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劳动光荣(考教结合+强化巩固+学写时评)新高一暑假学习提升计划-语文_第1页
专题02劳动光荣(考教结合+强化巩固+学写时评)新高一暑假学习提升计划-语文_第2页
专题02劳动光荣(考教结合+强化巩固+学写时评)新高一暑假学习提升计划-语文_第3页
专题02劳动光荣(考教结合+强化巩固+学写时评)新高一暑假学习提升计划-语文_第4页
专题02劳动光荣(考教结合+强化巩固+学写时评)新高一暑假学习提升计划-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劳动光荣(考教结合+强化巩固+学写时评)新高一暑假学习提升计划-语文专题02劳动光荣

专题目录

01重温导语,明确内涵

02素材精选,主题适用

03考教结合,题型探究

04拓展演练,强化巩固

05单元写作,任务拓展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劳动”,从《芣苢》中欢快的劳动场面,到《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颗粒归仓,从“一抓就准”、精益求精的劳模张秉贵到扎根大地、攻克杂交水稻难关的“泥腿子院士"袁隆平,再到探界不止的种子达人钟杨,劳动在传承,创新在弘扬,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时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

本单元旨在引导同学们感受劳动的魅力与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劳动者的姿态追寻美好明天,奉献伟大时代。本单元通过联读《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促使学生了解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感受其优秀的精神品质,体悟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与结构特点。三位典型人物身上都能体现出时代精神:袁隆平勇立潮头、引领“绿色革命”的创新精神,张秉贵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钟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断探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探界者”精神。

“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何为劳动者精神?袁隆平先生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真正的劳动者精神永远不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而是一种最为朴实无华,最为谦虚无闻的付出。一生都在拼尽毕生精力的袁隆平先生是如此。稻穗里孕育的累累果实,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命脉,是劳动者们辛勤付出的成果,也是袁隆平等广大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的结晶。坚守如层层海浪,不断洗涤人们的心。一句“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完全彻底,遇到个别顾客冷眼,决不能以冷对冷,而要以热对热,变冷为热。”彰显着张秉贵二十二年如一日的服务态度,无论是他受到顾客打骂,亦或是顶着巨大压力,他都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为人民服务!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劳动精神,更应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原色。通过劳动,我们收获满足感、快乐感、尊严感,正是这些让我们挣脱物质的枷锁,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或许,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还是每一个个体,面对“你将如何存在”的问题,劳动都是最好的回答。

1.袁隆平敏于发现、勇于探索、勇于担当、不断进取:发现“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寻找与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孕株,研究证明培育杂交水稻切实可行,培育超级水稻成果世界领先,引导新一场的“绿色革命”。物换星移几度秋,科技的齿轮节节啮合,艰难爬坡的中华民族实现了日行干里。在“科技引领时代"的宏大叙事下,你若问我,何者是达成“左拥财富右揽幸福”的第一要素我的答案,既不是天赋神才,也不是锦鲤鸿运,而是劳动,这个千万年恒久不变的幸福真言。

2.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就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揭示了应该尊重但不迷信权威的道理。历史发展的浪涛不断冲刷时间的河床,真理的珍珠却始终熠熠闪耀。事实证明,“尊重但不迷信权威”是对科学最崇高的敬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初期,曾面对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巨大的压力。袁隆平是中国稻田里走出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用事实驳斥贬杂交水稻为“三不稻”,捍卫事实,捍卫真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依然要培养“尊重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以客观、辨证、理性、批判的态度看待事切,提升自我,奉献社会。秉承科学家的实证精神,脚踏实地,少一点形式主义。就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幸福的模样不一定要有精致的生活,却一定少不得一颗精致的心。在劳动中体悟工匠精神,用敏锐的生活触觉去拥抱幸福。欧阳修曾感叹:“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当一个人融入自然或亲历社会,用自己的双手或脑力辛勤劳作时,生活更容易被幸福感充盈,人生的价值也更容易得以彰显。

3.两千多年前,有一位渺小的诗人,历史的尘埃拭去了他的姓名,却盖不住他不朽的诗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多少年来,多少中华儿女就如这位诗人所写的一般,耕地,织衣。在漫漫的长夜里,期待忙碌的黎明,薤上露,露沾衣,衣不惜,愿无违,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渺小而不朽的涟漪。孔子说,居之不倦,行之以忠。初心与信念本身便是最宝贵的。坚持初心,才能展望未来。在温饱上不能满足的年代,在百姓的呼喊声中,他站出来了。他立下禾下乘凉的初心,胸怀大志,他种下人民的希望,他的一生不断与水稻相遇,这双眼见证过稻苗的成长两千年一遇绝无仅有,这双手抚过稻叶他的双脚走遍田野,他的身影永驻心间。在一个又一个日日夜夜,他与水稻紧紧相连。一位老者,一颗赤子心,一腔澎湃血,怀着初心,成就国家最高科技奖,他是稻田的忠实永望者。他就是袁隆平院士。怀着初心,实现禾下乘凉梦。

