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鲁迅毕生都在批判传统文化,以他为代表的激进思潮造成了传统文化在五四时期的断裂。这种观点表面上好像是有根据。的确,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非常深刻的,有时候他的批判态度是非常偏激的。五四时期,鲁迅一谈到旧制度、旧文化,就深恶痛绝,有时候他把话说得很绝。他曾说:“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不可否认,在对待传统这个问题上,鲁迅的确采取了和惯常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那种叛逆的评判,这让人震惊,又让人清醒。在《狂人日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这是狂人的话,其实也是鲁迅的质疑。对于普通人来说理所当然的事,鲁迅会质疑,他可能有独特的发现。清朝乾隆年间花了13年时间修的《四库全书》,一般人都认为这当然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但鲁迅却认为,这种编书的行为也是一个文化的“统制”,是以胜利者的看法来批评和征服汉族的文化和人情。因为清朝的文字狱、烧书也是与编《四库》同时进行的。当时在《四库全书》之外,被列为禁书的一共有13600多种,烧掉了15万册。鲁迅得出一个结论:“官修史书往往把历史上的真实给抹去了,这就是所谓篡改历史,强迫遗忘。”这样的例子在鲁迅的作品里比比皆是。鲁迅对传统始终是采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他用另外一种眼光,透过历史的本质重新去思考、去评判。这种逆反式的评判,给人一种警醒,使人挣脱被传统习惯所捆绑的思维定势,揭示真实,正视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合我们时代发展的腐朽成分。现在也有些学者在批判鲁迅,认为鲁迅提倡不要读中国书。鲁迅在《青年必读书》里说:“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废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废和厌世,所以主张少看和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只看这个言论,似乎太绝对了,但问题是,当时正逢五四落潮以后政府主张重新尊孔读经,所以鲁迅提出少看中国书。这是特定语境中的文学表达,其中蕴含着鲁迅的一种整体感悟。我们读鲁迅的时候,不要逮住他一句话,就认定这是一个论文式的结论,实际上这是一种批判式的文学表达。他不是写学术论文,他写的是杂文,他是文学家。传统文化中有精华的,也有糟粕,不能笼统地褒或者贬;但当传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严重牵绊着中国社会进步的时候,鲁迅那个时代的人就要冲破这个铁屋子,就要采取一种断然的态度,所以说话比较偏激。他认为在中国如果不大声疾呼,用决绝的而不是温吞的态度去告别旧的时代,那是做不成事的。在中国做事,用他的话说,是“搬动一个桌子都要流血”。这大概就是五四启蒙主义那一代人比较激进的原因,这是文化转型期的一种现象。把古代传统文化作为整体来看待,鲁迅是全盘否定的,他不讳言自己是激烈的,这是他的一个策略。但鲁迅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他有学者冷静和严谨的一面,他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也用大量的精力在整理、研究、分析传统文化,发掘其中有活力的东西,可以借鉴的东西,可以转化的东西。鲁迅一生用了差不多30年的时间,整理了22部古籍,20世纪20年代他在北大上过中国小说史这门课,他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到现在还是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研究的标杆性著作。(节选自温儒敏演讲《怎样读鲁迅的作品》,有删改)材料二今天,批判性思维不仅用来对通常所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更用理性分析和建设性的方式对自己的疑问和挑战做出合理解释。换句话说,批判性思维不仅要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近代史上,很多学者都对批判性思维的具体内涵做了定义。其中,最有名、最被广泛接受的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教授罗伯特·恩尼斯(RobertH.Ennis)的定义:“所谓批判性思维,是针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定,而进行的理性的反省思维。”这里的关键词有二:一是理性。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能理性思考。那什么是理性呢?简单来说,理性就是人们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理性的实质,就是尽可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因某一方面的信息畸变而影响对全局的理解。理性的思想内核,是一种思维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一种全局性思想。二是反省思维。约翰·杜威出版了《我们怎样思维》一书,系统论述了反省思维。反省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它有三个特点:(1)具有自觉的目的性,旨在求得结论。这是反省思维与人类原生思维最大的不同,原生思维大多是盲目的、不受控制的。(2)是持续不断且井然有序的连接。原生思维则是暂时的、中断的、不连续的,因而无法形成深入思考。(3)包含个人的考察、检验和探究。原生思维不包含有序的、有规律的验证过程,盲信盲从。确定的思维目的、深入连续的思维过程、实证主义和怀疑精神,是反省思维的最核心要素。批判性思维在实际生活和个人成长方面有巨大的价值。它的应用其实很简单。要学会批判性思维要入门,就要学会提问。提问,就是个体不断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发问,通过问题的形式,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校准信息,最终达到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升华。真正的知识,真正有价值的发现,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和精髓,就是从提问开始。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A.