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无缝线路轨道6.1一般规定6.1.1无缝线路轨道施工,应具备以下技术资料:轨道类型、线路平纵断面、长钢轨布置、单元轨节起讫点里程、缓冲区位置及设置标准、设计锁定轨温范围、纵向位移观测桩设置位置及标准、绝缘接头位置、平交道口位置、桥梁及隧道位置、道岔区配轨设计、使用线上材料的规格及标准、钢轨伸缩调节器位置等。6.1.2施工前应调查当地气温资料,掌握轨温变化规律,合理安排施工组织。6.1.3无缝线路钢轨焊接应符合现行铁道部行业标准《钢轨焊接》(TB/T1632.1~4—2005)的规定,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型式试验,未经形式检验合格,严禁施焊;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应随机加焊一定数量的试件,经生产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每个钢轨焊头均应进行超声波探伤和外观检查,并标记编号,填写焊接记录报告。6.1.4缓冲区钢轨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900N·m,接头处长轨条轨端相错量不得大于40mm6.1.6临近缓冲区的一对长钢轨应适当流出富余量,富余量的大小,根据焊接方法确定。6.1.7混凝土枕采用Ⅲ型弹条扣件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钢轨底面、胶垫与轨枕顶面应密贴,否则不得安装弹条。2采用专用工具安装弹条时,入孔位置要放平、放正,不得歪斜、上翘。3弹条就位以其小圆弧内侧与预埋铁件端部相距8~10mm为准,不得顶紧或距离过大。6.1.8铺轨材料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未经批准不得采用任何代用材料。轨温计等各种计量器材,使用前应进行整修和校验,不合格者应剔除。6.1.9轨枕螺栓及钢轨接头螺栓应涂刷有效期不少于两年的油脂。6.2基地钢轨焊接6.2.1基地(或工厂)焊接长钢轨应采用闪光焊。长钢轨焊接应优先在工厂焊接,特殊情况下(如工期控制),经技术经济必选后,可在工厂化基地焊接。长钢轨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待焊钢轨的技术标准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2基地(或工厂)焊接应配备轨端除锈、钢轨焊接、焊头正火、冷却,钢轨矫直、焊缝打磨、探伤、长轨运输等设备。3在长钢轨焊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编制配轨计划表。4焊接接头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150mm范围内及距两侧轨底角边缘个35mm范围内应打磨整平。用200mm直尺测量,在焊缝中心两侧各100mm范围内,焊头工作面表面不平度不应大于0.2mm。焊头及其附近钢轨表面不应有裂纹、明显压痕、划伤、碰痕、电击灼伤、打磨灼伤等损伤。5全长淬火轨焊头应进行淬火处理。6长钢轨出厂时,长钢轨及其焊接头编号标记齐全,字迹清楚,工厂应提供焊头质量检验合格证交施工单位。必要时,施工单位可派质量监督人员驻厂。6.2.2钢轨焊头顶面及侧面应纵向打磨平顺,不得有低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2规定。表6.2.2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20km/h<v≤200km/hv≤120km/h1轨顶面+0.30
0+0.30
02轨头内侧工作面±0.3±0.43轨底(焊筋)+0.50
0+0.50
06.2.3长钢轨储存与运输应符合一下规定:1堆放场钢轨的各层之间宜采用钢轨支垫,支垫间距5m。各钢轨支垫应上下对正并与各层钢轨垂直放置。2吊轨时应缓慢起落,防止跌落碰撞,吊运中应保持长钢轨平稳。3长钢轨装车应选用多点、同步起落吊运的装卸设备,装卸过程中应防止长钢轨产生塑性变形。4长钢轨装运应按配轨计划表的要求分左右顺序装车。5长钢轨应按超长货物运输组织运输,并制定安全措施。在运输中要建立运行监护、停车检查制度,确保运输安全。6.3铺设长钢轨6.3.1铺轨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1有砟轨道铺轨可采用单枕连续铺设法或换铺法铺设。2无砟道床铺设无缝线路可根据道床施工的工艺要求,采用长钢轨放送一次入槽法或工具轨换铺法等方法进行。3采用单枕连续铺设法应严格按所选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4采用工具轨铺设轨排时,扣配件规格及轨枕间距应按设计要求铺设。5长钢轨放送入槽时,应控制好滚筒间距,并采取措施保证钢轨前进方向正确,防止钢轨倾倒。6.3.2长钢轨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轨枕应方正,间距及偏斜允许偏差为±20mm。2轨道中心线与线路设计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0mm。3左右两股钢轨的胶结绝缘接头应相对,胶结绝缘接头轨缝距轨枕边缘不应小于100mm。6.3.3钢轨胶结绝缘接头的类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应符合现行《胶结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2975)要求;其他高强度绝缘钢轨接头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6.4铺砟整道6.4.1长钢轨铺设后应进行铺砟整道或单元轨焊接,第一次铺砟整道应及时进行。6.4.2道床成段缺砟或道砟不足时不得进行综合整道作业。6.4.3铺轨后铺设的道床应使用大型机械化整道作业车组分层铺砟、整道。6.4.4道床经分层铺砟整道,达到初期稳定状态时,力学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Ⅱ型枕:道床横向阻力不得低于6.5kn/枕;道床支撑刚度不得低于60kn/mm。Ⅲ型枕:道床横向阻力不得低于7.5kn/枕;道床支撑刚度不得低于70kn/mm。6.4.5轨道达到初期稳定阶段时,其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6.4.5规定。表6.4.5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60km/h<v≤200km/hv≤160km/h1高低(10m弦量)452轨向(直线10m弦量、曲线20m弦量)453扭曲(基线长6.25m)454轨距±2+4
