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升初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押题卷)
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1.(2022秋•雨花区期末)课内阅读习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期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理于东海。
(1)文中“溺”的意思是,“故”的意思是。
(2)精卫填海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画出来。
(3)“精卫”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4)人们通常在情况下使用“精卫填海”这个成语。
①形容人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②倡导保护大自然
③形容不自量力,自以为是
④比喻说是爱好某物,其实并不真正爱好
(5)通过课内外学习,我还知道这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2023春•玄武区期中)小古文阅读。
画添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
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
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⑤为之足?”遂⑥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i):祭祀。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③卮(zhi):古代
盛酒的器皿,类似壶。④且饮之:准备饮酒。⑤安能:怎么能,哪能。⑥遂(SU1):于
是,就。
(1)请结合古文内容,将古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2)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数人饮之不足
A脚。
B.足够,充足。
C.值得。
②蛇目无足
A.坚固。
B.固定。
c.副词,本来。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②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画画水平不高,就不能有收获。
B.有时候,做事多此一举,反而不恰当。
C.要多观察事物的特点,才能做好事情.
3.(2022秋•淅川县期末)阅读
欧阳修读书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②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
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⑤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
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短文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命题人所加。①孤:小时候失去父亲。②荻(d
1):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③及其:等他。④闾(1U)里:乡里,邻里。⑤或:
有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节字。
②及其稍长,而家无节读。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他从小就写诗歌文章,一直写到成人。
B.他小时候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已经像是成人写的。
C.他小时候写诗歌文章,就是跟成人学的。
(3)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启发。
4.(2022秋•黄山期末)小古文阅读
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①不及也。”异日②至客
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相(hud)豆腐,其人只择鱼肉大唆(dan),客问日:
“汝曰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客曰:“今见鱼肉,何及性命?”
【注释】①他味:其他菜的味道。②异日:以后的一天或一段时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客记其食性所好
②觉他味不及也
③其人只择鱼肉大吸
(2)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这则笑话讽刺了一个怎样的人?
5.(2022•灵宝市)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学弈》
(1)将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在横线里写出两个“为”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猜一猜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诲:_______
至:_________
俱:_________
为:_________
6.(2022秋•坊子区期末)阅读小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好国民
集众民而成国,一国之兴衰治乱,视其国民之品性、能力。故修身善行,为爱国之
本务①•对己,则修德、力学、卫生、习劳②,以俭奉身,以勤处事。对家,则孝亲,敬
长,爱兄弟,教子女,睦®亲族。对社会,则敬老,慈幼,救贫,济困④,交友以信,待
人以敬,接物以诚,守公德,兴公益。对国,则纳税,守法,卫国,爱众。如此,诚为⑤
好国民也!
(选自民国老课本《新修身》初小第八册第十八课《好国民》)
注释:①本务:根本,本来应尽的义务②习劳:练习劳动③睦:与……和睦相处④济困:
救济贫困⑤诚为:真的是
(1)选择正确的停顿,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A.故修/身善行,为/爱国之/本务。
B.故/修身善行,为/爱国之本务。
C.故修身/善行,为/爱国之本务。
(2)读了小古文,我知道了爱国的根本是。小古文
从、、、四个方面讲了成为好国民的标准。
(3)结合短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作为一名好国民,接下来自己会怎样做。
7.(2022秋•长兴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盖世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久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
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之者也;有恒
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①士人:泛指知识阶层。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A.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B.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C.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D.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
①不敢以一得自足
②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3)曾国藩说读书要做到三点,他是这样说,平时也是这样做的。根据方框的提示用原
文来回答。
曾国藩虽极忙,也坚持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他做到了
曾国藩曾说“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他做到了
(4)文中的哪些读书观点对你有启发?请你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一写。
8.(2022秋•黄梅县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
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C.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D.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方鼓琴而本在太山。志:
②少稣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
(3)用“横线”画出最能体现僮子期是伯牙知音的句子
(4)锤子期死后,伯牙的做法是“"(用原文语句回答),从中我体
会到了。
(5)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音乐之美和情感之美。
①结合词语“清风徐徐”,想象并写出如果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锤子期会如何赞叹。
方鼓琴而志在清风,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②结合“资料链接”,想象并写出伯牙的神态和心理。
资料链接:伯牙与子期因琴相识,相处甚欢。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第二年伯牙如
约赶来,但子期已病逝。一位老人说,子期死前一再叮嘱要把他的遗体葬在江边,等伯
牙来的时候,能再听他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22秋•高邑县期末)阅读文言文。
父母之恩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①之,怀抱之。有疾,则为延医②诊
治。及年稍长③,又使入学。其劳苫如此,为子女者,岂可④忘其恩乎?
