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二、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1、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2、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3、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1)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于0。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流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负数与负数的比较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讨论后独立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3、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4、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5、练习:做一做第3题。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5题。(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学生观察学生交流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第一课时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看懂圆柱的平面图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二、认识圆柱特征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2.圆柱的表面(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3.圆柱的高(1)演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学生自由谈谈学生动手摸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在重复操作中观察。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三、巩固练习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四、布置作业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独立完成长方形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第一课时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二、新课(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1)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计算结果要注(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根据学生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4.教学例4(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学生观察学生读题、审查题意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③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学生独立计算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计算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练习课第二课时练习课知识与能力: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点名学生回?(答+底面积×2)学生独立完=(指名学生口答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自由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三、布置作业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板演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讨论=(第一课时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课前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课前准备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指名学生口答学生边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2h)(1)出示例5,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2)学生尝试完成例6。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三、巩固练习2、练习三的第2题.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尝试练习学生观察学生独立完成V=Sh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节)课前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课前准备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余下学生独学生独立审题学生自由解答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5、虚拟的圆锥(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三、课堂练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独立完成第一课时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备二、新课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1体积的31V=Sh3指名学生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指名学生板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演四、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五、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3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课前准备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复习圆柱(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3、圆柱的体积(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指名学生回答指名学生回答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独立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V=Sh)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二、复习圆锥1.圆锥的特征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2.圆锥的体积.(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1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3(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学生独立完成忆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比能否成比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32.4:1.660:40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5:=2.4:1.660:40=15:102.4:1.6=60:403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和0.3:0.6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②做P33“做一做”。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独立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2)P34“做一做”。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1)6:9和9:12(2)0.5:0.2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考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节)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课前准备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性质解比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课前准备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学生讨论交流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5、P35“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学生叙述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比较学生独立完成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课前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课前准备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学生回忆后学生边填表指名学生回答(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234541.0649.2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x/y=k(一定)(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学生观察学生边讨论边学生试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的关系.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课前准备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指名学生回答学生举手回答学生观察例题流(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设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能判断正、反比例51122551122555指名学生回答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和引导学生总结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练习题第二课时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把表格补充把表格补充思考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问: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正反比例关系(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归纳。(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会表达。②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一种量减少,另②一种理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二、综合练习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下比例或反比例。学生讨论后第三课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备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时间和零件总数。板书课题:正、反比例的比较346934692.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学生讨论思考学生讨论思考=速度=时间通过前面的例子,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论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不同点:正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关系4.