4.生命的高度和广度没有上限,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探索它们,便成了生命的意义。有一位教授他叫钟扬。他在中科大少年班用旁听的方式研究植物学,最终学成进入武汉植物研究所工作。在环境恶劣的西藏雪山上,有一位援藏干部,他是钟扬。亲自采集种子,不惧任何困难,这是钟扬的另一种任务和面貌。他坚持着爬到采样最高点,保存了无数珍贵的种子。科学队长,这是人们的钟扬的另一种称呼。他不懈的研究、传播科学,并且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个人,如同不放弃每个种子,这是钟扬的担当。无论是哪个身份,钟扬都能够做得很出色,这是属于他的人生。直到最后,当生命进入倒计时,钟教授还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在钟扬的步伐下精彩的呈现了出来。

5.劳动,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的负责与担当。劳动模范张秉贵,用坚守岗位的执着与热心周到的服务让人们对他有着敬意。面对着急赶火车却又想买首都的糖的顾客,他会征求其他人的同意而先接待着急的人;面对情绪不高的顾客,他会用自己的热情来温暖他;面对家里亲人的重病,他还是坚持来工作,坚持热情招待顾客。这就是他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态度与个性。也难怪人们会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来赞扬他的服务。劳动中的兢兢业业,探索进取让“一把火精神”出名,劳动在张秉贵心中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为他人劳动,展现着尽职尽责,展现着细心认真。

6.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波而上到达理想彼岸。“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更是少不了劳动者的身影,是辛勤地劳动让他们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的远方。贵州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奏响梦想华章。人们纷纷为这些深悟劳动、热爱劳动的身影点赞,又将目光投向下一代青年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且看钢铁工匠在火花激荡中燃烧梦想,挑山工在陡峭天梯上攀登高峰,无数个体的刻苦劳动,汇成江河,才有国势滔滔。吾辈青年,怎甘落后?只管秉承劳动之光,奋力前行,书写我辈风流!

7.对于当代中国,劳动精神更不应该褪色。审视中国的历史方位,我们站上了历史的高岗,转首回眸有足够多的欣慰,举目四望也有着以往任何时代都未曾遇到过的烦恼。如何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如何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让更多人同步进入富裕小康?如何让那些“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青年人补足精神钙质,挥动自立自强的臂膀?这些时代之问,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又一脉相通。任时代如何变化,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切梦想的坚实底座。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就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

8.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自古就流淌着敬业美德。因为内心笃定,才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耐心执着,才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因为坚持不懈,才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执着成就梦想,专注决定未来。从执着于把青春扎根在田野中、领跑乡村现代化的“新农人”,到专注创新、攻克行业技术难题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各行各业执着专注所涵养而成的敬业美德,成为推动中国巨轮行稳致远的内在精神动力。

9.惟有一丝不苟,懂得严谨认真是核心竞争力,人们才会做到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贡艺既精苦,用心必公平。”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事实上,工作中经验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当环境和细节悄然改变时,经验就会出现盲区。所谓“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责任重于泰山,才会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才会尽全力做好每一个细节。面对未知的挑战,心存敬畏、一丝不苟才能抵御风险,才能锻造勤业操守,做到勤奋但不盲目。只有不断追求工作的高质量高标准,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才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10.国之重器,始于匠心,惟匠心以致远。伟大时代需要伟大工程,伟大工程需要伟大精神支撑和引领。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肇端于手工业实践的工匠活动,在现代社会文明进程中彰显出跨越时空的深厚意蕴,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社会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与“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乐章同频共振,奏响“匠心追梦、技能报国"时代强音,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锻剑之人十年一剑,细细雕琢,最终,才会有削铁如泥的宝剑;敦煌画师十年皆于窟中执笔,终成佛窟,令经中事物跃然沙土之上。工于形,匠于心,十年磨一剑,一剑传古今!

11.马克思说,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劳动者素质,对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发展,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至关重要。纵览历史与当下,从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到创造“两弹一星”、嫦娥探月、北斗导航等一个又一个奇迹,再到历史性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华夏大地总是遍布拼搏奉献的身影,新中国发展历程处处凝结着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丽图景,从根本上说还要靠劳动创造来绘就。

12.钟扬的离去感动了许多人。郑召利的诗《你是一粒种子》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你是一粒种子/突然消失/以回归大地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你是一粒种子/从不畏惧死亡/在探索发现的路上/总有人会延续你的生命……我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带着使命而来。钟扬的初心就是做一名好老师,他的使命就是献身祖国的教育事业,情系西部民族地区发展这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他就这样,深深扎根西部,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播撒科学的种子。如果用两个词来描述钟扬,我想那一定是“教师"和“西藏”。

13.以融知于行为旗,以克难攻坚为剑,劳动是传承与创造的共同呼唤。学习忙碌,而劳动可助所学化为实践,“行之力则知愈进"劳动辛苦,而于磨难中锤炼意志,可为日后的攀山越岭夯实基础。望向历史纵深,“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传统美德将劳动的接力棒递向我辈青年,而如今的时代,更需劳动者将瞬息变化的想法与机遇化为实干与成绩。于实验室中无数次操作实验的曹原知道,劳动促成了石墨烯的研发突破;奔波在西藏的钟扬知道,植物种子的收集与保存只可由劳动来实现;而对于当代青年,劳动是我们必须肩负的复兴之任,也是我们创造未来的利刀。

