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1/28/wKhkGWca6g2AKgVMAAD53AfHglc726.jp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1/28/wKhkGWca6g2AKgVMAAD53AfHglc7262.jp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1/28/wKhkGWca6g2AKgVMAAD53AfHglc7263.jp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1/28/wKhkGWca6g2AKgVMAAD53AfHglc7264.jpg)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1/28/wKhkGWca6g2AKgVMAAD53AfHglc72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谁知道《史记》这部书。《易记》是我们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总结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的汇编。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2.谁知道司马迁。3.司马迁为什么有写成《史记》这部辉煌巨著呢?板书: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4.你看了课题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初读指导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及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新词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指名读生字,然后找出生字所在的词。理解新词: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记载:把事情写下来。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研读:钻研并阅读。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发愤:决心努力。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三、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思考:⑴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发愤写《史记》?⑵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⑶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⑷结果怎样?2、对照上述问题,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并归纳段意。3、交流:第一段:(第1、2节):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第二段:(第3节):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第三段:(第4节):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四、指导书写生字老师示范:迁啸廷狱刑泰学生描红,老师巡回,交流学生描得好的。五、作业1、抄写词语2、多音字组词3、朗读课文第二教时一、复习1、齐读课题。提问,我们昨天围绕课题提了哪些问题?(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怎样发愤写《史记》?)2、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学课文。二、讲读第一段1、自由读,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2、找出写“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的句子读一读。(父亲司马谈是……立志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2600年间的历史。)3、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怎么做的?(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后两句子。将两句句子并作一句,用什么关联词,怎样连接?(不但……还……)4小结:由司马迁的.求知过程,我们可以联想到陆游的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5、过渡: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引读父亲叮嘱司马迁的话。6、再出示投影片。指名读,齐读(相机范读)“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7、过渡:当司马迁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的时候,飞来一场什么横祸?三、精读第二段。1、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写作的时候,飞来一场什么横祸?2、讨论: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②这场飞来横祸是怎样降临的?指名读相应的句段。③齐读④什么是酷刑?(十分残酷的刑罚)3、受酷刑以后司马迁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请大家用“—”划出写想的句子?用“~~”划出写怎么做的句子。4、交流:a、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b、理解:血溅墙头,了此残生。c、他为什么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司马迁所受的酷刑是最野蛮的腐开,这对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他的身心遭到极大残害,所以……)d、他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e、逐句理解“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有的重于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价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轻于鸿毛”指有的人的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轻。把“我如果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改成陈述句。小结:司马迁的想到的正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就比泰山重,有价值:如果为自己的私利奔忙,就比鸿毛轻,无价值。于此他才打消了“了此残生”的这个念头。)f、感情朗读。g、他是怎么做的?投影片出示有关句子。(他……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个人的耻辱、痛苦”指什么?h、指导朗读,体会他事业高于一切、把个人的耻辱痛苦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5、齐读第二段。6、过渡:司马迁这样忍辱负重的发愤努力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一段。四、讲读第三段1、出示这一段,指名朗读,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2、讨论:(突出“18”、“60”、“52万”等具体数字以及“整整”、“终于”、“前无古人”、“耗尽”、“毕生”、“生命”等词语。)3、朗读。4、感情朗读最后一段。5小结:同学们我们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经过中,我们感受到了他那忍辱负重、发愤著作的精神。五、作业1.感情朗读课文2.课后第四题。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飞来横祸--忍辱负重--辉煌巨著第三教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二、复述课文1、指名朗读课文。2、说说课文的段落大意。3、同桌互相复述(要求学生复述尽量采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式,不强调“用自己的话复述”)4、指名复述,并评价。三、总结课文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2、故事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动?3、齐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复述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2教学要求:有感情地复述课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复述课文。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历史、辉煌、耻辱、讲述、专心致志,记载、搜集、研读、悲愤、飞来横祸2、“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二、复述课文1、指名读课文。2、指名说出课文的段落大意。3、同桌互相复述课文。4、指名复述课文,评价。三、总结课文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3、齐读课文。四、板书设计:1、受父影响——专心致志2、发愤写终于《史记》完成3、受酷刑——克制自己,发愤写作4、文献摘录:《史记》记载了三千年的.