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二氧化碳-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2_第1页
第03讲二氧化碳-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2_第2页
第03讲二氧化碳-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2_第3页
第03讲二氧化碳-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2_第4页
第03讲二氧化碳-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第03讲二氧化碳一、考情分析:考点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二氧化碳的性质省题18省题19省题23省题7、8、23省题4、7、9、11省题6、10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影响省题20省题4省题4省题20考点归纳必考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体积比约为1:1)。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2.化学性质实验现象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明显现象性质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密度比空气大与水反应:H2O+CO2H2CO3(写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检验CO2)2NaOH+CO2==Na2CO3+H2OCO2的弱氧化性: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该反应是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二氧化碳的制取(1)工业制取(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2)实验室的制取在下一讲会讲到。

4.易错点(1)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能溶于水,不能说是易溶于水。(2)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但使石蕊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一种酸性物质(碳酸)。(3)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考点突破】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答案】D【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A.干冰升华吸热,因此干冰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B.由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可用于食品防腐,故B正确;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C正确;D.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因此石墨可用于生产铅笔芯,故D错误。故选:D。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是()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④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而不是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②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中蔬菜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④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表完全正确的是()A.化学与生活B.性质与用途除去衣服上的油迹:用洗涤剂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石墨熔点高:作电极C.环保与安全D.化学与健康CO2、CO等气体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进入久未开启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人缺微量元素碘:患大脖子病空气质量:污染指数越高越好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洗涤剂洗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将油污除掉,说法正确;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毛织物,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织物,说法正确,选项归纳完全正确;B、煤气泄露的处理方法: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开灯容易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说法不正确;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作电极,说法不正确,选项归纳都不正确;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说法不正确;久未开启的菜窖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说法正确,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D、碘是人体内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大脖子病,说法正确;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说法不正确,选项归纳不完全正确。故选A。4.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图为有关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物质和在吸收足够热量后能转化为物质

B.物质中的阳离子为:

C.物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D.物质可为石墨也可为金刚石

【答案】C

【解析】解:A、物质是二氧化碳,是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是碳酸钙,阳离子是钙离子,其离子符号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是甲烷,氢元素显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化学式为,物质可为石墨也可为金刚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物质是碳酸钙,阳离子是钙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的化学式为,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试管①没有明显变化,②有红色固体产生,说明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影响铝和硫酸铜反应B.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C.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D.广口瓶M中盛有NaOH溶液,N中盛有Ca(OH)2溶液,通入CO2体积远大于M中溶液的体积,广口瓶中均无明显变化,说明NaOH与CO2反应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试管①中铝片未经打磨,②中试管中铝片已打磨,二者中加入相同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不同,说明铝片表面的致密氧化膜会影响铝与硫酸铜的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B、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但是不能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D、广口瓶M中盛有NaOH溶液,N中盛有Ca(OH)2溶液,通入CO2体积远大于M中溶液的体积,广口瓶中均无明显变化,说明二氧化碳一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无剩余的二氧化碳再与氢氧化钙反应,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6.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0300s内,两个容器内气体不断增多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C.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D.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答案】D【解析】A、0300s内,两条曲线都呈上升趋势,表明两个容器内的反应在不断地发生,其中的酸逐渐减少,因此酸的浓度都逐渐减小,故A判断正确。B、0100s内,两段曲线的变化都是开始比较平缓,然后变陡,表明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故B判断正确。C、比较两条曲线可知,反应Ⅱ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与反应Ⅰ相差不大,所以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故C判断正确。D、观察图象数据,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是2.8amL,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是7.8amL2.8amL=5amL,则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少5amL2.8amL=2.2amL,故D判断不正确。故选:D。7.高温下,置于密闭容器中的碳和氧气充分反应,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如图,下列关于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剩余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点对应的剩余物是二氧化碳和氧气 B.乙点对应的剩余物是二氧化碳C.丙点对应的剩余物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D.丁点对应的剩余物是一氧化碳【答案】D【解析】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4:32=3:4。A、甲点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小于3:8,当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小于3:8时,剩余物是二氧化碳和氧气,不符合题意;B、乙点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8,剩余物只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丙点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在之间时,剩余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丁点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大于3:4,剩余物是一氧化碳和碳,符合题意。故选D。8.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4.4g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刻,O2和CO2的质量相等 B.该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3nC.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 D.反应结束后,密闭容器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3.2g【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每(6nn)个氧分子和n个CxHy分子恰好反应生成3n个二氧化碳分子,也就是反应的氧分子、CxHy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5:1: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以推测x=3,根据氢原子守恒可知每(6nn)个氧分子和n个CxHy分子恰好反应生成3n个二氧化碳分子同时生成4n水分子,则y=8;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O2+C3H83CO2+4H2O;A、由图可知纵坐标为分子数,故t时刻,O2和CO2的分子数相等,错误;B、该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为4n,错误;C、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3×44):(4×18)=11:6,错误;D、4.4g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可知,O2和C3H8的分子个数比为6:1,设氧气质量为m,,m=19.2g;由图可知,反应后氧气剩余六分之一,则剩余氧气质量为19.2g÷6=3.2g,正确;故选D。9.如图进行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用灭火原理解释B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3)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______。【答案】二氧化碳隔绝了蜡烛周围的空气A中的③比①先变红【解析】(1)A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B中蜡烛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隔绝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填二氧化碳隔绝了蜡烛周围的空气。(3)喷水的石蕊试纸变红,且③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矮蜡烛先熄灭,高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填A中的③比①先变红。必考点2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影响1.根据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可用来灭火。2.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还可用作制冷剂,用于冷藏保鲜与运输。

