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四大知识点20大考点)_第1页
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四大知识点20大考点)_第2页
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四大知识点20大考点)_第3页
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四大知识点20大考点)_第4页
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四大知识点20大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专项训练:四大知识点20大考点)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点一:声音的产生;考点二:声音的传播条件;考点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考点四:人耳朵的构成和听觉形成过程;考点五:双耳效应;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考点一:音调;考点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考点三:超声波与次声波;考点四:响度;考点五: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考点六:音色;考点七: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知识点3:声的利用考点一:回声;考点二: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考点三:声与信息;考点四:声与能量;考点五:声音的综合利用;知识点4:防治噪声的途径考点一:噪声及其来源;考点二: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考点三:防治噪声的途径;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1.(2023秋•历下区期中)下列是课本插图展示的几个实验,其中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图甲: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 B.图乙:听见放在水中的音乐芯片发出声音 C.图丙: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变小 D.图丁:齿轮齿数越多,纸片振动频率越高【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B、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C、罩内抽出一些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D、齿轮齿数越多,转动时纸片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2)掌握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2.(2023•彭州市一模)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放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溅起的水花越高,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C.溅起的水花越低,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 D.声波与水波相似,用到了类比法【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溅起的水花的高低,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的大小。(4)声波与水波相似,用到了类比法。【解答】解:A、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B、溅起的水花越高,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B正确;C、溅起的水花越低,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小,故C错误;D、声波与水波相似,用到了类比法,故D正确。故选:C。【点评】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响度与音调;知道类比法在本实验中的应用。3.(2023•天桥区三模)如图,小陈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 B.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C.声音的传播条件 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微小振动通过转换法显示。【解答】解:小陈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条件4.(2022•天津模拟)若太空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绕月球飞行的宇航员不能听到撞击的爆炸声,是因为()A.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没有产生振动 B.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振动微小,导致声音太小 C.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真空不能传声 D.以上原因均不是【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若太空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有振动产生,但绕月球飞行的宇航员不能听到撞击的爆炸声,因为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5.(2023•邵阳县模拟)2022年4月16日我国的“神舟十三号”已成功返回,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十三号”邀游了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C.电子通讯设备使声音传播的更快一些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速;(3)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解答】解:A、宇航员在太空舱中,用通信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太空传播,故A错误;B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故B错误,D正确;C、电子通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速,故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6.(2023秋•西安期中)以下几个实验,其中用来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用相同的力度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B.重敲和轻敲桌面,耳朵贴在桌面听敲击声的大小 C.观察扬声器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纸片的变化 D.在空气不断被抽出的过程中听铃声的变化【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用相同的力度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重敲和轻敲桌面,耳朵贴在桌面听敲击声的大小,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观察扬声器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纸片变化,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D、在空气不断被抽出的过程中观察声音变化,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7.(2023秋•惠阳区校级期中)伏下身用耳贴着铁轨的人总比站着的人先听到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C.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较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的速度不同。【解答】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因此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伏下身用耳贴着铁轨的人总比站着的人先听到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故选:C。【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理。8.(2022春•慈溪市校级月考)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最小,因此传播速度最大 C.大的声音比小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是不同的。【解答】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因为声音传播的快慢与介质有关,与响度无关,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9.(2022•天津模拟)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A.铁管、水、空气 B.水、空气、铁管 C.空气、水、铁管 D.水、铁管、空气【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解答】解:声音会分别沿着固体水管、水、空气向另一端传播,由于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在另一端的人先听到由固体水管传来的声音,其次是通过水传来的声音,最后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人耳朵的构成和听觉形成过程10.