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考点一选官制度1.[2024·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后来主要看重家世,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该制度是 ()A.宗法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2024·浙江丽水月考]科举制开创于隋,以封闭性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能使一般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隋唐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入仕途径。下列有关隋唐科举制表述正确的是 ()A.隋文帝在位时设立进士科B.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C.武则天任用高官主持考试D.唐玄宗首创了武举和殿试3.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从早期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贵族成员担任,到汉武帝“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再到后世“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的变化。由这一变化可知 ()A.察举制更有利于选拔人才B.选官制越来越注重公平公正C.早期选官制有利于中央集权D.科举制成后世唯一的选官制◆考点二三省六部制4.唐太宗时,魏徵经常驳回皇帝和中书省的意见。刘祎之得知自己不在场圣旨即已下发而大骂:“不经凤阁鸾台(即武则天时期的中书门下),何名为敕?”下列符合唐代三省体制有关判断的是 ()A.魏徵任职于尚书省,刘祎之未入政事堂B.魏徵职位是谏官,刘祎之反对政事堂C.魏徵任职于门下省,刘祎之任职于中书省D.魏徵任职于中书省,刘祎之任职于尚书省5.[2024·浙江台州八校联盟期中]唐高宗时期,假设国家要改建隋朝的大运河,按唐朝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C.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考点三赋税制度6.公元624年,唐高祖颁布诏令,规定男丁不愿服役可收其庸代替。这一变化 ()①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②使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③改变了战国以来的财产登记制度④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7.按照旧制,先规定田租定额,然后政府照额征收。唐代两税法规定:“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这一变化反映了两税法旨在()A.解决财政困难 B.简化税收名目C.扩大收税对象 D.减轻人身控制8.[2024·浙江金华卓越联盟月考]张帆在《中国古代经济简史》论述道: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调、杂徭悉省”,改变了“旬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据此可知,两税法的作用包括 ()①政府减轻了人身控制②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③简化了税收名目④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A.①②④ B.①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9.[2024·浙江台金七校联盟期中]察举制发展到东汉时逐渐形成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操时,九品中正制雏形显现,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成官家品评,强迫清议与政府一致,同时使原来与政府有矛盾的大族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可见九品中正制初创时的目的是 ()A.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平 B.选拔有道德才能的人C.扩大专制统治的基础 D.恢复集权政治的传统10.隋初,虽确定以三省长官为正式宰相,但也有其他官员参与宰相事宜。如“柳述为兵部尚书,参掌机事;又杨素为右仆射,与高颎参掌朝政”。炀帝时裴矩、裴蕴也都“知政事”。这一做法 ()A.使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下降B.适应选官制度的变革C.意在不断分散宰相的权力D.显示国家用人的科学性11.据记载,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体强壮者的诏书,但遭到门下省魏徵的反对,敕文退回中书省,太宗再次签署,魏徵仍坚持己见,并申述驳斥理由,太宗最终收回了成命。这说明唐朝三省制 ()A.有利于提高决策正确性B.体现了皇权、相权斗争激烈C.导致中央机构办事效率低下D.体现了官僚政治尚未成熟12.唐代杜佑的《通典·食货典》中记载:“建中新令,(将所有赋税)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由(其他杂税没有了存在的理由),浮浪(游民)悉收,规避无所。”由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A.利于规范税目和增加税收B.缓解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D.旨在提高政府征税效率13.(21分)[2024·浙江宁波余姚月考]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制度创新不仅体现在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方面,还体现在选官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进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等整理材料三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钱穆《国史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并简述秦朝制度建立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标志并简述其历史进步性。(6分)(3)写出材料三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宰相制度发生变化的积极作用。(9分)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C[解析]据本题材料“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后来主要看重家世,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可知,该制度的选官标准演变为主要看重家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九品中正制,C项正确;宗法制下实行世官制,排除A项;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道德、才能,排除B项;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排除D项。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增加了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科为主,B项正确;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排除A项;唐玄宗时期,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排除C项;武则天时期,开创了武举和殿试,排除D项。3.B[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由世官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由以血缘为依据到由地方官考察再到通过分科考试录取,越来越公平公正,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种选官制度都可以选拔相应的人才,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官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产生后,仍然存在其他选官方式,如恩荫制等,排除D项。4.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皇帝诏令、审核诏令和执行政令,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根据材料“魏徵经常驳回皇帝和中书省的意见”可知,魏徵任职于门下省,根据材料“不经凤阁鸾台(即武则天时期的中书门下),何名为敕”可知,刘祎之任职于中书省,C项正确,排除A、B、D项。5.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由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由此可知,其运作程序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A项正确。6.C[解析]农民可以用缴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这就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①正确;农民可以用缴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这就保证了政府的赋税收入,②正确;租庸调制是在租调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庸”,即男丁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没有改变战国以来的财产登记制度,③错误;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说法绝对,④错误。故C项正确。7.A[解析]根据“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可得出两税法的收税额度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有利于解决财政困难,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其影响,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C、D三项。8.D[解析]根据材料“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可知,两税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和简化了税收名目,①和③正确,根据材料“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改变了‘旬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可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②正确,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多或者减少,④错误,排除A、B、C项。9.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将之前被士族把持的乡闾清议权收归中央,由政府委任中正官,使原来与政府有矛盾的大族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集权政治的传统,D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是魏政权和士族的妥协,并不能保证选官制度更公平,排除A项;B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协调,两者原本就是专制统治的一部分,因此并未扩大统治基础,排除C项。10.C[解析]据材料“隋初,虽确定以三省长官为正式宰相,但也有其他官员参与宰相事宜”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项正确;分割相权并不意味着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下降,排除A项;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皇权,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B项;这一做法不能显示“国家用人的科学性”,排除D项。11.A[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在唐朝的三省体制之下,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正确性,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三省制对行政、决策的积极作用,未体现皇权、相权斗争激烈,排除B项;三省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的建立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排除D项。12.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将所有税目纳入两税中,使其他苛捐杂税丧失了出现的由头,同时该税法还将游民纳入国家征税对象中,体现出两税法既有利于规范税目,还有利于增加政府赋税收入,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农民赋税额度的变化,排除B项;两税法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束缚,C项与史实相悖,排除C项;两税法旨在保障政府税收以维护统治,排除D项。13.(1)名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标志:科举制。进步性: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3)机构名称:①尚书省,②门下省,③中书省。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决策失误。[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可知,分别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可知,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古代选官制度成熟、完善的标志是科举制。第三小问,根据材料“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进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可知,科举制使出身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