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3页)2024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五套)2024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 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2.唐诗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诗)“健儿宁都死,壮士耻为儒”(杜甫诗)反映出时风对文事的鄙薄.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开篇却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宋代()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C.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D.重文轻武引发价值观念变化3.《上海县志》记载,明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当时该地区植棉、摘棉多由妇女完成,而轧花、弹花多是由男子来承担,农闲男子纺纱织布也不足为奇.所以上海四邻又有“男纺女织”之说.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出现变化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4.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他们迫使官府拆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这反映了当时()A.西学传播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B.崇洋媚外遭到社会鄙视C.新旧思想的冲突此起彼伏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愤慨5.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这些措施()A.挽救了清朝统治危机 B.削弱了地方的财政C.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6.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B.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7.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8.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企业有一定自主权B.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C.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开始形成D.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9.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A.推崇理性的力量 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10.表中英国棉纱售价的变化反映出()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先令/磅)1786年1790年1800年1807年1830年38309.56.753A.经济危机发生导致产品滞销 B.国内市场饱和激化供求矛盾C.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成本降低 D.政府加强调控降低商品价格11.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12.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二、解答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重商主义学派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国内商业不能增加国家的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要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应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以增强中央集权国家的实力.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国家财富的增长是以国民的普遍富裕为基础的,富裕对于国家来讲,就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者掌握的财富越大,国富,即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就会被越多的生产出来,国家的财富也就不断的扩大.如果劳动者生活维持费用不足,是社会停滞不进的征候,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就是社会处于急速退步的表现.他还以为,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必须遵循经济的自由原则.为此他提出“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的原则.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据《国富论》(1)材料一、二中对“国富”的认识有何不同?亚当•斯密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材料三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部都得饿死.这种惨烈的后果无疑是我们应得的报应,谁叫我们彼此拒绝购买、拒绝互助呢﹣﹣事实上我们大家正是依靠这些才得以生存的啊!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如此巨大的工程需不需要人手呢?那当然不用说了,肯定需要!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凯恩斯(2)依据材料三概括凯恩斯的基本主张.为什么说这些主张是缓解经济危机的良方?(3)三则材料中蕴含的经济思想分别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什么特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各具特色:中国文化的特征:重和谐与统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注重实用.西方文化的特征: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推崇理性精神;个人至上.请从中西文化特征中各选其一作简要说明并加以评价.[选做题A]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19世纪以来,土耳其的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是共存的.这种状况是不符合民族主义者的世俗化要求的.根据1924年通过的《教育统一法》,宗教学校被取消,所有的教育机构被教育部接管,公共教育完全成为世俗事务.宗教教育则留给了家庭和乡村的神职人员.宪法中关于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条款在1928年被取消,1930年和1933年,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宗教课程被取消.20年代,初、中、高各级学校的结构和课程还是以19世纪的法国教育为样板.1933年,伊斯坦布尔大学进行重组,在土耳其的很多城市还建立了新大学.凯末儿时期土耳其的人口识字率从1927年的10.6%提高到了1940年的22%﹣﹣刘云《凯末儿改革中的伊斯兰教》(1)根据材料,概括凯末儿时期土耳其教育改革的措施及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末儿时期土耳其教育改革的作用.[选做题B]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就是除经人们同意在国家内所建立的立法权以外,不受其他任何立法权的支配;除了立法机关根据对它的委托所制定的法律以外,不受任何意志的统辖或任何法律的约束.﹣﹣洛克《政府论》材料二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三洛克和卢梭都主张订立社会契约,实行民主政治,但是洛克主张人民把自己的权力托付给政府,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而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他在这一方面还建立了一套人民主权理论,反对代议制和议会制,希望实行直接民主.﹣﹣摘编自《洛克和卢梭的民主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洛克、卢梭关于自由的主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需知识,指出两人自由观念不同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洛克、卢梭的思想对本国政治的影响.[选做题C]17.