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的泛滥不可预知,且洪水来势凶猛,故而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且洪水起势平缓,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这表明,早期文明()A.均分布于大河流域 B.发展路径呈相似性C.特征差异受制于环境 D.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纪)。据材料可知,西亚两河流域河水泛滥不可预知,且来势凶猛,所以西亚文明中洪水之神是恶神。而尼罗河定期泛滥且洪水平缓,所以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喜神。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文明的特征差异,C项正确;早期文明多分布于大河流域,而非均分布于大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重点不在于文明发展路径的相似性,而在于发展的差异性,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自然环境与文明的关系,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公元前11世纪,雅典废除了王政,设立终身执政官,随后又以十年一届的任期取代终身制。公元前682年又改为一年一届,并使执政官的人数增加为多人。公元前594年,建立四百人会议,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从这一历程可看出雅典()A.植根于深远悠久的民主传统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充满曲折C.民主政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D.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渐进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82-公元前594年(雅典)。材料表明,雅典民主制经历了“终身执政官”“任期取代终身制”“执政官的人数增加”“四百人会议”等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其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逐步扩大公民的参与范围和政治权利,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渐进性,D项正确;材料反映先前政治发展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有影响,但先前政治绝非民主政治,排除A、C项;公元前11世纪,雅典废除了王政,此后就不再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了,排除B项。故选D项。3.如表可知()14—15世纪的英国英国议会确认大宪章活动统计据国王(在位时间)议会召开次数大宪章确认次数爱德华二世(1307—1327)291爱德华三世(1327—1377)4722理查二世(1377—1399)2513亨利四世(1399—1413)106亨利五世(1413—1422)112亨利六世(1422—1461)230爱德华四世(1461—1483)60理查二世(1483—1485)10A.议会召开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B.王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强C.王在法下的传统观念荡然无存 D.地方贵族势力左右中央政事〖答案〗B〖解析〗从14—15世纪的英国英国议会确认大宪章活动统计据可以看出,被《大宪章》所确立的议会开会次数非常少,说明通过大宪章来限制王权的效力有限,因此反映出王权有所加强,B项正确;从材料数据看不出在上升,排除A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地方贵族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4.如图是近代某一时期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图。由该图可知()A.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B.中国主导世界白银流向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西欧加大对华资本输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近代某一时期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图”、“三角贸易”可知,这一时期应该出现在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初步建立,A项正确;中国并不主导世界白银流向,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C项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三角贸易”时间不符,排除C项;资本输出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玛雅人信奉多神,神灵的职能有部分重合。在羽蛇神库库尔坎神庙的台阶上,玛雅人怀着莫大的崇敬刻下了一条自天而降的羽冠巨蟒的形象,因为羽蛇神每年到来的时间正与雨季相同,对于玛雅人来说,这就是播种玉米的时节。由此推知,玛雅人()A.有精准的历法 B.盛行精耕细作 C.重视农业生产 D.重视供奉神灵〖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水与农业密切相关,玛雅人将羽蛇神到来和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祈祷农业生产丰收,这说明玛雅人重视农业生产,C项正确;由题干看不出来玛雅历法的精准性,排除A项;由所学可知,玛雅人采取极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是精耕细作,排除B项;“重视供奉神灵”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16世纪早期,约翰·布肯哈根在德意志北部组建新教教会的同时,还设立了堂区学校。他用德文教授男女儿童学习《圣经》,在各地开展识字运动,被誉为“德意志国民学校之父”。约翰·布肯哈根的活动()A.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B.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民族意识C.维护了罗马教廷的教育特权 D.适应了工业社会的人才需求〖答案〗B〖解析〗约翰•布肯哈根积极建立民族教会,运用民族语言开展“国民”教育,这有利于增强当时德意志社会大众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文化已经兴起,排除A项;宗教改革中,德意志新教排斥罗马教廷和教皇的控制和影响,排除C项;德意志地区进入工业社会是在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7.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高度赞扬中华文化,认为“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观来治理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材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A.倡导德治解决欧洲法治困境 B.借鉴中国文化优化启蒙思想C.以中国政治为制度革新蓝本 D.借助中国形象推介启蒙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高度赞扬中华文化”可知,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方式表达了高度赞赏,侧面体现了其对本国政治制度的不满,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法国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伏尔泰等人借“中国形象”反对旧制度,宣传启蒙思想,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高度赞扬,其目的是为了宣扬启蒙思想,并非想以德治解决欧洲法治困境,排除A项;材料也非以中国文化优化启蒙思想,排除B项;材料更不是以中国政治为制度革新蓝本,排除C项。故选D项。8.如图是一幅政治讽刺漫画。该漫画寓意着美国()A.政党竞争推动民主机制焕发新机 B.分权制衡体制逐渐走向崩溃C.政治内耗显示了制度设计的弊端 D.政党政治与分权制度相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现代美国。根据漫画可知,三杈老树桩代表的是美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驴和象代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一把大锯正把老树桩切断,寓意为两党相争,各谋其利,体现了美国的政治内耗,究其根源在于制度设计中存在弊端,C项正确;漫画反映党争对美国民主机制的破坏,没有体现出调整变革,排除A项;漫画讽刺的是美国两党相争,矛盾对抗,不能说明欧洲分权制衡体制走向崩溃,排除B项;漫画反映制度设计有弊端,不能得出政党政治与分权制度相矛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9.