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1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2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3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4页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2.背景材料: 材料一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硝酸的性质”呈现内容。 思考与交流 (1)硫酸、硝酸、盐酸都是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2)这种特点与酸的通性有什么关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硝酸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例如,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氮元素是一种能表现多种化合价的元素。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氨(N为-3价)可以被氧化成多种价态。在硝酸中,氮元素是+5价,当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如碳、硫等)及某些有机物(如松节油、锯末等)反应时,反应物或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所得到的产物也不同。硝酸中+5价的氮得电子,被还原成较低价的氮。如: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金属如铁、铝等虽然能溶于稀硫酸或稀硝酸,但在常温下却可以用铁、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这是因为他们的表面被浓硫酸或浓硝酸氧化为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 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燃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等。 材料二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材料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四学生情况 某普通高中高一(5)班共50人,男生22人,女生28人,其中有4个男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2个女生在课堂上非常腼腆。 问题: (1)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2)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请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试选择适合于本课的教学方法。3.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同知识、发展学生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在化学习题选择时应注意()。①寻找真实情景作为素材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③增加习题训练数量④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比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背景材料: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对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 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 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 ③"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 ④"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迅速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 【提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述质量守恒发展史 ·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练习巩固】略。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数据记录 ·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设问讲解】 ·设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解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发展。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做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上。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拓展】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 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失或创生。但是,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时,常说:"照亮别人,毁灭自己",这里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失呢?如何解释? ·解释并总结略 问题: (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 (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概念、化学定律等这一类知识的基本教学思路。5.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K+、Na+、SO42-、AO2-B、c(H+)=0.01mol/L的溶液中:CH3COO-、NH4+、Cl-、Na+C、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Mg2+、Na+、Cl-、NO3D、pH=12的溶液中:AlO2、Na+、SO4-、SO3-6.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A、B、C、D、7.化学课程目标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预见的结果,反映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不包括()。A、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B、化学学科的特征C、学生学校学习的课时总数D、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8.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人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A、Mg2+B、Ca2+C、Na+D、Fe3+9.下列属于"化学1"的内容主题的是()。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B、生活中的材料C、化学实验基础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10.下列属于化学用语教学的一般原则的是()。A、循序渐进、变式练习B、注重规范、辨别性练习C、读、写、用三方面并重发展D、以上都是11.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65%反应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级数为()。A、0级反应B、1级反应C、2级反应D、3级反应12.设计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时,需要考虑三个基本问题(简称"三序"),下列不属于"三序"之一的是()。A、学生的认知顺序B、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C、学生的身体发展顺序D、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13.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可逆反应:,此反应的R%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图1,其中R%为R在平衡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T、P分别为温度和压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L为气体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L为固体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L为气体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L为固体或液体14.2011年3月10日,某市某化丁企业发生了氢氟酸泄漏事件,经过消防官兵现场处理,泄漏得到了控制。氢氟酸是氟化氢(HF)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且有剧毒性和腐蚀性,当氢氟酸少量泄漏时,可用砂土和干燥熟石灰的混合物处理。氢氟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与熟石灰[C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氟化钙(CaF2)和水。请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回答: (1)氢氟酸的pH()7(选填“>”、“=”或“<”); (2)剧毒性和腐蚀性属于氢氟酸的()性质: (3)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氟酸溶液4千克,需要多少千克熟石灰刚好能完全反应?15.