3.在温室里施用CO2作气体肥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光叶绿体C6H12O6+6O2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消耗大气中的CO2,CO2的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实现自然界碳—氧循环的最主要途径)

(2)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前,必须先做灯火实验。

5.低碳生活与碳中和(1)概念:①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②“碳中和”是指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2)低碳行为: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提倡纸张双面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易错点(1)干冰是CO2的固态,是纯净物。(2)人工降雨可利用干冰实现,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考点突破】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用作制冷剂 B.用作气体肥料C.用作燃料 D.生产碳酸饮料【答案】C【解析】A、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作制冷剂,错误;B、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错误;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正确;D、二氧化碳可以作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错误。故选C。2.202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宣布重磅成果。该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二氧化碳与氢气为原料成功合成淀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成就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新的思路 B.该成就将为解决粮食危机发挥积极作用C.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淀粉没有甜味,所以不属于糖类【答案】D【详解】A、由题目可知,该技术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为消耗二氧化碳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新的思路,该选项正确;B、由题目可知,该技术以淀粉为产物,淀粉作为人类主食的主要营养素,可以代替部分食物,将为解决粮食危机发挥积极作用,该选项正确;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淀粉是常见的有机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是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几十万或几百万,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该选项正确;D、淀粉虽然没有甜味,但是也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该选项错误。故选D。3..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需要我们践行更清洁、更绿色、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C.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答案】B【详解】A、实行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要求;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不符合要求;C、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能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要求;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能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要求。故选:B。4.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它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的形成B.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形成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C.控制PM2.5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答案】B【详解】A、化石燃料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气体,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造成的,选项A正确;B、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形成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B错误;C、控制PM2.5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雾霾污染、有效改善空气质量,选项C正确;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如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光合作用,选项D正确。故选:B。5.“碳中和”要求实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有科学家正致力于利用如图所示的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H2+CO2H2O+CH4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D.生成物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答案】C【详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烷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由方程式可知: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反应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B错误;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改变,故C正确;D、丁是CH4,H的质量分数=×100%=25%,不是最大,故D错误。故选C。6.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具有可燃性的甲醇(CH3OH)。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22:3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个数均没有发生改变 D.该技术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答案】C【详解】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机物,甲醇是一种有机物,因此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说法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44:6=22:3,说法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相等,说法错误;D、该技术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甲醇具有可燃性),说法正确。故选:C。必考点3CO与CO2的鉴别与除杂1.鉴别方法现象COCO2点燃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不能燃烧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固体变红色无明显现象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2.除杂(1)除去CO2中的CO: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2)除去CO中的CO2:先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过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或通过足量灼热的木炭。