【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瘫痪.但是,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时,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国际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指出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之间的主要分歧,并说明美国没有参加国联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的原因.[选做题D]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2013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逝世后,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对其一生作出亦毁亦誉的评价.《每日电讯报》为撒切尔夫人撰写的讣告说,货币主义、私有化、放松监管、小政府、低税率、削减福利以及自由贸易这些当年撒切尔夫人为扭转英国经济下滑而开出的药方,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和运用,这些政策已经成为了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普遍做法.在英国近现代诸多首相中,只有撒切尔夫人的儿时偶像丘吉尔比她拥有更高的国际声誉.而那些曾受到撒切尔夫人压制的工会、心怀愤懑的矿工却为撒切尔夫人的逝世而欢呼,民调显示英国34%的人对她持否定看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推行经济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夫人受到亦毁亦誉评价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 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皇权独尊是古代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像皇权这样的极权不可能独立存在,需要其它的权力来维持它的存在和帮助它的发挥.皇帝不可能直接管理各项事务,需要借助他人来实现统治,比如外朝官员、内朝官员、外戚等.但是如果皇帝没有处理好各种权利之间的平衡,就会导致一方权利过大,威胁皇权.一旦这种失衡形成,并不断发展,皇帝就很难再收回权利.【解答】三纲五常受到挑战是材料中皇帝权利受到欺凌的表现,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下,权利的高度集中,一旦君主孱弱,会导致大权旁落,这是导致材料现象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宗法观念在现在依然有体现,宗法观念丧失殆尽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皇权的暂时旁落是对材料的现象的表述,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至高无上.2.唐诗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诗)“健儿宁都死,壮士耻为儒”(杜甫诗)反映出时风对文事的鄙薄.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开篇却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宋代()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C.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D.重文轻武引发价值观念变化【考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与宋朝的治国理念.重文抑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开封附近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轻而易举地从后周世宗的孤儿寡母手里夺取了政权,开始了宋代的统治.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上演,宋初的统治者制定了以下的重要制度,并作为基本国策予以执行.这些基本国策也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响贯穿整个宋代.【解答】唐至宋代中央集权是在不断强化,但是与题意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与材料中涉及对文事的鄙薄到重视的转变,体现不明显,故B项错误;唐宋时期文化事业都较繁荣,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宋代采用重文轻武,材料中“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开篇却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体现从戎轻文到宋代时期态度的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与宋朝的治国理念,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开篇却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分析.3.《上海县志》记载,明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当时该地区植棉、摘棉多由妇女完成,而轧花、弹花多是由男子来承担,农闲男子纺纱织布也不足为奇.所以上海四邻又有“男纺女织”之说.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出现变化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解答】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中明嘉靖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是以男耕女织为劳动分工,材料中体现出“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家庭男女分工,并没有体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劳动分工与男尊女卑不无相关,在明代受理学的影响,男尊女卑是加强的,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但材料并没有体现这种关系.所以材料型的选择题,选项一定要有材料信息的支持,否则不能选.4.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他们迫使官府拆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这反映了当时()A.西学传播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B.崇洋媚外遭到社会鄙视C.新旧思想的冲突此起彼伏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愤慨【考点】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分析】本题考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答】根据材料中“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得出文人士大夫对西方学说的排斥,故A项正确;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等表现,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化的应给与肯定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新旧思想的冲突,但“此起彼伏”及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冲突体现不明显,故C项错误;列强的侵略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要掌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抵抗派、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不同主张和他们之间的斗争.5.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这些措施()A.挽救了清朝统治危机 B.削弱了地方的财政C.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考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的影响.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和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解答】清政府的改革措施是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为出发的,伴随辛亥革命,清政府被推翻,事实证明清政府努力失败的,故A项错误;清政府设置的机关,并未涉及与地方的财政问题,故B项错误;从商务局到商部到农工商部是政府设立部门来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清政府在1901年后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清末新政的影响的认识.