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成人能“憋尿”,但在医院尿检时,也能主动排尿,这个过程是反射C.某病人高位截瘫,其体内的排尿反射不能正常发生D.排尿应答可以是不同的反射产生的2.下表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甲~戊分别代表各营养级生物,乙为生产者(注:能量单位:102kJ·m-2·a-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913.1乙870.7501.3丙0.90.6丁148.079.1戊150.580.5A.表中所有的成分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为1371.3kJ·m-2·a-1C.丁和戊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7%3.弃耕抛荒是我国农业存在的重大问题,原因有农业收入低、农村人口进城、土地污染等,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弃耕农田中所有的杂草构成了一个群落B.弃耕农田中主要存在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C.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上将经历从草本到灌木到乔木的演替过程D.农村人口进城不体现种群的数量特征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溪水浸泡种子可以降低脱落酸含量,有利于种子萌发B.去掉顶芽能降低侧芽部分生长素的浓度,以解除顶端优势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进而产生更多的乙烯,属于负反馈调节D.脱落酸在植物某器官中的含量与其生长的活跃程度呈负相关5.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的主要观点是()A.物种是神创造的B.物种是不变的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6.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形成无籽果实。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A.小麦 B.玉米 C.黄豆 D.辣椒7.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8.(10分)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第25年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种群增长速率也最快C.50年后该绵羊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二、非选择题9.(10分)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在体温、血糖、水盐平衡的调节中都有重要作用。图示为下丘脑参与人体相应活动的调节过程,A~E表示结构,a~f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1)图中结构______为下丘脑。结构B是______(填内分泌器官名)(2)在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______的调节方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______促进[D]______分泌e,e的受体位于E细胞的______。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又会通过______调节抑制A和D分泌相关激素。(3)人体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______会兴奋,引发[]______释放f,促进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4)若某人不吃早餐,______(填图中字母)会促进肝糖原分解,长此以往会出现习惯性低血糖症。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5)Ⅱ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是由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免疫导致的。10.(14分)新型冠状病毒最初侵染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人体受病毒感染后会引起发热,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注: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1)图中的激素甲代表________,通过释放到垂体,调节腺垂体对激素乙的分泌,激素乙通过体液的________(填“定向”或“非定向”)运输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________,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引起白细胞释放致热原,致热原作用于________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导致发热。(3)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内的增殖,患者出现发热现象,体温调定学说认为正常情况下丘脑预设的一个体温调定点为37℃,而病毒感染会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如体温升高到39℃,这时人的感觉是________(填“冷”或“热”),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体温上升,导致发热出现。(4)人体感染病毒后,体温上升期,患者畏寒,产生冷觉的中枢位于________。此时除皮肤苍白外,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支配该行为的反射弧是________。11.(14分)回答以下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Ⅰ.人被蚊虫叮咬后,叮咬部位会出现红肿,并使人感觉到叮咬部位发痒.被叮咬者有时会不自觉地用手指抓挠痒处;如果患处瘙痒严重,被叮咬者会加大抓挠的力度,严重的会导致叮咬部位破裂而流血,甚至引起病菌感染。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感觉痒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被叮咬者会不自觉地用手指触摸叮咬部位,该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被叮咬者感觉到叮咬部位发痒而主动去挠痒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填“双”或“单”)向的。(2)结合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分析,叮咬部位出现红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Ⅱ.下图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3)实验步骤:①将药物X放于______点,再刺激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若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X是两者都能阻断。12.急性肠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由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引起的。患急性肠炎后,会出现发烧和比较严重的腹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严重腹泻会导致病人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从而使位于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________产生渴觉。(2)通过抽血检测发现,急性肠炎病人血样中由下丘脑分泌和由垂体释放的_______增加。通过抽血能够检测体内激素含量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从而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3)急性肠炎患者发烧是由患者体内产热增多所致,这一现象可能与患者体内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增加有关。(4)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会产生毒素对人体产生危害,这些毒素进入血液后成为_____,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免疫。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但这一反射过程不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B、主动排尿过程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过程,B错误;C、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位截瘫的病人排尿反射弧是完整的,排尿反射能正常发生,只是不能控制排尿,C错误;D、排尿应答属于低级中枢控制,但受高级中枢控制,因此排尿应答可以是不同的反射产生,D正确。故选D。2、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根据题意乙是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丁和戊同化量相近是第二营养级,甲是第三营养级,丙是第四营养级。【详解】A、表中所有的成分,即甲~戊分别代表各营养级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即乙同化固定的能量为870.7×102kJ·m-2·a-1,B错误;C、丁和戊同化量相近都是第二营养级,二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只有竞争,没有捕食,C错误;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0.9÷15.9×100%,约为5.7%,D正确。故选D。3、C【解析】1、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3、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A、弃耕农田中所有的生物构成群落,A错误;B、弃耕农田群落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C、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将由草本阶段演替至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正确;D、农村人口进城体现“迁入率”,是种群人口的数量特征之一,D错误。故选C。