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重点知识归纳_第1页
洛阳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重点知识归纳_第2页
洛阳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重点知识归纳_第3页
洛阳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重点知识归纳_第4页
洛阳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重点知识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1、在某一地区存在着两种体色的蛾类,下表为该物种在地区建立工厂以前、不久以后和很久以后,不同体色虫的数量。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解释最为科学(

)建厂前建厂不久建厂很久后绿色个体30002500500灰色个体7502002800A.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灰色变异逐渐积累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绿色蛾适应了环境变成了灰色蛾C.工厂排出的煤烟增加了灰色蛾的突变频率D.灰色蛾大量从其他地区迁入到该地区答案:A分析: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指出种群个体间存在个体差异,在特定的环境中适应环境的得到保留并且通过生殖使数量增加,不适应的逐渐被淘汰,数量因而减少,环境在不断地改变,适应的方式也随着改变。A、建立工厂以后,由于环境受到污染,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灰色变异逐渐积累使种群基频率定向改变,A正确;B、绿色娥随环境的变化,数量减少,说明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被逐渐淘汰;灰色娥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数量逐渐增加,绿色蛾无合成灰色体色的基因,故不能变成灰色蛾,B错误;C、工厂排出的煤烟改变了环境的颜色,不会增加灰色蛾的突变频率,C错误;D、灰色蛾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从其他地区迁入到该地区的,D错误。故选A。2、某生物研究小组调查甲、乙、丙三地某种昆虫的体色,已知该昆虫的体色黑色(A)对白色(a)为显性,且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人员调查三地域中黑色昆虫的表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出基因A频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地乙地丙地黑色表型频率0

.360

.990

.75A基因频率0

.20

.90

.5A.甲地该昆虫黑色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大于乙地杂合子基因型频率B.若丙地体色为黑色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中a基因频率为1/3C.自然选择会使基因A频率发生改变但不能决定该昆虫的进化方向D.若因环境剧烈改变导致种群数量过少时,近亲繁殖可能导致种群衰退答案: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主要内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并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由表可知,该昆虫甲地基因型为Aa的频率是0

.2×0

.8×2=0

.32,乙地基因型为Aa的频率是0

.9×0

.1×2=0

.18,A正确;B、若丙地的体色为黑色个体的基因型1/3AA、2/3Aa,黑色个体自由交配,子代的基因型AA、Aa,aa的比例

关系分别是4:4:1,所以a基因频率为1/3,B正确;C、自然选择会使基因A频率发生改变,能决定该昆虫的进化方向,C错误;D、近亲繁殖增加疾病的风险,若由于环境剧烈改变导致种群数量过少,该种群可能因近亲繁殖而衰退,D正确。故选C。3、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群正在空中飞行的家燕是一个种群,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也是一个种群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一个物种不一定只有一个种群,一个种群不一定只有一个物种D.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答案:A分析:物种是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综合。物种可以包含很多种群,但同一种群只能是一个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一群正在空中飞行的家燕是一个种群,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也是一个种群,A正确;B、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错误;C、一个物种不一定只有一个种群,一个种群一定只有一个物种,C错误;D、个体的进化不能决定种群的进化,个体产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A。小提示:4、某昆虫种群中,DD基因型个体占40%,

dd基因型个体占20%,已知dd在性成熟前死亡。若该昆虫种群之间能自由交配,则下一代中基因型Dd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D、d基因频率分别为(

)A.37

.5%

75%

25%B.12

.5%

75%

25%C.25%

75%

25%D.48%

60%

40%答案:A分析:题中显示,DD基因型个体占40%,

dd基因型个体占20%,则Dd个体的比例为1-40%-20%=40%,又知dd在性成熟前死亡,则该昆虫种群中能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DD和Dd。因昆虫种群中能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DD和Dd,且二者的比例1∶1,则该群体中雌雄配子的比例分别为D∶d=3∶1,则该群体的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Dd出现

