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导学案合集(10份打包)_第1页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导学案合集(10份打包)_第2页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导学案合集(10份打包)_第3页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导学案合集(10份打包)_第4页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导学案合集(10份打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合集(10份打包)郑州市七十七中学初一语文组编写:刘伟审核:批准:

NO.1《邓稼先》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妇孺皆知"等词语。

2.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语言积累。

4.了解邓稼先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两遍,充分预习:边读边给生字注音、生词做记号,段落标号。

2.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朗读课文。(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

3、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标出疑问的地方。

【知识链接】

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关于体裁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分自传和他传。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吊古战场文》翻译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一、课前预习

(一)积累字词

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邓稼先()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

殷红()彷徨()鲜为人知()锋芒毕露()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__然不同chóu___划yùn___育马革guǒ___尸

céng___出不穷家yù___户晓妇rú__皆知

3.你能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吗?

①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_)

②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为止。(_)

③每家每户都知道。(_)

④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_)

⑤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_)

(二)根据你掌握的文学知识填空。

《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美籍华裔____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____学奖。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二、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整体把握情节,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大意。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第二部分作者交代了邓稼先的求学生涯,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对他的精神的歌颂,当我们惊叹于邓稼先所取得的成就是,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为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呢?

合作探究(对文章进行深层研究)

1.默读第三部分,并划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句子或词语。

奥本海默——是一个……

邓稼先——是一个……

第三部分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文章第五部分中有一段唐代散文家李华做写的《吊古战场文》,你能读懂吗?在这儿写这篇古散文有什么作用呢?(提示:用心理解这个短文所写内容)结尾处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

“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拓展提升

给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朋友,此墓中长眠着的老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站立"的人。他用他那“大写”的智慧,用他那“站立"的志气,在中国的大地上“站立”起了两朵“大写"的蘑菇云。从此,让中国“大写”,让中国人“站立"。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结束语】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那高尚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美好的明天!

五.当堂检测

1.鲜为人知()jūgōngjìncuì()chóu划()

妇rú皆知()锋芒毕露()___殷红()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流泪鲜为人知:少B.当之无愧:愧色锋芒毕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死而后已:罢了D.家喻户晓:明白马革裹尸:皮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4.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老师接连问了三个问题。②重要的问题在于领导是否重视。

③这个问题连爸爸也答不出。④这种药治胃病很解决问题。

⑤那台机器出了问题。[]A.①③B.②④C.②⑤D.③④

5.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六、课后作业

一、课外阅读《神奇的魔术师》

①女儿小海伦的生日就要到了,约当茨却高兴不起来。

②妻子小心翼翼地与他商量:“女儿想多邀些小朋友,开个生日‘派对’好不好”“随你安排吧!"约当茨大手一挥,不耐烦地说。“小海伦一直把你当作心目中的英雄,大伙也想听你讲海上的惊险故事呢!”妻子柔声细语地说,“呃,对了,还有一位魔术师要来表演,他自己找上门,不好意思拒绝。"魔术师哈哈,混饭吃的江湖骗子!”约当茨放声欠笑,笑声很空洞。妻子惊恐地望着他,不知丈夫发生了什么事。

③小海伦生日那天,来了不少小客人。屋子里,就像涌进一群花喜鹊,热闹极了。

④男主人却不问不闻,衔着雪茄,独自去河边散步了。约当茨这次远航归来,郁郁寡欢,心事重重。自约当茨从河边回来时,魔术表演己近尾声。看来的确很精彩,院子里不时爆出哄笑声、鼓掌声。妻子嗔怒地瞟了他一眼,连忙让出座位,“哎,你到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这魔术太奇妙了!你不看,真可惜啦!"骗小孩子而已!”约当茨鄙夷不屑地哼了一声。