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考试成绩16.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值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大17.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H2、CO、CH3OH都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们的燃烧热依次为-285.8kJ·mol-1、-282.5kJ·mol-1、-726.7kJ·mol-1。已知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CO(g)+2H2(g)CH3OH(l)。则CO与H2反应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CO(g)+2H2(g)CH3OH(g)ΔH=+127.4kJ·mol-1B、CO(g)+2H2(g)CH3OH(l)ΔH=+127.4kJ·mol-1C、CO(g)+2H2(g)CH3OH(g)ΔH=-127.4kJ·mol-1D、CO(g)+2H2(g)CH3OH(l)ΔH=-127.4kJ·mol-118.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A、课程教学计划B、课时教学计划C、课题教学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19.属于化学教学综合方法的是()。A、讲授-听记B、指导-实习C、组织-参观D、实验-讨论20.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每个课程模块()学分。A、2B、1C、0.5D、1.521.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实验探究】铜片和锌片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导线中间连入一个电流计),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图4),观察现象。 【学与问】根据所了解的电学知识,你知道电子是怎样流动的吗?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 【分析】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时,与铜的活动性比较,锌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选出。这一变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锌片:Zn-2e2+=Zn2+(氧化反应) 铜片:2H2++2e+=H2+↑(还原反应)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实践活动】 目标:根据已具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学知识,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一套电池装置。 用品:镁条、铜片、铁片、导线、金属夹、手电筒用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电流表、500ml烧杯。 设计.并动手试验,边做边改进;也可以与邻座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设计及记录: 试说明化学电池应由哪几部分构成? 【小结】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针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内容,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 (1)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 (4)设计教学板书。22.背景材料: 材料一化学知识是描绘化学的客观图景,化学事实、规律和理论等是描绘的结果,是人类通过化学研究得到的共同知识。化学认识是认识主体从化学视角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化学知识描述客观世界,解决的是什么;化学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解决的是怎么认识,认识到什么。化学知识是偏向静止的,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展变化;化学认识是偏向动态的,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尤其是随着学习行为的开展而发生改变。化学知识是偏向客观的,是公认的:化学认识是偏向主观的,具有明显的个体性。 材料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师】两支烧杯中分别盛装同浓度(0.1mol/L)的盐酸和醋酸,你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 【生】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 【师】(演示:分别测定盐酸和醋酸的pH)盐酸的pH为1,醋酸的pH为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盐酸和醋酸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盐酸全部电离为H+和Cl-,醋酸部分电离,除了有H+、CH3COO-之外,还有CH3COOH。 【师】醋酸部分电离,电离程度如何? 【生】电离程度很微弱,因为pH=3,说明溶液中c(H+)=0.001mol/L,大约只有1%电离。 问题:(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于学生转变认识、凝聚思维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化学教师应如何设置认知冲突? (2)材料二中,教师运用什么方法来转变学生的认识? (3)试以中学化学某一知识为例,写出认识该知识的基本思路。23.既能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又能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是()。A、学生自我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书面测验D、学生互评24.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合并振荡B、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C、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D、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25.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②淀粉溶液遇碘化钾→蓝色③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白色④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⑤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红色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26.下列实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所测定的pH值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消耗标准溶液体积D、测定中和热实验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中使其充分反应,所测得中和热27.已知反应;ΔHA、N的转化率B、混合气体的质量C、容器的体积D、混合气体的密度28.有不少化学教师做"口含玻璃管对包裹了过氧化钠的棉花吹气,棉花燃烧"的实验,从而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过程: (1)在一个500mL的烧杯里粘一段蜡烛头,再倒放一只50mL的小烧杯,小烧杯上放一片铁片,防止棉花燃烧把小烧杯烧裂,点燃蜡烛,把包了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在小烧杯上,用沉浮式气体发生器制取二氧化碳(如图1所示),随着二氧化碳向大烧杯里注入,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首先熄灭,片刻后棉花燃烧起来。 (2)在大烧杯里也作如图1的准备,沉浮式气体发生器的配重盒里放入浓硫酸(如图2所示),让生成的二氧化碳气通过浓硫酸干燥后再注入大烧杯,我们会看到燃烧的蜡烛首先熄灭,而棉花不能燃烧。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两组实验,可以看出实验成功(棉花燃烧)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试说明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29.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模拟十亿年前的还原性大气环境进行紫外线辐射实验,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了()。A、氨基酸B、蛋白质C、羧酸D、糖类30.下面是某教师讲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片段: 如下图:在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约5%的双氧水,然后在每支试管中滴加2滴1mol/L的FeCl3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问题: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预测实验现象,并简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3)结合该教案,谈谈化学反应原理的一般教学过程。31.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是()。A、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B、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32.