在经济上,清末新政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明显发展.6.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B.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考点】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从材料中“朱德”的军队在“华北”地区“迎头袭击”日军等军事行动受到国民党的赞扬等信息,联系抗日中中共在华北主动出击的重大战役可联想出百团大战.【解答】材料中日军在华北扫荡是抗战相持阶段,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是平型关战役,其发生在抗战初期,故A项错误;徐州会战发生抗战初期,且并未有朱德的参与,故B项错误;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指的国民党组织的淞沪会战,同样是抗战初期,故C项错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是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在华北地区为重点的战役,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八路军总部决定破袭华北日军交通线与材料中卫立煌的说话一致,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两个战场的抗战等重要史实,认识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及其伟大历史意义.7.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关系,题干中的时间1953年,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点明重点是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联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进行判断.【解答】另起炉灶是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视处理,并非处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的政策,且新中国成立后就实行的外交方针,不是1953年才提出的,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印时期首次见面提出的,并与中印、中缅倡导的,是处理临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原则,故B项正确;求同存异是指1955年在亚非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打扫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针对帝国主义的,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运用,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认识外交政策调整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但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8.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企业有一定自主权B.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C.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开始形成D.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所有制从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解答】材料中“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可以得出A项正确;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1992年以后,故B项错误;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与材料中强调纳入计划范畴不符,故C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时1992年确立的,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分析.9.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A.推崇理性的力量 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考点】苏格拉底.【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应重点掌握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解答】A项错.因为推崇理性的力量与材料中强调苏格拉底的观点是推动美德与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不符;B项错.因为苏格拉底所强调的人的道德,与神的意志无关;C项错.因为根据材料中苏格拉底所强调的是“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智者学派讲求“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是极端个人主义和主观随意性的存在,而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左.故选D.【点评】本题将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和材料分析的能力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表中英国棉纱售价的变化反映出()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先令/磅)1786年1790年1800年1807年1830年38309.56.753A.经济危机发生导致产品滞销 B.国内市场饱和激化供求矛盾C.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成本降低 D.政府加强调控降低商品价格【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在材料中:1786~1830年是指(18世纪80年代~19世纪30年代)英国并未出现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单纯从面纱售价下降,无法得出国内市场饱和激化供求矛盾,故B项错误.从时间上判断,此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劳动效率的提高,价格下跌,故C项正确.英国政府采用的是自由放任政策,并未采取措施降低商品价格,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条件、进程、发明成果、特点以及影响.11.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关键看英美德展出产品的动力.【解答】英国所呈现的仍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美国和德国则是引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项正确;187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并未完成,故B项错误;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是在二战以后,与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在材料中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就此得出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是断章取义,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876年(19世纪70年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所呈现的仍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美国和德国则是引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12.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考点】戈尔巴乔夫改革.