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一、材料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革)礼而亡。反古(反对不合时宜的措施)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魏主下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的“卫鞅”是谁?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魏主”还有哪些汉化措施?(3)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烂地,我们的祖先最先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材料二:材料三:“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书》《宋书》描述东南朝时期: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消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1)黄河和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结合地图,指出最早栽培它们的原始人。(2)材料二中的图片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它们出现的作用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变化。这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材料一:材料二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_______(朝代)开通的“______”(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图中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A___________E____________(3)材料二体现了这条路线的双向交流,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其中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5)这条路线上美丽富饶的新疆,古时称西域。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汉朝设置了什么机构?该设置说明了什么?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恺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材料二:如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1)恺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这条通道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3)这条通道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对这条通道开通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4)结合材料谈谈该通道的开通产生了什么作用。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1)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________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6.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各民族之间曾经存在矛盾与冲突,但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以上均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了抗击这一民族,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的原因以及内迁带来了什么结果?(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请举出该改革的两项措施。改革的影响如何?(4)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各领域出现了大变革的局面。材料一材料二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固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一一一摘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材料三序号学派基本主张1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2儒家“夫仁政,必自经界始”3B“兼相爱,交相利”4C以法治国5兵家“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请刚答:(1)材料一中的文物说明我国战国时期在农业力.面出现了哪些进步?(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各写一条内容)(3)材料三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请根据表格中的基本主张分别写出ABC对应的学派名称。(4)这些学派中,你觉得哪个学派的主张对你的学习生活影响最大,并谈谈你的理由。8.统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摘编自间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材料二: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字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像政治研究》材料三: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精神空间的凝聚”有何深远影响?9.“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及建立者。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可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写出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措施及积极意义?材料三:《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地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换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富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材料四: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闽西历史》(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与材料四的关系。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部农学著作?(4)依据材料四,写出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两个表现。(5)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趋势,写出此时期民族交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三:“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3)根据材料二归纳商君变法的措施?(4)材料三反映出“尾大不掉”之势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么样?1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哪两项内容?(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目的。12.思想文化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梁启超《先秦思想政治史》(1)列举材料一中所说“儒墨道法”四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各一人。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这是他给皇帝提出的什么建议?(用历史术语概括)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月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诸子百家考》(3)根据材料三,概括“孔子之道”的影响。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1)结合所举知识和材料一分析,秦朝在中央和地方上的制度创新分别是什么?材料二:香港曾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大型现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逾160件(套)珍贵文物。展览以汉帝国崛起为重心,共设有“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汉代社会生活”和“汉代的科技、文化与中西交通”三个主题。(2)列举汉武帝时期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经济上采取的重要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皇汉武”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材料三: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失败。材料四: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禀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四中两种不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14.读图学史: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什么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根据图一《三国鼎立形势图》,分别写出A、B、C三个国家的名称。(3)图二是身穿汉服的北魏鲜卑贵族。北魏时期,统治者发起了一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请问这场改革的主持者是谁?请你说出改革中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政策中的一点?(4)此次改革有什么作用?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是三国鼎立局势图。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的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材料三《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K)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鲁迅认为该书乃“史家之绝唱”。(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请写出图中字母所对应的国家名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措施有哪些?(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问《史记》写于哪一时期?作者是谁?你对《史记》有何认识?16.(12分)图说历史: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指什么?(2)参照上图请将这条商路的起点A与终点B的地名填在方框内。