⑤“唷,这位先生刚刚钓鱼回来吧收获不小啊!"魔术师年岁已老,发须斑白,但精神矍铄。他向约当茨高声喊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呵,说我吗”顷刻间,约当茨成了全场的焦点。“我帮你把鱼儿放进盆里!"魔术师端来一瓷盆,走到约当茨身旁,果然从他藤椅的前后左右,一把把抓出活蹦欢跳的金鱼来,扔进水里还能游动。“好,压轴戏由我们大明星登场啦!”魔术师用口哨吹奏进行曲,一条漂亮的斑点狗蹦到台前。眼看魔术师扔出礼帽,原来只是虚晃一枪,礼帽急藏身后。斑点狗果真上了当,东嗅嗅,西扒扒,不见礼帽的影踪,最后,竟从灌木丛中,艰难地拖出一只大皮靴来。它一步一趔趄,气喘吁吁地把大皮靴拖到主人的脚边。更加意外的是,魔术师竟从大皮靴里抱出一只红眼睛的小白兔,送给小海伦,作为生日礼物。全场的孩子都兴奋得尖叫起来,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⑥约当茨也忍不住鼓起了掌,笑出了眼泪,吩咐妻子送上丰厚的酬金。魔术师却不肯收受,只和约当茨干了一杯葡萄酒。他说,年轻时他是名消防队员,火灾中,为抢救医院里的病人,被砸下的横粱压断双腿。他拉起裤管露出金属假肢,寒光凛凛,使约当茨全身一震。

⑦一切都明白了。他是从医院里知道了约当茨的情况,才特意赶来。与这位神奇的魔术师相比,约当茨作最坏的打算,也仅仅将据去一条腿,难道就到了世界末日

⑧夕阳下,约当茨目送魔术师的汽车渐渐远去,轻轻用口哨吹起了《手手进行曲》。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

1.文中妻子说“他自己找上门”,请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呼应的句子。

2.文中约当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魔术师持有不同的态度。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双音节词语。

约当茨在魔术师到来之前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他在看完魔术师的表演后的态度是赞扬,最后他目送魔术师远去时,对魔术师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妻子的言语和动作均不多,但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文中的一处具体的语言或动作描写分析妻子的形象。

4.文章结尾说:“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有什么深层含义

5.文章标题是“神奇的魔术师”,从全文来看,魔术师“神奇”在哪些方面1邓稼先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元勋(xūn)鲜(xiǎn)为人知鞠(jū)躬尽瘁(cuì)孕(yùn)育罗布泊(pō)黯(àn)曛(xūn)铤(tǐng)邓稼(jià)先至死不懈(xiè)选聘(pìn)

无垠(yíng)殷红(yā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元勋:立大功的人。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3.作者链接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背景链接

(1)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5.文体链接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2.齐声吟诵,感受激情。

3.说说“奇丈夫”邓稼先。默读课文,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外搜集的材料,用一段话说说邓稼先“奇"在何处。

【交流点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邓稼先“奇”在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政治最动荡的年代,在条件极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奋战28年,将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邓稼先“奇"在功绩举世瞩目,名字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科学,献给了祖国。

“奇”在他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立即"一词写出他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急切心情和炽热的赤子之心。

“奇”在他是“两弹"元勋,却最不要引人注目,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邓稼先“奇”在“文革"初期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成功制成氢弹;他和同事们在遭受“四人帮”的围攻时,他去讲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他毫无私心,受人信任。邓稼先是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是个伟丈夫、奇丈夫!再次齐声诵读,《中国男儿》,读出你对邓稼先的赞颂与崇敬。

五、拓展延伸

面对邓稼先的照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交流点拨】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神州九号"飞天成功,长眠于地下的您安息吧!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邓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邓稼先》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读课文,做好圈点批注,说说这篇文章的“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深层探究

1.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高度赞扬,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

【交流点拨】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各指什么。

【交流点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交流点拨】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5.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的介绍?

【交流点拨】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

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二)语言赏析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交流点拨】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四)写法探究

“奇”在作者的大手笔。你能说说表现在哪里?

【交流点拨】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文章写得不同凡响,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例如,作者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投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内地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终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墨海对比,始

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件把中国和美国顶尖人物拿来作对比。总之,因为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四、拓展延伸

请你结合邓稼先的事迹与品格,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点拨】(1)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2)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准下面加横线字的字音。

钻探()地壳()弥高()无暇()淋漓()()

漂白()硕果()校补()赫然()迭起()臧克家()

诗兴不作()锲而不舍()炯炯目光()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迥乎不同()气冲斗牛()

2、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锲而不舍:___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___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___一反既往:

气冲斗牛:___群蚁排衙:

3、搜集资料,了解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二、整体感知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5、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三、合作探究,赏析形象

6、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7、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叙述,意图何在?