历史,特别着重写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争和秦亡汉兴的历史,显现了古代到汉初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内容十分丰富。《史记》既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其中许多纪传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鲁迅先生曾经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3一、教学目标:1、紧扣课题,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真正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进行渐进、深刻的解读。2、感情朗读,情感共鸣,进行文化浸润。3、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阅读训练,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与技能。二、教学过程: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人物。(板书:司马迁)2、司马迁著写了《史记》,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谈《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板书:《史记》)3、司马迁为什么偏偏要写这样一部书呢?(板书:写)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说说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5、学生读后交流。6、环境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将司马迁与史学紧紧相连。父亲的临终遗言托对司马迁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7、出示句子: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8、教师范读,这是父亲的临终嘱托。这是一份怎样的嘱托?9、齐读。10、身为儿子的司马迁岂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时此刻,望着泪流满面的父亲,聆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在想些什么呢?11、学生交流。12、引读、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13、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14、学生交流。15、司马迁忘我研读,认真整理,专心致志写作《史记》,如此发奋。(板书:发奋)16、学生质疑。(板书:发愤,并打上问号)17、“愤”教师加点。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18、学生举例。19、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使得司马迁满怀愤慨,发愤写成《史记》呢?20、学生交流:李陵事件。你了解宫刑吗?21、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22、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23、奇耻大辱、悲愤欲绝,也许此时,死,对于司马迁是最简单、最好的解脱。但是,他这样做了吗?24、继续出示: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25、“发”教师加点,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下定决心,发愤写成《史记》呢?请同学们静心默读下面的文章,用心体会。26、音乐起,学生品读。27、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发愤写成《史记》呢?学生交流。28、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29、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30、为此,司马迁呐喊到: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你听到了司马迁怎样的声音?31、齐读,配乐。32、教师过渡: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音乐起,出示插图)大雪纷飞的寒冬,司马迁伏在冰冷的竹简之上……夜深人静,昏黄的油灯下,司马迁又提起了手中的笔……狱卒尖刻的笑声中,司马迁眉头紧锁……中秋之夜,满头白发、重病缠身的司马迁仍然写着……33、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的悲壮人生,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听到了他怎样的心声?34、学生描述。35、出示:是的: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36、此时,这一行行工整的隶书,仅仅是用墨在写就吗?(血泪写成、生命写成)37、整整13年,痛苦、耻辱,没有让司马光屈服,血泪和生命凝成了辉煌巨著,因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38、此时此刻,你理解了“发愤”的内涵与深意吗?(板书:忍辱负重、百折不挠……擦去“发奋”)此时,你认为司马迁的生命历程还是“残生”吗?39、朗读第三自然段。再次读课题。40、教师引读:就这样……41、司马迁写作《史记》,仅仅用了13年吗?42、《史记》,生命铸就。这真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43、出示:忍辱负重用生命写成巨著,百折不挠以血泪著就史书,横批:中华伟男儿44、让我们永远记住“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司马迁,让我们好好读读辉煌巨著〈〈史记〉〉,让我们心中的司马迁永远陪伴我们的人生之路。三、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围绕“司马迁著写《史记》”,选择“发奋”或“发愤”,查阅资料,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四、板书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忍辱负重辉煌巨著百折不挠前无古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4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司马迁的《史记》。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一、揭题,解题1、介绍《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板书:16、司马迁)2、介绍司马迁。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4、齐读课题。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2)用钢笔描红。(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记载:把事情写下来。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研读:钻研并阅读。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发愤:决心努力。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1、默读课文,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4)结果怎样?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四、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继续学习课文。2.理解“发愤”的意思。司马迁受刑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教学准备投影文字一、讲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二、讲读第二段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三、讲读课文第三段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2、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四、讲读第四段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2、组学生讨论。3、指导朗读。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五、作业1、完成文后习题4。2、朗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复述课文一、复习1、听写。历史辉煌耻辱讲述专心致志记载搜集研读悲愤飞来横祸2、“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二、复述课文1、指名读课文。2、指名说出课文的段落大意。3、同桌互相复述课文。4、指名复述课文,评价。三、总结课文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3、齐读课文。四、作业1、朗读课文。2、复述课文。板书: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遵照嘱托遭受酷刑完成巨著发愤著书前无古人作业设计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组词。廷()刑()泰()延()形()奏()二、写近义词。