(2023秋•天河区期末)如图,持续拨打密闭玻璃罩内的,同时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由大变小,直至听不到;重新放气,铃声由小变大,则()A.铃声一定不是噪声 B.抽气会影响铃声传播 C.真空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108m/s D.听不到铃声是因为频率在20~20000Hz之外【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改变了传声介质的疏密程度;(2)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铃声并不一定是噪声,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源仍在振动,只是改变传声介质的疏密程度,会影响声音的传播,故B正确;C、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重新放气时,人又听到铃声,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需要介质传播,改变了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没有改变声源的振动频率,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属于基础知识。11.(2022秋•涵江区校级期中)如果我们看见物体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几种原因中不可能的是()A.发声体的振幅太小 B.发声体振动太慢 C.发声体离我们太远 D.此时空气不能传声【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响度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A.物体的振幅太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有可能听不到,故选项A正确;B.物体振动太慢,低于20Hz,人耳就听不到了,故选项B正确;C.物体离人太远,人耳感知声音的响度就变小了,有可能听不到,故选项C正确;D.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故选项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人耳听到的声音条件,人耳的听频范围,影响响度的因素,这些基础知识同学们要掌握并记住。12.(2023•南海区校级模拟)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快 D.只要物体振动,一定能听到声音【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在液体中较大,在固体中最快,故C错误;D、若物体振动发出超声波或次声波人们就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简单。双耳效应13.(2023秋•天宁区校级月考)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及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2)音色与声源的结构、材料及发声方式等有关。【解答】解:两只扬声器的作用是放大舞台上表演人员的声音,所以两只扬声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音色相同,所以我们也无法根据音调、音色作出判断,故选项BCD错误。A音响的响度大,B音响的响度小,所以大脑会更容易根据A音响发出的声音作出反馈,这就会使我们产生声源在A、C之间的错觉,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利用声音到达双耳的响度、时间差来判断发声体的位置的。所以我们应根据到达双耳的区别来作出判断。若到达双耳的声音没有差别,我们会误认为声源在我们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音调1.(2023•南关区校级四模)“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二字描述的是声音的()A.波形 B.速度 C.音调 D.以上都不是【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2.(2023•河西区二模)“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答】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故选:B。【点评】掌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难度不大。3.(2023秋•新华区校级月考)如图是北京冬奥会上合唱团演唱《奥林匹克颂》的场景。根据人声音的不同特点,合唱团常分为高音部和低音部,这是依据不同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合唱团常分为高音部和低音部,这是依据不同人的声音音调不同。故选:A。【点评】抓住声音的特征在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可解答此题;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4.(2023秋•增城区期末)如图,甲鼓发声音调比乙鼓高,甲、乙相比,甲鼓皮()A.振动的频率一定较低 B.发声时的振幅一定较大 C.发声时的振幅一定较小 D.每秒振动的次数一定较大【分析】(1)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振动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2)响度是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是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解答】解:AD、甲鼓发声音调比乙鼓高,说明甲鼓振动的频率比乙高,即甲鼓发声时鼓皮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的多,故A错误,D正确;BC、不知道甲鼓和乙鼓的响度大小,不能判断其振幅大小;故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音调、响度,以及影响音调、响度因素的理解和应用,基础题。5.(2023秋•五华区期末)翠湖公园聂耳雕像旁有一排材质相同、长短不一的圆管,如图所示。当用相同大小的力依次敲击,圆管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不同的声音”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大小 C.响度 D.音色【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当用相同大小的力依次敲击,圆管振动的快慢不同,故其所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即声音的音调是不同的。故选:A。【点评】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很容易混淆,但是却是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进行认真的区分。6.(2023•邗江区一模)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D.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A、改变杯内水量,水量多的难振动,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时,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但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不变,故C符合题意;D、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梳齿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超声波与次声波7.(2023•碑林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现在买东西可以用声波支付了。声波支付的原理是用户通过向售货机发出一段超声波,售货机“听”到这段声波后进行自动处理,用户再在自己上输入密码,售货机就会“吐”出商品,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声波支付功能不能在真空环境中使用 C.发出的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只要环境安静,人耳就能听到超声波【分析】(1)声波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解答】解:A、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波支付不能在真空环境中使用,故B正确。C、发出的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人不能听到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声波支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速、声传播需要介质等,体现了现代科技中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8.(2023•惠州一模)如图所示是一种会说话的棒棒糖,既可以吃,又可以听音乐。只要将棒棒糖的音乐开关打开,它就会振动,然后把它含在嘴里,该振动就能通过骨头直至耳蜗,从而听到音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在骨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音乐棒棒糖振动是为了使舌头振动发声 C.含着棒棒糖听音乐是为了听到超声波的信息 D.含着棒棒糖才能听到声音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分析】(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音乐棒棒糖振动发声是因为里面有一个小的扬声器。(3)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4)一般情况下,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液体、气体的传声效果好。