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考试试题及

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是我们提升语文成绩的一个

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多做语文试题来提高自己知识面。以下是我给你推荐

的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考

试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是我们提升语文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多做

语文试题来提高自己知识面。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试题

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考试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很少谈文学艺术,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

〃〃朴〃〃虚实〃〃有无〃,某些命题如〃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

却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

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而其中最具根本性、最广为人知的

则非〃道法自然〃莫属。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

自然。对老子所说的〃自然〃,今人容易产生两个误解:一是将〃自然〃理解

为一个比道更高级、更抽象的存在物;二是将〃自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

对应的自然界。但事实上,老子所说〃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

存在,也不是那个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

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另一种

表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者,顺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唯其如

此,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老子所说的〃自然〃非客观之物,但〃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

师。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天地万物无疑是人

取法的对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法者并非物之表象,并非天地、自然万

物的客观形态,而是显现于其中的某种意蕴。老子有关道的认识,来自他

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正是从对草木由盛而衰的生长周期,对水流冲

击、侵蚀岩石过程的观察中,老子意识到〃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和〃弱之

胜强,柔之胜刚〃的道理,进而总结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规

律。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人道、地道、天

道莫不如是,而皆以自然为依归。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把隐含在老子哲学中的潜在

美学思想充分地展开了。在《庄子》一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寓言的

形式得到了具体生动的阐述,如通过〃东施效颦〃〃混沌开窍〃等故事说明自

然为美的道理,通过〃伯乐治马〃〃鲁侯养鸟〃等故事批评人为改变事物自然

本性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庄子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固然,〃残

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但如果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人的创

造,〃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便能巧夺天工、妙造自然,臻于〃刻雕众形

而不为巧〃的境界。较之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庄子上述见解对中国美

学的影响更为直接。

在〃道法自然〃等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与

西方哲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不同,中国古人并不赞成逼真地复

制现实,而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相应地,中国古代艺术家

在观察事物,进行创作时,其目的也不止于对物象外部形态的把握和描摹,

而更着意于传达物象背后的理趣。进而言之,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重神贵

虚,如书法讲究神采为上,绘画追求气韵生动,诗歌推崇意在言外等,与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1.下列关于〃道法自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法自然〃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对中国

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有深远影响。

B.〃道法自然〃是《老子》中的一个命题,它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

意思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C.〃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只是强调效法显现于天地、

自然万物中的某种意蕴,而非其客观形态。

D.〃道法自然〃观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美学系统,与中国古典艺术

重神贵虚的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老子》中很少谈论文学艺术,但书中的某些用语和命题却隐

含了深刻的美学思想,〃道法自然〃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C后来,我在报馆

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威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

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

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

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

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

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

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

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

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

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

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

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

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

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

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

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

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

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

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一一

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

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

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

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

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

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

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

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

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

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

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

一篇文章10个人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

更大。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

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

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

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

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

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

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

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

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

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

实不必太在意。

4.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

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B.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

C.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

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D.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

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5.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6.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

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更清香

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

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

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负重的河流

黄毅

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

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

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

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

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

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

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③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

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深涧的时候就一定

漠涧;流就流出气魄,纵横裨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

千回。

④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

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

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

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E寸时迸射的是阳刚

与霸气。

⑤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

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

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

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

当塔里木河饱醮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

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

墨迹.....

⑥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

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

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

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

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一一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一一他们死了,但还以

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

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

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

⑦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

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

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

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

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

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

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

曾想到周围的沙漠口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

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

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

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

⑧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

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

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

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有删改)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

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

B.作者赋予河流与沙漠以生命,河流率直勇敢,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

奔流不息;沙漠静寂无声,却用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

C.〃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

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

D.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

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E.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

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8.文章第六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

自己的思考。(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

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

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

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

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

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

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上无良而甘于祸作

《思慎赋》以刺时。苏味道、李娇见而叹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

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

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

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①,乃奏记求罢去。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