在法国2800万人口中,不少于430万男性(占全部成年男性的60%)在1791年获得了选举权,而到了1793年这一人数增加到600万人。与之相比,英国在18世纪90年代的选举中只有17%的成年男性参与,在1884年才达到法国在1791年的水平。这表明()A.英国守旧势力强大 B.法国民主传统更为久远C.英国民主化程度低 D.法国革命推进更为激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1年(法国)。据材料可知,法国在革命之初便使多数男性获得了选举权,而英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才达到法国革命初期的水平,这折射出了法国革命更为激进的特点,D项正确;法国守旧势力不比英国守旧势力弱,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法国民主传统更为久远违背事实,排除B项;英国较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民主化程度较高,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表是近代科学的部分主要成就。它们()代表人物生卒年国籍主要成就惠更斯1629—1695荷兰提出“光的波动理论”牛顿1643—1727英国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者法拉第1791—1867英国经典电磁理论奠基人焦耳1818—1889英国热当量的测定者A.表明科技中心多元 B.直接转化成为生产技术C.引领工业时代发展 D.促进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表中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表中人物的成就属于近代科学成就,这些成就运用于工业领域,引领了工业时代发展,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科技中心多元,且材料中的科学家多为英国人,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科学家的成就直接转化成为生产技术,且早期科学家的理论是逐渐探索出来的,排除B项;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不能说“科学促进了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C项。11.玻利瓦尔回忆说,他在留学欧洲时,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使他“想到了我国的奴隶制,想到了解放祖国的人可能赢得的光荣”。作为案例,这表明法国的革命斗争()A.推动启蒙思想开始向美洲传播 B.推动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增长C.为墨西哥民族革命奠定了基础 D.偏离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的拉丁美洲。根据材料可知,玻利瓦尔在留学欧洲时,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使他“想到了我国的奴隶制,想到了解放祖国的人可能赢得的光荣”,这说明拿破仑的加冕称帝唤醒了玻利瓦尔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拉美民族民主意识的增长,B项正确;启蒙思想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就已经传到美洲,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革命斗争对玻利瓦尔的影响,并没有提及墨西哥或墨西哥的民族革命,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革命对美洲的影响,而非讨论法国革命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2.一战爆发后,甘地曾向英国当局表示,要募集印度人医疗队和印度士兵到前线服务,并认为战争结束后,印度应得到一个自治政府。然而,1919年英国政府的高压政策让甘地深感失望,他意识到“如果(印度)人民对此宽容而不抗争,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这反映了此时甘地()A.从非暴力到暴力斗争转变 B.独立意识深受一站启发C.民族独立斗争策略发生调整 D.认清殖民者的凶残本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9年的印度。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描述了甘地在一战爆发后的立场,他最初是支持英国并希望印度通过为英国服务来换取自治。但1919年英国政府的高压政策使他认识到这种策略无效,并促使他采取更直接的斗争方式,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民族独立策略发生调整,C项正确;甘地并没有放弃非暴力的方式,排除A项;甘地在一战前就有民族独立意识,排除B项;甘地一战后继续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殖民者依然存在幻想,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是1936~1939年苏联在西班牙发行的电影和书籍(部分)形式名称内容电影《火中马德里》重点展现法西斯势力对马德里的狂轰滥炸,揭露法西斯的战争暴行。《热烈欢迎》展现被疏散的西班牙儿童在苏联受到热烈欢迎的场景,展示战时苏联和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友好关系。书籍《苏联的社会主义胜利及其历史意义》强调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为关注“人”本身,将“人文关怀”置于思想和行动的中心位置。这反映了苏联()A.注重塑造国家形象 B.积极维护反法西斯同盟C.积极进行参战准备 D.在文化领域回应了冷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1939年(苏联)。根据材料信息,电影《火中马德里》通过展现法西斯对马德里的轰炸,强调法西斯的战争暴行,从而在观众中激起对法西斯主义的反感和对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这样的影片有助于塑造苏联作为反法西斯主义斗士的形象,同时也强调了苏联在国际事务中的正义立场;电影《热烈欢迎》则展现了西班牙儿童在苏联受到的热情接待,这不仅展示了苏联的人道主义关怀,也强调了苏联与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友好关系,从而在宣传中树立了苏联的国际主义形象;书籍《苏联的社会主义胜利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强调苏联对“人”的重视,将“人文关怀”置于思想和行动的中心,这样的宣传有助于打破外界对苏联可能的负面印象,塑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正面形象,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的关怀,这些电影和书籍的发行是苏联对外宣传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文化产品的出口,塑造一个积极、进步、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故选A项;反法西斯同盟在1942年元旦建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苏联的良好形象,没有体现出苏联参战的信息,排除C项;冷战是在二战结束后开始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二战初期,英国政府的战争动员较少出现“人民”的字眼,多强调战争对捍卫文明的意义;战争后期,“人民战争”开始在官方和民间的宣传中被不断提及。这一变化()A.表明英国认清战争的侵略本质 B.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反映了绥靖政策已经彻底破产 D.体现出对战争形势认识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在战争初期,英国更多地强调战争的高尚目标和文明价值,以鼓舞士气和获得国际支持。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意识到要战胜法西斯国家,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牺牲。因此,“人民战争”的概念开始被强调,以动员全民参与战争努力。这种宣传策略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战争的需要,发挥整个国家的力量,反映英国对战争形势认识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更多是认清战争形势,而非战争的本质,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在二战期间对战争宣传的变化,没有关于“绥靖政策”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5.1985年撒切尔政府着手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其中一个内容为改变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进一步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这一改革反映了()A.社会阶级结构在发生重大变化 B.政府对经济干预能力不断增强C.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调整 D.