【解答】解:A、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骨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故A错误;B、音乐棒棒糖振动发声是因为里面有一个小的扬声器。不是让舌头振动发声,故B错误;C、含着棒棒糖听音乐不是为了听到超声波,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故C错误;D、含着棒棒糖才能听到声音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的传播,关键是牢记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传声效果不同。9.(2023•东莞市模拟)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的微动,会产生次声波,人对这些次声波没有感受,但能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对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反应最为灵敏的动物是()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Hz蝙蝠1000﹣120000猫60﹣65000狗15﹣50000大象1﹣20000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分析】由题意可知,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分析表格数据,看哪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即是符合要求的动物。【解答】解: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表格中的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大象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次声波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响度10.(2023•涪城区一模)操场上,近处同学听到了体育老师的口令,而远处的同学却没有听清楚,其主要原因是老师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A.频率变低 B.音色变差 C.响度变小 D.振动幅度增大【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近处同学听到了体育老师的口令,而远处的同学却没有听清楚,其主要原因是老师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1.(2023•尤溪县三模)许多住宅小区的楼道内装有声控照明灯,其开关的工作状态主要受控于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分析】乐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指声音的特性。【解答】解: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只有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楼道灯才会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12.(2023秋•东莞市期中)晚上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应自觉调小电视机音量,这一做法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调小电视机音量,这一做法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响度。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3.(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中)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低、响度比甲强的乙的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图中的哪一幅()A. B. C. D.【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由题意,乙的声音音调比甲低,因此乙的频率要小于甲的频率,响度比甲强,声波幅度比甲图大,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波形图是D。故选:D。【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14.(2023•南海区模拟)如图所示是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丙的响度和音调不同 B.甲、丙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分析】(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4)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A.由图乙、丙可知,乙、丙两声音的振动幅度相等,即响度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即音调不同,故A错误;B.由图甲、丙可知,甲、丙两声音的振动幅度相等,即响度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即音调不同,故B错误;CD.由图甲、乙可知,甲、乙两声音的振动幅度相等,即响度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等,振动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15.(2023春•中山市校级期中)如图是同一示波器相同参数下的声音波形图,其中一个与其它图形表示响度不同的是()A. B. C. D.【分析】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解答】解:对比三个图可知,D图的振幅最小,响度最小,ABC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选:D。【点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以通过波形反映出来,要能读懂波形。音色16.(2023•香洲区二模)珠海是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初夏时节,鸟鸣悠扬,蛙声一片,能分辨鸟鸣和蛙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声速【分析】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我们常用音色来区别不同发声体。【解答】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鸟鸣和蛙声,这是因为鸟和蛙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7.(2023•吉林二模)在彩调剧表演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区分锣、鼓和二胡这些乐器,主要依靠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听声音就能区分锣、鼓和二胡这些乐器,主要依靠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18.(2023•南沙区一模)如图,分别是甲乐器和乙乐器发出的其中一个音在相同参数下的波形图,则()A.甲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比乙高 B.两个乐器发声时,甲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乙少 C.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相同 D.乙乐器发出的声音的响度比较小【分析】(1)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解答】解:AB、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由图示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乐器振动的次数比乙少,即甲的振动频率低,所以甲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故A错误、B正确;C、由图示可知,两个乐器发声时波形图形状不同,所以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由图示可知,乙乐器的振幅大,则乙乐器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三要素及区别,有关这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19.(2023•无锡)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故选:B。【点评】掌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难度不大。20.(2023•营口一模)在班级举行的联欢会上,有同学在7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水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水瓶琴”。用硬棒敲击其中两个瓶子,它们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相同的()A.音调音色 B.响度音色 C.音调响度 D.只能是音色【分析】(1)敲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和水,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振动的是同种物质,音色相同;因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所以水量不同,音调不同。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难度不大。21.(2023秋•黄石港区期中)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do)的波形图,三图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及振动幅度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此时三乐器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响度相同 C.