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备课成员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著名五言律诗。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理解诗人的情感,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和基本的古诗鉴赏方法。教材内容与年级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强调情感的体验,符合教学实际需求。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文化理解与传承、思维发展与创新能力。通过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感知能力;理解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情感,培养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创作类似的诗歌,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掌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歌结构。具体包括了解五言律诗的格式特点,如诗句的字数、韵律、对仗等,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欣赏古诗的韵律美。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通过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重点强调诗歌的停顿、重音、节奏等,如“剑外/忽传/收蓟北”,让学生能够准确传达诗歌的情感。
2.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例如,诗句“河南河北”所指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的对仗和夸张,教师需通过具体分析,帮助学生领会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的情感细腻而深沉,学生可能难以完全体会到“初闻涕泪满衣裳”背后的情感深度,教师需通过情感渲染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音响设备
-软件资源:古诗朗读音频、PPT课件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电子版教材、古诗背景资料
-教学手段:板书、讨论、问答、情境模拟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请大家先回想一下,我们之前学过哪些杜甫的诗呢?
-(学生)我们学过《春望》、《月夜忧思》等。
-(教师)很好!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歌,看看杜甫是如何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的。
2.诗歌朗读与感知
-(教师)首先,请大家打开教材,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生)朗读诗歌。
-(教师)刚才大家朗读得很好,接下来我为大家播放一段专业朗读音频,请大家仔细聆听,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播放音频)
3.诗歌结构分析
-(教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结构。请大家观察,这首诗共有几联?每联的字数是多少?
-(学生)这首诗共有四联,每联五字。
-(教师)正确。这就是五言律诗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每一联。
4.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句诗描绘了什么场景?诗人的情感如何?
-(学生)诗人听到了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非常激动,泪水满衣裳。
-(教师)很好。这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联。
-(教师)第二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学生)诗人看到妻子不再担忧,自己也要高兴地拿起诗书。
-(教师)正确。这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人的关爱。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联。
-(教师)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学生)诗人希望在和平的日子里,尽情欢歌畅饮,与青春作伴回到故乡。
-(教师)很好。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我们来看第四联。
-(教师)第四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行踪?
-(学生)诗人从巴峡出发,穿过巫峡,前往襄阳,再向洛阳进发。
-(教师)正确。这表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期盼和坚定信念。
5.诗歌朗读与背诵
-(教师)现在,请大家再次朗读这首诗,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学生)朗读诗歌。
-(教师)很好。接下来,请大家尝试背诵这首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6.诗歌难点解析
-(教师)在背诵的过程中,有没有同学遇到什么难点?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
-(学生)我不太理解“剑外忽传收蓟北”这句的意思。
-(教师)很好。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突然听到了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这里的“剑外”是指四川一带,“收蓟北”是指收复了河北地区。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
7.诗歌修辞手法分析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中的修辞手法。请大家观察,这首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学生)有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
-(教师)正确。比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对仗,以及“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夸张。这些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8.诗歌情感体验
-(教师)最后,我们来分享一下自己学习这首诗的情感体验。请大家谈谈自己最深刻的感受。
-(学生1)我觉得诗人对国家的命运非常关心,这种情感让我很感动。
-(学生2)我也很喜欢这首诗,尤其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师)很好,大家的分享都非常精彩。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诗人的情感,也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
9.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主旨内容、修辞手法等,深入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价值。希望大家能够将这首诗的韵味和情感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
10.课后作业
