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复习选择题专练【物理常识】苹果是非常好的水果,一个成熟饱满的苹果质量最接近()A.2g B.20g C.200g D.2000g【答案】C【详解】5个成熟饱满苹果的质量约为1000g,因此一个成熟饱满苹果的质量最接近200g。故选C。在下列动物中,质量可能是25kg的是()A.一只鸡 B.一只老鼠C.一只兔子 D.一只羊【答案】D【详解】A.一只鸡的质量约为2kg,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一只老鼠的质量约0.5kg,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一只兔子的质量约5kg,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一只羊的质量约25kg,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成功着陆,带回1731g月球土壤样品。下列选项中,与该样品质量最接近的是()A.一只母鸡 B.一个苹果 C.一个鸡蛋 D.一名中学生【答案】A【详解】A.一只母鸡的质量在1.7kg=1700g左右,故A符合题意;B.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50000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B.赤峰地区7月份的平均气温约35℃C.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3s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0.8m【答案】D【详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故A不符合实际;B.赤峰地区7月份的平均气温约25℃,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跑完50m用时一般约7s,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即约为80cm,合0.8m,故D符合实际。故选D。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75dmB.此试卷的宽度约为2.5cmC.你现在所处的环境温度约50℃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答案】D【详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在160cm=16d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试卷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体温大约37℃,环境温度大多不高于体温,更不可能为50℃,故C不符合题意;D.10枚鸡蛋的质量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枚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D符合题意。故选D。教室是我们学习的神圣殿堂,下列说法最符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最舒适的温度约为40℃B.教室里一支新粉笔的质量约为10kgC.教室内每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是1.8m【答案】C【详解】A.人的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g,一支粉笔的质量略大于此数值,在10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教室中普通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故C符合实际;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021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机制有机结合,继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下列数据估测正确的是()A.一次性外科口罩长40mmB.正常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8.5℃C.救护车出诊的行驶速度约为60km/hD.正常人的脉搏频率约180次每分钟【答案】C【详解】A.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可知,一次性外科口罩长约14cm=140mm,40mm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B.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体温有所不同,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8.5℃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C.根据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可知,救护车出诊的行驶速度约为60km/h~100km/h,60km/h符合实际,故C正确;D.正常人的脉搏1min跳动约70次,大约1s跳动一次,故D错误。故选C。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究生产的碳纤维无人机,它具有自动化、轻量化、微型化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拍、测绘等。下列应用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机载“北斗”导航系统——超声波B.用碳纤维材料制造——密度小C.无人机航拍的镜头——凹透镜D.无人机的控制芯片——超导体【答案】B【详解】A.机载“北斗”导航系统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故A错误;B.
无人机采用碳纤维材料制造是因为碳纤维材料密度小,体积相同时可以减小质量,故B正确;C.
无人机航拍的镜头是凸透镜,故C错误;D.无人机的控制芯片是硅,锗等材料,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半导体,故D错误。故选B。小明对一些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C.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10AD.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36V【答案】B【详解】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B.在我国普通家庭的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故B符合题意;C.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1A,故C不符合题意;D.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8V B.安全电压是36VC.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D.每个蓄电池的电压是3V【答案】C【详解】A.结合生活实际,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故A错误;B.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B错误;C.不同国家家庭电路电压不同,我们国家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故C正确;D.每个蓄电池的电压是2V,故D错误。故选C。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家用液晶电视机的额定功率约为2000WB.的锂电池电压一般为36V左右C.家用电热水壶烧水时的电阻约为1000ΩD.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A【答案】D【详解】A.液晶电视机的正常工作的电流为1A左右,所以额定功率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B.锂电池的工作电压约为3.7V,故B不符合题意;C.家用电水壶额定功率会在1000W左右,正常工作时电阻故C不符合题意;D.家用电风扇的功率较小,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44W左右,所以电流约为故D符合题意。故选D。【声现象】张某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3×108m/s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答案】A【详解】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时需要介质.(2)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3)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4)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解答: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是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C.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很大,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放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溅起的水花越高,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C.溅起的水花越低,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D.声波与水波相似,用到了类比法【答案】C【详解】A.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个现象表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说明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D.