以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思潮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断裂,这是文化转型时期的一种现象。B.和人们惯常的定势思维不同,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确采用了一种偏激的批判性态度。C.鲁迅的偏激,是因为鲁迅是文学家,不能用论文式的表达而采用了文学式的表达。D.虽然鲁迅并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但他对传统文化确实是持全盘否定态度的。2.根据材料一的阐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是因为有怀疑与批判的态度,鲁迅才能透过历史的本质重新去思考和评判,并发现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成分。B.鲁迅在批判传统文化糟粕的同时,也整理发掘其精华,这一点和他在《拿来主义》中所表达的态度是一致的。C.鲁迅建议青年人少看中国书,是出于对当时社会倒退思潮愤激,他批判传统文化,是因为渴望中国社会进步。D.我们现在倡导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是因为今天传统文化不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材料二所说“批判性思维”的一项是()A.多年前,李某某驾车撞伤人后说:“我爸是李刚。”网友通过调查发现,李刚是当地公安局局长,据此批评李某某是官二代,所以有恃无恐。B.王安石曾在《重题乌江亭》一诗中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C.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指出,对于中外文化遗产,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应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D.关于汉文帝“宣室求贤”曾被后人视为君臣相得的典范,李商隐却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材料一所提到的关于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言论,是批判性思维,还是原生性思维?请根据材料二作简要分析。【答案】1.B2.D3.A4.①材料一首先批驳了“鲁迅毕生都在批判传统文化,以他为代表的激进思潮造成了传统文化在五四时期的断裂”这一错误观点,并指出鲁迅的逆反式评判的特点和意义。②然后再反驳学者对鲁迅的另一种误解,“认为鲁迅提倡不要读中国书”,结合当时现实分析鲁迅偏激的原因和意图。③最后指出鲁迅对于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整体上批评,但也有继承。5.是批判性思维。理由有二:①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本质上是理性的,有批判,也有继承。②鲁迅具有反省思维。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有明确的目的。他要改造旧时代,唤醒人们冲破旧笼子;他敢于怀疑,他说,“从来如此,便对吗?”他还对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的过程进行了基于大量调查的考证,得出结论:修书的过程是一个文化统制的过程。所以,鲁迅的偏激言论看起来偏激,但不是原生性思维,而是批判性思维。【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以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思潮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断裂”错误,结合原文“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鲁迅毕生都在批判传统文化,以他为代表的激进思潮造成了传统文化在五四时期的断裂。这种观点表面上好像是有根据”可知,是某些人的观点,是作者要批驳的,不是原文作者的观点。选项“以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思潮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断裂”曲解文意。C.“是因为鲁迅是文学家,不能用论文式的表达而采用了文学式的表达”错误,结合原文“我们读鲁迅的时候,不要逮住他一句话,就认定这是一个论文式的结论,实际上这是一种批判式的文学表达。他不是写学术论文,他写的是杂文,他是文学家”可知,鲁迅的“文学式的表达”,不是因为他“不能用论文式的表达”,而是因为他写的是杂文,是文学性的表达;结合原文“但当传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严重牵绊着中国社会进步的时候,鲁迅那个时代的人就要冲破这个铁屋子,就要采取一种断然的态度,所以说话比较偏激”可知,鲁迅的偏激是因为在当时社会环境中,传统文化从整体上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选项“是因为……文学式的表达”因果不当。D.“但他对传统文化确实是持全盘否定态度的”错误。结合原文“把古代传统文化作为整体来看待,鲁迅是全盘否定的,他不讳言自己是激烈的,这是他的一个策略”可知,鲁迅对传统文化确实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但这有一个前提,即“把古代传统文化作为整体来看待”,文中多次提到了“作为整体”的传统文化。选型“但他对传统文化确实是持全盘否定态度的”以偏概全。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是因为今天传统文化不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错误。结合原文“但当传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严重牵绊着中国社会进步的时候,鲁迅那个时代的人就要冲破这个铁屋子,就要采取一种断然的态度,所以说话比较偏激”可知,鲁迅之所以偏激地反对传统文化,是因为当时传统文化从整体上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中没有精华部分;今天我们大力倡导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是因为今天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就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因为其中的大量糟粕仍然是需要摒弃的。