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_第1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_第2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_第3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_第4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榆、畔”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词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文意象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法。2.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人格的志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山居秋暝》【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词句的意思。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静态场景和动态场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唐朝出现了非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王维就是其中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山水田园世界,走进他的诗歌《山居秋暝》,去领略他笔下那种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隐居生活。2.出示课件,诗人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音乐家、画家。因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他的诗,往往给人一种超尘脱俗、清新秀雅的感觉,总是描绘出一派恬美、幽静的山水田园风光。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3.解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山中居所,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设计意图:简要了解诗人概况,对了解诗歌有一定的帮助。二、朗读全诗。出示课件:1.学生自由朗读。2.抽生读,按节奏读。3.哪些字是押韵的?秋,流,留。4.生练读、齐读。设计意图:学生多次朗读,按节奏读,读熟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三、理解诗意。1.首联: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营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2.颔联与颈联: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3.尾联,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诗文的大意,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能力。四、动静结合,发挥想象,联想意境。出示课件: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2.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3.王维被苏轼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动静结合的景色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出示自学提示: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个画面,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4.学生自学交流。5.学生汇报(预设),出示课件:(1)雨后初晴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2)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3)夜中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4)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纯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嬉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5)渔舟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了荷塘月色,打破了大山的宁静。(6)总结画面内容。(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7)山中景色令人陶醉。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诗中所写的画面,让学生感悟美景,并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五、深入鉴赏,拓展知识。1.提问:读诗时,你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哪一句表现的比较明显?点出最后一句“王孙自可留”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物,诗人为什么还称之为“空山”呢?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来思考。“空”字显示了山野间的安静与宽阔,这与诗人希望远离尘世与世俗的愿望正好吻合。设计意图:抓住最后一句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这样一种意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七、作业设计。1.翻译全诗。2.请尝试用一段话描绘这首诗呈现的画面。【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枫桥夜泊》【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意味。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3.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4.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教学过程】一、过渡导入,整体感知。1.抽生背诵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枫桥夜泊》。板书课题,读题解题。(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泊”的意思是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2)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字懿孙,天宝年间进士。他的诗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设计意图:由上节课的古诗自然引入本节课古诗的学习。二、通读感知,理解诗意。出示课件:1.自学生字,读通读顺。2.读出韵味。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要重读“霜”“愁”“到”等字。3.生齐读全诗。4.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5.小组交流,释疑解惑。6.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诗文解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停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寒霜,面对岸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设计意图: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三、动静结合,感悟美景。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景象?(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2.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用“”画出来。