声波和水波有些类似的地方,用水波来研究声波是用到类比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C.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D.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答案】C【详解】A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变大,故AD错误;B.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B错误;C.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就可能吓跑将要上钩的鱼,故C正确;故选C。《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关于节目中描写声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响度没变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传入人耳不需要介质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答案】C【详解】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指声音的音色没变,故A错误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传入人耳时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C.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C。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B.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C.声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从而传递信息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答案】B【详解】A.不同的人音调和响度可能会相同,但每个人的音色都不相同,所以“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A错误;B.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故B正确;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故选B。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B.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D.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答案】D【详解】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D.弦越长、越粗、越松,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D符合题意;C.用力拨动吉他弦,弦的振幅变大,则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也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B.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答案】D【详解】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故C错误;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空气柱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故D正确.故选D.下列关于声波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城市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通过音色来反映噪声大小的【答案】D【详解】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城市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通过响度来反映噪声大小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B.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变大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D.通过辨别声音的音调可以辨别发声的人是谁【答案】C【详解】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响度大,故A错误;B.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变小,故B错误;C.通过使用B超反馈胎儿的发育情况,传递信息给医生,从而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故C正确;D.通过辨别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发声的人是谁,故D错误。故选C。下列事实中,应用了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超声波洁牙B.“B超”检查病人的某部位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超声波加工硬度特别高的工件【答案】B【详解】A.利用超声波洁牙,对牙垢施加力的作用做了功,属于利用声来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B.“B超”检查病人的某部位,是利用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得到关于人的身体的信息,故B符合题意;C.去除人体结石,对结石做了功,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故C不合题意;D.加工工件,对工件做了功。利用超声波传递了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银川市为了给广大市民一个安静的环境,交警在医院、学校等场所安装了“违法鸣笛”自动抓拍取证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声源定位(声学探头)、摄像机监控系统(视频车辆识别)、显示屏、后台联动执法系统。当机动车违法鸣笛后,可通过声源定位装置接收、自动检测声音类型和空间声场分布,精确定位鸣笛的车辆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过程中阻断噪声B.声源定位系统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C.声源定位系统利用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形成回声来定位D.汽车喇叭声音越大,其传播速度就越快【答案】B【详解】A.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阻断噪声,故A错误;B.声源定位系统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C.由题意可得,声源定位系统是通过当机动车违法鸣笛后,通过声源定位装置接收、自动检测声音类型和空间声场分布,精确定位鸣笛的车辆位置,并非是利用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形成回声来定位,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与温度有关,与声音的响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B。(双选)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D.人耳能区分编钟与其它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答案】AD【详解】A.敲击钟时,钟振动发出声音,所以说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发声体的大小无关。故B错误;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时,大钟和小钟的振动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也就不同。故C错误;D.由于编钟材料和结构与其它乐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即使同一首曲子,人耳也能区分开。故D正确。(双选)如图,用筷子和湿碎布做一个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个“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哨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发生改变C.改变吹哨的力度,音调发生改变D.上下推拉活塞,音色发生改变【答案】AB【详解】A.吹气时,哨子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故A正确;BD.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D错误;C.改变吹哨的力度,空气柱振幅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故选AB。图中的声波灭火装置为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种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工作时产生的声波音调很高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在月球上不能使用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答案】BC【详解】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工作时发出30~60Hz的低频音波,频率小,所以音调低,故A错误;B.真空不能传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在月球上不能使用,故B正确;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D错误。故选BC。【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成因相同的是(