3.易错点(1)CO与CO2组成元素相同,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其分子结构不同。(2)CO具有还原性,而CO2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来冶炼金属。(3)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去除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考点突破】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CaCO3中混有的CaCl2固体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B除去CO2中混有的CO点燃C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D除去KCl中混有的K2SO4固体滴加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过滤(得到碳酸钙固体和氯化钙溶液)、洗涤、烘干得到碳酸钙,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铵态氮肥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无法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D、硫酸钾能与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2.下列除杂方法中(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2(CO)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B铝粉(铁粉)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C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D稀盐酸(H2SO4)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主要物质反应,A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稀硫酸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主要物质反应,B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C正确,符合题意;D、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引入新杂质硝酸,D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内容。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B鉴别硬水和软水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C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锌粉、过滤【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正确;B、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正确;C、CO加热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一氧化碳且不引入新杂质,正确;D、锌不但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锌还能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想要的物质没有了,错误;故选D。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叙述均正确,且存在对应因果关系的是()选项性质用途A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可作燃料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可作保护气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D二氧化碳是氧化物,可溶于水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对应因果关系不正确;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故选项对应因果关系正确;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对应因果关系不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对应因果关系不正确。故选B。5.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ACO2(HCI)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碳粉(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NaNO3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硝酸钙溶液、过滤D氯化钙(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适当的除杂药品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是指出去杂质同时原物质保持不变,且不引入新的杂质。A、CO2和HCI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达不到除杂的效果,故操作错误;B、氧化铜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铜与水,生成物都在溶液中,碳粉不溶于水,可用过滤、洗涤、干燥提纯出碳粉,故操作正确;C、碳酸钠与过量的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硝酸钠,反应后过滤出的不溶物是碳酸钙,而过量的硝酸钙还在溶液中,故操作错误;D、氯化钙可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出来的物质是碳酸钙,而原物质氯化钙还在溶液中,故操作错误;故选B正确。三、考点冲刺1.(2022·广东揭阳实验中学一模)下列图示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B.用硝酸钾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D.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答案】B【详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溶于水和水反应,通过对比实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得更扁,说明CO2与NaOH能发生反应,正确;B、硝酸钾和水不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干棉球燃烧;湿润的棉球中水蒸发使温度降低棉球不燃烧;对比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D、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装置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U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能验证,正确。故选B。2.(2022广东深圳一模)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本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向上移动c管,观察b、c管中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 B.读取b管中的气体体积时,要移动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 C.a导管的作用是防止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 D.b管中油的作用是防止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答案】A【解析】A、根据液柱会产生一定的压强差进行分析;B、根据读取数据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C、根据a导管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和试管内的压强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进行分析。A、液柱会产生一定的压强差,所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向上移动c管,观察b、c管中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故A正确;B、读取b管中的气体体积时,要移动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故B正确;C、a导管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和试管内的压强,故C错误;D、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所以b管中油的作用是防止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故D正确。故选:C。3.(2022·广东广州番禺区模拟)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水在其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4H2O2CH3OH+3O2B.生成物的化学式为CH3OH,该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C.22g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D.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每个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H3OH,该物质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比为:(44×2):(32×3)=11:12,故22g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4g,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2·广东揭阳实验中学一模)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B.甲、丙、丁均为氧化物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答案】D【详解】A、丙是甲醇,其化学式为CH3OH,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A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甲、丁均属于氧化物,丙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或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应为1:3,故C不符合题意;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D符合题意;故选D。5.