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14、15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5C末16C初新航路开辟14-17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近代科学产生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看似强大的明清王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朱元璋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首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二六四》,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167页。】依材料,指出朱元璋对于宰相制度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和这样做的目的。态度否定宰相制度措施废宰相制度,并严禁后世再设目的加强皇权(强化专制)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胡惟庸案”与宰相制度的废除小知识洪武十年(1377)命李善长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重事”。借元勋重臣压制宰相等机构权力洪武十一年(1378)命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架空宰相机构洪武十三年(1380)以阴谋政变的罪名诛杀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制度朱元璋对宰相机构采取的措施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帝怒,敕责省臣。惟庸及广洋顿首谢罪,而微委其咎于礼部,部臣又委之中书。帝益怒…………未几,赐广洋死,广洋妾陈氏从死。帝询之,乃入官陈知县女也。大怒曰:“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乃敕法司取勘。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当坐罪。明年正月,涂节遂上变,告惟庸。御史中丞商皓时谪为中书省吏,亦以惟庸阴事告。帝大怒,下廷臣更讯……乃诛惟庸、宁并及节。——明史卷三〇八
列传第一九六
胡惟庸传胡惟庸皇帝中
书
省御
史
台大都督府(军政)(行政)(监察)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中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都
察
院变革前变革后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明初中央机构变化示意图观察明初中央机构的变化,指出这种改革有怎样的作用?作用分散中央机构权力,有利于君主集权(强化君权)明初废宰相前后中央机构的演变思考丞相魏晋南北朝隋秦西汉东汉丞相中朝尚书台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尚书台尚书台的作用增强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三省体制形成,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掌承天子,助理万机。回顾中原王朝中枢机构的演变(秦—清)唐以前中原王朝中枢机构的演变宰相机构秘书机构三省长官明清唐宋元朝中书令(太子)左、右丞相军机大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参知政事(副)中书门下(政事堂)右、左丞相(实任)中书省内阁辅臣军机处内阁中书省政事堂中书门下唐以后中原王朝中枢机构的演变宰相机构秘书机构回顾中原王朝中枢机构的演变(秦—清)回顾中原王朝中枢机构的演变,谈谈明初废宰相事件的历史意义?①宣告了秦汉以来延续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终结,标志着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②
对以后500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胡惟庸宰相制度废除的历史意义思考总结(1)目的(原因):(2)内容:(4)意义:(3)时间:加强皇权(强化专制)废除中书省及宰相制度,皇帝直统六部,严禁后世再置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①宣告了秦以来的宰相制度的终结,标志着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②对以后500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1、宰相制度的废除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相关史料(1)设立:明成祖(朱棣)(2)性质: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3)运行机制:①票拟②批红张居正
明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纲要上内阁首辅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再由皇帝朱笔批示,称为“批红”2、设立内阁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4)特点比较项目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点不同点权力来源任免职权对君权影响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制度赋予、法定皇帝个人信任、非法定参与决策国家大事,拥有一定的决定权咨询机构,无决定权经皇帝与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决定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不能制约君权2、设立内阁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相关史料(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2)表现
①批红的权力;
“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离》“司礼监、内阁大学士,内外相维”2、设立内阁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相关史料(1)原因(2)表现
①批红的权力;②监视、侦查,逮捕、施刑。(3)实质
专制皇权的强化。(4)影响
政治日益黑暗,社会矛盾加剧
明代设立东厂和锦衣卫(两个机构合称“厂卫”),两机关作为皇帝的特务机关,依照皇帝诏令可通过秘密逮捕、私自刑讯来惩处所有官僚。——摘编自邰相瑀《中国古代
监察制度概述》明朝锦衣卫的标配:绣春刀、飞鱼服3、宦官专权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重点探讨废除宰相设立内阁重用宦官皇权强化危机: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能力削弱,易导致政治黑暗,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变化: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有利于加强君主对全国的有效统治。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太祖(洪武)惠宗(建文)成祖(永乐)仁宗(洪熙)宣宗(宣德)英宗(正统)代宗(景泰)英宗(天顺)宪宗(成化)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光宗(泰昌)熹宗(天启)思宗(崇祯)郑和画像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幣,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清)张廷玉撰明史332卷卷304宦官传一中国基本古籍库】宝船模型阅读史料,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①直接:寻找建文帝②主要:宣扬国威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泉州波斯湾红海南洋(东南亚)印度(南亚)(印度洋)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1405-1433郑和七下西洋航线示意图总结(1)时间:1405-1433明永乐年间(2)原因:1.直接:2.主要:寻找建文帝1.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3)概况:郑和七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宣扬国威(4)结果:给明朝带来了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2.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5)历史意义:(6)影响:1.15世纪伴随着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了中国文化(下南洋)2.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一)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倭寇问题倭寇范围的扩大:日本海盗日本海盗+中国海商??(1)背景: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烧杀抢掠。材料1:寸板不许下海……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朱元璋:《禁海令》材料2: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明)赵文华危机戚继光俞大猷禁怎么解决倭乱问题?开隆庆开关