)A.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B.雨后美丽的彩虹C.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答案】D【详解】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倒影”是景物在水平面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雨后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C.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光斑是太阳的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答案】B【详解】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入射点向右移,由于入射角不变,因此折射角也不变,折射光线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A不符合题意;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入射点向左移,由于入射角不变,因此折射角也不变,折射光线向左平移,光斑向左移,故B符合题意;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入射点向右移,由于入射角不变,因此折射角也不变,折射光线向右平移,光斑向右移,故C不符合题意;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变大,光斑右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水中倒影 B.立竿见影 C.海市蜃楼 D.日食【答案】A【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详解】A、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立竿见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C、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与题意不符;D、日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月亮在中间挡住了部分会全部的太阳光,便为日食,故与题意不符.故选A.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字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D【详解】A.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鱼的虚像,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缘故,故发生了折射,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即不是光源,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浮光跃金”,金色是光在水面发生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有着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一项是()A.“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诗句中的“天”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折射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诗句中的“月”,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答案】D【详解】A.“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诗句中的“天”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因为游鱼细石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光的折射,故B错误;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诗句中的“月”,是平静的水面似平面镜,由光的反射,即平面镜形成的虚像,故D正确。故选D。小明把一硬币放在空碗中,刚开始时,硬币看不见,往碗中加水到一定程度时,则可以看到硬币了。则如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A. B.C. D.【答案】B【详解】AD.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当我们看水中物体时,物体所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后再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才看清物体。故AD错误;BC.光的传播方向正确,但C选项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只有选项B中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故C错误,故B正确。故选B。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枯井底部的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B.黑板“反光”使同学看不清上面的字,是黑板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C.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小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C【详解】A.枯井底部的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造成王青蛙的视野有限,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黑板“反光”使同学看不清上面的字,是黑板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光向某些方向集中反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故C错误,C符合题意;D.小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在湿地公园,荷花盛开时节,你会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蜻蜓在水中的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面下1.5m深处 B.与蜻蜓相距3.0mC.在水面下0.9m深处 D.与蜻蜓相距1.2m【答案】D【详解】AC.根据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蜻蜓的像在水面下0.6m处,故AC错误;BD.蜻蜓距水面0.6m,像距水面0.6m,所以像与蜻蜓相距为0.6m+0.6m=1.2m故B错误、D正确。故选D。如图所示,小明到广水徐家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时,看到“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美景奇观。对于这一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云、鸟、鱼都是实像B.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云和鸟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答案】C【详解】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鸟在天上,所以“鸟在水中飞”是鸟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鸟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有关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床前明月光”,说明月亮是一个光源B.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D.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答案】B【详解】A.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其自身不发光,故A错误;B.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且为了能够实现多种功能,遥控器发射红外线的频率会略有不同,故B正确;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故C错误;D.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验钞机;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可以制成红外线夜视仪,故D错误。故选B。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A.放大的虚像 B.正立的虚像 C.放大的实像 D.