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M-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编制说明_第1页
CSTM-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编制说明_第2页
CSTM-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编制说明_第3页
CSTM-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编制说明_第4页
CSTM-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编制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团体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项目工作组2021年4月《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一、目的意义磨损是材料与装备三大失效方式之一。材料磨损以磨料磨损最为严重,所述的铸造耐磨材料及耐磨钢铁铸件主要指用于磨料磨损工况的材料和零部件。目前已大批量生产了奥氏体锰钢(含Mn13钢系列、Mn17钢系列、Mn25钢和Mn7钢系列)、非锰系耐磨损合金钢(奥氏体锰钢之外的耐磨合金钢)、耐磨白口铸铁(含高铬、中铬、低铬白口铸铁系列)、耐磨损球墨铸铁和耐磨损钢铁复合材料等5大系列耐磨钢铁铸件。耐磨铸件是终端产品,属于易损件,广泛用于冶金矿山、电力、建材、化工和机械工业,直接影响设备寿命和生产效率而被各行业所广泛关注。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可充分发挥低碳合金钢的高韧性和高铬铸铁的高耐磨性,显著提高耐磨铸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矿山、化工和机械行业,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现行有效的关于复合耐磨铸件的标准只有国家标准GB/T26652,但还缺乏针对钢/铁双金属复合铸件这一类耐磨铸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这将不利于我国耐磨材料开发及产业的长足发展。因此,构建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标准化体系对提升我国耐磨钢铁铸件的产品质量,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营造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提高耐磨构件行业经济效益尤为重要。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团体标准的编制并实施有利于规范我国耐磨构件行业,促进国内耐磨材料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二、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本团体标准规定了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代号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尤其是对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的基体铸铁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界面的显微硬度、基体铸钢的冲击吸收能量和强度、复合铸件的强度等性能指标提出了要求。本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生产,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保证企业自身不断提高,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此外,本标准的制定对改进耐磨材料制造工艺和评价水平,以及新材料新产品的科研和开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国内耐磨材料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本团体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有助于规范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的生产与质量管控,为行业内科研技术人员有据可依,同时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标准的制定有益于完善和健全复合耐磨铸件标准架构,促进耐磨材料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三、工作简况3.1任务来源本项目是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综合标准领域委员会提出,根据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金属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委员会的通知,由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负责团体标准《金属材料销-盘摩擦磨损试验第1部分:室温摩擦磨损试验方法》的起草与制定工作。3.2主要工作过程(1)立项阶段立项之前,标准起草单位对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复合材料企业等单位进行了大量调研,对标准的检测理论、方法及设备进行了广泛研究。2020年5月,按照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金属磨损控制与成型技术委员会的通知,针对《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的标准制定任务,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成立了标准起草组,确定了参编单位和人员分工,制定了标准编制计划,标准制定正式开始。(2)起草阶段2020年5,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标准编制起草小组进行标准情况调研和任务落实,完成标准草案的初步修改,并且对外征集参加标准制定意向的单位。2020年7,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标准编制小组讨论了标准文本内容,讨论了术语及定义、分类、代号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并做了修改。2020年9月,编制起草小组经过前期技术验证与理论推导,完善修改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同时,积极与行业协会,与团体成员单位进行研讨,明确了各家单位的任务分工,由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负责整个标准项目的统筹策划,标准草案撰写等,其他几家单位提供测试样品,提出修改意见,共同修改完善标准。2021年1月,编制起草小组重点对标准名称、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和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部分进行了逐句修改。2021年4月,编制起草小组仔细研讨本标准的内容,检查了性能指标参数、修正语句表达、修改完善图表等,最终确定标准的全部内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四、标准编制的原则本标准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标准的目标、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来进行制定,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参照用户的需求,规定了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代号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适用于矿山、冶金、水泥、电力、化工、机械和建材等行业的钢/铁双金属耐磨铸件。五、标准编制内容说明(1)关于标准规定的“范围”。结合理论推导和试验验证,经过讨论,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代号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经过讨论,引用现行有效标准,规范了该部分的描述,与最新的标准制定要求一致。(3)关于“术语和定义”。3.1和3.2根据现行有效的标准分别给出了“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和“复合界面”的定义。(4)关于“分类和代号”。4.1、4.2、4.3分别给出了钢/铁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的分类、代号字母和标记方法。(5)关于“技术要求”。5.1、5.2、5.3、5.4、5.5、5.6、5.7、5.8分别明确了热处理、化学成分、复合界面组织、硬度、冲击吸收能量、拉伸性能、表面和内部质量、尺寸和重要偏差等要求。(6)关于“试验方法”。6.1、6.2、6.3、6.4、6.5、6.6、6.7分别明确了化学成分、复合界面组织、硬度试验、冲击试验、拉伸试验、表面和内部质量检验、铸件几何形状和尺寸检验等方法。(7)关于“检验规则”。7.1、7.2、7.3、7.4、7.5、7.6、7.7分别明确了化学分析检验、硬度检验、冲击吸收能量检验、拉伸性能检验、表面和内部质量检验、形状和尺寸检验、判定规则等要求。六、主要试验(或验证)结果说明本标准为新标准制定,统计分析了相关科技学术文献,并对在对标准中所涉及的性能指标都进行了验证试验,在试验样品的选择上,尽量做到数量充分,具有代表性。本标准涉及到的复合铸件的硬度、冲击吸收能量、拉伸性能等试验数据均来源于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广东越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新丰耐磨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等复合铸件生产企业。七、与国际、国外标准对比情况无相关的国际、国外标准。八、与法律、法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