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1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2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3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4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1、时空观念:通过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的学习,从时空观念出发,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特点。2、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史料,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文化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理解其文化产生的时代特征。3.历史解释: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繁盛,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的材料能力。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的变化及原因,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5、家国情怀:认识当时我国经济与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理解民族融合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课前导语P64思考:材料反映了北宋比较于唐朝,其在经济上有何区别?一、经济之变1.农业领域发展概况意义耕作制度经济结构棉花种植边疆开发稻麦复种制:一年两熟(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

一年三熟(有些地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粮食产量、人口数量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元朝:大力推广(南方植棉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元朝开始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了显著的进步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4-65,梳理农业发展的概况。一、经济之变2.手工业部门时间发展概况意义制瓷业宋朝元朝矿冶业北宋印刷业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4,梳理手工业发展的概况。①出现五大名窑:汝、官、定、哥、钧②特点:风格各异、色彩多变、质感浑厚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煤的开采量很大矿冶业在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雕版印刷普及,活字印刷术发明(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瓦肆夜市商业街西市东市日中开市,日没前闭市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有复开张对比唐朝和宋朝的城市布局图,可看出宋代的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功能转变: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空间限制)②时间:突破时间限制③功能: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强④出现了娱乐场所(勾栏、瓦肆)1.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一、经济之变城市的繁荣与发展①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②元朝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③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捶丸蹴鞠勾栏客栈一、经济的发展

3、商业发展外卖茶坊美容店酒楼修车店饮料店一、经济之变一、经济之变(2)边疆贸易3、商业的发展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作用:有利于边境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少数民族政权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发展;丰富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加强各民族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促进民族交融思考:榷场互市有什么作用?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一、经济的发展一、经济之变3.商业与城市的繁荣(3)海外贸易的繁荣思考:根据教材和地图,找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路线、交易商品、机构、主要港口。路线: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到达南洋、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外贸商品:a.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纸张等远销亚非b.输入:输入中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等为主机构: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广州、泉州、明州等)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宁波)等一、经济之变北宋钱币铸造量增多,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交钞”——元朝纸币“交子”——北宋纸币“会子”——南宋纸币(3)货币:城市空前繁荣,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思考:据材料指出,宋元时期纸币出现的原因?贸易发达,货币外流纸币轻便易流转(宋代)“每一交易,动即十万”。“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民苦转贸重,故设法书纸代钱,以便市易。”

3、商业发展《宋史·食货志下三》

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原因:一、经济的发展一、经济之变4.经济重心南移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P65,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一、经济之变4.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时期背景进程概况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北方动荡江南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中叶以来安史之乱开始南移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完成南移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南多北少格局定型南宋北宋灭亡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北宋亡,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江苏)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①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②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缩短航程:

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③为运输江南的粮食,元朝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1)南移过程一、经济之变一、经济的发展(2)影响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北方南方前期人数278人51人比例84.5%15.5%中期人数274人155人比例63.9%36.1%后期人数121人179人比例40.3%59.7%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人数统计情况结合材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4、经济重心南移:北宋人口密度图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①城市发展与海外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②人口分布: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定型③文化重心: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北分卷制度)。④生态环境: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⑤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各民族间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推动民族多样性发展。⑥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南方逐渐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马端临《文献通考》

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思考: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1)顺应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有利于兼顾地区平衡,改变官员队伍中南强北弱的现象(2)对南方考生来讲不是很公平,存在一定的地域歧视,易引起南北矛盾一、经济之变二、社会的变化材料一

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材料二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宋·蔡襄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变化一:门第观念的淡化,阶层流动性加强编户齐民无贵贱材料三:“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材料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

主奴依附松驰,自由来去分析材料指出宋朝与前代相比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1、变化表现变化二: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人身依附关系削弱社会之变二、社会的变化材料五:唐代,尤其是它的前半期,买卖土地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均田制下,口分田不能买卖,卖一亩要“笞二十”的;宋代除国有土地外,私人土地的买卖不受到任何限制……随着货币流通的发展,土地买卖愈益盛行。