(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等。)3.出示课件:自学提示:(1)这些景物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2)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4.(1)动景:“月落”“乌啼”“霜”“渔火”“钟声”;静景:“江枫”“寒山寺”。(2)学生进行意境描绘: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入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本课写景的词语,感悟诗人动静结合的写法。四、感悟“愁”思。1.这么美的秋景,作者是什么心情?用诗句回答。江枫渔火对愁眠。2.谁来说说从哪些字眼可以看出张继愁得不能入眠。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他目睹月落,所以说明他没有睡。教师板书:月落)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教师板书:乌啼)霜满天。他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感受?对,是诗人感觉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教师板书:霜)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并没有睡觉。(张继目睹江枫望渔火,当时确实没有睡觉。教师板书:江枫、渔火)钟声。张继听到了寒山寺半夜的钟声。(听到夜半钟声,说明未眠。教师板书:钟声)3.张继啊张继,旅途辛劳,本应该早点儿歇歇,而你却久久不眠,为什么?因为“愁”。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从而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诗中有一种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虽眠而未能入睡。目睹冷月沉落,耳闻乌鸦悲啼,身感寒霜降临;看渔火幽幽,望江枫隐隐,怎能不使人感到孤独凄清而愁绪满怀呢?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这首诗。5.学生背诵。设计意图:抓住一个“愁”字,体会诗人的情感。五、体会诵读,情感升华。同学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有忧郁哀愁。李白在愁苦时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名句,孟浩然在愁苦时也写下了“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佳句,请大家在课下收集更多有关愁苦的诗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板书设计】第三课时《长相思》【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这首词的大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词人。1.我们已学习了两首古诗,王维、张继通过对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怀。今天继续学习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长相思》,看看他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的。2.作者简介: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是清初满洲贵族中文学造诣很深、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他的作品大多数反映满洲贵族的生活情调,尽管缺少广泛的社会意义,但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他和朱彝尊、陈维崧被称为清代“词家三绝”。3.“长相思”,词牌名,长相思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设计意图:以古诗文引入主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二、自主感悟,读懂词句。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聒(ɡuō)更(ɡēnɡ)2.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3.出示课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4.根据停顿,再次请同学们朗读,读得要有韵味。设计意图:根据停顿,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语感,读出独特体验。5.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词意,出示课件:①程:道程,路程。②榆关:山海关。③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指军营之多。⑤更:ɡēnɡ,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⑥聒:ɡ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⑦故园:故乡,家园。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6.全班交流,出示课件:(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在帐篷里住宿,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设计意图:把握文本意思,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融进文本。三、反复诵读,体会词情。出示课件:1.轻声自读,想象词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2.这种思乡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触景生情)3.找出写景的句子。出示课件:(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设计意图:这一单元的重点是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法,所以抓住写景的句子来体会词人的情感。4.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灯还亮着?(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语表现了声音嘈杂不好听?(聒)(4)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出示风雪画面)(5)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5.故园无此声。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写下来。6.师述: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指名与师合作读。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齐读。7.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四、课堂小结。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读)长相思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读)长相思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生:(齐读)长相思设计意图:多次朗读深化整首词的主题。五、拓展。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鸟的天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10个词语。2.朗读课文,明白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在厘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榕树的美丽。3.学习静态描写的方法。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鸟的天堂》。“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中有的天堂加引号,有的天堂不加引号?(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2.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代表作《家》《春》《秋》。1927年,他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1933年,巴金到广东新会访友时,途经新会天马河,看到一株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设计意图:由题目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生字词、学生读准这些词语。陆续白茫茫榕树纠正不可计数照耀涨潮树梢画眉应接不暇2.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多。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留恋:舍不得离开。