8、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四、达标检测

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uāi)微(hè)然(qiè)而不舍(wù)穷年

(lì)尽心血(qián)心贯注(jióng)乎不同慷(kǎi)淋漓

10.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1)诗兴不作:___(7)迥乎不同:

(2)锲而不舍:___(8)一反既往:

(3)群蚁排衙:___(9)潜心贯注:

(4)兀兀穷年:___(10)气冲斗牛:

(5)弥高:_________(11)目不窥园()

(6)无暇:___

11、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这篇散文也是如此。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1)“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3)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4)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2、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13、阅读课文“课文开头”至“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用不超过20字概括选文主要内容。____________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意思是: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是一处描写,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话的意思?

(5)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的最后一段在表达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部分答案:

4、答案: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用了7、8、9三个自然段承上启下。使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6、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目的: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目的:争取民主。

7、(1)语言描写: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再如:“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8、答案: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

10、(1)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3)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

(4)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5)更高。弥:更加。

(6)没有空闲的时间。暇:空闲。(7)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8)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9)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

(10)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11)形容学习、研究专心致志。窥:从小孔或缝隙处看。

12、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资料链接: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闻一多(zhidao./searchword=%E9%97%BB%E4%B8%80%E5%A4%9A&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本名家骅(huá)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zhidao./searchword=%E6%B5%A0%E6%B0%B4%E5%8E%BF&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一个“世家望族(zhidao./searchword=%E6%9C%9B%E6%97%8F&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书香门第(zhidao./searchword=%E4%B9%A6%E9%A6%99%E9%97%A8%E7%AC%AC&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五四运动(zhidao./searchword=%E4%BA%94%E5%9B%9B%E8%BF%90%E5%8A%A8&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时在北京清华大学(zhidao./searchword=%E5%8C%97%E4%BA%AC%E6%B8%85%E5%8D%8E%E5%A4%A7%E5%AD%A6&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zhidao./searchword=%E5%85%A8%E5%9B%BD%E5%AD%A6%E8%81%94&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会议。1922年(zhidao./searchword=1922%E5%B9%B4&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赴美国芝加哥(zhidao./searchword=%E7%BE%8E%E5%9B%BD%E8%8A%9D%E5%8A%A0%E5%93%A5&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zhidao./searchword=1925%E5%B9%B4&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zhidao./searchword=%E9%9D%92%E5%B2%9B%E5%A4%A7%E5%AD%A6&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清华大学教授(zhidao./searchword=%E6%B8%85%E5%8D%8E%E5%A4%A7%E5%AD%A6%E6%95%99%E6%8E%88&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1923年(zhidao./searchword=1923%E5%B9%B4&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出版第一部诗集《》,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zhidao./searchword=%E5%8F%A4%E5%85%B8%E6%96%87%E5%AD%A6&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zhidao./searchword=%E8%A5%BF%E5%8D%97%E8%81%94%E5%A4%A7&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zhidao./searchword=%E8%83%A1%E5%AD%90&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zhidao./searchword=%E6%8A%97%E6%88%98%E5%88%B0%E5%BA%95&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的决心。1943年(zhidao./searchword=1943%E5%B9%B4&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后,因目睹蒋介石(zhidao./searchword=%E8%92%8B%E4%BB%8B%E7%9F%B3&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反动政府(zhidao./searchword=%E5%8F%8D%E5%8A%A8%E6%94%BF%E5%BA%9C&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zhidao./searchword=%E4%B8%AD%E5%9B%BD%E6%B0%91%E4%B8%BB%E5%90%8C%E7%9B%9F&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zhidao./searchword=%E7%A4%BE%E9%95%BF&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生命。遗著由朱自清(zhidao./searchword=%E6%9C%B1%E8%87%AA%E6%B8%85&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编成《闻一多全集(zhidao./searchword=%E9%97%BB%E4%B8%80%E5%A4%9A%E5%85%A8%E9%9B%86&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四卷

自主学习

衰微()赫然()迭起()卓越()

锲而不舍()小楷()沥尽心血()慷慨淋漓()

迥乎不同()目不窥园()

望闻问切:

兀兀穷年:

整体感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4.闻一多先生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是什么?(原文答)

5.说说闻一多先生的前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选取作为学者研究学问上的三件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说”的内容与目的是什么?