激动()嘱托()搜集()耗尽()专心致志()三、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____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_____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1.根据课文内容,在空白处填上相相应的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史记》共有130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形式。《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5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可贵精神。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读题),请你介绍一下《史记》这部书。2、这么一部倍受世人瞩目的书是如何写成的?书上是这么介绍的:(出示中心句):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1、指名读,齐读。2、你有什么疑问吗?过渡:为什么说是用生命写成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再次走进司马迁的世界,一起去目睹他用生命书写《史记》的传奇。二、自读感悟轻声读课文,书中哪些地方可体现《史记》这部书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划出有关语句,读读,想想,写写。1、学生自学。2、小组讨论:把你划出的词句及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三、全班交流: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受到司马迁是在用生命书写《史记》呢?(一)、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1、指名读后说感受。2、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指名读有关语句。“酷刑”你是怎么理解的?读到这一词语时,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再次齐读。3、残酷的刑罚带给司马迁的仅仅是身体的痛苦吗?补充介绍“李陵事件”和“宫刑”后,配乐描述:处过宫刑后,浑身血肉模糊的司马迁被扔在囚室的一堆干草上,离开他头不远处有一只火炉,炉火把暖气一点点的送到他的头上、身上,渐渐地,他苏醒了过来,他感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到了浑身钻心的疼痛,可他不愿意睁开眼来,他不愿意看到这里的墙壁、这里的门窗,这里的一切!他更不愿意看到自己——一个刚刚被处了最可怕而又最可耻的刑罚的自己。同学们,你们能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吗?当时,他会怎么想?4、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够把这段话读好。谁来读?(指名读)小结:是啊,“士可杀,不可辱。”死亡对于司马迁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让他忍受不了的是人格上受到侮辱。在这时候他不想向恶势力低头,几次想到要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他想到(引读)(二)、他想到了哪些呢?1、人总是要死的.……(1)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师指点:对,人死也要死的有价值!还有吗?还从哪些词体会到什么?(一定要:决心之大,态度坚定)同学们,求生是一个人的本能,可司马迁却得下定决心才能活下去,因为他知道,活着就必须忍受什么?指名说此刻,死反倒成了一件简单的事,而要活下去又是多么不容易呀!但司马迁做到了,你看,他尽力克制自己——(引读)伤痛袭来时,他尽力克制自己——(引读)面对同僚的嘲笑,他尽力克制自己——(引读)这一切,没有超强的意志和决心,有怎能做到呢?指导读好这句话。2除此之外,司马迁还会想些什么?联系课文的一二小节a、我的父亲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皇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他老人家临终嘱托我一定千万不要忘记他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现在史书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死呢?将来我怎么去面对九泉之下的父亲啊!司马迁父亲的临终嘱托,谁来读读?相机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指导朗读:;父亲对司马迁寄予了无限的期望,把你们所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范读)b、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乡亲们给我讲述了许多古代英雄的故事,那时候我就立志要象他们学习,现在我遇到一些困难,怎么能轻易退缩呢?要是这样,我的人生也太没有价值了!跟古代英雄相比我的遭遇又算得了什么呢?c、受父亲的影响,我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而且父亲留下来的史料我也进行了整理,如果现在我死了,这番心血不就白花了吗?老师真高兴,看来同学们是真正的读懂课文了。3、所有这一切都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于是,他尽力克制自己——再次引读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心中的司马迁是怎样的人?面对自强不息、忍辱负重的司马迁你想说些什么吗?3、出示画面,想象说话夜深人静时黎明时分夏天,烈日炎炎,酷热难当,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凛冽,自由说,指名说就这样,在司马迁的努力下,《史记》终于写成了,齐读第四小节。四、总结:1、52万字,不仅仅用了13年,是他从少年,走过中年,走到老年,走过千山万水,走入千家万户,受尽千辛万苦。可以说,他的《史记》是用他的生命写成的!再次齐读中心句。2、出示孟子名言,练习背诵,让坚强的种子也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6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最终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12课第66—68页教学目标:1.抓语言文字,能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迁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3.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一两个故事,写写读后感。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并能感受他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教学难点:司马迁的刚强坚毅、才华横溢,《史记》的优秀杰出、万古流芳,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读懂司马迁这个人,由衷地激发起对他的敬仰,并自觉地走近、尝试阅读《史记》这本书,则是本课的难点。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在听说读写中感悟人物精神。理解课文内容,在揣摩司马迁的心理活动中,更好地感受他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设计中多次涉及到说、写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司马迁矢志不渝精神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在水到渠成中得到升华。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齐读课题。2.师:看课题,“发愤”是什么意思?生:振作精神、决心努力。3.师:围绕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说。生: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的?……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3)结果怎样?生自读课文思考。(点评:如何导入把握好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复习导入、自读课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了解,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所学,学生还易有满足感与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围绕课题提问题,旨在拓宽学生思维,先质疑再探索,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二、感受《史记》的价值1.师:每件事情都是有结果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什么?生: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2.师:鲁迅曾这样评价《史记》。出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生齐读。师:你怎么评价《史记》,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出示谈话交流:史记是生:《史记》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著作。生:《史记》是一部鸿篇巨制。生:《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出的辉煌巨著。