3.出示课件,边读边思考:(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第二次,看到许多鸟。(2)哪些段落写的是第一次?哪些段落写的是第二次?课文第1—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第10—14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3)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设计意图:厘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三、学习第一部分,感悟大榕树的奇特、美丽。1.出示课件,朗读第1—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读第1—4自然段,从这一部分中,你能了解哪些内容?出发的人物都有谁?出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此时此刻文中人物的心情如何?2.默读思考:(1)第5—9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来。课文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在书上标注出来。(2)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3)有感情地读一读。3.学生边读边画边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1)这一部分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2)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4.师相机提问:枝干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5.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感叹?6.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么美的大榕树。7.学生欣赏大榕树的大和茂盛。8.小结: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设计意图:抓住大榕树的美丽,学习静态描写的方法。四、课堂小结。作者在鸟的天堂里见到鸟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4.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在鸟的天堂里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很快进入文本。二、感受众鸟纷飞的场景。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二)朗读第10—1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2)这次作者看到了很多鸟,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2.学生读文汇报:(1)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2)作者用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鸟的可爱、鸟的多。4.小结:这一部分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这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是动态描写。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己来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三、学习第四部分。1.要离开了,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1)“鸟的天堂”有适合鸟生活的大榕树、潮湿温暖的环境、当地人的自觉保护,所以这里的鸟儿们生活得十分自由、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2)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表示特定的称谓,所以加引号。2.让我们带着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再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设计意图:从读中感悟“鸟的天堂”的美,这样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就会自然生成。四、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法。本文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作者从根、干、枝、叶等方面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3.写文章时,恰当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设计意图:进一步感悟这种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为以后的习作作准备。五、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过渡:同学们,读了课文中的优美片段,大家有没有兴趣拿起笔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呢?1.教师鼓励学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场面,哪一个留给你们的印象最深刻呢?和同桌说一说。2.出示小练笔:描写一个优美的场面。3.教师点拨写法。(运用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等写法)4.指名朗读所写片段,集体评改。示例一: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田野里,金子般的稻谷笑弯了腰。一阵风吹来,地里涌起金黄色的稻浪,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并发出沙沙的欢笑声。高粱顶着火红火红的穗儿,好像一团烈火正在燃烧……这一切,仿佛在向人们报告丰收的喜讯。农民伯伯正在不辞劳苦地收割着庄稼,他们脸上流淌着劳动的汗水,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示例二:初见大海时,它是风平浪静的。它是那么沉稳而辽阔,海水平静得让人舒服,总觉得它孕育着无限生机。站在山顶上,一眼望去,它像一面巨大的蓝色明镜,没有丝毫的波浪,没有丝毫的响动,使人赏心悦目。但大海并不总是这样平静,不多时,大风骤起。一时间,海浪翻滚,前浪被咆哮着的后浪推动着,如千军万马疯狂地向堤岸发起猛烈攻击,溅起的浪花仿佛抛撒的万斛珍珠。这时,大海的咆哮声、海水撞击堤岸的碰撞声,汇成了一部交响曲。示例三:迎春花起得早,吹起了鹅黄的小喇叭,向人们宣告春天来了!如雪的樱花姑娘在春风中把片片花瓣撒向大地;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林、杏林像是喝醉了酒,脸颊绯红,又像朝霞染红了天空;田野里金色的油菜花吸引着成群结队的蝴蝶翩翩起舞;一大朵一大朵粉红的牡丹、芍药,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层层叠叠的花瓣在春风中跳起了华尔兹;一棵棵紫色的玉兰花,像一位位高贵的妇人亭亭玉立;娇嫩的海棠也笑盈盈地迎接春天的到来。春天来了,风中透着香,雨里裹着蜜,好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评改要点:(1)写作是否有序,条理是否清晰;(2)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3)场面描写是否生动;(4)语句是否流畅。六、总结拓展。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是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等方面,也可以是学习课文的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设计意图:拓展保护环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这样的设计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和谐,可谓一举两得。【板书设计】23鸟的天堂(静态)第一次:树大茂盛(动态)第二次:鸟多欢快赞美23*月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袅、嫦”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教学重难点】1.寻找足迹的心理变化。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曾经读过许多有关月亮的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与月相关的诗句。出示课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代指月亮)(苏轼)2.