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TOC\o"1-2"\h\u1805第1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概述 475821.1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4170751.2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4286811.3国内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519833第2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549342.1规划原则与目标 5154152.1.1规划原则 5215802.1.2规划目标 534582.2建设内容与布局 6284002.2.1建设内容 6120732.2.2布局 6240392.3规划实施与评估 6278102.3.1规划实施 6296922.3.2规划评估 630201第3章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6204393.1通信网络设施 7273743.1.1互联网基础设施 717943.1.2专用通信网络 7298093.2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平台 725753.2.1数据中心建设 716993.2.2云计算平台 748833.3物联网感知设施 7307003.3.1传感器网络 7145463.3.2射频识别(RFID)技术 8158733.3.3近场通信(NFC)技术 821570第4章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8265634.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849604.1.1系统概述 8254364.1.2系统构成 8111074.1.3建设要求 8230494.2公共交通设施 9281164.2.1公共交通概述 9305764.2.2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要求 9243394.2.3智能公共交通设施 9246964.3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987814.3.1信息服务概述 9322454.3.2信息服务内容 9281534.3.3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要求 98618第5章智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1054525.1智能电网 101155.1.1概述 10220915.1.2智能电网架构 1047495.1.3关键技术 10228775.2分布式能源 10131445.2.1概述 10303555.2.2分布式能源类型 10256175.2.3关键技术 11138185.3能源管理系统 11290005.3.1概述 11275715.3.2系统架构 11310115.3.3关键技术 115548第6章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111806.1智能水利设施 1141346.1.1概述 11309436.1.2建设内容 1280516.2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 12224466.2.1概述 121386.2.2建设内容 12207376.3环境监测与治理 12326166.3.1概述 12209876.3.2建设内容 1218779第7章智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3155177.1智慧教育设施 1388657.1.1建设目标 1334347.1.2设施内容 1387067.2智慧医疗设施 1389777.2.1建设目标 13272217.2.2设施内容 13246777.3智慧社区与养老设施 13227987.3.1建设目标 13253997.3.2设施内容 146720第8章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建设 1478788.1网络安全 14219538.1.1网络安全策略制定 14242878.1.2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1416098.1.3网络安全运维管理 1484288.2城市安全监控 14211988.2.1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14231648.2.2智能分析技术应用 14172518.2.3城市安全监控数据中心 14166538.3应急管理与救援 15139218.3.1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1513098.3.2应急资源保障 15244978.3.3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15171018.3.4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 15111048.3.5社会力量参与 1515519第9章智慧城市运营与管理 15260939.1运营管理体系构建 15228009.1.1运营管理体系概述 15245609.1.2运营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15251219.1.3运营管理体系组织架构 15122989.1.4职能分工 15158859.1.5流程设计 1633889.2智能化运维技术 16211779.2.1智能化运维技术概述 16197369.2.2智能化运维技术分类 1645179.2.3智能化运维技术应用 16113789.3绩效评估与优化 16226299.3.1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16323619.3.2评估指标 16291709.3.3评估方法 16320139.3.4评估流程 16100539.3.5优化策略 164082第10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措施 1654610.1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71647410.1.1制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原则和责任主体,保证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合规性。 171511110.1.2建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包括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各个环节,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17408310.1.3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172138210.2投融资模式与政策 172002110.2.1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发挥投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71040210.2.2推广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立健全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171071510.2.3制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172583010.2.4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的合作,争取国际资金支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72638810.3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171440710.3.1加强人才培养,设立智慧城市相关专业和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 171034210.3.2建立智慧城市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171128810.3.3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172644010.3.4建立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平台,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先进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172344410.4社会参与与公众监督 172535210.4.1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172401610.4.2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征求民意,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171625510.4.3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团体的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自律。 182151610.4.4强化公众监督,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及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18第1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概述1.1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征智慧城市,即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对城市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升级和优化,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征:(1)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实现数据的高度集成与共享。(2)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3)互联互通: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城市各系统、各领域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协同作用。(4)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1.2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基础设施体系是智慧城市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支撑,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有助于提高城市各领域的运行效率,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2)促进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体系为各类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投资,推动经济增长。