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A、(V2-Vl)/V1B、V1/V2C、V1/(V2-V1)D、V2/V133.下列各组有机物,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A、苯、甲苯、环己烷B、苯、苯酚、己烯C、乙醇、甲苯、四氯化碳D、甲酸、乙醛、乙酸34.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高沸点②能溶于水③水溶液能导电④低熔点⑤熔融状态不导电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35.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HO。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A、8种B、14种C、16种D、18种36.化学教学语言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它的基本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符合客观规律B、符合化学学科特点C、遵守语言逻辑规律D、适应教育教学要求37.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38.下列分子或离子,含有配位共价键的是()。A、NH4+B、N2C、CCl4D、CO239.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A、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C、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4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和提供的药品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和原理均正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A、AB、BC、CD、D42.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比较归纳,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化学。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归纳中,正确的是()。A、H2、O2、CH4都具有可燃性B、H2、C、CO都能和Cu0发生置换反应C、浓硫酸、浓盐酸、酒精都具有挥发性D、Fe、Al、Cu都能和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43.某二元酸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NaHA溶液中一定是c(Na+)>c(HA-)c(OH-)>c(H+)B、在Na2A溶液中一定是c(Na+)>c(A2-)C>(OH-)>c(H+)C、在NaHA溶液中,c(Na+)+c(H+)=c(HA-)+2c(A2-)+C(OH-)D、在Na2A溶液中,c(H+)=c(HA-)+2c(A2-)+C(OH-)44.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B、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境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45.以下内容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变化”主题对学生的要求的是()。A、认识催化剂及其作用B、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D、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反应中的质量问题46.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化学实验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实验者B、实验手段C、实验对象D、实验环境47.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为白色固体B、都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C、向Na2O和Na2O2固体中分别加水再滴加2滴酚酞,最终溶液都为红色D、都为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NaOH48.下列关于分子组成为CXHY的烷、烯、炔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x≤4时,常温常压下均为气体B、y一定为偶数C、分别燃烧1mol时,耗氧(x+)molD、在密闭的容器中完全燃烧时,150℃时测得的压强一定比燃烧前增加49.化学概念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架,但是抽象的化学概念学习往往使学生挫伤学习积极性。 (1)请以物质的量为例说明如何开展概念教学。 (2)分析化学概念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功能。50.某高中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能够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这种方法称为()。A、归纳法B、类比法C、演绎法D、分类法5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符合的是()。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氧气能供给呼吸B、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石墨常用作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D、炭黑常用来制作碳素墨水——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52.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5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7H16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C、甲苯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54.一位化学教师在演示苯酚与Fe3+显色的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一些FeCl3溶液,结果原本已经变成的蓝色又褪去了。问题:(1)请你猜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说明你做出假设的思路。(2)化学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程学习的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请你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应用苯酚与Fe3+显色这一性质。5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CaCO3B、Zn(OH)2C、MnO2D、O256.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A、知识与方法、过程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B、知识性、过程性、情感性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D、技能性、方法性,价值观57.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且不作其它功,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自发进行的条件是()。A、ΔrGm>0B、ΔrGm5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的数为0.2NA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C、在反应KIO3+6HI=KI+3i2↓+3HO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59.某化学教师,在教授《化学反应与能量》这章内容结束后,为了调控教学,进行了一次单元测试,这种测试是()。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试C、诊断性测试D、总结性测试60.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通常作为医用酒精B、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的提镁都包含化学变化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D、利用高纯度二氧化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61.背景材料: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 将标准状况下336LHCl气体溶解在1L水中,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其中有42.6%的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 【解题过程】。 问题: (1)该题目的正确解题过程是什么? (2)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62.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不宜放在()。A、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重现B、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和认识C、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D、对STSE相互关系的理解63.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增大的是()。A、HClB、H2SO4C、Na2SO4D、NaHSO464.