的概率为2×1/4×3/4=3/8=37

.5%

,DD的概率为3/4×3/4=9/16,dd的概率为1/4×1/4=1/16,则D的基因频为9/16+1/2×3/8=12/16=3/4=75%,则d的基因频率为1-75%=25%,A正确。故选A。5、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表现型B.基因型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答案:A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对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选择,具有更多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生物更容易在环境中生存下去,而生物的这些特征都是生物表现型的不同方面。故选A。6、疟疾主要通过按蚊进行传播,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疟疾发病率。近年来发现携带疟原虫的按蚊中存在一种化学感应蛋白(SAP2),使它们对杀虫剂显示出了很强的抵抗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杀虫剂按蚊的出现不一定说明产生了新的物种B.在使用杀虫剂之前按蚊种群基因库中就存在抗药性基因C.抗杀虫剂按蚊群体的出现说明该按蚊种群已发生了进化D.杀虫剂直接作用于按蚊个体的基因型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A、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使用杀虫剂后按蚊产生了抗性,这说明对杀虫剂具有抗性的按蚊能够和抗性较弱的按蚊进行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并没有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B、在使用杀虫剂之前按蚊种群基因库中就存在抗药性基因,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使用杀虫剂后,按蚊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抗性低的个体会被杀死,抗性较强的个体能够存活,使得按蚊向抗药性的方向进行进化,C正确;D、杀虫剂直接作用于按蚊个体的表现型,抗性低的个体会被杀死,抗性较强的个体能够存活,进而影响到种群的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7、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A.根据共同由来学说可以推断,现在的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达尔文是在了解了遗传和变异实质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大部分物种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形成的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成因答案:B解析:1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3

.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A正确;B、达尔文并不是在了解了遗传和变异实质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而基于对多种动植物和化石等的研究提出来的,B错误;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大部分物种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C正确;D、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多样性和适应性是不同的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B。8、对某村庄人群的红绿色盲情况调查发现,共有500人,其中XBXB占42.2%,XBXb占7.4%,XbXb占0.4%,XBY占46%,XbY占4%。一年后由于出生、死亡、婚嫁等原因,该村庄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增加了5人,女性携带者增加了6人,其余类型人数不变。则一年后该人群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约为(

)A.9.39%,90.61%B.8%,92%C.92%,8%D.90.61%,9.39%答案:D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基因型为XbY,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增加了5人,则b基因增加5个;女性携带者基因型为XBXb,女性携带者增加了6人,则B基因增加6个,b基因增加6个。原来女性共有500×(42.29%+7.4%+0.4%)=250(人),则男性共有500-250=250(人)。由于女性每人有2个B(b)基因,而男性每人只有1个B(b)基因。因此,原来(B+b)基因总数为250×2+250=750。b基因频率=b基因总数/(B+b)基因总数×100%=(500×7.4%+500×0.4%×2+500×4%+5+6)/(750+5+6×2)×100%=72/767×100%≈9.39%。根据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则B基因频率=1-9.39%=90.61%,ABC错误,D正确。故选D。小提示:9、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答案:D分析:分析题意可知:H、h和D、d基因决定HCN的产生,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能产生HCN,有毒,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A、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B、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基因频率高,C正确;D、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D。10、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88B.1/22C.7/200D.3/800答案:A分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1

.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

.男性患者的患病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即女→男→女。3

.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4

.男性正常其母亲和女儿必正常。设该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用A,a来表示,色盲基因用B、b来表示,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则妻子的基因型为AaXBXb,丈夫的基因型是AAXBY或者AaXBY。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b的基因频率为1/10,B的基因频率为9/1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得出,人群中的AA:Aa=9:2,故丈夫的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是