【典例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是勤劳的人在创造世界。从引导“绿色革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到“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张秉贵,从“探界者”钟杨到无数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中国制造者,无一不是凭着废寝忘食殚精竭虑的辛勤书写着时代的风貌。

也有人说,是懒惰的人改造了世界。懒得爬楼梯的人发明了电梯,懒得写信的人发明了电话,懒得计算的人发明了电脑,懒得走路的人制造出了汽车、火车和飞机,而懒得什么都不想做的人已经研发出了人工智能……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与认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材料共有两段,分别对应“勤劳"和“懒惰”。第一段总说“勤劳的人在创造世界”,后面所举例子都是我们课本上学习的人物,他们的勤劳不仅让个人变得更优秀,而且反映着时代的风貌;第二段总说“懒惰的人改造了世界”,后面同样举例证明,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由此可见,本次作文应围绕“勤劳”“懒惰"与“世界”的关系思考立意。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的“懒惰"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贬义词,恰恰相反,作文颇有为懒惰“正名”的意思,因此考生一定要理解材料中“懒惰"的真实含义——懒于杂务,勤于动脑。也就是,“懒惰”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勤劳"。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劳动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论是科学家的脑力劳动,工匠们的技艺施展,还是普通劳动者的辛勤汗水,都体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都体现了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指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劳动精神,辛勤付出,乐于奉献。

王进喜:1959年全国劳模,摸索出一整套优质快速打井经验,创造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邓稼先:1986年全国劳模,领导研究了原子弹、氢弹理论方案,亲自参与核武器实验,迈出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第一步。

申纪兰:1989年全国劳模,率先举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带领村民把旧西沟建成了一个农林牧贸工商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樊锦诗: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从事敦煌石窟保护与管理、石窟考古方面的研究工作四十余载,2019年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劳动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劳动精神。关于“勤劳"能够“创造世界”,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道理,因此论述时可不作为重点,但要立足于“勤劳"对于个人、国家、世界、人类的价值,从更高站位去思考“勤劳”的作用。而对于“懒惰"能够“改变世界”,则可多作论述。除了材料中给出的例子,还可以补充一些,如不想洗衣服就发明洗衣机,不想洗碗就发明洗碗机,就连最近举行的智能家居博览会上都推出了智能床,起床后都不用折被子了,因为智能床帮你解决了,就连炒菜这么复杂的工序,现在也出现了大行于世的炒菜机。可见,只要“懒人"们够懒,总会想出新的东西来解决生活问题。本质上来说,他们是非常勤奋的人。他们是将一些简单的、耗时的体力劳动,抽象出来规律,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研究出来机械装置等各种工具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完美结合,是人类勤奋又智慧的体现,所以“懒人”推动世界发展,指的更多的是不想在单一某项劳动中耗费更多时间的人,而真正促进社会进步的不是懒人,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不断去思考,去实践,并最终提高生产力的勤奋又智慧的人。

写作时要注意这题其实是三元作文,如果仅仅把“勤劳"懒惰”与“创造世界"改变世界”的关系分开来写,则不能算作高阶思维,还应该阐述“懒惰"的含义,材料中的“懒惰”与“勤劳"的关系。最后还应该谈材料给青少年的启示,即什么时候应该勤劳,什么时候应该“懒惰”,处理好二者关系是一种智慧等。

立意:

1.勤劳创造世界,懒惰改变世界。

2.“懒惰"的本质是“勤劳”。

3.勤劳携手懒惰,让世界更美好。

【例文荐读】

用奋斗诠释劳动精神

“什么叫作不简单,什么叫作不容易,就是要长时期甚至用几十年的时间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容易。"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贵州钢绳(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技术员、高级技师周家荣动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周家荣等先进模范用拼搏奋斗实现人生梦想,以爱岗敬业弘扬劳动精神。(引用周家荣的话点明文章主旨:用拼搏奋斗实现人生梦想,用爱岗敬业弘扬劳动精神。)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人间万事出艰辛。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从劳动是什么的角度,用排比句诠释劳动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的方式在发生变化,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始终是不变的人生哲理。回首历史,从“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到“当代雷锋"郭明义,从“铁路小巨人”巨晓林到“金牌焊工"高凤林……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用对事业的“痴”、对岗位的“爱"、对工作的“狂”,垒筑起共和国的巍峨大厦,标注了建设者们的奋斗底色。个人向上,国家向前,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个人成长,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从社会层面,用从古至今人们热爱劳动的事例点明分论点:劳动方式发生变化,但是“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始终是不变的人生哲理。)

