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施工和环境保护_第1页
公路设计施工和环境保护_第2页
公路设计施工和环境保护_第3页
公路设计施工和环境保护_第4页
公路设计施工和环境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路设计施工与环护的探讨2015年2月6日主菜单菜单一:存在的环境问题菜单二:青海不良地质及生态保护的一些做法菜单三: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菜单四:立项、设计、施工采取的环保措施存在的环境问题概述公路是长距离的带状人工构造物,它会改变所经区域的环境特征,无论是野外、乡镇,还是城市,尽管公路在环境系统中所占面积比例不大,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不小,这个主要取决于局部影响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线路两侧;整体影响范围很长,线路有多长,影响就有多远。公路自设计、施工、运营,整个生命周期都将对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以及景观的影响等等。环境敏感区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尤为敏感,容易发生环境问题,首先我们看一下九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森林面积减少水环境污染城市垃圾噪音成灾大气坏境污染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酸雨污染环境问题(一)、酸雨污染酸雨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人类使用化石燃料越来越多。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在工业生产、交通、人类生活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这些燃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如煤一般含硫0.5%~5%,汽油一般含硫0.25%。这些硫在燃烧过程中90%都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而排放到大气中。据估计,现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约1.5亿吨。其中燃煤排放约占70%以上,燃油排放约占20%,还有少部分是由有色金属冶炼和硫酸制造排放的。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以缓慢地转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水汽接触,就生成硫酸。硫酸随雨雪降落,就形成酸雨。(二)、温室效应或气候变暖1989年环境日主题为“警惕全球变暖”。为什么要警惕全球变暖?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变暖又有什么危害?大家知道在大气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就是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开绿灯,允许它们通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后,会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温度升高后,就要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热量。而二氧化碳对于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则能吸收,不让其通过,同时把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又反射给地面。这样就使热量滞留于地球表面。这种现象类似于玻璃温室的作用,所以称为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甲烷、氧化亚氮等。交通所占的比例?:大气温室效应并不是完全有害的。如果没有温室效应,那么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就不是现在的15℃,而是一18℃;人类的生存环境将极为恶劣,不适宜人类的生存。但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目前中国是排放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国。因此中国对目前的温室效应具有重大的贡献。科学监测表明,最近10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平均含量确实升高了。19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万分之二点八,目前已上升到了万分之三点五。二氧化碳增加将会使温室效应加剧。危害: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南北两极的冰盖融化,而冰盖融化以后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科学家预测,如果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加限制,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5℃,海平面将升高30~100厘米,由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海拔低的岛屿和沿海大陆就会葬身海底,如上海、纽约、曼谷、威尼斯等许多大城市可能被海水淹没而成为海底城市。现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多,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据观测,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确实上升了,上升了大约0.3~0.6℃,尤其是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明显。据科学家观测最近100多年来,地球上的冰川确实大幅度的后退了,海平面也确实上升了14~15厘米。(三)、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沙漠化已经影响到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地球上的沙漠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扩展。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现在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现在世界各地都是沙进人退,土地不断被蚕食。科学家们呼吁,如果人类再不制止沙漠化,半个地球将成为沙漠。