师: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文章。(板书:月迹)3.出示课件:作者简介。贾平凹(wā),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后写为贾平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的文章——《月迹》。设计意图:由描写月亮的诗句引入课文,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引入文本。二、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圈点勾画生字词。(2)思考: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关于谁的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设计意图:学生扫清障碍,整体感知课文。三、寻找月亮的踪迹。1.月迹就是月亮的踪迹,大家能从课文中概括出月亮踪迹的转换场景吗?明确:屋中院中沙滩2.文中谁的话引起了这些场景的转换?明确:奶奶的三句话——“月亮进来了!”“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3.出示课件:自学提示(一):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孩子们在“镜中——院中——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河中——眼睛里”寻到了月亮。月亮的特点:白道儿——半圆——满盈——无踪迹——玉玉的、银银的、多——小小的、多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期待——失望——羡慕——小心——惊喜——甜蜜(满足)4.老师总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感受到了月亮的美好,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求美的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寻找月迹,感悟月亮的变化,寻月就是寻美的过程。四、感悟“月迹”。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觉得好玩、有趣的地方,并说说你的感受或者理由。(用笔在旁边标注出来)2.学生自学并分组合作。3.交流成果。预设学生会谈到以下几处,出示课件:(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这句话让我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明明知道“我们”在盼着,却偏偏不让“我们”看见似的,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爬”表明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个个横格,就像是长了腿会爬一样,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2)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满满”表明月亮的圆;“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两个名词做形容词,也是一种比喻;“粗粗”表明桂树的壮;“疏疏的”表明枝叶不是很繁茂,银银的月光从枝叶缝隙里穿出,影影绰绰,幽静柔美;“累累”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的多。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3)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袅袅”形容花香,将无形赋予有形,仿佛都能看到花香在空气中弥漫、缭绕的踪迹;“淡淡的”写出香气似有似无;“痒痒的”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教师要边引导学生品味,边指导朗读。设计意图:通过找有趣的句子,感悟月亮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五、理解题意。1.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2.讨论,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月的轨迹。六、课堂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孩子们在追寻月迹的过程中,内心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你只要能不懈努力,就会发现它其实就在你的眼睛里,在你的心中。设计意图:由寻找足迹,上升到生活中对美的追求,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体现。七、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在我们生活的广阔世界有数不清的美好事物,只要用心寻找、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永恒的,文中的孩子是如此,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在学习这篇美文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都积极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上朗读课文,还是合作学习等方面,大家表现得都很好。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板书设计】24*月迹寻找月迹感悟月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即景

【教学目标】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教学重难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突出其动态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本单元课文中写景的优美句段,阅读其他写景的文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教师展示有关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特点,进而引出本次习作内容。导语: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是不是觉得大自然特别美丽、神奇呢?的确如此,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春、夏、秋、冬四季有序地更迭,带来四时不同的奇景;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循着规律随机降临,带来不同的惊喜;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在大地上繁衍生息,带来无限活力;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富饶的田野、草原,浩瀚的沙漠、海洋,更是将它装点得如诗如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有千万种方式去接触它,并了解、观察、感受它,当我们用笔将它加以描绘,把这些再现于字里行间时,就是景物描写。“即景”就是眼前景物的意思。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二、明确要求,选择内容。1.学生自由读习作要求。2.明确本次习作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3.明确具体习作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确定写作内容。(2)写作的对象是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3)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三、回顾课文,学习技法。过渡: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什么是写景作文。写景作文其实就是用文字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并借以抒发我们思想感情的一类作文。本单元的三篇现代文都属于写景类的文章,请同学们回顾所学,了解一些写好景物的方法。1.学生分组阅读本单元的写景文章,找出写景的句段,讨论交流。2.教师总结、指导写作方法。过渡:同学们的交流很精彩,这说明大家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描写景物的作文呢?现在老师教给大家三大“法宝”,看看会不会对我们的本次习作有用。(1)认真观察,抓住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学生在动笔写作之前,一定要先想好要写些什么,然后注意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把自己想到的词语写下来,以免忘记。