“一勤天下无难事。”有人曾问齐白石,画画秘诀是什么?他笑答:“要每日作画,不叫一日闲过!"他曾在一首诗中如此描写自己的艺术劳动:“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肯花气力、肯下苦功、肯去钻研,方换来“功夫深处见天然"的精湛画艺。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道理都是相通的。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创造生活。(从怎么做的角度,用齐白石画画的秘诀点明分论点:“一勤天下无难事”,说明只有肯学肯干肯钻研才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职业版图在不断拓展,人们的职业选择日益多元。大家的职业或许不同、岗位或许有别,但自己的双手、智慧和汗水,始终是美好生活最坚实、最可靠的依托。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赢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业绩。(从怎样做的角度,通过如今人们多元的职业选择点明分论点:只有不懈奋斗,才能赢得不平凡的人生。)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现在,“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新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无比广阔的人生舞台,呼唤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光荣必将属于我们,幸福必将属于我们。(总结全文,运用多个四字词语回扣文章主旨,颇具风采。)

佳作点评:文章通过阐释劳动是什么,怎样劳动等,提出了通过奋斗来诠释劳动精神;其中多处引用了名言诗句,进行举例论证,使文章更具有时政性与说服力。分论点采用并列式结构,说明劳动的重要性;论证过程兼顾多个维度,可谓文质兼美,有深度,有温度。

【典例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了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了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材料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先指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在这个层次中,指出工匠精神中包含着对技术的精益求精的追求,但同时指出,除了技艺,工匠精神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生命哲学、人生信念,也就是说,工匠精神里面,还有“进乎技矣"的“道”。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借助对技艺的研习,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来涵养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来修炼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第二个层次则指出了我们从赞叹工匠发展到推崇工匠精神这一过程的意义之所在。赞美工匠,推崇工匠精神,可以疗治社会的浮躁风气、短视心态、急功近利心理;可以鼓励、呼唤大家主动追求美好器物,主动培养超凡品质;是为了弘扬一种精益求精、淡泊宁静的精神。

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秉持一股技术上的“钻劲”,拥有一丝探索未知的“勇气”。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人生是一场修行,唯有用情至深、用心至专,用“痴"来浇灌梦想,才能达到乐此不疲、物我两忘的执着与专注。《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各类器物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核舟记》中奇巧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的精神,工匠们坚守初心,不移其志。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们有一种完美主义的“偏执”,他们不断学习知识,精进技艺。工匠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工匠们愈认真愈熟练,愈熟练也愈认真。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工匠们不断创新,提升技能。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劳动者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用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无论是张秉贵、袁隆平、钟扬,还是红旗渠、南京长江大桥、“两弹一星”,还是北斗导航和探月、探火、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都展现出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作,也可以综合立意。比如可以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除了精益求精之外,还有生命哲学、人生信念;可以思考提倡工匠精神对于青年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思考我们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立意:

1.传承工匠精神,争做有志青年。

2.弘扬工匠精神,筑梦崭新时代。

3.大道至简,匠心至繁。

【例文荐读】

为工匠精神点赞

运用手腕控制焊条摆动来保证焊接的质量和美观、平滑,又能做得一手好菜,闫师傅的电焊技艺和烹饪手艺有关联吗?从专业的角度考虑,当然没有联系,但是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这就共同地通向一种时代精神,工匠精神。

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自己手中升华的过程。他们像闫师傅那样,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比拟的卓越产品。

工匠精神是极具于现实意义的时代精神。目前,中国正在腾飞,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经济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只有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当然,工匠精神并不限于制造行行业,对于不同的人,“工匠精神"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百年前的《申报》创始人史量才,今天的媒体人程益中,为弱势群体坚守,为大众利益代言,为社会公平守望,不让扭曲事实的新闻报道流于世,这是新闻媒体人的工匠精神。于漪老师一生秉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身为教师,只为教书育人这一事,且专注的做好这一件事,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近几年,工匠精神成为热议的话题。大国工匠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学历,也不一定懂得多少复杂的逻辑,拥有怎样最好的头脑,只要有敬业专业、精益求精的精神,练出一手绝活,同样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脊梁,赢得社会的尊重。现代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欲望膨胀,喜新厌旧,浮于表面,半途而废,这山望着那山高,已经成为年轻人的通病。工匠精神更应当成为年轻人人生的一种精神坐标。

选择何种职业是个人的自由,你完全可以不必像闫师傅那样,去当电焊工,当厨师,但是闫师傅的那种钻研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无论干哪一行,都能像严师傅那样,练得一两手“绝活”,你就是时代最需要的人。

佳作点评:文章先针对命题的发问“你觉得闫师傅的电焊记忆和烹饪手艺有关联吗?”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工匠精神"的话题,然后按照“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工匠精神的广泛含义——工匠精神应当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坐标”展开逐层深入的阐述,最后回扣材料,概括中心。全文紧扣命题材料,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层层深入,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劳动让人“吃苦"。《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农忙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表现出农事的辛苦与繁忙;“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晚上下班后,也会“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也有人说,劳动孕育着美。劳动时,人与环境融为一体、自然和谐,既展示劳作者体态的优美,又使劳动者浑然忘我,获得了纯粹的审美体验……

劳动之“苦”与劳动之“美"之间似乎是矛盾的,对此,你的看法如何?或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加以阐述,写一篇议论文。

【范文展示】

感受劳动之苦,收获青春之美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诚然,自古劳动便为人吟诵,那么在当下,面对“劳动之苦"与“劳动之美”的我们该如何决择“劳动之苦"是必然的吗“劳动之美”如何展现呢在高度科技化的现代,劳动之苦、美是否矛盾呢?