(四)、森林面积减少森林可以说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祖先正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由于人类对森林的过度采伐,现在世界上的森林资源在迅速的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就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就是说平均每分钟就有20公顷的森林化为乌有。森林锐减(自1950年以来全世界森林已损失了一半)(五)、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在地球的历史上,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其中我们知道的6500万年前中生代末期,地球上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恐龙灭绝了,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目前,地球正在经历着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这一次同前几次物种灭绝不同的是导致这场悲剧的正是人类自己。(六)、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有人说,不应该叫地球,叫水球才更加恰当。可是就是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水球上,水资源危机却越演越烈,现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闹水荒。(七)、水土流失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破坏森林,使全世界的水土流失异常严重,据联合国环境署的不完全统计数字,全世界每年流失土壤达250亿吨。例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到雨季,大量的表土就被洪水冲刷到印度和孟加拉国,使得尼泊尔耕地越来越贫瘠,人民越来越贫困。土壤被带入江河、湖泊,又会造成水库、湖泊的淤积,从而抬高河床,减少水库湖泊的库容,加剧洪涝灾害。因此,我们说森林破坏所造成的生态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八)、城市垃圾,噪音成灾与日俱增的垃圾,包括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感到棘手的难题。尤其发达国家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更使得垃圾泛滥成灾,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美国有一个外号是“扔东西的社会”,什么东西都扔。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每年大约要扔掉旧汽车1000多万辆,废汽车轮胎2亿只。(九)、大气环境污染我国的城市大气污染非常严重,我国现有600多座城市,其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烟尘弥漫、空气污浊在许多城市已是司空见惯。例如北京,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很少能见到蓝天。不良地质2.1多年冻土青海省位于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青海境内有多年冻土45万,占全省面积55%,是地球中、低纬度高海拔多年冻土的主体。青海省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受海拔高度控制,称之为高海拔多年冻土,其分布温度及厚度具有垂直分带性和明显的纬向变化规律,即纬度每向南推移1°,多年冻土下界海拔高度约上升100~130m;在高原上同一地带海拔每上升100m,平均地温下降0.8℃~0.9℃,冻土厚度增大20m左右。在全球气候转暖的背景下,青藏公路通过的多年冻土缩短了18,其中北界缩短2,南界缩短16,多年冻土工程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阿尔金山~祁连山山地多年冻土区该区为西风环流控制下的干旱寒冷气候,多年冻土成片状和岛状分布在海拔3450~3950m以上山地,面积约13.4万2,占整个山地的60%。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气温为-2.0~-2.5℃,冻土温度约-0.1℃~-2.5℃,冻土层厚度近100m,最厚139.3m,湿地中有厚层地下冰,河流阶地下有洞穴冻土生成。青南山地与青南高原多年冻土区为严寒半干旱的冰缘气候,中昆仑北下界高度4300m,东昆仑山北坡3800m以上,唐古拉山南坡4780m,玉树地区海拔4300m以上。下界处的气温约在-3.0℃以下,冻土温度一般在-1.0℃~-2.0℃之间,最低-3.2℃,地下冰广为发育。2.主要不良地质多年冻土上生长的植被2.2湿陷性黄土大通河流域,黄上主要分布在门源盆地浩门镇以东的地区,浩门镇以西仅有零星分布,黄土厚度在该流域一般为10-50m,纳隆村黄土剖面海拔2800m,黄土厚12m,东川乡大通河阶地上的黄土剖面厚48m,海拔高度2670m。湟水流域是本区黄土分布的主要区域。该流域黄土主要分布于西宁一民和盆地、湟源盆地、大通盆地。湟水河自西向东穿过盆地,在地壳上升的背景下形成多达六级的河流阶地,各级阶地是黄土沉积的主要区域,其上黄上厚度由到260m不等。西宁段湟水一级阶地黄上厚度左右,二级阶地黄土厚4-6m,三级阶地20-35m,四级阶地100-130m,五级阶地120-180m,六级阶地240-260m。湟源盆地黄土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湟水最高阶地上黄土厚度达70多m,向盆地西部黄土厚度逐渐变薄。黄河流域黄土主要分布在松巴峡以东的群科一循化盆地和保安盆地.厚度一般只有几十米,流域内各盆地之间、同一盆地各地貌部位,黄土沉积的厚度均有显著差异。2.主要不良地质湿陷性黄土2.3风积沙青海高寒干旱,位于西风带范围内,全年盛行高空西风,风力强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尤多西风和西北风,风速〉5(起风沙)的天数一般在50天以上;加上这些区域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岩石裸露,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泛堆积,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植被遭到破坏,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沙丘和沙堆。柴达木盆地南部和东部、青海湖东岸、共和盆地、哈拉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中部和西部,主要有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沙垄、沙堆等。共和盆地沙丘面积达8602,青海湖东岸湖滨平原上沙丘面积达320。2.主要不良地质