2/11,所以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2/11×1/4×1/4=1/88。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特殊棒眼雌性果蝇品系(XBX),其中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已知当s基因纯合(XsXs、XsY)时能使胚胎致死。让该果蝇品系与正常眼雄性交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致死基因s位于XB染色体上,产生的子代群体中B基因频率是1/6B.若致死基因s位于Xb染色体上,产生的子代群体中B基因频率是2/5C.若让该果蝇品系与棒眼雄性交配,也可以判断致死基因s位于哪条X染色体上D.若子代中偶然发现一只成活的XXY正常眼果蝇,可能是父本在减I时同源染色体Xb与Y未分离,进入同一生殖细胞中答案:A分析:伴性遗传: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A、若致死基因s位于XB染色体上,该果蝇品系基因型为XBsXb,与正常眼雄果蝇(XbY)交配,杂交后代XBsY胚胎致死,子代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BsXb、XbXb、XbY,比例为1:1:1,因此XB基因频率为1/5,A错误;B、若致死基因s位于Xb染色体上,该果蝇品系基因型为XBXbs,与正常眼雄果蝇(XbY)交配,杂交后代XbsY胚胎致死,子代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bXbs、XBXb、XBY,比例为1:1:1,因此XB基因频率为2/5,B正确;C、让该果蝇品系与棒眼雄性交配,若致死基因s在XB染色体上,杂交后代XBsY致死,子代只有正常眼雄果蝇;若致死基因s在Xb染色体上,杂交后代XbsY致死,子代只有棒眼雄果蝇,因此也可以判断出来致死基因s位于X的哪条染色体上,C正确;D、若子代中偶然发现一只成活的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眼果蝇,基因型为XbXbY,可能是父本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Xb与Y未分离,进入同一生殖细胞中,XbY精子与Xb卵细胞结合形成XbXbY正常眼果蝇;也可能是母本在减Ⅱ后期形成的两条X子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XbXb的卵细胞,再与Y精子结合形成XbXbY正常眼果蝇,D正确。故选A。12、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如图表示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2%、20%、8

.5%B.由图可知,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所有的抗性基因构成了基因库C.杀虫剂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使用杀虫剂是一种人工选择,这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答案:A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杂合子家蝇具有抗性,说明抗性对敏感性是显性性状,若用A表示抗性基因,a表示敏感性基因,则甲地区中aa=78%,Aa=20%,

AA=2%;乙地区中aa=64%,Aa=32%,AA=4%;丙地区中aa=84%,Aa=15%,

AA=1%。A、甲地区抗性基因(A)的频率为2%+

1/2×20%=12%,同理,乙地区的抗性基因的频率为4%+1/2×32%=20%,丙地区中抗性基因的频率为1%+1/2×15%=8

.5%,

A正确;B、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错误;C、杀虫剂不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留下了抗杀虫剂的家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经过人工选择保留下来的个体的性状是人类所需要的,而向这些地区喷洒杀虫剂致使害虫抗药性增加,保留下来的是抗药性强的害虫,但害虫的抗药性强这一性状并不是人类所需要的,因此不属于人工选择,而属于自然选择,D错误。故选A。13、下列不改变基因频率的是(

)A.随机交配B.基因突变C.遗传漂变D.自然选择答案:A分析:种群的基因频率是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A、在自交或随机交配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都不会发生改变,A正确;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错误;C、由于某种机会,某一等位基因频率在群体中出现世代遗传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这种波动变化导致某些等位基因的消失,另一些等位基因的固定,所以遗传漂变会改变基因频率。D、自然选择会导致部分基因减少,部分基因增加,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D。14、中国境内生存着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两个亚种,前者更像熊,后者更像猫。两者虽然是近亲,但它们近30万年来一直处于地理隔离状态。已知四川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

M/m。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陕西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可能也存在基因M/m

