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四校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写到元妃省亲,宝玉应命作诗,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一眼瞥见,便劝他改去。且不说宝玉胶柱鼓瑟地有些学究气,也不说宝钗自呈才博地把钱翊的诗张冠李戴地算到了韩翊名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典诗论里尽管有那么多对用典的讽刺贬斥,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却依然那么喜欢用典。②一般说来,中国诗,尤其是山水诗乃是一幅幅“以文字构成的图像”的有意味的缀合。读诗的人在接触这些文字的时候,脑荧屏出现的不是文字而是直接出现了一组组连续不断的流动图像,在这组图像的依次流动中,它所伴生的情感内核也随之凸现,而诗的韵律及内部节奏又调节与控制着这些意象的流动频率。这种象、意、节奏融于一体,共同构成视境流动与心理快感。如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头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在读者的视境中立刻凸现出的就是乌云、乌云翻滚、(未)遮住山头这样一幅连续呈现的动态画面,并引起读者心理快感。如果说,看电影正看到赏心悦目时突然灯光大亮,屏幕上打出“片子未来,请稍候”,或者吃饭吃得正香时忽然来个石头硌牙,必然令人大为扫兴。读诗也是如此,视境有节奏地连续,就令人感到自然、轻松,就容易“神入”诗境,而视觉突然中断或节奏被突然打乱,则令人感到别扭、难受,也就无法很舒适地进入境界。③由于作者与读者之间文化对应关系的差异,典故便常常造成了读者读诗时的“视境中断”,比如李贺《感讽五首》之二中有四句: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杨天,愤景长肃杀。在“合格的读者”的脑海里,依次呈现的是郊外——贾谊墓——无人凭吊(荒草衰飒)——清明时节白杨却在风中摇曳——一种悲愤的情绪、一种肃杀的情景,人们可以由此而联想到贾谊墓前过去曾有过络绎不绝的凭吊者与连绵不断的香烟,而如今却冷落荒疏,就是踏青扫墓的时候,也那么冷冷清清,因而引发一种久远的惆怅。然而,在并不具备这种“认知能力系统”的读者那里,“青蝇”这个典故便使得中间断开了,缺少了这个中介环节,不仅大大降低了诗歌的整体可感性,造成了节奏失调,甚至连诗意都会误解。像那个清代最博学的注释家王琦,就把“青蝇”按照《诗·小雅·青蝇》的意思理解为“谗谮之人”,“青蝇久断绝”就变成了大快人心的好事,但既然是好事又何必“愤”“肃杀”,于是王琦只好硬着头皮把它扭成“盖妒能嫉贤虽只在一时,而千载之下犹令人恨恨而不能释”,因此李贺对今世的感慨变成了替古人生气。④但是,在熟悉典故的那些读者的眼里,这种“视境中断”便不存在了。这些深奥而有来头的典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困惑而只是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遐想。这种遐想所引起的暂时停顿,并不是录音机突然断电式的中止而是交响乐曲谱中有意识的暂时休止符号。这短暂的休止实际上成了一种更深刻、微妙的连续,正如。⑤前者是节奏的打乱而后者是节奏的延绵,具有“认知能力”的读者读到这种用典的诗句时,他在瞬间里就理解了典故的涵义。再进一步,他又能从中更多地体会到典故在诗中的象征意义与感情色彩,并由典故为联想的契机,在脑荧屏上浮现出用过这一典故的诗句,这样,诗句的内涵顿时便丰富了许多,层次也增加了不少。这种诗歌语言现象,西方新批评派文论家阿伦·泰特称之为“张力”,它借助读者的知识使一个意象的外延与内涵迅速膨胀。典故像个橄榄,入口之初不觉如何,但越嚼就越有味儿。或者说诗中用典如造院“借景”,园内只有曲栏池水,但借着游人的目光,却使远山、蓝天、飞鸟都齐汇小院,使小园平添了许多景致。在“合格的读者”面前,典故已不再包裹着生涩坚硬的外壳而呈露了它的内核,而它的原型及其使用史又引起了一连串的联想,使它具有了极大的“张力”。(摘编自葛兆光《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材料二: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摘编自王国维《人间词话》)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宝玉应命作诗,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一眼瞥见,便劝他改去。材料一引用这一内容的目的是批驳宝玉的学究气和宝钗的张冠李戴。B.读诗的人在接触中国诗的时候,脑荧屏不仅出现了文字,而且直接出现了流动图像,如读者读“黑云翻墨未遮山”时,视境中会出现乌云、乌云翻滚、(未)遮住山头的画面。C.由于作者与读者之间文化对应关系的差异,典故常常造成读者读诗时的“视境中断”,因而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虽喜欢用典,但中国古典诗论对于用典却多有讽刺贬斥。D.宋人杨亿认为“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这一说法与西方新批评派文论家阿伦·泰特提及的“张力”有共通之处,他们都肯定了读者有丰富诗歌内涵的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代注释家王琦把李贺《感讽五首》之二中的“青蝇”理解为“谗谮之人”,把李贺对今世的感慨变成了替古人生气。