诚然,“劳动之苦"往往应劳动而生,无法忽视,但诚如李大钊先生所言:“一切苦境,可由劳动化解,一切乐境,都可从劳动得来”,劳动是苦乐交织的实现价值的不二法门,而吾侪青年应于劳动苦中作乐,为青春赋华美之诗!

劳动虽苦,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春山常在苦尽终有回甘!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关折腰只不答”,《插袂歌》中的农事辛苦,然春华秋实,终有“橙黄橘绿时”;张秉贵“支持不住”,经营疲苦,然天道酬勤,终有“燕京第九景”。由是观知,倘若没有劳动加持,所有的口号都是空响,而苦乐交织,正是劳动本源。“粗粝能甘,纷华不染”,我以为,这应当是我们对“劳动之苦”的正当态度。无论是思想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必定有“苦其心志,劳其体肤”,而唯有苦中作乐,但闻耕耘,兀兀穷年,方有“采得百花成蜜后”,苦尽甘来。

劳动亦美,美在人为;劳动永远光荣,劳动者永远至美!

劳动亦美,这是呕心沥血的力量美:大国工匠一锉一刀,尽显喷薄气蕴;麦田守卫者一镰一锄,尽显勃然生机!这是“载一孢素"的信念美:“种子使者”钟扬奔走藏区苦劳,只为丰富“种子方舟";屠呦呦沉潜实验室,久久为功,只为提取青蒿一握!这是优雅绝伦的姿态美:从“唐宫夜宴”热潮到水下洛神翩翩衣袂,这是舞台工作人员日积月累劳作之态。所以,劳动从来不是粗俗,请放下傲慢与偏见,欣赏每位可敬、可爱的劳动者,劳动没有高低贵贱,每种劳动都值得慨然以赴,永远至美至敬!

劳动本就多元,“苦"与“美”自然不相矛盾,我们的眼睛除了仰视、平视,更需要俯视,看见劳动的平凡与伟大、辛苦与美丽、对立与统一。

雨果有言:“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劳动,一种是思想,其实也是劳动,因为思想本质上也是一种劳动。"当下,吾侪青年应当于劳动中苦中作乐,历风刀霜剑,候苦尽甘来,以劳动至美,赋青春之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俄】乌申斯基

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

——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劳动的青春最美丽

张俊梅

劳动的青春最美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毛泽东曾对儿子毛岸英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上劳动大学,就是在劳动中实践,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一个坚持劳动的人无疑是坚韧、顽强的,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在劳动中得到展现,也在劳动中得到升华。高级技师孟剑锋历经上百万次錾刻敲击,纯银丝巾果盘《和美》等国礼才惊艳问世,在精益求精中,他不断砥砺着德行,立志做一个淡定、不浮躁,信奉“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无数劳动者成长为大国工匠,演绎着劳动者的的风采。

劳动的青春最美丽,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建设砥砺前行,是这个时代的标准价值观。

蒙内铁路项目的开发者李强,有一股“拼命三郎”的精神。他怀着造福当地人民的初心,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因劳累昏倒在办公室。没有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团队的不懈努力,就没有肯尼亚人心中的“一号工程"的顺利开通与便利的交通。开创新能源领域多项世界纪录的“光明扎西”张晞,进藏11年,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敢于吃苦的奉献精神、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每一项工程都当成良心工程,把光明洒向一个又一个村落,把无限温情留给了雪域高原的千家万户,为近百万偏远地区的藏族同胞打开了一扇文明的窗户。看似简单平凡的劳动,铸就了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劳动的青春最美丽,我们歌颂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者、劳动者,更应学习劳动者,成为劳动者。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劳动是阳光,照耀在健康的灵魂之上。处在劳动之中的人,总是心无旁骛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他们有成功的信心,有战斗的勇气,有坚守的毅力,懂得劳动的真谛并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愉悦。当看到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的时候,建设者们心中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真真切切而又无法言喻的,是劳动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蜚声海内外的一代宗师季羡林先生,早年出国苦读,归国后不懈苦攻,几番研读《四库全书》,笔耕几十年,把寂寞、平淡当作劳动生活的常态,终于走上辉煌的人生顶峰,几十年朴素劳动涵养出了高尚的个人风范。

劳动的青春最美丽,让我们活出宝贵的内在生命,不错过伟大的时代,不辜负美好的青春,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农场里,几十名同学在农田里麻利地干起了农活,割水稻,打谷子,锄地……大伙儿分工明确,忙得热火朝天。这一片金灿灿的稻谷于今年4月栽种,经过几个月的生长,迎来了大丰收。同学们说:“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自己来收割,感觉特别有意义。"自2006年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就已纳入必修课程。