在某学生的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稀硫酸溶液B、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CuO粉末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D、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65.下列不属于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的是()。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66.下列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3个信号峰的是()。A、丙烷B、丙酮C、丙醛D、环丙烷67.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也是无色的B、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可燃性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D、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反应68.背景材料: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问题: (1)探究学习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69.化学教学理念涉及教学活动任务、目标、内容、形式、媒体、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下面关于化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B、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D、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只需重视学习结果即可70.背景材料: 下列是某教师对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乙烯"的教学片段实录: 问题: (1)该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课程,试说明情境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2)在应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时,教师应遵循什么原则? (3)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完成教学目标?71.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72.教师在讲授"硫酸浓度改变,其氧化性强弱会发生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的思想是()。A、物质结构决定性质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定性与定量的关系73.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B、25℃时,1L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02NAC、12g石墨和C60的混合物中质子总数一定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74.下列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模仿B、感受C、列举D、归纳75.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A、NaOHB、Na2SO4C、NaHCO3D、NaHSO476.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很深,从而促进了溶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A、垂直迁移B、逆向迁移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77.在化学标准化考试中,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A、0.3以上B、0.2以上C、0.4以上D、0.5以上78.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关系是()。A、难点一定是教学的重点B、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难点是固定不变的,重点是随时变化的D、难点一定不是教学的重点79.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或B。 由于要配置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1)若溶质为硫酸铜,则0.48×160×0.1=7.68g,因此选择A选项;(2)若溶质为CuSO4·5H2O,0.48×250×0.1=12.0g;因此选择B选项。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_____,解题思路是________。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80.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时,教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较为恰当的是()。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再进行授课C、积极变化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D、设计精炼的问题让学生上台演练81.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A、能举例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认识氧气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82.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C、要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性内容之间的关系83.一定条件下,1mol下列物质与H2发生加成,需要H2最多的是()。A、丙炔B、1-己烯C、苯乙烯D、氯乙烯84.一位化学教师在讲解“元素周期律”时,学生互动效果不好,原因是她在讲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没有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1)请你以“元素周期律”为例,设计一个课堂教学问题。(2)请说明化学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85.背景材料: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问题: (1)银电极为电池的()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的学习,是中学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原电池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概念,其工作原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请你谈谈如何进行概念原理类知识的教学。86.背景材料: 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是一个整体,教与学总是同时发生,相伴而行的。有学者观察了两位教师(A为专家型教师,B为新手型教师)关于"化学键"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将所观察的教与学的行为种类的频次和时长等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问题: (1)专家型和新手型教师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在哪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2)在化学课堂教学行为设计时,新手型教师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87.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A、实验能力评价B、教学方法评价C、教学手段评价D、学业评价88.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B、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C、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立刻用NaOH溶液洗涤D、实验室加热制取且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撤导管再撤酒精灯89.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会变质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90.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应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A、课程性质B、课程基本理念C、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D、课程设计思路91.背景材料: 好的新课导入,快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氮肥的性质及应用》课堂的导入:教师: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况。学生惊叹。 问题: (1)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2)硝酸铵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3)某花卉基地需要配制100kg10%的硝酸铵溶液,基地的实验室中现有200kg5%的硝酸铵溶液和50kg30%的硝酸铵溶液,若选用这两种溶液混合配制,应该如何进行? (4)请你对上述导入进行评价。92.背景材料: 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老师:从物质的组成上分析,你认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1:可能生成NaOH、O2。 