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高教自考《刑法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10月高教自考《刑法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10月高教自考《刑法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10月高教自考《刑法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10月高教自考《刑法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10月高教自考《刑法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我国刑法理论,下列不属于刑法的解释方法的是______。A.历史解释B.文理解释C.学理解释D.目的解释2、下列关于刑罚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消灭犯罪B.惩罚犯罪C.改造罪犯D.预防犯罪3、下列情形中,不属于从结果的发生与犯罪终了的关系对犯罪所作分类的是______。A.行为犯B.即成犯C.状态犯D.继续犯4、招摇撞骗罪中行为人所冒充的人员是______。A.司法工作人员分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工作人员D.领导干部5、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犯罪主体是______。A.一般主体B.国家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司法工作人员6、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猥亵”属于______。A.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B.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C.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D.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7、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主体是______。A.司法工作人员B.行政执法人员C.人民警察D.国家工作人员8、管制刑的最低期限是______。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9、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______。A.犯罪目的说B.犯罪构成说C.犯罪结果说D.犯罪行为说10、下列关于我国刑法的任务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禁止犯罪B.保护法益C.预防犯罪D.惩罚犯罪11、不属于危害结果的意义的是______。A.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B.区分犯罪形态的标准之一C.影响共犯成立的因素之一D.影响量刑轻重的因素之一12、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犯罪主体是______。A.一般主体B.特殊主体C.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D.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13、故意杀人的客观行为方式______。A.只能是作为B.只能是直接的行为C.包括作为与不作为D.可以是间接的行为14、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期限不能少于______。A.25年B.20年C.13年D.10年15、走私淫秽物品罪的主观方面是犯罪故意,并且具有______。A.贩卖的目的B.牟利的目的C.牟利或者传播的目的D.传播的目的16、量刑的对象只能是______。A.犯罪嫌疑人B.被羁押的人C.犯罪人D.人犯17、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中的附加刑的是______。A.剥夺政治权利B.罚金C.拘留D.没收财产18、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主要在于______。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目的不同C.犯罪手段不同D.犯罪主观方面不同19、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原则依据是______。A.犯罪同类法益B.犯罪的对象C.犯罪的客体D.犯罪的手段20、在我国能对刑法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的主体是______。A.公安部B.司法部C.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多项选择题21、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包括______。A.危害行为B.行为对象C.危害结果D.因果关系E.犯罪目的22、下列属于赖以实现特殊预防的刑罚功能有______。A.限制再犯条件的功能B.消除再犯条件的功能C.个别威慑功能D.教育感化功能E.安抚功能23、投放危险物质罪中的危险物质包括______。A.毒害性物质B.放射性物质C.传染病病原体D.其他危险物质E.毒品24、刑法的解释技巧有______。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C.平义解释D.补正解释E.反对解释25、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包括______。A.主犯B.从犯C.正犯D.胁从犯E.教唆犯三、名词解释题26、减轻处罚27、坦白28、罚金29、罪刑法定原则四、判断说明题30、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主体是依法持有枪支的人员。31、对于在公共场所持刀随意砍杀无辜群众的行为,应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32、对于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他不论采用什么手段,也不问幼女是否愿意,只要与幼女性交,就可以构成强奸罪。六、简答题33、根据客观归责理论将结果归属于行为的条件。七、论述题34、试论述单位犯罪及单位刑事责任的特征。八、案例分析题35、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2015年陈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17年刑满释放后,某日到某商场金店,见其柜台里存放有一条重14.09克,价值人民币4103元的金项链,与自己原有的一条假金项链的式样完全相同,遂产生以假换真的邪念。她随后到家中取出假的金项链带在身上。然后返回该柜台,向售货员谎称购买金项链,要售货员将金项链拿出供其挑选。陈某在“挑选”过程中,趁售货员不备,用假项链换了上述的真项链,然后借口不买了,离开了现场。数日后,当陈某再次到金店准备以同样手段调换项链时被发现,并被当场抓获。对于陈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刑法理论一般将刑法解释方法分为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广义的解释方法可以分为两类:①解释理由,如体系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目的解释,成为解释理由。②解释技巧,如平义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反对解释、补正解释等。2、D[解析]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刑罚通过制定、适用与执行,对犯罪人本人及其周围的一般人产生影响,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结果,是一种符合社会心态的普通的历史事实。