再者,景物那么多,总不能一一描述,可以选几个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加以重点描写。比如写校园的景色,可能里面的小花园最有特色,小花园里面的石雕或者盆景又很有代表性,那么,写作时就要重点写小花园,写小花园时重点写其中的盆景或者石雕。(2)借助想象和联想,将自己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下来。学生观察好之后不要急着动笔,先想想该从何写起,要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比如,写小花园里的石雕,是从上往下写,还是先写前面再写后面?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描写顺序。具体来说,描写景物时,有以下三大顺序。(教师出示课件)①按方位的顺序来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由前到后等);②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来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③按时间顺序来写(可以写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按景物形成的过程来介绍)。(3)善用修辞点缀语言,借景抒发自我情感。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有很多景物的美会很抽象,这时可以用上一些贴切的形容词或者修辞手法来加以描述,表达效果会更好,所描写的景物也将更加生动形象,如所学课文中的语言。此外,学生在写作时要积极思考自己描述景物的美是为了什么,在描述景物的同时要抒发自己的喜爱和赞叹之情。预设: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结合所学课文中的相关句子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四、精选素材,完成初稿。1.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观察过的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选择印象最深刻的景物。过渡:同学们,总有一处景物让你们流连忘返,让你们难以忘怀。请大家仔细回想这处景物的特点,把它的动态变化记录下来,推荐给其他同学。2.同桌互读对方选取的景物,评一评这处景物的特点是否突出,动态变化是否明显。教师巡视,相机指导。3.指名读读自己的习作片段,并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原因。示例:刚回教室,天空就灰暗起来,狂风席卷,发出恶魔般的嘶吼声。树枝摇晃着,好像无助的手,在这大风中想抓住什么东西来停止摇晃。我们透过窗户,只见窗外一片混乱,许多看不真切的东西从空中飞过,一次又一次地拍打着窗户。大家都惊呼起来,望着窗外,呆了。解说:这个片段成功地将大雨到来前教室外的景物变化描绘得活灵活现,突出了窗户外风大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好像真切地感受到了大雨即将到来的变化。4.练习写草稿。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和教师的点评,按照习作的要求,打好草稿。五、点评习作,修改誊写。过渡:说太多理论都没用,关键是要同学们能灵活运用,那现在就到了大家一展身手的时候了。老师再提醒一遍,看到题目不要急着下笔,一定要先想清楚,确定要写的内容以及描写的顺序再动笔!1.学生完成习作,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范文一:雨中即景今天天气十分闷热。没有一丝风,树木一动不动,湖水也静得像一面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白光。这一刻,整个大地仿佛都沉睡了,安静得出奇。空气似乎也凝固了,让人感到十分不舒服,连呼吸也觉得困难。①突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美妙而优雅的“沙沙沙”的声音,宛如一曲配着节奏的乐曲。原来是起风了!树枝应和着曲子翩翩起舞,各自表演着精彩的节目,风儿就成了热情的观众,它们忘情地拍着手,直赞叹:“你们的表演可真棒!”②慢慢地,太阳被堆积起来的黑云遮掩了,光线暗淡下去。这一定是太阳公公粗心大意,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给天幕染上了一层黑色。③顿时,天上出现一条亮线,这该是闪电爷爷的“杰作”吧,它应该在学画画。很快,传来了“轰隆轰隆”震耳欲聋的雷声,雷公公批评了闪电爷爷。它之所以大发雷霆,是因为闪电爷爷的作品不合格,不应该展示给人间。不过,雷公公的火气也太大了,那训斥声噼里啪啦的,比鞭炮声还猛!④不久,天庭好像接到了紧急任务似的,慌慌张张地向人间泼水,拼命地泼个不停。“嘀嗒嘀嗒”“咚咚”“哗哗”……那雨时大时小,时粗时细,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总是捉弄人们。那雨声更是奇妙无比,各种各样,一点儿也不单调。有时像海浪翻滚不息,有时像乐队在演奏浪漫的小曲,有时又如小孩子的哭声。⑤雨水砸在地上溅起了无数像黄豆大小的水泡,路旁的野花在风雨中摇晃,有些已趴在了地上……⑥不知不觉雨停了。大地恢复了平静,人们也高高兴兴地走出来散步。花儿上的“珍珠”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公鸡也得意扬扬地“喔喔喔”大叫,青蛙在田野里不时地哈哈大笑……⑦句段赏析:①从多方面着笔写雨来临之前天气的特点:闷热,空气凝固。②树枝在风的吹动下,好像是在演奏、跳舞,比喻生动形象。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写活了,恰当地表现了天气的变化。④想象丰富、神奇而又恰当,能引起读者的联想,留下深刻的印象。⑤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雨声的奇妙无比。⑥本段描写雨来临时景物的变化:乌云、太阳、雷声、闪电,以及雨形、雨声。条理清晰,特征鲜明。⑦最后写雨后情状,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总评:这篇习作很有特点,首先小作者观察仔细,抓住了雨来临前各种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其次描写有序,大体上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其中详写了雨中的景物变化。文章最鲜明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想象大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景物写得有生命、有情感。这篇《雨中即景》可真是有景有情也有意啊!范文二:月夜即景听新闻说今天晚上有月食,晚上我们早早吃完饭,就到院子里等待观看月食。①这时,一轮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灰色的天空中。我漫步在院子里,只见天色越来越暗,一轮圆月越来越明亮。18点48分,阴影悄悄地从下面爬上了月亮。慢慢地,阴影越来越大,月亮就像被咬了一口的圆饼。阴影越变越大,月亮像一条弯弯的小船。②“咦,月亮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现在缺了这么一大口呢?是不是奶奶说的那只天狗把它吃了?”一旁的小弟弟惊奇地叫起来。③我和爸爸听了哈哈大笑,爸爸向弟弟解释道:“以前科学不发达,人们不懂得月食是怎么回事,还以为是天狗吃了月亮。人们担心天狗吞掉月亮,就拿着盆,拎着锣,跑到外边用木棒敲敲打打,想把天狗吓跑。其实,月食是太阳、地球、月亮三个天体恰好处在同一条直线时,太阳到月球的光逐渐被地球的影子遮蔽而形成的现象。”④说话间,月亮像一条细眉了。不一会儿,只剩下一条线。渐渐地,细线的光越来越淡,月亮只剩下一个古铜色的影子了。又过了一会儿,月亮被黑暗吞没了,整个夜空一片黑暗。⑤19点54分,在黑暗中爬高了一些的月亮,左侧露出了细弓似的光芒。月亮渐渐大起来,像一叶细柳,又像一把镰刀,又像一只侧放的白碗。⑥20点23分,我隐隐约约看见了古铜色的月亮,而且越来越亮,越来越大,月亮终于复圆了。句段赏析:①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简洁明了。②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句,写出了月亮由圆变缺的过程。③小弟弟的话富有童趣,体现了孩子的天真。④借爸爸的话介绍了天狗吃月的故事和月食形成的科学原因。⑤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月亮消失的经过。⑥一组比喻句形象贴切,写出了月亮逐渐变化的形态。总评:这篇习作按照时间顺序,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月食形成的原因,又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月食全过程中月亮的不同形态。文章值得称道的是小作者对月亮的观察非常细致,将不同时间段不同形态的月亮都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让人不禁浮想联翩。3.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过渡:“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写好以后通过修改也可以锦上添花。(1)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2)同桌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讨论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合理修改意见再次进行修改。