学生2:若仅从组成上分析,还可能生成H2、Na2O、NaH。 学生3:我认为不可能生成Na2O、NaH,因为它们都能与水反应且都生成NaOH。 学生4:我认为还有可能生成H2O2。(这是老师事先没有想到的) 老师: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可能生成的产物。那么,哪些物质才真正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产物呢?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推断。 (学生已有了相关知识的积累,经过讨论,很快有了结果)老师: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方案做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下表即为某同学的实验报告: 老师:请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 老师: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5:我发现试管是热的,说明反应放热。 学生6:我发现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但振荡后很快又褪色了,为什么? 老师:不错!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众学生:是啊!为什么呢? 老师:是啊,怎么办呢? (征求学生意见后,老师此时改变了预设的教学方案) 老师组织后续的探究课题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是什么因素使变红了的溶液又褪色了?(以下讨论、探究等内容已省略) 问题: (1)针对该案例中某学生的实验报告,请给出你的评价和建议。 (2)根据该老师的教学流程,说明其教学过程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可从知识构建、能力发展、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动机培养等5个方面,任选4个方面予以回答)。 (3)简述该教学案例中老师是如何达成"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的?93.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A、化学事实性知识B、概念图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技能性知识94.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A、启发式教学模式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9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S2O+H2O2HCO+SOB、铁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2OH+H2↑+Cl↑C、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Ba2++OH-+H++SOBaSO4↓+H2OD、Fe2O3溶于HI溶液中:Fe2O3+6H+2Fe3++3H2O96.《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必要的基础的学生实验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是初中生必须完成的化学实验是()。A、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B、粗盐的提纯C、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D、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97.背景材料: 以下是某老师针对某版高一年级化学教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用两个西红柿,铜锌两极等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备注:实验内容为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很多同学跃跃欲试,马上有一位学生走到讲台,虽然有些紧张,但是还是很小心翼翼地将两极导线放在舌尖感受了一下导线连接后的感觉。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象有电,这里没有提供电的外在装置,应该是生物电。 【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 【学生实验】实验时2人合作,每位同学要有明确的分工,并注意实验规则。 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问、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电流表为什么偏向铜? (2)导线连起来后为什么铜极上有气泡? (3)电极移动为什么电流表会有变化?…… 【课堂投影】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机理。 【得出结论】原电池形成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课堂过渡】明白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但是原电池形成条件又是怎样呢? 【课堂投影】伽伐尼实验、伏打电池和铜锌原电池。 【学生实验】组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组一: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通过更换电极,探究原电池对电极的要求; 组二: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通过更换溶液,探究原电池对溶液的要求; 组三: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重点探究闭合回路对原电池形成的影响: 组四: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一大滴含酚酞的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 【实验结论】四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案例分析】学生根据情况,自由选择任一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案例一:自由女神的痛苦 案例二:格林太太的假牙 案例三:短命的游艇 问题: (1)本节课对采用学生实验引入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什么理念? (2)结合该课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3)作为教师,谈本节课的教学优点。98.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应体现的特点是()。 ①直观性②复杂性③发展性④关联性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9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10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B、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过量的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2NA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D、78g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NA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 (1)硝酸性质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不仅为以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且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理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尽量是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再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理念。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质疑释疑;运用比较归纳法进行学习;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化学知识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实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健康意识;培养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3)教学重点:硝酸强氧化性的实验探究;教学难点:硝酸强氧化性的实验探究。 (4)可以通过开展探究的方法,促使学生自己推测硝酸的性质,然后进行验证和分析。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弱,可以采取氮的氧化物性质回顾的方式逐渐引导。此外,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所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 (1)张老师在化学课堂上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李老师在引导启发下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载体。李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教学,主要采用了启发法和讲授法。在启发的基础上,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2)化学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第二,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3)化学概念、化学定律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联系整合、应用的步骤进行教学。