由此可见,读者即便极为博学,也会误读典故,对于多意的典故,还需结合上下文理解。B.“‘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是指这两句词中运用了谢灵运、江淹等人的典故,在不熟悉典故的读者那里,阅读节奏就被迫暂时中止了。材料二中的“隔”与材料一中的“视境中断”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C.王安石诗云:“萧萧搏黍声中日,漠漠舂鉏影外天。”这两句声色俱佳、动静相生,但“搏黍”(黄鹂)和“舂鉏”(鹭鸶)横亘其中,必然会造成“视境中断”,降低诗歌的整体可感性。D.材料一中出现了“合格的读者”、具有“认知能力”的读者、熟悉典故的读者,这几个词在语境中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些读者能读懂典故在诗歌中的意思,典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困惑,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遐想。3.下列选项,最适合出现在材料一第四段划线处的一项是(3分)()A.阿恩海姆说:“由声音突然的中止所产生的那种死寂的静止与充满着生机的安静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B.朱光潜说:“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C.美国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如果我们把一个静止的镜头插入到影片的连续系列中,它就会呈现出一种呆板僵化的姿态。”D.刘勰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则馀声易遣;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4.面对善用典故的中国古典诗词,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读者”?请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孙权”的典故为例,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分)5.材料一中多处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深入浅出地论证观点,请结合文本,完成填空。(6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论证观点看电影正看到赏心悦目时被迫中断吃饭吃得正香时石头硌牙①录音机突然断电式的中止交响乐曲谱中的暂时休止符号②造院“借景”,园内只有曲栏池水借游人目光,使小园平添了许多景致③(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离乡[加拿大]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一九六〇年,六月的第二十八天,是我离开的日子。如囚徒般,我从小到大都拘禁在布雷顿角岛上这个污浊的煤矿小镇,终于,这一切都能抛诸脑后了,我认定世上任何地方都好过这些破败的煤矿、这些烟黑色的屋舍,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想法在我心中愈发鲜明——而且一旦产生,就只会随着时光推移,与日俱增。沿着陈旧的大街,我去爷爷奶奶的屋子告别,那幢老房子因为年复一年的煤灰而变得黑黢黢的,我顾虑着脚下积灰的路面和填满煤渣的坑陷,心中有些惶惶不安。这时还不到七点,我就像早起的送奶工,只不过我没有牛奶可送,只是挨家挨户在他们安静的门口告别。爷爷退休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他出过力的那些大矿,虽然在他的回忆里如此诗情画意,但实际上都已停工。三月初以来,父亲也没有再干活,而且他自己不愿待在家里,所以见到他更让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放松下来。他老了,除了右手少掉一根手指,头发也白了。有一次,钻头失灵,在他发际线处留下一道伤疤,一直延伸到右脸,如同一道凶残的闪电。晚上,我听到他的咳嗽和大声喘息,都是因为煤矿在他肺里积下的岩粉。进了屋子,爷爷在窗边抽着烟斗,用他扭曲的手指拨着念珠,他那两双手受过的大伤,怕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越来越聋也有一段时间了,我进门之后把门关上,他都没有转过头来。奶奶在灶旁忙活,她身材高大,头发花白,虽然快八十了,体态依然威严。她的手有力到几乎不像是女子,而且虽然不胖,却一直显得很魁梧,腿脚也很灵便,这把年纪了,她还是来去轻捷,耳聪目明。“我今天要走了。”我说得尽量简洁。她又加了把劲拨了拨柴火,回答我:“也好。这里谁都没活干。这里向来就这样。”“詹姆斯,你过来。”她说着,把我带到食品储藏室。她以令人惊叹的敏捷身手,爬到一个椅子上,从碗橱最高层取下一个年代久远的大糖缸,上面还有裂纹。里面有些在灰尘里的明信片,几张褪色的、一碰就像要粉碎的黄色的工资单,还有两封信,用根鞋带绑着。明信片和工资单上的地名纷纷跃过尘埃和流年的鸿沟,朝我涌来:斯普林希尔、斯克兰顿、威尔克斯一巴里、耶洛奈夫、不列颠比奇、比尤特、弗吉尼亚城、埃斯卡诺巴、萨德伯里、怀特霍斯、德拉姆黑勒、肯塔基州哈伦、西弗吉尼亚州埃尔金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弗尼、科罗拉多州特立尼达——那些地方年幼如我,年长如祖母,都没有听过。“这么些个地方,你父亲其实都只在地底下,”奶奶夹着怒气说,“他离开这里之前,回来这里之后,也是一样。