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十三讲 现当代小说、戏剧_第1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十三讲 现当代小说、戏剧_第2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十三讲 现当代小说、戏剧_第3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十三讲 现当代小说、戏剧_第4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十三讲 现当代小说、戏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小说(上)中国现代小说诞生的标志是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因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成为中国新文学正式确立的标志。之后,鲁迅又创作了《阿Q正传》《祝福》《在酒楼上》《铸剑》等三十多篇小说,确立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概述影响较大的早期小说家还有郁达夫和叶绍钧。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成功之作。叶绍钧(叶圣陶)则是人生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潘先生在难中》批判了小市民的软弱自私,也对其苦难有所同情。另外,以冰心、庐隐为代表的女性小说家在五四时期也影响较大,而冯文炳(废名)以《竹林的故事》《桥》为代表的小说,上承鲁迅下启沈从文,在现代乡土小说发展中举足轻重。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出现了繁荣局面,长篇小说是最大的收获:茅盾的《子夜》以宏大的建构反映了时代,老舍的《骆驼祥子》对以人力车夫为代表的底层民众进行了同情的审视,巴金的《家》全景式地展示了一个传统大家族的毁灭,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从一个封闭的区域写出了时代的巨变,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一个高门巨族内的人生悲剧。中短篇小说也收获颇丰。沈从文以《边城》为代表的小说构建了一个展示人性的健康与优美的湘西世界,并引领了当时“京派小说”以乡土书写为主的创作取向;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以“新感觉派小说”形成了“海派”创作潮流,并成为现代中国都市小说的先行者;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一代新女性的觉醒与挣扎,萧红的《生死场》及后期的《呼兰河传》写出了北方人民的苦难与抗争,她们共同奠定了现代女性写作的坚实基础。抗日战争和其后的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处于长期战乱中,小说也对此进行了及时的反映。长篇小说方面,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钱锺书的《围城》、巴金的《寒夜》等直面现实,写出战乱中普通民众的悲苦命运;中篇小说方面,冯至的《伍子胥》将离乱中的生命感悟借历史人物呈现出来,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通过乱世男女的爱情悲欢表达苍凉的生命体验,巴金的《憩园》继承五四新文学的启蒙精神审视中国传统家庭的悲剧;短篇小说佳作众多,师陀的《果园城记》融合同情与批判,张爱玲的《传奇》出入于雅俗中西之间,以通俗故事的形式书写人世的悲冷,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对乡土中国的政治化书写则开启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学的主流形态,而孙犁的《荷花淀》成就了革命文学阵营兼顾政治正确与文学审美的表达模式。二、小说(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文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突出,出现了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等记录革命与建设的长篇小说,茹志鹃的《百合花》、宗璞的《红豆》、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李凖的《李双双小传》等在时代潮流中展示人物命运的短篇小说;在台湾地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怀旧心态回望逝去的古都与童年,陈映真的《将军族》融合了民族意识与社会批判精神,白先勇的《台北人》系列小说将古典主义的感伤、迷茫与现代主义小说技法融为一体,琼瑶将现代言情小说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香港地区,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成为影响最大的香港文学作品,刘以鬯的《酒徒》被誉为华语文坛第一部意识流长篇小说,西西的《我城》写出了一代本土作家对香港的认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学重新出现大融合大发展的态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伤痕、反思到改革文学,出现了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陈奂生上城》等中短篇小说,古华《芙蓉镇》、张炜《古船》、路遥《平凡的世界》、王蒙《活动变人形》等长篇小说……20世纪90年代之后,小说发展进入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长篇小说成为当代小说的发展标杆,出现了陈忠实《白鹿原》、王安忆《长恨歌》、余华《活着》、阿来《尘埃落定》、张洁《无字》、贾平凹《秦腔》、莫言《檀香刑》、格非《春尽江南》等优秀作品。