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七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举一反三(人教版)2_第1页
专题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七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举一反三(人教版)2_第2页
专题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七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举一反三(人教版)2_第3页
专题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七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举一反三(人教版)2_第4页
专题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七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举一反三(人教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梳理专题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题型梳理【题型1】生活生产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题型2】文学知识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题型3】工艺流程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题型4】对化学变化的理解【题型5】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题型6】性质与变化的判断【题型7】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举一反三举一反三【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新物质)生成。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放热。化学变化伴随的能量变化:放热、吸热、发光【题型1】生活生产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例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胆矾研碎 C.石蜡燃烧 D.铁水铸锅【答案】C【详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水铸锅,只是形状和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变式1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A.水结成冰 B.菜刀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电灯泡通电发光【答案】B【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电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变式1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燃放烟花 B.食物腐烂 C.糯米酿酒 D.石蜡熔化【答案】D【详解】A、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B、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蛋白质、油脂等发生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C、糯米酿酒,淀粉转化为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D、石蜡熔化,石蜡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13】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下列传统节日的习俗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春节—喜贴春联 B.清明节—焚香祭祖C.端午节—粽叶包粽 D.中秋节—观花赏月【答案】B【详解】A.贴春联只是改变春联的位置,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该选项不正确;B.焚香祭祖时,香烛在燃烧的时候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该选项正确;

C.粽叶包粽只是改变食材的形状,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该选项不正确;D.观花赏月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题型2】文学知识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例2】古诗词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文化,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C【分析】化学变化中含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无化学变化。【详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21】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艺术的瑰宝,下列成语的本意中都涉及到了物质的变化过程: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刻舟求剑;④火烧赤壁;⑤积沙成丘;⑥火上浇油。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答案】②④⑥①③⑤【详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①滴水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死灰复燃,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刻舟求剑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火烧赤壁,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⑤积沙成丘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火上浇油,涉及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④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③⑤。【变式2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开播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包含了物理变化【答案】B【详解】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草木生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下雪的场景,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变式23】下列历史典故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 B.武老太铁杵磨针 C.燧人氏钻木取火 D.楚人刻舟求剑【答案】C【详解】A、司马光砸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武老太铁杵磨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燧人氏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楚人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题型3】工艺流程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例3】肉豆浆是襄阳人早餐的标配,豆浆的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冷水泡豆 B.磨豆制浆 C.过滤豆渣 D.燃柴煮浆【答案】D【详解】A、冷水泡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磨豆制浆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过滤豆渣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性固体颗粒分离出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燃柴煮浆的过程中伴随着燃烧,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变式31】遂宁大英为千年卓筒井采盐遗址保护区,卓筒井井盐汲制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是用直立粗大的竹筒汲卤的盐井,这里的“卤”为地下开采的卤水,含有氯化钠、水、泥沙等物质,下列制盐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铁锥钻井 B.竹筒取卤 C.滤缸滤卤 D.制盐烧煤【答案】D【详解】A、铁锥钻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竹筒取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滤缸滤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制盐烧煤过程中,煤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32】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竹叶 B.淘洗糯米 C.竹叶包粽 D.生火煮粽【答案】D【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详解】A.清洗竹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淘洗糯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竹叶包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生火煮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33】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篇》中详细记载了古法制纸工艺。步骤可分为五步,“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其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步骤是A.煮楻足火 B.荡料入帘 C.覆帘压纸 D.透火焙干【答案】A【详解】A、煮楻足火过程中有燃烧发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D、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题型4】对化学变化的理解【例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放出大量的热 B.看到耀眼的强光C.有白色固体生成 D.镁带消失【答案】C【详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故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而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镁带消失都是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4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具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中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C.锅炉爆炸和煤气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就不是化学变化【答案】B【详解】A、电灯发光放热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化学变化中常有物质的形状与状态发生变化,形状与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蒸汽锅炉爆炸只是锅炉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煤气爆炸属于燃烧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呼吸发生化学变化就没有明显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B。【变式4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下表有五位同学的错误观点,请你用熟悉的日常事例来否定其错误观点。同学错误观点否定例证甲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乙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丙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丁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戊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定是化学变化【答案】灯泡发光(合理即可)水结成冰(合理即可)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合理即可)水的沸腾(合理即可)浑浊的泥水静置一会儿(合理即可)【详解】电灯发光发热的过程中只是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结成冰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只有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水的沸腾过程中有气体生成,此过程中只有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的沸腾,属于物理变化;浑浊的泥水静置一会儿,有沉淀现象发生,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浑浊的泥水静置一会儿,有沉淀现象发生。因此:同学错误观点否定例证甲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灯泡发光乙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水结成冰丙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丁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水的沸腾戊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定是化学变化浑浊的泥水静置一会儿【变式43】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化学变化储存能量B.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C.人们通过化学变化改造物质世界D.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答案】D【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即绿色植物提供化学变化储存能量,故A说法正确;B、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故B说法正确;C、化学变化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所以人们通过化学变化可以改造物质世界,故C说法正确;D、化学变化就是生成的新物质指的是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不一定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故D说法错误;故选D。【知识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3.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的不同: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常有“难、可、易、会、能、不可、不易、不会、不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常有“在、了”等表示过去时或现在时的词语【题型5】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例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蜡烛能燃烧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C.水通电可以发生分解 D.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答案】D【分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详解】A.蜡烛能燃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水通电可以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51】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随着祥云画卷的缓缓展开,火炬手体操王子李宁以“飞天”的形式点燃了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气体 B.着火点为450℃,易燃C.沸点为42.1℃,易液化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答案】B【详解】A、颜色、状态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无色气体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易燃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沸点、易液化,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52】请将下列情况填入空格中①铜易生锈