或其等位基因B.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的形态差异是在可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自然选择的结果C.两地区的大熊猫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基因库差别较大,因而属于不同物种D.加快同一亚种内大熊猫碎片化小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这有助于减少近亲繁殖和遗传衰退问题答案:C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四川大熊猫与陕西大熊猫为两个亚种,有共同的祖先,故在陕西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也可能存在基因M或m及其等位基因,A正确;B、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四川大熊猫更像熊,陕西大熊猫更像猫,这是在可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题干信息并未表明四川大熊猫与陕西大熊猫已产生生殖隔离,故无法判断两者是否属于不同物种,C错误;D、加快同一亚种内大熊猫碎片化小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要恢复它们的栖息地,加快秦岭山系内部小种群之间的交流,同时要阻断两个亚种的接触,这有助于减少近亲繁殖和遗传衰退问题,D正确。故选C。15、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条件下,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B.大多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利的C.当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时,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概率会增加D.猫叫综合征是人第5号染色体全部缺失所引起的疾病答案:CAB、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均有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且大多数情况下发生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对生物体有害的,A、B错误;C、正常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的概率很低,在细胞受到电离辐射或病毒感染或一些化学物质诱导时,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率会增加,C正确;D、猫叫综合征是人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疾病,D错误。故选C。多选题16、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一部分蛾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特征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蛾的变化也影响了蝙蝠回声定位系统与捕食策略的改进。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生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蛾与蝙蝠间发生了协同进化B.祖先蛾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C.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并不存在生殖隔离D.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AD分析:1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2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A、蛾与蝙蝠是捕食关系,由题意可知,蛾与蝙蝠间发生了协同(共同)进化,A正确;B、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蛾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错误;C、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不能产生后代,故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变异是不定向的,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D。小提示:17、隔离的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①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有生殖隔离B.②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C.③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D.④环境能使生物发生进化,而生物不会使环境发生进化E.⑤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答案:ACDE分析: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隔离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地理隔离也会使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不合理;B、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B合理;C、新物种形成,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改变,C不合理;D、光合放氧生物的出现使环境中增加了氧气,环境也发生了进化,D不合理;E、三倍体西瓜由于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E不合理。故选ACDE。18、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师融合网络“萌文化”趋势,将“冰墩墩”与“没有腰线”的圆胖熊猫形象贴合,既代表了中国人的敦厚与友善,也体现了冬奥会运动健儿呈现的强壮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图为熊猫进化示意图,其中始熊猫、小种大熊猫、巴氏大熊猫都已经灭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基因的定向突变B.少数现代大熊猫在食性上表现出差异,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特点C.始熊猫在小种大熊猫出现后逐渐灭绝,主要原因是后者个体生殖能力提高D.巴氏大熊猫和现代大熊猫曾在距今一万年并存过,说明适应的阶段时效性答案:BD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新物种形成的实质:产生生殖隔离。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且突变是不定向性的,A错误;B、少数现代大熊猫在食性上表现出差异,体现基因间的差异,故体现了遗传多样性特点,B正确;C、始熊猫在小种大熊猫出现后逐渐灭绝,是后者种群有更多的机会产生适应当时环境的后代导致,C错误;D、巴氏大熊猫和现代大熊猫曾在距今一万年并存过,说明适应的阶段时效性,D正确。故选BD。19、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①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产生进化的原材料B.②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③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④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答案:AD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①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④表示地理隔离,使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②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③表示新物种形成。A、①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②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③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D、④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故选AD。小提示:20、控制果蝇眼色(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足够大、个体间自由交配、自然选择对果蝇眼色没有影响、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其中白眼雄果蝇(XaY)占5%。在上述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占2.5%B.该种群Xa的基因频率为10%C.该种群在眼色这一性状上不会发生进化D.该种群眼色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改变答案:A分析: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

.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雄果蝇(XaY)占5%,说明该白眼在雄性个体中占10%。A、种群中白眼雄果蝇(XaY)占5%,该白眼在雄性个体中占10%,所以Xa的基因频率为10%,则可以估算该雌果蝇中白眼XaXa约占10%×10%=1%,因此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占1%÷2=0