我们死了之后,恐怕有的是时间待在那里,人还活着,何必一门心思往下钻。”“不过,话说回来,”奶奶静了片刻,语气也严肃起来,“这终究是他擅长的、想干的事情,只不过是我不想让他干罢了,至少不是在这儿。”她解开鞋带,给我看那两封信。第一封信的邮戳是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二日,寄往“爱达荷州凯洛格”,“存局候领”:“我老了,要是你能回来接替我,我会很开心的。煤层还能采很多年。很久都没死过人了。条件越来越好,天气温和,我们都好,别费事回信了。回来就行,我们等你。爱你的父亲。”第二封同样是“存局候领”,“寄往爱达荷州凯洛格”:“别听他的。一旦回来,你就再也走不了了,这里的人生算什么人生,他们说再过几年煤层就完蛋了。爱你的母亲。"这两封信用的是同样的粗头钢笔,而墨水也同样黑到我没有见过,从某种角度说,这两封信就如同一对势不两立的老夫妻,互相抵消了对方的期望,却被一根满是灰尘的破鞋带绑到了一起。我从食品储藏室里出来,走到爷爷坐着的窗口,“我今天要走了。”我俯身大喊。“哦,是吗。”他说,不置可否,眼睛还是望着窗外,手指也还在拨弄念珠。他没有动,只有烟从烟斗袅袅升起,咬着烟斗的两排牙齿破败不堪,颜色也污秽得吓人。最近他喜欢上了说“哦,是吗”,回什么都用这句;其实是他发明出来掩饰听力不再的办法。此刻,我已辨不清他是听到了我的话,还是听得朦胧,或者干脆没有听见,只是给个万全的回应。我觉得如果要我再说一遍肯定无法保持平稳的语调,于是转身往外走。到门口的时候,发现爷爷拖着脚步跟在后面。“别忘记回家,詹姆斯,”他说,“否则你永远会觉得缺了什么。一旦你喝了地下的水,它就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永远摆脱不掉,它在你身体的最深处流啊,这种东西,能让你夜不能寐,到死都纠缠着你。”他知道奶奶有多反感他这一套,所以试图说得很小声,但他耳背到快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所以就像很多聋子那样,基本上已经在大喊大叫。你几乎能听到他的嚷嚷声从他自家房子的墙上弹开,消隐在早晨明媚的日光中。我向爷爷伸出手,于是就觉得他有股扭曲残缺的力量传来,都快要把我的手掌给捏碎了。手指都奇形怪状的,张开的拇指是扁的,显得过于宽阔,隆起的伤疤早被磨砺得又硬又黑,还有那些硕大异常的圆球,是他扭折错位的关节,但这又是一只力量骇人的手。有一瞬间我产生一个惊悚的念头:或许我是走不了的,我永远不会被释放了。但最后爷爷松开手,我觉得我自由了。即使是坑坑洼洼的街道,当你意识到不知何日才能重踏,甚至今生不会再见时,也会显得落寞寂寥。我的背包太显眼,所以走的都是偏僻的小道,我怕与人交谈,也不愿试图解释,因为说什么恐怕都会是失败徒劳的。快出镇子的时候,我搭上一辆运煤车,沿着海岸线开了二十五英里。卡车太吵,再加上无比颠簸,司机要跟我聊天是不可能的。我很感谢这吞没我俩的喧嚣的沉默。整个上午,我换了各式各样出乎意料的交通工具。我不知怎的总担心出不了布雷顿角岛,担心在最后一刻会有硕大无朋的触角,或者像爷爷那双恐怖的双手,将我揪住,把我拽回去,现在终于踏上了大陆,回头看布雷顿角,雾霭中耸起苍翠,白色的碎浪踏着海面一片蔚蓝。(节选自《黑暗茫茫》,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虽坚定地想离开故乡,但心中隐隐不舍。走过大街时心中默默告别,面对爷爷奶奶时也尽量克制情感。B.爷爷的手指和关节暗示他长期在矿井里劳作。他以矿区为荣,认为无论“我”走到何处身上都有故乡的烙印。C.奶奶和爷爷意见相左,她痛恨矿区的生活,竭力希望“我”离开这里,一如当年写信希望儿子不要回来一样。D.矿区昔日辉煌,带给祖辈和父辈们荣耀与尊严。但时过境迁,到了“我”长大时,已经破败贫瘠,脏乱不堪。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故意用繁笔,把“六月二十八日”说成“六月的第二十八天”,这是为了突出“我”在这座绝望小镇上备受煎熬。B.小说有多处妙喻,如将自己比作囚徒和送奶工,将伤疤比作闪电,将时光比作鸿沟,将势不两立的爷爷和奶奶比作两封信。C.小说情节起伏摇曳,如“我”是先见到爷爷的,却先写和奶奶的告别,爷爷对“我”离家的反应成了悬念,情节更引人入胜。D.小说语言描写准确传神,爷爷给父亲的信中先称“我”,又称“我们”,活画出爷爷隐瞒家庭分歧以劝回儿子的微妙心思。8.小说中,父亲是个若隐若现的人物。尝试根据文本,猜测父亲的经历。(4分)9.小说结尾处“我”已经踏上了新的大陆。假如让你续写小说,你是否打算让“我”最终重回布雷顿角岛的家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节选自《左传》,有删改)材料二: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为坛三仞,坎其下,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俯而饮血。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晏子曰:“若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乎!”趋出,授绥而乘。其仆将驰,晏子抚其手曰:“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于野,命县于厨,婴命有系矣。”按之成节而后去。(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崔子为无道A而弑其君B不与C公室D而与E崔庆者F受此G不祥。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认为……美,与“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大学之道》)中的“齐”用法不同。