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若被疯动物严重咬伤头、颈等部位,不仅需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还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狂犬病血清的保护时间要比狂犬病疫苗持久B.B细胞的激活需要狂犬病毒和T细胞提供信号C.抗狂犬病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抗狂犬病毒抗体D.多次接种可引起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2.下列关于钟摆型眼球震颤(伴X显性遗传病)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性患病,其父亲一定患病B.女性患病,其父亲一定患病C.男性患病,其女儿一定患病D.女性患病,其儿子一定患病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4.同声翻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在译员专心进行同声传译时,直接参与的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主要有()A.H区和V区 B.H区和S区 C.H区和W区 D.V区和S区5.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全球主题是“终结不平等,终结艾滋病,终结大流行”。下列关于艾滋病(AIDS)及其病原体(HIV)叙述错误的是()A.HIV侵入人体后会攻击免疫系统,使辅助性T细胞数量一直减少B.AIDS不会通过拥抱、握手等常规行为传染,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染C.HIV的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将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染色体DNA上D.AIDS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不同6.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理因子如紫外线辐射可诱发染色体变异,可能使性状改变B.染色体增加片段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如人类猫叫综合征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D.秋水仙素处理使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未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C.在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注意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8.(10分)红树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其地上部分的支柱根和气生根非常发达。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帶固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温室效应问题中起重要作用。(1)红树林中的红树和其他植物构成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可吸收大气中的CO2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构成植被碳库。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根系和水中颗粒沉降进一步将有机碳储存在土壤当中,构成土壤碳库。我国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2)补种红树是红树林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原产于马来西亚的无瓣海桑具有速生、耐浸淹、抗逆性强等特性,可作为红树林的造林先锋树种引入,引种前应进行综合评估。①盐度是影响红树植物生长分布的重要环境条件,探究不同盐浓度对无瓣海桑和本土红树品种秋茄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图。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更适合种植在高盐生境中。②为评估比较无瓣海桑林与本土红树林的固碳效率。科研人员查阅我国某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四种不同林型样地的考案报告,收集不同红树林群落基础数据并计算出多样性植被碳密度(可反映红树林植物固碳效率)等指标,结果如下表。林型平均树高/m丰富度指数/S每株生物量(kg·株-1)植株密度/(株·hm-2)植被碳密度/(t·hm-2)1.白骨壤灌木林2.331.379.001173346.482.桐花树灌木林2.412.234.652385548.833.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4.402.909.821796077.614.无瓣海桑乔木林6.291.5619.76422536.74结合考虑植被类型和表格数据,分析林型3植被碳密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确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哪些措施可以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9.(10分)探究植物激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菊花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对菊花幼苗施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10天后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分别进行计数,结果如表。测定项目生长素浓度(10﹣6mol/L)050100150200主根长度(相对值)10.90.70.50.3侧根数目(个)46863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______(极性/非极性)运输。(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50×10﹣6mol/L时,_______(促进/抑制)生长侧根,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会_____(促进/抑制)主根伸长。(3)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后侧根的数目是6,为确定该生长素的实际浓度,最简便的方法是将生长素溶液______(处理)后作用于插条,若_____,则生长素浓度为150×l0﹣6mol/L;反之则生长素浓度为50×10﹣6mol/L。10.(10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其产生的方向是不定向,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_______。(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3)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11.(15分)为研究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研究者取两种玉米幼苗(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和野生型)各若干株,移栽到缺水环境中培养,测量茎的长度,结果如下图1所示。(1)将幼苗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需定期测量各株幼苗茎长度增加值,并计算各组_______。(2)由图1可知,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野生型茎长度增加值比相同时间的突变型_______,这表明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_______玉米茎的生长。(3)若要证明脱落酸的上述调节作用是由环境缺水导致的,需在上述实验方案基础上补充两组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环境缺水时,相比于野生型,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茎长得更快,根长得更慢,气孔开放程度更大。请在图2中补充画出野生型根长与茎长的比值的变化趋势线_______(移栽时,野生型的根长与茎长的比值为1.2),并分析说明脱落酸对于玉米在缺水环境中生存的意义: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进一步将抗原消灭,抗体、抗原具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详解】A、单独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不能作为无咬伤预防的长效手段,因为血清中含有的是抗体,不是抗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而抗体在体内存活时间较短,A错误;B、当机体遭受抗原入侵时,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并处理抗原,之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但也有些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活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B细胞,故B细胞的激活需要狂犬病毒和T细胞提供信号,B正确;C、血清中含有抗狂犬病抗体,但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主要是起治疗作用,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抗体,C正确;D、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D正确。故选A。2、C【解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连续遗传;(3)“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有病,正常女子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详解】A、男患者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其父亲不一定患病,A错误;B、女性患病,如果是纯合子,则其父亲一定患病;如果是杂合子,其致病基因可能来自母亲,也可能来自父亲,B错误;C、男性患病,其X染色体一定会传给女儿,其女儿一定患病,C正确;D、女性患病,如果是纯合子,则其儿子一定患病;如果是杂合子,则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50%,D错误。