-(教师)课后,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1.熟读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学习心得,分享你的感受和收获。下节课,我们将一起讨论大家的作业成果。
-(学生)明白了,老师。我们一定会认真完成作业的。知识点梳理1.作者及背景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时代背景:唐朝中期,国家动荡,战乱频仍。
2.诗歌结构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分为上下两阕,每阕四句,遵循一定的格律和韵律。
-韵律:诗歌押韵,遵循平水韵。
3.诗歌内容解析
-第一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指四川地区,蓟北指河北地区。诗人突然听到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第二句:“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听到消息后,激动得泪流满面。
-第三句:“却看妻子愁何在”:诗人看到妻子不再忧虑,战争带来的苦难即将结束。
-第四句:“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高兴地收拾诗书,准备迎接和平的生活。
-第五句:“白日放歌须纵酒”:在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第六句:“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年少时,有朋友相伴,正好一起返回故乡。
-第七句:“即从巴峡穿巫峡”:诗人将从巴峡出发,穿过巫峡。
-第八句:“便下襄阳向洛阳”:然后顺流而下,经过襄阳,最终抵达洛阳。
4.诗歌情感
-爱国主义: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爱国情怀。
-战争与和平: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家庭情感:对家人的关爱和对家庭幸福的期待。
5.修辞手法
-对仗: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夸张: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纵酒”、“好还乡”。
-拟人:如“却看妻子愁何在”,将妻子的情感拟人化。
6.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唐朝的战争与和平,河南河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地理知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等地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意义。
7.阅读理解
-诗歌主题:理解诗歌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效果。
-诗歌背诵:熟练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8.扩展知识
-杜甫其他著名诗作:《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唐朝其他诗人及其诗作:如李白、白居易、王之涣等。
9.学习方法
-诗歌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分析:通过逐句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诗歌背诵:通过背诵,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诗歌写作: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板书设计①诗标题及作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②诗歌结构及韵律
-五言律诗
-韵脚:aabb
-对仗:前两句对仗,后两句对仗
③诗歌内容
-第一句:剑外忽传收蓟北
-第二句:初闻涕泪满衣裳
-第三句:却看妻子愁何在
-第四句:漫卷诗书喜欲狂
-第五句:白日放歌须纵酒
-第六句:青春作伴好还乡
-第七句:即从巴峡穿巫峡
-第八句:便下襄阳向洛阳
④情感主旨
-爱国情怀
-战争与和平的反思
-对家庭幸福的向往
⑤修辞手法
-对仗: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夸张: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拟人:如“却看妻子愁何在”
⑥文化与历史背景
-唐朝中期战乱
-河南河北的战略地位
-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的地理位置
⑦阅读理解要点
-诗歌主题
-诗歌鉴赏
-诗歌背诵
⑧学习方法提示
-诗歌朗读
-诗歌分析
-诗歌背诵
-诗歌写作尝试重点题型整理题型一:简答题
1.请简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歌的主题。
答案:本诗主题为爱国主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
2.请分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句诗的情感表达。
答案:这句诗通过“剑外忽传收蓟北”表达了诗人突然听到收复河南河北消息的震惊,而“初闻涕泪满衣裳”则表现了诗人激动落泪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题型二:词语解释题
3.请解释“剑外”和“蓟北”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剑外”指四川地区,因四川有剑门关而得名;“蓟北”指河北地区,蓟是河北的别称。
4.请解释“漫卷诗书喜欲狂”中的“漫卷”一词的含义。
答案:“漫卷”在这里是指随意地卷起诗书,表达了诗人因听到和平消息而心情激动,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新生活的情感。
题型三:句子分析题
5.请分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诗的修辞手法。
答案: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白日放歌须纵酒”夸张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欢愉心情;“青春作伴好还乡”则通过拟人手法,将青春拟人化为伴,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与医学的融合-探索现代医学技术如何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的痛苦
- 电商物流中的绿色包装与回收策略
- 科技中心在推动企业研发中的作用与挑战
- 砂浆加工合同范本
- 社交媒体中的移动支付功能探讨
- 合肥市2025年度物业管理劳务合同示范文本
- 宠物购销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厂区绿色植被养护管理合同
- 2025年度网络游戏销售折扣及虚拟物品交易合同
- 2025年度智慧园区规划与设计合同
- 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2025中国烟草/中烟工业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2025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课件汇编(配套新教材)
- 天津2025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岗位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新能源发电技术第2版》 课件全套 朱永强 第1-10章 能源概述- 分布式发电与能源互补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全册各单元教材解析
- word-电子公章-模板精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