风积沙2.4盐渍土柴达木盆地腹部和低洼积盐严重处,以及干涸的盐湖或盐滩,以氯化物盐类为主,并有硫酸盐氯化物盐渍土和岩盐(重氯盐)。它主要分布在青新、敦格、当冷、当黄、茶冷和冷湖支线等公路沿线。在敦格公路当金山至大柴旦路段、老茫崖至花土沟路段和当冷公路沿线,属细砾石荒漠(又称戈壁)地带,土质多为含砾低液限粘土,含盐量较轻,一般填筑的公路路基土壤,含盐量为2~8%,其中氯化物盐类占65%~90%,硫酸盐类仅占10~30%。埋藏在盐壳或盐盖下层的硫酸盐富集层,明显的半透明结晶块或者白色粉末露现,主要成份为硫酸纳(亦称芒硝)。在我省露现的硫酸盐富集层,以冷大公路K40~K110路段最为突出。青新线K707、K770和K787附近的硫酸盐含量较大,敦格线察尔汗盐桥南堤至格尔木近郊路段,断续局部地夹杂分布着硫酸盐成分。2.主要不良地质

盐渍土

二级区名水热状态地表情况(包括副区)潮湿系数(K)年降水量()雨型多年平均最大冻深()最高月平均地温(℃)地下水埋深(m)地貌类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质和岩性Ⅲ3甘东黄土山地区0.25-0.75200-600夏、秋雨80-10025-30河谷<3塬>20黄土梁、塬为主<200黄土和黄土状土、山区为细粒岩Ⅶ1祁连-昆仑山地区0.25-0.5100-400夏雨-<30山地>5,山前洪积扇3-5.0高山和冰山雪地>100粗粒岩、细粒岩Ⅶ2柴达木荒漠区<0.25<50夏雨或“无雨”100-200-西部荒漠3-5,东部盐沼≤3岩漠、盐碱化湖冲积平原南部边缘为沙漠大部分为平原砂砾土为主,局部为内陆软土,细粒岩Ⅶ3河源山原草甸区0.5-1.50200-600夏秋雨-<30一般≥3,洼地<1高寒山原、高寒丘陵、台源和沮洳地200-500或500-1000以粉性土和变质岩为主Ⅶ4羌塘高原冻土区<0.50<200夏秋雨有多年冻土存在,北部呈连续分布,南部呈岛状分布<30年平均温度低于-4℃冻结层上水发育,在河谷平原一般<1.0米最高仅为0.2-0.3米呈片状连续分布高寒丘陵、台原和高山,局部分部有砾漠凹地,沼泽湿地台源丘陵≤200,山地为200-1000以细粒岩可溶岩为主青海省公路二级自然区划的特征与指标青海不良地质多年冻土湿陷性黄土风积土盐渍土施工过程生态保护难度较大设计施工过程生态保护难度较大自然条件恶劣地理条件复杂植物破坏恢复难度大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施工的一些做法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高原草甸的草皮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物理化学变化才形成的宝贵资源,对生态防护来说,效果显著,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我们在以往设计中,作为路基清表而弃之。虽然在设计中也提到了草皮移植的要求,但范围和深度远远不足,也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技术措施和设计,对全面实施不利。

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挖方高度5米左右的路段填方路基“无痕迹”施工边坡草皮移植一年与自然和谐挖方高度20多米的路段挖方高度15米左右的路段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巴颜喀拉山段生态植草防护(第一年效果)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草皮生态边沟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玉树当代山旅游观光路精细化设计、“无痕迹”施工的良好效果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高寒区浆砌工程冻融破坏(刚实施完成后质量很好,两年后冻融破坏,2013年施工单位自行挖出,进行生态防护。且圬工防护与自然环境极不协调的视觉污染)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共和过境段挖方边坡(原设计为窗孔式防护,这是按“强脚固腰美面”原则调整后的设计,现挡墙部分原为粉沙层段,窗孔式防护方案不合理)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如此挖方路段采用生态边沟和生态边坡防护效果会更好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毫无意义的边沟(设计人员现场核查力度不够,死搬硬套。共玉路组织专项核查,取消了很多,但还有些没有发现就实施完成,这又说明设计代表工作责任心较弱,没有起到现场察看、优化设计)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浆砌边沟改造前浆砌边沟改造后边沟改造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改造前改造后放缓边坡

本省施工的一些经验3.1、总体设计3.2、社会环境3.3、生态环境3.4、景观绿化3.5、环境污染防治3.1.1、一般规定:环境保护总体方案与公路沿线农业生产、城镇分布、自然及人文景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环境特征相关,还与地形、地貌、公路等级、工程投资规模等建设条件相关。环境保护总体方案设计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在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作出切合实际的安排。3.1总体设计1.2、设计要点: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所确定的以防为主、治为辅、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公路设计应在如何防止公路建设带来环境负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环境上思考一些问题。以防为主是设计阶段瞻前性的活动过程,因此在公路设计中应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站在总体设计的高度上提出环境保护设计所考虑的对象,有的放矢。3.1总体设计3.2.1土地利用:由地形、土壤、植被以及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必须珍惜它、保护它。土地种类主要指:耕地、荒地、草地、林地、滩涂、湿地。3.2社会环境存在问题3.2.2农田水利:公路通过农田区必然会同原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发生干扰,应详细调查原有农田水利规划布局及现状,选线时应尽可能地将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3.2社会环境存在问题3.2.3拆迁与安置:当占用和拆迁房舍时,应慎重从事,按国家及当地政府制订的有关规定执行。调查中应特别注重再安置的政策与费用方面的内容3.2.4出行与交往:一般情况以县一级为限,对居民高度集中的聚集区必要时亦应予以考虑,公路通过居民密集区,应充分考虑群众、居民出行与交往,学生上学、职工上下班的需要,通道设置数量宜适当增加,间距适当加密。放牧区人烟稀少时,通道数量可相应减少,但应满足牲畜转场的需要,供放牧转场的通道以下穿方式为宜。3.2社会环境存在问题3.2.5人文景观: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物、石窟和石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实物。