B.焉,与“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十二章)中“焉”的用法和意义相同。C.疾,响亮、洪亮,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的“疾”意义和用法相同。D.不必,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中的“不必”用法和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武子杀齐庄公,与齐庄公不检点有关,因为他与崔子所娶的棠姜通奸。B.晏子虽立于门外,但并不打算为庄公而死;出于礼节,他入内伏尸而哭。C.当崔杼逼众人脱剑入坎,盟誓追随崔氏、庆氏时,唯晏子没有进入坎内。D.虽然崔杼听从他人的意见没有杀晏子,但晏子对这种小仁小义不以为然。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4分)(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4分)14.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来看,晏子对君主的态度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答学者刘克庄自古名家岂偶然,虽游于艺①必精专。经生②各守单传旧,国弈③常争一着先。马老于行知向导,鹄腾而上睹方圆。殷勤寄语同袍者,努力磨教铁砚穿。【注】①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②经生,泛指研治经学的人。③国弈,第一流棋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家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与努力取得的。B.做学问要有认真的态度,可以在“六艺”中探寻,但必须保持精纯专一。C.作者批评一些做学问的人抱残守缺,在下棋方面却为一步棋斤斤计较。D.磨穿铁砚夸张而形象,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勉励和对学者的殷切期望。16.颈联提到“马”和“鹄”,作者以此表达怎样的治学道理?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窗幽记》中说:“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这个道理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个宁静的夜晚,月色如洗,小慧漫步在花树繁茂的江畔,眼前的美景使她不由得想起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樽”是古代盛酒器具,有时也写成“尊”,唐宋诗文中多借此指代饮酒,表达作者当时特定的情感或人生感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花红、柳绿用以形容(A)的春天景色,已为众人所知晓。绿,这极平常的颜色,(甲),则人们恐怕要惊诧了。花的家族中有墨菊、黑牡丹,这已极为罕见,绿花则更少。只是从书本上读到过洛阳牡丹花展中有绿牡丹。这绿牡丹,极为稀贵,人们也视之为珍宝了。大兴安岭上有一种植物,普通的小灌木,名称却别致,叫作笃斯越橘,竟然也开绿色的花!穿行林区,踏着倒木和厚厚的枯叶,拨开丛生的白茅草,翻过山坡,在一片潮润的疏林间停下来。这是一片落叶松与白桦的混合林,林间一丛丛小灌木上,一片片椭圆形的绿叶,并无光泽,毫不显眼。我在灌木前蹲下,植株顶端恰与眉齐。忽然我眼前一亮:在枝头闪现的竟是一朵朵绿白色的小花。同行人告诉我,这就是笃斯越橘,属杜鹃花科。人们惯于称为笃斯、甸果、地果的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医疗器械课程设计
- 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要点
- 2024年简化版采购居间服务协议范本版B版
- 基于大数据的医疗质量管理
- 智能机器人特色课程设计
-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书
- 教小学单词课程设计
- 微课课程设计时间
-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服务合同
- 旅游景点门票销售及退换政策协议
- 丙烯精制工段工艺毕业设计
- 国开专科《人文英语 2》机考题库
- 客户服务技巧-学会委婉说不
- GB/T 40169-202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和高密度聚乙烯(PE-HD)模塑板材
- GB/T 2007.3-1987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评定品质波动试验方法
- GB/T 14456.3-2016绿茶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
- 《合理利用网络》设计 省赛一等奖
- GA 1800.5-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5部分:太阳能发电企业
- 挡土墙基本知识课件
- 2011年考研英语一试卷真题(后附答案详解)
- 电站锅炉炉膛设计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