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债券违约现象看我国信用评级质量(论文)5900字】_第1页
【从债券违约现象看我国信用评级质量(论文)5900字】_第2页
【从债券违约现象看我国信用评级质量(论文)5900字】_第3页
【从债券违约现象看我国信用评级质量(论文)5900字】_第4页
【从债券违约现象看我国信用评级质量(论文)59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债券违约现象看我国信用评级质量目录TOC\o"1-2"\h\u29637从债券违约现象看我国信用评级质量 120007关键词:债券违约;信用评级;评级机构;投资者付费 16706一、引言 11706二、文献综述 226860三、我国债券评级现状及质量分析 316090(一)债券违约情况总体概览 311235(二)违约债券分布情况 410622(三)违约债券信用等级情况 528404(四)违约风险预警能力 732367四、我国债券评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8284(一)债券评级等级整体虚高 714762(二)国企债券的评级质量较差 824561(三)违约风险预警能力不足 82104五、对策建议 910491(一)提高分辨违约风险的能力,发展“投资者付费”模式 931008(二)打破国有企业债券隐性担保,保证评级公正客观 913269(三)加大信用评级跟踪力度,及时披露风险 9摘要:近年来我国债券违约事件频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了诸多质疑。本文基于中国信用债市场的违约事件,并选取了2014至2020年中国信用债市场的违约数据及评级机构的相关信息,分析违约债券的信用评级情况、检验评级质量,从中发现我国债券评级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本文认为应加强监管、强化评级机构中介责任、提高分辨违约风险的能力、发展“投资者付费”模式、加大信用评级跟踪力度,以规范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关键词:债券违约;信用评级;评级机构;投资者付费引言近年来,我国债市的发展极其迅猛,市场存量余额创出历史新高,规模突破百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债券的种类也日益丰富,其中包括金融债、一般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等。发行债券这种融资方式具有筹资成本较低、前期准备时间较短,中介手续费用较低、保证公司控制权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及上市公司将其作为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扩张,债券的违约事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4年的超日债违约是我国首次发生债券违约事件,自那之后我国的债券违约数量及规模逐渐攀升。截止2020年底,我国债券市场共涉及违约债券500多起,尤其2018年至2020年的债券违约数量及规模呈较大幅度的增长,债券违约事件的频率与集中度日益增加。信用评级作为发行方和投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缓解剂”,在债券市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给投资者和监管层提供及时有效的债券信息作为其投资和监管的重要依据,始终发挥着债券市场“看门人”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债券违约事件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监管层对于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债券信用评级报告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产生了质疑。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信用评级作用、信用评级缺陷、信用评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诸多讨论。第一,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信用评级在资本市场上起到了缓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作用。MarciaH.Millon(1985)提出一种信息收集中介理论,这种信息收集中介起到分散风险、信息共享的作用,而信用评级机构就是一种信息收集中介。寇宗来等(2015)和林晚发(2017)认为债券信用评级能够起到信息传递、估值以及信息认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为债券发行定价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能够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第二,一些国内外学者也对信用评级产生了批评和质疑。BoltonP(2012)认为在债券市场繁荣时期,评级机构出具的评级报告普遍存在着评级虚高的现象;而当债券市场衰败时,则会损害信用评级机构声誉。GriffinJM(2013)研究发现,信用评级机构之间存在羊群效应。即如果一家信用评级机构更改了对一个债券的评级,则其他信用评级机构倾向于调整其评级,使其与其他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趋同。马榕、石晓军(2016)认为中国债券信用评级的甄别能力弱,盈余管理等信息对其会产生一定干扰。第三,在信用评级的影响因素方面,BeckerB,MilbournT(2011)认为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会导致评级质量下降。通过研究表明,惠誉的加大竞争力度会导致穆迪和标准普尔的评级质量下降、评级预测违约能力恶化。Attig,GhoulandSuh(2013)的研究发现评级公司在进行信用评级时会受到公司的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更可能获得更高的信用评级等级。钟辉勇等(2016)认为评级机构普遍采用“发行者付费模式”,这种模式下,评级机构与发行者容易勾结,深化了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固有的利益冲突,导致了评级虚高现象的产生。