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

〃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

氏家史》及《谱考》。上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彭城丛亭里诸刘,出楚

孝王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

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

学。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笔阿意,共黜其言。

诏可。

会子猊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

六十一。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

〃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

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根

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

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

帝诏河南(府)就家写《史通》,读之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

作《思慎赋》/以刺时

B.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

作《思慎赋》以刺时

C.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

作《思慎赋》以刺时

D.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

作《思慎赋》/以刺时

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

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

±o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

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

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知几少年时学业一般,曾因学《古文尚书》不佳而受到父亲的杖责,

等听到父亲为哥哥们讲的《左传》后,他才有所醒悟,决心不再懈怠,一

年后,就通读诸史。

B.刘知己敢于直言。他曾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赞

赏和重用;他又写了针硬时弊的文章《思慎赋》,苏味道、李娇认为超过了

西晋陆机的《豪士》。

C.刘知己治学严谨广博。他修正《武后实录》,考证刘氏宗谱,质疑《孝

经》《老子》等书的版本,提出很多独到的观点;他的《史通》一书,被徐

坚视为史著的样版。

D.刘知己虽然官职多变,但一直修治史学,做了将近三十年史官。他认

为做史官的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一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有敢

于秉笔直书的勇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

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4〜15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山花子

五代词人李璟

菌茗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14.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采桑子》的词眼是一个〃好〃字,繁华之后,虽觉空虚,词人却获得

了更多的宁静。

B.《采桑子》写西湖美景,作者动静交错,远近结合,多种手法熔于一

炉。

C.《采桑子》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双燕飞归制造

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D.《山花子》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

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E.《采桑子》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

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这一点《山花子》也有异曲同工之

妙。

15.欧阳修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山花子》比较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名篇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诗经氓》当中,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认为错不在己,于是用

〃,〃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

感情不专。

(2)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3)白居易《琵琶行》〃,〃这两句,写

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第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近,全国食品卫生问题频频发生,毒黄瓜、皮革奶等事件层出不穷,

其影响和后果骇人听闻,很多国人感慨: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放心食用的

食物呢?

②法国诗人兰发波的名言〃生活在别处〃告诉我们,有意义的生活应当走

出家门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去寻找心里的养分,而不是闭门造车。

③春节期间,来成都博物馆参观的人不绝如缕。孩子们非常兴奋,很多

白发老人和孩子们一样惊奇,纷纷用相机拍下这难忘的画面。

④发展中国家常常出现牝鸡司晨的现象:本来由甲部门负责的事情,却

被乙部门的领导插手;而乙部门负责的事情,又很可能被丙部门干预。为

了杜绝此类现象,应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⑤某著名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业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光环的

背后往往是无数晨昏的默默付出O

⑥凡事要有全局意识,善于从大处着眼,如果目无全牛,难免纠缠细节,

无法作出合理的整体规划。

A.①②⑥B.①②⑤C.③④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足在背负着重担、又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却依然顽强地挺进世界杯

预选赛亚洲区12强,这将使球队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广告商和赞助商到

时肯定会踢破门槛。

B.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

题不行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C.名气、地位、财富等让人利令智昏,不少人为之铤而走险,走上了违

法犯罪道路。所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D.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而且是其反观自身的镜子;

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又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位置和价值。

1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②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③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④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⑤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

意境。

⑥云是由水珠凝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A.③①②④⑥⑤B.①③②④⑥⑤C.③①④⑥⑤②D.①③④⑥⑤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收藏是分群体的,商人、画家、鉴赏家等不同的群体①,收藏对他们

的意义也不同。多数人将名家之作视为珍品,并赏之、敬之、供之,而徐

悲鸿在收藏中体会到,名家之作②。他认为一些名家画作在章法、笔墨、

投色、造型等方面,也难免有不佳或未足之处。因此他将〃古法之佳者守

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这些改良中国国画的理念,

引入到对藏品的〃改良〃中,在鉴赏的基础上,③,以求藏品达到至美,

一如他在美术创作中的主张。

21.2020年西安城门对联共16幅,这些对联由中国楹联协会编撰,请根

据上联为朱雀门和朝阳门补充下联,力求对仗工整、意境开阔,不必考虑

内容与城门名称的关系。(6分)