缩小的实像【答案】D【详解】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25cm>2f可得f<12.5cm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此时物距30cm,则u=30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与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5厘米,则物体与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12厘米 B.20厘米 C.24厘米 D.35厘米【答案】A【详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像距是25cm,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则物体与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12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答案】C【详解】远视眼镜是凸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故C正确,符合题意;AB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半身像,如果再用它给个人照一张同样尺寸的全身像,则应使A.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样增大暗箱的长度B.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缩小暗箱的长度C.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缩小暗箱的长度D.照相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样增大暗箱的长度【答案】C【详解】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实像越小,此时要照全身像,就指像相对变小,所以要增大物距,缩小像距,故选C.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7cmB.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答案】D【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像距为26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解得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以是7cm,故A错误;B.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故B错误;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由于光路是可逆的,依然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互换前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互换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故C错误;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将蜡烛远离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所以要观察到清晰的像需要减小像距,即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D。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0cm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答案】D【详解】AB.由图可知u=30cm,v=15cm,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f,f<v<2f即30cm>2f,f<15cm<2f解得7.5cm<f<15cm故AB错误;C.保持凸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D.根据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使物距和像距互换,此时u<v,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故D正确。故选D。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4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向右适当移动可得到放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答案】B【详解】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10.0cm,故A错误;B.由图乙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错误;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故选B。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答案】D【详解】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之后,故该眼睛属于远视眼,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小,即折光能力减弱,应该佩戴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离平面镜越远,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越小B.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小孔成像和手影游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D.钓鱼时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C【详解】A.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人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A错误;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光沿直线传播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D.看到的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C。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B【详解】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①正确,②错误;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综上分析知,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热现象】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B.在45℃,该物质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D.在DE段,该物质为固态,是降温放热过程【答案】A【详解】ABC.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熔化时间为3min;从12min到15min,放热但温度不变,故EF段为凝固过程,由图像可知C、E点物质为液态,B、F点物质为固态,BC、EF段为固液共存态,在t=15min时,该物质在F点,处于固态,在45℃,该物质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故A正确,BC错误;D.在DE段,该物质处于液态,不断放热,但温度降低,故D错误。故选A。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开幕式采用“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惊艳了全世界。下列关于节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固,放热【答案】C【详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C。下列对中华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吸热B.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放热C.沾衣欲湿杏花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吸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放热【答案】D【详解】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B.“胡天八月即飞雪”,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错误;C.“沾衣欲湿杏花雨”,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故选D。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得浅水滩处却感觉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答案】D【详解】沙子烫,海水凉,跟它们的密度无关,故A、B都错;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这样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凉,沙子烫,故C错、D正确.故选D.如图是某景点利用干冰所形成的龙吐“白气”,其形成过程与下面所说相同的是()A.冬天,能看见从人口中呼出的“白气”B.夏天,剥开冰棒纸,可以看到冰棒会冒“白气”C.水烧开时,会看见壶嘴向外喷出很多“白气”D.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从水面上冒出“白气”【答案】B【详解】干冰升华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龙吐“白气”。A.冬天,能看见从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口中呼出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剥开冰棒纸,可以看到冰棒会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C.