(3)教师批改。多批少改,提出修改意见。六、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学们,今天的作文课很顺利,这得益于同学们的准备充分和积极主动。我们从这次作文训练中明白了“即景”作文也就是写景类作文。我们只要勤观察、细心思考,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把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详略得当地写下来,就能写好这方面的习作。从实际训练来看,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当然,作文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观察、练笔的习惯。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像今天一样顺利完成作文训练,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2.交流写作收获。预设:掌握写景方法,如立足观察,抓住特征;层次分明,动静结合;文辞优美,抒发感情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2.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3.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4.背诵《渔歌子》。【教学重难点】1.品味优美的写景句子,并试着仿写。2.学习设计宣传海报。3.想象《渔歌子》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阅读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子,分析其写作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学习制作海报的方法。【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单元回顾,激趣导入。导语: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四篇课文(包括三首古诗词)的作者都是妙笔生花,描绘了优美的景色,让我们在读时脑海里会呈现出一个个画面,带给我们美的享受。那么,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我们可以品读文中的一些优美的句子来探究。2.教师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品味、分析。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3.学生朗读体会,交流感悟。明确:(1)前两段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这棵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让人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作者在描写中表达出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2)最后一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上了。“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圆便满盈了”,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方法点拨:“动静结合”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与意境的和谐统一。它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化动为静,以静衬动;也可以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还可以动静结合,动静互衬。4.交流总结。小结:由此可见,要想把所见到的景物描写下来,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我们要根据需要学习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如上面讨论交流中出现的动静结合、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等。当然,写景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地品味、探讨、积累,并逐步学会运用。二、词句段运用(一)。1.明确要求。教师课件出示制作海报的要求。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吸引人。明确:有能打动人的宣传语;配上好看的图画。2.了解海报。3.学生分小组搜集制作海报的方法,讨论交流。(教师出示制作方法)第一,找好中心思想。要想好宣传的主题,所有设计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第二,打草稿。把计划的内容写在草稿纸上,可以设计几套方案供选择。第三,定主色调。在草稿上把大体的色调勾勒一下,找到自己理想的颜色。第四,调整结构。设计要以突出主题为目的,调整海报的整体结构。第五,强调宣传标语。在结构和色彩上都要强调宣传标语,突出宣传思想。4.学生交流宣传语的写法,展示自己的宣传语。过渡:海报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宣传语,它往往直接展现了海报的用途和目的。我们制作元旦联欢会海报的目的是欢庆新年、表达祝福,那么它的宣传语就应该以祝福为主。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同学们有什么祝福要送给大家呢?让我们一起说一说吧!(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示例:生:新年新气象,开启新希望。生: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的挑战,新的机遇。生:新年伊始是元旦,万象更新又一年。生:新年制定新目标,努力奋斗创佳绩。生:元旦到,让心情变得不一样,让日子过得更流畅,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愿你幸福心花放!写法点拨:标语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具体来说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字数要适中。海报上的标语为了醒目,一般字体比较大,所以字数不宜过多。(2)句式要整齐。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即使是较长的句子,也多为字数较少或结构较简单的句子,如对比句、对偶句、排比句。(3)修辞要鲜明。宣传语中运用修辞手法是为了把词句修饰得优美、生动、感人。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言有尽而意无穷。(4)适当押韵。在句尾押韵可以让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便于人们记诵。5.教师展示元旦海报。6.学生制作元旦海报,交流评议,展示。三、课堂回顾。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品读了课文中写景的优美句子,分析并积累了一些写作技法,提高了我们阅读欣赏和写作的能力。我们还学习了元旦海报的制作,特别是学写元旦联欢会宣传语。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小组交流环节,同学们展现出了优秀的写作意识,每个小组的交流展示都很丰富、精彩。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学习劲头。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仿照例句,把一个画面写具体。2.背诵《渔歌子》,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惬意。【教学过程】一、词句段运用(二)。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品读了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也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你们是不是也想一试身手,写一些具体而优美的句子呢?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就有让我们施展身手的一项训练,我们都来试一试吧!教师出示语段,引导学生体会。第一组◎一只画眉飞来飞去,还唱着歌。◎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第二组◎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2.学生朗读,小组讨论,交流体会。交流后明确:第一组中,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体,用“飞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