材料二:近日,白岩松在未来教育大会上做了题为《德智体美劳,教育与更全面的人》的演讲。他说,培养全面的人,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并行,同时这个教育标准还要做些适合新时代的“补充和改变”。比如,过去的“劳”,强调的是劳动,同呼吸,共命运,要学工学农;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当人工智能都成为一种现实的时候,我们要拥有新的劳动的概念,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以“劳动精神”丰富时代价值

“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4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全体劳动

者心中激起热烈回响。五年一度的隆重仪式,弘扬的是劳动的精神,塑造的是劳动的风尚,彰显的是劳动的价值。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正是无数劳动者,让新中国一路走来,充满活力。激情燃烧的岁月,“铁人"王进喜以双臂搅拌灰浆压住井喷;改革开放的时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做着“禾下乘凉梦”充实天下粮仓。新世纪新阶段,不管是有48项技术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1.9亿多元的吴吉林,还是让嫦娥三号的“冷暖衣"重量不足美国制造五十分之一的苗建印,这些劳模们身上涌动着创造、创新、创业的激情,在劳动中成就了自己的价值,更托举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

模范,原本指的是制造器物的模型、模子,引申开来,就成了值得仿效的人或事。效仿什么?效仿的正是那么一股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精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即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劳动精神的重要性,正在于它能激发出人的潜力,让劳动真正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对劳模的表彰,就是对劳动的表彰、对劳动精神的弘扬。不管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还是精神价值的沉淀,离开了劳动,都只是空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是重要内容。离开了劳动,谈何敬业?其实,对于一个公民,“爱国"首先体现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的舞台;对于一个国家,“富强”需要由无数人的劳动来创造;而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一个文明、和谐的国家,必然要保证所有人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尊严。从这个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正是我们可以做、也应该做的。

以劳动之光,闪耀青春花路;以时代之热情,重燃劳动盛焰。亲爱同学们,快来加入劳动者的队伍吧!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事实上,精神性价值地工作早已在历史上一次次证明了其价值,每一次时代地进步都由精神思想上地解放先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动了反封建、反社会地浪潮,以理性之光驱散愚昧地黑暗,解放人们地思想;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这类科技、制度上地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后,新文化运动登上历史舞台,思想上地进步才是最有效、最彻底地进步。由是观之,人类最宝贵地财富不是能创造东西地手或有严谨思维地脑,而是敢于突破,敢于探索地心。而精神性价值地工作,如文学、艺术、哲学等,正是在进行着思想上地探索,一次次打破人们的认知局限,避免人们囿于所谓实实在在价值的束缚之中。

这段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

【范文展示】

劳动的三重智慧

张载曾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诚哉斯言,世上没有不经沉潜即可获得的成就,没有不去劳动即可获得的丰收,没有不去追求即可获得的超越。于其身如此,于其智亦如此。

劳动之基,在于体魄。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劳动的物质基础。12年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把“种田课"纳入必修课程,其意义绝不会只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收获庄稼的喜悦。锻造健康体魄,磨砺顽强意志,陶冶高尚情操,恐怕都应该是校方的良苦用心。“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就是清华大学的口号,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早已成为清华的铁律。相比而言,两所学校殊途同归,都希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目的都是要夯实他们为祖国服务的生命之基。毕淑敏说过:“苦难不是人生的真相,苦难是化了装的祝福。"把“劳其筋骨”的“种田课"纳入人生的必修课,达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目的,确实有利于学子在劳动的艰难中化茧成蝶,脱胎换骨。

劳动之向,在于启智。

劳动不仅仅是衣食之源,更是启智之法。“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人类的智慧都是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唐代布袋和尚在《插秧偈》说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深邃的人生领悟,往往就潜藏在细微的劳作当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在长期而艰苦的耕耘中,劳动者才会品尝到智慧之果的甘甜;只有把获取智慧作为劳动的坐标,劳动者才会消解掉伤筋动骨的劳作之苦,甘之若饴。

劳动之责,在于理想。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却能锲而不舍,慎始善终。究其原因,无不是心怀至高的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先儒永恒的政治文化理想,亦是华夏儿女不变的精神家园。“人民的樵夫”廖俊波,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解难事,干的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人也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为什么呢?心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方能挑起“扶贫攻坚"的千钧重担,更是挑起了“为生民立命”的人生境界!

《资治通鉴》有云:“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当我们真正理解白岩松所说的“劳动要体现在智慧方面”,也就孜孜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了。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只有认清那些无意义的工作,才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看见“无意义工作”中的意义

人们为获得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不断探索思考。有人说:“只有认清那些无意义的工作,才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但我认为,获得实在的劳动价值,并非完全需要认清无意义的工作。

人们普遍倾向于认为不能达到目的,或者对所需结果没有直接帮助的工作是无意义的,而有实在价值的劳动是结果符合个体预期、对实际有意义、结果有正向反馈的劳动。

诚然,认清无意义的工作对获得实在的劳动价值的过程有着促进作用,认清无意义的工作,意味着帮我们提高效率,避免无用功或者失败,较快且顺畅的达到我们所追求的结果,实现我们预期的价值。但是,难道没有认清那些无意义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就不能被获得吗?

