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鸦片战争2、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什么?A、陕甘宁边区B、晋察冀边区C、山东抗日根据地D、苏南抗日根据地3、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史圣”?A、司马迁B、司马光C、范仲淹D、岳飞4、题干:以下哪场战役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A、淮海战役B、渡江战役C、辽沈战役D、平津战役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实施的措施?A.实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焚书坑儒D.废除井田制6、唐代科举制度中,进士科最为人称道,但还有其他科目也选拔人才。请问下列哪个科目不属于唐代科举中的常设科目?A.明经科B.明法科C.武举科D.诗赋科7、以下关于《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措施B、贞观年间,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百姓生活逐渐富裕C、贞观年间,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紧张,多次发生战争D、贞观年间,唐太宗重用魏征等贤臣,政治清明8、以下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A、《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共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C、《史记》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其中纪部分记载了帝王的事迹D、《史记》的成书时间为东汉时期9、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导致了美洲原住民人口的大幅减少D.促进了非洲经济的迅速发展10、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项运动标志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开始?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2、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3、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推行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作用C.兴修灵渠,开发西南地区D.实行焚书坑儒,限制思想自由14、以下关于唐朝盛世“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清明,社会安定B.文化繁荣,科举制度完善C.军事强盛,疆域辽阔D.道教盛行,佛教衰微15、题干:以下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首创了三公九卿制B.实行郡县制,加强地方管理C.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D.法律严格,实行连坐制度16、题干:以下关于唐朝科举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科举制起源于唐朝B.科举制主要是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C.科举制只允许士人参加考试D.科举制在唐朝后期被废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三国时期部分战役示意图。材料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吴、蜀、魏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国鼎立形成的三个政权分别控制的地域范围。(2)结合材料二,简述三国时期三国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顺序:①造纸术——西汉②指南针——北宋③火药——东汉④印刷术——隋唐材料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根据材料一,将四大发明按照时间顺序排列。(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具体影响。第三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这种经济形态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材料二: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在封建社会,这种经济形态对农业技术改进的推动作用有限。问题:1.结合材料一,简述小农经济在古代中国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小农经济对农业技术改进的影响。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农经济的认识。第四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这一时期,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请列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明有哪些?(至少3个)(2)英国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1)20世纪5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哪些主要科技成就?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鸦片战争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什么?A、陕甘宁边区B、晋察冀边区C、山东抗日根据地D、苏南抗日根据地答案:A解析: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最大的一个,它不仅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3、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史圣”?A、司马迁B、司马光C、范仲淹D、岳飞答案:A解析: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所著《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被尊称为“史圣”。选项B司马光编撰的是《资治通鉴》,选项C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选项D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4、题干:以下哪场战役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A、淮海战役B、渡江战役C、辽沈战役D、平津战役答案:B解析: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下,发起渡江战役,最终成功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选项A淮海战役、选项C辽沈战役、选项D平津战役虽然都是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但不是全面胜利的标志。故选B。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实施的措施?A.实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焚书坑儒D.废除井田制答案:D.废除井田制解析:秦始皇在位期间确实推行了多项改革来巩固统治,包括实行郡县制以取代分封制,统一度量衡来促进经济交流,以及焚书坑儒以控制思想。而废除井田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因为井田制主要存在于周朝时期,到了战国时代已逐渐瓦解,秦朝建立时它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因此,选项D并非秦始皇所为。6、唐代科举制度中,进士科最为人称道,但还有其他科目也选拔人才。请问下列哪个科目不属于唐代科举中的常设科目?A.明经科B.明法科C.武举科D.诗赋科答案:C.武举科解析:唐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进士科是最受重视的科目,用于选拔文官。此外,明经科测试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明法科则考察法律知识;诗赋科(有时称为进士科下的一个分支)侧重于文学才能。武举科虽然在唐朝存在,但它并不是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目,而是专门用来选拔军事人才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武举科。7、以下关于《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措施B、贞观年间,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百姓生活逐渐富裕C、贞观年间,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紧张,多次发生战争D、贞观年间,唐太宗重用魏征等贤臣,政治清明答案:C解析:选项A、B、D都是关于《贞观之治》的正确描述。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确实实行了多项改革,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百姓生活改善,政治清明。而选项C中提到的“贞观年间,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紧张,多次发生战争”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贞观年间,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相对友好,国力强盛。