响度不同、音色相同 D.音调相同、音色不同【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生体的结构、材料有关。【解答】解:由图可知,音叉、钢琴、长笛三图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及振动幅度相同,因此音调、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综上分析,只有D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振幅,从而判断音调和响度,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识别能力。知识点3:声的利用回声;1.(2023秋•宜都市校级月考)在教室里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这是因为()A.回声被学生挡住了 B.根本就没有回声 C.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到0.1s D.声音分散传出去,回声太小,听不出【分析】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解答】解:声音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教师周围四壁同样会反射声音,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但是由于距离比较短,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到0.1s,人耳无法分辨原声和回声。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知道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是关键,属于基础题目。2.(2023秋•琼山区校级月考)在教室里,我们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回声主要原因是()A.教室门窗是开着的,不能产生回声 B.声音被墙壁吸收了,教室里没有回声 C.回声被同学挡住了 D.回声和原声进入耳朵的时间差太小,人耳无法分辨【分析】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解答】解: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因此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最短距离是17m.在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故D正确。故选:D。【点评】知道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是一道基础题目。3.(2022秋•凤山县期中)同一个人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其原因是()A.教室里声音传播得快 B.操场上障碍物多,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吸收 C.操场上声音传播得快 D.教室里原音和回声会混合在一起【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回应是指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的现象。【解答】解: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回来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声音传播的规律和回声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题。回声测距离的应用;4.(2023•安徽)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 B.1.65m C.0.85m D.0.80m【分析】已知超声波传播的往返时间,可计算出单程的传播时间和距离,最后计算出人的身高。【解答】解: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超声波从感应器到人的头部的传播时间为该时间的,则感应器到人头部的距离:s=vt=340m/s××5×10﹣3s=0.85m;人的身高h=2.5m﹣0.85m=1.65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的应用,要注意人的身高与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的关系。5.(2023•泉州模拟)一位司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驾车朝西山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在距西山脚360m处鸣了一声笛,汽车继续向前行驶40m时,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汽车的速度为()A.17.9m/s B.18.9m/s C.20.0m/s D.21.9m/s【分析】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西山距离的2倍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根据t=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即为汽车行驶的时间,根据v=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解答】解:因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西山距离的2倍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所以,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2s﹣s车=2×360m﹣40m=680m,由v=可得,声音传播的时间t===2s,因汽车行驶的时间和声音传播的时间相等,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v车===20.0m/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知道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到西山距离的2倍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关键。6.(2023•蒸湘区校级模拟)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6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3m B.汽车是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靠近行驶的 C.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D.汽车的速度是20m/s【分析】(1)已知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的时间和声波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波通过的总距离,则该距离的一半就是汽车接收第一次信号时离测速仪的距离;(2)已知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波通过的总距离,该距离的一半就是汽车接收第二次信号时离测速仪的距离;(3)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解答】解:ABC.由v=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s=68m;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s=102m;汽车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汽车是远离测距仪,故ABC错误;D.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102m﹣68m=34m;这34m共用了:t′=Δt﹣t1+t2=1.6s﹣s+s=1.7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20m/s,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声与信息;7.(2023•东莞市校级二模)中国的诗词蕴含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通过空气传到客船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分析】(1)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有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通过空气传到客船,故B正确;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响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声与信息,属于基础知识。8.(2023•曲江区校级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随着音乐节奏表演,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 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可以增强声音的响度 D.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这就是回声;(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A、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随着音乐节奏表演,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故A正确;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出现回声,故C错误;D、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回声、声与信息,属于声学基础知识。