一一选自《孝经》
[注释]①哺:喂食。②延医:请医生。③及年稍长:等年龄大一点。及,等到。长,年龄
较大。④岂可:怎么能。
(1)借助注释读小古文,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乳/哺之,怀/抱之。
B.父/母乳/哺之,怀/抱之。
C.父母乳/哺之,怀抱/之。
D.父母/乳哺/之,怀抱/之。
(2)这篇小古文讲述了父母为孩子做的哪些事情?(多选)
A.乳哺、怀抱
B.延医诊治
C.使人学
D.不忘其恩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0.(2022秋•薛城区期末)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1)用标出上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溺:
故:
常:______________
埋: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个神话故事中最神奇的地方是:
(4)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1.(2021秋•海曙区期末)文言文阅读。
陆象山观棋
陆象山①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②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
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日:“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
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③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
谢日:“某④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著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
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②肆:店铺•③《河图》:介绍星象等内容的书。④某:
我。
(1)用“/”为文中画波浪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卧而仰视之者两日
(2)下列选项中,对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o
A.常找高手过招
B.观摩他人下棋
C.善于知识迁移
D.善于思考领悟
(3)“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陆象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内容来评价。
(5)“琴棋书画”是一家,这学期你们还从课文中认识了哪位古代艺术家,请用一句话
介绍他。
12.(2022春•坊子区期末)小古文
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①
勿贪多,则拳可出矣②。"
注释:①汝:你。②矣:了。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中/有果.
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
A.瓶子
B.瓶中的果子
(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
B.你不要拿那么多,你握紧拳头拿出几个就可以出来了。
(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我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B.做人不能太贪心,要学会取舍。
13.(2022秋•龙华区期末)古文阅读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①攀栏而吼,
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②,戎湛然③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①承间:趁机会。②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③湛然:安然、沉稳的
样子。
(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2)“纵”字在字典中有如下意思:①发,放;②释放;③放纵,听任;④耸,向上引;
⑤直,与“横”相对。“纵百姓观之”中的“纵”的意思是。(填序号)
(3)“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之后,百姓和王戎分别有怎样不同的表现(用原文
回答),从中可以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14.(2022秋•大埔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欧阳公苦读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家贫无资②。太夫人③以狄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
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⑤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
是务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资:财物,钱财。③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④获:芦苇
杆。⑤闾里士人家:街坊,乡里。⑥务:任务
(1)选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强以书写(jiaojido)及其稍长(chdngzhdng)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家货无资教以节写或因而把录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多诵古人篇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5.(2022•长垣市)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粮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
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
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
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案无留牍________________
②率阻之__________
③值岁荒_____________
④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联系上下文,试着说一说“或阻之”的人会怎么劝说郑板桥?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16.(2021秋•云阳县期末)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观天地有所得
观朱霞,悟①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②,
则俯仰③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④;对黄华⑤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
幽芳⑥,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选自王永彬《围炉夜话》)
注释:①悟:领悟,了解,领会。②浩瀚:本意为水势盛大,引申为广大或繁多。③俯
仰:低头与抬头,引申为天地。④虚心:谦虚,不自大。⑤黄华:指菊花。⑥幽芳:清
香,比喻高洁的德行。
(1)借助注释,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①观河海,悟其浩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2)“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人们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懂得了很多人生哲
理。