水烧开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高温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工件的温度很高,当工件放到冷水中,温度高的工件使冷水温度升高,迅速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白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如图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有碎冰,把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中(试管底②部不接触烧杯底),对烧杯缓缓加热,当烧杯中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不会熔化 B.熔化一半C.全部熔化 D.有可能熔化一小半或更少一些【答案】A【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且要继续吸热;分析试管中的冰的温度,并结合热传递的条件来分析解答.【详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选A.如图所示,玻璃瓶和试管内都装有水,试管通过玻璃瓶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玻璃瓶的水中,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玻璃瓶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A.玻璃瓶内水先沸腾B.玻璃瓶、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试管内的水先沸腾D.玻璃瓶水沸腾,试管内水不会沸腾【答案】C【详解】玻璃瓶是密封的,给玻璃瓶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玻璃瓶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会高于100℃;试管的水从玻璃瓶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达到水的沸点100℃时就会沸腾,而此时玻璃瓶的水还不能沸腾,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B.所有气体,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都可以液化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答案】B【详解】AB.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有一些气体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气体发生液化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食品保鲜的时候会用到干冰,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②用冰箱制作冰棒,发生了凝固放热的现象③冷冻的牛排表面的霜是水蒸气吸热凝华而成的④烧开水的时候,壶口的“白气”是水汽化吸热形成的水蒸气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干冰升华过程中能够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进行食品保鲜,故①正确;②冰箱制作的冰棒从液体变成固体,是凝固过程,凝固过程出现的是放热现象,故②正确;③冷冻的牛排表面的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过程出现的是放热现象,故③错误;④当水烧开时,从壶口是冒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珠,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壶口的“白气”,故④错误。故选A。30.根据如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酒精的凝固点应是117℃ B.328℃的铅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C.﹣39℃的水银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D.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答案】C【详解】A.从表中可知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熔点是117℃,因而凝固点为117℃,故A错误;B.铅的熔点是328℃,铅属于金属晶体,因而在到达熔点328℃开始熔化,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故B错误;C.水银是晶体,其熔点是39℃,因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银在39℃时,有可能是固液共存的状态,故C正确;D.水银的熔点是39℃,在气温低于59℃时,水银是固态,所以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故D错误。故选C。下列生活中的事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B.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C.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D.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答案】B【详解】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这是扩散现象,可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微小固体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C.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这是扩散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这是扩散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C.把蔬菜放进冰箱,蔬菜的温度降低D.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答案】A【详解】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增加物体的内能;B、用煤气炉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是炉火的内能转移给了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C、把蔬菜放进冰箱,蔬菜的温度降低,是蔬菜的内能转移给了冰箱,属于热传递减小了物体的内能;D、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是太阳光的热辐射增加了石凳的内能,属于热传递增加物体的内能.故选A.下列关于物体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杯水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0℃以上的物体才有内能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D.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内能【答案】A【详解】A.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杯水内能越大温度越高,故A正确;B.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C.物体的内能与物体质量、温度、体积有关,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故D错误。故选A。有关温度、热量、内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B.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也不含有热量C.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大D.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答案】D【详解】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也有内能;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C.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内能一定增大,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其内能一定增加;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D正确。故选D。5月1日劳动节的那一天,小婧同学怀着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同时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B.汤沸腾时比沸腾前的温度高,含有的热量多C.锅一般都是用铁锻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D.高压锅里的水沸腾时,压力阀不断旋转其能量转化与热机的压缩冲程相同【答案】A【详解】A.炒菜时,菜从锅内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故A正确;B.热量时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C.一般都是用铁锻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导热能力强,故C错误;D.高压锅里的水沸腾时,压力阀不断旋转是因为锅内气体推动压力阀做功,气体将内能转化压力阀的机械能,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故选A。关于物质的比热容和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值、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B.煤炭完全燃烧时热值大,不完全燃烧时热值小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D.冰熔化成水,它的质量、比热容都不变【答案】C【详解】A.