黑格尔曾言道:“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时起飞。”“认清"这一动词经常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而人不可能永远在实践并达到目标之前,认清所有无意义的工作,提前规避掉所有的无用功或是失败。事实上,在获得实在价值的途中,每一步脚印对结果都达到了正向反馈,这就是所谓的“有意义”。获得实在的劳动价值之路,往往是在实践与摸索中慢慢认清,规避掉无意义的工作,抑或是在“失败"此等看似无意义的工作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出的。未认清无意义的工作的劳动或许是坎坷的,但在反复的实践与试错中,人最终依旧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

其次,被认为无意义的工作随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有些工作看似对结果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或许在未来也有其意义所在,而此时的“认清”便成为了一个非绝对的词。纵观历史,卢克莱修曾发问:宇宙是否有边界?阿基米德又问:填满宇宙需要多少粒沙子?对这些疑问的思考与探寻看似是无意义的工作,对当时的现实并没有着任何影响,但终究在多年后人们探寻认识这个世界之时有了回响。而当今的科学发展,又是建立在多少类似这般“无意义的工作"之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有时需要“无意义的工作”。

而人们之所以认为只有认清无意义的工作,才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其实深受当今快节奏时代下“效率为王"理念的影响。人们迫于追求实际的结果,而努力避免弯路,避免失败,甚至只是在道听途说之下认可他人认为“无意义的工作”,失去了对“无意义工作"的自我反思。在功利主义的裹挟下,人们用工具理性来衡量所做工作与事物的价值,避免与所求实际结果无关之事,拒绝了“无意义”也可能具备的价值性与可能性,而这种价值性与可能性,应该被看见。

认清无意义的工作确实有助于获得实实在在的劳动价值,在认清而规避“无意义的工作"的同时,“无意义工作”之中的“有意义”,应该被看见。

学写时评

时评文是指对时下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发表评论的一种文章,亦即时事评论。这类文章评论的对象是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以通常以叙述为前提,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事件;以议论为核心,目的在于分析现象,挖掘根源,澄清事实,廓清迷雾,消除公众疑虑或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其文体虽属论述文,但却并不拒绝作者情感的介入,相反,优秀的时评文往往理性与感性相交融,理透情真。

时评文一般具有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等特点。在写法上通常分为两类: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前者主要是就新闻事件本身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褒或贬,态度鲜明,言之成理;后者则要深入一层,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事件的内因,阐明道理,以达到纠偏或褒扬的目的。

时评文有很强的交际目的,有明确的交际对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否写出言之有理的时评文,不仅可以考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透视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更能反映青年学生关心时事、心怀天下的人文情怀。鉴于此,时评文也成为了高考作文备考的热点,值得师生关注。

【写作示范】

天生会种菜?一起了解下中国人的种菜哲学

(种菜哲学其实就是劳动哲学,注意话题的以小见大,切合当下“复工复产”的主旋律。)

作者:盛玉雷人民日报评论2020年6月1日

不妨四处观察一下,在田间地头,在房前屋后,在阳台墙角……一抔黄土、几粒种子、些许清水和肥料,悉心照料下就能收获数捧新鲜蔬菜、几盆鲜美瓜果;(用排偶手法罗列出现实生活中的“种菜"情形,选取的镜头很典型。)再仔细回想片刻,在手机屏幕,在网页游戏,在数字农场……轻点鼠标、摆弄键盘,深夜时分去亲朋好友那里“偷”几根菜、除几棵草,然后心满意足地睡去。(同样用排偶手法罗列出虚拟场景中的“种菜"情形,动词措得生动有趣。)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虚拟人生,“种菜”都是很多人的真实体验。(本段用“不妨……再……无论"等虚词勾联起现实和虚拟中的“种菜”情形,指出“种菜"是很多人的真实体验,属于议论文的“是什么”部分。)

对不少人来说,种菜天经地义。(段落中心句)在国外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名洋女婿种花栽草的小院,因为北京丈母娘的到访面目全非,花花草草给换成了香菜大葱。当然结局是美好的,不解的姿态在丰富的食材和高超的厨艺面前,诚实地“弯下了腰"。(这句话说得很生动形象,风趣地道出了西方视觉文化对东方味觉文化的“折服”。)有人说,“西方人种花,得到的是视觉上的享受,东方人种菜,得到的是味觉上的盛宴。"虽然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从耶鲁校园里的菜园,到迪拜沙漠里的菜地,(这里在前边故事详例的基础上又用“从……到……”的句式组合出略例。)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实,呵护的是中国人的胃,结交的却是货真价实的情。(揭示中国人喜欢种菜的原因之一:觉得天经地义。含有劳动是中国人自然本能的意思。开启议论文的“为什么"部分。)

事实上,种菜在中国不仅有着历史演进的逻辑,也兼具现实因素的作用。(段落中心句)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种植时代,华夏大地上早早就出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生活。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乐吃善吃的饮食文化,重视农桑的国家政策,勤劳肯干的民族禀赋(这四个整句非常精要地揭示了中国人种菜文化的渊源)……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点亮了(这个词用的妙!相当于“催生”之意)种菜这个与生俱来的技能,帮助中国人民抵御灾荒、战胜饥饿。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影响下,春种秋收、夏忙冬藏,不遗余力地滋养开发脚下的沃土,就成了中国人鲜明的属性、自然的本能。(进一步揭示中国人喜欢种菜的原因之二:是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鲜明属性、自然本能。)