3.师:《史记》有这么高的价值,那可是司马迁发愤写出来的。(点评:这一部分教学采用的是“倒装”,即先讲授事件的结果,再探求原因。这样的教法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三、学习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1.师:同学们,回过头来想想,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请你自读1-2节,找出原因。生自由读书。2.师:谁来说说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交流。(1)英雄的影响生:司马迁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听着……心里十分激动。从中可以看出父老乡亲讲的故事对他影响很大。师:恩,他是受到了古代英雄的'影响。那么,父老乡亲可能会讲哪些英雄故事?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大禹治水、刘邦鸿门宴……师:这些故事都记载在《史记》中了,有兴趣的可以课后看一看。师:面对着滔滔的黄河水,听着英雄们的故事,司马迁十分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生:我也要像那些英雄一样,学习他们的品质……生:他们的事迹太伟大了,我要编写一部史书,把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2)父亲的影响师:年少的司马迁还会因为什么写《史记》?生:他还受了父亲的影响,努力读书……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师:是的,他受父亲的影响比较深。特别是父亲临终之时的生:遗言、嘱托。(3)父亲的嘱托①师出示父亲的嘱托:“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指名读。生以平缓的语气读。师:父亲临终时的遗言该读出什么语气?谁再来读?师指名一人读。全班齐读感受父亲的愿望。②师:看着奄奄一息的老父,司马迁会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师出示:此时,司马迁也早已,他地说:“。”生仿照形式说话。③师:听了父亲的话,司马迁是怎么做的?指名说。生:司马迁牢记……走遍全国……资料。师适时板书:记嘱托④师:司马迁的求知过程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陆游的一句千古名句:、。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点评: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是教学重点之一。在这部分教学中,我把侧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概括原因,并从中揣测人物的心理,从而感受人物写史书的原因中。首先是司马迁面对黄河水,听着英雄的故事,内心是怎么想的;其次是看着奄奄一息的老父,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又是怎么想的。从这两个方面揣测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他写史书的原因所在。另外,古诗的积累也无形的渗透在教学中。司马迁求知的过程引导学生领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层含义。)四、学习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1.师引读: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正当他……,一场……头上。是什么原因让他不能继续写下去了?自由读第3节,找出原因。生: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师板书:受酷刑2.师:想想看,司马迁可能会受哪些酷刑?生:被鞭子抽、折磨身体、被夹手指……师:其实,司马迁受的酷刑远比肉体的折磨还要残忍。出示酷刑的资料:腐刑,又称宫刑,是使人失去生殖能力的刑罚,是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受了这种刑罚,就成了像太监一样的人。它带给受刑者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其心灵蒙受了永远的耻辱。它使正常人的身体残缺,心灵残缺,使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地活着!3.师:遭受酷刑的司马迁,真是痛不欲生,他生:他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师:他“悲”的是什么?“愤”的又是什么?生:“悲”的是《史记》还没有完成,自己又受了酷刑;“愤”的是汉武帝是非不分……4.师:是什么让他打消了念头?生:要完成《史记》的信念。5.师:司马迁振作精神、下定决心写《史记》,还想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生读,找句子,写感受。6.交流(1)想的句子师:他想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生:他想:“人总是要死的……这部史书!”我感受到他选择死的重于泰山。师出示《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生齐读。生:我还读出了他要完成史书的坚定信念,从“一定”和“!”可以感受到。师:请你读出坚定的语气。生读,全班齐读。(2)做的句子师:他又是怎么做的?说说你的感受。生:他尽力克制自己……工整的隶字。从中感受到他的忍辱负重。师适时板书:写著作、忍辱负重师:他具体是怎么做的,想象一下。出示:冬天的早晨,凉气袭人,当人们,他已经。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他仍然。无数个夜晚,月黑风高,当人们,他依然。生仿照形式写话说话。(点评:引导学生感悟司马迁在怎么的环境下写《史记》,进而体会他的品质,这是教学的重点。在案例中,我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去实现。读,读出司马迁写书的坚定;写,试着写司马迁在不同情景下的做法。在教学中,教师一直在追问,引导学生更深度的理解人物。总之,在读写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五、总结拓展1.师引读:就这样,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生命写成的。2.师:读到这里,你想对司马迁说什么?出示:司马迁,我你。生仿照句式说话。师适时板书:矢志不渝3.师:再读课题。师:发愤到底是什么?出示:发愤到底是什么?它是司马迁受酷刑后忍辱写成的《史记》!它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它是谈迁。发愤是海伦。发愤是阿炳。发愤是。生:发愤是谈迁遭受厄运后写成的《国榷》。生:发愤是左丘明失明后写成的《左传》。生:发愤是海伦因病盲聋后写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点评:司马迁的刚强坚毅、忍辱负重、矢志不渝,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让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读懂司马迁这个人,由衷地激发起对他的敬仰,并自觉地走近、尝试阅读《史记》这本书,则是本课的难点。在这里,我设计了“司马迁,我想对你说”的写话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拓展的“发愤是什么”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搜集脑中积累的资源,加深对课文对人物更深层次的了解。)六、作业布置1.认真研读《史记》中的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感受。2.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试着对司马迁作一个综合的评价。板书设计: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记嘱托忍辱负重受酷刑矢志不渝写著作《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7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2.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2.复述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教学过程:1.板书:司马迁。你知道司马迁吗?板书《史记》,你知道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吗?板书:发愤。知道“发愤”是什么意思?比较“发愤”和“发奋”。司马迁在发愤写《史记》之前就已经开始写《史记》了吗?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这个时候,司马迁写《史记》的动力是什么?(板书:热爱历史父亲嘱托)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的嘱托对司马迁的极大影响。2.司马迁既然已经写了《史记》,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发愤”写《史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和多音字的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①课件出示生字词:呼啸朝廷入狱酷刑泰山飞来横祸正确、准确地读,比较“廷”和“庭”的字形,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理解“酷刑”和“飞来横祸”。(联系课文)②抽查读第三自然段。小结。③能用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3.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或发愤写《史记》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注意前后联系起来读,注意自己读书时的体会或感受,可以把体会或感受写在书中空白处。