选项“不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曲解文意。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结合原文“提问,就是个体不断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发问,通过问题的形式,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校准信息,最终达到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升华。真正的知识,真正有价值的发现,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和精髓,就是从提问开始”“一是理性。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能理性思考”“二是反省思维……反省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可知,批判思维的核心和精髓是提问,特点是理性思考和反复、严肃、持续不断的深思。A.“据此批评李某某是官二代,所以有恃无恐”,这个例子并不属于“批判性思维”,而是一种断章取义的盲目质疑。B.“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属于“批判性思维”。C.“我们要或使用……取其精华”,这里反映的是鲁迅关于发展新文艺要敢于向外国学习,批判地学习的辩证的新文化观,属于“批判性思维”。D.“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诗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属于“批判性思维”。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结合原文“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鲁迅毕生都在批判传统文化……有时候他的批判态度是非常偏激的”“五四时期,鲁迅一谈到旧制度、旧文化,就深恶痛绝,有时候他把话说得很绝……鲁迅的确采取了和惯常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那种叛逆的评判,这让人震惊,又让人清醒”“鲁迅对传统始终是采取一种怀疑的态度……正视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合我们时代发展的腐朽成分”可知,首先批驳了“鲁迅毕生都在批判传统文化,以他为代表的激进思潮造成了传统文化在五四时期的断裂”这一错误观点,并指出鲁迅的逆反式评判的特点和意义。结合原文“现在也有些学者在批判鲁迅,认为鲁迅提倡不要读中国书……但问题是,当时正逢五四落潮以后政府主张重新尊孔读经,所以鲁迅提出少看中国书……我们读鲁迅的时候,不要逮住他一句话,就认定这是一个论文式的结论,实际上这是一种批判式的文学表达……鲁迅那个时代的人就要冲破这个铁屋子,就要采取一种断然的态度,所以说话比较偏激……这大概就是五四启蒙主义那一代人比较激进的原因,这是文化转型期的一种现象”可知,然后再反驳学者对鲁迅的另一种误解,“认为鲁迅提倡不要读中国书”,结合当时现实分析鲁迅偏激的原因和意图。结合原文“把古代传统文化作为整体来看待,鲁迅是全盘否定的,他不讳言自己是激烈的,这是他的一个策略……他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也用大量的精力在整理、研究、分析传统文化,发掘其中有活力的东西,可以借鉴的东西,可以转化的东西”可知,最后指出鲁迅对于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整体上批评,但也有继承。【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原文“五四时期,鲁迅一谈到旧制度、旧文化,就深恶痛绝,有时候他把话说得很绝……不可否认,在对待传统这个问题上,鲁迅的确采取了和惯常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那种叛逆的评判,这让人震惊,又让人清醒”“批判性思维不仅用来对通常所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更用理性分析和建设性的方式对自己的疑问和挑战做出合理解释”可知,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本质上是理性的,有批判,也有继承。结合原文“在《狂人日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这是狂人的话,其实也是鲁迅的质疑”“《四库全书》,一般人都认为这当然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但鲁迅却认为,这种编书的行为也是一个文化的‘统制’,是以胜利者的看法来批评和征服汉族的文化和人情”“鲁迅对传统始终是采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他用另外一种眼光……正视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合我们时代发展的腐朽成分”“所谓批判性思维,是针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定,而进行的理性的反省思维”可知,鲁迅具有反省思维。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有明确的目的。他要改造旧时代,唤醒人们冲破旧笼子;他敢于怀疑,他说,“从来如此,便对吗?”他还对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的过程进行了基于大量调查的考证,得出结论:修书的过程是一个文化统制的过程。所以,鲁迅的偏激言论看起来偏激,但不是原生性思维,而是批判性思维。(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地猎狍梁晓声当年我是知青,在一师一团,地处最北边陲。鄂伦春族猎人常经过我们连,冬季上山,春季下山。连里的老职工、老战士,向鄂伦春族学习,成为出色猎人的不少。北大荒的野生动物中,野雉多,狍子也多。所以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雉飞到饭锅里”的夸张说法。狍天生就是那种反应不够灵敏的动物,故人们叫它们“傻狍子”。人如觉得别人傻,在当地会这么说:“瞧他吧,傻狍子似的。”狍的确傻。可再傻,它见了人还能不跑吗?当然也跑。但它没跑出去多远,就会站住,还会扭头望望,仿佛在想——我跑个什么劲儿呢,那人不一定打算伤害我吧?往往就在它望着人发愣之际,猎枪响了……狍真的很傻,很少见那么傻的野生动物。一辆汽车在公路或山路上开着,而一只狍要过路。