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无衣》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无衣》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无衣》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二(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无衣》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诗歌鉴赏来提升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无衣》所蕴含的古代边塞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价值。

4.实践创新:鼓励学生通过创作或改编类似题材的诗歌,实践文学创作,培养创新能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无衣》的诗歌主题和思想情感。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

1.诗歌中古代汉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诗歌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解决办法:

1.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2.对诗歌中的关键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词汇,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其具体运用。

3.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艺术效果。

4.针对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挖掘,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总结。

5.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突破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无衣》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古代边塞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使用PPT展示诗歌原文、作者像、边塞风光等,增强视觉效果。

2.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诗歌朗读、翻译和解析,提高学习效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扩展知识面。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古代的边塞诗吗?它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回顾旧知:回顾之前学过的《登鹳雀楼》等诗歌,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特点。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无衣》的作者、创作背景,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诗中的具体词句,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来解释诗人的情感表达。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无衣》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无衣》的内容,或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边塞诗。

-教师指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的疑问。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比较阅读:提供另一首边塞诗,让学生比较两首诗在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作业布置:布置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的边塞诗,并写一篇关于边塞诗特点的短文。

5.总结反馈(约5分钟)

-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以及对《无衣》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相关诗歌:《塞下曲》、《从军行》等古代边塞诗,以供学生比较阅读。

-文化背景:介绍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包括唐代边塞战争、戍楼生活等。

-诗歌鉴赏:提供《无衣》的详细鉴赏文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诗人简介:详细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特点。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边塞诗,特别是辛弃疾的其他作品,以加深对诗人风格的理解。

-研究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边塞诗中的常见主题,如忠诚、英勇、思乡等,并撰写研究报告。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边塞诗或绘制与边塞诗相关的画作,以此方式体验和表达对边塞生活的想象。

-文化探索:引导学生探索边塞诗中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如民族关系、军事制度等,并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诗歌朗诵: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无衣》和其他边塞诗,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感力量。

-互文阅读:将《无衣》与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如散文、小说等,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学生参观边塞遗址或相关的历史博物馆,实地体验边塞文化。板书设计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①辛弃疾:生平事迹、文学成就

②《无衣》创作背景:历史时期、边塞特色

2.诗歌内容与结构

①诗歌原文及分段

②诗歌主题:表达的情感、抒发的思想

3.诗歌艺术特色

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②关键词句:解析重点词汇、句子含义

③情感表达:通过诗句展现的情感变化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分析《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句诗的含义。

答案:《无衣》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表达了诗人对战友的深情厚谊,在艰苦的边塞生活中,诗人与战友共同面对困难,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团结与互助。

例题二:探讨《无衣》诗歌中边塞风景的描绘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答案:《无衣》中的边塞风景描绘,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描绘荒凉的边塞风光,突出了戍边将士的孤独和坚毅,从而更好地表达了诗歌的主题——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赞美。

例题三:《无衣》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在《无衣》中,诗人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孤独景象;“长河落日圆”中的“圆”字则使用了比喻手法,形容落日的形状,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例题四:解释《无衣》中“胡马窥江汉,山川空地形。”这句话的意境。

答案:这句话描绘了胡马(指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觊觎,以及山川地形的空旷,反映了边塞的辽阔和边疆的不安全。这种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

例题五:结合《无衣》的内容,谈谈你对边塞将士生活的理解。

答案:通过《无衣》的描绘,我们可以理解到边塞将士生活条件的艰苦,以及他们面对孤独和危险时的坚强和勇敢。诗中的边塞将士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岗位,保卫国家,展现了他们的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