-25水平456.4.6整道后的道床断面应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设计设置,并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6.4.7每层起道、捣固作业后,应进行1~2次动力稳定作业,稳定作业应符合本技术指南6.9.8条规定。6.4.8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应符合本技术指南6.9节规定。6.5工地刚轨焊接6.5.1钢轨胶结绝缘接头焊接前应按规定电绝缘性能,并符合现行《胶结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2975)规定。6.5.2工地钢轨焊接应采用移动式闪光焊,道岔内困难位置(如尖轨跟端等)可采用铝热焊。工地钢轨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钢轨焊接质量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6.2.1条第4款规定。2焊接接头平直度应符合技术指南第6.2.2条的规定。3气温在0℃以下及恶劣天气时,不宜进行工地焊接作业。4钢轨焊头应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5承受拉力的焊缝,在其轨温高于400℃时应持力保压。6锁定焊接需要插入短轨时,插入短轨长度不应小于6m,材质与原钢轨相同,焊后应保持原无缝线路技术状态和锁定轨温不变。7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得小于100mm。6.5.3工地焊接完成后应检查焊好的接头,并标记编号,填写焊接记录报告。6.6线路锁定6.6.1锁定前道床及轨道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6.4.4条~第6.4.6条规定。6.6.2单元轨节锁定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好钢轨位移观测桩;锁定后应及时在钢轨上设置纵向位移观测的“零点”标记。6.6.3单位轨节锁定时,实际锁定轨温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同一区间内各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10℃;左右两股钢轨锁定轨温差:当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大于3℃,当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是,不应大于5℃。并准确记录始、终端的锁定轨温。否则,无缝线路铺设后必须进行应力放散并重新锁定。6.6.4低温铺设无缝线路,用拉伸器张拉单元轨节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单元轨节张拉均匀,并准确记录拉伸量及换算轨温。6.6.5施工中测量记录轨温宜采用多点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6.6.6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应力放散:1实际锁定轨温超出设计锁定轨温范围。2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大于5℃,左右两股钢轨锁定轨温差:当速度大于160km/h时,大于3℃,当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是,大于5℃,同一区间内各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大于10℃。3固定区钢轨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4其他原因造成无缝线路锁定轨温不明确时。6.6.7应力放散前应收集核对原锁定轨温资料、纵向位移观测资料,调查缓冲区轨缝及钢轨长度、放散地段桥梁及绝缘接头位置、曲线状况及钢轨和焊缝有无伤损等。6.6.8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应根据放散线路长度、实际锁定轨温(原锁定轨温)及设计锁定轨温按照式(6.6.8)计算的放散量放散。式中——放散量(mm);——设计锁定轨温(℃);——新铺线路为单元轨节实际锁定轨温,换铺线路为原锁定轨温(℃)。2应准确测量放散时轨温及放散前长轨节伸缩量,收集准确的原锁定轨温数据。3沿线路方向每百米长度的伸缩量应均匀。6.6.9进行应力放散时,应每400m左右设一撞轨点进行配合,确保长钢轨放散均匀。宜每隔100m设一位移观测点,位移观测桩应设置齐全、牢固、不易损坏和易于观测。6.6.10串动或张拉上钢轨时,应支垫滚筒或才取其他措施,禁止强行撞轨或硬性拨入等改变长钢轨长度的做法。6.6.11在原锁定轨温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在自然轨温下均匀的放散全部应力后,再计算长轨应拉伸的长度。6.6.12应力放散后,按重新锁定的轨温修改有关技术资料,并修正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标记。6.6.13线路锁定后,应定期观测钢轨不均匀位移量并做好记录。位移观测桩处换算200m范围内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10mm,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处位移量不得超过20mm。6.6.14单元轨节长度以900m~2000m为宜,最短不得小于200m。6.6.15完成锁定并经过列车碾压后,应及时组织复紧轨枕扣件,达到锁定要求。6.7轨道整理6.7.1有砟道床达到稳定状态后,其静态几何参数应沿线均匀,指标符合表6.7.1规定。表6.7.1有砟道床稳定状态参数指标(平均值)序号道床参数Ⅱ型轨枕Ⅲ型轨枕1道床支撑刚度(kn/mm)701002道床横向阻力(kn/枕)9103道床纵向阻力(kn/枕)10126.7.2有砟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2—1、表6.7.2—2规定。表6.7.2—1有砟轨道允许偏差(mm)序号项目160km/h<v≤200km/hv≤160km/h1中线3030
(宽枕10)2线间距相邻正线和站线,站线和站线+20
0±20钢梁上±10±10线间距设计为4.0m不得有负偏差不得有负偏差3轨面高程路基上±20+50
-30建筑物上±10±10靠紧站台+20
0+50
04轨距±2+4
-25轨向直线(10m弦量)34曲线见表6.7.2—2见表6.7.2—26水平347扭曲(基长6.25m)348高低(10m弦量)349轨枕空吊板(不得连续出现)6%8%10道床厚度-20±5011道床宽度±20+50
-2012砟肩堆高不得有负偏差不得有负偏差表6.7.2—2有砟轨道曲线静态圆顺度曲线半径(m)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圆曲线正矢
连续差
(mm)圆曲线最大最小正矢差
(mm)缓和曲线(mm)圆曲线
(mm)800<R≤160034471600<R≤280023462800<R≤35002345R>35001234测量弦长20m测量位置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处注:R≤800m的曲线的静态圆顺度按有关规定执行。6.7.3无砟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3—1、表6.7.3—2规定。表6.7.3—1无砟轨道允许偏差(mm)序号检验项目160km/h<v≤200km/hv≤160km/h1中线10102线间距+10
0+10
03高程±5±104轨距+1
