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
开卷有益
KAIJUANYOUYI
诗意的登临
泰山之登临,有雨中之攀,有风中之行,最多的则是春夏季节的登临。而于大雪之中的
攀登,则是古往今来的稀有登临。清代的姚鼐于寒冬之日,乘风雪,携友人,以一个诗人的
姿态自泰山西北谷登临绝顶,写下了登临篇章中的诗意篇章一一《登泰山记》。文章以精练
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
丽之美,再一次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引领我们去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人生是一条向上的路,身为行者的我们一次次地登临。登临是一种追求,登临是一种超
越,登临是一种境界。因为登临,我们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因为登临,我们有了更为高远
的目标;因为登临,我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一一知识积累素养提升
1.文学常识
姚鼐
姚鼐(nd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
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概并称为
“桐城派三祖”。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辞官,以授徒为生,先后主
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
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楣,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
樨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
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姚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文后集》《惜抱轩诗集》,
辑成《古文辞类纂》7卷。
桐城派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
戴名世是桐城先驱;方苞为桐城奠基人;方苞、刘大搬、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
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槌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
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
“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搬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
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词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因为上述三人都是
安徽桐城人,所以人们称他们为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
2.写作背景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
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
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山行
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
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
一带山田放水声。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
桐城派的作家群,站在丰厚的文化积累上,透过文化地域政治这些表层的东西,创造了
文化上的活跃蓬勃的时期。文学是人学,桐城派作品应该能够反映一个时代深处真实的东西,
引起人们对生活、社会、时代以及生命的思考,记录社会变迁和历史沧桑,具有永久的价值。,
3.相关知识
(D阴与阳
古代很多事物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
腑、气血等。山水亦常用。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
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用于“水”则水的南面为“阴”,北边为“阳”,与“山”的阴
阳称法正好相反。
(2)戊申晦
戊申,干支纪日;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古人纪日除干支外,还用一些专有名词,除
“晦”外,有“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
墓碑记》);“朔”,农历每月初一日,如“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史记•秦始皇本
纪》)。
(3)五鼓
五更。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一次隔两个小时、即一更是19-21时,二更
是21〜23时;三更是23〜1时,四更是1〜3时;五更是3〜5时。
⑷泰山
泰山,亦称岱山、岱宗,为我国五岳之一,称为东岳。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中部,主
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
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
(5)关于“天门”及“三谷”的解释
泰山有一天门、二天门及三天门。二天门又叫中天门,三天门又叫南天门;三个天门都
在泰山中路之上,至今一天门坊及南天门摩空阁犹存。南天门下就是十八盘,两边峭壁耸立
对峙,即姚文说的“世皆谓之天门云”的地方。此天门,即指南天门;岱顶之上,在南天门
之北有两石壁立如门,谓之西天门;日观峰之东又有东天门;丈人峰之西北原来有坊,叫北
天门坊。
三谷,即《泰山志》所记的泰山三溪:东溪、中溪、西溪。中溪(中谷)源于溪山(中天
门坊就在此处,即姚文所说“中岭”之所),南流至梳洗河,从泰安城东穿过,入泮河,归
汶河。登泰山的中路自岱宗坊至中天门基本沿此溪上。东溪源于岱顶东南的东溪山,流向东
南,后归汶河。西溪源于南天门东侧之大龙峪,往西南流,后南流入泮河,归汶河。从西路
登山,基本上沿此谷,至中天门后,又沿溪的旁边直达南天门。从中路登山至中天门后也循
此径,此乃姚文所说“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也。
4.写作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巧妙烘托的艺术手法的使用和生动浓缩的简洁语言。
(1)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本文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例如
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
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
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又生动有
趣。
(2)语言简洁、生动。这篇文章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
于泰安”,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又如写登山的情形,
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
观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寥寥几句,就把它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写出来了。
语言建构与运用一一新知预习语言构建
1.字音识记。
⑴这水........⑵山萼........
(3)砌石为蹬(4)徂俅
(5)樽病.......⑹绛皓
⑺岱祠________(8)皆若偻______
⑼姚鼎........(10)涉水.......
2.通假字。
⑴其级七千有余(
⑵须臾成五采(
⑶少圜()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⑴至于泰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提起另一事的连词。
⑵戊申啰
古义:........................................................................
今义:昏喑;夜晚
⑶梢见云中白若樗篇
古义:........................................................................