(3)现在新疆是上图商路上的重要地区之一,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我国最早设置了哪一机构进行统辖?(4)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的交往上起了怎样的重要的作用?17.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摘自«秦始皇诏版铭文»材料二……臣愚以为诸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孝文帝通过祭孔的仪式性表演,确立其所代表的北魏政权以及君权的合法性基础,实现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整合,有效控制士人阶层和底层民众,最终促成北魏政权由军事政权向封建国家政权的成功转型。——摘自《北魏祭孔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的含义和时间。结合所学知识,“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后创建了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实行了哪一措施?为加强统治,汉武帝如何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同时,统一发行什么货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3)根据材料三,孝文帝接受了中原文明的哪些政治和文化传统?其目的是什么?(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推动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这些历史人物的感悟。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沁园春.雪》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1)秦皇、汉武分别指是?(2)为巩固统一局面秦皇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3)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汉武听取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共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曹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オ,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于能否调遣。材料二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曹操的优势非常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与其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対两家。但曹操却兵败赤壁。(1)材料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カ,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发生在哪次战役中?这次战役的胜利对曹操有什么重要意义?(2)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上述探究,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而后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呢?(4)你认为从东汉末年的“統一”到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20.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前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发生在什么时候?(2)什么原因导致北方游牧民族迁往中原?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有何影响?(3)想一想,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什么意义?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嬴政掌权后,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繚;部署全国统一的策略,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先扫两翼,最后灭齐。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农桑。材料三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摘自《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王赢政最终实现统一的条件有哪两方面?(2)材料二体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都具有什么思想,他们在位期间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3)材料三是董仲舒给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用历史术语8个字概括这个建议。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选自《七年级上册》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地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的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被称为什么?(2)阅读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以后曾经面临“守业之难”,他以自己的文韬武略化解了难题,守业成功。那么守业之难一,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守业之难二,面对思想不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重大意义?(5)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后来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一条重要的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穿过什么海峡,再转运到欧洲?23.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商君”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24.沟通、交流、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密码。今天,我们一起探寻丝绸之路:材料一丝绸之路经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杰里·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材料二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演讲:“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并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新华网(1)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的古罗马在汉代被称为。(2)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3)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4)依据材料,谈谈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25.无论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我国连接欧亚非各国的纽带,都是中华民族与各国的友好往来重要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积极交往、勇于开拓的象征。材料一:自唐中叶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江南发达的经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再者,自隋炀帝开通南北大运河后,我国水上运输日益发达,东南地区的造船技术最为精湛,……再加上隋唐时期,国家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鼓励政策,也促使海上丝绸之路更加兴盛。——黄栋法《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三: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其“盛”是指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使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顶峰。……到了明代,国家只重视有限的官方“朝贡贸易”,而忽略了民间贸易的发展。迫于当时沿海地区的不利形势,明朝对民间贸易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民间贸易不得不采取走私的形式。在这种情形下,我国沿海港口也随之慢慢衰落。——黄栋法《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走向兴盛在什么时期?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两项原因。(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变化?概述变化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材料综合题1.(1)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解析:(1)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3)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答出两方面,言之有理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分析】【详解】(1)由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因此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商鞅,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二“……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所以“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在政治生活上,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在文化上,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2.(1)黄河流域:粟;长江流域:水稻;粟:半坡人;水稻:河姆渡人。(2)春秋时期;作用: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3)变化:江南地区经济由落后走解析:(1)黄河流域:粟;长江流域:水稻;粟:半坡人;水稻:河姆渡人。(2)春秋时期;作用: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3)变化:江南地区经济由落后走向富庶;影响: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4)优越的自然条件(或靠近大江大河),注重科技创新(或创新生产工具),稳定的社会环境等。【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和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粟、水稻,最早栽培粟、水稻的分别是半坡人和河姆渡人。