战后英国国家实力的持续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英国)。据材料信息,撒切尔政府改变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进一步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结合所学可知,高福利政策导致了英国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助长懒惰行为,培养了懒汉,因此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反映政府对自身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发生调整,C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中间阶层”人数增加,而材料强调的是“福利国家”的改革调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70年代经济危机后,欧美各国纷纷减少政府干预,无法从这一政策变化得出英国实力下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6.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这一局面的出现()A.源于世界多极化背景下的力量变化 B.反映了美国对拉美国家意愿的尊重C.折射出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加强 D.表明美国战略重心逐渐向拉美转移〖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显示美国在调整干预拉美地区事务的手段和形式,同时拉美国家也在通过各种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发挥自己的作用,反映在多极化趋势之下,美国已无力单凭武力干涉别国事务,及时调整政策;同时发展中国家因自身实力的发展、主体意识的增强,也在积极作为,A项正确;美国并非因出于尊重而调整干预手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增强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美国战略重心逐渐向拉美转移”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开始的时候,西欧城市都相对弱小,领主无论强弱基本都可以维持封建庇护关系;当8~10世纪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时,各地城市快速兴起并且实力不断增强。到11世纪,不少城市的实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一些领主。意大利的城市首先获得了自治权,一些领主颁发特许状赋予城市一定的(或完全的)自治权,从而消减市民对领主的抗争,并减少了连年战斗给城市及其商贸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些城市富商还出钱出人支持王权及国家统一大业。——摘编自陈兆旺《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制度分析》材料二法国国王与城市联盟发端于10世纪,但最初并不稳固,而且经常遭到破坏。例如法国北部的琅城,曾通过谈判,用大量金钱向领主买到自治权。后来,主教高德理企图取消琅城的自治权,市民举行武装起义。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和他的儿子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认识到城市对加强王权的重要性,先后准许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的自治,以发展经济和文化。1185年腓力二世下令修整巴黎市容,一位富商竟捐献11000银马克加以支持。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腓力二世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仅用十多年的时间,先后攻占诺曼底、安茹、缅因、屠棱等地,金雀花王朝在卢瓦尔河以北土地全归腓力所有。——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中世纪》(1)根据材料,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的手段,指出中世纪西欧出现城市自治的背景。(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析10~13世纪城市自治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手段:与封建主谈判;用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原因: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封建势力逐渐衰落;封建主阻碍城市的发展;王权支持城市自治。(2)影响: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一些自治城市兴办大学,培养了社会需要的人才;有利于加强王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中世纪的西欧。第一小问手段:根据材料“意大利的城市首先获得了自治权,一些领主颁发特许状赋予城市一定的(或完全的)自治权,从而消减市民对领主的抗争”“例如法国北部的琅城,曾通过谈判,用大量金钱向领主买到自治权”可知与封建主谈判;用金钱赎买;根据材料“主教高德理企图取消琅城的自治权,市民举行武装起义”可知武装暴动。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10-13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阶层变化可知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结合封建势力发展的状况可知封建势力逐渐衰落;封建主阻碍城市的发展;根据材料“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和他的儿子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认识到城市对加强王权的重要性,先后准许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的自治,以发展经济和文化”可知王权支持城市自治。【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0—13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先后准许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的自治,以发展经济和文化”可知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一些自治城市兴办大学,培养了社会需要的人才;根据材料“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腓力二世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仅用十多年的时间,先后攻占诺曼底、安茹、缅因、屠棱等地,金雀花王朝在卢瓦尔河以北土地全归腓力所有”可知有利于加强王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材料二二战后,殖民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问题。美国对殖民主义没有好感,西欧殖民帝国对美国依赖使他们的殖民政策难以为续。荷兰最先尝到了苦果,面对美国撤销马歇尔计划的威胁,荷兰不得不放弃印度尼西亚。对苏联来说,对抗西方世界的最好工具就是从资本主义最薄弱环节入手。对殖民地问题的冲击,对美国不能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对西欧的殖民帝国却可能是致命的。殖民地地区竞相从两者的竞争中获得支持和资助,正是充分利用了有利条件才得以摆脱宗主国的控制。二战后短短三十年间,70多个新独立国家纷纷建立,这些曾经被殖民统治的国家赢得独立也成为二战后全球最重大转变之一,其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帝国史——英帝国的终结》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殖民体系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殖民帝国崩溃的原因,简析其影响。〖答案〗(1)特征:以西欧国家为中心;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充满了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剥削);殖民体系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密切相关。(2)原因:二战后民族民主意识广为传播,反殖民主义盛行;殖民地半殖民地善于抓住机遇;西欧殖民帝国实力的衰落;美国对西欧的压力;苏联将瓦解西方殖民体系作为对抗西方的工具。影响:有利于亚非拉各国现代化建设;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发展;冲击美苏两极格局;重新绘制全球政治版图,推动世界多极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可得出以西欧国家为中心;据材料“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可得出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充满了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剥削);据材料“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及所学可得出殖民体系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小问2】本题是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美国对殖民主义没有好感,西欧殖民帝国对美国依赖使他们的殖民政策难以为续。”