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3.2社会环境存在现象3.2.7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条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景点。宜结合服务区、停车场等,通过房屋造型设计,配合绿化、雕塑等设施,给公路环境设计增添新的景观。3.2社会环境利用得当3.3.1生物及其栖境的保护公路中心线距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边缘不小于100m是根据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预测环境空气、交通噪声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的范围多在距路中心100m之内而确定的。绿化栽植包括种植乔木、灌木、藤木、花卉及草皮等。湿地是指水源丰富并为水生生物、两栖类生物及鸟类等重要的生息环境。施工废料及路面径流中的有害物质若排入湿地将会污染其环境,所以应采取措施将其排放于湿地之外,避免造成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变。当公路通过陆生、水生野生生物栖息地或栖息水域时,应对采用的工程方案与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论证,在设计时应根据动物的活动特性及其环境特征,设计兽道。3.3生态环境高原动物3.3.2水资源、自然水流形态的保护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地面水是指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公路投入营运后,由于车辆在营运过程中,可能会滴漏油类物质,轮胎与路面摩擦会产生橡胶微粒,车辆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质,运输货物中飞扬的微粒物质等,均可能在路面上形成不同程度的积聚,而这些物质会随降水而形成路面径流。由于生活饮用水和水产养殖水的水质要求高,因而带有污染物质的路面径流不得直接排人这类水域。绿化林带有阻隔车辆废气中的颗粒物质直接进入水体的功能。其他隔离措施是指修筑防渗漏排水沟应采取措施隔离地表污水主要指路面径流若渗人生活饮用水的地下水源保护区时,应对设置的排水构造物进行防渗处理。废方弃置应做出设计是指对弃方堆放的地理位置、堆放形状以及堆方表面的处置。3.3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对湿地的影响存在问题——对湿地的影响水的流经路线河流连接度的四方面:上游-下游泛滥平原-溪流森林-溪流表层-地下水结果:几乎所有连接度都受到公路的干扰。3.3.3水土保持植物防护是在土质填方路基边坡和挖方边坡上以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植树、植草绿化工程。在设计时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与土质条件,并注意花草、灌木、乔木的合理搭配。堆弃方时应注意减少破坏或掩埋地表植被,并应设置排水构造物等。有条件时可利用弃土造田。弃土场应进行绿化方案设计,以便及早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平原地区当采用宽挖浅取方案取土时,应注意保留表土以利复垦。3.3生态环境3.3生态环境3.4.1景观影响一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地形、地貌;二是由于公路的分割作用,导致景观的碎裂化;三是由于植被的破坏,造成地表的裸露,导致景观变差。如果选线和设计不当,还有可能破坏重要的景观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隧道口上方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式防护,像是山体的伤疤;边坡过度防护,使公路缺乏生机;排水设施明显,破坏了公路与自然的和谐;设置人为景观,有时给人画蛇添足的感觉。3.4景观绿化3.4.2景观:公路本身景观及沿线既有景观,使其相互协调并形成和谐的景观带,既为公路使用者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同时也使从公路以外观察公路环境者感到公路景观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3.4景观绿化充分考虑公路沿线景观和视觉特点,线形优美3.4.3绿化:目的在于通过绿化缓解因公路施工、营运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各种影响,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并通过绿化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和舒适性3.4景观绿化绿化3.4景观绿化如此挖方路段采用生态边沟和生态边坡防护效果会更好3.4景观绿化路基防护栏设计不当造成的道路积雪灾害3.4景观绿化3.4景观绿化毫无意义的边沟3.5.1声环境污染防治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装载机、振动式压路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5米处的声级在80~90之间;爆破作业也是强噪声源。运营期,公路交通噪声会对沿线居民和野生动物造成一定的影响许多动物依赖于声音进行交流、行动、规避危险和寻找食物。施工机械噪声和交通噪声,会改变动物行为并干扰其正常的功能。这种噪声可能危及动物健康,影响繁殖、成活、栖息地使用、分布、数量及基因组成等。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交通噪声的变化,增加了蚯蚓从土层中钻出的可能性,引发了大量鸟类捕食蚯蚓的场面出现。3.5环境污染损伤听力

听觉疲劳

耳痛耳聋

适宜睡眠声环境污染的防治施工期:机械噪声营运期:交通噪声交通噪声危害,已成为居民投诉的热点问题3.6.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施工期,运输车辆行驶会产生扬尘,路基、堆场、取弃土场等在风力作用下也会引起扬尘。如大量的粉尘沉积在植物表面,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在沥青裂变熬练、搅拌和路面铺设过程中,会产生沥青烟。沥青烟中含有、酚和苯并芘等有毒有害物质。可采取遮盖、袋装、罐装、洒水等防止扬尘措施3.5环境污染施工期:粉尘、沥青烟、机械尾气等营运期:机动车尾气、锅炉废气等机动车的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温室气体排放。空气环境污染的防治污染排放3.5.3水环境污染防治公路建设会改变地表径流的自然状态,改变水流方向和速度;弃土(渣)若处置不当,会侵占河道;改移河流、灌渠,护岸工程等,都可能对水系、水文造成影响。路基开挖、隧道施工等,会造成渗水,可能破坏地下水系,影响地下水位。