——漆俠《宋代经济史》材料六

“明立要契,举借种粮,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官司。”——(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不抑制土地兼并、管理放松重视契约关系男去耒耜则不禁;女去织纴则不禁;工作奇巧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石介《明禁》

百姓更换职业自由,官府限制松弛。变化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分析材料指出宋朝与前代相比出现了哪些新变化。1、变化表现社会之变二、社会的变化

材料七

这一时期(辽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转型,并通过与汉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政治上的相互借鉴、文化上的相互交融,推动了中国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对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变化四

民族交融加强1、变化表现社会之变材料:商品经济富于流动性和分化性,引起社会变革,在引起变革诸因素中,商品经济是最根本的。——林文勋:《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社会变化的原因。原因(1)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世家大族的衰落;(3)科举制度的发展;(4)政府政策的调整。二、社会的变化2、变化的原因三、文化之变三、儒学的复兴孔子创立春秋继承发展,成为显学战国孟子荀子焚书坑儒,遭打击秦朝儒学独尊西汉武帝吸收佛道,新发展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遭挑战隋唐韩愈儒学复兴运动?宋朝1.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社会动乱,传统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百姓生存艰难困苦的民众需要精神的寄托

,心灵慰藉思考:反应了怎样的社会问题?现世的苦难换来世幸福三国到五代,儒学僵化(研究经书字句),社会影响不及佛、道儒三、文化之变1.思想之变:儒学的复兴——理学兴起三、文化之变三、儒学的复兴口号:“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张

载3、代表人物及目的:目的:为现实服务—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理学的集大成者程朱理学三、文化之变1.思想之变:理学的内涵理学=抽象思维:(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理学的主要内容。宇宙观/世界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核心思想)人生观/道德观:①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②“三纲五常”(朱熹)思考:从理学的宇宙观中可以看出,其吸收了哪一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思考:根据材料,说说看你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认识。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思考点P67】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积极:体现出准宗教的道德自律精神消极:具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极易成为统治者束缚臣民的精神工具三、文化之变1.思想之变:理学的内涵理学=抽象思维:(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理学的主要内容。宇宙观/世界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核心思想)人生观/道德观:①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②“三纲五常”(朱熹)吸收道家思想思考:结合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认识,可以看出其吸收了哪一家的思想?吸收佛教思想认识论、方法论:格物致知(朱熹)——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思考:从以上三个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理学有一个什么倾向?客观唯心主义倾向三、文化之变1.思想之变:理学的内涵思考:根据此内容,分析理学的实质。实质:用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性自然欲望,维护专制统治思考:对于封建地主阶级而言,如此好的思想接下来应该如何推广?朱熹对儒学教育深入探索:

合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注释“四书”:《四书章句集注》三、文化之变1.思想之变:理学的内涵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特点:1.进一步思辨化、哲学化。2.以儒家道德为思想核心,进一步伦理化。3.将儒学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生活中,促进儒学世俗化原因:1.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扶持;2.理学家们大力宣传和倡导;3.书院等教育体系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的推动三、文化之变

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一: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范仲淹、欧阳修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8、理学的影响材料三: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三、儒学的复兴积极:(1)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2)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消极:①政治: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

②社会: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③思想:具有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因循守旧等封建观念;依据材料,探讨理学的影响。三、文化之变(二)文学艺术宋词特点代表元曲散曲杂剧特征地位代表话本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关汉卿、王实甫宋元时期,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1、总结宋元时期宋词、元曲、话本特点。三、文化之变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概括文学发展的趋势?文学发展趋势:(二)文学艺术春秋战国汉代唐代宋代明清元代诗经楚辞赋诗歌词曲小说趋势:通俗化、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5、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民间“风俗画”流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