可得出二战后民族民主意识广为传播,反殖民主义盛行;据材料“荷兰最先尝到了苦果,面对美国撤销马歇尔计划的威胁,荷兰不得不放弃印度尼西亚。”可得出美国对西欧的压力;据材料“对苏联来说,对抗西方世界的最好工具就是从资本主义最薄弱环节入手。”可得出苏联将瓦解西方殖民体系作为对抗西方的工具;据材料“殖民地地区竞相从两者的竞争中获得支持和资助,正是充分利用了有利条件才得以摆脱宗主国的控制。”可得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善于抓住机遇;西欧殖民帝国实力的衰落。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发展独立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可得出利于亚非拉各国现代化建设;结合所学独立后经济的发展可得出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发展;据材料“这些曾经被殖民统治的国家赢得独立也成为二战后全球最重大转变之一”得出冲击美苏两极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重新绘制全球政治版图,推动世界多极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战后初期,法国政府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大力鼓励外国资本流入。在60年代初期,法国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继续采取鼓励外资的方针,尤其是美国资本。但是从1963年开始,法国政府对于外资,尤其是美国资本开始转变态度,采取限制措施。这一政策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维护法国独立这个大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在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上,主要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手是限制美国资本的投资部门与额度,规定外国资本不得在法国任何部门与地区,获得统治控股地位。法国还在欧共体内,呼吁其他国家共同限制美国的资本。另一手是积极鼓励发展法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尖端技术与工业。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法国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法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加强了法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扩大了法国产品的市场。——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材料二1958年戴高乐重返法国政坛之时,开始酝酿对苏缓和的长期规划。此时的苏联,“非斯大林化”的进程方兴未艾,赫鲁晓夫在“和平共处”外交总路线的框架下,积极在西方国家中寻找“特殊”对话者。1958年初,苏共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旨在“削弱法国与北约联系的纽带,加强法国从美国获取更大独立自主权的政治倾向”。苏联表示与戴高乐的“定期接触”可能会促进法苏缓和,钳制法美关系。同时,戴高乐进一步向在巴黎的苏联外交官阐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构想,并多次在公开场合使用该表述。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年)可被视作法苏关系缓和的障碍和契机。1959年至1960年,两国间出现了短暂“缓和”的迹象。然而,1960年5月,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失败,法苏间的“缓和”被苏联证明是一场错觉。苏联意识到,只要美国参与其中,法国就会为了维护其盟友的利益限制自身的判断和行动自由。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发言中,苏联强烈谴责了法国殖民主义,因为苏联此前对法国的期待和盘算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回报。——摘编自宋雪《“缓和”的错觉——再议1958~1960年的法苏关系》(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对美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法国对美政策转变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关系缓和成为“错觉”的原因。〖答案〗(1)变化:从依赖美国资本,到抵制美国经济渗透(由合作到对抗)。影响:有利于维护法国经济独立发展;提高法国科技水平,增强法国企业世界竞争力,扩大法国产品市场;有利于西欧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推动西欧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冲击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2)原因:社会意识形态的羁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法国的牵制;法苏各自利益诉求的差异;四国首脑会议的失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等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法国、美国)。变化:根据材料“在战后初期,法国政府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大力鼓励外国资本流入。在60年代初期,法国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继续采取鼓励外资的方针,尤其是美国资本。但是从1963年开始,法国政府对于外资,尤其是美国资本开始转变态度,采取限制措施。这一政策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维护法国独立这个大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在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上”可知,从依赖美国资本,到抵制美国经济渗透(由合作到对抗)。影响:根据材料“这一政策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维护法国独立这个大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在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上,主要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手是限制美国资本的投资部门与额度,规定外国资本不得在法国任何部门与地区,获得统治控股地位。法国还在欧共体内,呼吁其他国家共同限制美国的资本”和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维护法国经济独立发展;有利于西欧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推动西欧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根据材料“另一手是积极鼓励发展法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尖端技术与工业。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法国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法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加强了法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扩大了法国产品的市场”和所学知识可知,提高法国科技水平,增强法国企业世界竞争力,扩大法国产品市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击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小问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苏社会意识形态的羁绊;根据材料“苏联意识到,只要美国参与其中,法国就会为了维护其盟友的利益限制自身的判断和行动自由”可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法国的牵制;根据材料“1958年初,苏共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旨在‘削弱法国与北约联系的纽带,加强法国从美国获取更大独立自主权的政治倾向’。苏联表示与戴高乐的‘定期接触’可能会促进法苏缓和,钳制法美关系。