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与理论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物理实验与理论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物理实验与理论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物理实验与理论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物理实验与理论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实验与理论作业指导书TOC\o"1-2"\h\u749第1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4192761.1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222521.1.1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 461441.1.2数据处理的方法 4128891.1.3数据分析 5282231.2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估计 5283301.2.1误差的概念 546701.2.2系统误差的消除与修正 5136871.2.3随机误差的估计 5278101.2.4不确定度的估计 5175481.3有效数字与数据记录 5257921.3.1有效数字的概念 5275841.3.2数据记录规则 5167921.3.3数据记录格式 623154第2章力学实验 6286562.1质量测量 6168412.1.1实验目的 6158622.1.2实验原理 6149012.1.3实验设备 6249192.1.4实验步骤 635242.2弹簧常数测定 66872.2.1实验目的 6220852.2.2实验原理 686272.2.3实验设备 654502.2.4实验步骤 7326562.3惯性矩测量 7239522.3.1实验目的 7269542.3.2实验原理 782802.3.3实验设备 7189892.3.4实验步骤 71702第3章热学实验 7282873.1热膨胀系数测定 7157673.1.1实验目的 7248593.1.2实验原理 756593.1.3实验设备与材料 8252513.1.4实验步骤 871363.2热导率测量 8121273.2.1实验目的 892613.2.2实验原理 8125573.2.3实验设备与材料 874233.2.4实验步骤 8256393.3比热容测量 9260233.3.1实验目的 9134213.3.2实验原理 914633.3.3实验设备与材料 9293683.3.4实验步骤 931750第4章电磁学实验 9221094.1电阻测量 9284234.1.1实验目的 9201364.1.2实验原理 943134.1.3实验器材 9197694.1.4实验步骤 9237244.1.5注意事项 10144134.2电容测量 10164944.2.1实验目的 10276974.2.2实验原理 1073994.2.3实验器材 10116374.2.4实验步骤 1060584.2.5注意事项 10147484.3磁场测量 10218884.3.1实验目的 11210794.3.2实验原理 11105534.3.3实验器材 11162714.3.4实验步骤 11250994.3.5注意事项 1126314第5章光学实验 11322325.1光的折射定律验证 11191195.1.1实验目的 11264745.1.2实验原理 1170935.1.3实验器材 11256785.1.4实验步骤 1128835.2薄透镜焦距测定 12165315.2.1实验目的 12237515.2.2实验原理 12255225.2.3实验器材 12195985.2.4实验步骤 12103885.3分光计的使用 12251925.3.1实验目的 12220575.3.2实验原理 12139155.3.3实验器材 12178765.3.4实验步骤 128175第6章声学实验 13281596.1声速测量 13196736.1.1实验目的 13313876.1.2实验原理 13251096.1.3实验设备与材料 13108406.1.4实验步骤 1388736.1.5注意事项 1378926.2共鸣管频率特性研究 13127136.2.1实验目的 13325356.2.2实验原理 13289826.2.3实验设备与材料 1418106.2.4实验步骤 14201026.2.5注意事项 1413311第7章现代物理实验技术 1428857.1光电效应实验 14319547.1.1实验目的 14222117.1.2实验原理 14161527.1.3实验设备与材料 14240137.1.4实验步骤 1430727.2霍尔效应实验 15282017.2.1实验目的 1577657.2.2实验原理 15294487.2.3实验设备与材料 15188767.2.4实验步骤 15312107.3核磁共振实验 15298117.3.1实验目的 15112107.3.2实验原理 15308137.3.3实验设备与材料 15175517.3.4实验步骤 1627940第8章物理理论计算方法 1689788.1微分与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 16114468.1.1微分 1677318.1.2积分 16113738.2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 16286388.2.1傅里叶级数 16226818.2.2傅里叶变换 16196958.3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17197898.3.1偏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17146608.3.2偏微分方程在物理中的应用 1724218第9章物理模型与模拟 17249819.1简单物理模型的建立 17132159.1.1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 17206719.1.2常见简单物理模型 1748859.2计算机模拟实验方法 18175699.2.1计算机模拟实验概述 18136339.2.2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步骤 18181199.2.3常用模拟软件简介 18200839.3物理现象的数值分析 1839489.3.1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 18241829.3.2常见数值分析方法 18116849.3.3数值分析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829864第10章综合性研究性实验 19144310.1磁悬浮列车原理研究 192189710.1.1实验目的 193238710.1.2实验原理 19563210.1.3实验设备与材料 