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新题训练2专题36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山水田园(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新题训练2专题36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山水田园(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新题训练2专题36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山水田园(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新题训练2专题36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山水田园(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新题训练2专题36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山水田园(基础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6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山水田园【基础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这是他最终辞官的主观原因。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诗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归隐的原因,又为下文描写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作引子。C.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结,既回答了为什么津津乐道于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又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D.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质朴的图画,田园风光以其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2.简析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思隐(清)尤侗寄语青山,为我筑、数椽茅舍。更计较、凿斯池也,衡门之下。屋后十弓①放笋竹,墙边五亩栽桑柘。还留些、隙地种梅花,依台榭。北海钓,南山射。东墅弈,西园画。有邻翁来往,鸡豚春社。笑问老妻能去否,蒿簪藜杖归休罢。但囊中、尚乏买山②钱,从天借。(注)①弓:古代丈量地亩的工具和计量单位,五尺为一弓。②买山,指归隐。3.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凿斯池”“放笋竹”“栽桑柘”“还留些、隙地种梅花”写出了词人萌生思隐之心后对居住环境的考虑安排。B.下片“北海钓,南山射。东墅弈,西园画”运用互文手法,想象退隐之后的悠闲自得、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C.下片“东墅弈”“有邻翁来往”“笑问老妻”不同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是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的体现。D.词的题目为“思隐”,而结尾说“但囊中、尚乏买山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思隐而不得的痛苦无奈之情。4.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并加以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的轻松愉悦。B.“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生活很艰辛C.诗歌写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田园桑麻的长势,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D.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常片段,写出了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镜湖野老所居马戴湖里寻君去,樵风①往返吹。树喧巢鸟出,路细葑田②移。沤苎③成渔网,枯根是酒卮。老年唯自适,生事任群儿。[注]①樵风:顺风。②葑田: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③沤苎:沤麻。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到镜湖边寻找的“君”,就是题目中的“野老”,即村野老人。B.颈联写渔网是沤麻织成,酒杯是枯树蔸制成的,突出了野老的贫困。C.尾联说老年唯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至于生计的事则任儿子们去做。D.全诗描写了野老的生活环境和简朴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其生活的羡慕。8.颔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归田园四时乐二首(其二)欧阳修(宋)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①密啼晚莺,海石榴②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田园乐七首(其六)王维(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注)①棠梨:是一种野梨,落叶乔木。②海石榴:又名赤丹,茶花的一个品种。9.下列对欧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夏天小满节气的田园之美,充满闲适、悠然的乡村野趣。B.起笔工丽绚烂,描绘出一幅夏风吹拂青草,婆娑绿影掩映茅舍的景象。C.近处麦田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像小孩那样娇憨可爱。D.“乞身”也叫作“乞骸骨”,就是请求退隐,使骸骨归葬故乡的意思。10.鉴赏“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11.同样是描写田园生活,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注)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注)药:芍药。1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从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于清幽静谧中又增添了一份温馨。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羡慕。D.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隐逸环境的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仕途的失落和怀才不遇的愤懑。13.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池上早夏白居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时期的作品,描写初夏池塘边的景色和自己的闲居生活。B.首联写晚春雨后池塘积水深,夏木繁茂枝丫交错;既点了季节,又衬托出雨大。C.小船被雨打乱如同没有组织的渡家,篱笆疏散好像是江村,表现出作者的隐忧。D.作者静下来坐在睡床的席子上拂弄琴弦,同时打开酒窖取上香浓美酒独自品味。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态?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感春十三首(其一)[宋]张耒①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揽。雨余尘埃少,信马不知远。黄乱高柳轻,绿铺新麦短。南山逼人来,涨洛清漫漫。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将绽。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携酒莫辞贫,东风花欲烂。感春十三首(其八)[宋]张耒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②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注]①此两首诗是张耒早年任寿安(在今河南宜阳县境)县尉时所写。②鸣鸠唤妇的俗语起兴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北方乡村春天生机盎然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B.《感春(其一)》写南山迎面,“逼”字化动为静;清洛初涨,“漫漫”音韵和谐舒缓。C.《感春(其八)》以老农与妻子的对话作为全篇的重点,略加着墨,人物形象就很丰满。D.这两首诗以散行为主,间用对句,不追求言语句读之奇,语言风格上尤能显示平淡之美。17.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既相连续,又相区别,尤其在人和自然的处理上区别明显。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江城子苏轼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①。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②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在老友的帮助下求得东门外东坡故营地数十亩。开垦耕种,自号东坡居士。②陶渊明50岁游斜川,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做斜川诗。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似无理而实妙,开篇即具有奇句夺目之效,言说唯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B.词的下阕暗含东坡雪堂之景似当日斜川之景,既引出苏轼对陶渊明斜川之游的向往,又饱含着深沉的感慨。C.“吾老矣,寄余龄”,既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又表达了苏轼纵情山水,渴盼终老于此的心愿。D.本诗写景富于立体感,鸣泉、山亭、远峰等景物,声色相映,错落有致,写出了田园景物的恬静与清幽。19.