语句赏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体验反思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导学目标:

1.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导学重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导学难点:

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导学过程

预习案

一、课前导学

1.复习有关鲁迅的知识。

2.查阅作者萧红的生平事迹,将主要内容整理在书上。

要点: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鉴()赏混()浊窘()掠()旷()代

深恶()痛绝抽屉()阖()眼搭讪()

了()然筵()会解剖()挟()着紊()乱

虔()诚踌()躇()堵塞()着()色校()样

2.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_________虔诚:

祈祷:_________抹杀:

旷代:_________校样:

3.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三、学生质疑

在自读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产生了哪些疑问,把它标记在书上。

学习案

一、合作学习

1.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从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

2.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如: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二、品味探究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述他生活、工作中的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要点:今天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三、问题质疑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究。

反馈案

一、积累运用

1.鲁迅,原名_______,浙江____人,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集有___________,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萧红(1911-1942),中国___代女作家,原名_________,_______人。代表作有《》、《》、《》等。

二、拓展延伸

1.上网阅读唐弢的《琐忆》,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哪篇文章里的鲁迅,你感到更真实?为什么?

2.学完本文,你觉得鲁迅先生哪些方面是值得你学习的?

三、会考对接

鲁迅先生说:“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这句趣话妙在哪里呢?文中记述了好些鲁迅所说的话。请再选择一例,谈谈其中的妙趣或隐含的道理。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导学案,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熟记重点词语。

2.完成预习自测题。

3.限时20分钟完成。

【知识链接】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

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3.关于鲁迅

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___和___,请说说自己对鲁迅本人及他的作品的了解。

[预习案]

第一课时

一、预习自测:

1.阅读“知识链接”,勾画出重点内容。

2.阅读课本全文,勾画重难点和疑点。

3.填空:从文题《回忆鲁迅先生》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的散文。

4.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诚紊()乱肋()膜噢()的一声

抽屉()解剖()遭殃()踌躇()()

喘()着窘()迫鉴()赏阖()一阖眼睛

5.标出文中其它你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默写在下面)

二、自主学习:

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并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全文所写生活片段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从中能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或:请举例分析本文细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

--------------------------------------------------------------------------------------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把全文划分为若干小节,标注小节序号,并以小标题(最好四字)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这是概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阅读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

例:内容范围小标题_性格特点内容范围小标题性格特点

第一小节笑声明朗乐观爽朗

第二小节走路轻捷干练敏捷

第三小节鉴赏服饰博学睿智

[训练案]

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她被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2.鲁迅,原名_____________,又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在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笔名“”。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_、_;散文集_(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_;杂文集、_、_等。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作者及鲁迅的相关相关文学常识回顾。

二、自主学习: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例:青年的良师益友,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默读结尾一段,思考:这段的描写有什么含义?

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认为?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为什么?

二、拓展提升:

1.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下联:

[训练案]

1.本文以记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说说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③“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请说说这些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词句品味.积累"

补充材料:识记——鲁迅名言

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8.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9、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言论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4.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5.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6.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7.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8.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9.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1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12.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4孙权劝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重点)

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难点)

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二、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3)见()往事耳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及()鲁肃过寻阳

(6)即更()刮目相待

(7)蒙乃()始就学

(8)权谓()吕蒙曰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

(3)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

(4)孰若孤

孤: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____________

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

6.(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

【文本精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怎样的语气?表现孙权怎样的心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怎样的语气,表达怎样的心情?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4.“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提高训练】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拓展延伸】

1.你读了这篇短文有什么感想?在日记本上写一篇读后感;

2.查找摘记有关读书、学习的诗句、格言。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1)推辞、事务、(2)只、(3)了解、(4)认为、(5)等到、(6)重新、(7)才、(8)对……说2.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涂:通“途”,道路。3.(1)“博士”,古义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2)“往事”,古义是“历史”,今义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3)“但”,古义是“只”,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4)“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独4.①吴下阿蒙,如果不努力学习,将来可就要成为吴下阿蒙了。②刮目相待,几天不见,她的谈吐竟然如此不凡,真让人刮目相待。5.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②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③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④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对待。⑤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6.(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战国(2)《易》《书》《礼》

【文本精析】

1.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鉴今);后一句中“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这句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

3.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是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这番话表现出孙权善劝。他对吕蒙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表现出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长进。

5.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的接应,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也表现出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

6.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了到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的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之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提高训练】

1.(1)经过,(2)到,(3)走近,(4)全、都。2.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1)勤奋好学;(2)勇而有谋略,识军计。(此答案仅在参考,只要说的有理即可。)

【拓展延伸】

2、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书到用时方恨少。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⑨知识就是力量。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孙权劝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4、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6、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原文再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学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_,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字_____________,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国的创建者。

(3)吕蒙字_____________,三国时国的名将。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卿今当涂掌事()治经为博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