今义:稍微,略微
⑷多千方,少圜
古义:
今义:一数学名词
4.词类活用判断。
⑴济水率流()
⑵明尊天南()
5.写出下列加点词词义。
⑴当
①当其南北分者()
②崖限m道者()
⑵以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始循以入()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
⑶限
①越长城之眼()
②崖用当道者()
6.句式判断。
(1)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②此东海也()
(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3)①郦道元所谓环水也②世皆谓之天门云()
思维发展与提升——合作学习疑难探究
一、合作学习
?思考1:登山固然艰难,但登上极顶,那陡然呈现的泰山气象万千的景色,又激动
着姚鼐的心。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组成一幅奇妙无比的泰山夕照图,尺幅
千里呼之欲出。你能把这幅瑰丽的风景画描述出来吗?
答:..........................................................................
-思考2:你认为作者在描绘这幅泰山夕照图时,哪些词语用得精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3:这篇游记散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思考4:本文写景状物是如何捕捉季节特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疑难探究
'思考5:如何理解作者描绘日出的层次性?
答:..........................................................................
7思考6:如何体味“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与创造一一素材积累读写结合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名句中选择
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一一南朝•谢跳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一唐•孟浩然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一唐•王维
④西岳峥蛛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唐•李白
⑤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一一唐•杜甫
⑥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一一宋•石曼卿
⑦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一一宋•梅尧臣
⑧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一一清•顾炎武
⑨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一一唐•韦应物
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一唐•温庭筠
2.从历史中比较
“登临”是一个文雅的词汇,是胸中贮满诗意的人经常有的举动,古往今来,高人韵士,
往往选胜登临。许多名篇佳作都是在登临时诞生:
①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一一孟浩然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一杜甫
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一辛
弃疾
④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一王安石
(二)素材这样运用
细密的文笔壮美的画图
——《登泰山记》的艺术表现手法
泰山,位于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奇观,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
少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
加扬名天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的壮志不知激励了多少有志登攀的人。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
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很值得一提。在他的笔下,日观峰那雄浑的气势,泰山日出时那壮
美而又柔和的色彩,作者那顶风冒雪登山的动人经历,得到了形象而准确的描摹,生动而细
密的表述。因此,无论是构思还是文笔,它都是无愧于前人而对来者又有所启发的一篇杰作。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篇散文的表现手法。
作者以登览为主线,以日观峰为主景,用移步换形之法,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乾隆三
十九年,担任《四库全书》纂修官的姚鼐因与主纂纪均不和,辞职返家,路过泰山,应友人
泰安知府朱孝纯的邀请一同登泰山观日出。作者着意把本文题目命为《登泰山记》而不用一
般的“游泰山记”,就意在表明,他着重写的是“登览”。事实上也是这样,作者就是按登览
这条主线移步换形,组成四幅气韵生动的画面。而在这幅山水长卷中又以日观峰为主体,从
而使整个长篇主从相属,高下相倾,远近相配,色彩相融,引人入胜。
首先为我们勾画的是泰山地势图。作者先介绍汶水、济水分流于南北,古长城横贯于东
西的泰山地势,这很容易使我们想起杜甫的《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是
从时间上来形容,姚鼐是从地势上来介绍,但都使我们对泰山的雄伟神奇获得了生动而准确
的印象,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介绍了泰山的地势后,最后缀上一笔:“最高日观峰
在长城南十五里J这是作者登临泰山的目的地,也是这幅泰山地势图的点睛之笔。
第二幅是雪后登山图。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自京师乘风雪,历齐
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乘”“历”“穿”“越”“至于”这几个
动词不但由远及近地交代行程,而且也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如“乘”字写出了作者顶
风冒雪赶路的情形,“穿”形象地暗示出峡谷的幽深。下面转入对登山的描述。“由南麓登”,
这是登山方向;循中谷入,
“道稍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是总写他与友人的登山路线。在这幅登山
图中,作者对“南麓”“中谷”'‘天门”“东谷”或叙或描或议,随意点染,然后重笔描出
泰山极顶的雪景。这是一幅以视觉为主的鸟瞰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俅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幅图画以南天门为主体,峰上是圆圆的晚日烛照
天南,峰下是起伏的徂愧,蜿蜒的汶水和鳞次栉比的泰安城郭,峰的左右是负雪的群峰,这
些渗透着大自然磅礴气势的群峰、晚日、城郭、河流构成了一种无比壮美的意境,而那皑皑