同时,戴高乐进一步向在巴黎的苏联外交官阐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构想,并多次在公开场合使用该表述”可知,法苏各自利益诉求的差异;根据材料“1959年至1960年,两国间出现了短暂‘缓和’的迹象。然而,1960年5月,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失败,法苏间的‘缓和’被苏联证明是一场错觉”可知,四国首脑会议的失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等等。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答案〗示例1观点:文明的包容性使其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不断富其内涵。评述: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创造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印度文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中亚的伊斯兰教文明也传到印度次大陆,对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途中兴建了许多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促使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也与希腊文化进行碰撞和交流,形成了希腊化世界。综上所述,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包容性使其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不断丰富其内涵。示例2观点:不同文明汇聚包容实现文明创新。评述: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外来佛教渐渐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形成了希腊化世界,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被征服地区的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自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帝国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期间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希腊、西亚、罗马以及印度等地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并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同时,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综上所述,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表明,文明的发展需要积极吸收融合外来文明。不同文明汇聚包容实现文明创新。(“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世界。据材料“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可得出要秉持包容精神,吸收与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不同文明和谐共存。故可以“文明的包容性使其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中不断富其内涵”“不同文明汇聚包容实现文明创新”为题,结合古代历史上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影响的例子进行论述,比如古代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亚历山大远征与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以及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古代,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最后作总结: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促进了文化发展和创新。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的泛滥不可预知,且洪水来势凶猛,故而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且洪水起势平缓,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这表明,早期文明()A.均分布于大河流域 B.发展路径呈相似性C.特征差异受制于环境 D.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纪)。据材料可知,西亚两河流域河水泛滥不可预知,且来势凶猛,所以西亚文明中洪水之神是恶神。而尼罗河定期泛滥且洪水平缓,所以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喜神。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文明的特征差异,C项正确;早期文明多分布于大河流域,而非均分布于大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重点不在于文明发展路径的相似性,而在于发展的差异性,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自然环境与文明的关系,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公元前11世纪,雅典废除了王政,设立终身执政官,随后又以十年一届的任期取代终身制。公元前682年又改为一年一届,并使执政官的人数增加为多人。公元前594年,建立四百人会议,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从这一历程可看出雅典()A.植根于深远悠久的民主传统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充满曲折C.民主政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D.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渐进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82-公元前594年(雅典)。材料表明,雅典民主制经历了“终身执政官”“任期取代终身制”“执政官的人数增加”“四百人会议”等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其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逐步扩大公民的参与范围和政治权利,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渐进性,D项正确;材料反映先前政治发展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有影响,但先前政治绝非民主政治,排除A、C项;公元前11世纪,雅典废除了王政,此后就不再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了,排除B项。故选D项。3.如表可知()14—15世纪的英国英国议会确认大宪章活动统计据国王(在位时间)议会召开次数大宪章确认次数爱德华二世(1307—1327)291爱德华三世(1327—1377)4722理查二世(1377—1399)2513亨利四世(1399—1413)106亨利五世(1413—1422)112亨利六世(1422—1461)230爱德华四世(1461—1483)60理查二世(1483—1485)10A.议会召开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B.王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强C.王在法下的传统观念荡然无存 D.地方贵族势力左右中央政事〖答案〗B〖解析〗从14—15世纪的英国英国议会确认大宪章活动统计据可以看出,被《大宪章》所确立的议会开会次数非常少,说明通过大宪章来限制王权的效力有限,因此反映出王权有所加强,B项正确;从材料数据看不出在上升,排除A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地方贵族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4.如图是近代某一时期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图。由该图可知()A.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B.中国主导世界白银流向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西欧加大对华资本输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近代某一时期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图”、“三角贸易”可知,这一时期应该出现在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初步建立,A项正确;中国并不主导世界白银流向,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C项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三角贸易”时间不符,排除C项;资本输出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玛雅人信奉多神,神灵的职能有部分重合。