【分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解答】1990年的时间判断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已经触及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思想僵化与材料中自由化思潮的严重泛滥不符,故B项错误;1990年苏联改革中,放弃共产的领导地位,出现反对:“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此题侧重是苏联出现的问题,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990年苏联改革中,放弃共产的领导地位,出现反对:“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二、解答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重商主义学派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国内商业不能增加国家的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要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应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以增强中央集权国家的实力.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国家财富的增长是以国民的普遍富裕为基础的,富裕对于国家来讲,就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者掌握的财富越大,国富,即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就会被越多的生产出来,国家的财富也就不断的扩大.如果劳动者生活维持费用不足,是社会停滞不进的征候,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就是社会处于急速退步的表现.他还以为,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必须遵循经济的自由原则.为此他提出“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的原则.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据《国富论》(1)材料一、二中对“国富”的认识有何不同?亚当•斯密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材料三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部都得饿死.这种惨烈的后果无疑是我们应得的报应,谁叫我们彼此拒绝购买、拒绝互助呢﹣﹣事实上我们大家正是依靠这些才得以生存的啊!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如此巨大的工程需不需要人手呢?那当然不用说了,肯定需要!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凯恩斯(2)依据材料三概括凯恩斯的基本主张.为什么说这些主张是缓解经济危机的良方?(3)三则材料中蕴含的经济思想分别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什么特征?【考点】探究型材料题;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分析】(1)本题考查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考查二者的不同点以及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意义.(2)本题考查凯恩斯主义.考查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作用.(3)本题考查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反映的经济发展的特征.【解答】(1)第一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货币的多寡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材料二中“富裕对于国家来讲,就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者掌握的财富越大”得出“国富”标准材料一,货币的多寡,材料二,国民的普遍富裕;根据材料一“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二“国富,即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就会被越多的生产出来,国家的财富也就不断的扩大”得出材料一,对外贸易;材料二,增加生产;根据材料一“…国家应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根据材料二“…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必须遵循经济的自由原则”得出材料一,国家干预;材料二,自由竞争.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得出劳动价值论;根据材料二“为此他提出“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的原则”得出推动自由主义形成;同时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使用,得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理论;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理论来源.(2)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三“…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得出:刺激消费;根据材料三“…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得出:政府出资举办公共工程.第二小问作用,本身经济危机是因为供需矛盾,供过去求,而通过刺激消费,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政府出资举办公共共程,提供就业机会,并推动社会经济的运转.(3)材料一中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反映了手工工场时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材料二中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映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输出的要求;材料三中的凯恩斯的思想反映了限制资本主义盲目竞争的要求.故答案为:(1)不同:“国富”标准:材料一,货币的多寡;材料二,国民的普遍富裕.“国富”实现途径:材料一,对外贸易;材料二,增加生产.“国富”的手段:材料一,国家干预;材料二,自由竞争.意义:提出劳动价值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理论;推动自由主义形成;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2)主张:刺激消费;政府出资举办公共工程.理由:多消费有利于商品销售,缓解供需矛盾,扩大商品市场,刺激生产的复习;政府兴办公共工程有利于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扩大生产资料市场,使陷入萧条的经济运转.(3)特征:材料一中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反映了手工工场时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材料二中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映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输出的要求;材料三中的凯恩斯的思想反映了限制资本主义盲目竞争的要求.【点评】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1].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至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包括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各具特色:中国文化的特征:重和谐与统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注重实用.西方文化的特征: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推崇理性精神;个人至上.请从中西文化特征中各选其一作简要说明并加以评价.【考点】阐述见解题;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中西方文化交流.【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的特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解答】本题是阐述见解题,题干要求请从中西文化特征中各选其一作简要说明并加以评价.首先从材料中选取一个特征,如中国文化的特征:重和谐与统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注重实用;或者西方文化的特征: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推崇理性精神;个人至上.然后对特征进行说明,说明时可列举有关中国文化的史实.最后对特征进行评价,评价时可从正反两方面,或者积极与消极来说明.