191714410.1.4实验步骤 19862810.1.5注意事项 192170610.2太阳能电池效率测量 19335610.2.1实验目的 192895110.2.2实验原理 192284710.2.3实验设备与材料 192960910.2.4实验步骤 201592710.2.5注意事项 20662010.3激光通信实验研究 203146810.3.1实验目的 201892910.3.2实验原理 202347110.3.3实验设备与材料 202707510.3.4实验步骤 203035510.3.5注意事项 202666610.4传感器应用与设计实验 202144010.4.1实验目的 203036810.4.2实验原理 201050610.4.3实验设备与材料 20739210.4.4实验步骤 211934610.4.5注意事项 21第1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1.1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1.1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获得的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必须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数据的筛选、校验、排序和拟合等。1.1.2数据处理的方法(1)直接法:将实验数据直接代入公式计算。(2)图解法:通过绘制图表,利用图形关系求解实验数据。(3)最小二乘法: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求取实验数据的最佳拟合直线或曲线。1.1.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线性分析:判断实验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2)非线性分析:研究实验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3)趋势分析:分析实验数据随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变化趋势。1.2实验误差与不确定度的估计1.2.1误差的概念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2.2系统误差的消除与修正(1)采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2)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3)利用公式修正或经验公式进行修正。1.2.3随机误差的估计随机误差通常采用多次实验的平均值来估计。其估计方法包括:(1)算术平均值法:计算多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2)加权平均值法:根据各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值。1.2.4不确定度的估计不确定度是对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度量。其估计方法包括:(1)标准差法:计算实验数据的标准差,表示实验结果的分散程度。(2)置信区间法:根据实验数据的分布情况,给出实验结果的置信区间。1.3有效数字与数据记录1.3.1有效数字的概念有效数字是指从实验数据中能够确切表示出来的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反映了实验结果的精度。1.3.2数据记录规则(1)记录所有测量结果,包括准确的测量值和估读值。(2)记录数据时,应保留适当的有效数字,避免过多或过少。(3)数据记录应规范、清晰,便于后续处理与分析。1.3.3数据记录格式(1)表格形式:将实验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便于比较和分析。(2)图形形式:通过绘制图表,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第2章力学实验2.1质量测量2.1.1实验目的通过质量测量实验,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习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2.1.2实验原理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抵抗加速度变化的能力。质量测量通常采用天平进行,通过比较待测物体与标准物体的质量,得出待测物体的质量。2.1.3实验设备天平、砝码、镊子、称量纸。2.1.4实验步骤(1)检查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需调节平衡螺母。(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砝码盒放在天平的一个盘子上。(3)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另一个盘子上。(4)用镊子加减砝码,直至天平平衡。(5)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待测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等。(6)重复步骤35,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2弹簧常数测定2.2.1实验目的通过弹簧常数测定实验,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掌握弹簧常数测定方法。2.2.2实验原理弹簧常数是描述弹簧弹性特性的物理量,表示弹簧受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弹簧常数可以通过测量弹簧在一定力作用下的形变量来计算。2.2.3实验设备弹簧、铁架台、砝码、测量尺、游标卡尺。2.2.4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弹簧的自然长度。(2)在弹簧下悬挂砝码,记录砝码质量。(3)测量弹簧在受力后的长度。(4)计算弹簧的形变量,并根据公式计算弹簧常数。(5)重复步骤24,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3惯性矩测量2.3.1实验目的通过惯性矩测量实验,掌握物体惯性矩的测量方法,了解惯性矩与物体形状的关系。2.3.2实验原理惯性矩是描述物体转动惯性的物理量,与物体的质量、形状和旋转轴的位置有关。通过测量物体在旋转过程中的角加速度和力矩,可以计算物体的惯性矩。2.3.3实验设备旋转台、砝码、细线、计时器、直尺。2.3.4实验步骤(1)将旋转台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待测物体悬挂在旋转台上。(2)在待测物体上施加一定的力矩,使其绕旋转轴旋转。