此外,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曹文轩儿童题材小说以及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等也引人注目,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则构成当下通俗小说的主流类型。三、戏剧新文学戏剧的基本形式是话剧。早在20世纪初,留日中国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就已经在日本演出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改编剧作。但现代话剧诞生的标志性文本是1919年3月《新青年》第6卷第3号上发表的胡适所著独幕剧《终身大事》。早期较为成功的话剧作家有陈大悲、熊佛西和丁西林等,作品以独幕剧为主。田汉和洪深、欧阳予倩并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田汉《名优之死》、洪深《赵阎王》是早期较为成功的作品。早期较为成功的话剧作家有陈大悲、熊佛西和丁西林等,作品以独幕剧为主。田汉和洪深、欧阳予倩并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田汉《名优之死》、洪深《赵阎王》是早期较为成功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话剧创作渐趋繁荣。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构思精巧,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则将人道主义的现实关怀通过精巧的结构艺术深刻地展示出来。抗战全面爆发之后,话剧创作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郭沫若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剧,陈白尘的《升官图》、吴祖光的《捉鬼传》等讽刺喜剧,杨绛的《弄真成假》《称心如意》等风俗喜剧,以及诞生于延安地区的歌剧《白毛女》,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影响的戏剧作品。1949年至1978年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话剧作品。老舍的《茶馆》被公认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田汉的《关汉卿》将现代话剧与传统戏曲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话剧民族化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改革开放之后,话剧艺术再度辉煌。高行健是80年代成就最高的剧作家,从《绝对信号》《车站》到《野人》《彼岸》,他将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与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充分尊重话剧作为综合艺术的特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1世纪以来,话剧越来越注重表演和导演艺术,文学性有所减弱,林兆华、孟京辉和我国台湾的赖声川等话剧导演,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影响的话剧艺术家。三三/沈从文《三三》是沈从文1931年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少女三三是杨家碾坊的小主人,与母亲守着碾坊相依为命。在乡下,拥有一座碾坊的生活是令人歆羡的物质富足,三三虽幼年丧父,但她的童年与溪中游鱼、坊中鸡鸭为友,是悠闲快乐、天真烂漫的。从城里来乡下养病的白脸青年给她平静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涟漪,三三和母亲对去往城市、对嫁给城里人的生活多了一些悸动的幻想和复杂的犹豫。沈从文擅长在平淡的日常中描绘人物内心的波动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哀愁。遇见城里人之前,三三时常梦见有人提着红灯笼在溪边走,还喜欢将“那些母亲听不明白的”话说给溪边的鱼听,说明看似无忧无虑的少女深藏着压抑的心思,以及她自己可能也说不清的渴望。这种说不清的渴望在城里来的文选白脸青年身上获得了具象,更加多次彰显在少女稀奇古怪的梦中和母女俩互相遮掩试探的对话中:少女对爱情的向往、乡里人对城里的幻想、守着碾坊过活的人对碾坊生活既觉单调厌倦又怀眷恋不舍的矛盾心情多重交织。然而青年骤然逝去,打断了她们的一切幻想,生活复归平静。文中乡民曾谈论,城里人“欢喜害病”,常害乡下人从未得过、不能理解的“病”。白脸青年所患的“痨病”成为一种都市文明病的象征。青年的死去,标志着乡下人对城市的梦的破灭,蕴含了作者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反思。沈从文致力于表现生活的“常”与“变”,其作品常常将在湘西山水之间成长的人物放到与正在变化的外部世界有所关联的情境之中,在文化的轻微碰撞中彰显理想人性的质地与光彩。三三是湘西山水孕育的美丽少女,与《边城》中的翠翠、《长河》中的夭夭等人物一样,都是沈从文心目中理想人性的体现者。在文学史上,三三以及翠翠等人物形象,与废名《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汪曾祺《受戒》中的小英子等一起形成了一个真善美的形象序列。请参阅:沈从文.三三//边城.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12-34.《三三》最初发表于1931年9月15日《文艺月刊》第2卷第9号。