-2±25轨向直线(10m弦量)24曲线(20m弦量)见表6.7.3—2见表6.7.3—26缓冲区接头错牙、错台/1接头相错量/40(曲线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7轨面高低(10m弦量)24水平24扭曲(基长6.25m)248轨枕间距±5±10轨底坡1/35~1/451/35~1/45表6.7.3—2无曲线半径(m)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圆曲线正矢
连续差
(mm)圆曲线最大最小正矢差
(mm)缓和曲线(mm)圆曲线
(mm)R≤160034561600<R≤280023462800<R≤35002345R>35001234测量弦长20m测量位置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处6.7.4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应符合技术指南第6.9节规定。6.7.5形成无缝线路后的线路整理作业按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6.7.6无缝线路轨道动态质量应按有关规定检查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和线路区段不平顺(均值管理)。6.8钢轨预打磨6.8.1无缝线路开通前应对全线钢轨进行预打磨作业。6.8.2钢轨预打磨应具备以下条件:1无缝线路经整理作业后,道床进入稳定阶段。2轨面高程及道床外观尺寸符合设计要求;3钢轨扣件齐全紧固。6.8.3钢轨预打磨后,应消除以下缺陷:1消除轨头表面在铺设作业产生的碰伤、机具夹伤、锈蚀等缺陷;2消除轨头表面约0.3mm厚的脱碳层。6.8.4预打磨后的钢轨顶面及内侧工作面纵向平直度1m范围内不应大于0.3mm。时速160km/h以上的无缝线路,还应检查钢轨横断面尺寸,钢轨头部工作边实际横断面轮廓与理论横断面轮廓相比,允许偏差为±0.3mm。6.9大型养路机械作业6.9.1新建及改建铁路采用大型养路机械整到,应遵守一下规程:1应提供机械养路必需的有关设计资料,如坡度表、曲线表、桥梁表、隧道表、道口表、线间距表、线路及站场平面图、纵断面图。2起道所需高程桩:每100m设置一个;拨道所需高程桩:直线每300m设置一个,提供边坡点及曲线五大桩。使用无自动拨道仪的机养车时,按绳正法提供拨道量。所设控制桩应按书面资料在现场标注清楚并交接。6.9.2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应进行施工调查,做好线路与资料交接记录,并组织线路测量。测量进度保持在机养车前1~5km为宜。6.9.3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均匀补充道砟,高程超高地段应预先落道。2需要时拆除道口、护轨、防爬支撑、规矩拉杆等影响作业的设备,并妥善堆码、固定。清理道床坡脚外100m范围内的其他障碍物。3更换失效轨枕。4道岔拨正就位,起至高程。5凡不能使用机械捣固的位置(信号连接线、电缆线等)应提供资料,现场标明,或相关单位配合捣固,限点拆装有关设备。6.9.4在线间距不足4.5m的既有双线区段,配砟整形车靠邻线一侧的犁板禁止作业。需要时,邻线应临时封闭给出“天窗”。6.9.5有缝线路人工铺砟整到至低于轨面设计标高50mm左右时,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1~2遍整道作业。无缝线路应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3~4遍分层铺砟整道作业。6.9.6道床铺设厚度不足150mm时不得进行捣固作业。6.9.7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无砟道床与有砟道床,新筑路基与既有线路基连接地段30m范围及路基换填地段应加强捣固。6.9.8桥梁隧道有砟道床进行动力稳定作业应遵守以下规定:1在桥上严禁起振,不得停振,作业频率应避开桥梁自振频率,稳定荷载适当减小。调整稳定作业参数应在距桥台耳墙外10~30m范围内的路基上进行。2稳定车在桥上或隧道内的作业速度不应低于1km/h。3经试验不允许使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稳定作业的T形梁,可通过压道提高道床阻力。6.9.9铺砟整道作业应严格按已选定的综合整道作业参数进行。为保证长钢轨线路的稳定性,要求分层起道量不宜大于50mm,50~80mm时应加强捣固。最后一次起道量不得大于50mm,拨道量一次不宜超过80mm。起、拨道量过大时,应分多次作业。6.9.10无缝线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轨温条件为:1一次起道量小于等于30mm,一次拨道量小于等于1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20℃。2一次起道量在31~50mm,一次拨道量在11~2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轨温-20℃~+15℃。6.9.11每天施工结束前捣固车和稳定车均应实行顺坡作业,顺坡地段不应位于曲线内,顺坡地段新线不得大于4‰,既有线不得大于2.5‰,顺坡地段应显示慢行。7有缝线路轨道7.1铺枕7.1.1轨枕间距应根据设计规定的每千米轨枕数量,按本技术指南附录B布置。铺设非标准长钢轨或采用相错式接头的轨道,轨枕布置时中间轨枕间距a值按本技术指南附录B计算确定,且不得被表B.0.3、表B.0.4中相应的a值大20mm。7.1.2组装轨排时,应在一股钢轨轨腰的内侧(曲线在外股轨轨腰的内侧)用白漆标出轨枕位置。轨枕应正位,并与轨道中线垂直。轨枕间距允许偏差为±20mm。7.1.3同一类型的轨枕应集中连续铺设。两木枕地段间的长度小于50m时,应铺设木枕。7.1.4不同类型的轨枕不得混铺。同类型轨枕成段铺设最小长度为:正线、到发线500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200m。特殊情况应按设计办理。7.1.5在不同类型轨枕的分界处,应保持同类型轨枕延伸至钢轨接头外不少于5根。木枕与混凝土宽枕之间,应用混凝土枕过渡,其长度不小于25m。7.1.6铺设木枕应符合以下规定:1木枕及其新锯端头和道钉孔应作防腐处理。2木枕劈裂者应作愈合处理。3木枕应宽面在下。底、面宽度接近的木枕,应使树心面向下。4木枕应一端取齐,超过标准长度6cm以上部分应锯去。在正线的直线地段,单线铁路沿线路计算里程方向左侧取齐,双线铁路沿列车运行方向左侧取齐。曲线地段在曲线外侧取齐。临近站台侧的轨道,在靠站台的一侧取齐。5人工向工地散布木枕时,应按规定数量散布均匀,不得抛掷,并按一侧取齐的要求于钻直径比道钉小3~4mm的道钉孔,卸车后应有专人检查清道。7.2轨排组装7.2.1轨排宜在轨排基地集中组装后运往工地成排铺设。7.2.2轨排生产应按轨排铺设计划表进行。计划表主要内容应包括:轨排编号、钢轨类型、长度和曲线内股缩短轨缩短量,相对钢轨接头相错量,轨枕种类、类型、数量和间距布置,轨枕扣件号码或每块垫板道钉数,曲线半径、转向和轨距加宽值,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的说明。7.2.3组装轨排时,轨端应在铺轨前进方向一端方正。直线两端应取齐,曲线接头相错量按计算确定,允许偏差为±10mm。7.2.4曲线尾剩余的接头相错量,应利用钢轨长度偏差在曲线内调整消除(困难时可延伸至直线上)。必要时可在曲线尾插入一根相应缩短量的缩短轨。7.2.5螺旋道钉应涂刷有效期不少于2年的油脂。7.2.6组装轨排时,轨距应符合以下规定:1曲线轨距加宽按表7.2.6加宽。表7.2.6轨距加宽值曲线半径(m)加宽值(mm)轨距(mm)R≥35001435350>R≥30051440R<3001514502轨距允许偏差:±2mm。