你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中明白了哪些哲理?照样子写一写。
①观朱霞,悟其明丽:
②对绿竹得其虚心:
17.(2021秋•金寨县期末)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心眼既不专一,却只馒跟诵读。漫浪:
②三到之中,心到最电。急:
(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o
(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o
A.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口就会积极配合好的。
B.最后一句话用设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
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18.(2021秋•鼓楼区期末)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己得履,乃日: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日:“宁
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②履:音吕,革履,就
是鞋子。③罢:罢了,完结,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1)联系上下文,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O
A.先自度其足(计算、测量)
B.而忘操之(量好的尺码)
C.吾忘持度(计算、测量)
D.宁信度(量好的尺码)
(2)下列句式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郑人/有欲买履者
B.面/置之其/坐
C.遂/不得履
D.何/不试之/以足
(3)对文本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讽刺了那些墨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B.告诉我们不能固执己见,死守教条。
C.讽刺了不相信自己的人。
D.教育我们要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
19.(2022•交城县)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暮,何不炳烛③
乎?”平公日:“安©有势人臣⑤而戏笑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⑥。炳烛之明,
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③炳烛:点燃火把。
④安:怎么。⑤势人臣:为人臣子。⑥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
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1)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
从师旷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故意将“暮”理解成。
①夜晚②迟,晚③年暮,年老
A.①②
B.②①
C.®®
D.③②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夸张、排比的句式表达了对老年人想再学习的看法。
B.“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应读为“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C“盲臣安敢戏其君乎?”的意思是盲臣不敢戏君。
D.“善哉”一词说明师旷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3)用横线的方法,我理解了“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句话的意思是
(4)我们正处在“如日出之阳”的阶段,应当怎样对待学习呢?
20.(2022•博罗县)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虽与之俱学,。为是其
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与之供学
②非终也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人专心致志
B.为是/其智弗若与
C.虽/与之俱学
D.一人/虽听之
(4)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5)从这篇文言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1.(2022秋•官渡区期末)
古人谈读书(节选)
余尝谓①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②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③。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注释]①谓:说;②漫浪:随意;③急:要紧、重要。
(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回答)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余学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B.王戎七岁,学与诸小儿游。
C.我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我学到了体育锻炼的甜头。
D.吾学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课后辅导课上,佳佳不懂装懂,我会用来劝诫她端正学习态度;背书时我
发现佳佳边玩钢笔边背书,我会用来告诉她学习要用正确的方法;佳佳问我为
何那么喜欢读书,我会用回答她。(请把正确选项填在横线上)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2022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所以
我经常去社区书吧读书,书吧内粘贴的“读者须知”有4个标识,我知道第个
标识,这个标识在温馨提示我们.
丝翻读者须却
①②③
(5)最近,佳佳认真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并与班级的同学进行了阅读分享,你能
根据下面的情节图,猜猜她都分享了哪些民间故事
卒助劳作
■心修修依凄东・自立门户
断擀相通各届本fll
大橙志王MtttES
发下用电
成功过常■下外充
-Q-Q->
0—----------4►
②③
A.《刘海与金蟾》《牛郎织女》《木兰从军》
B.《八仙过海》《田螺姑娘》《马头琴的故事》
C.《蝴蝶泉》《牛郎织女》《白蛇传》
D.《白蛇传》《八仙过海》《田螺姑娘》
22.(2022秋•台安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节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以上语段节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和学习的六句话。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是却也②不脏下问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请结合孔子的观点,谈谈你对学习和读书的收获。(至少三点)
23.(2022秋•中山市期末)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俄而③雪骤④,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⑤?”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⑦柳絮因风⑧起。”公大
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⑨,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文义:文章的义理。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骤:急⑤何所似:像什么。⑥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⑦未若:不如,不及,⑧因风:
乘风。⑨即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银,谢无奕之女。
(1)谢太傅一家在讨论什么问题?