故选C。3、B【解析】本题以“病毒”为情境,考查了几种常见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及其宿主等相关内容,选项命题角度新颖,试题较易。【详解】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点睛】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如T2噬菌体)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等)。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4、B【解析】大脑皮层语言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语言活动功能障碍,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W区受损伤,不能写字;V区受损伤不能看懂文字;H区受损伤,不能听懂话。【详解】ABCD、分析题意可知,同声翻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故译员主要是翻译及听讲,故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和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ACD错误,B正确。故选B。5、A【解析】艾滋病(AIDS)是由于HIV侵染引起疾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可通过精液、血液等传播;其病原体(HIV)是RNA病毒。【详解】A、HIV侵入人体后会攻击免疫系统,但免疫系统也能识别并尽量清除HIV,刚开始侵入时辅助性T细胞数量急剧增加,A错误;B、AIDS主要通过精液和血液转染,一般不会通过拥抱、握手等常规行为传染,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染,B正确;C、HIV的遗传物质是RNA,HIV的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将逆转录形成DNA并整合到染色体上,C正确;D、AIDS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免疫缺陷病,发病机理是免疫能力弱,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是免疫能力强,D正确。故选A。6、A【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详解】A、染色体上含有DNA,DNA可决定生物性状,物理因子如紫外线辐射可诱发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性状发生改变,A正确;B、染色体增加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但人类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缺失,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D、秋水仙素处理不影响着丝点分裂,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够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B【解析】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其适用范围为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样方法常用取样方法有:①五点取样法②等距取样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其应用的前提条件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详解】A、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A错误;B、根据“S”型增长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土壤中的小动物活动范围较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C错误;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应统计相邻两样方线上的个体,D错误。故选B。8、(1)①.生产者②.全球性(2)①.使用等量清水培养无瓣海桑和秋茄②.秋茄③.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植株密度较高,物种丰富度高,植被碳密度最(3)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农业上适度减少化肥等【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固定为含碳有机物,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增加CO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供植树造林【小问1详解】红树林中的红树和其他植物均为自养生物,因而构成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可吸收大气中的CO2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储存,构成植被碳库。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根系和水中颗粒沉降进一步将有机碳储存在土壤当中,构成土壤碳库。我国沿岸红树林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下来,进而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碳循环全球性的特点。【小问2详解】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盐浓度对无瓣海桑和本土红树品种秋茄生物量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盐浓度和树种,因变量是无瓣海桑和秋茄生物量的变化,据此可知,实验中对照组应该为空白对照,其具体处理方法是使用等量清水培养无瓣海桑和秋茄,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增加,无瓣海桑生物量下降很大,而秋茄的生物量下降幅度较小,据此可推测本土红树品种秋茄更适合种植在高盐生境中。②科研人员查阅我国某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四种不同林型样地的考案报告,收集不同红树林群落基础数据并计算出多样性植被碳密度(可反映红树林植物固碳效率)等指标,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显示,林型3植被碳密度最高,与其他三种林型相比,只有秋茄乔木和桐花树灌木混交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植株密度较高,物种丰富度高,因而植被碳密度最高。【小问3详解】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实际就是从该时刻开始碳排放量开始下降,要减少碳排放量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积极开发新能源,另外化肥的使用也能增加碳的排放,因此需要适当减少化肥使用;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其实质是碳排放量正好与绿色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因此需要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固定量,总之,我国要想早日实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则需要实现碳循环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进出生物群落的平衡,为此需要积极采取的措施有大力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农业上适度减少化肥等。【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碳循环的过程及其与生活的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另一个关键,能正确解读题目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9、①.非极性②.促进③.抑制④.适当稀释⑤.生根数目大于6【解析】根据不同浓度下主根长度、侧根数目与生长素浓度为0时的比较,可判断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据表可知,促进侧根生成的最适浓度在50×l0-6mol/L~150×l0-6mol/L之间。【详解】(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它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据表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50×l0-6mol/L时,与生长素浓度为0时相比,侧根数目增加,但主根长度减小,说明该浓度促进侧根生成,但抑制主根伸长。(3)若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后侧根的数目是6,据表可知该溶液的浓度为150×l0-6mol/L或50×l0-6mol/L,为确定该生长素的实际浓度,最简便的方法是将生长素溶液适当稀释后作用于插条,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若生根数目大于6,则该生长素溶液原浓度为150×l0-6mol/L;若生根数目小于6,则该生长素溶液原浓度为50×l0-6mol/L。【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考查对生长素作用、运输、作用特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生长素的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而不是催化生化反应。(2)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当生长素溶液浓度超过最适浓度时,促进作用减弱,但稀释该溶液后,浓度更接近最适浓度,促进作用会增强。10、(1)①.基因库②.基因重组③.原材料(2)①.65%②.种群③.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小问1详解】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基因库;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再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小问2详解】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A总数(A+a)总数=35×2+60100×2=65%。【小问3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