指名说说读书的感受。(板书:飞来横祸)引导学生着重抓住以下句子:(课件出示)①“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令他“悲”的是什么?令他“愤”的又是什么?“悲”和“愤”交加在一起带给他的是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自由朗读第一句话。指名读。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到的是什么?(强调之前的板书:热爱历史和父亲嘱托)齐读这两句话。②他是怎么想的呢?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重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你读懂了司马迁的内心吗?引导抓住两个“一定”体会司马迁的决心和意志。会读吗?指名读。小结。③司马迁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读一读,你从他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几个词中感受到的?能用你的朗读为我们再现他发愤写《史记》的画面吗?自由朗读。指名读。小结。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司马迁的坚强和坚韧。4.苍天不负有心人,司马迁成功了。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的时候,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或哪几个词引起了你更多的思考?(引导学生抓住“整整13年”、“终于”、“辉煌巨著”、“耗尽”、“用生命写成”等词体会。)读的时候,你头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指名读。齐读。5.是的,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让我们来看看后人是怎样评价这部作品的吧:课件出示:《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史学方面姑且不论,文学方面,它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在小说方面,除了人物类型,它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史记》的显著影响。在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鲁迅对《史记》所作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6.读完了课文,再读着后人的评价,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指名交流。7.总结全文。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8.指导复述。9作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8【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知道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内因,深刻领会司马迁遭遇酷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4、通过学习,激发自身情感,做司马迁式百折不挠的人。【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文字、课文插图、配乐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文1、出示图片:《史记》师:大家看,这部著作的名字叫什么?(板书:《史记》)你知道它是谁写的吗?(板书:司马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2、揭示课题,板书:12、发愤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再读一次,想想就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主要问题有:《史记》这本书主要写什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说发愤写?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二、精读课文1、学习描写《史记》的语句(1)师:同学们的问题既多又好,相信大家学了本文,一定能从中获得答案。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去读读课文,先看看哪些语句是介绍《史记》这部著作的?读完后用横线划下来。(生自由读划,师巡视,与学生交流,并及时纠正读书姿势)(2)指名读所划句子。(相互补充)(3)出示句子: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间的历史。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4)师: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好好读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①跨度之长:3000余年师:3000余年长吗?指导读好句子,注意3000余年这个词。②时间之久:整整13年(板书:十三载)③字数之多:52万余字(5)齐读这两句,读出对《史记》这部鸿篇巨制的赞叹。2、理解写作的原因(1)师:司马迁为何要花费毕生的心血撰写《史记》呢?同学们再仔细读读1、2小节,看看究竟为什么。(2)交流,指名:①喜欢听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说明他喜欢历史故事,《史记》的主要内容正是记载历史故事的,读出激动之情)②受父亲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他做了哪些事情?板书:勤读广搜(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③牢记父亲的嘱托。(板书:家父遗愿永不忘)父亲怎么说的?指名读。什么表情?要注意哪些词语?(千万不要忘记)师与一学生模拟对话。牢记父亲的嘱托后,他每天忙着干什么?(指名读下句)是啊,他继续勤读广搜,他更坚定了撰写《史记》的志向,以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板书:立志向)3、齐读1、2小节。三、作业:《习字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前板书课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用“因为??所以??”说说司马迁为什么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边说边出示)指名。注意引导,相机板书:勤读广搜立志向家父遗愿永不忘我们用这两句话来说一说。(出示)3、这两个原因中哪个更重要?让我们来听听父亲司马谈临终前的嘱托。二、精读课文。1、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完成的史书哇!”(1)谁能用朗读把司马谈的殷切期望表现出来。指名感情读。(什么表情、什么语气、什么语速、什么期望)(2)齐读。(3)如果你就是司马迁,此时,你会对父亲说什么?(指名)(4)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谁能用他的.这句名言来对父亲说?(5)让我们一起高声朗读司马迁的这句豪言壮语。(齐读)2、精读第三小节。过渡:这句话正是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发出的感慨。(1)请大家自己认真地读读课文第三小节,然后画出与这句话相对应的一段心理描写。(生读划,师巡视)(2)指名读,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段心里描写共几句话?哪一句和名言的意思一样?指名读。一个人的死应当怎样,而不能?再读。第二句是什么句子?(反问)请你读出反问的语气。三、四两句是什么句子。(感叹句)请你读一读。一定要活下去是为了什么?活下去重要还是写完《史记》重要。读出递进。谁来连起来把这段心理读好。齐读。(3)“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会想到死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第三小节开头三句话。(指名)“飞来横祸”什么意思?究竟是怎样的一场飞来横祸?文中怎么说。究竟受了怎样的酷刑,居然让司马迁想到去寻死觅活的呢?同学们有所不知呀!请大家一起听听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点击播放)你认为司马迁遭遇了什么?(冤枉、耻笑、羞辱、摧残、奇耻大辱??)(4)因此,(出示,齐读)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5)他在蒙受了如此的奇耻大辱之后,为何又打消了了此残生的念头?是啊,《史记》是司马迁从小勤读广搜立下的志向,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家父的遗愿,《史记》还没有写完,我怎能死呢?他想——再读。(6)从此,司马迁忍受着巨大的耻辱和痛苦发愤写《史记》。书中这幅图正是刻画了司马迁在狱中奋笔疾书的身影。出示,指名读。“想到这里,??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他把什么埋在心底?把什么重担挑在肩上?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板书:忍辱负重这个词就是“发愤”这个词最好的解释了。(7)请大家想象一下,司马迁是怎样忍辱负重、发愤写作的呢?往下续写。出示:盛夏,;寒冬,一二两组写盛夏,三四两组写寒冬。(8)配乐朗读。齐读第三小节,然后根据情况各选两三个接下去读。师范读第四小节。板书:功成名就万古扬(9)凝视着画面,我们不妨给这幅图写一副对联,好吗?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可以引用名言,可以自己创作,写在课文插图左右。