故答案为:示例一:中国文化特征重和谐与统一:说明: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贵和尚中”“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之际,合二为一”.宋代张载,程颢,朱熹等都主张:“天人合一”、“天人一物”.评价:人在天地间需要调整、引导自然地功能,又必须遵循自然地变化规律.这种关系协调说不失为一种全面而辩证的观点.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自身的和谐.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说明:儒家倡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存天理,灭人欲.评价:这种文化特别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社会和谐.这种文化特别强调家长的权威,强调子女对父母、妻子对丈夫、家庭成员对家长的绝对服从关系.把这种家长制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就是君主专制,君主是有绝对权威.由于以家庭和社会为单位,个人权利容易被忽视,容易压抑个人的自我意识,不利于个人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地发挥.注重实用:说明: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言之必可行也”.《中庸》说:“是故君子耻有其言而无其行”.朱熹说:“理在事先,故人须先“穷理”,王阳明针对理学偏离“现实”倾向提出“知行合一”.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评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四大发明”即是“实用技术”高度发达的证明.(每点,共2分)在造就有效的人生哲学和先期发达的实用技术的同时,也阻碍了思辨理性的发展和理论科学的进步,限制了竞争和冒险.示例二:西方文化特征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说明: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注重对自然的探讨,主张“天人相分”,注意深入事物的内部,探讨本质上的东西,尤其是重视理论上的总结思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展体现了西方人敢于冒险、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西方文学,从荷马史诗到18世纪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9世纪雨果的《海上劳工》、20世纪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都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主题:人怎样在自然的征服中证明自我的价值.评价: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于人类成了欧洲精神的主流,这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促使了自然科学的诞生.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引起了人类生活、生产方式与价值观的剧烈变化.对自然界的探索欲,征服欲,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推崇理性精神:说明:西方自古希腊起就发展出了鲜明的理性精神,它是西方哲学的起点.古希腊的哲学,即“爱智慧”,是对知识对理性的追求.文艺复兴时期,理性是向传统宗教神权、封建专制宣战的有力武器,理性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启蒙运动时期康德则把纯粹理性推向了极致.评价:理性精神的主轴是向自然索取,以技术为手段,以人与自然互动的每一轮先进认识,发达新一轮挑战.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哲学是人的理性发展的产物.推崇理性精神容易导致自大与傲慢的增长,利己主义和物质利益驱动下的竞争意识泛滥.个人至上:说明:古希腊文化中对人类力量极为崇拜.形成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特征.文艺复兴运动则重新举起“以人为中心”的大旗,宣传科学、反对神学,倡导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现世利益为原则,呈现出科学、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本精神.启蒙运动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特征.评价:个人至上强调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体创造价值的实现有积极地意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个人至上使人与人之间缺乏友爱互助和亲情,以自己为出发点,人和人的关系是僵硬的、机械的.【点评】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的特征,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这部分知识,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等.[选做题A]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19世纪以来,土耳其的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是共存的.这种状况是不符合民族主义者的世俗化要求的.根据1924年通过的《教育统一法》,宗教学校被取消,所有的教育机构被教育部接管,公共教育完全成为世俗事务.宗教教育则留给了家庭和乡村的神职人员.宪法中关于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条款在1928年被取消,1930年和1933年,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宗教课程被取消.20年代,初、中、高各级学校的结构和课程还是以19世纪的法国教育为样板.1933年,伊斯坦布尔大学进行重组,在土耳其的很多城市还建立了新大学.凯末儿时期土耳其的人口识字率从1927年的10.6%提高到了1940年的22%﹣﹣刘云《凯末儿改革中的伊斯兰教》(1)根据材料,概括凯末儿时期土耳其教育改革的措施及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末儿时期土耳其教育改革的作用.【考点】材料解析题;凯末尔的主要活动;评价凯末尔.【分析】本题考查凯末尔改革.考查凯末儿时期土耳其教育改革的措施及特点、教育改革的作用.【解答】(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所有的教育机构被教育部接管,公共教育完全成为世俗事务.宗教教育则留给了家庭和乡村的神职人员”得出: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分离;根据材料“宗教学校被取消”和“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宗教课程被取消”得出:取消宗教学校、宗教课程;根据材料“1933年,伊斯坦布尔大学进行重组,在土耳其的很多城市还建立了新大学.”得出改革并发展高等教育.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土耳其的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是共存的.这种状况是不符合民族主义者的世俗化要求的.根据1924年通过的《教育统一法》…”可以得出世俗化;通过制定法律推动改革.(2)根据材料“凯末儿时期土耳其的人口识字率从1927年的10.6%提高到了1940年的22%”得出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根据材料“土耳其的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是共存的.这种状况是不符合民族主义者的世俗化要求的”得出削弱宗教对社会事务的影响,有利于土耳其的世俗化;根据所学同时也是近代化的表现.故答案为:(1)措施: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分离;取消宗教学校、宗教课程;改革并发展高等教育.特点:世俗化;通过制定法律推动改革.(2)作用:削弱宗教对社会事务的影响,有利于土耳其的世俗化;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土耳其的近代化.【点评】土耳其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凯末尔政府立即制定新宪法,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了国家的共和体制.但在改革中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局限性,整个土耳其社会仍然具有的浓厚封建和宗教习俗,土耳其社会进步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选做题B]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就是除经人们同意在国家内所建立的立法权以外,不受其他任何立法权的支配;除了立法机关根据对它的委托所制定的法律以外,不受任何意志的统辖或任何法律的约束.