(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图片所反映的现象分别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据材料三“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变化是由落后走向富庶,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靠近大江大河),注重科技创新(或创新生产工具),稳定的社会环境等。3.(1)汉朝丝绸之路(2)长安大秦(欧洲)(3)张骞蔡伦(4)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5)西域都护西域(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解析:(1)汉朝丝绸之路(2)长安大秦(欧洲)(3)张骞蔡伦(4)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5)西域都护西域(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这是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西汉时期开通丝绸之路。(2)根据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可知,汉朝的丝绸之路,从中国长安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最后到欧洲。读图可知:图中的A处是长安;E处是欧洲(大秦)。(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5)古丝绸之路上美丽富饶的新疆,古时称西域。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西域都护机构来管理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4.(1)丝绸之路。(2)长安;欧洲。(3)西汉;张骞。(4)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解析】【分析】【详解】(1)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解析:(1)丝绸之路。(2)长安;欧洲。(3)西汉;张骞。(4)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解析】【分析】【详解】(1)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这条通道的名称是丝绸之路。(2)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最远到达欧洲。(3)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西汉时期,对这条通道开通贡献最大的人物是张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丝绸之路的开通的作用: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渗透,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点评】关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学生还要知道,该事件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其目的联络西域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公元前119年,目的是加强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学生还要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术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5.(1)吴;赤壁之战;卫温(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3)迁都洛阳作用:促解析:(1)吴;赤壁之战;卫温(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3)迁都洛阳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答出二项即可)【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吴;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2)根据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迁都洛阳的重要举措;第二小问: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是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6.(1)匈奴。派大将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2)原因:①少数民族对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向往;②为了躲避战乱。结果: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3)鲜卑族。改革措施:①迁都洛阳;②使用汉语解析:(1)匈奴。派大将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2)原因:①少数民族对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向往;②为了躲避战乱。结果: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3)鲜卑族。改革措施:①迁都洛阳;②使用汉语;③穿汉服;④改汉姓;⑤与汉族人联姻。(答出其中两项措施即可)影响: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③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答出两点即可)。(4)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意思相近即可得分)【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匈奴进行战争。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抵御匈奴。(2)原因:根据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可以从少数民族对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向往、为了躲避战乱分析原因。结果:根据所学可知北方大量南迁促进江南地区开发,经济迅速发展。(3)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鲜卑族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改革措施:根据所学回答出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即可,如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等。影响:从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等方面来回答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对民族关系的发展主要从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进行分析回答。7.(1)铁农具和牛耕(2)政治: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解析:(1)铁农具和牛耕(2)政治: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每个角度写对一点给,。)(3)局面:百家争鸣学派:A.道家;B.墨家;C.法家(对应答对一个学派名称给,(4)可畅所欲言,但必须写清理由。【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物说明我国战国时期在农业力方面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技术。(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①政治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A提倡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B提倡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C依法治国是发家思想。(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学派中,认为发家的主张对学习生活影响最大,因为法家主张依法治国,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8.(1)政治主张:德政或仁政(以德治国)。政治目的:中国历史重新迈向大一统(或国家走向统一)。(2)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影响:莫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解析:(1)政治主张:德政或仁政(以德治国)。政治目的:中国历史重新迈向大一统(或国家走向统一)。(2)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影响:莫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政治: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德政或仁政(以德治国)。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第二问,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政治目的是使中国历史重新迈向大一统(或国家走向统一)。(2)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第二问,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第二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9.(1)①魏,曹丕:②东晋,司马睿。(2)汉化原因: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提升自己的统治力(巩固统治)。措施: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汉婚。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民族交融。(3)关系:北民南迁解析:(1)①魏,曹丕:②东晋,司马睿。(2)汉化原因: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提升自己的统治力(巩固统治)。措施: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汉婚。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民族交融。(3)关系: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相劳动力,东晋政府允许侨人登记户籍,免除赋役: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齐民要术》。(4)表现:农业发展开垦荒地为良田,修建水利工程;生产技术有了进步。(任意两项即可)(5)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316年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与北方的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故①处填魏,创建者是曹丕;②处填东晋,创建者司马睿。