8、以下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A、《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共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C、《史记》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其中纪部分记载了帝王的事迹D、《史记》的成书时间为东汉时期答案:A解析:选项A正确,《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选项B中提到《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这是正确的。选项C中提到《史记》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其中纪部分记载了帝王的事迹,这也是正确的。选项D中提到《史记》的成书时间为东汉时期,这是错误的,《史记》的成书时间为西汉时期。因此,正确答案是A。9、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导致了美洲原住民人口的大幅减少D.促进了非洲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随着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导致了大量原住民因疾病、战争等原因死亡。然而,新航路的开辟并未促进非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反而因为奴隶贸易的兴起给非洲带来了长期的人口流失和经济停滞。10、在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项运动标志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开始?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尝试,尽管其主要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但它客观上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工业、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因此被视为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开端。1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C解析: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对外交往活跃,被誉为“盛唐”。秦朝虽然统一六国,但国力并未达到顶峰;汉朝虽然开创了汉文化,但后期出现了“黄巾起义”等社会动荡;宋朝虽然经济文化有所发展,但政治上相对较弱,面临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因此,正确答案是C。12、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答案:B解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强调君王应以民为本,关心民生,反对暴政和苛政。孔子主张“仁爱”和“礼”,强调君子的道德修养;荀子主张法治和礼治,强调礼的教化作用;墨子则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与民本思想有所不同。因此,正确答案是B。13、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推行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作用C.兴修灵渠,开发西南地区D.实行焚书坑儒,限制思想自由答案:C解析:灵渠的兴修确实加强了秦朝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但并不是巩固统一的措施,而是秦朝对边疆地区进行开发的具体体现。A、B、D三项都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因此,C选项表述不正确。14、以下关于唐朝盛世“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清明,社会安定B.文化繁荣,科举制度完善C.军事强盛,疆域辽阔D.道教盛行,佛教衰微答案:D解析:唐朝“贞观之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科举制度完善,军事强盛,疆域辽阔,但道教和佛教都得到了发展。因此,D选项表述不正确。15、题干:以下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首创了三公九卿制B.实行郡县制,加强地方管理C.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D.法律严格,实行连坐制度答案:A解析:秦朝确实实行了三公九卿制,这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因此选项A描述不正确。其他选项B、C、D都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三公九卿制是在汉朝进一步完善和确立的。16、题干:以下关于唐朝科举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科举制起源于唐朝B.科举制主要是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C.科举制只允许士人参加考试D.科举制在唐朝后期被废除答案:B解析:科举制起源于隋朝,但唐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考试制度。选项B正确描述了科举制的主要功能。选项A错误,因为科举制是在隋朝开始的;选项C错误,因为科举制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士人参加考试;选项D错误,因为科举制在唐朝后期并没有被废除,而是在清朝末年被废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三国时期部分战役示意图。材料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吴、蜀、魏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国鼎立形成的三个政权分别控制的地域范围。(2)结合材料二,简述三国时期三国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答案:(1)魏:北方大部分地区;蜀:四川、汉中地区;吴:江东地区。(2)政治:三国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吴、蜀、魏三国都实行屯田制,发展农业生产;文化:吴、蜀、魏三国都重视文化教育,兴办学校,提倡儒学。解析:(1)通过观察三国时期部分战役示意图,可以明确魏国控制了北方大部分地区,蜀国控制了四川、汉中地区,吴国控制了江东地区。(2)结合材料二,三国时期在政治上,三国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三国都实行了屯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文化上,三国都重视文化教育,兴办学校,提倡儒学,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顺序:①造纸术——西汉②指南针——北宋③火药——东汉④印刷术——隋唐材料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根据材料一,将四大发明按照时间顺序排列。(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具体影响。答案:(1)四大发明的时间顺序为:①造纸术——西汉;③火药——东汉;④印刷术——隋唐;②指南针——北宋。(2)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具体影响如下:①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②指南针的应用推动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③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方式,对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④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书籍的成本,使得知识和文化更加普及,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的发生。第三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这种经济形态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材料二: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在封建社会,这种经济形态对农业技术改进的推动作用有限。问题:1.结合材料一,简述小农经济在古代中国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小农经济对农业技术改进的影响。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农经济的认识。答案:1.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与市场联系较少。2.小农经济对农业技术改进的影响是:由于自给自足,农民缺乏改进农业技术的动力,导致农业技术发展缓慢。3.对小农经济的认识: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形态,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由于自给自足的特点,小农经济限制了农业技术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小农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解答时,考生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与市场联系较少”,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2.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二,分析小农经济对农业技术改进的影响。解答时,考生需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自给自足,农民缺乏改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