热值、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故A错误;B.因为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无关,故B错误;C.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温度,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故C正确;D.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种类不同,状态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冰熔化成水,它的质量不变、比热容变大,故D错误。故选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四冲程内燃机内减少废气带走的大量热量可以提高热机效率B.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这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大C.热值越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定越多D.60℃的水比30℃的水所放出的热量多但比热容相同【答案】A【详解】A.减少废气带走的大量热量,可以提高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占燃料燃烧放出总能量的百分比,从而提高热机的效率,故A正确;B.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效率高,是因为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压缩程度大,喷入雾状柴油后燃烧更充分;做有用功的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大,与热值大小无关,故B错误;C.由Q放=mq可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与燃料的质量和燃料的热值有关,由于不知道燃料质量的关系,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多,故C错误;D.60°C的水和30°C的水比热容是相同的,由于不知道水的质量和末温,所以无法比较放出热量的多少,故D错误。故选A。李丽周末和家人乘车去游玩,某一时刻她看到汽车转速表显示的转速为1800r/min,她向爸爸了解到汽车发动机为四冲程发动机,则此时汽车在1s内完成了A.60个冲程,做了15次功 B.60个冲程,做了60次功C.120个冲程,做了30次功 D.30个冲程,做了30次功【答案】A【详解】飞轮转速是1800r/min=30r/s即该飞轮每秒钟转30圈,因为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2圈,完成四个工作冲程、做功1次,所以飞轮转30圈共做功15次,有60个冲程,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如图甲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某一冲程示意图,图乙是电动机。汽油机、电动机分别是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是汽油机的压缩冲程B.图示冲程中主要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D.电动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可达到100%【答案】C【详解】AB.由图甲可知,此时两气门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下行,是做功冲程,此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B错误;C.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原理工作的,故C正确;D.任何机械的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电动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但不可能达到100%,故D错误。故选C。(双选)蒸汽弹射器由一个大型蒸汽汽缸和一个蒸汽控制系统组成,基本原理就是将高压蒸汽能量转化为动能进行弹射.如图为某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很短时间内达到起飞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舰载机起飞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大B.汽缸内蒸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增大C.该蒸汽弹射装置跟图甲的工作原理相同D.该蒸汽弹射装置跟图乙的工作原理相同【答案】AD【分析】(1)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详解】A、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所以机翼上方的流速就大于机翼下方的流速;故A正确;BCD、汽缸内蒸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甲为压缩冲程,乙为做功冲程,故BC错误,D正确.故选AD.【力学部分】关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任何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B.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有力的作用C.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D.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答案】B【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任何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选项A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电磁力,选项B是错误的,符合题意;C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选项C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选B。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A.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B.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C.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D.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答案】D【详解】A.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C.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D.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是由于身体具有惯性,D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故D符合题意。故选D。下面关于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石头砸鸡蛋时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越靠近门轴推门越费力,原因一定是力的方向不同【答案】A【详解】A.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人对沙发的压力使沙发发生了形变,故A正确;B.石头砸鸡蛋时,石头对鸡蛋的力和鸡蛋对石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C错误;D.越靠近门轴推门越费力,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故D错误。故选A。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答案】B【详解】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若没有相互挤压,不会产生弹力,故A说法正确;B.各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可以产生弹力作用,例如竹竿、弹簧片、塑料尺发生弹性形变时,可以产生弹力作用,故B说法错误;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C说法正确;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D说法正确.“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如图所示现象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B.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C.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 D.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答案】D【详解】A.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阻力的作用,足球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这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是因为足球受到重力的作用,足球运动的速度方向在变化,这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这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D.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足球在脚的压力作用下,形状变化,这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故选D。