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十月学情调查历史试卷(本试卷共19道题满分70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小组以“我国境内的古人类”为主题进行研讨,如下选项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研究郧县人的论文 B.有关蓝田人的纪录片C.元谋人上门齿化石 D.有关丁村人的科普读物【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历史研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元谋人上门齿化石属于一手史料,研究价值高,C项正确;论文是后人对历史的研究,属于二手史料,史料价值低于一手史料,排除A项;纪录片、科普读物由人加工制作而成,属于二手史料,史料价值低于一手史料,排除BD项。故选C项。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层可达6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这段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作石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会制作陶器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懂得用火,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所以①③正确,B项正确;会种植庄稼的是半坡人,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会制作陶器的是半坡人,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会种植庄稼的是半坡人,②不符合题意,会制作陶器的是半坡人,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是山顶洞人使用的装饰品和骨针,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②山顶洞人会制作磨制石器③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山顶洞人使用的装饰品和骨针”可知,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①正确;山顶洞人会使用“骨针”,证明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③正确。选择C项;山顶洞人仍然使用打制石器,而不是制作磨制石器,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4.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在哪个遗址()A.良渚遗址 B.红山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约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D项正确;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红山遗址距今约五千年,半坡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均晚于河姆渡遗址,排除ABC项。故选D项。5.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的工艺品和日常物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说明()A.手工业发达 B.贫富分化出现 C.社会财富丰富 D.早期国家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的工艺品和日常物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和结合所学知识,大汶口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说明产生贫富分化现象,B项正确;大汶口时期手工业有所发展,但并不发达,排除A项;大汶口原始社会时期,社会财不丰富,排除C项;大汶口原始居民处于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还没有产生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6.经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中,女神雕像体型有大小之分,似已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神统”,随葬玉器数量和规格也有区别。据此可以推测,该地区()A.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B.出现了社会等级差别C.盛行女神崇拜现象 D.神权与王权实现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女神雕像体型有大小之分”、“随葬玉器数量和规格也有区别”可知,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等级分化,不同等级的随葬品等物品有了差别,所以该地区出现了社会等级差别,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随葬玉器数量和规格,没有体现制作工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盛行女神崇拜现象,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7.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在上述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材料反映出中国早期文明()A.只分布在北方地区 B.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体现出了阶级分化 D.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答案】B【解析】据题干“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可知,距今5000年左右,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中国早期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B项正确;长江流域位于南方,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对比,不能说明中国早期文明体现出了阶级分化、领先世界其他地区,排除CD项。故选B项。8.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神农氏又号烈山氏、连山氏。关于炎帝的故里目前有多地相争,近年来怀化会同县的连山也加入了炎帝故里之争。下面关于炎帝和炎帝故里的说法错误的是()A.炎帝的传说对于历史研究存在一定价值 B.炎帝的传说存在某些比较可靠的史料C.炎帝故里是否在会同连山需要考古证实 D.炎帝故里在会同的传说是真实的历史【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传说是先民们岁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大,传说不等同于历史的真实,我们不能把它当成完全真实的历史,但它有一定的历史史实,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真实的历史,故“炎帝故里在会同的传说是真实的历史”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传说是人民群众中间流传的历史,其中有的部分是真实的历史,故炎帝的传说对于历史研究存在一定价值、炎帝的传说存在某些比较可靠的史料说法是正确的,排除AB项;传说中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真实的历史,故“炎帝故里是否在会同连山需要考古证实”的说法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是炎帝、黄帝、蚩尤三个部落发展演变的历程,其中③、④位置应该分别填写的内容是()A.黄帝、炎帝 B.炎帝、黄帝C.炎黄联盟、华夏族 D.华夏族、汉族【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此后的涿鹿之战中炎黄部盟打败蚩尤部落,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C正确;据此分析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答案】C【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项正确;黄帝炎帝时期没有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排除A项;黄帝炎帝时期没有治理水患,排除B项;炎帝黄帝时期没有建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1.“考古学者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和大型墓葬,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已经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大量文物的出土也印证了这里曾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一切都向世界说明——中国有国家的历史开始了。”材料中“国家”的是()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A项正确;商汤灭掉了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排除B项;公元前1046年,通过牧野之战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排除C项;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排除D项。故选A项。12.河南安阳殷墟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地位与牛马猪狗相同,由此可证实商朝所处的历史阶段为()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 D.奴隶社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知,商朝所处的历史阶段为奴隶社会,奴隶生活十分悲惨,地位十分低下,D项正确;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普遍享有平等的地位,没有明显的阶级之分,不可能出现殉葬的奴隶,排除A项;商朝处于奴隶社会,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排除B项;商朝处于奴隶社会,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13.电视剧《封神榜》里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这组镜头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牧野之战 B.商汤灭夏 C.涿鹿之战 D.犬戎攻破镐京【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因此,这组镜头描述的历史事件是牧野之战,故A项正确;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与题干“商朝灭亡”不符,排除B项;传说,炎黄部落联盟与蚩尤在涿鹿展开激战,与题干“周武王”不符,排除C项;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与题干“商朝灭亡”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宋、鲁、魏、韩等氏是什么制度的体现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郡国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宋、鲁、魏、韩均为诸侯国的名字,所以宋、鲁、魏、韩等氏应是以封地(国)为氏,A项正确;由此可知,宋、鲁、魏、韩等氏是分封制度的体现,因此,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5.整理笔记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夏商周的更替》一课,笔记正确的()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B.商汤为攻伐夏王桀,多次迁都C.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D.周幽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设置了监狱,制定了残酷的《汤刑》,符合史实,C项正确;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奴隶社会,排除A项;商朝建立后多次迁都,之后盘庚迁都到殷,逐渐稳定下来,B项错误,排除B项;周厉王在位时期出现了“国人暴动”,排除D项。故选C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1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7分,共40分)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史前时期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起源并不断发展。