对中国人来说,种菜是一种生存需求,也是一种精神情结。(段落中心句)不信你瞧,陶渊明辞官归隐去种菜,诸葛亮隐居南阳也种菜,苏东坡被贬岭南还种菜……(一句一例,既典型又概括。)从情操的陶冶,到精神的追求,种菜被古人赋予了无尽的想象。“耕"被摆到了和“读”一样高的位置,是文化人毕生追求的理想之一。事稼穑、丰五谷,就能养家糊口;知诗书、达礼义,方可修身养性。(这组对偶句高度凝练地揭示了中国人崇尚田园牧歌式的耕读文化。)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文化基因,浸满了对土地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甚至成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一直延续至今。(更进一步揭示中国人喜欢种菜的原因之三:是一种对土地热爱、对自然向往的精神情结。)

在今天,种菜有了更智能的技术、更娴熟的技巧,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更实在的意义。(段落中心句)在非洲南苏丹,中国维和部队建起了“蓝盔农场”,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还向当地人免费供应,有人惊呼“中国人会变魔术,能够变出了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蔬菜”;在三沙市永兴岛,海军战士“沙变土"试验田种植蔬菜首获成功,半亩地收获1500多斤,有望解决驻岛驻礁军民吃青菜难题。(举了中国维和部队的“蓝盔农场”和海军战士的“沙变土"两个典型事例,表明“中国菜园子”的现实意义。)从冰冷南极到热带草原,从雪域高原到浩渺太空,有条件,自然要种;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用“从……到……"的略例组合说明处处“种菜”的必要性。)经受住气候、土壤等考验,“中国菜园子"正在世界各地绽放生机、孕育希望,给人类的生存添一分胜算,为美好的未来助一臂之力。(最后揭示中国人喜欢种菜的原因之四:“中国菜园子”在当下能为人类的生存添一份胜算,为美好未来助一臂之力。)

时间播下种子,有些会发芽,有些则不会。种菜何尝不也是这样?(由“时间"比兴“种菜”,自然生动。)在小品《红高粱模特队》里有这样一句话:“土地是妈劳动是爹,只要种啥啥就往外接。"(引用小品中的话。)无论如何,坐拥北大仓的饱满,也要记录从北大荒一路走来的荆棘;铭记超级稻的卓越、海水稻的突破,还请不要忘记那些饥饿的滋味、苦难的日子。(这几句话中两“北”两“稻"的打造,融事例的丰富和语言的机智于一体。)其实,哪有什么种菜天赋,不过是中国人民笃信天道酬勤、劳有所获的价值观;也不存在什么天生就会的技能,说到底是中华文明数千年与土地结下的深厚情感。(这两句话采用正反分析法归结出中国人民爱种菜背后的本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用俗语。)不妨再重温一下这句俗语。这是中国人祖祖辈辈得来的经验,也是世世代代传承的规律。这正是:种上菜才踏实,吃饱了才安全。(总结全文,揭示中国人爱种菜只不过是热爱土地、热爱劳动的一种情感价值观的表达,归结出文章的主旨,并照应了题目中的“种菜哲学"。属于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

【典型例题1】

“龙行龘龘(dá),欣欣家国"。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标识正式发布。再过两个多月,全球华人将相约除夕,共享一台精彩纷呈、情真意切、热气腾腾的文化盛宴。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悟写一篇时评文章,800字左右。

【优秀范文】

龙行龘龘,何以拉满春晚期待值

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作为龙的传人,公众对龙年似乎格外上心。这不,春晚主标识甫一发布,大家伙就忙着搬出《康熙字典》,找呀找呀找“龙行龘龘”的出处和意义(重点是“龘"字的读音)。龙年未到,先上“热搜”。这是好事啊,“三条龙"从传统文化里飞出来,也将公众对今年的春晚期待值拉满。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晚会、共同守岁,这是许多人心中共同的春节记忆。春晚作为特殊的春节符号,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连接全球华人心灵的一条无形精神纽带。如今,春晚已走过40余年光景。40年,中国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从吃的、穿的、用的,到玩的、乐的、看的。40年,春晚也常演常新,从传播技术革新到节目形态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表达。兔年除夕,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媒体对中国春晚进行直播和报道,覆盖范围之广、受众规模之大,创下了新的纪录。这说明,时代越是进步,中国越是美好,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越是熠熠生辉、拨动心弦。

新时代,随着物质生活越发丰盈充裕,年夜饭的种类也更加丰富。作为国人的精神“年夜饭”,春晚也铆足了劲,火力全开。无奈众口难调。一台晚会,又怎能让十几亿人都说满意?就像再超群的厨艺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吐槽也好,无语也罢,都已随着年的过去而被淡忘。不变的,是春联、窗花、爆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