(可以两人读上联,两人读下联)老师也忍不住送一幅对联给这位伟人,我请同学们一起读好吗。(10)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司马迁说:三、总结全文1、结合板书,总结四个自然段的大意。再次齐读创作诗。2、齐读课题。四、作业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9教学目标:1、通过文章具体语言的感悟,理解《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2、在具体的语言中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作的崇高品质。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切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得知司马迁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他55岁那年写成了伟大的《史记》。课文最后一段对此有一个高度的评价,请看大屏幕——2、出示课文最后一节。3、学生齐读,思考:你最想问的是什么?4、交流:为什么说这部书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为什么这本书是“前无古人”的?……二、自主阅读1、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出示关键句“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a、读出父亲的殷切期望。b、你从父亲的嘱托中知道什么?2、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a、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1)自主交流体会,学生补充。引导理解司马迁内心的想法:一定要记住父亲的话,完成史记的编写。(2)找出第一自然段中与此相照应的话,谈谈早年的准备工作的必不可少。(3)指导朗读,读出司马迁内心的决心之大。b、引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编写《史记》的时候,(生读)“一场飞来横祸……入狱受了酷刑。”(1)“将军”指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自学补充资料“辩护受刑”。从这一事件中,你认为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正直勇敢敢说真说实事求是仗义执言)(2)导: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宫刑吗?在古代,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宫刑是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它让一个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这种耻辱往往令人难以承受,很多人就是以死来结束这种耻辱。请大家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配二胡曲《二泉映月》)。“处过宫刑以后,浑身血肉模糊的司马迁,被扔在蚕室的一堆干草上。离开他头不到三尺远的地方生着一只火炉,炉火把暖气一点点送到他的头上、四肢上、身上,他渐渐地苏醒了过来。他感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觉到了浑身钻心的疼痛。司马迁不愿意睁开眼来,他不愿意看到这里的墙壁,这里的门窗,这里的一切,他甚至不愿意看到自己——一个刚刚被处了最可怕最可耻的刑罚的自己。(生读)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3)理解司马迁为何“悲”,为何“愤”?但最终司马迁并没这么做?这是为什么?学生划出司马迁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句子。(4)交流:父亲的嘱托、人生的价值……c、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1)理解“泰山”“鸿毛”(2)司马迁认为哪些人的死是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是比鸿毛还轻?(3)看看两个“一定”,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说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或诗词?(4)指导感情朗读。d、过渡:是啊!一个人是让生命的价值如鸿毛般轻微,还是如泰山般峻伟呢?司马迁选择了后者,他要用自己的创造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所以他坚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把精力全部倾注在他的《史记》创作上。齐读司马迁怎么做的一句话:“想到这里,……工整的隶字。”(1)出示司马迁写史书的插图,从图中你看到些什么?(挑灯夜书,条件艰苦,一捆捆竹简,工作量大。)体会到什么?你能不能说上几句话?(2)引导整体读:磨难是块试金石。司马迁虽然悲愤交加,但他选择了忍耐,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忍辱负重地活下去。下面让我们一起怀着敬意将第3段读一下,再次感受他那高洁的人格和超人的毅力吧!3、再读最后一段,认识“为什么说是用生命写成的?”(1)学生谈认识(2)齐读4、出示司马迁画像和《史书》一书,及鲁迅先生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作业布置面对司马迁和他留给我们的《史记》,我们心中感慨颇多,你想对司马迁说的心里话是什么?课后以《司马迁,我想对您说》或《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感》为题写一写。板书:为什么牢记嘱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怎样写研读整理发愤努力耗尽心血结果辉煌巨著(第二课时)一、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二、质疑:1、出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还记得老师送给大家的这句话吗?那,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你的记性真好!那我们今天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自己读书,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2、你好聪明啊!老师也正有此意。下面就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认认真真的读课文,老师相信勤学好问的你们头脑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咱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最值得探讨!(学生读书,提问)3、交流:刚才大家在认真的读书,老师也在认真的读你们!你们那专注的.神情告诉我,大家头脑中一定装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谁来说说看?4、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相信今天你们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这样吧,老师帮大家把这些问题提炼成:“起初,司马迁为什么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后来,为何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发愤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三、解疑:1、下面,请大家自己认真读书思考、小组合作探讨去解决问题。2、学生自读、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作适当指点。3、集体汇报学习收获:第一个问题:1、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学的都非常认真,在小组内也作了交流和讨论,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吗?2、那我们首先来看“起初,司马迁为什么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呢?(指名说)出示:“正当他专心致志……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理解:“血溅墙头、了此残生”“飞来横祸”是什么意思?这场飞来横祸是什么?“酷刑”你是怎么理解的?这段话还有要补充的吗?(理解“悲愤交加”:他悲什么?愤什么?)师指点:其实,司马迁不仅身体上受到严刑拷打,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上遭到了巨大的羞辱,所以“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同学们,你们能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吗?当时,他会怎么想?(指名说)3、大家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读懂人物的内心,真是不简单。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够把这段话读好。谁来读?(指名读)4、小结:是啊,“士可杀,不可辱。”死亡对于司马迁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让他忍受不了的是人格上受到侮辱。在这时候他不想向恶势力低头,几次想到要血溅墙头,了此残生。过渡:可是后来又是什么原因使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发愤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的呢?