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理解并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重点、难点)体会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写作特色。(难点)了解孔子的思想,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重点)学习目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晚年回鲁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孔子的思想和教育实践,使他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并且他的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走近作者在古代中国,对于某些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表现或学识渊博、有所建树的男子,会被尊称为“某子”。例如,老子、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这里的“子”是对他们的尊称,而不是他们的名字。这种称呼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这些男性的高度尊敬和认可。知识拓展《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四书”与“五经”之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南宋朱熹,五经之名则早始于汉武帝之时。向为历代儒家学子首要研学之书经。“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春秋盖由微言大义,故常与其注书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等合集。

语录体,指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文体常识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

一箪食(

)四十而不惑()

不逾矩(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传不习乎(

逝者如斯夫(

)好(

)之者yùnhuòyuèdàiɡōnɡdǔyúwǎnɡdānchuánhàofúwú读读写写不亦君子乎

()可以为师矣

()饭疏食饮水

()饭疏食饮水

)匹夫不可夺志

)吾日三省吾身

)有朋自远方来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今:可能、许可。今:疏通、疏散。古:有才德的人。古:可以、凭借。古:粗糙。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古:泛指平民百姓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古:多次。今:数词,三。

古:志同道合的人

今:朋友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饭疏食饮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爱,爱好;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词类活用(二)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特殊词句(一)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三)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整体感知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本章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整体感知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本章谈学习方法。整体感知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他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在其中了。非道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整体感知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整体感知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记得牢固,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他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十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整体感知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①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②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③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④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⑤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⑥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⑦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⑧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成语积累虽然说的虽然是“温故”,但强调的却是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时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一、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否可以理解为,只要“温故”就能领悟新知识,就可以“为师”呢?思考探究孔子认为,一味地读书而不思考,只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如果只是一味地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但是,“学”和“思”在孔子心中并不是对等的关系。孔子认为“学”是“思”的基础,他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学”是“思”的基础和前提,“思”是“学”的提高和发展。二、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何正确认识“学”与“思”的关系?思考探究三、从第三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最高境界: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得到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思考探究(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四、文中哪些句子是关于修身的?请找出来。思考探究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习态度:(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思考探究该章把高尚的感情寓于详细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形象地表达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六、第八章中,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思考探究学习生活中,如果我们对一个问题或一门功课很喜欢,甚至从中感觉到乐趣,那么,我们就感受到了学习的真谛。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思考探究一、观点鲜明,思想深刻。作为语录体文集,《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都很鲜明,但它只提论点,不作论据。如第5章谈“学”与“思”的关系,只用一句话就表明了孔子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