9.(2023秋•江岸区期中)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 B.超声波清洗眼镜 C.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烛焰晃动 D.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B、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不合题意;C、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穿越市区公路两边的“隔音蛟龙”,在噪声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属于阻断噪声传播,故D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以及噪声的防治,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声与能量;10.(2023秋•耒阳市校级月考)下列例子属于声与能量相关的是()A.声呐 B.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C.B超 D.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目标【分析】声音传播时,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A、声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B、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正确;C、B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食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能量的特点及其生活中具体应用的掌握情况。11.(2023•东莞市二模)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对着气球说话,感觉到气球在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图乙中,人隔墙能听到敲墙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声 C.图丙中,敲击音叉后用乒乓球靠近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声音放大 D.图丁中,两列音叉的波形图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2)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解答】解:A.图甲中,对着气球说话时,发声体的能量通过空气传递给气球,使气球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图乙中,固体、气体、液体都能传声,人隔墙能听到敲墙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正确;C.图丙中,敲击音叉后用乒乓球靠近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的振动证明音叉在振动,故C错误;D.图丁中,由两列音叉的波形图可以看出,乙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甲的振动频率,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及声音的特性,属基础题目。12.(2023秋•十堰期中)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将播放音乐的扬声器对着点燃的蜡烛,蜡烛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图乙中,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能清楚地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传声效果好 C.图丙中,敲击音叉后用乒乓球靠近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振动的现象放大 D.图丁中,两列音叉的波形图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相同【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2)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解答】解:A.图甲中,将播放音乐的扬声器对着点燃的蜡烛,蜡烛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能清楚地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传声效果好,故B正确;C.图丙中,敲击音叉后用乒乓球靠近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的振动证明音叉在振动,故C正确;D.图丁中,由两列音叉的波形图可以看出,下面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上面的振动频率,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及声音的特性,属基础题目。声音的综合利用;13.(2023•盐都区一模)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分析】声音有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根据以上内容,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故B错误。C、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故C正确。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同时要了解声音的利用特点。平时学习中要经常背诵这部分的内容,做到熟能生巧。14.(2022秋•攸县期末)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倒车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的过程中,会应用到下列物理知识中的哪几项①声的反射②超声波③声波可以传递信息④声波可以传递能量()A.只有③ B.只有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④【分析】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利用声音除了可获得信息外,还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解答】解: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所以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超声波、回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没涉及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部分。故应用的物理知识有①声音的反射;②超声波;③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回声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15.(2022秋•和田地区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 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当钢琴与长笛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时,人们还是能辨别它们,原因是它们的强弱不同【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A、听诊器的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振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振幅就比前端大很多,医生听到的声音就大了很多,故A正确;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故B正确;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正确;D当钢琴与长笛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时,人们还是能辨别它们,原因是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知识点较多,属于中等题。知识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及其来源1.(2023•英德市二模)如图所示,用筷子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玻璃杯可以演奏优美的乐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乐曲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快速敲,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C.用更大的力敲可改变响度 D.优美的乐曲声一定不是噪声【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4)优美的乐曲声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时就会变成噪声。【解答】解:A、乐曲声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B、快速敲和慢速敲,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C、用更大的力敲可改变振幅,从而改变响度,故C正确;D、优美的乐曲声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时就会变成噪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实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响度等基本知识;知道噪声和乐音的区别。2.(2022•苏州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C.