对于水环境敏感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重要湿地、严重缺水地区等,水系水文的改变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施工期路基、料场、便道等的水土流失和桥梁桩基施工都会导致水体浑浊,水中悬浮物增加;桥梁施工的船舶、车辆设备维修和清洗等,可能产生含油废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如果直接排放,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公路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数量不大,适当处理后即可实现达标排放,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运营期危险品运输事故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风险。如2006年6月12日,一辆装有60吨焦油的车辆在繁峙县突遇车祸,60吨焦油泄露,流入大沙河,并顺流而下进入河北境内,对位于下游几十公里的保定市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的王快水库构成巨大威胁。3.5环境污染桥梁施工钻孔灌注桩扰动河水使底泥浮起,引起增加;施工船舶产生含油污水,引起水面油漂浮,影响水质。3.5.3.1施工期间:施工物料流失材料堆放、运输和施工中,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污染。3.5.3.1施工期间:机修及洗车废水含有泥沙和油类物质,若直接排入水体,会造成水域油类污染。3.5.3.1施工期间:隧道排污水3.5.3.1施工期间:事故风险、生活污水、废水等3.5.3.2营运期3.3.4固废环境污染施工期:废渣、固体垃圾、废沥青等营运期:工程养护会产生弃土弃渣、泥浆、工程养护产生的沥青废料;服务区、管理区、收费站等会产生生活垃圾3.5环境污染固废环境污染立项、设计、施工采取的环保措施4.1.1避免重复建设:龙丽、丽龙高速公路所在的走廊带为浙西南山区河谷地带,山势陡峻,沟谷纵横,建筑空间十分狭小。如建成一级公路,未来要解决快速通行问题,必须在这一狭窄空间再建设一条高速公路,那时将没有合适的布线空间,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只能占用宝贵而有限的土地资源。经过多方论证,交通部门决定将一级公路改为高速公路。该方案与先建一级公路、以后再建高速公路的方案相比,节约了土地2.7万亩。尽管目前交通量还不太大,但节约了用地,从长远来看也节省了投资。4.1立项阶段4.1.2合理确定规模:神宜公路项目在立项之初,沿线地方党委、政府多次向中央、湖北省汇报,强烈要求修建高速公路。但这势必会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构成难以恢复的破坏。公路建设决策者充分论证、科学分析、尊重自然、实事求是,最终将原规划的高速公路调整为二级公路。这一科学决策,不仅使工程概算由原来的20多亿元减少到3.84亿元,符合该区域的发展实际,而且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新征用地从4130亩减少为620亩。4.1立项阶段4.2.1避让环境敏感点如云南小磨高速公路避绕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改线11公里,增加投资6300万元;陕西勉宁高速公路为了保护一株千年银杏数,采取了避绕方案。4.2设计阶段4.2.2充分利用老路对于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布置过程中,因裁弯取直、路线改移难免造成局部路段的老路难以充分利用,有的留有余宽,有的不得不废弃。神宜公路为了充分利用老路资源,创造性地采用半路半桥、悬挑帮衬、桥隧相连等设计手法,全线老路利用率达83%;对于不得不废弃的老路,也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综合利用。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也为过往游人提供了方便、安全的赏景场所。4.2设计阶段4.2.3合理选用桥隧方案桥隧方案的采用有利于减少山区土地的占用、减少生态破坏、减少水土流失,缩短公路里程、减少行车时间、能源消耗和车辆磨损,大大减轻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宝天高速全线桥梁、隧道累计长度占路线总长的63.3%,云南小磨高速全线桥梁、隧道累计长度占路线总长的33%。4.2设计阶段以桥代路杭徽高速公路:高架桥方案,减少用地1500亩。彭湖高速公路:采用低桥穿过耕地。以隧代路桥路基方案:路线长140m,路基挖方占用土地26.5亩隧道方案(拱型明洞):连拱隧道长140m,占用土地7.3亩。4.2.4边坡防护逆向思维云南思小高速公路,对于高大边坡采取了加陡、框架+锚固等防护措施,不仅减少了山体的开挖和占地,还提高了山体的稳定性;而对于低矮边坡,则采取放缓、圆弧型过渡、绿化等措施,使边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效果良好。4.2设计阶段4.2.5挡墙替代边坡为减少征地拆迁,房屋密集处以直立式钢筋混凝土挡墙替代边坡。以边坡1:1.5计,挡墙少占用土地约70亩,此外还节约取土用地近10亩。4.2设计阶段4.2.5景观规划4.2设计阶段规划要点:立交等借景拉法山;路堤上部植草;蛟河服务区设置观景亭,便于游客观赏拉法山景观。借景拉法山规划要点:植被恢复采用茶条槭、悬钩子等秋色叶树种;黄松甸互通体现红叶谷特色;大挖方展现裸岩景观,喷播+栽植。红叶谷景观段运用色叶树规划要点:保护表土和植被资源;边坡采用普通喷播种植,形成草花结合的群落,保证通透田园牧场段保证视线通透规划要点:延吉服务区、互通体现朝鲜族特色,边坡尽量放缓,自然恢复;设置旅游指示牌。民族风情段突出人文特色4.2.5景观创造4.2设计阶段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设置观景台,创造近距离欣赏河流景观的亲水空间4.2.6动物通道4.2设计阶段4.2.7服务区污水处理:庐山服务区,潜流湿地生态床4.2设计阶段4.2.8敏感水体桥面径流处理4.2设计阶段4.2.9.1修建公路声屏障在公路与受保护的环境噪声敏感建筑物之间修筑公路声屏障,其降噪量为5~15,而且可以因地制宜地建造各种类型和各种造型的声屏障,充分与环境协调一致。公路声屏障又具有露天设施所有应具备的性能,易维护且不受气候变化影响,其使用年限可与公路使用年限一致。公路声屏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当防护高层建筑物时,若建全封闭式的声屏障,造价较高。4.2.9噪声治理公路声屏障4.2.9.2建植绿化林带一般认为,在受保护的环境噪声敏感建筑物前建植绿化林带,可以得到防治交通噪声与汽车尾气污染双重效果。但研究表明,绿化林带的减噪效果并不理想,占地面积大而且在枯叶冬季减噪效果还会大大降低。当噪声防护点至公路中心线的视线被树林阻挡(树木生长繁密),且树木高度为4.5m以上时,树林才能起到减噪作用。4.2.9噪声治理绿化林带4.3施工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表4.3施工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表4.3.1、工程占地的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减少土地占用措施1、合理选线路线方案,尽量避开高产良田,结合新农村建设尽可能为群众提供方便条件。在项目选线时,在确定路线主要控制点以后,特别注意了避开高产农田作为主要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确定线位,尽量节约耕地,节省良田,同时尽量减小对基本农田的条块分割。