小结;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两种量板=速度==速度=时间计第一课时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看懂线段比例尺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看懂线段比例尺备2、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尽管这些地图的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提问: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进一步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提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同样长的实际距离在哪幅图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六、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一第1、2题,补充习题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合作完成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总结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节)重点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指名学生回指名学生回实际距离实际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10×500000(问:根据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X=5000000答:略根据实际距离答:略(1)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3)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学生练习活动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记录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做一做”学生了解题目学生合作解决汇报交流学生练习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一、揭示课题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物体的放大与缩小。二、探索新知(1)出示图形要求: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师: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②说一说放大后图形的边长。原来的边长是3倍,放大后图形的边长是6倍。学生观察学生动手操作学生说一说自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要求: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①学生说一说“按2:1放大”的意思。学生说一说1.交流后使学生懂得按2:1放大,就是把长和宽都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尝试画图要求: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让学生交流,说出各自的理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学生交流这个2:1的意思。即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④想一想: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来有什么学生思考三、巩固练习四、作业完成课文练习九第1、2题。学生练习第一课时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备一、旧知铺垫(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②判断成什么比例。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70×4=56×5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文情境图,描述例题内容。①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比学生回忆后回答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观察学生讨论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提问:指名学生回答A.题中哪两种量是变化的量?说说变化情况。C.用关系式表示应该怎样写?讨论思考=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8X=12.8×108X=16答:略(1)出示课文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和问题。(2)说一说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用等式表示两种量的关系。(4)设末知数为X,并求解。8第二课时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反比例解决问题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备合作讨论后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哪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3)针对以上两题,说一说思维过程和解题步骤引导学生比较第一课时重点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难点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备比:(3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独立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正、反比例的意义3.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关系式正比例反比例一找:哪两种上关联的量。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三判断:联系关系式,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5.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3题。(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一定一定(3)因数×因数=积(4)因数×因数=积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独立完成第二课时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课前准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课前准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和和和成成成D×B=12D×B=12上面各题学生作出了判断,并说明理由后,师指出: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成正比例。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指名学生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商相当于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即Y=KX,K一定。所以判断成正、反比例的方法,可以统一用乘法关系式来判断。把题目中的三种量列成乘法算式。如果一个因数一定,另一个因数和积成正比例,如果是积一定两个因数成反比例。(1)每本书的单价×本数=总价速度×时间=路程(2)3X=YY和X比例X8定量)、三判断(积一定,则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成反比例,其他情三.深化练习1.利用判断规律,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如果(1)房屋面积一定,铺砖块数和每块砖的面积。2.从汽油的千克数,行的千米数和行1千米的耗油量这三种量3.从每千克花生榨油千克数,花生的千克数和花生油的千克数学生单独完成引导学生总结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完成第三课时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课前准备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指名学生回答指名学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0000000实际距离(1)学生独立计算,求出各题结果。(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二.复习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一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回顾与交流,学生概括出解决答步骤。如:(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4)解设,并解比例(5)检验。2.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4题。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一说学生说一说学生练习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节)知识与能力:通过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成什么比例?列出关系式。再出示,指名学生回答指名学生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班练习,指名个别板演,后集体订正。题(1)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所以每天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X=120答:略题(2)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学生练习集体订正20X=90×15X=67.5学生练习答:略学生练习3.总结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解题思路: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找出题中三种量,写出数量关系式,判断谁一定,谁变化。根据一定的量判断两种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或不成比例。学生观察统指名学生回答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学生观察统指名学生回答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节)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指名学生回学生观察统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指名学生回答指名学生说一说学生汇报自己学生说一说学生练习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第一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自己拿笔动手试一下学生汇报结果学生独立完用铅笔的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的难度。如果找到数学方法来解决就方便了。二.教学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结果。(2)汇报结果,全班交流。5÷2=2……1(至少放3本)说明: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想:每个鸽舍飞进2只鸽子,共飞进6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1个或2个鸽舍,所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2、4题。汇报交流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练习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节)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课前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课前准备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可让两个同学相互拿出自己的笔来引导学生总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独立完成第一课时课前准备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实验、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节约用水,从我课前准备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2、从统计图中我们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水量呢?我们要用具体的数据来唤醒人们。4、展示课前实验(1)各小组交流本组实验内容、方法及结果。(投影展学生合作完成10111213滴水速度平均滴水速度:毫升/分(2)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一个滴水龙头每小时浪费水()(3)你家的每月用水量是()立方米,一个滴水龙(4)学校有水龙头()个,练塘镇水价每立方米()元,如果学校里每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学校每年多支付()元水费。三、总结建议2、让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节水的措施;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1、你准备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准备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小数的读法和写法1、师:小学阶段数学课中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说说它们在生活2、揭题。