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第二个问题:1、出示:“人总是要死的,……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泰山:雄伟、高大,鸿毛:很渺小,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高大,死的很有价值;轻于鸿毛:比鸿毛还要渺小,说明死的一点价值也没有。)师指点:对,人死也要死的有价值!还有吗?还从哪些词体会到什么?(一定要:决心之大,态度坚定)指导朗读:司马迁的这段内心独白,你们体会的很深刻,也一定能够读好,试着读读看。(各自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2、是啊,人面临绝境时,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颓废,从此消沉下去;要么发愤,努力振作起来,而司马迁选择了后者!从起初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到下定决心发愤写《史记》,司马迁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同学们,让我们联系上文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除此之外,司马迁还会想些什么?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讨论。3、交流:a、我的父亲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皇帝到汉武帝这26__年间的历史,他老人家临终嘱托我一定千万不要忘记他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现在史书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死呢?将来我怎么去面对九泉之下的父亲啊!司马迁父亲的临终嘱托,谁来读读?相机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谈是怎样说这番话的?(泪流满面,拉着儿子的手)为什么?还有要补充的吗?(千万不要:千叮咛,万嘱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指导朗读:父亲对司马迁寄予了无限的期望,把你们所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范读)b、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乡亲们给我讲述了许多古代英雄的故事,那时候我就立志要象他们学习,现在我遇到一些困难,怎么能轻易退缩呢?要是这样我的人生也太没有价值了!跟古代英雄相比我的遭遇又算得了什么呢?c、受父亲的影响,我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而且父亲留下来的史料我也进行了整理,如果现在我死了,这番心血不就白花了吗?4、老师真高兴,看来同学们是真正的读懂课文了。引读——“想到这里,……一行行工整的隶字。”5、出示:插图“司马迁在狱中写史记”你们能不能看着这幅插图说说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指名说)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想得好,说得也很棒!6、过渡:后来啊,汉武帝终于意识到对司马迁的刑罚过重,宣布他出狱,任中书令。从此,司马迁继续发愤著书,引读——讲解第四自然段:1、出示:“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是他用生命写成的。”这段话你们是怎样理解的?(__年、52万字)再给大家提供一个数字:“60”,司马迁到60岁才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辉煌巨著、前无古人的著作”,)相机理解“前无古人”,2、《史记》对后人有哪些影响呢?课前老师找到了一段有关《史记》的影象资料,请认真看,仔细听:多媒体出示“介绍史记的价值”这部前无古人的巨著,几乎——引读“耗尽……”(加点“耗尽、毕生、生命)3、老师从网上找到了这样一段文字,(补充介绍):司马迁曾经在给任安的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4、读这段话时我们要用心体会,注意读好这些关键词语。(齐读)5、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心中的司马迁是怎样的人?(自强不息、忍辱负重)6、出示“司马迁写史记的画面”,面对自强不息、忍辱负重的司马迁你想说些什么吗?7、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共同探讨,解决了问题,学得认真,收获多多。真棒!四、作业:★练习复述课文。★★课外阅读或上网查找《史记》中的历史故事,为下周历史故事交流会作准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10一、名言导入,引出“发愤”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这句名言。2、谈话: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司马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的一句话来解释,谁能找出来读一读?3、你认为司马迁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呢?为什么?(因为他耗尽毕生心血,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二、精读课文,品悟“发愤”1、学习第一自然段(小小少年时的梦想)(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年少时的司马迁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板书:梦想(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师生交流: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什么梦想?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阅读交流讨论:英雄故事的影响(一二句)——司马迁出生在黄河的龙门。黄河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乡亲们讲述的英雄故事让年少的司马迁如痴如醉,激动不已。(想象:想一想乡亲们会讲什么故事呢?小司马迁会怎么想呢?)。引导说话:听到《大禹治水》故事,司马迁想……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司马迁想……听到《仓颉造字》的故事,司马迁想……父亲的熏陶影响——父亲立志编写一部历时3000多年的史书自身的刻苦努力——他自己做了什么呢?(读书、游历、交友)有什么收获呢?(3)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深刻,让我们感受到司马迁从小就对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为之付出了努力。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父亲临终时的`嘱托)(1)过渡:司马迁自小就对历史感兴趣,积累了一定的史学知识。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你能体会到什么呢?(2)读父亲的话,体会父亲的心情读出父亲的一份悔恨;读出父亲的一份遗憾;他泪流满面的带着悔恨,带着遗憾。一遍一遍地读出感情?(3)体会司马迁的心情。思考:司马迁想到了什么呢?他有没有答应?是怎样的表情或者语言?表演一下。(4)体会司马迁的“发愤”——牢记、每天忙着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飞来横祸时的执着)过渡: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就在司马迁义无反顾地编写史书,向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1)提问:横的读音hèng,查字典理解字义。这飞来的横祸指的是什么?(2)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3)出示司马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因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朗读这句话,引说体会:所以他——悲愤交加;所以他想——血溅墙头;所以他要——了此残生(4)痛苦、耻辱的煎熬,是生是死?他该怎么办呢?——这是司马迁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换位思考: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轻于鸿毛——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鸿毛指什么?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而死。泰山指什么?(4)朗读司马迁的话,抓住两个“一定”体会司马迁的坚定和执着。(5)看图画,读课文,创设情境,想象描述。老师朗读:“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耗尽生命后的成功)(1)齐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整整13年时间,52万字)(2)什么叫前无古人?老师质问: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用13年时间写一部书?在此之前,有没有一部书记录了2600年的历史?在此之前,有没有人像司马迁一样,写出52万字的史书?是啊!没有,从来没有!这就是——前无古人!(3)齐读最后一段三、全课小结,拓展“发愤”1、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现在我们想想“发愤”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2、还有那些发愤的人和事呢?