车灯照住狍,狍就站在路中央不动了。它似乎想弄明白怎么回事,为什么那么亮的光会照住它?司机一提速,狍被撞死了。我在北大荒当知青的六年间,每年都听说汽车撞死狍的事。不但汽车撞死过狍,而且连拖拉机也撞死过狍。当年,团里有一批“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即使挂到最高挡的5挡,又能快到哪儿去呢?但架不住傻狍子愣是站在灯光中不跑啊。狍的样子其实一点儿都不傻,长得还很秀气。狍的耳朵比鹿长一些,眼睛比鹿的眼睛还大。公狍也生角,却不会长到鹿角那么高,也不会分出鹿角那么多的叉儿,一般只分两个叉儿。狍不会碎步跑,只会奔跃,但绝不会像鹿奔跑得那么快,也不会像鹿跃得那么远。狍虽是野生动物,但又显然太缺乏“野外运动”的锻炼。狍,傻在它那一双大眼睛。狍的眼中,尤其母狍的眼中,总有那么一种犹犹豫豫、懵懂不知所措的意味。我这里将狍的眼神比作仿佛到了该论婚嫁的年龄,但仍然缺乏待人接物的经验,因而每每陷于窘状的大姑娘的眼神。这样的大姑娘从前是很有一些的,但现在不多了。狍发现了人,并不立即逃跑,而是引颈昂头,凝视着人。也许凝视几秒钟,也许凝视半分钟甚至一分钟之久。要看它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人以及什么样的人,人在干什么。狍对老人、小孩儿和女人,戒心尤其不足。我在连队当小学老师的两年,小学的校长是转业兵,姓魏,待我如亲兄弟。他是连队出色的猎手之一。冬季的一天,我随他进山打猎。我们在雪地上发现了两行狍的蹄印。他俯身仔细看了片刻,很有把握地说,肯定是一大一小。我们循踪追去,果然看到一大一小两只狍。体型小些的狍,在我们的追赶下显得格外灵巧。它分明是想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到自己身上。雪深,人追不快,狍也跑不快。看那只大狍跑不动了,我们也终于追到猎枪的射程以内,魏校长的猎枪也举平瞄准了。那体型小些的狍,便用身体将大狍撞开,然后,它在大狍的身体前跑来跑去,使魏老师的猎枪无法瞄准大狍,连开了三枪也没击中。魏校长生气地说:“我的目标明明不在它身上,可它怎么偏偏想找死呢。”傻狍毕竟斗不过好猎手。终于,它们被我们逼上了山顶,旁边是悬崖,它们无路可逃了。在距离它们只有十几步远处,魏校长站住了,激动地说:“我本来只想打那只大的,这下,两只都别想活了。回去时,我扛大的,你扛小的。”他说罢,举枪瞄准。狍不像鹿或其他动物,它们被迫到绝处,并不自杀,相反,那时它们或目不转睛地望着猎人,或凝视枪口,一副从容就义的样子。那种从容,简直没法细说。那时它们的眼神,就像参加奥运会的体操选手,连出差池,遭到淘汰已成定局,厄运如此,只好听天由命。某些运动员在那种情况下,目光不是也要望向记分牌吗?那是运动员显示最后自尊的意识本能。狍凝视枪口的眼神,似乎是要向人证明——它们虽是动物,被人叫作傻狍子,却可以死得如人一样有自尊,甚至比人死得还要有自尊。悬崖边上,两只狍一前一后,身体贴着身体,体型小些的在前,体型大些的在后。在前的分明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子弹,眼神中有一种无悔的义不容辞的意味,似乎还有一种侥幸——或许猎人的枪里只剩一颗子弹呢!它们的腹部都因刚才的奔逃而剧烈起伏。它们的头都高昂着,眼睛无比镇定地望着我们。体型小些的狍终于不望我们,将头转向大狍,仰望大狍。大狍则俯下头,用自己的头亲昵地蹭对方的背和颈,接着,两只狍的脸偎在一起。我心中顿生恻隐,正奇怪魏校长为什么还没开枪,向他瞥去,却见他不知何时已将枪放下了。他说:“它们不是一大一小,而是夫妻啊。”我不知说什么好。他又说:“看,我们以为是小狍的那一只,其实并不算小,它是公的。看出来没有?那只母的怀孕了,所以显得大……”我仍不知该怎么表态。“我现在终于明白了,鄂伦春人不向怀孕的母兽开枪是有道理的。看它们的眼睛,人在这种情况下打死它们,是要遭天谴的呀!”魏校长说着,干脆将枪背在肩上。后来,他盘腿坐在雪地上,吸着烟,望着两只狍。我也盘腿坐下,陪他吸烟,陪他望着那两只狍。我和魏校长在山林中追赶了三个多小时,魏校长可以易如反掌地射杀它们,甚至可以来个“串糖葫芦”,一枪击倒两只,但他决定不那样做了。那一刻,夕阳橘红色的余晖漫上山头,将雪地染得像罩了红纱,两只狍在悬崖边相依相偎,身体紧贴着身体,眷眷情深,根本不理睬我们两个人的存在。(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了“我”的视角。这是因为“我”亲历了狩猎的过程,近距离地观察过两只狍和魏校长,用心感知过这一切,“我”最方便把读者带进故事。B.作者在介绍狍子和写被逼上悬崖面对死亡的两只狍子时,都很细致入微地描写它们的眼神,这是因为狍子的眼神让“我”体察到了此刻它们的内心。C.小说通过对一次雪地里穷追两只狍而最终在稳操胜券时放弃的经历的描写,表达了人类对弱小者的惋惜和与动物共享地球这个家园的美好愿望。D.小说中最重要的两个形象是公狍和老魏。长期以来,人们对狍子的认知就是“傻”,而老魏对狍子从穷追到放弃,是因为他对狍子有了新的认知。7.关于文中的画线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不知说什么好”“我仍不知该怎么表态”,是因为“我”的心很乱,“我”很不愿意两只狍子被射杀,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说。B.“魏校长说着,干脆将枪背在肩上”,这个动作,说明魏校长内心很坚定,他彻底放弃了猎杀狍子的打算。C.魏校长坐在雪地里,吸着烟,望着狍子,因为他太累了;“我”也坐着陪着他吸烟看狍子,因为“我”也太累了。D.夕阳橘红色的余晖染红了雪地,雪地上坐着放下了猎枪的“我们”,悬崖边有眷眷相依的狍子,小说的结尾洋溢着浓浓的暖意。8.魏校长对狍子从穷追到放弃,是因为随着事态的发展,他对狍子的认知和情感发生了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这种变化。9.小说在讲述“这次”猎狍的经过之前,用了大量的篇幅来絮谈狍子的“傻”,谈到它常常因为“凝视”而被射杀被撞死,揭示它“傻死”的根源在于“戒心不足”,这部分絮谈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C8.①当魏校长向母狍开枪时,公狍撞开母狍,在母狍前跑来跑去,魏校长很疑惑,以为它找死,很生气;②当两只狍子被逼上山顶,无路可逃时,魏校长很激动,决心把两只一起射杀;③当公狍用身体挡住母狍,两只狍子互相凝视,互相偎依,从容就死时,魏校长放下了猎枪,他被感动了。9.①让我们透过狍子的神情,初窥它们的内心,它们常常因为低估人类的威胁而送命,这使我们对它们充满了怜悯和痛惜;②对狍的眼神和凝视的细腻描写是对后文狍将遭射杀时视人和对视的铺垫,使后文更真实更感人;③与下文公狍至死也设法保全母狍形成对照,它多么勇敢淡定智慧,它使人肃然起敬。【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表达了人类对弱小者的惋惜”错误。文中写两只狍子被追杀时互相掩护救助的表现引发了魏校长和我的怜悯同情,应是“怜惜”,此外小说不只是表达了对动物的怜惜,更揭示了动物生命中的爱和自尊,表达了对弱小者生命的敬意。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C.“因为他太累了”“‘我’也太累了”错。