(3)测量旋转过程中物体的角加速度。(4)计算物体的惯性矩。(5)改变旋转轴的位置,重复步骤34,研究惯性矩与旋转轴位置的关系。(6)重复步骤15,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第3章热学实验3.1热膨胀系数测定3.1.1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固体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长度变化,研究其热膨胀特性,并计算热膨胀系数。3.1.2实验原理热膨胀系数是指物体在温度变化1摄氏度时,单位长度的相对变化量。热膨胀系数的计算公式为:\[\alpha=\frac{\DeltaL}{L_0\cdot\DeltaT}\]其中,α为热膨胀系数,ΔL为物体长度的变化量,L0为初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量。3.1.3实验设备与材料热膨胀仪、温度计、样品支架、样品(金属棒或玻璃棒等)。3.1.4实验步骤(1)将样品固定在热膨胀仪上,调整至适当长度。(2)记录初始温度,并测量样品的初始长度。(3)加热样品,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和样品长度。(4)停止加热,让样品自然冷却至初始温度,并记录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和长度变化。(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热膨胀系数。3.2热导率测量3.2.1实验目的测量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并研究热导率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3.2.2实验原理热导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单位温差下,通过物体横截面的热量。热导率的计算公式为:\[k=\frac{Q}{A\cdot\DeltaT\cdott}\]其中,k为热导率,Q为传递的热量,A为物体的横截面积,ΔT为温差,t为时间。3.2.3实验设备与材料热导率仪、样品(金属、木材、塑料等)、热源、冷却装置。3.2.4实验步骤(1)将样品固定在热导率仪上,保证样品与热源和冷却装置紧密接触。(2)打开热源,加热样品,记录加热时间和样品两端的温差。(3)关闭热源,让样品自然冷却,并记录冷却时间和样品两端的温差。(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热导率。3.3比热容测量3.3.1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研究比热容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3.3.2实验原理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温度所需的热量。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c=\frac{Q}{m\cdot\DeltaT}\]其中,c为比热容,Q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量。3.3.3实验设备与材料比热容仪、样品(水、盐水、油等)、温度计、加热器。3.3.4实验步骤(1)将样品放入比热容仪中,记录初始温度。(2)对样品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3)停止加热,让样品自然冷却至初始温度,并记录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比热容。第4章电磁学实验4.1电阻测量4.1.1实验目的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了解电阻的物理特性和影响电阻的因素,提高实验操作技能。4.1.2实验原理电阻测量基于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计算电阻值。电阻值公式为:R=V/I,其中R为电阻值,V为电压,I为电流。4.1.3实验器材直流电源、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待测电阻。4.1.4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2)调节电源电压,使电流表读数在合适范围内。(3)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计算电阻值。(4)改变电阻箱阻值,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记录多组数据。(5)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4.1.5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保证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和断路。(2)读取电压和电流值时,要保持视线垂直于表盘。(3)实验结束后,断开电源,整理实验器材。4.2电容测量4.2.1实验目的掌握电容的测量方法,了解电容的物理特性和影响电容的因素,提高实验操作技能。4.2.2实验原理电容测量通常采用电荷积累法,通过测量电容器的电荷量或电压,计算电容值。电容值公式为:C=Q/V,其中C为电容值,Q为电荷量,V为电压。4.2.3实验器材直流电源、电容器、电荷量计、电压表、导线、待测电容器。4.2.4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2)对电容器进行充电,观察电荷量计读数。(3)断开电源,读取电压表读数,计算电容值。(4)改变电容器电荷量,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记录多组数据。(5)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容与电荷量、电压的关系。4.2.5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保证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和断路。(2)充电过程中,注意观察电荷量计读数,防止过充。(3)实验结束后,断开电源,释放电容器电荷,整理实验器材。4.3磁场测量4.3.1实验目的掌握磁场的测量方法,了解磁场的物理特性,提高实验操作技能。4.3.2实验原理磁场测量通常采用磁感应法,通过测量磁感应强度,计算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公式为:B=F/(I·L),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F为磁力,I为电流,L为导线长度。