②酒精挥发

③红磷有可燃性

④电灯通电发光

⑤夏天食物容易腐败

⑥海水晒盐

⑦蔗糖能溶解

⑧干冰升华

⑨牛奶会变酸

⑩氧气是无色气体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序号)【答案】②④⑥⑦⑧⑩①③⑤⑨【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详解】(1)②酒精挥发;④电灯通电发光;⑥海水晒盐;⑦蔗糖能溶解;⑧干冰升华;⑩氧气是无色气体。它们的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故属于物理性质。故填:②④⑥⑦⑧⑩。(2)①铜易生锈;③红磷有可燃性;⑤夏天食物容易腐败;⑨牛奶会变酸。它们的这些性质都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故填:①③⑤⑨。【变式53】“甲烷”俗称天然气,它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天然气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是现代社会较普及的清洁能源。根据以上短文,可归纳出“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答案】(1)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甲烷能燃烧【详解】(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气味等。故天然气物理性质的描述为: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化学性质:物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等。故天然气的化学性质的描述为:甲烷能燃烧。【题型6】性质与变化的判断【例6】下列前者用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用于表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挥发性,汽化 B.腐蚀性,燃烧C.可燃性,液化 D.溶解性,熔化【答案】B【详解】A、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故属于物理性质;汽化为固体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液化为气体变为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故属于物理性质;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变式61】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铁具有导热性

铁生锈 B.木炭具有可燃性

木炭燃烧C.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答案】A【详解】A、铁具有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铁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木炭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木炭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氧气液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食盐具有咸味,味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食盐在水中溶解,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62】阅读下面的短文,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描述的有关横线上。(1)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2)氯气在1.01×105Pa时,冷却到34.6℃,变成液态氯,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氯。(3)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氯化氢的气体。(4)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跟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答案】(1)③(2)①(3)④(4)②【详解】(1)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是氯气的物理性质。(2)气在1.01×105Pa时,冷却到34.6℃,变成液态氯,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氯,是氯气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3)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氯化氢的气体,是氢气的化学性质。(4)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跟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是氯气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变式63】阅读以下描述语句,选取数字序号填空。①常温下氯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②易溶于水③氯化钠不能燃烧④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摄氏度,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态⑤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⑥氯化钠用于配制医疗上的生理盐水⑦工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来制取碳酸钠、氯气等(1)描述物理性质:。(2)描述化学性质:。(3)描述化学变化的是:。(4)描述物理变化的是:。【答案】(1)①②(2)③(3)⑤(4)④【分析】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化学变化指的是一个变化过程,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具有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物理变化包括的内容:物态变化有6种: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详解】(1)①常温下氯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描述的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②易溶于水,描述的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2)③氯化钠不能燃烧,描述的物质不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3)⑤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描述的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4)④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摄氏度,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态,描述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题型7】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例7】“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用途主要体现物理性质的是:①铁生锈②干冰升华③氢气用作清洁燃料④蜡烛受热熔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体现了铁的化学性质;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