﹣﹣洛克《政府论》材料二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三洛克和卢梭都主张订立社会契约,实行民主政治,但是洛克主张人民把自己的权力托付给政府,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而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他在这一方面还建立了一套人民主权理论,反对代议制和议会制,希望实行直接民主.﹣﹣摘编自《洛克和卢梭的民主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洛克、卢梭关于自由的主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需知识,指出两人自由观念不同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洛克、卢梭的思想对本国政治的影响.【考点】材料解析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分析】本题考查洛克、卢梭的思想.考查洛克、卢梭关于自由的主张、两人自由观念不同的原因以及二人对本国政治的影响.【解答】(1)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一“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就是除经人们同意在国家内所建立的立法权以外,不受其他任何立法权的支配”得出自由就是不受法律之外的压迫、干涉.根据材料二“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得出自由必须服从公众意志.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洛克主张人民把自己的权力托付给政府,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度”得出洛克主张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对人民自由的侵犯;根据材料三“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反对代议制和议会制,希望实行直接民主”得出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实行直接民主制,要求人们积极参与政治活动.(2)根据思想指导政治实践,推动政治实践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洛克的思想主张推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而卢梭的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发展.故答案为:(1)主张:洛克:自由就是不受法律之外的压迫、干涉.卢梭:自由必须服从公众意志.原因:洛克主张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对人民自由的侵犯;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实行直接民主制,要求人们积极参与政治活动.(2)影响:洛克的思想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发展;卢梭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及民主政治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点评】关于洛克、卢梭的思想,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们的原因、内容、影响以及比较,还需掌握其他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等.[选做题C]17.【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瘫痪.但是,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时,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国际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指出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之间的主要分歧,并说明美国没有参加国联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的原因.【考点】材料解析题;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分析】本题考查国联的建立.考查威尔逊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之间的主要分歧、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之间的主要分歧以及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没有达到的出色成就的原因.【解答】(1)第一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一“威尔逊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可以得出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依据材料一“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可以得出利用联盟干预他国事务;控制联盟称霸世界.第二小问的分歧,依据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瘫痪.但是,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可以得出分歧是否参加联盟.第三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吸收德国加入,以控制欧盟称霸世界的目的,必然遭到英法抵制.(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没有达到的出色成就的原因有美苏等大国的缺席,使国联缺乏权威性;国联自身体制存在严重问题;国联实行全体一致性原则,效率低下;国联决议缺乏强制性;英法操纵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使国联威信下降;国联没有武装部队无力阻止侵略.故答案为:(1)目的:利用联盟干预他国事务;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控制联盟称霸世界.分歧:是否参加联盟.原因:由于英法的抵制,美国没有达到控制联盟的目的.(2)原因:美苏等大国的缺席,使国联缺乏权威性;国联自身体制存在严重问题;国联实行全体一致性原则,效率低下;国联决议缺乏强制性;英法操纵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使国联威信下降;国联没有武装部队无力阻止侵略.【点评】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处于高峰时期,国联曾拥有58个成员国.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其存在的26年中,国联曾协助调解某些国际争端和处理某些国际问题.不过国联缺乏军队武力,所以要依赖大国援助,尤其是在制裁某些国家的时候.然而,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国际制裁亦影响同样施行制裁的国联会员(如美国及西方国家).1945年,在二战废墟上成立的联合国取代国际联盟,成为当代最大的主权国家组织,其档案全部移交给联合国.它的设计仍不尽完善,比如曾规定全面裁减军备但却未能付诸实现;采取制裁侵略者的行动之前,须先经理事会全体投票.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更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稳和的支持力量,因此最终国联不能阻止国际纠纷、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结束后,国际联盟被联合国所取代.[选做题D]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2013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逝世后,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对其一生作出亦毁亦誉的评价.《每日电讯报》为撒切尔夫人撰写的讣告说,货币主义、私有化、放松监管、小政府、低税率、削减福利以及自由贸易这些当年撒切尔夫人为扭转英国经济下滑而开出的药方,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和运用,这些政策已经成为了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普遍做法.在英国近现代诸多首相中,只有撒切尔夫人的儿时偶像丘吉尔比她拥有更高的国际声誉.而那些曾受到撒切尔夫人压制的工会、心怀愤懑的矿工却为撒切尔夫人的逝世而欢呼,民调显示英国34%的人对她持否定看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推行经济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夫人受到亦毁亦誉评价的原因.【考点】材料解析题;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特点.【分析】本题考查撒切尔夫人的事迹.