(2)兄子和兄女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你更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24.(2022秋•鄂城区期末)小古文阅读。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dU)。公之余辄(zh6)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
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贩济,或阻之,燮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
乎?上有谴①,我任之②。”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本文记叙的是(人物)在(地点)和(地点)
做官时的经历,其中详写的是这件事。
(2)与“公之余”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阻之
B.我任之
C.去任之日
D.父老沿途送之
(3)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案无留居(写字用的木片)
B.辄与文士畅饮咏诗(就)
C.至有忘其为长吏者(甚至)
D蒋万余人(救活)
(4)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说明郑板桥清廉正直。
B.“案无留牍”说明郑板桥公务清闲。
C.“与文士畅饮咏诗”说明郑板桥平易近人。
D.“父老沿途送之”说明郑板桥受人爱戴。
25.(2022•宝垠区)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孰为妆多冲乎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见两小儿辨斗
②冬日中则如盘盂
(3)文中哪句话表明两小儿辩斗的内容是很复杂的?把这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4)下面对这篇文言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故事简短、深入浅出。
B.这则文言故事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情节。
C.文中两小儿辩斗时的语言,要读出理直气壮,充满自信的语气。
D."曰"字在文中多次出现,反复强调所辩的对象是极为常见的,意在告诉我们即使是
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出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
多思考。
26.(2022春•宽城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
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①不筑:_____________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3)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B.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C.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27.(2022秋•鼓楼区期中)小古文阅读。
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①
勿贪多,则拳可出矣②J
【注释】①汝(ru):你。②矣(yi):了。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中/有果。
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
A.瓶子
B.瓶中的果子
C.瓶口
D.拳头
(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翻正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
B.我不要那么多,你握紧拳头就可以出来了。
(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8.(2021秋•揭阳期末)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
搐入两股间,令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
不可改也。
(1)选段出自课文《书戴嵩画牛》,作者是,画作《牛》的作者是。
(2)在文中用曲线画出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牧童下此判断,凭的是。
A.前辈的口耳相传
B.缜密的逻辑思维
C.丰富的生活经验
(3)在文中横线处填空,所填句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是:o
29.(2022•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萌①蚌.相争
蚌方出曝③,而鹤(yu)啄其肉,蚌合而箝(qidn)甲其喙。鹤曰:“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
(本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释】①鹤: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
鱼、昆虫、河蚌等。
②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③曝:晒。④箝:同“钳”,把
东西夹住。
(1)选择正确的一项,写序号。
①“两者不肯相舍”中的“舍”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舍不得
B.舍弃
C.施舍
D.宿舍,即住的地方
②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鹤和蚌,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一起捉走了。
B.鹤和蚌,谁也舍不得离开自己住的地方,于是渔夫就把他们一起捉走
C.鹤和蚌,是好朋友,他们不愿意分开,渔夫就把他们一起带回家了。
D.鹤和蚌,不愿意互相施舍,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一起带回家了。
(2)读一读文中表示鹤和蚌动作及语言的词句,完成填空。
动作语言
鹤—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
死蚌!
蚌箝其喙—
(3)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联系上下文,你能把这个成语补充完整吗?
鹤蚌相争,。
②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0.(2021秋•英山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天地浑沌①如鸡子②,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③为天,阴浊④
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注释】①浑沌:hiindiin,混沌,古人想象中天地为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②
鸡子:鸡蛋。③阳清:轻而清的阳气。④阴浊:重而浊的阴气。
(1)文中描写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样子的句子是“",描写劈开天地
时天地形成过程的句子是"
(2)读了这篇小古文,你想对文中的盘古说些什么?
(3)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我读过《》,故事中的(谁)给你
留下了印象。
小升初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押题卷)
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因此化为精卫鸟,常常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文中“溺”的意思是溺水,“故”的意思是因此。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的意思是女娃到东海游
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精卫填海的原因是: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以埋于东海”这句话看出精卫是一只坚强不屈、
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鸟。
(4)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精卫填海”现在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决心。因此人们通常在“形容人不畏艰难,努力奋斗”情况下使用“精卫填海”这个成
语。
(5)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学生结合课下积累回答即可。即:通过课内外学习,我
还知道这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故答案为:
(1)溺水因此;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坚强不屈、坚持不懈、不畏艰难;
(4)①;
(5)《夸父逐日》。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
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2.【答案】(1)蛇足;
(2)①B②C;
(3)①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②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4)Bo
【分析】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
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
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
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
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解答】(1)考查了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题目的拟定。根据内容可知,这篇文言文讲
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画蛇添足”的寓言故事。
(2)考查了对文言文字词的解释。
①结合译文作答,“数人饮之不足”的意思是: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故“足”的意思是:
足够,充足。应选B。
②结合译文作答,“蛇固无足”的意思是:蛇本来没有脚。故“固”的意思是:本来。应
选C。
(3)考查了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①结合译文作答,''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的意思是: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
它添上脚呢?