(3)改善民生:优质的基础设施体系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增强城市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对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3国内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国内外许多城市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国外发展现状:以发达国家为代表,如美国、欧洲、日本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美国提出“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计划,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欧洲通过“数字议程”等政策,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日本则重点发展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2)国内发展现状: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信息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杭州、武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也加大投入,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我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不断创新、积极摸索,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第2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1规划原则与目标2.1.1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紧密结合市民需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统筹兼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形成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格局。(3)创新驱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4)安全可靠:保证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1.2规划目标(1)构建高效、智能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2)实现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3)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4)提高市民满意度,打造宜居、宜业的智慧城市。2.2建设内容与布局2.2.1建设内容(1)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宽带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传输、存储和计算能力。(2)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构建智能交通管理体系,提高出行效率。(3)能源基础设施: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智能电网,实现能源高效利用。(4)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便民利民。(5)生态环境设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环境。2.2.2布局(1)按照城市功能区划分,合理布局各类基础设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结合城市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3)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3规划实施与评估2.3.1规划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保证规划顺利实施。(2)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政策措施。(3)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融资模式,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4)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各级企业和社会的参与度。2.3.2规划评估(1)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2)制定评估指标体系,从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运行效率、市民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规划内容和政策措施,保证规划实施效果。第3章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3.1通信网络设施3.1.1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核心,需实现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连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宽带网络:加快光纤到户、光纤到楼等宽带接入网建设,提高城市宽带接入速率;(2)移动通信网络:加强4G/5G网络覆盖,提高网络速度和容量;(3)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高功能、高可靠的互联网交换中心,提升网络间互联互通能力。3.1.2专用通信网络针对特定行业和部门需求,建设专用通信网络,包括:(1)政务外网:为部门提供安全、高效的通信网络;(2)应急通信网络:为突发事件提供快速响应和通信保障;(3)行业专用通信网络:为特定行业提供定制化的通信服务。3.2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平台3.2.1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智慧城市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核心设施,应关注以下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数据中心具备足够的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2)绿色节能: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数据中心能耗;(3)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数据安全。3.2.2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为智慧城市提供弹性、高效、可靠的计算和存储服务,包括:(1)公共云:为部门和公众提供共享的云计算资源;(2)私有云:为特定行业和部门提供独立的云计算环境;(3)混合云:结合公共云和私有云的优势,实现灵活的资源调配。3.3物联网感知设施3.3.1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感知层的基础,主要包括:(1)环境监测:部署各类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状况;(2)智能交通:运用车联网技术,实现道路、车辆、行人等信息实时感知;(3)公共安全:布设视频监控、报警等设备,提高城市安全防控能力。3.3.2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包括:(1)物流仓储: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追踪和管理;(2)智能交通:应用于电子车牌、停车场管理等场景;(3)智能制造: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3.3.3近场通信(NFC)技术NFC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场景包括:(1)移动支付: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支付方式;(2)身份认证:应用于门禁、考勤等场景;(3)智能交通:实现公共交通工具的便捷乘车和支付。第4章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4.1.1系统概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城市交通进行实时监控、调度和管理的一体化系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降低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4.1.2系统构成(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智能交通监控系统(3)应急指挥调度系统(4)交通违法行为自动记录系统4.1.3建设要求(1)科学规划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配置;(2)构建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提高交通运行安全性;(3)建立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处理和紧急救援能力;(4)完善交通违法行为自动记录系统,规范交通秩序。4.2公共交通设施4.2.1公共交通概述公共交通设施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公交、地铁、轻轨、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及其相关设施。4.2.2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要求(1)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提高线路覆盖率和便捷性;(2)提升公共交通设施水平,提高乘车舒适度和安全性;(3)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环境污染;(4)完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提高出行便利性。4.2.3智能公共交通设施(1)智能公交站牌(2)智能公交车辆(3)公交车辆定位与监控系统(4)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平台4.3智能交通信息服务4.3.1信息服务概述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交通信息,以便于出行者做出合理的出行决策。4.3.2信息服务内容(1)实时路况信息(2)交通违法行为查询(3)公共交通出行信息(4)停车信息(5)交通气象信息4.3.3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要求(1)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交通信息发布平台;(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3)提高交通信息服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覆盖范围;(4)保障交通信息安全,保护用户隐私。第5章智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5.1智能电网5.1.1概述智能电网作为智慧城市能源体系的核心,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环保运行。本章主要介绍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内容。5.1.2智能电网架构(1)输电系统:采用高电压、大容量、低损耗的输电线路,提高输电效率,降低线损。(2)变电系统:采用智能化变电站,实现自动化、远程监控和故障自愈等功能。(3)配电系统:构建分布式、自动化、可靠性高的配电网络,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4)用电系统:推广智能电表、智能家居等设备,实现电力信息的实时互动。5.1.3关键技术(1)传感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为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通信技术:构建高速、可靠的通信网络,保障电网信息的实时传输。(3)控制技术:实现电网设备自动化控制,提高电网运行效率。(4)大数据分析: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电网优化和调度提供依据。5.2分布式能源5.2.1概述分布式能源是智慧城市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清洁、高效、可靠的特点。