务中的当地空气质量调查结果,并将同年家乡空气质量和全国空气质量进行对比。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人类生存离不开清洁的空气。空气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降低,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人民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但与人民群众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期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什么是PM2.5?为什么2012年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学习任务(请教师自行搜索PM2.5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辅助教学)相关链接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2年2月,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的年均值由2015年的46毫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0毫克/立方米,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结合材料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家乡水质情况的看法,思考:为什么要打赢碧水保卫战?学习任务调查展示

分组展示课前任务中的当地水质情况调查结果,并将同年家乡水质情况和全国水质情况进行对比。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近些年来,在我国地表水中,水质整体情况趋于好转,但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依然突出。地下水是重要的战略水资源,部分污染存在呈点状向面状扩散的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子议题2:怎样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材料展示

行进在美丽中国建设征程上的某市,生态环境美,生产生活美。近些年,该市从燃煤烟气、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城市扬尘、油烟废气5个方面发力治理大气污染,逐渐实现了多种大气污染物融合管制、区域间联防联控治理的新局面。怎样打赢蓝天保卫战?小组合作,为家乡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锦囊妙计。学习任务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需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加强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臭氧层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重点新知(请教师自行搜索并播放视频《世界海洋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打赢碧水保卫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习任务: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源头治理、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等标志性战役,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新知知行合一

素养提升议题: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我们中职生能做些什么?

请大家围绕主题“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展开讨论。为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说一句心里话:“为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我会这样做:

。”子议题3: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原因和要求有哪些?

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以下阶段性目标。

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阅读材料调查展示

学生分享课前调查所在地区有无土地污染的状况,以及相关部门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具体做法。谈谈你对本地土质情况的看法,思考:我国为何要推进净土保卫战?学习任务重点新知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兴国安邦的战略资源。万物土中生,土壤污染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关系着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土壤污染,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目前,我国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和城郊地区,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材料一教材第142页“相关链接”材料。材料二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需要我们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学习任务打好净土保卫战,尊重土壤污染防治客观规律,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要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重点新知探究思考答疑解惑土壤污染风险的形成需要具备三要素:污染物、暴露途径和受体(比如人)。资料显示,1节烂在地里的1号电池能污染1平方米土地,并造成永久性公害。我们随意丢弃的不可解废旧塑料,在自然界中停留时间非常漫长,不仅会带来严重的“视觉污染”,还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水、土壤污染。如何才能有效管控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思考四、课堂小结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原因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打好净土保卫战的要求与举措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要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原因打赢碧水保卫战的要求打赢碧水保卫战的原因五、课后作业知行拓展

素养提升基础作业:课后练习。实践作业:制作环保宣传单,深入社区、街道、景点等,开展“环保小分队”志愿者宣传活动。教学课件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5课第二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美丽中国

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本框总议题子议题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二子议题3: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当如何做?三子议题2:如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二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五子议题1:为何以及如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一理解我国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意义,明白我国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的要求,自觉参与本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活动。了解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原因,明白我国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要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教学目标子议题1:为何以及如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毛乌素沙漠的变迁毛乌素沙漠被称为“人造沙漠”。历史上,这里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自唐代起至明清,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逐渐变成了茫茫大漠。毛乌素沙漠总面积4.22万平方千米,其中一半在陕西榆林境内。新中国成立之初,“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是榆林地区恶劣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经过几代人的艰辛治理,到2020年,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消失”。毛乌素沙漠其他区域的治理工作,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小组学生展示课前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所搜集的资料,并讨论以下问题:学习任务毛乌素地区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健康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生态调节、产品供给和文化娱乐等,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是建设美丽中国,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必然要求。重点新知(请教师自行搜索并播放微视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视频来源: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小组讨论,如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学习任务: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03推进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0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基本理念。02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解决之道,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新知重点新知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要科学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用途管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开展生态退化地区修复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法治保障。子议题2:如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关于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专门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这就是虞衡制度。《周礼》记载,设立“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秦汉时期,虞衡制度分为林官、湖官、陂官、苑官、畴官等。虞衡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虞衡制度(请教师自行搜索虞衡制度相关视频辅助教学)什么是虞衡制度?虞衡制度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何启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突出问题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保护区设置的144宗探矿权、采矿权中,有14宗是在2014年10月国务院明确保护区划界后违法违规审批延续的,涉及保护区核心区3宗、缓冲区4宗。长期以来大规模的探矿、采矿活动,造成保护区局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当地在祁连山区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高强度开发水电项目,共建有水电站150余座,其中42座位于保护区内,存在违规审批、未批先建、手续不全等问题。由于在设计、建设、运行中对生态流量考虑不足,导致下游河段出现减水甚至断流现象,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突出问题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环保投入严重不足,污染治理设施缺乏,偷排偷放现象屡禁不止。某公司毗邻保护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长期无法稳定达标,当地环保部门多次对其执法,但均未得到执行。某水电站将废机油、污泥等污染物倾倒河道,造成河道水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2015年9月,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对地方政府及林业厅进行公开约谈。地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约谈整治方案瞒报、漏报31个探采矿项目,生态修复和整治工作进展缓慢,截至2016年底仍有72处生产设施未按要求清理到位。小组讨论,为何要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面对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善?学习任务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