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小学毕业后随地方武装在沅水流域漂泊,1923年到北京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开始先后在吴淞中国公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作品以书写湘西士兵、船夫等底层民众和少数民族的生活见长,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著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以及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知识链接1.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2.沈从文《水云——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我还得在“神”之解体的时代,重新给神作一种赞颂。在充满古典庄严与雅致的诗歌失去光辉和意义时,来谨谨慎慎写最后一首抒情诗。3.汪曾祺《一个爱国的作家》: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个贯穿性的主题是民族品德的发现与重造。他把这个思想特别体现在一系列农村少女的形象里。他笔下的农村女孩子总是那样健康,那样纯真,那样聪明,那样美。他以为这是我们民族的希望。4.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沈从文不是一个雕塑家,他是一个画家,一个风景画的大师。他画的不是油画,是中国的彩墨画,笔致疏朗,着色明丽。红高粱/莫言在莫言的作品中,《红高粱》是一经发表便引起文坛轰动,并因同名电影、电视剧的改编而为大众所熟知的代表作。《红高粱》的发表在多个层面上为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新声,其中最鲜明的一点便是它在“寻根”文学的浪潮中,较为独特地借由“最美丽最丑陋、最圣洁最龌龊”的高密乡,将原始野蛮、粗鲁鲜活的生命力灌注于乡土民族性之中。小说中“我爷爷”余占鳌是个一身匪气的草莽英雄,“我奶奶”戴凤莲是个敢爱敢恨的泼辣女子。余占鳌的匪气是生命力的化身,这种原始的生命力帮助他杀人越货,帮助他抢占了“我奶奶”和她夫家的酒庄,也帮助他成立民间抗日队伍,谱写出悲壮的战斗篇章。特别是七、八、九三章通过“我”的叙述,回顾了爷爷余占鳌和奶奶戴凤莲投身于抗日运动,在一次伏击日军车队的战斗中,奶奶不幸中弹牺牲,爷爷的队伍几乎全军覆没的经过。奶奶在弥留之际,过去岁月里那些生动的生活画面在她眼前一一浮现。走马灯式的回顾穿插着她对眼前勃勃原野的深情眷恋:瑰丽的红高粱、鲜活的鸽子、腥甜的酒和血,连白云都是“坚硬的”,带有粗粝野蛮的生命感。莫言用华丽诡异的笔法,选择一个生命即将逝去的时刻,为生命意义和个性解放谱写出一曲最高昂的哀歌和赞歌。余占鳌言行粗俗,张狂自大,夸儿子必称“是我的种”,年老昏庸也唯独惦记着“枪”,就是这样一个张扬男性荷尔蒙的化身,在这场抗日战斗中英勇无畏,血战到底,以民间草莽之身将姗姗来迟的官家冷支队长衬托得十分平庸无能。莫言用“杀人越货、精忠报国”“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去形容“我爷爷”这样的粗犷血性男子,用“种的退化”“相形见绌”去形容“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足见作者对此种野蛮生命力的喟叹激赏。在粗俗豪放的人物对白和爱憎交织的场面叙述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原始野性和顽强生存意识的红高粱世界。请参阅:莫言.红高粱.人民文学,1986(3).作者简介莫言(1955—),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球状闪电》《怀抱鲜花的女人》《司令的女人》《透明的红萝卜》,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等。知识链接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对莫言创作的高度肯定,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后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是中国当代文学赢得世界关注的一个醒目的标志。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即我们常说的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华丽转身,进入了一个面向世界、多元探索、蓬勃进取的时期,在30余年间,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堪与世界文学比肩者亦可以数出若干,他们以艺术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了来自古老而又年轻的东方国度的信息,显示了正在经历巨大的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莫言是这灿烂星河中的一颗明星,是其杰出代表之一。[张志忠.论莫言小说.文学评论,2013(1).]日出·第四幕/曹禺四幕剧《日出》(1936)是曹禺继《雷雨》(1933)之后的第二部重要话剧作品,其与《雷雨》《原野》组成的三部曲奠定了曹禺在中国剧坛的大师地位。《日出》以大都市交际花陈白露寓居的旅馆为核心舞台,令心怀理想主义的方达生、纨绔轻浮的海归少爷陈乔治、自私投机的银行家潘月亭、不幸堕入底层妓寨的少女“小东西”、虚荣无耻的“面首”胡四等人纷纷登场,淋漓展现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鲁迅《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剧本的第四幕是此前登场的各色人物之间戏剧矛盾的集中爆发点,其中,大丰银行的上、中、下三个阶层代表人物——银行经理潘月亭、银行中层干部李石清、银行底层职员黄省三之间的冲突对峙尤为精彩。潘月亭经营的大丰银行处于资金周转危机之中,他一边狠心裁员、克扣工人工资,一边为了稳定客户、掩饰银根紧缺的事实,借钱盖大丰大楼来强撑场面。经理秘书李石清是个努力向上爬的银行中层,他内心愤恨上流阶层无才无德,仅凭出身富贵便可作威作福,对外却也服膺于这种“没有公理、没有平等”的强权规则,决心泯灭良心和羞耻心,把自己变成“硬得像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的冷血动物。