②结合译文作答,“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的意思是: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
酒。
(4)考查了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
实,实事求是。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故应选B。
故答案为:
(1)蛇足;
(2)①B②C;
(3)①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②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4)B。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
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多练习背诵。
3.【答案】(1)①写•②书籍.
(2)B;
(3)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勤奋刻苦,不可一心二用。
【分析】译文: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
亲用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
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
下来。以至于欧阳修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
诗歌文章,就能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词的解释。①“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的意思是欧阳
修的母亲用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故“书”的意思是写。②“及其稍长,而
家无书读”的意思是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书”的意思是书籍。
(2)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己如成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他
小时候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已经像是成人写的。
(3)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勤奋刻苦,不可一心二用。
故答案为:
(1)①写。②书籍。
(2)B;
(3)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勤奋刻苦,不可一心二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一定要读懂文本,弄清文章的意思,明确主旨,尽量从原文
中寻找答案。
4.【答案】(1)①喜好②赶上,追上③吃;
(2)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
(3)现在看见了鱼和肉,哪还顾得上性命呢?
(4)这则笑话讽刺了言行不一、虚伪的人。
【分析】参考译文:
一个人留客人吃饭,上的菜只有一味豆腐,他对客人说:“豆腐是我的性命,觉
得其他菜的味道都赶不上豆腐好吃。”他日到客人家,客人记得他吃饭的喜好,就在鱼肉
中个个都掺上豆腐。这个人挑着鱼肉大口的吃了起来,客人问他说:“你曾经说过豆腐是
性命,今天为什么不吃了?”那人答道:“现在看见了鱼和肉,哪还顾得上性命呢?”
【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①好:喜好。②及:赶上,追上。③啖:
吃。
(2)考查了文言断句。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句意:
就在鱼肉中个个都掺上豆腐。根据意义划分为: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
(3)考查了句子翻译。结合译文作答,“今见鱼肉,何及性命?”意思是现在看见了鱼
和肉,哪还顾得上性命呢?
(4)考查了情感主旨。这则故事旨在讽刺文中说“豆腐是我性命”,但见了鱼肉却不吃
豆腐,表示“今见鱼肉,何及性命”这类言行不一,品行虚伪的人。
故答案为:
(1)①喜好②赶上,追上③吃;
(2)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
(3)现在看见了鱼和肉,哪还顾得上性命呢?
(4)这则笑话讽刺了言行不一、虚伪的人。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
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5.【答案】(1)惟弈秋之为听思援弓缴而射之;
(2)w6iwdi;
(3)教
到来
一起
因为
【分析】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他曾经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
志,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
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这
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当然不是啊!
【解答】(1)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背诵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即可解答。
(2)考查了对加点字的字音。结合语境理解,①为:读“w6i”,认为;②为:读“w6i”,
因为的意思。
(3)词语理解的考查。可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故答案为:
(1)惟弈秋之为听思援弓缴而射之;
(2)w6iwei;
(3)教
到来
一起
因为
【点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2、正确断句。3、学会正确的翻
译方法。4、反复诵读。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
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6.【答案】(1)B;
(2)修身善行对己对家对社会对国;
(3)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析】参考译文:
人民聚在一起,就成为国家。所以,一国的兴衰治乱,与国民的品性、能力息息
相关。因此修身养性,完善行为,是爱国的根本。对自己,要修养品德、努力学习、注
意卫生、热爱劳动,减少浪费,勤劳做事。对家庭,要孝顺双亲,尊敬长辈,爱护兄弟,
教育子女,与亲族和睦相处。对社会,要尊敬老人,呵护幼儿,救济贫困,交友要守信,
待人要尊重,接触外物要真诚,遵守公德,支持公益。对国家,要依法纳税,遵纪守法,
保卫国家,爱护民众。像这样做,那真的是好国民啊!
