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1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3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4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新课导学·预习提示

知识点一选官制度

知识点二三省六部制

知识点三赋税制度◆教材拓展·素养落实【课标】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学习要点】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九品中正制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学习聚焦: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知识点一选官制度背景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地方大族名士操纵选官,干扰人才选拔;曹操尝试新的选人方法确立三国时期魏国创立了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演变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结果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2.科举制度(1)建立: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2)发展(3)影响: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学思之窗]教材P41,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提示:科举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在程序上给所有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形成了相当大的社会阶层流动;以才学为依据,保证了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是,科举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用儒学作为考试内容,忽视科技;片面应试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新课导学·预习提示知识点二三省六部制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学习聚焦: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1.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度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1)确立: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2)构成及职权(3)特点: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新课导学·预习提示(4)发展①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②设立政事堂:政事堂为宰相议事的地方,后改称中书门下,它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5)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新课导学·预习提示[插图]教材P42,观察“唐朝三省位置图”,说明图中中书、门下两省位于宫城内,尚书省则位于宫城之外的原因。提示:图片中三省的这种空间布局体现了决策权、审议权和执行权的分散。中书省和门下省为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地处宫城内是为便于皇帝决策;而尚书省是皇帝诏令的执行机构,对与宫城的距离要求不高。这种空间布局和职责分工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同时也说明中书省和门下省在三省中的权力、地位有所提升。新课导学·预习提示知识点三赋税制度新课导学·预习提示学习聚焦: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1.租调制(1)确立: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2)发展: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新课导学·预习提示2.租庸调制(1)内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2)意义: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新课导学·预习提示3.两税法(1)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2)目的:解决财政困难。(3)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4)内容:每户按户等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5)影响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思考点]教材P43,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汉到唐前期,赋税制度是以人丁为征税之本,而以人丁为征税之本的前提条件是纳税人必须有相应的土地、资产。然而,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特别是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沦为地主的佃户,唐朝政府控制的农户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步枯竭,以均田制为基础、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已经无法实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扩大了税源,简化了手续,增加了财政收入,挽救了唐朝中期以后的经济危机,稳定了唐朝政权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它为赋税制度确立了一个新的合理的征收标准。从此以后,征税标准开始从人丁转移到土地、户等。新课导学·预习提示新课导学·预习提示[问题探究]教材P44,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提示:利: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弊:各地每年税收总额按大历年间最多者确定,并将那时非法的苛捐杂税合法化,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两税法在执行中,由于官吏媚上求宠,在两税外又额外征税,勒索无度,人民负担不断增加。史料①(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②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③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三省长官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钱穆《国史大纲》[解读]①反映了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②反映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③反映了唐朝时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分割相权。教材拓展·素养落实【典题试练1】

[2024·浙江杭州期中]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套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的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完善于唐。其中某一部门的职责是“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皆按典故起草进画”。该部门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C.尚书省 D.吏部[解析]据材料“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皆按典故起草进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参议表章,A项正确;门下省职责是审核诏令,排除B项;尚书省的职责是执行诏令,排除C项;吏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办事机构,排除D项。教材拓展·素养落实A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和科举制特点(1)演变①世官制:夏商周时期,由贵族子弟世袭官职。②察举制:汉代,由官吏察访、推荐授官。③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由中正(品评官)评“品级”,依据品级授官。④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明清走向衰落,直至1905年被废除,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教材拓展·素养落实(2)趋势①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②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③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相对的公平、公开。(3)科举制特点①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②方式的公平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③范围的广泛性:人们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教材拓展·素养落实2.唐朝的赋税制度变革与创新价值教材拓展·素养落实【典题试练2】

[2023·浙江7月学考]唐诗“一声天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注:翠微为唐代宫殿名)。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邹阳暖艳催花发,太皞春光簇马归。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描写的是(

)A.唐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的场景B.科举考试放榜的盛况C.文成公主送亲队伍西出长安D.国际都会长安的繁华教材拓展·素养落实B[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