他对上等人挖空心思谄媚陪笑,拿出家中大半积蓄陪有钱人打牌挥霍,又及时抓住潘月亭抵押全部房产的把柄,迫使潘月亭为封其口而升其为银行襄理。对下等人,他则冷酷无情,恶语相向,面对被银行裁员失去生计前来求情的黄省三,他讥刺对方要么去做车夫、乞丐、小偷,要么就跳楼自杀,间接推动了黄省三绝望毒杀亲子后跳河自绝的悲剧。到了第四幕,潘经理得知自己投机的公债看涨,果断抛弃李石清。李石清在登高跌重之际,重逢已然疯癫的黄省三。最后,潘经理被金融巨头金八爷欺骗,公债亏损陷入破产。而刚刚快意于潘经理破产消息的李石清,也得知自己的小儿子因为短缺医疗费不治夭折——起初他痴迷于钻营之际,连儿子病重的消息都充耳不闻,此刻方才大梦初醒般悲恸万分。李石清身上体现了被异化人性的典型。他自认为泯灭良心、顺从规则就不会变成黄省三这样的社会弃子,却一样逃不过悲剧的命运。当李石清指责黄省三谨守职业道德活该受穷,“世界不是为你这样的人准备的”时,也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为自己放弃道德的行径作开脱。他嘲讽过黄省三“你还配生一大堆孩子?”,得知自己的孩子夭折后也开始悲叹:“为什么我们要生这么一大堆孩子?”黄省三的悲剧成为李石清的镜像,而李石清的悲剧也成为潘月亭的镜像;黄省三便是异化前的李石清,李石清便是年轻时的潘月亭。“体面”人欺压地位比自己低下者,而自己也被权势更高者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样的悲剧生生不息——《日出》在潘、李、黄三人身上,讥刺意味十足地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弱肉强食和没有出路。曹禺曾自述:“我想用片段的方法写《日出》,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即第一段引文内‘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日出》多次念诵的主题句是:“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潘、李、黄三人和其他角色被这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吞噬的经历,组成了曹禺唱响这个必然沉没旧世界的末日哀歌。请参阅:曹禺.日出//曹禺经典作品选.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120-156.

作者简介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1922年进入南开中学,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中学时参加南开新剧团,大学期间系统研读了西方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并在1933年大学毕业时写出了四幕剧《雷雨》。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以及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家》等。1949年之后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文联主席等。知识链接1.《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2.曹禺《日出·跋》:我求的是一点希望,一线光明。……我们要的是太阳,是春日,是充满了欢笑的好生活,虽然目前是一片混乱。于是我决定写《日出》。《日出》写成了,然而太阳并没有能够露出全面。我描摹的只是日出以前的事情,有了阳光的人们始终藏在背景后,没有显明地走到面前。我写出了希望,一种令人兴奋的希望。我暗示出一个伟大的未来,但也只是暗示着。3.曹禺《雷雨·序》: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着我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茶馆(节选)/老舍老舍的《茶馆》被公认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茶馆》借由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空间,展现了从清末到民末大半个世纪的中国风云变幻。全剧三幕分别对应三个时间段,选自中国20世纪历史上最动荡的那些年代:第一幕是清末维新变法失败之后,帝国主义势力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全面渗透中国;第二幕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培植各路军阀打代理人战争;第三幕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复辟派、洋买办等欺压乡里,横行北京。选择茶馆作为舞台,是作者非常自觉地意识到茶馆是旧社会特有的一处容纳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文化公共空间。老舍敏锐地抓住了茶馆空间的文化集中性和传统象征性,剧中茶馆不仅负担喝茶休闲的功能,还可在其中谈天、交易、乞讨、卖艺、打架、劝和、监视、抓捕……上到达官显贵,下到贫民乞丐,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人都来茶馆展演人际交往和文化冲突,令茶馆容纳了社会性的情感结构,足以成为整个中国的缩影。“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讲述茶馆和茶馆中人物的变迁历史,不仅是对风雨飘摇的旧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政治批判,同时也是给被西方世界、现代化社会吞没的中国传统文化演奏的一曲温情惆怅的挽歌。《茶馆》全剧人物众多,但不显繁乱,因作者擅长将不同的人用事件关联起来。比如在选文第一幕,张宅与李宅的鸽子之争,引出愤世嫉俗的常四爷、胆小怕事的松二爷、身领官俸却举止如地痞的二德子、吃洋饭派头大的马五爷、调解街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