【解答】(1)考查了文言断句。“故修身善行,为爱国之本务”意思是:因此修身养性,
完善行为,是爱国的根本。根据句意断句为:故/修身善行,为/爱国之本务。故选B。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对己,则修德、力学、卫生、习劳②,以俭
奉身,以勤处事。对家,则孝亲,敬长,爱兄弟,教子女,睦③亲族。对社会,则敬老,
慈幼,救贫,济困④,交友以信,待人以敬,接物以诚,守公德,兴公益。对国,则纳税,
守法,卫国,爱众。”可知,爱国的根本是修身善行。小古文从对己、对家、对社会、对
国四个方面讲了成为好国民的标准。
(3)考查了拓展延伸能力。结合短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作答,合理即可。示例:努力
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答案为:
(1)B;
(2)修身善行对己对家对社会对国;
(3)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评】做好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平时要多阅读,提高
分析能力。
7.【答案】(1)D;
(2)满足绝对;
(3)“恒”“有志”;
(4)文章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会读书的人,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所以我们在以后
的学习生活中应做一个会读书的人,更应做一个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的人。
【分析】参考译文:
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
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
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缘故。有
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解答】(1)考查了文言断句。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A项句义:
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根据意义划分为: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C项句义:
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根据意义划分为: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故选D。
(2)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足:满足。断:绝对。
(3)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三要有恒”可知,曾国藩虽极忙,也坚持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
他做到了“恒”。曾国藩曾说“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他做到了“有志
(4)考查了对文章的理解。文章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会读书的人,要有志向、有见识、有
恒心。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做一个会读书的人,更应做一个有志向、有见识、
有恒心的人。
故答案为;
(1)D;
(2)满足绝对;
(3)“恒”“有志”;
(4)文章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会读书的人,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所以我们在以后
的学习生活中应做一个会读书的人,更应做一个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的人。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
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8.【答案】(1)D;
(2)①心志②一会儿;
(3)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悲痛和终身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5)①徐徐乎若清风②神色悲伤,心想:”在这世上我没有知音了。”
【分析】参考译文:
伯牙弹琴,锤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志在高山(即“心里想着高山”),
锤子期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铺子期又说:''弹
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锤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折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
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解答】(1)考查了文言断句。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
惯。A、B、C项正确,D项有误,句意: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根据
意义划分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故选D。
(2)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①志:心志。②少选:一会儿。
(3)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译文理解文意后作答,文中最能体现铺子期是伯牙知音的句
子是“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从伯
牙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两人的友谊深厚,锤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4)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译文理解文意后作答,锤子期死后,伯牙的做法是“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琴”,从中可以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悲痛和终身不再弹琴的决绝态
度。
(5)考查了拓展延伸。①仿照文中锤子期夸赞伯牙琴声的句式即可。示例:善哉乎鼓琴,
徐徐乎若清风。②考查了补充句子。结合文言文的故事内容,发挥想象将故事补充完整。
示例:听了老人的话,伯牙神色悲伤,心想:“在这世上我没有知音了」
故答案为:
(1)D;
(2)①心志②一会儿;
(3)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悲痛和终身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5)①徐徐乎若清风②神色悲伤,心想:”在这世上我没有知音了。”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
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9.【答案】(1)A;
(2)ABC;
(3)父母养育我们是如此劳苦,作为子女,怎么能忘记父母的恩情呢?
【分析】参考译文:
人刚出生的时候,饿了不能自己吃饭,冷了不能自己穿衣服,父母用奶喂养他,
在胸前抱着他。一生病,就会请医生为他治病。等到他年龄大一点时,父母又把他送入
学校。父母养育我们是如此劳苦,作为子女,怎么能忘记父母的恩情呢?
【解答】(1)考查了文言断句。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
惯。句意:父母用奶喂养他,在胸前抱着他。根据意义划分为:父母/乳/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对应关系课件
- 教育集团财务报告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3.多电源电路的分析
- 感悟类作文课件
- 中心静脉压监测护理要点
- 公路养护机械安全操作
-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农业农村知识培训
- 压力性损伤风险管理
- 奖学管理部竞选部长
- 世界给予我的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2023年4月1日江苏省事业单位统考《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管理岗客观题)原卷+答案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单元复习试卷全册(含答案)
-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修订稿)
- 《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课件-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幼儿园绘本:《闪闪的红星》 红色故事
- 植物生理学_第七版_潘瑞炽_答案
- FZ∕T 60021-2021 织带产品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 云南大学研究业绩认定与折算细则
- DG∕T 154-2022 热风炉
- 《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