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答案】C【详解】小球出手之前,和手一起运动,抛出的小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小球出手前后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故选C.如图所示,货车内部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在行驶过程中发现小球的细线摆角不同,下列关于货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车在前行中加速 B.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车在前进中刹车 D.乙车在加速前进【答案】D【详解】AB..甲图中球向前摆,说明汽车在减速,球由于惯性才会向前摆,故AB错误;CD.乙图中球向后摆,说明汽车在加速,球由于惯性才会向后摆,故C错误,D正确.故选D.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形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用水平力F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A受到的静摩擦力B.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F的大小有关【答案】B【详解】A.因为木块和木板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因此这时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不是静摩擦,故A错误;B.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为木板水平向左运动,所以,木块相对木板来说是水平向右滑动了,因此它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故B正确;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会变化,故C错误;D.木块A受的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和拉力F大小无关,故D错误.如图甲所示,重为6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2s内拉力F=10NB.在26s内拉力F=10NC.在26s内铁块所受合力为10ND.06s内铁块通过的路程等于12m【答案】B【详解】A、在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竖直向上运动,铁块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与竖直向下的重力(6N)和摩擦力(4N)的作用;向下的合力;F下=G+f=6N+4N=10N;由图乙知,在02s内物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拉力F>F下=10N;A错误;由图乙知,在26s内物体向上做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F=F下=10N;B正确;C、在26s内铁块上做匀速运动,所受合力为0,C错误;D、02s铁块做加速运动,2s6s做匀速直线运动,2s6s通过的路程:s2=vt=3m/s×(6s2s)=12m;02s也要通过一定的路程,故在06s内铁块通过的路程大于12m,D错误.故选B.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甲、乙两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关于甲、乙两圆柱体所受重力G甲、G乙及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G甲=G乙 B.G甲<G乙C.ρ甲=ρ乙 D.ρ甲>ρ乙【答案】D【详解】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由p=ρgh可得,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由F=pS可得,甲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所以甲圆柱体的重力大于乙圆柱体的重力,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叠放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a)所示,已知甲、乙边长关系为。将它们上下翻转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b)所示。若翻转前后,上方正方体对下方正方体的压强均为p,则下列关于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和乙对地面压强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 B.,C., D.,【答案】D【详解】翻转前乙对甲的压强翻转后甲对乙的压强翻转前后,上方正方体对下方正方体的压强均为p,所以乙对地面压强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各切除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竖直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则关于水平地面分别受到甲、乙的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甲<F乙
p甲>p乙 B.F甲>F乙
p甲>p乙C.F甲>F乙
p甲=p乙 D.F甲=F乙
p甲>p乙【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因为S甲>S乙,由G=F=pS可得,G甲>G乙;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各切除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竖直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故此时各自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不变,故F甲>F乙;由和p'甲=p'乙、h甲>h乙可得则ρ甲<ρ乙;设剩余部分竖直厚度为h,此时甲乙的底面积S'甲=h甲h,S'乙=h乙h,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为因为,h甲>h乙可得所以p甲>p乙,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F甲、F乙、p甲、p乙表示,则()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答案】A【详解】根据题意知道,两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则液体的密度相同,由知道,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又因为容器底面积相等,由F=pS知道,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故A正确。故选A。如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同种液体,管竖直放置,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则液体对管底的压强()A.试管的大 B.试管的大C.一样大 D.无法判断【答案】C【详解】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题意知,、两支试管内盛有同种液体,即密度相同,液面相平即深度h(h为液面到试管底部的垂直深度)相同,所以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相等。故选C。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图,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是真空的B.玻璃管倾斜时,外界大气压强变为74cm高水银柱C.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出D.若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小【答案】A【详解】A.玻璃管倾斜后能够充满全管,说明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若不是真空,管内水银不会充满全管,故A正确;B.水银充满全管,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大气压不变,倾斜后管内水银的压强不变,所以会有2cm的向上压强,故B错误;C.上端碰出一小孔,由于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管内水银会下降,而不会向上喷,故C错误;D.若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故D错误。故选A。如图1,连通器中的水静止,此时水面上方a、b处的气压为pa0、pb0。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水面稳定后如图2所示,此时a、b处的气压为p、p。水面下c、d处水的压强为p、p,若大气压保持不变,则()A.pp B.pp C.pa0>p D.pb0=p【答案】B【详解】A.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因为b处流速大,压强小,a处流速小,压强大,形成气压差,在气压差的作用下,b处液面升高,水面稳定后如图2所示,但c、d处深度相同,则根据可知,,故A不符合题意;B.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因为b处流速大,压强小,a处流速小,压强大,形成气压差,此时a、b处的气压为p、p,则可知,故B符合题意;C.因为大气压保持不变,此时水面上方a处的气压为大气压,保持不变,则可知,故C不符合题意;D.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因为b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则可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将烧杯放在同一个水槽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烧杯所受浮力相等B.