在羽蛇神库库尔坎神庙的台阶上,玛雅人怀着莫大的崇敬刻下了一条自天而降的羽冠巨蟒的形象,因为羽蛇神每年到来的时间正与雨季相同,对于玛雅人来说,这就是播种玉米的时节。由此推知,玛雅人()A.有精准的历法 B.盛行精耕细作 C.重视农业生产 D.重视供奉神灵〖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水与农业密切相关,玛雅人将羽蛇神到来和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祈祷农业生产丰收,这说明玛雅人重视农业生产,C项正确;由题干看不出来玛雅历法的精准性,排除A项;由所学可知,玛雅人采取极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是精耕细作,排除B项;“重视供奉神灵”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16世纪早期,约翰·布肯哈根在德意志北部组建新教教会的同时,还设立了堂区学校。他用德文教授男女儿童学习《圣经》,在各地开展识字运动,被誉为“德意志国民学校之父”。约翰·布肯哈根的活动()A.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B.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民族意识C.维护了罗马教廷的教育特权 D.适应了工业社会的人才需求〖答案〗B〖解析〗约翰•布肯哈根积极建立民族教会,运用民族语言开展“国民”教育,这有利于增强当时德意志社会大众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文化已经兴起,排除A项;宗教改革中,德意志新教排斥罗马教廷和教皇的控制和影响,排除C项;德意志地区进入工业社会是在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7.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高度赞扬中华文化,认为“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观来治理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材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A.倡导德治解决欧洲法治困境 B.借鉴中国文化优化启蒙思想C.以中国政治为制度革新蓝本 D.借助中国形象推介启蒙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高度赞扬中华文化”可知,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方式表达了高度赞赏,侧面体现了其对本国政治制度的不满,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法国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伏尔泰等人借“中国形象”反对旧制度,宣传启蒙思想,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高度赞扬,其目的是为了宣扬启蒙思想,并非想以德治解决欧洲法治困境,排除A项;材料也非以中国文化优化启蒙思想,排除B项;材料更不是以中国政治为制度革新蓝本,排除C项。故选D项。8.如图是一幅政治讽刺漫画。该漫画寓意着美国()A.政党竞争推动民主机制焕发新机 B.分权制衡体制逐渐走向崩溃C.政治内耗显示了制度设计的弊端 D.政党政治与分权制度相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现代美国。根据漫画可知,三杈老树桩代表的是美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驴和象代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一把大锯正把老树桩切断,寓意为两党相争,各谋其利,体现了美国的政治内耗,究其根源在于制度设计中存在弊端,C项正确;漫画反映党争对美国民主机制的破坏,没有体现出调整变革,排除A项;漫画讽刺的是美国两党相争,矛盾对抗,不能说明欧洲分权制衡体制走向崩溃,排除B项;漫画反映制度设计有弊端,不能得出政党政治与分权制度相矛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9.在法国2800万人口中,不少于430万男性(占全部成年男性的60%)在1791年获得了选举权,而到了1793年这一人数增加到600万人。与之相比,英国在18世纪90年代的选举中只有17%的成年男性参与,在1884年才达到法国在1791年的水平。这表明()A.英国守旧势力强大 B.法国民主传统更为久远C.英国民主化程度低 D.法国革命推进更为激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1年(法国)。据材料可知,法国在革命之初便使多数男性获得了选举权,而英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才达到法国革命初期的水平,这折射出了法国革命更为激进的特点,D项正确;法国守旧势力不比英国守旧势力弱,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法国民主传统更为久远违背事实,排除B项;英国较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民主化程度较高,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表是近代科学的部分主要成就。它们()代表人物生卒年国籍主要成就惠更斯1629—1695荷兰提出“光的波动理论”牛顿1643—1727英国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者法拉第1791—1867英国经典电磁理论奠基人焦耳1818—1889英国热当量的测定者A.表明科技中心多元 B.直接转化成为生产技术C.引领工业时代发展 D.促进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表中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表中人物的成就属于近代科学成就,这些成就运用于工业领域,引领了工业时代发展,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科技中心多元,且材料中的科学家多为英国人,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科学家的成就直接转化成为生产技术,且早期科学家的理论是逐渐探索出来的,排除B项;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不能说“科学促进了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C项。11.玻利瓦尔回忆说,他在留学欧洲时,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使他“想到了我国的奴隶制,想到了解放祖国的人可能赢得的光荣”。作为案例,这表明法国的革命斗争()A.推动启蒙思想开始向美洲传播 B.推动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增长C.为墨西哥民族革命奠定了基础 D.偏离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的拉丁美洲。根据材料可知,玻利瓦尔在留学欧洲时,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使他“想到了我国的奴隶制,想到了解放祖国的人可能赢得的光荣”,这说明拿破仑的加冕称帝唤醒了玻利瓦尔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拉美民族民主意识的增长,B项正确;启蒙思想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就已经传到美洲,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革命斗争对玻利瓦尔的影响,并没有提及墨西哥或墨西哥的民族革命,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革命对美洲的影响,而非讨论法国革命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2.一战爆发后,甘地曾向英国当局表示,要募集印度人医疗队和印度士兵到前线服务,并认为战争结束后,印度应得到一个自治政府。然而,1919年英国政府的高压政策让甘地深感失望,他意识到“如果(印度)人民对此宽容而不抗争,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这反映了此时甘地()A.从非暴力到暴力斗争转变 B.独立意识深受一站启发C.民族独立斗争策略发生调整 D.认清殖民者的凶残本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9年的印度。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描述了甘地在一战爆发后的立场,他最初是支持英国并希望印度通过为英国服务来换取自治。但1919年英国政府的高压政策使他认识到这种策略无效,并促使他采取更直接的斗争方式,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民族独立策略发生调整,C项正确;甘地并没有放弃非暴力的方式,排除A项;甘地在一战前就有民族独立意识,排除B项;甘地一战后继续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殖民者依然存在幻想,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是1936~1939年苏联在西班牙发行的电影和书籍(部分)形式名称内容电影《火中马德里》重点展现法西斯势力对马德里的狂轰滥炸,揭露法西斯的战争暴行。