4、C【解析】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可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2、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合成的生物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表现为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因此去除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的现象。【详解】A、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用流动的溪水浸泡种子以降低脱落酸的含量,有利于种子的萌发,A正确;B、去掉顶芽,使得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侧芽,从而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发育成侧枝,以解除顶端优势,B正确;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进而产生更多的乙烯,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D、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可促进器官的衰老脱落,因此脱落酸在植物某器官中的含量与其生长的活跃程度呈负相关,D正确。故选C。5、D【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详解】A、达尔文认为,物种不是神创造的,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进化而来的,A错误;B、达尔文认为,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进化的,B错误;C、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C错误;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D正确。故选D。6、D【解析】据题意,连续暴雨会影响盛花期植物的正常授粉,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防止收获果实类作物的减产,故辣椒有最有效,而小麦、玉米、黄豆收获种子类的作物不能避免减产,D正确。7、B【解析】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能够感受单侧光刺激,将生长素通过尖端横向运输,在背光侧分别较多,生长素在尖端两侧向下运输,导致尖端以下部位背光侧生长较快,表现为向光生长,B正确。故选B。8、C【解析】题图分析,一个绵羊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成S型,即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解】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由于种群数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会在某一范围内波动,即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A错误;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即图中的25年时,绵羊的增长速率最快,但出生率并不是最大,B错误;C、50年后该绵羊种群数量达到K值,且在K值附近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C正确;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A②.胰岛(2)①.神经—体液②.[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垂体④.细胞膜上⑤.反馈(3)①.渗透压感受器②.[D]垂体③.肾小管和集合管(4)①.b和c②.神经-体液③.细胞膜上(5)①.遗传(基因)②.自身免疫③.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解析】据图示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e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E为甲状腺;f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小问1详解】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结构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小问2详解】在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方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D垂体分泌e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e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位于E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又会通过反馈调节,调节抑制A和D分泌的相关激素。【小问3详解】人体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引发[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小问4详解】若某人不吃早餐,血糖降低,通过调节分泌胰高血糖素b和肾上腺素c,这两种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浓度,长此以往会出现习惯性低血糖症。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在血糖调节中枢的突触间隙中,信号传递形式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小问5详解】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引起了自身免疫病;其中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则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点睛】本题内环境调节模式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和免疫调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0、(1)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非定向(2)①.人体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②.代谢产热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3)①.冷②.大于(4)①.大脑皮层②.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解析】分析图可知,图示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激素甲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代表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题图中的激素甲由下丘脑释放,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释放到垂体的门脉血管,调节腺垂体对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激素乙通过体液的非定向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小问2详解】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其主要原因是人体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人体热量主要来自代谢产热,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引起白细胞释放致热原,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的产热上升,散热下降,从而导致发热。【小问3详解】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出现发热现象,体温调定学说认为正常情况下,下丘脑预设的一个体温调定点为37℃,而病毒感染会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如体温升高到39℃,这时人的感觉是冷,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上升,导致发热出现。【小问4详解】产生冷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出现“寒战”行为的反射弧是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骨骼肌战栗产热。【点睛】本题结合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11、(1)①.大脑皮层②.脊髓③.单(2)毛细血管扩张,血浆蛋白进人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3)①.D②.E③.②将药物X放于B点,再刺激C点④.①处理后肌肉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⑤.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收缩⑥.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等多个神经元,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存在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小问1详解】人感觉痒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被叮咬者会不自觉地用手指触摸叮咬部位,说明是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该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被叮咬者感觉到叮咬部位发痒而主动去挠痒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反射活动,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小问2详解】结合内环境相关知识分析,叮咬部位出现红肿的原因可能是毛细血管扩张,血浆蛋白进人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药物作用的部位,而药物可以放在突触处,也可以放在神经纤维上。实验步骤:①将药物X放于神经纤维上的D点,再刺激E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②将药物X放于神经元之间的B点,由于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故再刺激的位点应选择C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