3、A[解析]从结果的发生与犯罪的终了的关系,可以将犯罪分为即成犯、状态犯与继续犯。即成犯,是指一旦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犯罪便同时终了,犯罪一终了法益就同时消灭的情况。状态犯,是指一旦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犯罪便同时终了,但法益受侵害的状态仍在持续的情况。继续犯,是指在法益侵害的持续期间,实行行为在持续或者犯罪构成符合性在持续的情况。危险驾驶罪与非法拘禁罪是其适例。以行为终了与结果发生之间是否存在时间间隔,可以分为行为犯与结果犯。行为犯是指行为终了与结果发生之间没有时间间隔的犯罪。4、B[解析]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招摇撞骗。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不成立本罪,而成立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5、C[解析]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犯罪的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成立本罪还要求情节严重。6、C[解析]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如果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这种构成要件要素就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猥亵”“侮辱”,则需要司法者的规范的、评价的行为才能认定(如男性抚摸女性腰部的行为是否属于“猥亵”,就需要评价,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猥亵”“侮辱”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7、B[解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必须是行政执法人员,即依法具有执行行政法职权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8、C[解析]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9、B[解析]关于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通常采取犯罪构成说。即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就是一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行为数次符合同一个犯罪构成的也是数罪。10、B[解析]刑法的任务为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惩罚与保护密切联系:不使用惩罚手段抑止犯罪行为,就不可能保护法益;为了保护法益,必须有效地惩罚各种犯罪;惩罚是手段,保护是目的。11、C[解析]危害结果作为犯罪客观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意义包括:①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当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要件时,如果行为没有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就不成立犯罪,过失犯罪便是如此。②区分犯罪形态的标准之一。不管人们以什么标准区分犯罪的既遂与未遂,可以肯定的是,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发生了危害结果,才可能成立犯罪既遂。③影响量刑轻重的因素之一。在一切犯罪中,危害结果对量刑都起影响作用。因为危害结果是反映社会危害性的事实现象,刑罚必须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12、D[解析]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行为。因此犯罪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13、C[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罪的成立必须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即杀人行为,其特点是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人的肌体,使人的生命在自然死亡时期之前终结。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既可以是作为(如刀砍、斧劈、拳击、枪杀等),也可以是不作为(如母亲故意不给婴儿哺乳致其死亡等);既可以是物理的方式(如刺杀,毒杀),也可以是心理的方法(如以精神冲击方法致人休克死亡)。14、C[解析]《刑法》第78条第2款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①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②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③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50条第2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15、C[解析]走私淫秽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走私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书刊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本罪主观上不仅要求故意,而且要求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16、C[解析]量刑,是指依法对犯罪人裁量刑罚。具体地说,是指审判机关在查明犯罪事实、认定犯罪性质的基础上,依法对犯罪人裁量刑罚的审判活动。17、C[解析]附加刑(从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与驱逐出境。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管理国家和政治活动的权利的刑罚方法。没收财产,是将犯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驱逐出境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18、D[解析]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主要在于二者的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过失致人死亡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的故意,也无伤害的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造成的死亡结果,则是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19、C[解析]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的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法益。如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决水等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即公共安全是这类犯罪的同类客体。正确认识犯罪的同类客体,有利于对犯罪进行合理分类,有利于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20、D[解析]由被授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所作出的解释,为正式的刑法解释,即具有法律效力。