轨距变化率:正线不得大于1‰,站线不得大于2‰。3曲线轨距加宽应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递减;如未设缓和曲线,应在两端直线上以1‰的递减率递减。困难条件下,站线可酌情提高递减率,但不得大于2‰。4复曲线两不同曲线的规矩加宽,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递减连接。7.2.7组装混凝土枕轨排应符合以下规定:1螺旋道钉锚固应满足下列要求:1)螺旋道钉用硫磺水泥砂浆锚固。硫磺水泥砂浆配合比及配置工艺,应符合本技术指南附录C的规定。2)锚固前,轨枕预留孔内杂物和螺旋道钉上粘附物应清除干净。螺旋道钉应干燥,锚固时温度宜保持0℃以上。3)锚固方法宜采用反锚,螺旋道钉用模具定位。锚固浆从枕底注入孔内,凝固后翻正脱模。正锚时,预留孔底部应堵塞紧密,严防漏浆,锚固浆从枕面正锚时注入孔内后,螺旋道钉应即左右旋转缓慢垂直插入定位。硫磺水泥砂浆注入孔内时的温度不得小于130℃,并应防止离析,一孔一次灌完。反锚时灌浆深度应比螺旋道钉插入孔内的长度大20mm。锚固浆顶面应与承轨槽面平齐,溢出的残渣凝固后应铲除整平。4)螺旋道钉应与承轨槽面垂直,偏斜不大于2°。道钉中线与承轨槽面得交点,偏离预留口中心不得大于2mm,道钉圆台底面应高出承轨槽面0-2mm,螺旋道钉的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每公里做一组抗拔试验(每组3个螺旋道钉)如有一个不合格现象,应加试两组,仍有不合格者,应检查熬浆配比及工艺,并对该批量全面检查,剔除不合格产品。2扣件、轨距挡块、挡板座及绝缘轨距块号码,应按本技术指南附录D配置。3扣板式扣件应以100~120N·m扭矩拧紧。Ⅰ、Ⅱ型弹条扣件应使弹条中部前端的下颌与轨距挡板接触或扭矩达到设计要求(Ⅰ型为80~120N·m,Ⅱ型为100~140N·m),不良者不超过8%。在半径小于等于650m的曲线地段,Ⅰ型弹条扣件还应将螺母再拧紧1/4圈(扭矩不小于120N·m)。4混凝土枕采用Ⅰ、Ⅱ型弹条扣件时,轨距挡板应紧靠帖轨底边,不密贴的数量不超过6%。7.2.8组装木枕轨排应符合以下规定:1木枕应用直径比道钉小3~4mm的木钻预钻道钉孔,孔眼垂直轨面,孔深应为入木深度的2/3。道钉孔内应注油防腐。螺纹道钉应用扳手拧入,不得锤击。2钉道时,钢轨应落槽,垫板外肩应紧靠轨底,轨枕、垫板和轨底应互相紧贴。3钉道应以校正好的一股钢轨为准(曲线以外股为准),用轨距尺按规定的规矩调整另一股钢轨位置。不得用轨钉挤轨的方法调整轨距。4顶入的道钉弯曲或断头者,应拔出整直或更换重订。重订时,应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楔插入孔内再打入道钉。7.2.9木枕K型分开式扣件安装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螺纹道钉应旋入木枕,不得硬性击入。2根据接头位置调整枕木,先用接头垫板及接头扣件。在钢桥上使用时,宜在铺轨后安装护木。7.2.10轨排组装完毕,质量应经检查,并做检验标识。轨排经检验合格后,应按轨排铺设计划表用彩色醒目的油漆编号存放或直接按铺设顺序编组装车,运往工地。7.2.11轨排装车不得超载超限,上下层对正,一端对齐,并捆绑加固。同组轨排两平车间车钩应安装缓冲停止器。7.3铺轨7.3.1铺轨应符合以下规定:1各级线路均应铺设设计规定类型的钢轨。特殊情况下,需要铺设与设计不同类型的钢轨时,按变更设计办理。2当铺设不同类型的钢轨时,应集中成段铺设。同类型钢轨成段铺设的长度:正线不得小于1km,站线同一股道应铺设同一类型的钢轨,困难条件下,除使用铁鞋制动地段的调车线外可铺设不同类型的钢轨。两连接钢轨的轨型差不得大于一个等级,并应采用异型轨连接。3非标准长度钢轨应以同一长度集中铺设。成段长度:正线轨道不得小于500m,站线同一股道可集中铺设两种不同长度的钢轨。采用非标准钢轨的长度:正线轨道,铺设12.5m钢轨地段不得小于11m,铺设25m钢轨地段,当轨型为43kg/m及以上时,不得小于21m;到发线上不得小于10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小于8m。曲线轨道不宜铺设非标准长度钢轨。7.3.2轨道应采用相对式接头。直线地段同一轨排宜选用长度偏差相同的钢轨配对使用,相差量不宜大于3mm。并应左右及时调整,累计差不得大于15mm。曲线内股总缩短量按本技术指南附录E的有关公式计算确定。曲线外股用标准长度钢轨,内股接头位置超限时,用厂制缩短轨调整。两股钢轨接头位置相错量应符合一下规定:1正线和到发线上,直线地段不应大于40mm,曲线地段不应大于40mm加采用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2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上,直线地段不应大于60mm,曲线地段不应大于60mm加采用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3不得用调整轨缝的办法消除接头相错量。4曲线上铺设再用轨或非标准钢轨时,两相对接头的相错量: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120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140mm。7.3.3在信号机处的两钢轨绝缘接头应为相对式,轨缝不得小于6mm。位置应符合设计及以下规定:1出站(包括出站兼调车)信号机处绝缘接头可设在信号机前方1m至后方6.5m范围内。2调车信号机处绝缘接头可设在信号机前方1m至后方1m范围内。3安装在警冲标内方的钢轨绝缘接头除渡线外,应安装在距警冲标计算位置不小于3.5m、距警冲标实际位置不大于4m的范围内;4绝缘接头处不得设为异型接头。7.3.4下列地段可采用相错式接头:1铺设25m轨半径小于250m和铺设12.5m轨半径小于200m的曲线地段;2采用再用轨或非标准长度钢轨,配置相对式接头有困难的地段;3两相错式接头的曲线间长度小于300m的夹直线地段。4采用相错式接头的轨道,两接头相错量不应小于3m,但轨道电路的两绝缘接头相错量不得大于2.5m。7.3.5下列位置不得有钢轨接头:1明桥面小桥的全长范围内;2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3钢梁的横梁顶上;4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5道口范围内。7.3.6若钢轨接头落入7.3.5条所列的位置,当铺设25m钢轨时,应用2根12.5m钢轨调整接头位置,当铺设12.5m钢轨时,应用25m钢轨调整;困难条件下在第1款~第4款的情况时,也可挤严轨缝后将接头冻结或焊接,超过25m的道口无法调整时,可将相连的两钢轨焊接。7.3.7需要调整钢轨接头位置或合龙口时,可插入个别短轨。调整桥上钢轨接头位置时,短轨应铺在离桥台尾10m外。个别插入的短轨长度,正线轨道不得小于6m,站线轨道不得小于4.5m。除两相邻岔间外,不得插入两对以上的短轨。7.3.8采用相对式接头轨道的配轨计划,应符合以下规定:1按以下办法将线路长度换算成铺轨长度:1)直线地段铺轨长度增长量,根据线路各坡段的坡度分段按表7.3.8—1折算。表7.3.8—1直线段铺轨长度增长量线路坡度(‰)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增长量(mm/km)81832507298128162200242288338392450注:中间值可用内插法查算。2)曲线段配轨以外股为依据。