(谈迁写《国榷》、诺贝尔、阿炳……)板书设计: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决心《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11教材分析:司马迁的故事,会触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然而课文写的却不是很出彩。叙述比较平实,语言比较朴素,含混的,太多太多。如果真的要深入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从具体真实的故事入手,来丰满课文内容,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在司马迁丰富的感情世界里真真切切地走一遭。备课难点:第三节,既是文章的重难点,也我备课时无法处理好的一个难点。不仅难在引导学生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上——课文这一节写得含混不清,语序错乱,因果倒置,与史实出入很大,处理起来很困难。——说白了,酷刑是他自愿选择的,苟且偷生,为的就是心中的那份牵挂。思想斗争应该是受刑之前就开始的,“生存还是毁灭?”应该根源于汉朝的法律:武帝时死罪有两条可免,赎150万或者接受宫刑。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中明确读书目标:读出思考。1、展示《史记》,走近司马迁:⑴作家作品:这一本《史记》,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呈现)。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史记,走进司马迁⑵揭示课题:交流搜集到的资料。2、检查预习,感知课文大意:(出示: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⑴根据自测汇报读书。(组织学生互评——好的鼓励,不过关的全班学生当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强调:“人总是要死的……一行行工整的隶字”。⑵初步尝试个性化朗读要求:呈现:“读出思考”——既要尊重别人的见解,更要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考。①理解课题内涵:读着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理解“发愤”。②感知整体构思:默读全文,想一想,围绕着“发愤”主要写了什么事情?每一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哪几节可以合并起来?3、探究文字韵味: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引导梳理问题: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怎样发愤?(如果作为读懂的内容汇报,就直接循着学生的思路开讲。)二、感受“发愤”的原因。问题一: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从哪儿看出来?(学生提到哪里就学哪里)㈠在家学渊源的少年生活中,感受发愤的条件——指导朗读,其他同学思考:你读出了文字后面的哪些东西?组织交流:⑴龙门:①读出感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跨越黄河两岸的龙门,是一座名山。据说每年都有几万条鱼向上游,跳过去便化为龙,跳不过去便碰壁而返。这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便是司马迁世代所居之地。——指名读相关内容。②读出思考:a、是啊,北望龙门,东望黄河,小小的司马迁禁不住浮想联翩:他在想什么?(成龙的理想)b、“年十岁而颂古文,少负不羁之才”。——再读读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博闻强记,积累史料等,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少壮功夫老始成)⑵四处游历:①读出内容:20岁的司马迁,他会游历哪些地方?(到苏州饱览湖光山色,游离庐山,考察大禹治水的事迹;登上会稽山,参观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到九疑山,查明了顺帝南巡治水的历史;到汨罗江凭吊屈原,到江淮访韩信故乡,到曲阜瞻仰孔子故居,还到邹县薛城,看了秦始皇刻石的峄山,还有孟尝君的故居。到楚汉相争的彭城,访问了当年的西楚霸王。到丰沛观看了刘邦的故居,西北的扶风,西南的巴蜀、昆明……)②读出思考:再读读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谈生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次游历,为史记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生活积累。也可以谈对司马迁的认识等。)结合最后一节,感受“发愤”的条件:⑴引读:所以,他才有可能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生的。)⑵探究:请注意几个数字:18年——一部史记,仅仅用掉他18年的时间吗?(体会厚积而薄发,实际上,他是用上一生去写作。)60岁——实际上没有那么大,他大约只活了四、五十岁。㈡在临终遗言的殷殷期盼中,感受发愤的动因——1、指导朗读:⑴指导读好父亲的话:万般情怀言辞中。一位临终老人的心愿,谁来读?一位泪流满面的老人,在倾诉着他的心愿,谁来?一位紧紧拉着儿子手的老人,拉着他毕生的心愿,谁来?⑵走进司马迁的内心: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看着泪流满面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握着父亲骨瘦如柴的手,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⑶读出父子情深(引读):于是他每天忙着——忙着——忙着——,每当他累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⑷第二次引读最后一节,感受“发愤”的动因: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呈现),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18年,用的是他对父亲……这洋洋洒洒的52万字,写满着他对父亲……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三、探究发愤的过程:问题二:他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哪儿令你感动?(交流时,1、历史材料尽量让学生去补充,补充不出来的,教师讲。)㈠“飞来横祸”:——汉武帝好大喜功,经营西域告一段落,又派遣最宠爱的夫人之兄李广利做统帅,李广的孙子李陵为副将直捣单于老巢。李陵带兵五千,异常勇敢,深入敌后扎营,遇敌八万人,转战十余日,歼敌万余人。终于因为矢尽粮绝,外无援兵,内有_细,战败被俘。消息传到长安,武帝愤怒,朝臣诽谤。司马迁看不过胜时朝贺败时毁,虽然自己和李陵并无接触,但是根据平时的观察,非常赏识李陵的为人:侍母孝,待友诚,轻财、谦虚、甘居人下,却时时想着报效祖国。司马迁认为他有“国士之风”,认为李陵被俘,生死未知,但绝不是贪生怕死,对朝廷不负责任,或许另有苦衷。再者说,他杀伤万余敌人,功过足以相当。认为李陵失败不是他的错,有可能假降,饲机回报,要武帝等等再说。汉武帝非常生气,认为他有意替李陵辩护,打击他的小舅子李广利,因而把他投入监狱。㈡“酷刑”:什么样的刑罚称得上酷刑?想象一下,会受到什么样的酷刑?⑴了解真实的历史:武帝时死罪有两条可免,赎150万或者接受宫刑。然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司马迁“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⑵了解真实的想法:身非木石,牢中的司马迁矛盾极了,他一定在想——㈢“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⑴读出“血溅墙头”的字后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五 分数除法练习五说课稿 北师大版001
- Unit 3 Amazingt animals 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Unit 3 Weather B learn(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1数据的收集 1数据有用吗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2课时 遵守规则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Spring Is ComingLesson 4 The Spring City说课稿(新版)冀教版
-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 2025回迁房买卖合同模板
- 2025劳动合同书的范本
- Unit 8 What's his job单元整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接力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绿色能源项目融资计划书范文
- 大树扶正施工方案
-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课件
- 课题申报参考:全龄友好视角下的社区语言景观评估及空间优化研究
- 中央2025年公安部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招聘8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
-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
- 2025年1月日历表(含农历-周数-方便记事备忘)
- 202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试卷与参考答案
- 临床用血管理培训
- 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