本章主要介绍分布式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内容。5.2.2分布式能源类型(1)太阳能:利用光伏、光热等技术,实现太阳能的充分利用。(2)风能:通过风力发电技术,实现风能的高效利用。(3)生物质能:利用生物质资源,如秸秆、垃圾等,进行能源转化。(4)地热能:开发地热资源,实现地热供暖、发电等。5.2.3关键技术(1)多能互补:实现多种能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能量储存:采用电池、燃料电池等储能技术,解决分布式能源的波动性。(3)微网技术:构建小规模、自治、可靠的微网系统,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5.3能源管理系统5.3.1概述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城市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全面监控与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本章主要介绍能源管理系统建设的相关内容。5.3.2系统架构(1)数据采集与传输:实时采集能源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至能源管理系统。(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能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3)能源优化调度:根据能源需求,制定合理的能源分配策略,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5.3.3关键技术(1)能源大数据:收集、整合各类能源数据,挖掘能源消费规律,为能源管理提供支持。(2)云计算: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能源管理系统的弹性扩展和高效运行。(3)人工智能: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能源管理系统的智能决策和优化调度。第6章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6.1智能水利设施6.1.1概述智能水利设施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调配和灾害防治。6.1.2建设内容(1)水资源监测系统:建立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量的自动监测网络,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2)水资源调配系统: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保证供水安全。(3)防洪排涝系统:利用物联网、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加强对防洪排涝设施的监测和预警,提高防洪排涝能力。6.2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6.2.1概述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改善城市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6.2.2建设内容(1)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保证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2)再生水利用系统: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3)污泥处理处置:采用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6.3环境监测与治理6.3.1概述环境监测与治理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旨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6.3.2建设内容(1)环境监测系统:构建涵盖大气、水、土壤等多要素的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2)污染源治理:加强对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的监管,实施分类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3)生态修复与保护:采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技术手段,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与保护,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注意:本章节内容仅作为指导性建议,具体实施时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第7章智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7.1智慧教育设施7.1.1建设目标智慧教育设施旨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7.1.2设施内容(1)智能教室:配备智能化教学设备,实现多媒体教学、远程互动、智能评估等功能。(2)数字化校园:构建校园网络,实现教学、管理、科研等信息资源共享。(3)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促进师生互动。(4)教育大数据:收集、分析教育数据,为政策制定、教育改革提供依据。7.2智慧医疗设施7.2.1建设目标智慧医疗设施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便捷就医流程为目标,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7.2.2设施内容(1)远程医疗服务: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技术,实现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2)智慧医院:构建智能化医院信息系统,实现预约挂号、就诊、缴费、查询等一站式服务。(3)健康大数据:整合健康数据,开展疾病预测、健康管理等服务,提高市民健康水平。(4)智能医疗设备:研发和应用智能诊断、治疗设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7.3智慧社区与养老设施7.3.1建设目标智慧社区与养老设施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关爱老年人,打造和谐、便捷、安全的社区环境。7.3.2设施内容(1)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提供社区管理、便民服务、邻里互动等功能,提高社区治理水平。(2)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备智能化,提供安全、舒适、节能的居住环境。(3)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4)适老化改造: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增设无障碍设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第8章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建设8.1网络安全8.1.1网络安全策略制定本节主要阐述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包括物理安全、数据安全、传输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8.1.2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介绍智慧城市网络安全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以保证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8.1.3网络安全运维管理分析网络安全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运维人员职责、运维流程、应急预案等,以提高网络安全运维效率。8.2城市安全监控8.2.1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介绍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部署和运维,保证城市安全监控的全面覆盖和高效运行。8.2.2智能分析技术应用阐述视频监控系统中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如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行为分析等,提高城市安全监控的智能化水平。8.2.3城市安全监控数据中心分析城市安全监控数据中心的建设,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功能,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8.3应急管理与救援8.3.1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介绍智慧城市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内容以及演练方法,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8.3.2应急资源保障阐述应急物资、设备、人员和通信等方面的资源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响应能力。8.3.3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分析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构建,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指挥流程等,实现快速、高效的应急指挥调度。8.3.4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介绍救援队伍的建设、培训和管理,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8.3.5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第9章智慧城市运营与管理9.1运营管理体系构建9.1.1运营管理体系概述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体系是保证城市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节主要阐述运营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组织架构、职能分工及流程设计等内容。9.1.2运营管理体系构建原则遵循系统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原则,保证运营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9.1.3运营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设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负责协调、监督、管理各项运营工作。下设部门包括综合管理部、技术运维部、安全监管部、服务保障部等。9.1.4职能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保证运营管理体系的高效协同。如综合管理部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制定运营策略等;技术运维部负责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安全监管部负责信息安全及风险管理;服务保障部负责提供优质服务等。9.1.5流程设计根据运营管理需求,设计各项业务流程,包括运维管理、安全监管、服务保障等,保证各项业务高效、顺畅进行。9.2智能化运维技术9.2.1智能化运维技术概述智能化运维技术是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的关键支撑。本节主要介绍智能化运维技术的内涵、分类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