铺轨长度除按表7.3.8—1这算外,尚应加外股比线路中线的增长量,其增长量按式(7.3.8)计算:(7.3.8)式中:——平坡段曲线外股比线路中线的增长量(m);——两股钢轨的中心距,采用1.5m;——圆曲线长度(m);——缓和曲线长度(m);——圆曲线半径(m)。2配轨时,应以铺轨长度为依据,按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算各轨排位置。直线段终端应确定曲线始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到曲线始点的距离;曲线段终端应确定曲线终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到曲线终点的距离。3曲线内股缩短轨应按本技术指南附录E布置。采用标准长度钢轨轨道的曲线内股,应按表7.3.8—2之规定选用厂制缩短轨。表7.3.8—2缩短轨使用范围曲线半径(m)缩短轨的缩短量(mm)25m钢轨12.5m钢轨5000~1000408040—800~500801604080450~250160—80120200——160—注:每处曲线应选用同一种表列缩短量较小的缩短轨。4当需要调整接头位置时,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7.3.6和第7.3.7条的规定。7.3.9钢轨连接时,预留轨缝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最佳铺轨轨温范围内铺轨时,预留轨缝(冻结接头除外)应按下式计算确定:式中:——铺轨时预留轨缝(mm),如计算结果得负值,按零计(可直接差用本技术指南附录F这种的表F.0.1);——随铺轨进程测定的钢轨温度(℃);——钢轨长度(m);——钢轨接头阻力和道床纵向阻力限制钢轨自由胀缩的数值(mm);长度等于和小于15m,C值取2mm,钢轨长度大于15m,C值取4mm,但历史最高、最低轨温差大于85℃地区,铺设钢轨长度大于20m的轨道,C值应采用6mm。且C值应满足下式:实际预留轨缝,应根据铺轨时轨排对中的偏移程度和平顺度状态,按式(7.3.9—1)的计算值略予加大,但加大值不宜大于2mm。新铺的轨道,其预留轨缝的长度宜当日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的总偏差量计入工程日志,待再次铺轨时加以调整消除。钢轨绝缘接头在最高轨温时轨缝不得小于6mm。2选定钢轨轨温及其相应的处理办法,应符合以下规定:1)钢轨轨温t在式(7.3.9—2)范围时,为最佳铺轨轨温,一般情况下,应安排在此条件下铺轨。铺轨时,应按本技术指南第7.3.9条第1款规定预留轨缝。(7.3.9—2)2)钢轨轨温t在式(7.3.9—3)范围时,为最高允许铺设轨温。铺轨时不留轨缝。如在升温阶段,应立即按规定上紧接头螺栓,并宜在钢轨温度t回落到式(7.3.9—2)范围时,即按上款办法调整轨缝,重新锁定。困难条件下,铺轨后也可以不再调整轨缝,但铺轨温度t应随铺轨进程及时记录,列入竣工资料。(7.3.9—3)3)钢轨温度t大于式(7.3.9—4),或小于式(7.3.9—5)时不得安排铺轨作业。如在此条件下铺轨,应在钢轨温度t进入式(7.3.9—2)范围时,按本技术指南第7.3.9条第2款规定预留轨缝,重新锁定轨道。(7.3.9—4)(7.3.9—5)7.3.10轨缝质量检验,应以轨缝检算值为准。轨缝检算值分别不同情况,按以下规定计算确定:1按本技术指南第7.3.9条第2款规定铺设或调整轨缝的轨道应符合以下规定:1)升温阶段轨缝检算值按下式计算(可直接查用本技术指南附录F中的表F.0.2—1):(7.3.10—1)式中——升温阶段轨温检算值(mm)。如大于的计算值,应采用该计算值为检算值。其中为当年最低轨温(℃)。——升温阶段检查轨缝时,当时曾出现过的最高轨温(℃)。2)降温阶段轨缝检算值按下式计算(可直接查用本技术指南附录F中的表F.0.2—2):(7.3.10—2)式中——降温阶段轨温检算值(mm)。如小于的计算值,应采用该计算值为检算值。其中为当年最高轨温(℃)。——降温阶段检查轨缝时,当时曾出现过的最低轨温(℃)。2按本技术指南第7.3.8条第2款规定铺设,以后未做轨缝调整的轨道,应符合以下规定:1)升温阶段轨缝检算值按下式计算(可直接查用本技术指南附录F中的表F.0.2—3):(7.3.10—3)2)降温阶段轨缝检算值按下式计算(可直接查用本技术指南附录F中的表F.0.2—4):(7.3.10—4)按式(7.3.10—3)和(7.3.10—4)的计算结果,如大于的计算值或小于的计算值时,应采用改计算值为检算值。3在铺轨后,当轨温为超过时,轨缝检算值应保持铺轨时预留的值不变。4竣工工程轨缝质量宜成段检查,成段长度不宜大于1km。检查结果应符合以下规定:1)检查段内实际轨缝的平均值,按轨缝检算值为标准允许偏差为±2mm。;2)轨温小于当地历史最高气温时,不得有连续3个及以上的瞎缝。3)不得出现最大结构轨缝(检查时,检算值等于最大构造轨缝除外)。7.3.11钢轨接头连接应遵守以下规定:1轨缝按规定尺寸用轨隙片预留。2鱼尾螺栓应涂有有效期不少于2年的油脂,垫圈开口朝下。接头螺栓扭矩按表7.3.11确定。表7.3.11有缝线路接头螺栓扭矩标准项目单位25m钢轨12.5m钢轨最高、最低轨温差>85℃最高、最低轨温差≤85℃C值mm642钢轨kg/m60以上504360以上435043螺栓等级级10.910.98.810.98.88.88.88.8扭矩N·m700600600500400400400400注:1C值为接头阻力及道床阻力限制钢轨自由伸缩的值。
2高强度绝缘接头螺栓扭矩不应小于700N·m3新线铺轨完毕第一趟列车通过后按规定扭矩复拧一次接头螺栓,三天内每天复拧一次。各钢轨接头螺栓的拧紧度应相等。初冬和入夏时,各螺栓扭矩应按表7.3.11的要求再进行复拧。4钢轨接头处的轨面高差和轨距错牙:正线和到发线轨道不得大于1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2mm。7.3.12轨排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铺轨列车在仅作重点整道地段的运行速度不得大于15km/h,已作第一次铺砟整道地段不得大于30km/h,二次铺砟整道后,列车速度不宜大于40km/h。2铺轨列车在工地作业时的移动速度不得大于5km/h。3用龙门吊倒装轨排和轨排拖拉作业时,宜在直线或曲线半径较大地段进行,线路应平顺。倒装轨排时,应平稳起落,并有专人指挥,轨排就位后,应即锁定制动。拖拉轨排时,应有专人引导滑行轨铁靴进入滚筒,应启动平稳,速度均匀。4机车推进轨排与铺轨机或倒装龙门架对位时,应在距铺轨机或龙门架10m处停车,待联系好后方可对位。5铺轨机前轮不得超越已铺轨排前端得第三根轨枕。在下坡地段铺轨时,应有防溜措施。6轨排下落应对准中线就位。与已铺轨排连接后,新铺轨排应即对中拨正,偏离中线不宜大于50mm。混凝土宽枕偏离中线允许偏差不宜大于10mm,并不得采用接头处垫砟和拨移对中的办法。两轨排间应使用轨缝控制装置控制轨缝,经检查中线无误后,继续铺设下节轨排。接头螺栓应随后及时补充,并按规定扭矩上紧。7铺轨过程,应检查轨排的铺设里程与计划是否相符。如果误差积累或差错可能影响前方曲线轨排布置或钢轨接头可能进入本技术指南第7.3.5条规定的禁止进入的地点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8实际铺设的到达里程,及时报告铺轨基地。7.3.13人工铺轨应符合以下规定:1钢轨应按铺设顺序成对装车,同一轨排的2根钢轨,硬装在平车中线两侧的对称位置。缩短轨应装在铺设位置的同侧。2倒运轨料的小平车,应有制动装置及2个以上的制轮器。小平车推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并不得在大于6‰的下坡道上使用。3采用小平车送料时,各接头可先上不少于2个螺栓。