(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可知,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改变鲜卑落后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等是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第二问,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措施有:迁都洛阳、颁布均田令和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移风易俗等。第三问,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民族的融合。言之有理即可。(3)根据材料三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要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的《齐民要术》。(4)根据材料四内容“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可知,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两个表现是: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展开垦荒地为良田;生产技术有了进步。(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0.(1)分封制(2)商鞅(3)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4)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解析:(1)分封制(2)商鞅(3)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4)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推行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宗亲和功臣,建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君”为商鞅,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在秦国推行变法。(3)据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有: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4)第一小问材料三反映的“尾大不掉”即地方封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针对这种状况,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实施后,削弱了地方王国势力,中央集权得以加强。11.(1)确立县制;奖励耕织。(2)仰慕中原文化,推行汉化措施。【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可知解析:(1)确立县制;奖励耕织。(2)仰慕中原文化,推行汉化措施。【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的内容,在地方设县,由国君派官吏直接治理;依据材料一“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的内容,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2)依据材料二“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分析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是仰慕中原文化;依据材料二“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分析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是推行说汉话等汉化措施。12.(1)儒家:孔子或孟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或庄子;法家:韩非(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孔子之道不仅影响了我国周边国家,而且影响了欧洲和美洲,成为影响世界的学说【解析】【详解】解析:(1)儒家:孔子或孟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或庄子;法家:韩非(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孔子之道不仅影响了我国周边国家,而且影响了欧洲和美洲,成为影响世界的学说【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或孟子、荀子,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或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2)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中”大意是说臣认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同样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臣”是指董仲舒,这是他给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根据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可知“孔子之道”影响了我国周边国家;根据材料三“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可知“孔子之道”影响了欧洲和美洲,成为影响世界的学说。13.(1)中央: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2)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经济: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解析:(1)中央: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2)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经济: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原因:材料三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材料四的原因是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认识:统治者应勤政爱民,爱惜民力,与民休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婚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和地方上实行郡县制。(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帝国最为强盛,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措施有: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候国。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建立刺史制度等。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治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3)根据材料三“汉武帝是两汉时期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旧史往往以他与秦始皇并举,称为“秦皇汉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影响: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或者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受到重创。都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根据材料三“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可知原因是是秦朝的暴政;根据材料四“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认识这一小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应勤政爱民,爱惜民力,与民休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4.(1)赤壁之战。(2)A——魏国,B——蜀国,C——吴国。(错别字不给分。)(3)孝文帝。说汉语或穿汉服或改汉姓或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任写一点均可(4)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解析解析:(1)赤壁之战。(2)A——魏国,B——蜀国,C——吴国。(错别字不给分。)(3)孝文帝。说汉语或穿汉服或改汉姓或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任写一点均可(4)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解析】【详解】(1)208年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2)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A处是魏国;B处是蜀国;C处是吴国。(3)在内迁的各族中北魏的鲜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15.(1)A:魏国;B:蜀国;C:吴国。(2)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3)西汉;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解析:(1)A:魏国;B:蜀国;C:吴国。(2)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3)西汉;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他们的腐朽和罪恶。书中还未许多下层人物写传记,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三国鼎立局势图·”结合所学知识,220你那,曹丕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魏国在北方,故A是魏国;蜀国在西南,故B是蜀国;吴国在东南,故C是吴国。(2)根据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1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3)根据所学知识,《史记》写于西汉;作者是司马迁;根据所学知识,我认识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他们的腐朽和罪恶。书中还未许多下层人物写传记,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16.(1)丝绸之路。(2)长安;欧洲(或大秦)。(3)西域都护。(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解析】【分析】【详解解析:(1)丝绸之路。(2)长安;欧洲(或大秦)。(3)西域都护。(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历史地图信息“长安”“玉门关”“葱岭”“安息”“大秦”等可知,这是丝绸之路的示意图。(2)依据丝绸之路示意图及所学可知,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的欧洲(或大秦),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故A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B欧洲(或大秦)是丝绸之路的终点。(3)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4)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7.(1)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五铢钱(3)中央集权制(或君主专制),儒家思想(祭孔制度)。