原文“后来,他盘腿坐在雪地上,吸着烟,望着两只狍。我也盘腿坐下,陪他吸烟,陪他望着那两只狍。我和魏校长在山林中追赶了三个多小时,魏校长可以易如反掌地射杀它们,甚至可以来个‘串糖葫芦’,一枪击倒两只,但他决定不那样做了”,可看出“我们”坐在雪地上抽烟,默默地望着狍子,主要还是因为被它们感动了。【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①原文“体型小些的狍,在我们的追赶下显得格外灵巧。它分明是想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到自己身上。雪深,人追不快,狍也跑不快。看那只大狍跑不动了,我们也终于追到猎枪的射程以内,魏校长的猎枪也举平瞄准了。那体型小些的狍,便用身体将大狍撞开,然后,它在大狍的身体前跑来跑去,使魏老师的猎枪无法瞄准大狍,连开了三枪也没击中。魏校长生气地说:‘我的目标明明不在它身上,可它怎么偏偏想找死呢。’”据此看出,当魏校长向母狍开枪时,公狍撞开母狍,在母狍前跑来跑去,魏校长很疑惑,以为它找死,很生气;②原文“在距离它们只有十几步远处,魏校长站住了,激动地说:‘我本来只想打那只大的,这下,两只都别想活了。回去时,我扛大的,你扛小的。’”据此看出,当两只狍子被逼上山顶,无路可逃时,魏校长很激动,决心把两只一起射杀;③原文“悬崖边上,两只狍一前一后,身体贴着身体,体型小些的在前,体型大些的在后。在前的分明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子弹,眼神中有一种无悔的义不容辞的意味,似乎还有一种侥幸——或许猎人的枪里只剩一颗子弹呢!它们的腹部都因刚才的奔逃而剧烈起伏。它们的头都高昂着,眼睛无比镇定地望着我们。体型小些的狍终于不望我们,将头转向大狍,仰望大狍。大狍则俯下头,用自己的头亲昵地蹭对方的背和颈,接着,两只狍的脸偎在一起。我心中顿生恻隐,正奇怪魏校长为什么还没开枪,向他瞥去,却见他不知何时已将枪放下了”据此看出,当公狍用身体挡住母狍,两只狍子互相凝视,互相偎依,从容就死时,魏校长放下了猎枪,他被感动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原文“狍的确傻。可再傻,它见了人还能不跑吗?当然也跑。但它没跑出去多远,就会站住,还会扭头望望,仿佛在想——我跑个什么劲儿呢,那人不一定打算伤害我吧?往往就在它望着人发愣之际,猎枪响了……狍真的很傻,很少见那么傻的野生动物”据此看出,让我们透过狍子的神情,初窥它们的内心,它们常常因为低估人类的威胁而送命,这使我们对它们充满了怜悯和痛惜;②原文“狍,傻在它那一双大眼睛。狍的眼中,尤其母狍的眼中,总有那么一种犹犹豫豫、懵懂不知所措的意味。我这里将狍的眼神比作仿佛到了该论婚嫁的年龄,但仍然缺乏待人接物的经验,因而每每陷于窘状的大姑娘的眼神。这样的大姑娘从前是很有一些的,但现在不多了。狍发现了人,并不立即逃跑,而是引颈昂头,凝视着人。也许凝视几秒钟,也许凝视半分钟甚至一分钟之久。要看它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人以及什么样的人,人在干什么。狍对老人、小孩儿和女人,戒心尤其不足”。据此看出,对狍的眼神和凝视的细腻描写是对后文狍将遭射杀时视人和对视的铺垫,使后文更真实更感人;③原文“我们循踪追去,果然看到一大一小两只狍。体型小些的狍,在我们的追赶下显得格外灵巧。它分明是想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到自己身上。雪深,人追不快,狍也跑不快。看那只大狍跑不动了,我们也终于追到猎枪的射程以内,魏校长的猎枪也举平瞄准了。那体型小些的狍,便用身体将大狍撞开,然后,它在大狍的身体前跑来跑去,使魏老师的猎枪无法瞄准大狍,连开了三枪也没击中”据此看出,与下文公狍至死也设法保全母狍形成对照,它多么勇敢淡定智慧,它使人肃然起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文阅读(本小题共5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口:“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B.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C.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D.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史,官名。史官之长。掌修史及天文历法等,汉代为太常之属官,掌管天文历法。B.“不然”与“若火之始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然”字含义相同。C.邑,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比如《六国论》中“小则获邑,大则得城”。D.“苟不得圣人”与“虑而后能得”(《大学之道》)两句中的“得”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果很有远见,他劝谏智宣子没有成功,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改为辅氏,结果智氏被灭族,只有他的一族得以保全。B.赵简子颇具智慧,他将立继承人,不知道立哪一个好,就通过两个儿子对写有日常训诫之言的两块竹简的态度确定了继承人。C.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他向韩康子索要领地,韩康子送了一处城邑给他,于是智瑶又向魏桓子和赵襄子各索要两处土地。D.赵襄子不肯割地给智瑶,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的军队进政赵襄子,赵襄子秘密联合韩、魏两家,最终打败智瑶的军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2)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14.文末司马光认为应该怎样“取人”?请简要概括,【答案】10.D11.B12.C13.(1)晋国(如果)有危难,你不要认为(或嫌)尹铎的地位不高,不要认为(或嫌)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他那里作为归属。(2)现在主公在一次宴会上就羞辱了人家的国君和国相,又不加戒备,说“(别人)不敢兴起灾难”,恐怕不可以啊!14.①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来委任,与其选择小人,不如选择愚人。②要审慎地考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智襄子戏弄韩康子又羞辱了他的国相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便告诫说:“主公您不提防灾祸的话,灾祸就一定会降临啊!”智瑶说:“人的生死祸福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灾落祸,谁还敢兴风作浪!”