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施甸县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达标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基因表达载体模式图,若结构a是基因表达载体所必需的,则a最可能是()A.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启动子C.限制酶D.DNA连接酶2.对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部是黏膜)进行某种处理后,不会引起胰液分泌的是()A.切除小肠的神经,向小肠肠腔内注入稀盐酸B.不切除小肠的神经,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C.将黏膜、稀盐酸混合后制取的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D.将从胃腔得到的食糜注入已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内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A.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收集D.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4.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尿液血浆体积(mL/单位时间)Na+K+Na+K+(mg·kg-1)(mg·kg-1)(mg·kg-1)(mg·kg-1)注射食盐水前25153515545注射食盐水后40123013537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5.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下各种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正常的兴奋性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新冠肺炎是由一种传染性极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时,症状之一是肺部呈现毛玻璃样浑浊,严重者出现“白肺”。专家建议,民众外出时要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不要揉眼睛、扣鼻子、摸嘴巴,注意适量运动,保持平稳情绪,不要恐慌。回答下列问题:(1)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都有可能感染2019-nCoV,原因是上述行为可能使2019-nCoV更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道防线进入体液。(2)2019-nCoV突破机体的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的“部队”会通过特殊的方式保证针时该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其中体液免疫主要依靠两个信号来实现,这两个信号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细胞免疫则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3)“白肺”出现的原因是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细胞,___________对这些被感染的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专家建议给这些重症患者注射糖皮质激素以降低其免疫力,以缓解免疫系统对肺部细胞的破坏。(4)目前接种2019-nCoV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法,疫苗在免疫反应中相当于__________,其作用是进入体内诱导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8.(10分)20世纪70年代,筼筜湖周边各种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到湖里,导致水质恶化,鱼虾几乎绝迹,湖水散发着臭气。为了解决筼筜湖水体缺氧、自净能力差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厦门市政府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大大改善了湖水水质,美化了湖区景观。(1)20世纪70年代,筼筜湖周边各种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到湖里,导致水质恶化,说明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有一定的限度的。(2)下表为科研人员对筼筜湖水质进行检测的部分数据:水质要素年份溶解氧石油烃铜锌总汞19993.9-6.90.06-0.092.9-5.35.0-12.50.01-0.0219930.8-4.50.1-1.71.8-28----19830-3.80.5-3118.5-81865-3030.78-3.1注:重金属含量单位为μg/dm3,其他为mg/dm3,“--”表示未检测该项数据。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整理后筼筜湖的水质得到很大的改善,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厦门市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3)筼筜湖生态系统存在这样的食物链:浮游生物→植食性鱼→白鹭,白鹭所在营养级的同化量低于植食性鱼所在营养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本世纪初,厦门市启动新一轮生态修复工程,如采用人工生物浮床技术,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物质,起到了净化水质的效果,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原理。现在的筼筜湖,呈现出湖水清澈、鱼游虾戏、白鹭翩飞的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9.(10分)抗利尿激素(ADH)也称血管升压素。在全身水肿形成时,抗利尿激素增多的滞水作用也有一定意义。抗利尿激素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受体结合后,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使上皮细胞中cAMP的生成增加;cAMP生成增加激活上皮细胞中的蛋白激酶,蛋白激酶的激活,使位于管腔膜附近的含有水通道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增加管腔膜上的水通道,从而增加水的通透性。试回答以下问题。(1)据研究表明,cAMP具有促进激素分泌的作用。当垂体分泌_________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中_______浓度增多,激活对应酶合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释放速率_____(填“变快”,“变慢”或“不变”)。抗利尿激素与V2受体结合后最终改变了_______________。(2)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_____,抗利尿激素分泌______,肾对水重吸收作用______,将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此现象称水利尿(waterdiuresis)。憋尿时,抗利尿激素分泌______,同时____神经兴奋,血管____(填“收缩”或“扩张”)。这说明憋尿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3)某人患全身水肿,此时抗利尿激素含量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给此人注射0.9mol/L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抗利尿激素浓度__________。运动时出大量的汗液,人体内抗利尿激素浓度_____,醛固酮浓度____,所以在剧烈运动后推荐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做法)。10.(10分)某二倍体植物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在高杆自交系中发现一株矮化的突变体,通过自交保种实验发现,后代均表现为矮秆,说明此矮秆突变体为________。(2)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性状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数量133181832①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②针对上述实验结果研究者提出了假说: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减数分裂时部分性原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________,最终导致了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上述假说,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11.(1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绞股蓝中的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用具: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雄性大鼠48只、绞股蓝多糖、生理盐水、血糖测定仪等。实验步骤:①将实验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乙、丙丁三组给予等量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饲喂42天。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③每天相同时间,丙组灌胃一定量的50mg/kg的绞股蓝多糖,丁组灌胃等量的200mg/kg的绞股蓝多糖、甲、乙两组分别灌胃___________。各组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处理2个月。④2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取平均值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如表:组别给药前(mmol/L)给药后(mmol/L)甲4.524.98乙20.2523.04丙19.1217.04丁21.9914.28请回答下列问题:(1)补全实验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设置乙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分析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实验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过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3)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详解】基因表达载体由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组成。图中有终止子、标记基因(抗生素基因)、目的基因(插入的基因)、复制原点等,还缺少启动子。