词的第二句写“只渊明,是前生”,请结合全词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分析苏轼和陶渊明在人生境遇和情感上的异同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宋]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以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副闲适优雅的溪桥野渔图:烟雨朦胧之中渔翁醉酒憨眠,四周悄无声息。B.三四两句写词人疏懒无力,愁意悠长,因为渔翁醉酒无法渡他到溪流对岸去游赏花草飘香的春景。C.最后两句写词人决心归隐,但到底归向何方,是山野还是田园,却不明确告知,显得含蓄自然。D.全词多处化用杜甫诗句而又契合意境,如“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等,体现了作者“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脱胎换骨”的文学主张。21.请赏析“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的表达技巧。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①王维暮持筇②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注)①感化寺在陕西西安市辖县蓝田,此诗是王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此时,王维与好友裴迪同游同咏感化寺。②筇:筇竹,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傍晚时分,诗人王维手持竹杖,与好友裴迪相约虎谿,两人一起前往感化寺游览。B.颔联写暮色催促游山之客及时赶路,这时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的流水声,循着曲折环绕的流水,诗人来到了自己的客房。C.颈联上句描写感化寺周围的野花丛生盛放,下句使用拟人手法,写山谷中的鸟儿因怕打扰了周围的环境,只敢轻叫一声。D.王维常常在诗中融合绘画技巧,让诗歌景致鲜明,这首诗描写了暮色中的感化寺及其周围的幽静景致,亦是诗中有画。23.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24.这首诗在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营造出怎样的一种氛围?请简要分析。25.“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山客什么样的心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②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③。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漉:过滤。③近局:近邻。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以诗人一天工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仕途之艰辛与生活之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C.“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这样的饮酒场面,虽然很寒酸,但也可见诗人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好、往来密切。D.最后两句中,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刚开始的新生活也正如这旭日一般灿烂,这是全诗传神的点睛,是乐章的主旋律。27.本诗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28.这首诗在题材上属于()。A.写景诗 B.咏怀诗 C.咏物诗 D.送别诗29.下面对于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缠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B.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C.“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D.诗人的画笔,震撼人心,繁复细腻,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30.最后两句运用了典故,请指出并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徐再思(元)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31.标题中“普天乐”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__________。32.对本作品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景视角从高到低,色彩红白对比鲜明,景色绚烂。B.“鸥鹭”两句中,“栖”和“下”两字一动一静,动静相宜。C.“万倾”句,以夸张和想象手法写出水面浩瀚,美若天宫。D.“水晶”句中,“冷”字反衬红霞之暖,“浸”字富有动感。33.有诗评家认为,此曲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老树”“乌鸦”意象营造了不同的意境。请对此作简要分析。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②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庥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释:①轮鞅,泛指车马。②墟曲,乡野。3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 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B.“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 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C.《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而本诗着意写出乡居生 活的宁静,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 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35.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怎样的乡村生活?并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①将:岂,难道。②纪:经营。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多佳日”领起全篇,说明诗歌展现的是四季常有的乐趣,虽无一字刻画景物,却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风光的清爽和诗人兴致的高昂。B.“农务各自归”上承三、四句招饮之事,展现了与邻居交往的无拘无束;又下启后句相思之情,“辄”字展现了与邻居情意的真挚淳朴。C.“此理将不胜”承接上文,转入议论说理,诗人认为人生哲理也不应该被忽视,展现了诗人在移居后对躬耕劳作和生命哲思的双重追求。D.本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穿插交游、劳作之事,用语自然,文气畅达,全诗看似散缓,实则浑成,展现了诗人任情适意的自然之乐。37.本诗和《归园田居(其一)》都表现了诗人躬耕田园的喜悦之情,但表达方式和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田舍(南宋)范成大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38.从__________、黄稻等意象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____(季节)的农家生活场景。39.诗歌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表现田舍之“乐”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鳬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注:①高启:字学迪,明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胃丘乡同隐居时。②纬车:纺车,抽茧出丝的工具。4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野鸭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点题,更见情趣盎然。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并不规范。41.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4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行到东溪之由,即为了“看水”,开篇“闲意”就已暗含其中。B.诗歌中的第三句化用杜甫《漫兴》中的“沙上凫雏傍母眠”,意象生动,跃然纸上。C.诗歌中的第六句写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的冲洗,像筛子筛过后的洁净,表现了溪流急速的特点。D.尾联“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照应了第二句,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使全篇结构严密。4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各题。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①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嵇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4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C.尾联表达了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人生境界的赞美;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45.诗的颈联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习题。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6.下列对诗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从做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实际上仅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B.