《热烈欢迎》展现被疏散的西班牙儿童在苏联受到热烈欢迎的场景,展示战时苏联和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友好关系。书籍《苏联的社会主义胜利及其历史意义》强调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为关注“人”本身,将“人文关怀”置于思想和行动的中心位置。这反映了苏联()A.注重塑造国家形象 B.积极维护反法西斯同盟C.积极进行参战准备 D.在文化领域回应了冷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1939年(苏联)。根据材料信息,电影《火中马德里》通过展现法西斯对马德里的轰炸,强调法西斯的战争暴行,从而在观众中激起对法西斯主义的反感和对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这样的影片有助于塑造苏联作为反法西斯主义斗士的形象,同时也强调了苏联在国际事务中的正义立场;电影《热烈欢迎》则展现了西班牙儿童在苏联受到的热情接待,这不仅展示了苏联的人道主义关怀,也强调了苏联与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友好关系,从而在宣传中树立了苏联的国际主义形象;书籍《苏联的社会主义胜利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强调苏联对“人”的重视,将“人文关怀”置于思想和行动的中心,这样的宣传有助于打破外界对苏联可能的负面印象,塑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正面形象,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的关怀,这些电影和书籍的发行是苏联对外宣传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文化产品的出口,塑造一个积极、进步、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故选A项;反法西斯同盟在1942年元旦建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苏联的良好形象,没有体现出苏联参战的信息,排除C项;冷战是在二战结束后开始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二战初期,英国政府的战争动员较少出现“人民”的字眼,多强调战争对捍卫文明的意义;战争后期,“人民战争”开始在官方和民间的宣传中被不断提及。这一变化()A.表明英国认清战争的侵略本质 B.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反映了绥靖政策已经彻底破产 D.体现出对战争形势认识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在战争初期,英国更多地强调战争的高尚目标和文明价值,以鼓舞士气和获得国际支持。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意识到要战胜法西斯国家,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牺牲。因此,“人民战争”的概念开始被强调,以动员全民参与战争努力。这种宣传策略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战争的需要,发挥整个国家的力量,反映英国对战争形势认识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更多是认清战争形势,而非战争的本质,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在二战期间对战争宣传的变化,没有关于“绥靖政策”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5.1985年撒切尔政府着手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其中一个内容为改变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进一步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这一改革反映了()A.社会阶级结构在发生重大变化 B.政府对经济干预能力不断增强C.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调整 D.战后英国国家实力的持续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英国)。据材料信息,撒切尔政府改变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进一步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结合所学可知,高福利政策导致了英国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助长懒惰行为,培养了懒汉,因此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反映政府对自身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发生调整,C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中间阶层”人数增加,而材料强调的是“福利国家”的改革调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70年代经济危机后,欧美各国纷纷减少政府干预,无法从这一政策变化得出英国实力下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6.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这一局面的出现()A.源于世界多极化背景下的力量变化 B.反映了美国对拉美国家意愿的尊重C.折射出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加强 D.表明美国战略重心逐渐向拉美转移〖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显示美国在调整干预拉美地区事务的手段和形式,同时拉美国家也在通过各种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发挥自己的作用,反映在多极化趋势之下,美国已无力单凭武力干涉别国事务,及时调整政策;同时发展中国家因自身实力的发展、主体意识的增强,也在积极作为,A项正确;美国并非因出于尊重而调整干预手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增强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美国战略重心逐渐向拉美转移”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开始的时候,西欧城市都相对弱小,领主无论强弱基本都可以维持封建庇护关系;当8~10世纪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时,各地城市快速兴起并且实力不断增强。到11世纪,不少城市的实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一些领主。意大利的城市首先获得了自治权,一些领主颁发特许状赋予城市一定的(或完全的)自治权,从而消减市民对领主的抗争,并减少了连年战斗给城市及其商贸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些城市富商还出钱出人支持王权及国家统一大业。——摘编自陈兆旺《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制度分析》材料二法国国王与城市联盟发端于10世纪,但最初并不稳固,而且经常遭到破坏。例如法国北部的琅城,曾通过谈判,用大量金钱向领主买到自治权。后来,主教高德理企图取消琅城的自治权,市民举行武装起义。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和他的儿子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认识到城市对加强王权的重要性,先后准许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的自治,以发展经济和文化。1185年腓力二世下令修整巴黎市容,一位富商竟捐献11000银马克加以支持。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腓力二世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仅用十多年的时间,先后攻占诺曼底、安茹、缅因、屠棱等地,金雀花王朝在卢瓦尔河以北土地全归腓力所有。——摘编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中世纪》(1)根据材料,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的手段,指出中世纪西欧出现城市自治的背景。(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析10~13世纪城市自治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手段:与封建主谈判;用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原因: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封建势力逐渐衰落;封建主阻碍城市的发展;王权支持城市自治。