巩固北魏统治(4)历史人物可解析:(1)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五铢钱(3)中央集权制(或君主专制),儒家思想(祭孔制度)。巩固北魏统治(4)历史人物可以推动或阻碍历史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可知“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是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或秦始皇完成了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结合所学知识,“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后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2)根据材料二“臣愚以为诸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并在中央设立太学,进行儒学教育,提高儒学地位。为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再也无力同中央对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同时,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下令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等。(3)根据材料三“孝文帝通过祭孔的仪式性表演”,可知孝文帝接受了中原文明的儒家文化(或祭孔制度);根据材料三“确立其所代表的北魏政权以及君权的合法性基础,实现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整合,有效控制士人阶层和底层民众”,可见孝文帝接受了中原文明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学习汉族中原文明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北魏的统治。(4)综合以上材料,可知历史人物对于社会发展可以起到推动或阻碍作用,但是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18.(1)秦始皇、汉武帝。(2)①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国家一切军政大权。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③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对后世影解析:(1)秦始皇、汉武帝。(2)①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国家一切军政大权。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③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推行郡县制。(3)汉武帝听取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内容: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指的是秦始皇;汉武指的是汉武帝。(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一局面,秦始皇在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并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其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在地方上设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郡县制影响后世深远。(3)第一问:根据“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可知,汉武帝统治初期王国问题突出。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听取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是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19.(1)官渡之战。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战术得当,任用人才,虚心纳谏,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解析:(1)官渡之战。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战术得当,任用人才,虚心纳谏,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战略失误,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取得胜利。(4)它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是历史的倒退,但相对于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荡而言可以算是历史的进步。理由:一方面,三国鼎立使秦汉以来的统一局面不复存在,中国历史进入长期分裂割据混战局画。另一方面,魏、蜀、吴三国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发展生产,这比东汉末年无数军割据的纷乱局面好得多;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由分裂局面到三家局部统一,进而加速了全国统一的历史进程。(观点加理由)【解析】【详解】(1)材料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カ,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发生在官渡之战中。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此后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材料二“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可知所述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孙权与刘备联军采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孙权、刘备趁机发展各自的势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结合上述探究,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战术得当,任用人才,虚心纳谏,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战略失误,骄傲轻敌,士兵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取得胜利。(4)从东汉末年的“統一”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是历史的倒退,但相对于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荡而言可以算是历史的进步。理由:一方面,三国鼎立使秦汉以来的统一局面不复存在,中国历史进入长期分裂割据混战局画。另一方面,魏、蜀、吴三国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发展生产,推动了局部统一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由分裂局面到三家局部统一,进而加速了全国统一的历史进程。(观点加理由)20.(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西晋后期。(2)中原生活条件较好;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3)促进了解析:(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西晋后期。(2)中原生活条件较好;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3)促进了民族融合。【解析】【分析】【详解】(1)据所学知,从东汉末年起,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到西晋后期,我国出现了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许多人迁往江南地区。大量人口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意义是促进了民族融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人口南迁的时间、影响等相关内容。21.(1)赢政重用人才;采用正确的战略部署等。(2)以农为本的思想;“文景之治”(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解析:(1)赢政重用人才;采用正确的战略部署等。(2)以农为本的思想;“文景之治”(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繚;部署全国统一的策略,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先扫两翼,最后灭齐”可知,秦王嬴政最终实现统一的条件有,秦嬴政重用人才,正确的战术等。(2)根据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都具有农本思想,他们在位期间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文景之治,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封建盛世。(3)根据材料三“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可知,这就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2.(1)文景之治(2)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土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还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建立刺史制度。解析:(1)文景之治(2)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土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还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建立刺史制度。(3)罢黜百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10篇
- 保险业务员工作总结(15篇)
- 2024-2025学年乌尔禾区三上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渭南市澄城县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个人原因离职的辞职报告(合集15篇)
- 2025年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式
- 大学在校表现自我评价
- 演讲稿征文格式范文【5篇】
- 暑假数学学习计划合集6篇
- 初中班级德工作计划
- 2024年建筑业三类人员(安管人员、安全员、施工员)等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议论文写作知识基础(课件)-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入门
- 2024浙江金华市明城工程管理限公司招聘7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世界”任务群单元教学设计》
- 辐射与防护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CRF病例报告表模板
- 前滚翻课件教学课件
- 路灯安装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销售单模板(自动计算数字大写、时间自动生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