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我们不乱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1页
15《我们不乱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2页
15《我们不乱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3页
15《我们不乱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我们不乱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15周星期三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具体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够认识到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和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学会在集体中承担责任。

3.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了解不乱扔垃圾的法律规定和道德要求。

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持环境整洁对个人和集体的益处。

②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规则,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2.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不乱扔垃圾与环保、法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②如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活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回收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包括:

-①引导学生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标准。

-②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垃圾桶,以及在不同场合如何妥善处理垃圾。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①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不乱扔垃圾的意义。

②实施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乱扔垃圾的危害和保持环境整洁的好处进行小组讨论。

③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正反面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环保法规和道德规范。

2.教学手段

①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环保宣传片,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②使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

③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布置线上环保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图片和一张乱扔垃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哪一张图片让你感到舒适?为什么?”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导入新课《我们不乱扔》。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详细内容:

①教师讲解“不乱扔垃圾”的定义,强调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并结合课本内容,介绍相关的环保法规和道德规范。

②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社区和个人的负面影响,如污染水源、影响市容市貌、增加清洁工负担等。

③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分类和投放垃圾,以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3.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详细内容:

①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模拟游戏,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②教师发放垃圾模型,让学生在教室的不同角落“扔垃圾”,然后组织学生分类回收,体验清洁工的工作。

③开展“我为环保做贡献”活动,让学生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保持环境整洁的具体行动。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详细内容:

①讨论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推广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学生举例分享自己的经验。

②分析身边乱扔垃圾的现象,讨论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改变这一习惯。

③探讨如何通过社区活动提高公众对不乱扔垃圾的认识,学生提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的方法。通过提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持环境整洁?”和“你能做到不乱扔垃圾吗?为什么?”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总结学生在讨论中的亮点,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为。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持环境整洁对个人和集体的益处。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行为改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自觉遵守公共规则,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例如,在校园内看到垃圾会主动捡起并分类投放,在家庭中也会提醒家人进行垃圾分类。

3.环保意识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环保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主动关注周围环境,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表现出批评态度,并且愿意参与到各种环保活动中去。

4.实践能力增强:通过模拟游戏和实际操作,学生掌握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垃圾。此外,他们也能够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方案,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励使用环保购物袋等。

5.沟通与合作能力提高: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环保理念,如何协作解决问题。他们在讨论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能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6.法治观念加强:学生通过学习环保法规和道德规范,加强了对法治的认识和尊重。他们明白不乱扔垃圾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7.创新思维激发:在讨论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创新性的环保建议和解决方案。这种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环保方面,也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8.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循环保规则,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们不乱扔》结束后,我感到非常欣慰,但也有些地方需要反思和改进。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他们对环保话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情境教学和讨论法,我看到了学生们对保持环境整洁的认同感逐渐增强。特别是当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垃圾分类模拟游戏时,他们的热情和投入让我印象深刻。

我发现,在讲解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时,有些学生对于如何正确分类仍然存在困惑。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致地讲解分类标准,并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能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环保建议,但他们的讨论有时会偏离主题。我应该在讨论中加入更多引导性的问题,确保讨论始终围绕教学重点进行。

我也注意到,尽管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很积极,但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可能仍然是一个挑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个环节,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家里或社区中实践环保的经历,以此来激励他们。

此外,我觉得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可能没有充分强调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在总结时更加突出这一点,让学生明白遵守环保法规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和社区的责任。

最后,我感到自己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可能过于依赖幻灯片,而忽略了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和互动。下次我会尝试更加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同时确保与学生的互动不受影响。课堂1.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吸收课程内容。

提问:我会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我会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或者“如果你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可以让我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堂内容。

观察:我会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实践活动时观察他们的表现。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非常积极,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比较被动。我会记录下这些观察,以便在课后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

测试:在课程结束时,我会进行一个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的方法、环保法规的基本知识等。通过测试结果,我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讲解。

2.作业评价

学生的作业是评价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认真的批改和点评,以下是我的评价方式:

批改:我会仔细检查学生的作业,确保他们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并且理解了作业的要求。我会在作业上标注出正确的答案,对于错误的答案,我会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解释。

点评:在批改作业的基础上,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我会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于作业完成不够理想的学生,我会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反馈:我会及时将作业评价的反馈传达给学生。对于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我会安排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内容逻辑关系①教学重点知识点

-知识点1:理解“不乱扔垃圾”的含义和重要性

-知识点2: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