句中“智伯”“康子”“段规”“智国”都是人名,分析可知,“康子”“段规”两人,一个是韩国的国君,一个是韩国的国相,“智伯”“戏”和“侮”的应是“康子”和“段规”;而“智国”是“智伯”的家臣,不是“智伯”“戏”和“侮”的对象,应作后面句子的主语,与“闻之”构成主谓关系,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C。“谁”如和前面的“我不为难”构成一句话,那后面“敢兴之”就缺少了主语,且此处是“智伯”自负的话语,应为反问句,因此“谁敢兴之”句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及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不然”中的“然”,这样。句意:不是这样的。“若火之始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然”,通“燃”,燃烧。句意:就像火刚开始燃烧。两句中的“然”字含义不相同。C.“苟不得圣人”中的“得”,找到,得到。句意:如果找不到圣人。“虑而后能得”(《大学之道》)中的“得”,收获。句意: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选项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于是智瑶又向魏桓子和赵襄子各索要两处土地”说法错误。从文中“又求地于魏桓子,……与之万家之邑一”可知,智瑶向魏桓子索要的是一处土地。由原文“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可知,向赵襄子索要的是两处土地。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无”,不要;“以……为”,认为……;“少”,地位低;“归”,归属。(2)“耻”,羞辱;“备”,戒备;“兴”,兴起,挑起;“无乃”,恐怕……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中“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可知,司马光认为,在任用人才方面,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来委任,与其选择小人,不如选择愚人。从文中“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可知,司马光认为要审慎地考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也就是先选圣人君子,实在没有圣人君子,再选用愚人,不要选用小人。参考译文:当初,智宣子准备立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如果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遭灭门之灾。”智宣子对此置之不理。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改为辅氏。赵国大夫赵简子有两个儿子,大的叫伯鲁,小的叫无恤。赵简子将立继承人,不知立哪一个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用心记住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来;问他的竹简在哪里,却早已丢了。赵简子又问小儿子无恤,他则熟练地将竹简上的话背出;问他竹简在哪儿,他立即从袖中取出献上。通过这件事,赵简子认为无恤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尹铎少算居民户数(减轻当地的赋税)。赵简子对儿子无恤说:“晋国(如果)有危难,你不要认为(或嫌)尹铎的地位不高,不要认为(或嫌)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他那里作为归属。”等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瑶继位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智襄子戏弄韩康子又羞辱了他的国相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便告诫说:“主公您不提防灾祸的话,灾祸就一定会降临啊!”智瑶说:“人的生死祸福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灾落祸,谁还敢兴风作浪!”智国说:“并不是您说的那样。现在主公在一次宴会上就羞辱了人家的国君和国相,又不加戒备,说(别人)不敢兴起灾难,恐怕不可以啊!”智瑶不听。智瑶向韩康子索要领地,韩康子不想给他。段规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他一定会讨伐我们,不如给他。”便派使臣去见智瑶,送上有万户人家的一处城邑给智瑶。智瑶大喜,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打算不给他。任章说:“主公不如先答应智瑶的要求,让他骄横,然后找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对付智氏,何必要我们单独成为智瑶的攻击目标呢!”于是交给智瑶一处有万户人口的城邑。智瑶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拒绝了他,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的军队进攻赵氏,赵襄子派遣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定好起事的日子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死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倒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乱作一团,韩、魏两军乘机从两边夹击,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打败智瑶之军,杀了智瑶,又将智氏族人尽行诛灭。只有辅果一家幸免于难。臣司马光说: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大凡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来委任,与其选择小人,不如选择愚人。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慎地考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柚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诗人为视角描述燕子“衔泥”“暂语船”“穿花贴水”,赋予诗歌浓郁个人情感。B.颔联今昔对比,旧日家园中认识自己的燕子,现在却相遇不相识,只是远远地看着别人。C.“处处巢居室”与“飘飘托此身”是诗人与燕子的相通之处,“何异”使人燕契合无间。D.全诗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辨不清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16.有人评价此诗“看似咏燕,实则慨叹诗人茫茫身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首联写燕子冬去春来,衔泥筑巢,点明诗人留滞湖湘,漂泊异地;