5.参考答案:D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C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D11.参考答案:B12.参考答案:C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 (1)< (2)化学 (3)2.59千克。15.参考答案:B16.参考答案:D17.参考答案:D18.参考答案:D19.参考答案:D20.参考答案:A21.参考答案: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了解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学会根据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出一套原电池,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设计原电池装置的必要性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3)教学过程 (4)教学板书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燃煤发电的过程 2.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 (1)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电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流向正极)的一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来自负极)的一极 (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4)原电池的原理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小结】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22.参考答案: (1)教师设置认知冲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化学实验,制造认知冲突。 ②利用图表等数据信息,制造认知冲突。 ③利用STS素材,制造认知冲突。 ④利用化学史,制造认知冲突。 (2)材料二中,教师以实验事实为证据素材,促使学生从溶液中的微粒的角度认识弱电解质,帮助学生形成微观认识方式。 (3)学生在学习钠、铝、铁、硫、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具体化学性质(或反应)的同时,应形成认识元素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基本角度,即从物质所属类别及其通性和氧化性、还原性的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其基本思路如下:23.参考答案:B24.参考答案:D25.参考答案:C26.参考答案:B27.参考答案:A28.参考答案: (1)在第1组实验里,二氧化碳气没经过干燥处理,棉花能燃烧起来。在第2组实验里,二氧化碳气经过干燥处理,棉花不能燃烧。我们可作这样的假设: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过氧化钠不与干燥的二氧化碳反应;通常情况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但在水蒸气催化作用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有氧气生成,因而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水的存在。 (2)演示过程可以边演示边讲解,促进学生思考。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实验之前要做好实验分析、实验演示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演示实验要保证每一位同学的观察效果和要注意实验安全问题、处理好意外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规范、标准的实验操作。29.参考答案:A30.参考答案: (1)为了使三个装置起始状态一致。 (2)热水中的气球膨胀的最快,空气中的气球次之,冷水中的气球膨胀最慢。判断依据是温度升高反应加快。 (3)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过程一般是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把握程度进行分析,设计出与原理相关的实验或背景材料,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自行总结化学反应的原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31.参考答案:B32.参考答案:C33.参考答案:A34.参考答案:A35.参考答案:C36.参考答案:A37.参考答案:A38.参考答案:A39.参考答案:C40.参考答案:C41.参考答案:B42.参考答案:D43.参考答案:D44.参考答案:D45.参考答案:C46.参考答案:D47.参考答案:B48.参考答案:D49.参考答案: (1)突出证据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建立概念间联系;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转变错误概念;抽象概念形象化,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优化推理过程,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考生注意结合"物质的量"来描述) (2)化学概念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需要基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提供的感性认识,经过学生的理性思维加工,挖掘和提取其中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智力水平也得到提高。50.参考答案:C51.参考答案:B52.参考答案:C53.参考答案:A54.参考答案: (1)因素分析法:分析FeCl3溶液中的微粒,多加了FeCl3溶液,相当于增大了Fe3+、Cl-、H+的浓度。可能因为苯酚与铁配位的比例变化,也可能是H+的影响,Cl-可能性较小。 (2)阿司匹林水解产生的水杨酸与Fe3+显浅紫色,因此可应用此法检验阿司匹林的真假。55.参考答案:C56.参考答案:C57.参考答案:B58.参考答案:A59.参考答案:C60.参考答案:B61.参考答案: (1) (2)造成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受前概念的影响,认为气体溶于水后,体积与之前没有变化,就是水的体积,这是个典型的错误思维,在许多求浓度和溶解度的题目中都可能会出现。62.参考答案:A63.参考答案:A64.参考答案:B65.参考答案:A66.参考答案:C67.参考答案:D68.参考答案: (1)探究学习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实施探究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紧密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来进行。②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③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④教师要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转变教学观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3)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应该注意:①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兴趣。②提供活动时空,优化探究环节。③适时、适度给予引导。④及时进行探究活动总结。69.参考答案:D70.参考答案: (1)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时应注意:关注教学情境的功能:教学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铺垫和支架,要简便有效(不要过于复杂和做"秀"),真实可感;创设情境要处理好时间与效率的关系;情境创设要从教材文本去挖掘,追求教育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教学的优化。 (2)应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实验优先原则;微观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演示;反应缓慢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演示;危险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在课堂上,该教师努力创设情境,采用问题驱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夯实"双基"知识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优化整合,和谐统一。71.参考答案:D72.参考答案:B73.参考答案:C74.参考答案:A75.参考答案:C76.参考答案:C77.参考答案:A78.参考答案:B79.参考答案: (1)D。解题思路:要配制500mL0.1mol/L的CuSO4溶液需CuSO40.05mol即胆矾:0.05mol>80.参考答案:C81.参考答案:B82.参考答案:C83.参考答案:C84.参考答案: (1)对于非金属,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自上而下沸点是逐渐增大的,那么大家来观察一下氧族、氮族、卤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变化图,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2)化学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有:①基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教学目标设置问题;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