在下一阶段设计中,建设单位将采取由社会学家参与,一起调查研究通行构造物等的设置,充分争求沿线群众的意见,从农村城镇化、耕种机械化、土地集约化发展需要,结合耕种情况及农村路网改造,优化构造物的设置方案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1、工程占地的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减少土地占用措施2、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1、工程占地的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减少土地占用措施3、在满足行、滞洪区水位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路基高度:本项目路基、大中小桥及涵洞设计洪水频率1/100,特大桥设计洪水频率1/300。确定路基高度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路线纵断线型在满足技术标准及洪水位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路基高度,以节省占地。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1、工程占地的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减少土地占用措施4、通过优化路基横断面形式,相应减小土地占用。合理调配土石方,在经济运距内充分利用移挖作填,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土地占用。5、采取改地、造地、复垦等综合措施进行土地恢复、改造,减少耕地损失。6、山区道路在比选时采用增大桥隧比例措施,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1、工程占地的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土地补偿恢复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2、各种临时占地在工程完成后应尽快进行植被及耕地的恢复,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3、使用荒地或其它闲散地也应及时清理整治、恢复植被,防止土壤侵蚀。4、加强农田水利及农机、农电建设,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化。

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2、取、弃土场临时占地布设及生态恢复的环保要求取、弃土场临时占地布设的环保要求:1、取、弃土场的设置应远离公路沿线水体。2、不宜在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环境敏感区范围内设置取土场。3、取、弃土场的设置应考虑对景观的影响,即使采取恢复措施也无法使其与沿线景观协调时,应另外选址。4、工程在下列地带不得设置取土场:不良地质地带、横坡明显的坡地边缘地带和植被发育良好的地带。5、设置时应注意:不宜设置在软土区域;不宜设置在上游汇水面积过大的沟、谷内。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2、取、弃土场临时占地布设及生态恢复的环保要求取、弃土场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1、取土场占压地类型在一般以耕地为主,投入使用之前,对其表层腐殖土按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分期分块进行清理,清表厚度30;根据地形在取土场四周设置临时挡水土埂,防止外来沥水入侵取土场,同时修建排水沟与下游沟道相连。取土后,及时采取土地平整、覆土等土地整治措施,恢复耕地。表土剥离:取土场施工作业前进行表土剥离工作,清表厚度30;剥离的表土用于后期绿化所用。取土方式:根据取土场生态恢复的需求,设置取土方式。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2、取、弃土场临时占地布设及生态恢复的环保要求取、弃土场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一、平地取土场:取土前可听取取土场管理部门或土地使用单位的意见确定取土方式,若当地水资源丰富可将取土坑作为鱼塘,可深挖取土,若恢复为原有土地功能的取土场,取土场平整作业面控制高程不低于附近排水沟的沟底高程,便于以后取土场排水,对于设计回填路基和站场开挖表层弃土的取土场控制高程可适当低于附近排水沟渠的沟底高程。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2、取、弃土场临时占地布设及生态恢复的环保要求取、弃土场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2、旱地取土场原为旱地的取土场,一般建议首先考虑取土后复耕,以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取土前将表层30种植土推置一边临时堆放,并设置草袋围堰和密目网进行挡护;计划进行弃土回填的取土场,取土时应规划弃土的相应位置、面积、深度,避免弃土高出原地面,增加不必要的防护工程;当取土场需要复耕时,目前我国推荐采用“广取浅取”的取土方式,取土深度一般不大于2.0m。取土后(计划进行弃土回填的应在弃土后)对边坡进行清理规整、底面整平,其地面应尽量做到与周围地形平顺相界,然后将原地表土或路基清出的表层熟土回填,实施复耕。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2、取、弃土场临时占地布设及生态恢复的环保要求取、弃土场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3、荒地取土场取土后平整场地,回填表土,种植乔木防护,乔木推荐种植杨树,间距2×1.5m,采用2年生苗木。对于挖取部分山体的取土场,取土前应于设计取土场坡顶外3m处修建截水沟,将汇集降水引至取土场外的排水沟渠,不留陡边坡,边坡坡度控制在1:1.5。有表层熟土的,取土前先将表层30表层土推置一边临时堆放,并设置土袋围堰和密目网进行挡护;取土后(计划进行弃土回填的应在弃土后)对边坡进行清理规整、底面整平,其地面应尽量做到与周围地形平顺相界,预留有熟土的将原地表土或路基清出的表层熟土回填,然后进行复耕或绿化,绿化宜选择在适宜植物成活的春夏季节实施。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2、取、弃土场临时占地布设及生态恢复的环保要求取、弃土场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4、河道取土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在河道内取土场必须要在取土之前针对取土场的位置、取土数量、深度、面积等情况向河道管理部门汇报,并经过河道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取土覆土平整:取土作业区施工结束后,要完成覆土平整工程,为后期绿化、生态恢复作准备。覆土首先选用表土剥离的表层耕层土。绿化措施:表土堆放区顶面撒播草籽,取土场施工作业结束后对坡面和退台平面进行植草绿化。排水措施:根据地形在取土场四周设置临时挡水土埂,防止外来沥水入侵取土场,同时修建排水沟与下游沟道相连。