的白雪、淡淡的夕照、飘然的雾带又在壮美中涂上一层柔和的色彩。白雪和红日,静穆的群
峰与飘动的雾带,在色彩、动静上又构成了对比和映衬,使这幅雪后登山图呈现出一种无与
伦比的绚丽色彩和生动气势。
第三幅是泰山日出图。这是整幅山水长卷的主体部分,地点虽仍在泰山最高处,但在时
间上却有了变化,由昨晚变成今晨,描写对象也由夕照变成日出。作者仍是先交代时间、地
点和动机:“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这是幅静态的画。但一个“待”字
却写出了观日出的虔诚和急迫的心情。接着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大风扬积雪
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这是写气候恶劣,但气候越是恶劣,也就越能反衬出作者观日
出的虔诚。“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这是写日出前周围群峰的景象,一个“稍”
字点出了天气由阴沉逐渐向晴朗转化的过程,也暗示天出现亮色。下面正面写日出:“极天
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在这
段描述中有速度的变化,有色彩的变幻,有大海的衬托,更有红日升空君临天下的磅礴气势。
它把泰山日出的雄浑气势、斑斓色彩写得淋漓尽致,至此作者意犹未尽,又用西边群峰作进
一步的渲染和陪衬:“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既描绘了旭
日临空,光照万里的磅礴气概,又暗示了日观峰之高,是观日的最佳处,再次突出了日观峰
这幅主景。
第四幅是泰山景物图。这是作者观日出后游兴的余波,也是让读者在观日出的强烈震动
和感奋后来个间歇小憩,表现了作者在构图上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的特色。作者叙泰山景物
分两个方面,一是名胜古迹、祠宇、石刻,抓住特征,几笔带过;二是描绘自然景物,作者
抓住三多(多石、多平方、多松)、三少(少土、少圜、少杂树)、三无(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寥寥几笔就把泰山的山、水、树、石的特点概括无余,使泰山极富有
个性,可见作者在文字上的功力。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四幅画面,以登览为线索,把以日观峰为主景的泰山风貌以及日出前
后的景象准确而富有气势地描述出来。
二、书声琅琅一一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深度阅读
游灵岩记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①,高千余雉②,周若环而
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④,灵
岩寺⑤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⑥,以居佛像。度①其高,
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鹫而诡趣咒帷张而军行⑩。岩
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
刻字。有塌⑫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⑬云。
余初与朱子颍⑭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⑮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
溯⑯以东,越一岭,则入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
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吃弟子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⑱,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吃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
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至宋以来,观⑳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
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返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22夜宿,姚鼐记。
【注】①城墉(y6ng):城墙。②雉(zhi):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
丈为一雉。③重嶂:重叠如屏障的山峰。④翳(yi)高塞深:遮掩高处,填塞深处。⑤灵岩寺:
法空禅师于北魏正光年间始建于灵岩山下。⑥龛(kdn):供佛像的石室。⑦度:估计。⑧斜
援:斜出可供攀援之石。援,牵引,攀附,援助。⑨殊警(wii)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
形怪状。诡,怪异。趣通趋,急速地奔驰。⑩帷张而车行:山势如帷幕张开,军队前进。@
岩尻(kdo):山岩的末端。尻,脊骨末端。⑫慢(mdn):镶嵌。⑬政和:北宋徽宗年号。(§床
子颍:时任泰安知府,为姚鼐挚友。侬剑光:字剑光,泰安人。对泰山周的山川位置、地
理形势颇有研究,著有《泰山道里记》,姚鼐曾为之作序。⑯朔(sii):逆流而上。颁图澄:
西晋末后赵高僧。西域人,西晋怀帝永嘉四年东来洛阳。⑱朗公谷:旧名琨瑞溪,因竺僧朗
居此,故名。刨(比)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㉔观:道教的庙宇。如历城:县名。今属
山东省济南市,清为济南府治。12张峡:村镇名,在长清县境。
拓展阅读一
游双溪记©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②,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
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⑤墓舍,大雨溪涨,
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⑦,
碧岩外交⑥,势若重环久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
一镶®,凭几默听,众响皆人,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吗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⑫“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
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篓回,从故
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绘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
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注】①双溪:位于今安徽桐城龙眠乡境内龙眠河与椒园小河汇流处,故称“双溪”。
②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即公元1775年。③疾作:突然生病。④宿:住宿。⑤张太傅文端
公:即清朝名相张英(1637—1708),桐城人,卒后谥号“文端”,赠太子太傅。⑥会:汇合