在直线上至少每隔6m,曲线上至少每隔3m4工程列车送料时,钢轨接头螺栓和轨枕扣件应补足上好,并拆除轨隙片。轨道方向应直线顺直,曲线圆顺,中线对正。轨距应符合规定。7.4铺砟整道7.4.1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6.9节规定。7.4.2无砟轨道整道后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6.7.3条规定。7.4.3道砟等级及设计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道砟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规定。7.4.4线路整道后,道床横向阻力不小于6.5kn/枕,支撑刚度不小于60kn/mm。7.4.5铺砟整道作业时,道砟应散布均匀,轨道应逐步整正,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铺轨后应随即重点整道,保障铺轨列车能按15km/h的速度安全运行。作业重点为:方正轨枕,补充并紧固配件和扣件,拨顺轨道方向,串实承轨槽处的枕下道砟,消灭反超高和扭曲。2每次铺砟整道,应先补充枕盒内部分道砟,然后起道、方枕、串砟、捣固道床,拨正轨道方向,回填清理道砟,稳定轨道。3铺轨后第一次铺砟整道与铺轨间隔不宜大于两个区间,铺砟厚度不宜大于100mm,经整道后的轨道,应保障铺轨列车能按30km/h速度安全运行。4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进行第二次铺砟作业时,应在第一次铺砟整道并通过5对以上列车后进行。整道时应以高程控制桩为准。轨向:直线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和曲线用20m弦量的设计正矢与计算正矢差不得大于8mm。轨面水平和延长6.25m范围内的扭曲不得大于8mm。轨距允许偏差为mm。5轨道各主要尺寸,应在第二次铺砟整道后,逐步整正至本指南第7.4.7条规定的验收要求。工程列车速度可相应逐步提高。6临时道床面高差,应以不大于5‰的坡度顺接。7混凝土枕应在钢轨两侧各450mm范围内均匀捣固。木枕应在钢轨两侧各400mm范围捣固道床,钢轨下应加强捣固。钢轨接头处和曲线外股,应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加强捣固道床。8起道应先校正一股轨面高程(曲线应先校正内股轨面)据此调整另股轨面高程,左右均与进行。每次起道高度不宜大于100mm。7.4.6铺设长度大于20m的钢轨的轨道,在高于最高允许铺轨轨温时,不宜安排影响轨道稳定的线路作业。7.4.7交工前,应按验收要求进行一次全面整道作业。全面整道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1轨温范围内时,拉轨调匀轨缝,同时方正钢轨接头。轨缝尺寸应符合技术指南第7.3.9条的规定。左、右股钢轨接头相错量应符合技术指南第。7.3.2条~7.3.4条规定。成段调整轨缝时,事先应经调查计算,确定每根钢轨的串动方向和串动量。方向钢轨接头应兼顾前后轨缝尺寸符合规定要求。2拨正轨道和改造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1)轨道中心线与线路中线应一致,允许偏差为±50mm,宽枕±10mm。相邻轨道中心线间距的允许偏差:正线与站线、站线与站线为±20mm。区间线在钢梁上为±10mm,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和隧道内为20mm;当区间线间距设计为4m,倒装线线间距设计为3.6m时,不得有负偏差。2)轨道方向直线应远视顺直,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5mm。曲线起讫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曲线应顺圆。半径小于等于250m的曲线轨道,宜用10m弦量测定正矢,正矢差不得大于表7.4.7—2的规定。曲线头尾不得有反弯或“鹅头”。表7.4.7—1曲线20m弦正矢允许偏差(mm)曲线半径
(m)缓和曲线实测正矢与
计算正矢差圆曲线正矢连续差圆曲线正矢
最大最小差正线、
到发线其他站线、
次要站线正线、
到发线其他站线、
次要站线正线、
到发线其他站线、
次要站线>6503468912650~451458101215450~3515610121518350~2516712141821≤25081624表7.4.7—2曲线10m弦正矢允许偏差(mm)曲线半径(m)缓和曲线实测正矢与
计算正矢差圆曲线正矢连续差圆曲线正矢
最大最小差250~1514812≤150510153)轨距允许偏差:mm。加宽递减率,正线到发线不应大于1‰,其他站线不应大于2‰。4)接头处错牙、错台不得大于1mm,接头相错量直线不得大于40mm,曲线不得大于40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3起道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1)按高程桩起道至设计高程。轨面高程按设计要求(含路基下沉预加沉落量)的允许偏差:在路基上为mm,在建筑物上为±10mm,紧靠站台的轨道为+50mm,不得有负偏差。2)直线两股钢轨面应保持水平。正线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设计设置,并在缓和曲线全长顺接,未设缓和曲线地段,应在两端直线上顺接,超高顺坡率不得小于2‰。站线连接曲线最大超高为15mm,但位于曲线车站到发线的连接曲线及曲线地段的最大超高为25mm。超高应在直线上按不大于2‰的坡度顺接。轨面水平和在延长6.25m范围内的扭曲,正线、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5mm。3)在一股钢轨上,轨面应目视平顺。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5mm。4)轨面纵向坡度与设计的纵坡相符,但在路堤预加沉落量未完全沉落地段,因预加沉落量引起的高差由起讫点向两端顺坡,顺坡率不小于2‰。5)轨枕就位,扣件按规定上紧捣固道床,整治空吊板,要求钢轨接头处无空吊板,其他部位无连续空吊板。空吊板率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8%,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12%。6)清理路肩道砟,整理道床边坡,使道床断面与设计相符。4未经大型养路机械整道作业的线路应经列车或单机压道。正线压道次数不得少于50次,站线压道次数不得少于30次。按工程列车通过的次数计算时,通过总量不少于7万t。压道后的轨道应无明显变形。7.4.8道床厚度允许偏差为±50mm,顶宽允许偏差为0~+50mm。7.5.9轨道工程完工后,应进行动态质量检查。轨道动态检查项目及轨道不平顺管理值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执行。8混凝土宽枕轨道8.0.1组装轨排或人工铺轨时,同一轨排宜选用相同厚度的混凝土宽枕。8.0.2混凝土宽枕间距、偏斜允许偏差为±20mm。8.0.3混凝土宽枕应用机械吊装。铺设轨排时,应严格掌握中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确认无误后方可落地就位。散铺混凝土宽枕时,应正确对中、垂直中线、间距正确。钢轨接头处应处于枕孔中间。