(2022·惠州市模拟)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表示甲醇分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CO2和H2质量比为22:1 D.该反应有利于减少CO2排放【答案】D【解析】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表示氢原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每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表示水,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为:44:6=22:3,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符合题意。故选D6.(2022广东江门一模)人类常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如图是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则X、Y、Z、W依次可能是()A.C、CO、CO2、H2CO3 B.H2O2、O2、H2O、H2C.CaO、Ca(OH)2、CaCl2、CaCO3 D.Cu、CuO、Cu(OH)2、CuSO4【答案】C【解析】【详解】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转化为碳,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不能转化为过氧化氢,不符合题意;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D、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能转化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2·广东清远英德一模)“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CO2,下列有关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量的CO2会造成温室效应B.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C.干冰是固态CO2D.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CO2【答案】D【详解】A、过量的二氧化碳会是全球变暖,造成温室效应,选项正确;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选项正确;D、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是石蕊试液变红,故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不是二氧化碳,选项错误;答案为:D。8.(2022广东汕头潮南区模拟)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答案】D【详解】A.由于盐酸的浓度较大,所以甲中逸出的气体含HCl和CO2,故错误;B.乙中液体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错误;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因为溶液变红是盐酸在起作用,而盐酸不分解,故错误;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因为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故正确。故选D。9.(2022广东汕头潮南区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方法ACO2COO2点燃BNaOH溶液NaCl适量稀盐酸蒸发CCaOCaCO3H2O过滤DCuFe过量稀硫酸过滤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用氧气除去二氧化碳中一氧化碳会带入氧气杂质,且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中一氧化碳不易被点燃,选用的试剂及方法均错误,选项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和杂质氯化钠不反应,选用的试剂错误,选项不符合题意;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杂质碳酸钙不溶,过滤除去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氧化钙,选用的试剂错误,选项不符合题意;D、过量稀硫酸和杂质铁反应生成可溶性硫酸亚铁,过滤得到铜,除去了杂质,选用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0.(2022•金昌)如图中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详解】根据二氧化碳的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进行分析。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①错误;②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②正确;③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③错误;④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④错误;故选:B。11.(2022·广东揭阳实验中学一模)I.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先生于2021年5月去世。他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重大损失。(1)稻谷被加工成大米。从营养角度考虑,大米能给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填序号)。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无机盐(2)小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发现部分水稻有叶片发黄和倒伏现象,他需要及时施加的一种肥料是(填序号)。A.KCl B.NH4NO3 C.KNO3 D.NH4H2PO4(3)小明在使用NH4HCO3肥料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气味,原因是____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II.“扬帆起航、逐梦九天”,2021年中国航天事业在浩瀚的太空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2021年5月,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着陆于火星,对火星地貌、土壤、大气等进行探测(4)火星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同,该元素是____(填名称)。(5)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O2,约占96%,而O2仅占0.13%。为了人类未来可以移居火星,化学家通过下图所示的过程将CO2转化为O2。①CO2用途广泛,请举一个例子________②过程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答案】(1)B(2)C(3)分子在不断运动(4)氧(5)①.灭火等(合理即可)②.【解析】【小问1详解】大米中富含淀粉,而淀粉属于糖类营养物,故选B;【小问2详解】水稻叶片发黄和倒伏,主要是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故需要施加的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化肥,故选C;【小问3详解】小明在使用NH4HCO3肥料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气味,是因为碳酸氢氨不稳定,分解出氨气,氨气分子有刺激性气味,氨气分子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能闻到气味;【小问4详解】地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火星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小问5详解】①二氧化碳的用途广泛,可以用来灭火、制汽水、做化工原料、人工降雨等;(合理即可)②由反应图示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2.(2022·广东肇庆封开县模拟)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1)下列成语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是(填序号)。A.钻木取火 B.煽风点火 C.火上烧油(2)《墨经》中记载了“立窑烧烟法”制墨。将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_______(选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3)“化学链燃烧”是利用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以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下:

写出反应器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与直接燃烧甲烷(CH4)相比,其优点是_____。(4)《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是指高温下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答案】(1)A(2)不完全(3)①.②.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安全,减少爆炸风险等(写出其中一点即可)(4)【解析】【小问1详解】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提高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其燃烧,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B、煽风点火,加速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燃烧的更旺,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C、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旺,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小问2详解】“立窑烧烟法”制墨,是利用了松木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炭黑是制墨的原料;【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反应器2中发生反应为甲烷和NiO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N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直接燃烧甲烷相比,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燃烧,比较安全、可以减少爆炸的风险,且该反应燃料不直接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