朱彩婕(2021)研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持股比例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性会对债券信用评级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基于以上观点,对我国近几年的债券违约事件与其信用评估相结合,检验我国债券市场的评级质量,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债券评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三、我国债券评级现状及质量分析债券违约情况总体概览本文选取2014-2020年我国36730只具有信用评级的债券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于WIND数据库。如图1所示,我国2014-2020年的信用债券的信用评级集中在AA级及以上,其中AAA级债券占比最多,高达46.7%。而评级等级在A+级别及以下的债券仅有581家,占比仅为1.6%。而截至2020年底,我国债市累计发生债券违约事件就有500多起。由此看来,我国债券市场低信用等级的信用债券数量过少,存在信用债评级整体虚高的情况。图1.2014-2020年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情况数据来源:Wind近些年,我国信用债券违约事件频发。2014年的超日债违约事件是中国债券市场设立以来的首单实质性违约,其中鹏元资信作为该债券的评级机构,在超日太阳的经营环境和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未及时作出跟踪评级调整,未能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2017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加速暴露、违约事件频发引起了监管层关注,从而加大了对企业和市场的规范和约束。但2018年由于外部环境出现变化,企业面临债务压力,新增债券违约主体开始飙升至44家,违约债券116只,违约金额共1412亿元。这一年,企业债违约主体为民营企业,占比达61.55%。2020年,共140只信用债发生违约,违约债券发行金额达到1803.09亿元。与2019年相比,违约债券数量有所下降,而涉及金额有所上升。(如图2)。图2.2014年至今我国违约债券数量及金额(二)违约债券分布情况从行业分布来看,违约债券主要分布于建筑与工程、煤炭与消费用燃料、房地产开发等周期性强和产能过剩的行业,此外也有一部分分布于食品与肉类加工等毛利较低、周期性较弱的行业(如图3)。从违约金额来看,民营企业占比最大,为67.8%;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的违约主体较少,分别占比8.2%和17.1%;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和公众企业的违约主体加起来为32家,占比仅5.8%(如图4)。虽然我国国企债券发行量多余其他类型企业,但违约债券占比确实民营企业更大。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信誉程度相对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发债的规模也相对较大,因此国有企业发行债券的违约比例也相对较低。图3.违约债券的行业分布图4.违约债券的企业性质分布(三)违约债券信用等级情况本文进一步对我国违约债券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剔除未及时更新和缺失的数据,对剩余的515只信用债违约样本按照评级等级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违约债券多集中于C等级,占比44.5%。初步可以看出,我国的债券评级能过较好的反映出信用债券的违约情况。而图6则更为具体地展示出各级别债券违约率的分布。如图所示,当信用评级等级从AAA级逐级下降时,信用债的违约率基本呈现逐级递增趋势。且A+及以下等级的债券的违约率显示为63.97%,说明我国信用评级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债券的风险信息。图5.信用违约债券的评级等级分布图6.各级别债券违约率分布图7显示了不同性质企业违约债券的评级对比。其中国有企业违约债券信用评级在AAA级占比达16%,远远高于非国有企业AAA级违约债券的占比——0.32%,结合图4的国有企业较低的违约率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债券虽有较低的违约率,但其评级质量却较低。相比之下,非国有企业违约债券的评级81.36%都在A+及以下,说明评级机构对非国企债券的评级质量比国企债券的评级质量要高。图7.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违约债券评级对比违约风险预警能力除因资料不全无法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跟踪的情形外,表8显示了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33家违约主体风险预警评级情况与2019年同期18家违约主体情况的对比分析表。具体为评估公司出具的违约风险预警报告与实际违约日之间的时间差。由表可以看出2020年前三季度首次违约风险预警评级行动日期距离违约日期时间集中于1-3个月和6个月以上。总体来说,相较于2019年,2020年评级机构对违约主体的信用风险预警的及时性方面有所提升,尤其是在1个月以内的预警评级比2019年的7家有明显减少。但在3个月内出具预警评级的比重仍然较大,表明违约风险预警至违约事件爆发之间的时间依然过短,预警及时性不足,评级报告缺乏前瞻性,使得投资者没有足够时间作出投资决策,也加重了风险的积聚。时间1个月以内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年以上2019年前三季度769742020年前三季度16155表1.违约风险预警时间分布四、我国债券评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债券评级等级整体虚高总的来看,我国债券评级市场具有较好的质量,具体表现在我国评级机构出示的信用评级能够较好地反映债券的风险水平,并根据不同风险水平划分不同等级。但我国债券评级等级整体还是存在虚高的现象,其本质是高评级等级的膨胀与贬值。造成这种评级虚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我国债券市场存在“发行人选购现象”。由于发行人对于自身债券评级的过高追求,通常会同时要求多家评级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级,从中挑选出评级等级最高、对自身最有利的评级报告对外发布,从而导致评级高估现象的发生。第二,我国大部分债券评级实施的是“发行人付费”机制。