②颔联写故园相识的旧燕,正疑惑地看着自己,写出诗人流浪他乡的沧桑变化;
③颈联写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写出诗人漂泊处境。
④尾联写燕子翩然飞来,暂歇船樯,又不忍离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以燕子的同情写出诗人生活的凄惨与孤寂。【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相遇不相识,只是远远地看着别人”错,“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这两句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旧人故园”突出诗人对燕子一往深情。“尝识主”,是诗人对燕子的推测。在诗人的心目中,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故乡同室而居的燕子,它还记着自己的主人,远道来舟中相会,不觉为之一喜。“远看人”既画出了燕子对诗人的同情与疑问,也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及诗人情感的能力。诗歌首联的意思是: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直接点明了诗人留滞湖湘,漂泊异地;颔联的意思是: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写燕子“曾经认识我”到如今“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实际是侧面写出诗人流浪他乡的沧桑变化;颈联的意思是: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写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同时也写出诗人的漂泊处境。尾联的意思是: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那被诗人寄于同情的燕子此刻似乎领会了诗人的意思,“暂语船墙”,向诗人表示同情,但它立即发现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应该选择垒巢的“居室”,它忽然又变得漠然无情,随即起而飞去。但是,它又好像舍不得似曾相识的主人,贴水低飞,绕船盘桓,无情而似有情,可爱亦复可恼,终于翻然穿花而逝,给诗人留下空虚、惆怅和寂寞,诗人不觉老泪横流了。诗人以燕子的同情写出诗人生活的凄惨与孤寂。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小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则》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秦论》中,面对九国联军的强大攻势,秦国的对策是“___________”,然而九国的军队却“___________”。(3)《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仁以为己任②.死而后已③.开关延敌④.逡巡而不敢进⑤.楼船夜雪瓜洲渡⑥.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己”“已”“延”“逡”“洲”“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随着新媒体的流行,年轻的部分戏曲演员开始把屏幕当成一方舞台,②以“直播”的方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③对此,有人颇有微词。④殊不知,大部分戏曲院团基本是靠财政补助生存,戏曲生态早已陷入艰难的境地。⑤如果还过分苛求所谓的“艺术理想”,担心过度商业化而拒绝一个上佳的宣传手段,实在是因小失大。⑥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直播,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⑦这些年,戏曲人也一直在谋求“破圈”,为更好的戏曲生态竭尽全力。⑧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的《惊·鸿》首当其冲,在B站跨年晚会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赞赏;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则又让大江南北的年轻人迷上了粤剧。窃以为,这不仅仅是破圈,A,是“破茧重生”。当然,戏曲直播只是一种手段,是戏曲回归市场路径的创新。而创新是为了守正,守正也才能创新。一个年轻戏曲人,通过直播收获流量,这是可喜现象;收获了不菲的打赏,这也无可厚非。但戏曲演员若丢掉了对文化的坚守,沉湎于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那就成了乞儿行径。中国戏曲能薪火相传的主要原因是《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经典剧目的世代流传。B,才能实现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①“年轻的部分戏曲演员”改为“部分年轻的戏曲演员”⑤“过分苛求”,删掉“过分”⑧“首当其冲”,改为“精彩亮相”。19.A.更是对戏曲生态的一种良性修复B.只有在戏曲直播中保持文化含量【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达不当:①语序不当。应将“年轻的部分戏曲演员”改为“部分年轻的戏曲演员”;⑤语义重复。“苛求”,过分的要求。“过分苛求”语义重复,应删掉“过分”;⑧成语使用错误。“首当其冲”表贬义,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攻击或首先遭受灾害。应改为“精彩亮相”。【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结合前文“这不仅仅是……”可知。