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曲折发展1.第一个五年安排的执行,标记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起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记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2.20世纪五六十年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阶段。《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探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这一探究过程中的严峻失误。3.“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严峻破坏,使中国因此丢失了一次珍贵的发展机遇。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复原,为国家开展有安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①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②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途(1)时间:1953年。(2)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3.过程措施一五安排(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调整生产关系)时间1953—1957年1953—1956年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气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组织广阔农夫参与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手工业者参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成就(1)到1957年,一五安排大都超额完成。(2)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全部制的深刻变革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意义(或评价)(1)新中国起先变更工业落后的面貌。(2)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进步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局限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变更过快、形式过于简洁划一等缺点eq\a\vs4\al([灵巧识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纳为“一、一、二、三”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正确探究(1)《论十大关系》①背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在我国确立。②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③内容:提出了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中共八大召开①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②内容主要冲突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主要任务集中力气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严峻失误(1)缘由①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的相识。②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的影响。(2)表现: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4)危害:“左”倾错误严峻泛滥,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eq\a\vs4\al([易混辨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1)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反映生产关系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违反了生产力确定生产关系原理。(2)“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反映了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调整复原(1)起先:1960年冬,中共中心起先订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八字方针。(3)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4.建设成就(1)工业:建成了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了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3)能源:石油实现了自给,中国人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eq\a\vs4\al([整体图示])图解1956—1976年正确的探究、失误的探究及启示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经济混乱(1)缘由:“文化大革命”爆发,引发“全面夺权”狂潮。(2)表现:国民经济安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交通运输堵塞,工矿企业管理混乱,市场供应惊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2.局部整顿(1)周恩来的整顿①背景:1971年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周恩来主持中心日常工作。②措施:复原各种规章制度;重申坚持按劳安排原则。③结果:国民经济有了起色。(2)邓小平的整顿①背景:1975年1月,邓小平主持中心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②措施: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等进行整顿。③成果:国民经济起先了复原和发展。④结果:由于“四人帮”的阻挠,刚出现好转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3.影响(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峻的破坏。(2)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珍贵的发展机遇。(3)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供应了极其沉痛的教训。eq\a\vs4\al([特殊提示])“文革”中经济遭到破坏的缘由“文革”期间,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峻破坏的根本缘由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中的恶性膨胀,干脆缘由在于政治动乱和社会动乱对经济建设的严峻冲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8页探究一对三大改造的理解相识史料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途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和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这就是说,要逐步地把农夫组织起来,在土地和主要生产工具公有制的基础上,运用新农具和新技术实行大规模生产,并依据按劳安排原则进行安排。这是全体农夫走向华蜜生活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引自1953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农夫走大家富有的道路》史料二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其次步,将国家资本主义变更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企业……但是公私合营企业今日仍旧很少……因此,今后一方面要主动发展,一方面要主动引导。(1)史料一和史料二分别叙述了什么历史事务?(2)依据史料一,说明中国农夫和中国农业是怎样走出逆境,迈向光明的?(3)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想一想,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根本变更是什么?提示:(1)史料一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料二是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要对农业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就得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只有这样,中国农夫和中国农业才能摆脱封建小农经济的束缚,实现农业机械化,解放农村生产力,走向社会主义道路。(3)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记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途的内容可以比作“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2)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造是听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须要,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当完成。探究二“一五”安排与“大跃进”模式史料一工业化的速度首先确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需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殊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确定作用的,能快速增加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气的主要工程的完成……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两倍半。——《中共中心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安排及五年建设安排纲要的指示》史料二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学问分析,为什么“一五”安排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2)“一五”安排取得重大胜利的主要阅历是什么?(3)从史料二可以看出“大跃进”的实质是什么?提示:(1)从历史缘由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从现实须要看,增加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加国防实力的须要。从苏联影响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阅历。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从国情动身,量力而行,合理规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比例;正确选择发展方向,集中力气保证重点部门发展。(3)盲目追求生产的高速度,是“左”的错误在经济建设领域的表现。1956—197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阅历与教训(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当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需从中国的国情动身,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行照搬别国模式。(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需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行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4)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既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5)要坚持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9页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技法组合型选择题是高考常考题型,是将同一类事务或现象按确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此类型选择题一般依据题干要求以数字序号列出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务或现象。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成的备选项。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的学问点多、信息范围广,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实力。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技巧:(1)确定筛选法:它是先依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解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终得出正确答案。(2)解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解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得出正确答案。(3)辨别法:即用确定筛选法选出确定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解除确定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干脆用确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依据所学学问辨别是否符合题意。[例]“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运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敬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精确相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绽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动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题流程]审题题干定时空:1957—1960;抓关键:排列的事务:对“高产卫星”一词的运用,1957年未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1960年只有1篇;推断:对“大跃进”的精确相识分析选项①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的高潮。“大跃进”运动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①不精确。解除含①的A、C、D三项。解除②大跃进的突出特点是浮夸风盛行,“高产卫星”正是浮夸风盛行的表现,②表述正确正确③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速度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快速绽开,③表述正确正确④“高产卫星”是“大跃进”运动的体现,题干中谈到了1960年陕西长安县一个学习组的观点,这说明基层对“大跃进”运动有所反思。④表述正确正确[点拨]解答组合型选择题时,首先要细致审读题干,抓住限定答题要求的字词,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题要求,并以此为突破口,解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缩小思索范围。本题的解答技巧在于A、B、C、D四项均有三项,这说明①②③④中只有一个是不精确的,再分析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绽开,明显与大跃进大炼钢铁等史实不符,可确定①不精确,再验证②③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B[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29页1.下面是中国某部门编制的1953年至1958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示意图。以下对这张示意图的说明,正确的是()①新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②新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③新中国成立初,年工业增长率相差10倍④工业增长与经济政策关系亲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从A、B、C、D四项均包括①②③④中的三个题肢来看,只要判定①②③④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就能筛选出正确答案。答案:D2.1953年,毛泽东点明总路途的要旨在于“解决全部制的问题”。在当时为解决全部制问题推行了()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三大改造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优先发展重工业属于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没有涉及到“全部制”,故A项错误;为了“解决全部制”,新中国在生产关系领域发起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私有制的改造,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正确;“大跃进”发起于1958年,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上提出了不符实际的高指标,没有涉及全部制的变更,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