正式的刑法解释主要是指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立法解释,是指在刑法颁布后,由立法机关对刑法规定的含义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二、多项选择题21、ABCD[解析]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包括:①危害行为;②行为对象;③危害结果;④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22、ABCD[解析]赖以实现特殊预防的刑罚功能包括以下内容:①限制、消除再犯条件的功能;②个别威慑功能;③教育感化功能。上述三个方面的功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限制、消除行为人再犯条件的措施本身,就是个别威慑的力量所在和促使其接受教育改造的前提。23、ABCD[解析]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行为人投放的危险物质包括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包括危险气体、液体、固体。24、ABCDE[解析]对一个刑法概念的解释,只能采用一种解释技巧,但采用哪一种解释技巧,取决于解释理由。刑法的解释技巧包括:平义解释、扩大解释、限制解释、反对解释、补正解释等。25、ABDE[解析]我国刑法根据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将共犯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处罚原则。由于教唆犯具有特殊性,刑法还特别规定了教唆犯。三、名词解释题26、减轻处罚是指低于法定最低刑判处刑罚。减轻处罚有两种情况:①具有法定的减轻处罚情节时予以减轻处罚;②虽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需要减轻处罚时,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减轻处罚。27、坦白,是指犯罪人被动归案后(如被司法人员当场抓获,被群众扭送至司法机关等不具备自动投案情节的情形)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根据《刑法》第67条第3款规定,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但同时,归案后的绑架犯不如实供述人质所在地的,归案后的爆炸犯不如实供述爆炸物安放地的,不成立坦白。28、罚金,是指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的适用对象主要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罚金的处罚方式包括以下几种:①选处罚金;②单处罚金;③并处罚金;④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9、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基本内容包括:①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②禁止溯及既往;③禁止类推解释;④禁止绝对不定(期)刑;⑤明确性;⑥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⑦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四、判断说明题30、错误。理由: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只能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31、错误。理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该犯罪的构成要件应采取限制解释的态度:①“以其他危险方法”仅限于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方法。②如果某种行为符合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且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应尽量认定为其他犯罪,不宜认定为本罪。例如,在公共场所故意驾车撞人或者开枪射击的,宜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不宜认定为本罪。据此,在公共场所持刀随意砍杀无辜群众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32、错误。理由:奸淫幼女属于强奸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与普通强奸存在区别。属于奸淫幼女应当符合几个特征:①客观上,由于幼女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理解性行为的后果与意义,也没有抗拒能力,因此,不论行为人采用什么手段,也不问幼女是否愿意,只要与幼女性交,就构成奸淫幼女罪。②主体是已满14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自然人。③主观上是故意。只要行为人认识到女方一定或者可能是幼女,或者不管女方是否幼女,而决意实施奸淫行为,被奸淫的女方又确实是幼女的,就构成奸淫幼女的犯罪。本题中的情形不一定构成强奸罪。六、简答题33、客观归责理论将条件关系与归责问题相区别,在与结果有条件关系的行为中,只有当行为制造了不被允许的危险,而且该危险是在符合构成要件的结果中实现(或在构成要件的保护范围内实现)时,才能将该结果归责于行为。根据客观归责理论,在具备条件关系的前提下,要将结果归属于行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制造了不被允许的危险。(2)行为实现了不被允许的危险。(3)结果没有超出构成要件的范围。七、论述题34、(1)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者由负责人决定,由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的犯罪。据此,单位犯罪具有以下特征:①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即单位本身犯罪而不是单位的各个成员的犯罪之和。②单位犯罪是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并且与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密切关系的犯罪;单位一般成员实施的犯罪,不属于单位犯罪;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没有任何关系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等)不可能成为单位犯罪。③单位犯罪一般是出于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为单位谋取合法利益的行为不可能成立任何犯罪,仅仅为单位个别或少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也不是单位犯罪。④单位犯罪一般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但这不是绝对的。(2)单位犯罪的特征,决定了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特点:①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具有整体性,即单位的刑事责任是单位整体的刑事责任,而不是单位内部各成员的刑事责任。②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具有双重性,即对于单位犯罪,原则上除了追究单位整体的刑事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聘任、雇用的人员。③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具有局限性,即一方面,单位不可能成为一切犯罪的主体,因而不可能对一切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从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