乙液体的密度最大C.丙液体的密度比水大D.三种液体的密度相等【答案】B【详解】三杯中,乙杯V排最大,故乙杯所受浮力最大,甲杯V排最小,故甲杯所受浮力最小,三杯都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等于各自重力,故乙杯液体质量最大,液体体积都相同,乙杯液体密度最大,丙杯内外液面高度相等,考虑到烧杯自重,丙杯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选B。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B容器的液面高于A容器液面.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液体中,静止后受的浮力分别是F1、F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1一定大于F2B.F1一定小于F2C.F1不可能大于F2D.F1不可能小于F2【答案】D【详解】因为甲、乙中液体质量相等,由图像可知乙液体体积大于甲液体体积,由公式可知,乙液体密度小于甲液体密度.因此由浮沉条件可知物块在甲、乙液体中可能存在三种情况:①,则小球在甲、乙中均漂浮,此时F1=F2②,则小球在甲中漂浮,在乙中沉底,此时F1=G,F2<G,则F1>F2③,则小球在甲、乙中均沉底,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乙液体密度小于甲液体密度,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1>F2.因此F1不可能小于F2.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满了两种不同的液体,把甲乙两球分别轻轻放入两杯液体,最后处于图所示状态.甲、乙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甲、乙所受浮力相比A.甲所受浮力更大B.乙所受浮力更大C.甲、乙所受浮力一样大D.不知道液体密度无法比较浮力大小【答案】C【详解】由于甲、乙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甲、乙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故C正确.如图所示,质量与底面积相同且厚度忽略不计的三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个容器对桌面压强相等 B.三种液体密度关系ρ丙>ρ乙>ρ甲C.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 D.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小【答案】C【详解】A.由题意可知,三个容器质量相等,由可知三个容器的重力相等,而甲、乙、丙液体质量相等,由可知液体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根据可知,三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的质量相等,从图中可知甲液体的体积最大,丙液体的体积最小,根据可知三种液体密度关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根据液体压强关系已知液体的深度相同,但是密度不等根据可知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为又因为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故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关系根据可得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当鸡蛋静止时,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的大 B.甲杯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C.甲杯内鸡蛋受到的浮力小 D.甲杯盐水和鸡蛋受到的总重力小【答案】D【详解】A.因为鸡蛋在甲盐水中悬浮,所以鸡蛋的密度等于甲盐水的密度;因为鸡蛋在乙盐水中漂浮,所以鸡蛋的密度小于乙盐水的密度。因此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故A不符合题意;B.因为p=ρgh,放入鸡蛋后,液面相平,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所以乙杯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故B不符合题意;C.鸡蛋在甲中悬浮,鸡蛋受到的浮力等于鸡蛋重力;在乙中漂浮,鸡蛋受到的浮力也等于鸡蛋重力;因此鸡蛋在甲和乙中所受浮力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D.鸡蛋在甲中悬浮、在乙中漂浮,且液面相平,则说明放入鸡蛋前乙杯中盐水体积大于甲杯中的盐水体积,又因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则乙杯中盐水质量大于甲杯中的盐水质量。所以,乙杯盐水和鸡蛋受到的总重力大于甲杯盐水和鸡蛋受到的总重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关于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扛着一桶纯净水上楼时,人对水桶的支持力做了功B.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人对杠铃的支持力做了功C.冰壶脱离人手后继续在冰面上滑行,运动员对冰壶做了功D.拉着拉杆箱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地面对拉杆箱的支持力做了功【答案】A【详解】A.扛着一桶纯净水上楼时,人对水桶的支持力是竖直方向上的,上楼说明竖直方向上有距离,故人对水桶的支持力做了功,故A正确;B.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有力,但是没有距离,故人对杠铃的支持力没有做功,故B错误;C.冰壶脱离人手后继续在冰面上滑行,冰壶脱离人手后,由于惯性,继续前进,此时运动员对冰壶没有力,就没有做功,故C错误;D.拉着拉杆箱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地面对拉杆箱的支持力是竖直方向上的,而运动方向是水平方向的,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故地面对拉杆箱的支持力没有做功,故D错误。故选A。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可知,功率跟功成正比,所以只要做功多,功率就大B.功率跟时间成反比,所以只要时间短,功率就大C.功率大的机器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D.甲每小时做的功比乙每小时做的功多,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答案】D【详解】AB.从公式可知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有关,故AB错误;C.功率就是表示做功快慢的,不是表示做功多少的,故C错误;D.已知做功的时间相同,甲做的功多,乙做的功少,根据所以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故D正确。故选D。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O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皮球经过同高度的A、B两点时动能相等B.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P点时速度为零C.皮球在D点时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时的机械能D.皮球在D点时的动能大于在C点时的动能【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每次小球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其机械能逐渐变小,则在A点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的机械能;同一小球在A、B两点的高度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外派工程师专项劳动合同精要3篇
- 2025年度特许经营权授予与行使合同3篇
-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交通信息系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度假村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绿色蔬菜直销合作协议范本6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超市连锁加盟经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机构教师兼职工作合同2篇
- 课程设计批阅意见
- 二零二五年度季度销售奖杯采购与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ROHS认证服务及产品保证合同模板2篇
-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 概率与统计专题讲座
-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笔试真题及答案
- 吸入疗法在呼吸康复应用中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题参考答案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含语文园地四
- 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分赛场项目技术文件(世赛选拔)网络安全
- GB/T 18029.22-2024轮椅车第22部分:调节程序
- NB-T32042-2018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监理规范
- 垃圾焚烧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合同审查报告模板
- JBT 14589-2024 敷胶双螺杆泵(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