这种模式下,评级机构与发行人之间容易合谋抬高债券评级,导致债券评级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债券违约风险。(二)国企债券的评级质量较差我国国有企业债券的评级质量比非国企债券的评级质量更差。首先,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且其政治地位较强,因此会迫使评级机构给出比其实际情况更高的信用评级。而从评级机构的角度出发,也会由于其过于依赖主观判断从而高估国有企业的债券信用评级。其次,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让评级机构很难对国企债券的违约风险进行衡量与估计。无论是发行债券的国有企业还是债券投资者,都认为国有企业发生债券违约时会得到政府的帮助支持。因此不论经营业绩好坏,有政府隐性担保的国企都可以获得较高的资信评级。并且这种隐性担保无法量化,进一步降低了国企债券的评级质量。(三)违约风险预警能力不足当企业经营环境和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动时,评级机构不能及时出具不定期跟踪评级报告。在债券实际违约之前,评级机构不能较早的发现企业风险的累积并出具风险预警评级报告。因此可以看出我国评级机构的风险预警能力还有待加强,无法更高效的为投资者提供及时有效信息。造成违约风险预警能力不足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我国评级机构缺乏行业自律。由于一些评级机构工作人员自身的懒惰性和逐利性,在分析企业财务数据时,不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不定期出具跟踪评级结果,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尽早发现风险的存在并出示预警报告。另外,目前我国资信评估业对从业人员的入行门槛较低,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这严重损害了评估公司的客观、公正、科学性原则。第二,部门信息壁垒严重,资信评估机构采信成本高。我国资信评估机构往往有赖于政府部门公开的信息和受评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而财务数据不佳、财务账目不完善的企业在其违约前往往不愿将许多内部信息提供给评估机构,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评估机构无法或不愿核实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必然会严重损害信用评级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五、对策建议(一)提高分辨违约风险的能力,发展“投资者付费”模式为了避免这债券评级虚高现象的持续恶化,首先,管理部门需要通过相关法规强制性的评估规定,这样不仅可以使我国债券信用评估市场运作更加规范、更加与国际接轨,还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其次,评级机构应提高分辨违约风险的能力,加强信用评级业务自律管理,推动评级机构提升执业水平和评级质量。最后,针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评级选购”现象和“发行者付费”机制存在的弊端,应推进更多实行“投资者付费”模式,使评级机构能够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客观、公正地对信用债券进行评估,打造独立、超脱、权威的资信评估机构。目前,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首家采用“投资者付费”业务模式的新型信用评级公司,这种业务模式有利于约束了评级市场过度竞争,确保评级的独立客观性,影响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评级质量。(二)打破国有企业债券隐性担保,保证评级公正客观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让评级机构很难对国企债券的违约风险进行衡量与估计,为了改善国有企业债券评级质量相对低下的问题,第一,建议进行更深入的国企改革,使得国企的经营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逐渐消除国企的隐性担保以及国企和民企在资本市场上的差别。第二,应强化评级机构的市场责任意识。评级机构作为债券市场的“看门人”,更应当充当客观公正的信息中介角色,树立自身的责任意识,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应当保持公平、一致的评级标准,切实履行自身的权利义务,强化行业自律,避免主观判断,采用科学合理的评级方法对信用债券进行评级,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控制的依据。(三)加大信用评级跟踪力度,及时披露风险一方面,应拓宽等级之间的区别程度,以便于更好的反映各信用债券的真实风险等级。提高评级报告质量和跟踪评级报告的及时性,加强信用风险预警能力。另一方面,资信评估机构需要积极探索寻求与移动互联网等大数据平台的融合和发展,这也正是资信评估机构规范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资信评估业应用大数据进行信用评级带来的一系列收益,其一体现为收集信息成本的下降,资信评估机构不用赖于外部信息的采集,可以降低资金和时间成本。其二体现为行业信息透明度的增加,提高资信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资信评估公司的公信力得以提升。资信评估机构要利用自身的行业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大数据支持,推动资信评估体系的制度性变革,实现我国信用评级体系的重构,抢占数字经济时代资信评估业制高点。[参考文献]MARCIAH.MILLON,ANJANV.THAKOR.MoralHazardandInformationSharing:AModelofFinancialInformationGatheringAgencies[J].TheJournalofFinance.1985,40(5)1403-1422.寇宗来,盘宇章,刘学悦.中国的信用评级真的影响发债成本吗?[J].金融研究,2015(10).林晚发,何剑波,周畅,等.“投资者付费”模式对“发行人付费”模式评级的影响:基于中债资信评级的实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7(09).BoltonP,FreixasX,ShapiroJ.TheCreditR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