材料:明穆宗朱载垕即位时,面临“四方之民竭矣,各处之库藏空矣”的窘境,国家财政严重紧张。北部鞑靼部落持续进犯,东南沿海倭寇之乱屡打不绝。内忧外患的局面使他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政策过于严厉对王朝统治并无好处。——夏秀瑞、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二)沿海形势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明初“海禁”与“隆庆开关”的原因。明朝后期逐渐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限制的原因明朝前期眼里海禁贸易的原因(1)倭寇基本解决,沿海形势逐渐稳定。(2)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3)社会各阶层要求开襟的呼声越来越高。(4)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1)海禁是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2)自元代开始,倭寇日炽。(3)防止内外力量勾连。(4)根本上中国重农抑商的大陆自足发展的传统民族心理。禁开总结分析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二)沿海形势2.欧洲殖民者东来危机①经济:自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影响②政治:防止海内外敌对势力勾结,确保海疆的稳定③思想:传统儒家思想保守落后,海洋观念意识淡薄(1)背景:(2)概况: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贿买明朝官吏,借口到香山县濠镜澳晾晒货物,以每年纳租银两万两为条件,请求上岸居住。②天启六(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还侵占了我国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①天启四年(1624年)以后,荷兰侵占台湾南部。③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兰打败了西班牙人,独占了台湾。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二)沿海形势
消极: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夺,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影响了沿海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积极:
①玉米、番薯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的饮食结构;
②白银的涌入,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西方科技的传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3)影响:【拓展教材】西方殖民者东来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从历史实际来看,在明朝时期,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似乎对中国影响不大。其时中国是一个广土众民、历史悠久、文明发达的大国,其生产力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科技成就、综合国力,相比于东来的西方各国都不逊色甚至更为先进,至少是在某些领域互有短长。这使西来各国无法用强力征服中国;其通过贸易从中国搜求财富的目的也实现得极不顺利,甚至遭到极大挫折。因当时欧洲尚未出现工业革命,生产技术并不比中国高明,他们拿不出大量物美价廉的制品与中国人交换,而中国精美的纺织和陶瓷制品等,都能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大量出口欧洲,从而使中国在与欧洲人的相互贸易中,总是处于顺差地位。为弥补差价,欧洲人只好拿出大量银元交给中国人,明末海澄月港一船船银元的不断进口,就反映了这一现实。
——摘编自南炳文《明清时期古代中国社会的终结及其教训》2.欧洲殖民者东来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二)沿海形势①为防御蒙古族,重新修筑长城。②瓦剌与明朝冲突:土木堡之变,俘虏明英宗。③鞑靼:俺答汗与明朝和议,接受明朝册封,恢复扩大贸易关系北方:蒙古族西南:乌斯藏(藏族)①授封号(法王等)②设机构: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③任用藏族上层管理。东北:女真族①明朝管理:设立奴儿干都司②封授女真部落首领官号。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2)特点:恩威并施;以夷治夷;因俗而治;灵活多样;多元一体。(3)影响:①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②促进民族交融;③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稳固;④为清朝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思考:对比明朝经略边防的措施,你有何发现?为什么统治者会如此经略边防?
明朝民族政策的总方针是:重点防御北方少数民族,把主要力量用在北部防线上,直接导致了对海防建设的忽视。在上述总方针的影响下,明朝统治者对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本质认识不足,以致对其侵略一再忍让、姑息,最终酿成澳门被窃占的恶果。——摘编自刘祥学《从明朝中后期的民族政策看葡萄牙殖民者窃占澳门得逞的原因》重视内陆边防,忽视沿海边防原因:发现:传统观念影响;海权意识淡薄;不了解世界形势。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25(1)清朝建立①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②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③皇太极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并于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课件】学与问课件
- 【语文】2025届高三写作指导:链接课文的作文真题之选择性必修上册
- 医院安全课件
- 《HR系统培训》课件
- 生物制药用生物反应器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玻璃球瓶容器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气动关门器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智能客服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牙用光洁剂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课件
- 临床医学职业生涯规划
- 幼儿园课程故事开展培训
- 重大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劝学》《师说》
- 匠心筑梦成就出彩人生-大学生就业指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 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生涯报告
-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 污水处理厂EPC项目建设方案
- 酒店经理管理酒店运营
- 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