一般来说,次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D.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即便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其音色不同来分辨【分析】本题都是声学基础题,认真分析每个小题即可得答案。【解答】解:A、从物理学角度说,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速度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B正确;C、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应用超声波清洗物体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故C错误;D、不同发声体可以发出相同的音调和响度,但由于材质和构造的区别,音色可能是不同的。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噪声、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噪声与超声波和次声波,是一道声学基础题。3.(2022秋•邻水县期末)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A.深夜,从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 B.戏台班子表演戏曲时响彻戏台的锣鼓声 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讨论的声音 D.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分析】从物理学角度来讲,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解答】解:A、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因此,从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属于噪声,故A符合题意;B、戏台班子表演戏曲时响彻戏台的锣鼓声是为了烘托节日的气氛,是人们喜欢的声音,不是噪声,故B不合题意;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没有影响到他人,不属于噪声,故C不合题意;D、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是为了获得相关信息,不属于噪声,故D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噪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定义: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一定要抓住解题的关键:从环保的角度去分析。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4.(2023•澄海区模拟)如图所示的声音监测仪,是测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响度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解答】解: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噪声检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等级,即声音的响度。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噪声和声音三个特征的理解,基础题。5.(2023•莲湖区校级三模)下列图片都是我们物理书上的,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用牙齿可以听到声音 B.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C.声音可以发生反射 D.这是一个有效减弱噪声的装置【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声音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4)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解答】解:A、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通过牙齿的传递可以听到声音,故A正确;B、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B正确;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由此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故C正确;D、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调、防治噪声途径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6.(2023•临洮县模拟)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们散步时的速度大约1m/s B.学生用文具盒长2.1cm C.适合人睡眠时声音响度约70分贝 D.你正在解答的试卷宽度约为2.68cm【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们散步时的速度大约1m/s,故A符合实际;B、学生用文具盒长一般在20cm以上,故B不合实际;C、适合人睡眠时声音响度不应该超过3(0分)贝,故C不合实际;D、试卷宽度约为26.8cm,故D不合实际。故选:A。【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的响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防治噪声的途径7.(2023秋•盘龙区期末)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图乙利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图丙在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图丁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音乐芯片的由高变小,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发声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B、利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C、在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但发声体的振动并没有变小,从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涉及到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减弱噪声的途径等多个知识点,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8.(2023秋•杨浦区期末)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音色好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音调相同 C.倒车雷达利用光的反射进行回声定位 D.耳罩通过保护受噪声影响者来防止噪声的危害【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减弱噪声的三种基本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该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错误;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传递信息,不是利用光的反射,故C错误;D、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超声波的应用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9.(2023•淇县二模)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B.声音在向远处传播的过程中,响度和传播速度都越来越小 C.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波 D.中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分析】(1)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3)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地震、海啸等都会发出次声波;(4)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主要是音色不同,所以分清是哪些乐器在演奏是依据音色不同,故A正确;B、声音在向远处传播的过程中,响度减小,传播速度不变,故B错误;C、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声,故C正确;D、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声学的多个知识点,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填空题1.(2023•广东)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经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解答】解: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大。【点评】本题考查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特性。2.(2022秋•道县期末)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钢管、空气传入甲同学耳朵的。