考查撒切尔夫人推行经济改革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对撒切尔夫人的两面评价的原因.【解答】(1)第一小问背景,撒切尔夫人是1979年5月3日保守党大选获胜,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实行改革.所针对的二战以来经济调整所造成的问题: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行、福利国家的建立、能源危机,使西欧国家出现“滞涨”状态,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货币主义、私有化、放松监管、小政府、低税率、削减福利以及自由贸易这些当年撒切尔夫人为扭转英国经济下滑而开出的药方”得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2)评价:材料中不难看出“民调显示英国34%的人对她持否定看法.”说明既有肯定由于反对者,肯定者看到撒切尔夫人改革的有效性;反对者,根据材料不难看出“那些曾受到撒切尔夫人压制的工会、心怀愤懑的矿工却为撒切尔夫人的逝世而欢呼”得出:削弱福利开支,打击工会力量等措施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损害了工人的利益,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故答案为:(1)背景: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行、福利国家的建立、能源危机,使西欧国家出现“滞涨”状态,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特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2)原因:一方面,撒切尔夫人通过改革,实现了英国经济形势好转,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削弱福利开支,打击工会力量等措施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损害了工人的利益,引发了民众的不满.【点评】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其核心思想是以自由贸易来代替政府干预,鼓励市场机会和私营企业,反对国有化和中央集权.撒切尔夫人最终保证了英国的经济增长.在其治下,英国的通货膨胀由1975的27%降至1986年的2.5%.从她第2任期开始,英国经济开始持续稳定增长.在她第3任期内,英国政府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2024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选择题1.以下两则材料均出自司马迁《史记》:“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结合汉初史实,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史记》中对汉初商业政策的记载自相矛盾②抑商侧重于压制商人社会地位③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④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商业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A.孔孟儒学 B.老庄道学 C.董仲舒儒学 D.程朱理学3.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4.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5.如图为北宋“黄庭坚书梧州御制《戒石铭》”碑图,下列有关《戒石铭》说法错误的是()(注:北宋太宗始颁布《戒石铭》,将“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刻在石碑上,并诏令立于诸路州县官府,以劝诫百官.其后各朝相沿为制.)A.体现了“民为国本”的思想 B.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C.目的在于警醒官员廉洁奉公 D.反映理学对吏治的推动作用6.与洪秀全齐名的太平天国首领杨秀清,出身广西,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后来因失业回到家乡,仍作烧炭工人.杨秀清此时的失业,与某一城市的开港有关.这一城市应是()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天津7.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8.下列材料出自近现代某政治文件()这个政治文件最有可能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共一大宣言》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10.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未来几年做出估计:虽然会因遇到许多困难而“调整公社体制”,采取一些“可能会更实际、更符合地方条件”的措施,但中共“肯定会继坚持公社的方针,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结合人民公社的有关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中情局对人民公社的预估不符合史实B.三年困难后中共被迫放弃了人民公社体制C.六十年代后公社内部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D.1992年深化改革后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11.1954年,中、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在会议上积极活动,推动会议成功,提高了国际声誉.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会议成功推动美国侵略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B.会议达成和平公约,推动朝鲜战争双方停战C.中国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会议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12.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哪一价值观念()A.平等自由 B.城邦优先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而且,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违禁者.它用大量的金银支付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欠款,并且资助无休无止的战争.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世界经济史》材料二直到19世纪中期为止,中国长期保持的出口顺差主要是通过外国人用白银偿付来解决的.然而,中国对白银的吸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明朝政府抛弃了元朝乃至更早的宋朝部分使用纸币的政策.这是因为在发生危机时,滥印纸币总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后果.明朝政府先是停止了纸币的印制,接着又停止了纸币的使用,从而完全使用铜钱和银锭.另外,货币税收的份额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完全用白银交纳的“一条鞭”法的税制.正是中国对白银的公共需求、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生产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出口顺差,导致了对世界白银的巨大需求,并造成了世界白银价格的上涨.弗林和吉拉德尔说:“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它是靠出售白银而得以生存)﹣﹣[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1)材料一描述的是欧洲哪一经济现象?其具体表现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材料一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开始实行煤炭工业国有化.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通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此外,工党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如实行免费医疗、教育补助、养老金补助、工伤补助等.﹣﹣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二战后英国经济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实行的背景.(2)概括撒切尔经济政策与二战后经济政策的不同,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6.