8.0.4铺轨后,应及时整正轨道方向,方正轨枕、拧紧扣件、整治空吊板。8.0.5整治空吊板和平整轨面,初期应先垫砂起道,使道床饱满密实,防止宽枕串动;轨道基本稳定后,可采用垫砂和枕上调高垫板形结合整平轨面。整治较大坑洼,以垫砂为主;找平小坑和垫砂不足时,可在轨下一调高垫板调平。竣工验收时,调高垫板总厚度不得大于6mm。8.0.6垫砂起道,宜采用特制的宽枕世道养护平车。用起道机起道时,枕端一次起道量,单股起道不得大于80mm,双股起高不得大于60mm。8.0.7垫砂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1垫砂用小碎石,材质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中的一级碎石道砟标准;2撒砂应均匀;3一次起道后,应待道床稳定后,再进行下次起道作业。8.0.8两次垫砂起道的间隔时间,不宜少于7d。垫砂整道作业完成,轨道稳定后,应及时将道床面按设计封填。9铺设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9.1一般规定9.1.1道岔铺设前,道砟摊铺应平整,底砟应碾压密实。9.1.2钢轨伸缩调节器、12号及以上可动心轨辙叉道岔应在工厂内试组装并验收。出厂时,制造厂应对产品零部件依据相关条件进行检验,并提供产品合格证、铺设图和发货明细表。9.1.3道岔位置应按设计铺设。困难条件下,可在不影响股道有效长度和不变更其他运营设备条件下,将道岔位置前后移动不大于0.5m。9.1.4道岔因钢轨焊接方式、绝缘接头位置等影响道岔内配轨长度时,采购前应予明确。9.1.5木岔枕应端头捆扎后使用并在直股外侧取齐。9.1.6与正线连接的道岔前后各50根、与站线连接的道岔前后各15根(含岔后长岔枕)轨枕的类型应与岔枕类型相同,每千米铺设根数应与连接线路标准一致。铺设无缝线路时,道岔直股前后线路过渡枕的型号、根数及间距,应符合铺设图的规定。9.1.7道岔轨面高程应与连接的主要线一致,与另一线的轨面高差,宜自道岔后普通枕起向站内顺接。顺接坡度不应大于该线最大设计坡度,与相邻坡段的坡度差不应大于4‰,超过时应设竖曲线。伸入到发线有效长范围的坡度不应大于1.5‰。9.1.8更换道岔时应同时更换前后引轨。再用道岔前后应铺设于道岔磨耗程度相近的钢轨,否则在接头1m范围内应打磨接头处轨面高差及轨距线错牙。9.1.9交叉渡线铺设时,四组单开道岔与主要连接线应在一个平面上,次要连接线上的道岔与前后连接线轨面高差,按规定顺坡,并兼顾相邻道岔。9.1.10可动心轨辙叉道岔起道作业时,二股道应同时起平,保证可动心轨辙叉在一个平面上,做好道岔前后顺坡。9.1.11可动心轨辙叉道岔改道作业时,应采用调整不同号码轨排挡块调整轨距,调整量不足时可加垫片调整,但厚度不得超过2mm,不得用改螺纹道钉的方法。、9.2铺设无缝道岔9.2.1道岔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尖轨(或可动心轨辙叉)扳动灵活,无损伤。尖轨顶宽50mm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本轨顶面2mm。2在静止状态下,尖轨尖端(或可动心轨辙叉)应与基本轨密切,间隙小于0.2mm,其他地段小于1mm。3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mm。4轨枕扣件安装不良率不大于6%。5道岔紧固螺栓扭矩应为100-120N.m;Ⅱ型弹条扣件螺栓扭矩应为100-140N.m;螺栓、丝扣均应涂有效期不少于2年的油脂。9.2.2道岔铺设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2.2规定表9.2.2道岔铺设允许偏差(mm)序号项目检验允许偏差160km/h<v≤200km/hv≤160km/h1道岔方向直线(10m弦量)34导曲线支距±2±22轨距尖轨尖端±1±1尖轨跟端±1±1其他部位±2+3
-23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与基本轨密贴缝隙≤0.2缝隙≤0.24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缝隙≤1缝隙≤15心轨尖端460mm范围内与翼轨密贴缝隙≤0.5缝隙≤0.56心轨其余部分与翼轨密贴缝隙≤1缝隙≤17顶铁与尖轨或可动心轨轨腰的间隙≤0.5≤0.58尖轨跟端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开口距离±1±19尖趾距离+10+1010可动心轨辙叉咽喉宽±3±311护轨轮缘槽宽度+1
-0.5+1
-0.512动程(尖轨、可动心轨)±3±313道岔头、尾接头相错量≤15≤1514岔枕间距、偏斜±10±2015尖轨尖端相错量≤10≤10注:尖趾距离为可动心轨辙叉的长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趾端得距离9.2.3道岔钢轨焊接前型式试验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6.1.3条规定。9.2.4道岔焊头均应进行探伤检查并标记编号,填写记录。9.2.5道岔钢轨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道岔焊接应首先焊接岔内各个接头,然后再与岔外的钢轨焊接。道岔内钢轨焊接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2道岔施行锁定焊时,应使限位器子母块居中,两侧间隙允许偏差为1mm。3道岔内钢轨焊接、道岔与两端无缝线路焊接均应在道床达到初期稳定状态,轨面高程、轨向和水平已基本达到设计标准时,方可施焊。4道岔内锁定焊及与无缝线路锁定焊联接时,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5道岔内钢轨焊接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6.5.2条规定。9.3铺设有缝道岔9.3.1道岔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尖轨尖端(或可动心轨辙叉)扳动灵活无损伤。尖轨顶宽50mm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本轨顶面2mm。2在静止状态下,尖轨尖端(或可动心轨辙叉)应与基本轨密切,间隙小于0.2mm,其他地段小于1mm。3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mm。护背距离(翼轨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mm。4道钉浮离或轨枕扣件安装不良率正线、到发线不大于8%,其他站线不大于10%。5正线铺设木岔枕的道岔,尖轨尖端前后5m范围内的道床砟肩及边坡应夯拍密实或加宽道床200mm。9.3.2道岔铺设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3.2规定:表9.3.2道岔铺设允许偏差序号检验项目单位允许偏差正线到发线其他站线1道岔方向直线(10m弦量)mm46导曲线支距mm±22轨距尖轨尖端mm±1其他部位mm+3
-23轨距加宽及递减尖轨尖端至基本轨接头‰按设计图尖轨跟端(直向)向辙岔方向递减距离m按设计图导曲线向前向后递减距离直尖轨m按设计图曲尖轨按设计图4尖轨非工作边轮缘槽最小宽度mm-25尖轨跟端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开口距离mm±16轮缘槽宽度mm+3
-17动程(尖轨、可动心轨)mm+10