4.3.3实验器材电流源、导线、磁感应计、电流表、待测磁场。4.3.4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使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2)将磁感应计放置在导线周围,读取磁感应强度值。(3)改变电流值,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记录多组数据。(4)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磁感应强度与电流、导线长度的关系。4.3.5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保证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和断路。(2)磁感应计应放置在导线周围合适位置,避免受到外界磁场干扰。(3)实验结束后,断开电源,整理实验器材。第5章光学实验5.1光的折射定律验证5.1.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即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一常数。5.1.2实验原理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值之比,即sin(i)/sin(r)=n(n为常数,称为折射率)。5.1.3实验器材光学台、光源、凸透镜、三棱镜、量角器、白纸屏。5.1.4实验步骤(1)将光源、凸透镜、三棱镜、量角器、白纸屏依次放置在光学台上。(2)调整光源、凸透镜和三棱镜的位置,使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三棱镜上形成一束平行光。(3)测量入射角(i)和折射角(r),记录数据。(4)改变入射角,重复步骤3,至少进行5次测量。(5)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折射率n,并分析折射定律的成立。5.2薄透镜焦距测定5.2.1实验目的测定薄透镜的焦距,并验证薄透镜成像规律。5.2.2实验原理薄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满足1/f=1/u1/v。5.2.3实验器材光学台、光源、薄透镜、光屏、刻度尺。5.2.4实验步骤(1)将光源、薄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学台上,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使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2)测量物距(u)和像距(v),记录数据。(3)改变物距,重复步骤2,至少进行5次测量。(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薄透镜的焦距f,并分析成像规律。5.3分光计的使用5.3.1实验目的掌握分光计的使用方法,并观察光谱。5.3.2实验原理分光计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通过观察光谱,了解光的色散现象。5.3.3实验器材分光计、光源、光屏。5.3.4实验步骤(1)将分光计、光源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学台上。(2)打开光源,调整分光计,使光束通过分光计的狭缝。(3)观察光屏上形成的光谱,记录光谱的颜色和顺序。(4)分析光谱的成因,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第6章声学实验6.1声速测量6.1.1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理解声速与介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声速测量方法。6.1.2实验原理声速是指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声波的速率,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声速的测量通常采用共振法、脉冲法等方法。6.1.3实验设备与材料声速仪或声波发射接收装置不同介质(如空气、水、酒精等)尺子或测量尺6.1.4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保证声波发射接收装置工作正常。(2)选择一种介质,将声波发射接收装置置于介质中。(3)测量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记录数据。(4)改变介质的种类或温度,重复步骤3,进行多组实验。(5)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声速,并分析声速与介质性质之间的关系。6.1.5注意事项(1)保证声波发射接收装置与介质充分接触,避免气泡或杂质影响测量结果。(2)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以减小实验误差。6.2共鸣管频率特性研究6.2.1实验目的通过研究共鸣管的频率特性,理解共鸣现象及其在声学中的应用,掌握共鸣管的设计与使用。6.2.2实验原理共鸣管是一种声学器件,具有特定的频率响应特性。当声波在共鸣管内传播时,当声波频率与共鸣管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产生共鸣现象,使声波得到放大。6.2.3实验设备与材料共鸣管(不同长度、直径)声波发射源(如扬声器)麦克风与示波器频率发生器6.2.4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连接声波发射源、麦克风与示波器。(2)选择一个共鸣管,固定声波发射源和麦克风的位置。(3)调整频率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观察共鸣管在不同频率下的声压级变化。(4)改变共鸣管的长度、直径等参数,重复步骤3,进行多组实验。(5)分析实验数据,研究共鸣管的频率特性。6.2.5注意事项(1)保证声波发射源与麦克风的距离适中,避免声波衰减或反射影响测量结果。(2)控制实验过程中的背景噪声,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第7章现代物理实验技术7.1光电效应实验7.1.1实验目的掌握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测定金属的逸出功。7.1.2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被激发出来的现象。本实验将研究光电效应的基本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7.1.3实验设备与材料光源、光电管、可调电压电源、光强控制器、微安表、滤光片、光电效应实验仪等。