的地方。⑦松堤内绕:(双溪)堤坝内松树环绕。⑧碧岩外交:外面青绿的岩石纵横交错。⑨
势若重环:形式像是重叠的环。⑩镣:灯。⑪仁皇帝:即康熙帝(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
炸,谥号“大清圣祖仁皇帝”。⑫®书:皇帝亲自书写。跳篓:贫瘠的岩崖。遥远。
鉴赏《游双溪记》是姚鼐的一篇游记。作者首先扼要交代了出游经过以及留宿双溪张
英墓舍的缘由。由于“大雨溪涨,留之累日”,故得以从容观赏双溪景色:“松堤内绕,碧岩
外交,势若重环”一一茂密的松树郁郁葱葱,苍绿色的山岩重重叠叠,互相掩映,蔚为壮观。
加之云气弥漫,烟雨朦胧,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情态。在作者的笔下,双溪一带景色犹如一幅
酣畅淋漓的水墨山水画,令人陶醉。
拓展阅读二
观披雪瀑①记
双溪归后十日,借一青气仲孚⑥、应宿©,观披雪之瀑。水源出乎西山,东流两石壁之
隘⑤,隘中陷为石潭,大腹盒口⑥若罂咒瀑坠罂中,奋而再起,飞沫散雾,蛇折雷奔®,乃
至平地。其地南距县治七八里,西北距双溪亦七八里;中间一岭,而山林之幽邃,水石之峭
厉⑨,若故为诡愕®以相变焉者。是吾邑之奇也。石潭壁上有刻文曰:“敷阳王孚信道、建安
陈信臣、荣阳张晓子厚、合观皇甫升。绍圣丙子正月甲寅®。"凡三十六字。信臣、皇甫、甲
寅之下,各有二字损焉。以兹瀑之近依县治,而余昔尝来游,未及至而返。后二十余年,及
今乃履⑫其地,人前后观兹瀑者多矣,未有言见北宋人题名者,至余辈乃发⑬出之。人事得失
之难期⑭,而物显晦⑮之无常也往往若此,余以是慨然而复记之。
【注】①披雪瀑:安徽桐城著名的风景点之一,位于今桐城市区西北。②一青:左世
琅,字一青,安徽桐城人,作者的亲戚。③仲孚:左世经,字仲孚。④应宿:张若兆,字应
宿,安徽桐城人。⑤隘:险要之处。⑥大腹弃(yGn)口:腹大而口小。⑦罂(ying):盛酒器,
小口大腹,比缶大。⑧蛇折雷奔:形如蛇行、声如雷鸣地奔流。⑨峭厉:陡峻。⑩诡愕:怪
异惊人之状。旗召圣丙子正月甲寅:指1096年正月二十。践,至上⑬发:显现,
呈现。酬:预期,预料。⑮显晦:明与暗。
鉴赏这篇小品短小精悍,文词凝练,精巧有致。先写披雪瀑,从石壁坠入石潭,如入
罂中,奋而再起,雪沫四溅,形如龙蛇奔腾,声如惊雷轰鸣,气势磅礴。水往前行,山林幽
邃,水石峭厉,千奇百怪。后半部分写宋人石刻,言之凿凿,以静观的态度出之,最后以人
生得失难测而物的显达隐晦无常作结,感慨良深,余味深长。
拓展阅读三
游媚笔泉记
姚鼐(清)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
根、槐、枫、栗、橡,时有鸣褐气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
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日宋李
公麟之“垂云淋®”也。或日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
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
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
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①,(c6ng)然:水声。②需(gul):鸟名,即“子规”。③油(p6n):古同“畔”,
岸边。
译文: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
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
松树、根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
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
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
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膝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
济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油'来
命名。”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
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
笔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
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
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
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有点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姚范)也去了,
我(姚鼐)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
口R温馨提示:请完成基础过关训练3。
*登泰山记
语言建构与运用
1.答案:(l)wOn(2)lu(3)dfeng(4)cii16i(5)chupu(6)jidng(7)dai(8)Ifl
(9)nai(10)ji
2.答案:⑴“有”通“又”
⑵“采”通“彩”
⑶“圜”通“圆”
3.答案:(1)到
(2)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逐渐,渐渐
(4)方方整整的
4.答案:(1)名词作状语
(2)名词活用作动词
5.答案:(1)①在,在……的地方,介词。②挡住,动词。
(2)①在,在……的时候,介词。②同“而”,表顺承,连词。③连接
“上”“下”“东”“西”“往”“来”等字,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3)①界限,名词。②门槛,名词。
6.答案:(1)判断句(2)定语后置(3)固定结构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考1明确:座座青苍的山峰,身披皑皑的白雪,通明的银光照亮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摊位租赁合同解除及违约责任3篇
- 三救三献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分期租房卖房购房协议
- 2025年合作平装书协议
- 2025年修理保养合同
- 2025年出资增资协议
- 二零二五版酒店车位租赁及收益分配合同3篇
- 2025年违约合同纠纷民事起诉状编写手册3篇
- 2025年校园绿化工程苗木供应与种植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动植物保险合同
- 割接方案的要点、难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 2025年副护士长竞聘演讲稿(3篇)
- 2025至2031年中国台式燃气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护理
-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2025年中国电科集团春季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合同2篇
-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标准方案
- 2024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80篇解析
- 样板间合作协议
-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