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课件_第2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课件_第3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课件_第4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维导图建构新知要点梳理能力达标训练知识点一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背景:(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____。(2)曹魏中期,________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2.建立:(1)时间:_______。(2)建立者: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__________。(3)都城:______,史称西晋。3.统一:_______,西晋灭____,统一了全国。蜀司马懿266年司马炎(晋武帝)洛阳280年吴知识点二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1.背景:(1)分封制使宗室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2)晋惠帝昏庸无能。2.概况:________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宗室亲王为了______________,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_”。晋惠帝争夺中央政权八王之乱3.影响:(1)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2)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西晋灭亡:_______,内迁的________攻陷西晋都城,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316年匈奴人知识点三

北方各族的内迁1.内迁前的生活状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__________。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3.主要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内迁后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5.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游牧生活东汉、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易错易混三国灭亡顺序:

蜀、魏、吴。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代魏,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

西周、东周、西汉、西晋。重难解读西晋灭亡的原因

(1)统治阶级腐朽,追求享乐(根本原因)。

(2)八王之乱沉重打击了西晋的统治。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民族矛盾激化。课堂延伸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1)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向往——根本原因。

(2)少数民族社会不安定。

(3)中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1.历史课上,老师画了如右示意图,并按灭亡的顺序依次擦掉。老师擦的顺序是(

)

B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指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实际上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结束三国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是(

)

BA.司马懿

B.司马炎

C.司马衷

D.司马睿3.西晋初年,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更华丽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CA.社会经济繁荣

B.丝织技术高超

C.统治阶级腐朽

D.统治政策提倡4.西晋建立者认为没有分封宗亲导致曹魏政权易主,于是大封同姓诸王,结果引来纷争,诸王相互混战。史称(

)

CA.七国之乱

B.楚汉之争

C.八王之乱

D.靖难之役5.“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的情景。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D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发达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频繁6.司马迁曾记载:“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内乱),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宗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材料反映了(

)

AA.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的统治

B.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C.北方各族内迁促进民族交融

D.北人南迁促进江南地区开发7.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316年,灭掉西晋的是内迁的(

)

DA.氐族

B.羌族

C.鲜卑族

D.匈奴族8.(时空观念)据西晋江统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

)

①羌族

②氐族

③越族

④契丹族A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历史解释)将煮熟的鹿肉切块,蘸着调料浓汁吃,原本是西北少数民族羌族的吃法。南北朝时期却在北方汉人地区流行开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CA.商业贸易繁荣

B.区域经济开发

C.民族交融加强

D.统一国家巩固10.(史料实证)右图所示的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通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

)

DA.农业发展

B.海外贸易

C.朝政腐败

D.民族关系11.(唯物史观)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可以清晰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D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12.(历史解释)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乱七”出自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而“八糟”出自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

)

BA.推恩令的实行

B.诸侯王势力强大C.统治者腐朽无能

D.民族矛盾激化13.(时空观念)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这两次大迁移最主要的影响是(

)

C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加剧了民族矛盾

③促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进了民族交融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14.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来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秦始皇(或嬴政)。目的: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

材料二

如下图。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根据材料二图示指出: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各迁到什么地方?[答案]

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内迁的地区:氐族和羌族,迁入陕西关中地区;匈奴族和羯族,迁入山西汾河流域一带;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至少两种)[答案]

方式:战争、民族迁移、友好交往等。15.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出现了短暂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请你写出材料一中A处和B处正确的时间。西晋统一全国的标志是什么?[答案]

时间:A:266;

B:280。标志:

西晋灭吴。

材料二

(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晋书·鲁褒传》(2)依据材料二回答: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流行什么样的社会风气?你如何看待这种风气?[答案]

风气:金钱至上,奢侈享乐之风盛行。看待:这种风气使道德沦丧,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材料三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摘编自《晋书·刘元海载记》(3)材料三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带来了什么影响。[答案]

事件:八王之乱。影响: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人民饱受痛苦,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材料四

并州刺史腾……执诸胡于山东卖充军实……虏群胡将诣冀州,两胡一枷。(大意:并州刺史司马腾抓捕各族人民贩卖到冀州,两个胡人套一个枷锁。)——摘编自《晋书·石勒载记》(4)根据材料四,说说西晋皇族是如何对待内迁各族人民的。[答案]

对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