朝阳门:上联:借一缕曙光凝眸盛世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雀门:上联:好雨满城更有千祥阅画境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20年10月300,李云迪在韩国首尔艺术中心的演出中表演失误。担

任客座钢琴师的他,在演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时,突然忘

记要弹什么。韩国媒体称,最后李云迪只好停下来重弹,不过台下许多观

众仍给予掌声鼓励,但李云迪被指演奏后急着走回后台,后来也没出来谢

幕,有不少观众不满他的态度,演奏结束后还有人要求退票。随后,李云

迪在微博上道歉,坦言是因为舟车劳顿导致。舆论继续发酵,有网友指责

这是李云迪在娱乐圈过分〃浸染〃,荒废钢琴事业之故,证据是他担任肖邦

钢琴大赛评委期间还请假参加黄晓明的大婚,随后又随黄晓明参加湖南卫

视的两档真人秀节目。但也有网友认为,音乐会上演奏者出现失误的事时

有发生,不必过度解读。

如何看待李云迪的失误?李云迪道歉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上册模拟考试试题答案

1.D〃道法自然观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美学系统〃错误,原文是〃在

道法自然等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

2.D〃与老子的哲学思想相比,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更大〃

的说法于文无据。

3.C〃他的自然与人为并重的思想更为直接地影响了中国美学〃错误,文

中没有说庄子的思想中〃自然与人为并重〃。

4.C【解析】C项,概括不全面。林清玄之所以不认同周作人的作品,原

因里还有周作人的文字没有伸缩性。)

5.一是林清玄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二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国学热的

问题的,三是林清玄是如何理解生活的,四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商业炒作

的。(答出一点给1分。)【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筛选信息,提

取精要的能力。考生需要先筛选记者对林清玄的八次提问,然后提供林清

玄的回答将其归纳合并。

6.认同。(1分)这句话是说,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丰富的物质条件,而需

要准备从容的心态。(1分)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

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或:尽管都市生活节

奏是很快的,但并不妨碍一个人追求内心的从容,也即做事时要有定力、

有定见,也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2分)

联系生活能谈出对从容心态的理解,或对快乐与成功的关系的理解,或

对传统与内心的关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2分)

如果不认同,言之合理即可酌情给分。【比如:我不认同林清玄的观点,

我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才能

满足生活的各种所需,比如买书、旅游等。而物质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他

的生活质量都不会高。】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

题的难点在于正确理解〃茶〃和〃心情〃的象征义。从全文看,林清玄主伙一

个人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快乐。由此可见〃茶〃象征〃物质生活〃,〃心情〃指

〃一个人的精神追求〃。

7.【答案】B.E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

析综合)。B项根据选文第③段〃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

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潦涧的时候就一定潦涧〃,说明河流

并非〃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C项根据选文第⑦段,作者重点说明了罗布泊

消亡前后的情形,其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塔里木河的断流,而对塔里木河、

罗布泊断流的深层次原因只提及〃人类自己饱尝苦果〃,因此〃从不同方面〃

错。

8.8.【答案】①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

染力;②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

后的困顿;③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

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o

9.【答案】示例一: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2分)。塔里木河曾赋予

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

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2分)。如今地球上的很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

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

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分)。

示例二:河流具有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2分)。塔里木河的率直坦

荡,既是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文化人格的写照(2分)。在漫长的历史中,

自然的河流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萎缩乃至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现存的

文化中感知河流的形态与历史,感悟河流的文化意义(2分)。

【解析】这是一个探究题,也是新课标考试试题的典型题型。既要结合

文章,就题干给定的话题〃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又要联系自己读

后的感想回答,试题有一定开放性,只要符合题干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得

分。但这种题型通常不能得满分。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进

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0.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

语境理解大意,〃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两及/子玄悼士无

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这句话的大意是:当时,酷吏横行,

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

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然后再根据句中

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

如〃时〃〃吏〃〃善人〃〃公卿〃〃子玄〃〃士〃〃《思慎赋》〃,动词〃淫〃〃被诛死〃〃

悼〃〃作〃〃刺〃等。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

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H.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谥号,根