主题一【溯源——史料印证中华文明的起源】史前时期,早期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开启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他们的遗存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远古生活场景。①北京人使用的石器②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③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④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⑤陶寺遗址出土的铜铃⑥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刀(1)在七年一班进行“文物话历史”的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了上面的文物图片,他们在活动中准备对这些文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活动。分类一:____;理由:都属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用具。分类二:____;理由:原始人类懂得音乐审美。分类三:____;理由:原始人类懂得进行金属冶炼。(2)在活动中,同学们为了体现原始人类的生产状况,对搜集到的图片进行了补充,以下是他们补充的图片,你认为选择哪个合适?并说明补充的原因。主题二【探索——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下的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使农业获得初步发展。材料一(3)从材料一所示图片的考古发现中可以提取到哪些信息?这说明了什么呢?材料二(4)观察材料二图4,分析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特点。【答案】(1)①.图1、图2②.图3、图5③.图6(2)选择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原因:骨耜为农业生产工具,体现了原始人类的农耕生产活动。(3)信息及说明: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农业已有了初步发展;说明我国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4)分布范围广,集中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解析】【小问1】分类一:根据图示“石器”“骨针”都结合所学可知,图1、图2两幅图都属于生活用具,因此属于早期人类的生活用具;分类二:根据材料“音乐”结合所学可知,“骨笛”“铜铃”都属于乐器,因此图3、图5符合;分类三:根据材料“金属冶炼”结合所学可知,“铜刀”属于金属冶炼,图6符合。【小问2】选择及原因:根据材料“原始人类的生产状况”结合所学可选择“骨耜”;原因:结合所学可从骨耜的作用分析,如骨耜为河姆渡人典型的农业生产工具,更能体现原始人类的农耕生产活动。【小问3】信息及说明:结合材料信息“稻谷”“粟和黍”“陶钵”等可知,这反映我国早期人类的的农业生产状况,可以提取信息为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农业已有了初步发展,这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小问4】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中国原始农耕时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整体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分布范围广;局部集中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黄河和长江也成为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17.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适应自然的能力】材料一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如何用火“对付自然”?【开始定居生活】材料二(2)写出图一、图二房屋复原图的名称及原始居民。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成部落联盟】材料三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此制度对当今有何借鉴意义?材料四禹立,勤劳天下,日在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吕氏春秋……古乐》(4)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大禹治水采用了什么方法?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形成华夏民族】材料五“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5)从材料五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答案】(1)如何用火“对付自然”: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2)名称及原始居民:图一: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图二: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原因:自然环境不同决定的。(3)制度:禅让制。借鉴意义:重视人才,选贤任能等。(4)方法:疏导。精神:富有创新精神、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等。(5)特点: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解析】【小问1】如何用火“对付自然”:根据材料一“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和所学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故答案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小问2】名称及原始居民:图片1:根据所学可知,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半坡人主要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屋内有灶坑。故图1是半地穴式房屋,原始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图片2:根据所学可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构筑成屋。故图2是干栏式房屋,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属于北方黄土高原,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因此他们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保温,坚固的结构也有利于防风。河姆渡人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因此他们建造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起到很好的通风防潮作用。故造成图片1图片2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决定的。【小问3】制度:根据材料三“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尧、舜、禹都是禅让制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借鉴意义:根据材料三“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可从人才选用的角度回答。例如重视人才,选贤任能等。(言之有理即可)【小问4】方法:根据材料四“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并结合所学可知,禹通过疏导的方法治理水患。精神:根据材料二“禹立,勤劳天下,日在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可知,为了治理水患,禹日夜勤劳,采用疏导方法治理洪水,说明他具有创新、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等精神。【小问5】特点:根据材料五“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18.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活动一王朝更替】(1)请你完成表格,记住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朝代建立时间开国君主都城亡国君主夏①禹阳城桀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后迁殷)②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③周幽王【活动二制度创新】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礼记·礼运大同篇》(2)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出现?材料二(周)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3)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三(4)材料三中诸侯有哪些权利?诸侯还要尽哪些义务?【活动三反思历史】(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从夏朝、商朝和西周灭亡中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填空:①约公元前2070年;②纣;③镐京(2)制度:世袭制(3)制度: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4)权利:有管理土地和人民;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5)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勤政爱民等。【解析】【小问1】填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故①为约公元前2070年;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故②为纣;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故③为镐京。【小问2】制度:根据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和所学知识可知,禹的儿子启继承禹的位置,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所以,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世袭制的出现。【小问3】制度、目的:根据材料二“(周)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和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所以,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小问4】权利: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所以,材料三中的诸侯有管理土地和人民、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的权利。义务: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故答案为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小问5】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商朝和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实行暴政,不得民心,所以可从民心向背和勤政爱民的角度回答。例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勤政爱民等。19.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开展了大规模地考古调查和发掘后,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材料一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后,中国各地区都出现了脱离劳动、专门管理社会事务的阶层,社会出现严重的贫富贵贱分化,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出现了掌握军事与宗教权力的王,及由王控制、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进行管理的政体——早期国家。——《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____、阶级和国家是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材料二下表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遗址距今约6000年半坡遗址距今约5300—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