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所以a最可能是启动子,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操作步骤及应用,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B【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详解】A、切除小肠的神经,向小肠肠腔内注入稀盐酸,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从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B、将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使动物分泌促胰液素,所以不会分泌胰液,B正确;C、盐酸刺激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所以将黏膜、稀盐酸混合后制取的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促胰液素将刺激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D、胃腔得到的食糜中含有胃酸,可以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所以可以分泌胰液,D错误。故选B。3、C【解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详解】A、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活动能力弱,其种群密度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重捕数中的标记个体数偏小,故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B错误;C、“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统计分析数据,C正确;D、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S型增长,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最终会逐渐减少而灭亡,D错误。故选C。4、B【解析】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由表格分析可知:血浆中,注射食盐水后Na+浓度降低了,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错误;BC.注射食盐水后膀胱贮存的尿液体积增多,说明尿液增多,则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B正确,C错误;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该过程无关,D错误。故选B。5、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我国科学家完成的实验,要求对四个实验或事例的完成者很清楚。【详解】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要学生注意历史上经典的科学实验的完成者。6、A【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如果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种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正确;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一(2)①.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或“辅助性T细胞传递”)③.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靶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3)细胞毒性T细胞(4)①.抗原②.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2、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c、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c、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可能使2019-nCoV更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进入体液。(2)体液免疫主要依靠两个信号来实现,这两个信号的来源是: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或“辅助性T细胞传递”),而细胞免疫则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去识别宿主细胞(靶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的信号来实现。(3)肺部细胞被病毒感染后成为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对这些靶细胞识别后,即刻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细胞毒性T细胞对被感染的细胞(靶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使肺部呈现毛玻璃样浑浊,严重者出现“白肺”的症状。(4)目前接种2019-nCoV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法,疫苗在免疫反应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进入体内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过程及应用等相关知识点,把握实验设计中自变量的控制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8、(1)自我调节能力(2)①.溶解氧升高,石油烃、重金属含量降低②.关停污染企业、限制污染排放、引潮入湖、输送新鲜海水、清挖湖底淤泥(3)植食性鱼所在营养级的同化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暂未利用),只有一部分流向白鹭所在的营养级(4)①.自生②.直接【解析】1、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小问1详解】筼筜湖周边各种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到湖里,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水质发生了恶化,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的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并且很难恢复。【小问2详解】根据表格分析可知,1999年与1993、1983年相比,其溶解氧升高,石油烃、重金属含量降低,可能是厦门市政府关停污染企业、限制污染排放、引潮入湖、输送新鲜海水、清挖湖底淤泥,所以整理后筼筜湖的水质得到很大的改善,具体表现在溶解氧升高,石油烃、重金属含量降低。【小问3详解】分析食物链可知,白鹭是第三营养级,植食性鱼是第二营养级,由于植食性鱼所在营养级的同化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暂未利用),只有一部分流向白鹭所在的营养级,所以白鹭所在营养级的同化量低于植食性鱼所在营养级。【小问4详解】采用人工生物浮床技术,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物质,起到了净化水质的效果,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现在的筼筜湖,呈现出湖水清澈、鱼游虾戏、白鹭翩飞的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9、(1)①.促甲状腺激素②.cAMP③.变快④.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2)①.降低②.降低#减少③.减少④.增多⑤.交感⑥.收缩⑦.神经----体液调节(3)①.升高②.降低③.升高④.升高⑤.饮用含微量盐的水【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分析题意可知,cAMP生成增加能激活细胞中相应的酶,促进腺体细胞合成相应激素增多。【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可知,垂体分泌保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中的cAMP增多,使甲状腺激素释放速率变快。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当其与V2受体结合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小问2详解】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促使肾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少。憋尿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血管收缩,这说明憋尿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小问3详解】若某人患全身水肿,说明体内组织液渗透压较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0.9%的生理盐水渗透压与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相等,若给此人注射0.9mol/L生理盐水,由于0.9mol/L生理盐水渗透压小于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一段时间后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促进机体排出多余水分。运动时出大量的汗液,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浓度,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人体在排汗的同时会排出无机盐,因此体内醛固酮浓度也会升高,所以在剧烈运动后应饮用含微量盐的水。【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生命活动调节的理解和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分析综合利用知识点解释相应问题。10、(1).纯合体(子)(2).遵循(3).F2的抗病:易感病=3:1(4).交叉互换(5).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解析】分析每一对性状,在F2代都符合3:1,因此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关系,即不符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最可能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四分体的交叉互换造成的。【详解】(1)纯种个体能稳定遗传,矮秆突变体通过自交保种,后代均表现为矮秆,说明此矮秆突变体为纯合体。(2)①F2中高杆:矮杆=(133+18):(18+32)=3:1,抗病:易感病=(133+18):(18+32)=3: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②由于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133:18:1832,不符合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进行了基因重组。由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