08接头错牙、错台mm≤1≤2头、尾接头相错量mm≤15≤20轨缝实测平局值与设计值差mm±29岔枕间距、偏斜mm±2010尖轨尖端相错量mm≤109.3.3既有线预铺道岔应符合以下规定:1核实道岔的型号、类型、开向、位置、轨道电路等有关技术条件。2更换道岔宜采用整体组装、拨移就位的施工方法。3道岔、岔枕及配件,均应在预铺前核对。辙叉及连接钢轨应逐根丈量、记录,并进行标识。4预铺道岔场地应距离适中、平坦、坚实,并避开难以拆除的障碍物。5预铺好的道岔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准上道。6铺设道岔应先直股后曲股,先转辙器后辙叉。高低、方向用10m弦测量其矢度均不超过6mm。9.3.4既有线更换道岔应符合以下规定:1调查道岔道床厚度和洁度、路肩高度和宽度,提出道砟使用量,确保枕下道砟厚度不小于300mm。不足时应降低路基面,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路基面降低至设计枕底下不小于400mm。2)路基面降低后应作出路拱,设置排水坡。3)路基面降低后补垫不少于100mm的底砟和铺垫不小于300mm的道砟。2道岔对位:优先对位道岔纵向位置,连接道岔直股接头后,根据道岔线间距拨正道岔方向,道岔前段基本轨接缝相错量不得大于20mm;交叉渡线同向两个单开道岔前端基本轨轨缝相错不得大于30mm。3起道:按设计高程进行起道。4引轨应与道岔轨型一致。9.3.5道岔铺设后,其岔后另一股连接线未铺前,辙叉心后间隔铁杵应加铺一根临时短轨,尖轨应钉固加锁。新铺道岔临时使用时,应安装转辙设备,不得用撬棍扳道或用其他方法支顶尖轨。9.3.6当道岔轨型与连接线路轨型不一致时,道岔前后应各铺一节小不小于6.25m与道岔同型的钢轨,在困难条件下,长度可以减到4.5m。两前后道岔间距小于9m时,道岔轨型应一致或两道岔直接用异型轨连接。设有轨道电路的道岔,两不同轨型道岔间的距离,尚应满足设置绝缘接头的要求。9.3.7道岔紧固螺栓扭矩应为100~120N·m,扣件螺栓扭矩应符合设计本设计指南第7.2.7条规定,接头螺栓扭矩符合本设计指南第7.3.11条规定。9.3.8混凝土岔枕螺旋道钉锚固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其位置、高度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7.2.7条第一款规定。9.3.9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9.4铺设钢轨伸缩调节器9.4.1钢轨伸缩调节器应在工厂内试组装并验收。9.4.2铺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9.4.3可采用钢轨临时替代钢轨伸缩调节器预铺轨排,并及时补充道砟、稳定道床,再换铺调节器。9.4.4钢轨伸缩调节器伸缩预留量应符合设计规定。铺设后,应立即在尖轨尖端的基本轨上做好观测记录,并记录铺设轨温。9.4.5铺设后应及时进行全面整修,轨距、方向的调整宜充分利用尼龙调整片。调整后应达到基本轨伸缩无障碍,尖轨锁定不爬行。9.4.6钢轨伸缩调节器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尖轨的刨切范围内应与基本轨密贴,尖轨尖端至其后400mm处,缝隙不得大于0.2mm,其余部分不得大于0.8mm;2垫板、轨撑及螺栓安装齐全,螺母达到规定扭矩:尖轨轨撑扣件螺母扭矩应为120~150N·m,基本轨轨撑扣件螺母扭矩应为60~80N·m,铁垫板塑料套管连接螺栓螺母扭矩应为300~320N·m。3伸缩调节器两端、尖轨尖端、尖轨轨头刨切起点处,轨距允许偏差均为±1mm。4基本轨、尖轨轨面应无碰伤、擦伤、掉块、低陷、压溃飞边等缺陷。9.4.8钢轨伸缩调节器整道应符合以下标准:1轨向:单向调节器用12.5m弦、双向调节器用25m弦测量,每隔1m检查一处,尖轨尖端至尖轨顶宽5mm范围内允许有4mm的空线,其余范围允许有2mm的空线,不允许抗线。2轨面前后高低:用12.5m弦测量不得大于4mm;3左右股钢轨水平差不得大于4mm;4在6.25m测量基线内,扭矩不得大于4mm。9.5再用道岔9.5.1使用再用道岔应符合以下规定:1尖轨的轨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轨面应不低于基本轨轨面1mm;其他伤损不超过钢轨轻伤标准。2基本轨垂直磨耗:用在正线上的道岔不得大于2mm,用在到发线上的道岔不得大于4mm;用在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上的道岔不得大于6mm,其他伤损度不超过钢轨轻伤标准。3辙叉任何部位无裂纹。在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的垂直磨耗:正线小于4mm,到发线小于6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小于8mm。辙叉心轨、翼轨轨面剥落掉块长度不得大于15mm,深度不得大于3mm。4各种零配件齐全,作用良好,锈蚀严重者应予更换。9.5.2道岔铺设后,其各部位尺寸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10.3节相关规定。9.6道岔铺砟整道9.6.1道岔铺砟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4.2.1条、第4.3.1条和第4.3.5条有关规定。9.6.2道岔整道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6.2条规定。9.6.3整道后的道床应道床饱满,捣固密实,顶宽允许偏差为0~+50mm,厚度允许偏差为±50mm。9.6.4道床整理允许偏差为:厚度±50mm,顶宽0~+50mm。表9.6.2道岔整道允许偏差(mm)序号检验项目无缝道岔有缝道岔160km/h<v≤200km/hv≤160km/h正线、到发线其他站线1轨面高程与设计高程差在有砟道床上±20+50
-30+50
-30在建筑物上±10±102水平≤3≤4≤4≤63高低(10m弦量)≤3≤4≤4≤64直股轨向(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公司总经理聘任合同
- 河道整治自卸车租赁协议
- 政府机构租赁合同-政府
- 垃圾处理保温系统安装协议
- 高空水电站设备维护合同
- 资产转让协议三篇
- 芹菜收购合同范本(2篇)
- 公交车广告违约终止合同通知书
- 集体合同培训材料
- 烟酒货物运输合同范例
- 夫妻债务约定协议书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 3.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3版
- 美团课件无水印
- 《金融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企业公司简介模板课件
- 2024年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及财务分析全套计算表格(含附表-带只更改标红部分-操作简单)
- 国家开放大学《初级经济学》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创业修炼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同济大学
- 行政执法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