材料一第14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21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员;第22条,大总统宣告开战、媾和;第50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第60条,大总统对国民之全体负责任﹣﹣《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材料二在民初政治形势下,恢复总统制并非毫无道理.精通宪法学的古德诺就对改制表示赞赏,认为西方内阁制国家,人民于代议制有长久的经验,但中国却无此经验.此外,内阁制国家多系君主国,创设此制的原因在于世袭君主端拱无为,故须内阁承担责任,中国的情况亦与此不同.新约法变内阁制为总统制,以美国的先例衡量,可谓“共和国之良法”.古氏虽有为袁世凯“御用”的嫌疑,所论却多少考虑了中国“国情”.但因袁世凯和张勋相继上演“复辟”闹剧,不仅君宪政体被彻底否定,以集权行政为特征的总统制也不再被人看好.﹣﹣杨天宏《比较宪法学视阈下的民初根本法》(1)依据材料一,《中华民国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什么政体?其制定的背景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中古德诺的观点.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说出赞同或反对的理由.【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7.材料一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主要内容是:缔结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任何国家只要同意本公约的内容都可加入.该公约于1929年7月25日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者共计63个国家.﹣﹣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上卷材料二《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间在日内瓦缔结的关于战时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包括:战地公约、海上保护、战俘待遇、保护平民等.其中1949年日内瓦第4公约,有159条正文和13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处于冲突一方权力下的敌方平民应受到保护和人道待遇,包括准予全离境,保障未被遣返的平民的基本权利等;禁止破坏不设防的城镇、乡村;禁止杀害、胁迫、虐待和驱逐和平居民;禁止体罚和酷刑;和平居民的人身、家庭、荣誉、财产、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应受到尊重;禁止集体惩罚和扣押人质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非战公约》.(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内瓦公约》体现的主要原则以及与《非战公约》内容的主要区别.【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8.材料早在辛亥革命时张之洞即被“妖魔化”了,翻开1903年至1905年期间革命党人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张之洞是一概的汉奸、封建卫道士形象。张之洞与康梁维新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变法方式的缓行和激进之分最终使二者分道扬镳。张之洞的《劝学篇》集中体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政治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也就是说,这一取向的重心是在“中学为体”。但如果细心考虑当时的变革需要和张之洞的思想背景,就会明白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在强调“变革”的一面,而非固守的一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不愿意去看紧跟在它后面的“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一句,如是不是对《劝学篇》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的解释,可以看到张之洞对西方的感知程度还是相当深刻的。﹣﹣摘编自李刚《张之洞:手握经卷的坚定改革家》(1)结合材料和史实说明为什么在革命党人眼中张之洞是封建卫道士的形象?(2)概括材料对张之洞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看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两则材料均出自司马迁《史记》:“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结合汉初史实,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史记》中对汉初商业政策的记载自相矛盾②抑商侧重于压制商人社会地位③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④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商业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意在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和影响.【解答】根据材料可知,高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孝惠、高后时虽然复弛商贾之律,但是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说明也是实现抑商政策,故①错误;“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孝惠、高后时…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说明抑商政策侧重于抑制商人的社会地位,故②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民营手工业的信息,故③错误;根据“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说明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工商业的发展.2.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A.孔孟儒学 B.老庄道学 C.董仲舒儒学 D.程朱理学【考点】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朱熹的主张.【解答】材料中“把知识领域的事情”是格物致知.材料的意思是要求人们通过格物、居静、以“敬”的心境引导自己的心灵,从“人心”转向“道心”,这是朱熹的观点,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3.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重点考查黄宗羲的思想.【解答】《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著作.“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是李贽的言论,故A错误;“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黄宗羲的言论,是否定君主专制而肯定民权,与卢梭《民约论》的反映的思想一致,故B正确;“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思想,故C错误;“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言论,故D错误.故选B.【点评】区别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陈独秀等人的不同思想.4.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沙发换皮翻新合同范例
- 调色确认合同范例
- 营业铺面承租合同范例
- 制作服务合同范例
- 订单合同范例范例
- 收购桃子合同范例写
- 门面场地出租合同范例
- 采购合同范例壁布
- 代收购大豆合同范例
- 农村专业合作合同范例
- 2025年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
- 福建百校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西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3年益阳市安化县招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笔试真题
- 《基于PLC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10000字(论文)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微积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课件
- 2024年度短视频内容创作服务合同3篇
- 介入治疗并发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1-国开(NMG)-参考资料
- 眼科主任年终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