(2)影响: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一些自治城市兴办大学,培养了社会需要的人才;有利于加强王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解析〗【小问1】本题为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中世纪的西欧。第一小问手段:根据材料“意大利的城市首先获得了自治权,一些领主颁发特许状赋予城市一定的(或完全的)自治权,从而消减市民对领主的抗争”“例如法国北部的琅城,曾通过谈判,用大量金钱向领主买到自治权”可知与封建主谈判;用金钱赎买;根据材料“主教高德理企图取消琅城的自治权,市民举行武装起义”可知武装暴动。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10-13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阶层变化可知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结合封建势力发展的状况可知封建势力逐渐衰落;封建主阻碍城市的发展;根据材料“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和他的儿子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认识到城市对加强王权的重要性,先后准许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的自治,以发展经济和文化”可知王权支持城市自治。【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0—13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先后准许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的自治,以发展经济和文化”可知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一些自治城市兴办大学,培养了社会需要的人才;根据材料“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腓力二世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仅用十多年的时间,先后攻占诺曼底、安茹、缅因、屠棱等地,金雀花王朝在卢瓦尔河以北土地全归腓力所有”可知有利于加强王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材料二二战后,殖民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问题。美国对殖民主义没有好感,西欧殖民帝国对美国依赖使他们的殖民政策难以为续。荷兰最先尝到了苦果,面对美国撤销马歇尔计划的威胁,荷兰不得不放弃印度尼西亚。对苏联来说,对抗西方世界的最好工具就是从资本主义最薄弱环节入手。对殖民地问题的冲击,对美国不能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对西欧的殖民帝国却可能是致命的。殖民地地区竞相从两者的竞争中获得支持和资助,正是充分利用了有利条件才得以摆脱宗主国的控制。二战后短短三十年间,70多个新独立国家纷纷建立,这些曾经被殖民统治的国家赢得独立也成为二战后全球最重大转变之一,其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帝国史——英帝国的终结》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殖民体系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殖民帝国崩溃的原因,简析其影响。〖答案〗(1)特征:以西欧国家为中心;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充满了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剥削);殖民体系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密切相关。(2)原因:二战后民族民主意识广为传播,反殖民主义盛行;殖民地半殖民地善于抓住机遇;西欧殖民帝国实力的衰落;美国对西欧的压力;苏联将瓦解西方殖民体系作为对抗西方的工具。影响:有利于亚非拉各国现代化建设;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发展;冲击美苏两极格局;重新绘制全球政治版图,推动世界多极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可得出以西欧国家为中心;据材料“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可得出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充满了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剥削);据材料“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及所学可得出殖民体系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小问2】本题是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美国对殖民主义没有好感,西欧殖民帝国对美国依赖使他们的殖民政策难以为续。”可得出二战后民族民主意识广为传播,反殖民主义盛行;据材料“荷兰最先尝到了苦果,面对美国撤销马歇尔计划的威胁,荷兰不得不放弃印度尼西亚。”可得出美国对西欧的压力;据材料“对苏联来说,对抗西方世界的最好工具就是从资本主义最薄弱环节入手。”可得出苏联将瓦解西方殖民体系作为对抗西方的工具;据材料“殖民地地区竞相从两者的竞争中获得支持和资助,正是充分利用了有利条件才得以摆脱宗主国的控制。”可得出殖民地半殖民地善于抓住机遇;西欧殖民帝国实力的衰落。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发展独立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可得出利于亚非拉各国现代化建设;结合所学独立后经济的发展可得出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发展;据材料“这些曾经被殖民统治的国家赢得独立也成为二战后全球最重大转变之一”得出冲击美苏两极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重新绘制全球政治版图,推动世界多极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战后初期,法国政府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大力鼓励外国资本流入。在60年代初期,法国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继续采取鼓励外资的方针,尤其是美国资本。但是从1963年开始,法国政府对于外资,尤其是美国资本开始转变态度,采取限制措施。这一政策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维护法国独立这个大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在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上,主要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手是限制美国资本的投资部门与额度,规定外国资本不得在法国任何部门与地区,获得统治控股地位。法国还在欧共体内,呼吁其他国家共同限制美国的资本。另一手是积极鼓励发展法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尖端技术与工业。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法国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法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加强了法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扩大了法国产品的市场。——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材料二1958年戴高乐重返法国政坛之时,开始酝酿对苏缓和的长期规划。此时的苏联,“非斯大林化”的进程方兴未艾,赫鲁晓夫在“和平共处”外交总路线的框架下,积极在西方国家中寻找“特殊”对话者。1958年初,苏共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旨在“削弱法国与北约联系的纽带,加强法国从美国获取更大独立自主权的政治倾向”。苏联表示与戴高乐的“定期接触”可能会促进法苏缓和,钳制法美关系。同时,戴高乐进一步向在巴黎的苏联外交官阐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构想,并多次在公开场合使用该表述。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年)可被视作法苏关系缓和的障碍和契机。1959年至1960年,两国间出现了短暂“缓和”的迹象。然而,1960年5月,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失败,法苏间的“缓和”被苏联证明是一场错觉。苏联意识到,只要美国参与其中,法国就会为了维护其盟友的利益限制自身的判断和行动自由。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发言中,苏联强烈谴责了法国殖民主义,因为苏联此前对法国的期待和盘算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回报。——摘编自宋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