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_第1页
16《雷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_第2页
16《雷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_第3页
16《雷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_第4页
16《雷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雷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词汇和句式,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二年级学生已学的《四季》、《小池》等课文有相似之处,都是描绘自然景物。通过学习《雷雨》,学生可以巩固对自然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雷雨》,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句式描述自然景物,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理解课文中的雷雨变化过程,提高思维逻辑和创造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激发创造性地描绘自然景物的兴趣。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方法。

难点:

1.学生对雷雨前后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描述。

2.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解决办法:

1.生字词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标注生字词,课堂上通过游戏、卡片等方式复习巩固,并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含义。

2.景物描写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雷雨前后的氛围变化,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相似的场景,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观察与描述: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真实的雷雨现象,记录所见所感,并在课堂上分享,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提升描述能力。

4.情感理解与表达: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模拟雷雨情景,体验文中角色的情感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传达出相应的情感。教学资源1.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4.课文朗读音频。

5.雷雨天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6.教学PPT。

7.学生作业本。

8.评价量表。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5分钟)

详细内容:教师通过展示雷雨前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导入新课《雷雨》。

2.新课讲授(15分钟)

详细内容: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雷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并在适当的时候解释字词含义。

(2)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引导学生观察雷雨前后的变化,如天空、云彩、风、雨等。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如“黑云翻滚”、“风雨交加”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句子的含义。

3.实践活动(15分钟)

详细内容: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雷雨前后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雷雨前后的景物变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通过观察和想象,更好地描绘自然景物。

4.学生小组讨论(5分钟)

详细内容举例回答:

(1)讨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描述自然景物,如“乌云密布”、“雨滴如珠”等。

(2)讨论课文中的雷雨天气与实际生活中的雷雨天气有何不同,如何将课文中的描述与现实相结合。

(3)讨论如何通过观察和想象,创作出富有情感的自然景物描写。

5.总结回顾(5分钟)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雷雨前后的景物变化、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自然景物描写方法等。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自然景物,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理解

1.课文《雷雨》描绘了雷雨前后自然景物的变化,通过对比展现了雷雨的强烈对比和自然界的魅力。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雷雨前的宁静、雷雨中的猛烈、雷雨后的清新。

3.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雷雨的气氛和自然景物的变化。

二、生字词学习

1.生字词:雷、雨、乌、黑、翻、滚、压、低、闪、亮、打、响、落、下、大、点、滴、成、串、珠、子、地、花、开、红、绿、一、切、都、新。

2.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乌”表示天空的颜色,“黑”表示颜色暗淡,“翻”表示翻转,“滚”表示滚动等。

3.生字词的书写:注意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

三、自然景物描写方法

1.描写雷雨前的宁静:通过描述天空的颜色、云彩的形状等,营造宁静的氛围。

2.描写雷雨中的猛烈:通过描绘闪电的明亮、雷声的巨大、雨点的密集等,展现雷雨的猛烈。

3.描写雷雨后的清新:通过描述雨后的空气、花草的颜色等,传达清新的感觉。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自然界的敬畏:通过描绘雷雨的强大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描绘雷雨后的清新景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语文素养

1.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书写:规范、整洁、美观地书写生字词,注意字形的规范和美观。

3.表达: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雷雨前后的景物变化,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六、学习方法

1.观察法:观察自然景物,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提高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2.想象法:通过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雷雨景象,培养想象力。

3.讨论法:与同学一起讨论课文的情感、描写方法等,提高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七、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比较其描写方法和情感表达。

2.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雷雨天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进行创作。

3.主题探究:探讨自然界中的其他现象,如彩虹、雪景等,了解其形成原理和美好寓意。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描述雷雨前的天空

题目: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雷雨前的天空。

答案:雷雨前的天空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仿佛要压下来。

例题二:分析雷雨中的自然现象

题目:课文中是如何描绘雷雨中的闪电和雷声的?

答案:课文中用“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来描绘雷雨中的自然现象,形象地表达了雷雨的猛烈。

例题三:感受雷雨后的变化

题目: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雷雨后的景象。

答案:雷雨后的景象一片清新,空气格外新鲜,花草都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例题四:理解课文中的情感

题目:课文《雷雨》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课文《雷雨》通过描绘雷雨前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美好的热爱之情。

例题五:仿写自然景物描写

题目:请仿照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彩虹出现的自然景象。

答案:天空放晴,阳光透过云层,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像一座七彩桥,连接着天空和大地,让人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

补充说明:

1.在讲解例题一时,教师可以展示乌云密布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

2.在分析例题二时,教师可以播放雷声和闪电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雷雨中的自然现象。

3.在讲解例题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雨后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在讨论例题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大自然力量的感受。

5.在仿写例题五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彩虹的图片或诗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完成仿写。板书设计①课文重点知识点:

-雷雨前后的自然景物变化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②重点词汇:

-雷雨、乌云、闪电、雷声、清新、花草

③重点句子:

-“黑云翻滚,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过天晴,空气格外新鲜,花草都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作者通过描绘雷雨前后的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美好的热爱。”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和感情表达是否准确。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包括字音、字形和字义的理解。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是否能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围绕雷雨前后的景物变化、情感态度等主题进行有效交流。

-学生展示的讨论成果是否具有创意,能否准确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倾听他人意见,合作完成任务。

3.随堂测试:

-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对生字词、重点句子和自然景物描写的掌握。

-测试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雷雨前后的变化,以及情感态度的表达。

-测试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仿写自然景物描写的段落。

4.课后作业反馈: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生字词的复习、课文的背诵和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

-学生是否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观察自然现象并用语言表达。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提供具体的表扬和建议,如:“你在朗读时语调优美,感情饱满,继续保持!”

-针对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