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2、取、弃土场临时占地布设及生态恢复的环保要求取、弃土场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二、弃土场应按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要求进行生态恢复治理,设置防水土流失的挡墙、截洪沟等,弃土(渣)场表层覆土,优先采用路基工程、临时工程施工过程中清理表层的耕层土,弃土(渣)场种植植被进行生态恢复。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3、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的生态保护措施建议1、施工营地的布设可尽量租用当地村民的房屋,不能租用民房的应尽量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布设,不能损坏营地以外的地表植被,减少作业区周围植被的破坏。2、施工便道应尽量利用村庄自然道路进行施工运输,新开辟的临时道路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清理整治,恢复植被,防治水土流失。3、便道修建应基本符合路线设计走向,以便正式筑路时加以利用,避免造成过多的环境破坏和工程浪费。修便道要注意农田保护,新建段便道修建应最大可能的与公路线位一致,以便减少环境破坏和工程浪费。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3、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的生态保护措施建议4、合理规划设计施工便道及便道宽度,并要求各种机械和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行开辟便道,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施工便道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路线和范围使用,不得擅自扩大施工便道的范围。施工便道应设置明显标志划定其范围,并有专人进行施工疏导和管理。5、施工营地恢复:首先,要清除施工期临时建筑,并对建筑垃圾妥善处置;其次进行土地翻耕;然后播撒种植、施肥、浇水恢复原有植被。6、便道整治:施工便道使用前多数在路面铺设料石土方,在施工期结束后,应将铺设料石土方先行去除,翻耕、恢复原有的基础地面,或暂不去除铺设料石,对已塌陷部位进行适当平整,从而为土壤及植被的恢复奠定基础。在工程施工结束后,通过上述恢复措施,并进行绿化等生态恢复措施,促进植被的恢复。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4、施工拌和站和桥梁预制场生态恢复措施建议1、清楚所有施工期临时建筑,建筑垃圾妥善处置;清运走所有剩余建筑材料。2、应将铺设或残留施工场地表层的料石土方先行去除,送弃土场处置。3、因施工期原有土壤结构被压实破坏,施工结束后,必须深翻表土、(用临时堆存的表层根层土回填)、播种、施肥、浇水,恢复原有的基础地面,进一步恢复原有土地使用功能、和植被。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5、其他生态保护要求建议1、施工期如涉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或一些野生动物较丰富区域,都应注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保护要求进行营地、线路选取,并进行相应保护。2、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公路建设,绝对不允许人员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实验区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占地范围用地,不需扩大临时用地范围;实验区严禁设置取弃土场、毁林开地、打杀野生动物等。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5、其他生态保护要求建议3、涉及水源保护区的公路项目,施工营地、拌和站、料场及取弃土场严谨设置在水源保护区的一、二级保护区内。4、风景名胜区内也要按照相应规定,保持与景区景观的协调,不得破坏景区风景资源。5、涉及文物古迹保护的路段,要及时与文物保护部门沟通,明确保护要求,科学组织施工,保护文物古迹。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5、其他生态保护要求建议6、涉及野生动物较丰富的区域,一定要向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当地居民了解野生动物保护要求和生活习性,尤其是在迁徙、交配繁殖期施工,应尽量减轻噪声、噪光、振动等施工活动;遇到有野生动物迁徙、活动的通道时,应调整设计方案,留出野生动物迁徙、活动的通道。另外还要特别教育施工人员不得捕杀和惊扰野生动物。减轻施工期对野生动物影响2、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公路建设,绝对不允许人员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实验区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占地范围用地,不需扩大临时用地范围;实验区严禁设置取弃土场、毁林开地、打杀野生动物等。7、要特别注意道路沿线的规模化养殖区域的养殖动物保护,施工各类场地设置时要远离养殖区,施工道路经过养殖区时,要采取措施,减轻施工噪声、振动对养殖区可能造成的影响。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3施工阶段——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一般概念图4.3施工阶段——施工期大气环境分析及减缓措施——分析某公路施工道路扬尘监测结果1、施工期扬尘影响分析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平整土地,打桩、铺浇路面,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环节都有扬尘发生,其中最主要的是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和施工作业扬尘(路面拌和、混凝土搅拌、水泥装卸和加料等)。4.3施工阶段——施工期大气环境减缓措施——分析某公路施工期灰土拌和场扬尘监测结果2、施工作业扬尘各种施工扬尘以灰土拌和所产生的扬尘最为严重,灰土拌和有路拌和站拌两种方式。根据对某公路的灰土拌和场扬尘监测结果,灰土拌和站施工场地下风向l00m之内扬尘影响较严重,至下风向l50m处浓度在0.5/m3左右。3、施工期沥青烟气影响分析公路路面施工阶段,沥青烟气主要出现在沥青裂变熬炼、搅拌和路面铺设过程中,其中以沥青熬炼过程中沥青烟气排放量最大。沥青烟气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是、酚和3.4一苯并芘。