师:今天我们着重来复习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师:请同学们各举出几个整数例子,如果你认为你举的例子有特点,可以向同桌介绍一下。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读。亿级、万级都按照个级的方法读,读完后加读一个亿字或万字。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有四位,数位不够的用0补足。③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数点。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一位一位写,读的是几就写几。学生回忆指名学生说一说指名学生举例学生回忆学生回忆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⑦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及多位数的改写和取近似值。1、复习小数的性质。①写出与4相等的数。4==你根据了什么?在解决什②练习:补充: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7.89.00050.510.000762、复习多位数的改写和取近似值。师:5040000000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这么多的0读、写都不(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方法:在万位或亿位后面添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加上“万”字或“亿”字。师:当对精确程度要求不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省略万或亿后面的,你会吗?省略尾数的方法:在万位或亿位后面添上小数点,将十分位上的数五入到个位,同时舍去后面数,加上“万”字或“亿”字。③练习:补充:4□5000≈47万□5888≈8万49□2300000≈50亿小结,提问质疑。38□40≈4万8□6000000≈9亿49□2300000≈49亿指名学生说一说学生练习学生想一想学生回忆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读。亿级、万级都按照个级的方法读第一课时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等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等重点能按要求写约数、倍数、质数、合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难点能按要求写约数、倍数、质数、合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备一、回忆数的整除单元的各个概念,组成知识网络,加深理解它们(例如:1、3、5、7、9——是奇数。3、6、9——能被3整除,是3的倍数。2、3、5、7——是质数。1——即不是注意:①学生说到某个概念时,可以说说其意义。有公约数2……③注意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及时将各概念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如说到质数、合数的意义时就可以引出约数、倍数的概念;说到能被2、3、5整除时就可以引出整除师:这些数的概念都是以什么知识为基础?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数的整除的一些知识。可以说明概念的特点,与其它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可以添加一些数据、算式的例子。2、倍数和约数。例如:1是所有自然数的约数;数比它的约数大。13的约数都是质数。100÷5=20,100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作分解质因4、奇数和偶数。例如:所有的偶数的公约数是2。奇数和偶5、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例如:两个不同的A组:书上P798指名学生口答学生独立完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判断、推理等课前准备课前准备重点掌握四则运算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掌握四则运算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真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根据此四种意义,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二、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209.44-3.942、将题目改变为1.42×2.341.82÷12.3,请直接写出答案的学生说明自己的思考方法,同时明确小数乘、3、师: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有什么指名学生回忆学生独立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学生自编分数乘、除法各一题计算后,想一想,分数乘、除法三、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中的要注意的一些问题。31、师:在计算中,往往会出现如0、1等比较特殊的数。想一想,如果一个数a(a≠0)与1、与0或是与果会怎样?请用还有字母a的式子表示出来。①a与0的运算:a+0=aa-0=aa×0=00÷a=0③a与本身的运算:a+a=2aa-a=0a×a=a的平方a÷1、根据这些关系式,请学生说说对四则运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2、计算并验算:275.39-648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第一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运算定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运算定律5学生独立计算学生独立计算7师:提高四则运算的正确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养成一看、二想、三定、四算、五查想符合什么运算定律、有无简便运算、能否合理改变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在分数小数混合的四则运算中还要考虑是化分数算完后还要进行检查,运用估算进行检查是学生对计算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212158537.75×+2÷1+60.25×0.75854、1……-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思考第一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使学生能用文字表示四则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列综合式解答三步计算文字题14141414学生看题写学生举手回答?(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第一课时重点难点熟练正确地用方程解答有关的文字题备基本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自学教材92页第一自然段,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或者用字母表示下面的公式。规范书写问题: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怎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教师读,学生在练习本上a乘以4.5写作S乘以h写作()“a乘以4.5”可写成:a×4.5、a.4.5或4.5a,但不能写成“a4.5”。(然后再让学生把书中相应的空填上。提示学生()()(完成教材92页的“做一做”二、简易方程学生举手说指名学生口答指名学生口述学生独立完成有关概念的复习什么叫方程?(举例说)(让学生的实际例子中进一步理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它是一个演算过程)应用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例:9+x=12(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得:x-18=382.5x=1046÷x=2x÷15=4完成教材93页的“做一做”一想”的内容)与前面的简单方程作比较;设所求数为x,让x当成已知完成教材93页“做一做”三、练习巩固判断题学生举例说明指名学生口答指名学生口述学生独立解答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学生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它是一个演算过程第一课时重点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改写,并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改写,并解决实际问题备米学生回忆整理一枚钉子的重量是A、0.5gB、0.5kgC、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独立思考14②③⑥,或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①④⑤⑥⑦)?(?(考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重量单位第一课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重点难点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决实际问题备:(性质,可以解比例。)学生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解比例(1)12:X=8:2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3.做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的题目第l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说明能组成比例的理由。第2题,让学生说明1.4是甲数除以乙数的商还可以表示什么?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二、求比值和化简比教师:在做题过程中.要思考解题时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到的结学生做完后.教师边提问.边板书。注意:化简比的结果要是一个比.而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96页“做一做”的题目;做完后三、比例尺教师出示一幅教学大楼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2)这个比例尺表示的含义是汁么?举例说明—(表示实际距离(3)比例尺除了写成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可以写成1还可以在线段上标出l厘米的长度所代表的实际距离1米教师让学生做教科书第97页上面“做一做”的题目。做完后集学生独立完学生合作思考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决实际问题讲正、反比例的意义?(学生回答。)=k(一定)或xy=k(一定)=分数值(一定)。所以分子与分母成正比例关系。)指名学生说学生判断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被减数与减数不成比例。)(5)一批煤,如果每天烧5吨,可烧36天;如果每天烧1吨,可烧45天。天数和每天烧煤的吨数。(因为题目中没有明确说出哪个量是一定的。而5×36=l80(吨),4×45=180(吨),可见煤的总量是一定的。因此,有每天烧煤的吨数×天数=煤的总吨数。所以天数和每天烧煤的吨数成反比例关系。)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教师: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1)当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2)当数量一定时,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3)当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学生回答后,接着就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教师让学三、做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的题目。第1题,教师指名回答,要说明成什么比例的理由。第2题,教帅先让学生填空,再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第3题,让学生思考和填空、教师巡视。注意解答时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订正时,让有不问想法的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第4题,学生做题有困难时.教师提示:可以举一—个实例先验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合作思考证,再确定是不是成比例,成为什么比例。订正时,要求说明理由。系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整理和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并联系这些应用题的算术解法进一步理解这些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它们的解答方法理解这些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