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

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

则由朝廷赐予。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一要

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

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B

项,〃他曾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赞赏和重用〃说法错

误,原文说〃后嘉其直,不能用也〃,可见未受重用。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1)刘子玄忧虑主管修史的官太多,(他们的)意见主张各不相同,加

上自己仕途不顺,于是上奏请求离职。(5分。〃病〃〃长〃〃偃蹇〃〃罢去〃各1

分,语句通顺1分)

(2)宰相宋璟等人不赞成他的主张,上奏要求让儒生们提出辩驳。博士

司马贞等人阿附宋璟意图,一起废除他的观点。(5分。〃然〃〃质辩〃〃阿〃〃

黜〃各1分,语句通顺1分)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

一句中,〃病〃,名词作动词,忧虑;〃长〃,主管修史;〃偃蹇〃,仕途不顺;〃

罢去〃,离职。第二句中,〃然〃,认为.....是对的;〃质辩〃提出辩驳;〃阿

〃,阿谀、阿附;〃黜〃,废除。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

比如〃子玄〃〃宰相宋璟〃〃诸儒〃〃博士司马贞〃。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十二岁

时,父亲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

来督促他。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

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

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

传》。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后来考

中进士。

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刘子玄上

书,讽谏〃每年大赦一次,或者隔一年大赦一次,人格卑下的人幸运了,

人格高尚的人就不幸了。〃又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

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

施恩。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

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

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

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

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

来讽议时事。苏味道、李峥读后感叹道:〃陆机的《豪士赋》也比不上。〃

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

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

留在东都。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

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

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

想法、观点不统一,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上奏请求离职。

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刘

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

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

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刘子玄内心感到有没能表达的东西,于是把

编撰国史的责任委托给吴兢,另外去撰写《刘氏家史》和《谱考》。皇帝

推崇汉民族是陆终的后裔,而不是尧的后人。彭城丛亭里诸刘,楚孝王刘

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曾经评论《孝经》郑氏著述不是郑

康成作的注,并举了十二条事例证明它的错误,应当把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当作正统;《易》没有子夏的传本,《老子》书著也没有河上公的注本,请

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人不赞成他的主张,上奏要求让儒生们提出辩驳。

博士司马贞等人阿附宋璟意图,一起废除他的观点。诏可。

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发怒,

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岁C刘子玄掌管编修

国史一职将近三十年,官职虽然有变迁,职责仍和以前一样。礼部尚书郑

惟忠曾经问:〃自古以来文人多,史官少,为什么呢?〃刘知几回答说:史

官需要擅长三个方面:才能,学问和对历史的看法。世上很少有人三者兼

具的,所以史官少。有学问没有才能,就像愚笨的商人拿着钱,却不能增

殖财货;有才能没有学问,就像灵巧的工匠没有好木材和好工具,不能建

成房屋。好的坏的一定记录,让骄横的君主和心怀异心的臣子知道害怕,

这就不用再做什么了。〃时人把它当作确切的评论。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

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

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

14.BE(B〃远近结合,多种手法熔于一炉〃属多余,E〃《山花子》也有异

曲同工之妙〃错。)

15.作者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群芳过后、残红狼藉、风吹垂柳、飞

絮蒙蒙、笙歌散尽、燕子归来,是一幅凄清、落寞的暮春图。(2分)在古

人的诗词中,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李诗〃苗茗香

销翠叶残〃一句对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

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2分)而欧

阳修却一反往常,在孤寂冷清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表现出旷达胸怀

和恬淡心境。(2分)

【解析】〃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

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

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

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

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

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最后二句,〃垂下帘板,双燕

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

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

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

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这首词通篇写景,

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

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

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

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

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

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

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

处。

【考点定位】评价,比较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采桑子》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概括诗句描绘的情景,答题

时注意首先描绘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

概括描绘的情景的题目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景象〃,这里就要有哪些景物,

景物有何特征,有些同学可能对景物的特征概括的不够准确,要重点区分

是〃喜〃还是〃哀〃。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

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

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

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

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

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诗中的〃残红〃〃飞絮〃〃垂柳〃〃双燕〃带有的情感色

彩来分析。

《山花子》开头两句说:〃菌茗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菌茗〃

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

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

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

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