目前公路建设均采用设有除尘设备的封闭式厂拌工艺,用无热源或高温容器将沥青运至铺浇工地,因此沥青烟气的排放浓度较低,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6297—1996)中沥青烟气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据有关资料,沥青铺浇路面时所排放的烟气污染物影响距离约为下风向300m左右4.3施工阶段——施工期大气环境减缓措施——分析1、施工便道和运输道路应定时洒水,每天至少两次(上、下班),在经过村庄密集地区要加强洒水密度和强度。施工现场内除作业面场地外均应当进行硬化处理。作业场地应坚实平整,保证无浮土。2、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要用蓬布苫盖,以防物料飞扬。对运送砂石料的车辆应限制超载,不得沿途洒漏。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土、水泥、石灰等材料运输禁止超载,并盖篷布。4.3施工阶段——施工期大气环境减缓措施——措施3、沥青拌和站应设在开阔、空旷的地方,以拌和站为圆心,半径300m范围内不能有居民区。拌和站需安装必要的密封除尘装置。沥青熔化、加温、搅拌应在密封的容器中作业,不得使用敞开式简易方法熬制沥青,并配备除尘设备、沥青烟净化和排放设施。沥青烟排放应达到4916((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沥青油烟小于l50/m3)。4、石灰、水泥和砂石料的拌和,采取站拌方式,但要慎重选择地址,拌和站应远离居民区敏感点(采取先进设施,适当距离应大于300m),另外拌和站须配备除尘设备。灰土集中拌合,合理安排拌合点,尽量减少拌合点设置。灰土拌合站不得选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与其距离也应在300m以上。4.3施工阶段——施工期大气环境减缓措施——措施5、筑路材料堆放地点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在300m以上。堆放时应采取防风措施,并设置围栏,定时洒水防尘,遇恶劣天气加蓬覆盖。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应罐装或袋装,禁止散装运输,严禁运输途中扬尘、散落。堆放应由篷布遮盖,运至拌和场应尽快与粘土混合,减少堆放时间。物料运输禁止超载,并盖篷布,严禁沿途散落。6、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设置车辆冲洗台和冲洗设施,专人负责冲洗清扫车轮、车帮,保证车辆不带泥上路。出人料场的道路、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应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并注意洒水除尘。7、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施工工作人员炊事设施应设立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并且要求使用清洁燃料。4.3施工阶段——施工期大气环境减缓措施——分析1、施工机械及噪声源强公路施工分清理线路、修筑路基及铺设路面和安装辅助设施等几个阶段,各阶段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所推荐的公路工程施工机械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自卸卡车、混凝土搅拌机、压路机等。以上施工设备作业时最大声级见下表。4.3施工阶段——施工期的声环境影响公路工程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4.3施工阶段——施工期的声环境影响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等效声级()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1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4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公路施工机械噪声在昼间影响范围较小,夜间施工则对400m范围内的敏感点有影响。因此,禁止夜间在敏感点处进行施工,对于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4.3施工阶段——施工期的声环境影响结合本公路工程实际情况,评价对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和建议:1、噪声级较大的机械如发电机、空压机等应尽量布置在偏僻处,并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点,拌和场、搅拌场、预制场等距离居民区一般应≥200m,难以选择合适地点的,应采取封闭隔音措施,并对机械定期保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4.3施工阶段——施工期的声环境影响——措施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尽量不进行施工或安排低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声级高的施工机械在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邻近学校路段施工,应尽量在学校放假期间从事高噪声的施工活动,也可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如安装隔声围栏等。若因特殊需要连续施工的,须事前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同时做好居民的沟通工作。进行夜间施工作业的,应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应有管理制度和降噪措施,并进行严格控制。承担夜间材料运输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3.施工期应协调好施工车辆通行的时间,在既有交通繁忙的情况下,工程建设方、施工方及交管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交通堵塞,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材料运输道路尽量避免穿越乡镇及村庄,将施工噪声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4.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将建筑施工环境噪声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在施工招投标时,将噪声防治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4.3施工阶段——施工期的声环境影响——措施4.3施工阶段——施工期的声环境影响——措施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公安厅、文化厅《关于在中、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和沧州市规定,从5月26日开始到中考(6月25日)结束,将严控夜间施工噪声,初、高中学校周围夜间(晚20.00至次日早8.00)禁止建筑施工和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