.5%,A错误;B、从题中信息可知,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白眼雄果蝇占5%,说明该白眼在雄性个体中占10%,所以Xa的基因频率为10%,B正确;C、若以上条件不变,则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因此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C正确;D、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下一代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基因型频率也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A。21、HIV有多种亚型,当HIV侵染宿主细胞时,逆转录形成DNA,不同亚型的DNA片段会发生交换。HIV-1比HIV-2对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更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HIV增殖过程中所需的模板、原料均由宿主细胞提供B.HIV结构简单,进化程度比较低,所以适应性弱C.HIV进化的原材料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HIV-1很可能存在其他致病(死)率低的宿主答案:AB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A、HIV增殖过程中所需的模板是自身的RNA,原料由宿主细胞提供,A错误;B、HIV结构简单,进化程度是根据基因频率的改变判断的,HIV属于RNA病毒,易突变,故其进化程度不低,B错误;C、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只要是生物就会发生基因突变,由题意可知,RNA逆转录的不同亚型的DNA片段会发生交换,应属于基因重组,其无染色体变异,C正确;D、HIV-1比HIV-2对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更强,但HIV-1很可能存在其他致病(死)率低的宿主,D正确。故选AB。2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B.在农田中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产生抗药变异C.生物细胞内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D.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答案:CD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生殖隔离的产生未必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不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A错误;B、害虫产生抗药变异与使用杀虫剂无关,B错误;C、生物细胞内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通常称为突变,C正确;D、协同进化指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中之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进而形成了生物多样性,即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D正确

。故选CD。2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临床上以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肌肉萎缩、肌无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类型还可累及心脏、骨骼系统。某地区大约每3600个出生的男婴中有一例发病(假设该人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下)。如图表示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及用凝胶电泳法得到的基因带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群中该遗传病的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B.该地区人群中致病基因的频率为1/3600C.女性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3600)2D.2号个体的基因型与5号个体相同,其致病基因只传递给女儿答案:ABC分析:1

.分析系谱图可知,正常夫妻生出患病儿子,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2

.分析基因带谱可知:1号和3号只含有正常基因,4号只含有致病基因,5号同时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为携带者,4号的致病基因只来自其母亲2号,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该遗传病的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A正确;B、某地区大约每3600个出生的男婴中有一例发病,则可知该地区男性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3600,由于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故该地区男性中致病基因频率等于该地区人群中致病基因的频率,为1/3600,B正确;C、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故女性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3600)2,C正确。D、2号个体的基因型与5号个体相同,都为携带者,其致病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或女儿,D错误。故选ABC。24、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C.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D.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答案:ACD分析: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3

.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A、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但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A错误;B、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故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故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C错误;D、基因型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D错误。故选ACD。25、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A.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B.达尔文认为,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改变草原上原有物种种群的基因频率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假如先在岛屿上形成两个数量较少的初始种群,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答案:ABCD分析:1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2

.遗传平衡的条件:(1)

种群足够大;(2)

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

没有迁入、迁出的发生;(4)

没有基因突变;(5)没有自然选择。A、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一个前提是种群足够大,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在各代保持不变,A错误;B、有关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B错误;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若该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若是不可遗传的,就不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错误;D、由于形成两个初始种群的数量较少,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存在着差别,D错误。故选ABCD。填空题26、_____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答案: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析:略27、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与“物种的形成过程”相关的概念图:A.___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____。答案:

突变和基因重组

种群基因频率

导致

生殖隔离解析:1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自然选择作用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②自然选择作用对象是性状而不是基因。3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①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②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③物种形成途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植物也可通过形成多倍体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如四倍体西瓜。4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共同进化: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

.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同种生物具有了不同的性状,这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定向的选择有利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有利突变不断积累,导致种群基因库不断发生差异。在地理隔离的作用下,一个种群被分割到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种群,不同区域的种群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来,当生殖隔离出现时,标志这新物种的形成。所以,图示A为突变和基因重组,B为种群基因频率,C为导致,D为生殖隔离。小提示:正确理解和记忆物种的一般形成过程是本题的考察重点。28、真核生物出现之后,生物通过_____,实现了_____,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_____,明显加快了_____。答案: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

多样性

生物进化的速度解析:略29、协同进化①协同进化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协同进化。②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物学家斯坦利提出“___________”:捕食者往往捕食___________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__。答案: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收割理论

个体数量多

一种或者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

物种多样性解析:略30、新物种形成的标志:__________。答案:生殖隔离的形成解析:略31、请将下面可遗传的变异和物种形成的概念图补充完整: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f._____答案:

基因重组

染色体数目变异

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增加或减少)

减数分裂

自然选择

(新)物种形成分析:1

.基因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