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宋明理学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宋明理学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宋明理学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宋明理学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宋明理学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分层作业(二)宋明理学(建议用时:35分钟)1.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A.起先出现在隋唐时期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 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B[解读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三教合一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合一的趋势起先出现,A项错误;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三教合一的局面推动了理学的产生,B项正确;三教共存一碑,无法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且佛教处于主流地位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是三教合归于儒,D项错误。]2.《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其要说明的是()A.良知即天理B.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C.格物以求理D.存天理,灭人欲B[题干信息说明朱熹认为理无处不在,存在于现实世界,是万物的本原,故选B项。]3.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A.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B.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A[材料表明朱熹思想被统治者高度重视,《四书集注》突出的是孔孟之道,故A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故解除B、C、D三项。]4.“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特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化普及A[程朱理学崇尚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气,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故多“仗义死节之士”,所以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故A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解除;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压抑了人的特性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促进文化教化普及,故D项错误。]5.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存天理,灭人欲”主见C.道德与学问修养并重 D.“格物致知”的相识论C[材料“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明,人品德忠厚和文化学问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材料强调的是儒家学者道德和修养并重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的社会责任,故A项解除;B、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6.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必需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别,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由此可知王阳明()A.以致良知为思想核心B.提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C.具有剧烈的功利思想D.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调D[从材料“致良知必需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别”“经世求治成为其……生活目标”中可以看出,王阳明认为做学问必需对社会有好用,这体现了王阳明的思想具有“经世致用”的色调,故D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学习方法和功利思想,故B、C两项解除。]7.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阳明更()A.留意德性培育 B.强调主体意识C.认同先秦儒学 D.追求特性自由B[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都留意德性培育,A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理在心外,主见格物致知,“天理即是人欲”强调理在心中,主见不断地进行内心反省以达到相识理的目的,B项正确;理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C项错误;理学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不会追求特性自由,D项错误。]8.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见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B[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朱熹强调的是社稷应当为民而立、国家应当以民为本,这与孔子所宣扬的“仁”、孟子主见的“民贵君轻”一脉相承,因此这一言论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C项属于程朱理学,但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程朱理学推动儒家思想新发展的表现是其提出“理气关系”“格物致知”和“正君心”等内容,D项错误,解除。]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相识论上,他提出“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假如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故意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里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材料二有一天王阳明和挚友去看花,挚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说明?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望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定会动恻隐之心,倘如顺着这种恻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跑呼救。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1)依据材料一,联系所学学问,指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相识论上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明其精华与糟粕。(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阳明的主要儒学思想,联系所学学问,分析王阳明这些儒学思想的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中“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可知其本体论是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依据材料一中“在相识论上,‘格物致知’”可知其相识论是“格物致知”;其次小问“精华”与“糟粕”,依据材料一中“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兀然故意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里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可知其糟粕是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违反人性,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科学探讨;其精华是强调限制人欲,遵循正确的道德规范。第(2)问,第一小问“主要思想”,依据材料二中“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当有一个人望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定会动恻隐之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信息可知其思想包括“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其次小问“意义”,依据其思想内容可知其提倡人心向善,严格律己,因而对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答案](1)观点:本体论上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相识论上是“格物致知”。糟粕: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这是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违反人性,太肯定,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草木”“器用”的科学探讨,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导。精华:强调限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对的。(2)思想: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意义: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这些相识对于我们今日及其以后都有重要意义。10.黄斡(1152-1221年)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的“先生”是指()A.朱熹 B.陆九渊C.王阳明 D.黄宗羲A[材料指出朱熹是继孟子之后,在儒家传道系统中继承和发展道统学说的又一位杰出人物,高度评价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南宋前中期是程朱理学臻于完善的时期,以朱熹为杰出代表的理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故A项正确;B、C两项提出了心学;D项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11.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学思想的评价一览表。孟子荀子董仲舒不够充分混乱不清或错误粗浅,已误入歧途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A.传承性 B.批判性C.佛学化 D.超前性B[理学家对于先秦时期孟子、荀子和西汉时期董仲舒均进行了批判,说明宋明理学具有批判性,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12.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缘由是王阳明()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C[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达到良知,突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带有人性觉醒的意味,被后来追求同等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利用和发展,故C项正确;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并未否定孔孟权威,故解除A项;其仍旧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并未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故解除B项;知行合一强调道德实践,并不具有思想启蒙的内核,故解除D项。]13.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见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B.阳明心学主见以行代知C.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D.阳明心学更留意道德实践D[结合材料“知而不行是不知”可得出王阳明心学更留意道德实践,故选D项;A项表述有误,解除;不能概括为以行代知,解除B项;C项表述有误,知行脱节,解除。]14.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做出了创建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汉大儒董仲舒建议武帝“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正是这种容纳、汲取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材料二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加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三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留意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的建议。依据材料一,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2)材料二中的“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新儒学”的集大成者。(3)依据材料三,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主见,概括阳明学说的特色。(4)综合上述材料,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创建性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归纳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次小问可从材料中“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得出汲取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北宋的新儒学结合所学学问得出“理学”的结论;其次小问理学的集大成者,从课本中可知为朱熹。第(3)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和“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