此处应为“更是……”;再结合前文“戏曲人也一直在谋求‘破圈’,为更好的戏曲生态竭尽全力”可知,这是“破茧重生”,是对戏曲生态的修复,故此处应填“更是对戏曲生态的一种良性修复”。B处,结合后文“才能……”可知,此处应为“只有……”;在结合前文“但戏曲演员若丢掉了对文化的坚守,沉湎于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那就成了乞儿行径”“中国戏曲能薪火相传的主要原因是《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经典剧目的世代流传”可知,此处强调戏曲直播中应保持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故此处应填“只有在戏曲直播中保持文化含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二月里一个平淡宁静的早晨,春寒料峭,街巷里了山起卖罐罐儿馍的梆子声。马驹和骡驹听见梆子声就欢叫起来,拽着奶奶的衣襟从上房里屋走出立白赵氏被两个孙子拽得赳赳趄趄,脸上却洋溢着慈祥温厚的笑容。两只手在衣襟下掏着铜子和底钱。嘉轩跷出厦屋门槛,在院庭里挡住了婆孙三人的去路:“妈,从今日往后,给他俩的偏食断了去。”白赵氏慈和的脸顿时沉阴下来,瞅着儿子,显然是意料不及而愣住了。嘉轩解释说:“不该再吆偏食了,他俩大了。人说‘财东家惯骤马,穷汉家惯娃娃’。咱们家是骡马、娃娃都不兴娇惯。”白叔氏似有所悟,脸上泛出活色来,低头看看偎贴在腰上的两颗可爱的脑袋,扬起脸对儿子说:“今儿个算是尾巴巴一回。”嘉轩仍然不改口:“当断就断。算了,就从今儿个断起。”白赵氏把已经码到手心的铜子和麻钱又塞进大襟底下的口袋,愠怒地转过身去:“①你的心真硬!”马驹和骡驹窝火委屈得哭丧着脸,被奶奶拽着手怏怏地往上房里屋走去。街巷里的梆子声更加频繁地敲响,干散清脆的吆喝声也愈加洪亮:“罐罐儿馍——兔儿馍——石榴儿馍——卖咧——”仙草从织布机上转过头说:“你去把那个卖馍客撵走,甭叫他对着门楼子吆喝了,引逗得娃们尽哭。”嘉轩反而笑说:“人家在街巷里吆喝,又没有钻到咱们院子里来吆喝,凭啥撵人家?吆喝着好,吆喝得马驹骡驹听见卖馍卖糖的梆子铃鼓响,就跟听见卖辣子的吆喝一样就好了。”仙草咬着嘴唇重复一遍婆婆的话:“②你真心硬!”(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20.“今儿个算是尾巴巴一回”的意思与“今儿个算是最后一回”的意思相同,文中的说法好在哪里?试作分析。21.请结合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效果。2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意思类似而又有细微的差别,请结合其中加点的“真”字分析两个句子表意的不同。【答案】20.①“尾巴巴”体现比喻的修辞,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②“尾巴巴”运用叠词,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格外亲切,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1.①句中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表示语音的延长”。
②几个破折号连用,生动地再现了生意人悠扬婉转的吆喝声,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22.①第①句中的“真”修饰“硬”,表示“的确、实在”,突出“硬”的情况与程度。
②第②句中的“真”修饰“心硬”,表示“确实”,突出“你心硬”的事实,认可并强调了之前婆婆的看法。【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尾巴巴”即指尾巴,此处把最后一次吃偏食比喻为尾巴,化抽象为具体,表达更为生动形象。“尾巴巴”运用叠词,说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之美,听起来格外亲切,品起来满口生香,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及表达效果的能力。句中破折号连接的是吆喝声,表示吆喝的声音延长了,所起的作用是“表示语音的延长”。“罐罐儿馍——兔儿馍——石榴儿馍——卖咧——”,几个破折号连用,表明其间吆喝的内容的连贯性,生动地再现了生意人悠扬婉转的吆喝声,且极具代入感,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作用的能力。“你的心真硬”,“真”后接的是“硬”,表示心“的确、实在”的“硬”,突出的是心的“硬”的情况与程度,侧重“心”。“你真心硬”中的“真”修饰“心硬”,表示“确实”,突出“你心硬”的事实,呼应“你的心真硬”,直接指向“人”,认可并强调了之前婆婆的看法,多了些不满的意味。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工程外包责任合同版B版
- 2024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合同
- 2024版个人承包工程项目合同范本
- 2024年度药品批发企业执业药师聘用及供应链管理合同3篇
- 2025版重型工业门窗安装及维修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研发项目预付款合同-科技成果转化3篇
- 2024版授权购买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WPS合同管理企业内部合同审批流程优化合同3篇
- 2025年普洱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特殊岗位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晋中市团委青创中心招考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西文旅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8地RJ期末】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 2023学年杭州市十四中高二数学(上)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中国AI+Agent应用研究报告
- 五级(程控交换)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医疗救护合作协议
- 《微元法的应用》课件
- 文职-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 标准门面租房合同范本
- 《无人机飞行操控技术(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