【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解答】解:在敲击长钢管时,敲击声既通过钢管传播,又通过空气传播,又因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先后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大于0.1s时,人会听到两次响声;故答案为:钢管;空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2023秋•台儿庄区期中)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约为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100s内振动约30000次~40000次,当它们从你的身后飞来时,你将听不到(选填“听到”或“听不到”)蝴蝶的声音,你将听得到(选填“听得到”或“听不到”)苍蝇的声音。【分析】分别计算出蝴蝶和苍蝇翅膀振动时的频率,再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较即可。【解答】解:已知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约为5~6Hz,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外,所以听不到蝴蝶的声音;苍蝇飞行时翅膀100s内振动约30000次~40000次,则苍蝇翅膀振动的频率为~,即300Hz~400Hz,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能听得到苍蝇的声音。故答案为:听不到;听得到。【点评】此题考查人的听觉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需要牢固记忆。把蝴蝶与苍蝇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和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进行比较,即可解答此题。4.(2023秋•惠城区校级期中)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解答】解:(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相对要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答案为:340;固体;气体。【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速度的了解,知道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并能牢记声音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解决该题的关键。5.(2023秋•蜀山区校级期中)小戴同学用相同的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并用小木棒敲击瓶口为同学们演奏美妙乐曲。敲击水瓶琴发出的乐曲声是由水和瓶子(填声源)振动产生,通过空气传播的,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瓶子口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选填响度,音调,音色),敲击时最左侧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选填高或低)。【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敲击水瓶琴发出的乐曲声是由水和瓶子振动产生的;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振动的幅度的大小,即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瓶内的水越少,敲击时越容易振动,发出的音调越高,敲击时最左侧瓶子,水最多,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故答案为:水和瓶子;响度;低。【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和声音的特征,明确三个特征的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6.(2023秋•荣成市期中)如图中的陶笛是一种吹管乐器,它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手指按住不同的气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用力吹会改变声音的响度。【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解答】解:吹管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手指按住不同的气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使得陶笛内部的空气柱的长短不同,从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故音调不同;用力吹管乐器,空气柱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响度。【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特性,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掌握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7.(2022•东营二模)某同学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响度。【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8.(2023•潮阳区校级二模)如图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不同的钟用相同的力敲击后能够发出不同的音调(填“音色”、“响度”或“音调”)从而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低(填“高”或“低”)。形如左右对称的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已知同一物体,敲击部位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可以不同,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2个固有频率的音调。【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低;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A、C在同一位置,则编钟可发出2个固有频率的音调。故答案为:音调;低;2。【点评】此题结合实例考查对音调的理解与应用,会结合定义进行解释。9.(2023秋•商水县月考)警犬训练时,训犬员常使用如图所示的训犬笛对警犬发号施令。将调节杆适当旋出并固定后,均匀地向训犬笛的进气口吹气。训犬笛发出的指令声音调(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了变化;某次训犬笛发声频率为25000Hz,警犬能根据发出的指令行动,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此时周围的行人不能(填“能”或“不能”)听到训犬笛发出的指令。【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声可以传递信息;犬笛发声频率为2500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解答】解:警犬训练时,训犬员常使用如图所示的训犬笛对警犬发号施令。将调节杆适当旋出并固定后,均匀地向训犬笛的进气口吹气。训犬笛发出的指令声音调发生了变化;某次训犬笛发声频率为25000Hz,警犬能根据发出的指令行动,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此时周围的行人不能听到训犬笛发出的指令。故答案为:音调;信息;不能。【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10.(2023秋•庐江县期中)如图,在击鼓传花游戏中,鼓响花传,鼓停花止,这主要是利用鼓声来传递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声的响度会增大。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音调(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分析】(1)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解答】解:在击鼓传花游戏中,鼓响花传,鼓停花止,这主要是利用鼓声来传递信息;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面振动的幅度较大,鼓声的响度会增大;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振动的快慢,即改变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弦发声的音调。故答案为:信息;响度;音调。【点评】本题考查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音调和响度的区分,比较简单。11.(2023•蓬江区校级二模)国产飞机C919起飞时,由于发动机的振动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919降落时,随着声音的响度(填“响度”或“音调”)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飞机安全着陆,C919发动机的轰鸣声属于噪声(填“乐音”或“噪声”)。【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从环保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解答】解:轰鸣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处。声音的大小为响度。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或者振动无规律的声音为噪声,故轰鸣声为噪声。故答案为:空气;响度;噪声。【点评】本题以国产大飞机C919为情景考查了声现象中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12.(2023春•连平县校级月考)每年中秋节、春节,都会有中秋晚会或春节联欢晚会播出,主持人发出的声音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有时候我们不看电视只听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