7.1.4实验步骤(1)搭建光电效应实验装置,保证光源、光电管、光强控制器等设备连接正确。(2)调整光源和光强控制器,使光强达到实验要求。(3)测量不同电压下,光电管中电流的大小,记录数据。(4)改变滤光片的种类或光强,重复步骤3,记录数据。(5)分析实验数据,计算金属的逸出功。7.2霍尔效应实验7.2.1实验目的研究霍尔效应,测定载流子的类型和浓度。7.2.2实验原理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置于磁场中的导体时,导体两侧会产生电势差的现象。本实验将研究霍尔效应,并通过实验数据测定载流子的类型和浓度。7.2.3实验设备与材料霍尔元件、磁场发生器、可调电流源、电压表、霍尔效应实验仪等。7.2.4实验步骤(1)搭建霍尔效应实验装置,保证霍尔元件、磁场发生器、可调电流源等设备连接正确。(2)调整磁场强度,使霍尔元件处于均匀磁场中。(3)测量不同电流下,霍尔元件两侧的电势差,记录数据。(4)改变磁场强度,重复步骤3,记录数据。(5)分析实验数据,计算载流子的类型和浓度。7.3核磁共振实验7.3.1实验目的研究核磁共振现象,测定样品的核磁共振频率。7.3.2实验原理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场的作用下,发生能级跃迁的现象。本实验将研究核磁共振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测定样品的核磁共振频率。7.3.3实验设备与材料核磁共振谱仪、样品管、射频发射器、磁场线圈、样品等。7.3.4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并将其装入样品管。(2)将样品管放入核磁共振谱仪,调整磁场强度。(3)开启射频发射器,搜索核磁共振信号。(4)当找到核磁共振信号后,记录对应的射频频率。(5)改变样品的温度或浓度,重复步骤3和4,记录数据。(6)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核磁共振频率与样品特性的关系。第8章物理理论计算方法8.1微分与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8.1.1微分微分是研究物理变化率的重要工具。在物理学中,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等概念都可以通过微分来描述。本节将介绍以下内容:速度与加速度的微分表达;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微分关系;微分在波动方程中的应用。8.1.2积分积分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求解物理量的积累、计算面积和体积等。以下是本节将介绍的内容: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不定积分在求解微分方程中的应用;积分在电磁学、热力学和量子力学中的应用。8.2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8.2.1傅里叶级数傅里叶级数是周期函数的一种展开方式,它将周期函数表示为一系列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线性组合。本节将讨论以下内容:傅里叶级数的定义和性质;傅里叶级数在热传导和电磁场中的应用;傅里叶级数的复数表示。8.2.2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的重要方法。本节将介绍以下内容: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量子力学和光学中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的逆变换及其应用。8.3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8.3.1偏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偏微分方程是研究多变量函数及其偏导数之间关系的方程。本节将介绍以下内容:偏微分方程的定义和分类;偏微分方程的解法;偏微分方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8.3.2偏微分方程在物理中的应用以下是偏微分方程在物理学中的一些典型应用:热传导方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波动方程在电磁学和量子力学中的应用;拉普拉斯方程在静电场和引力场中的应用。第9章物理模型与模拟9.1简单物理模型的建立9.1.1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在物理实验与理论研究中,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简单物理模型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1)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2)保证模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模型参数易于调整和控制;(4)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9.1.2常见简单物理模型本节介绍几种常见的简单物理模型,包括:(1)理想气体模型;(2)弹性碰撞模型;(3)简谐运动模型;(4)电路模型;(5)光学模型。9.2计算机模拟实验方法9.2.1计算机模拟实验概述计算机模拟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利用计算机对物理现象进行模拟,从而获得实验数据。本节介绍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优势。9.2.2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步骤计算机模拟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物理模型;(2)选择合适的模拟算法;(3)编写模拟程序;(4)进行模拟实验;(5)分析实验结果。9.2.3常用模拟软件简介本节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物理模拟软件,如MATLAB、Python、Ansys等。9.3物理现象的数值分析9.3.1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数值分析是研究分析物理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包括:离散化、数值计算和误差分析等。9.3.2常见数值分析方法本节介绍几种常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