诗句中的“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从而反衬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热爱。C.“暧暧远人村”,是说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暧暧”,意思是模糊不清。D.“守拙归园田”一句,表现了陶渊明安守本分、清贫乐道的思想。“守拙”的意思是说陶渊明本性朴实,不善于做官。47.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48.这首诗在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唐包何郎官休浣怜迟日①,野老欢娱为有年②。几处折花惊蝶梦,数家留叶待蚕眠。藤垂宛地萦朱履,泉迸侵阶浸绿钱③。直到闭关朝谒去,莺声不散柳如烟。注解:①郎官休浣怜迟日:郎官,指程员外;休浣,官吏按例休假;迟日,指春日。②有年:丰年。③绿钱,青苔。49.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几处折花惊蝶梦”承上“郎官休浣怜迟日”句。B.“数家留叶待蚕眠”承上“野老欢娱为有年”句。C.颔联中“惊”“待”两字,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D.颈联中写到藤蔓“萦朱履”,融入了人的情感。50.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A.雄浑悲壮 B.哀怨凄婉 C.闲适清雅 D.平淡自然51.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阅读下面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52.这首诗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顺序,描绘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场景。53.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来。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康。②鸂鶒(xīchì):—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种树。54.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其淳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供托处“我”流连忘返的心情。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导出都是的桑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55.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阅读诗歌,根据要求答题。归辋川(注)作王维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注)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5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B.“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D.“东皋春草色”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57.下列诗词中加点词语与本诗中相同的词语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A.叠叠远山横翠霭,娟娟新月耿黄昏。(陆游《题接待院壁》)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D.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58.《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结合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59.诗歌第二句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60.诗歌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赏春胡衹遁梨花白雪飘,杏艳紫霞消。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野桥,路迢,一弄儿春光闹。夜来微雨洒芳郊,绿遍江南草。蹇驴山翁①,轻衫乌帽,醉模糊归去好。杖藜头酒铫②,花梢上月高,任拍手儿童笑。[注释]:①山翁,即山简,字季伦,西晋名士,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子,好酒。②铫(diào),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61.请赏析“一弄儿春光闹”一句中“闹”字的妙处。6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南园韦应物清露夏天晓,荒园野气通。水禽遥泛雪,池莲迥披红。幽林讵知暑,环舟似不穷。顿洒尘喧意,长啸满襟风。6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夏日清晨的南园景色:天刚破晓,清露泠泠;荒园之中,雾气缭绕。B.颔联描写水鸟和莲花,对仗工整,炼字精当;“遥”“迥”二字表明其为远景。C.“泛雪”“披红”两处均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仅富有色彩美,还具有动态美。D.颈联抒写游园感受:置身幽林,暑气顿消;乘舟环游,仿佛水路无穷无尽。64.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鲁山山行①梅尧臣适与野情惬②,千山高复低。妙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③,云外一声鸡。(注)①鲁山:县名,今属河南,境内有同名的山。②惬:恰当,相合。③何许:何处。6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野情”,是指诗人面对自然山野独有会心而产生的情趣。B.诗人对鲁山山中的气候物种、幽居人家都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C.诗人笔下的鲁山,山势高低起伏,错综变化,颇有曲径通幽的妙处。D.本诗融情于景,在充满情趣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66.本诗第四联以“云外一声鸡”越发衬托出山野的宁静。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种“以动衬静”的写法一项是A.青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杜甫《题张氏幽居》)B.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C.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白居易《晚秋夜》)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67.元代诗评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谈到这首诗时说:“……‘熊’‘鹿’一联,人皆称其工,然前联尤幽而有味。”在方回看来,第二联比第三联写得有味道。你更喜欢哪一联?为什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68.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滁州西涧的景色,生在涧边的野草,岸上树林的黄鹂啼鸣,带雨的春潮,野渡的小舟自然摆横。给我们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B.本诗所选的景物较平常,也显得平静,单纯是作者游玩所见所闻,没有露作者的心迹。C.“春潮”“野渡”也反映了作者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D.首句的“独怜”,包含了作者对那些无声息者抱有一丝同情。69.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专题36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山水田园【基础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这是他最终辞官的主观原因。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诗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归隐的原因,又为下文描写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作引子。C.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结,既回答了为什么津津乐道于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又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D.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质朴的图画,田园风光以其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2.简析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答案】1.D2.①诗作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喻为一只关在笼中的鸟,现在辞官归隐就像鸟脱离樊笼,到大自然中去一样轻松愉快;②用“尘网”“樊笼”比喻庸俗、黑暗的官场;③以“故渊”“旧林”比喻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贴切形象,内容的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错误,本诗描绘田园风光用的是“白描”手法,而不是夸张手法。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故渊”“旧林”比喻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贴切形象,内容的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用“尘网”“樊笼”比喻庸俗、黑暗的官场。诗作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喻为一只关在笼中的鸟,现在辞官归隐就像鸟脱离樊笼,到大自然中去一样轻松愉快。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思隐(清)尤侗寄语青山,为我筑、数椽茅舍。更计较、凿斯池也,衡门之下。屋后十弓①放笋竹,墙边五亩栽桑柘。还留些、隙地种梅花,依台榭。北海钓,南山射。东墅弈,西园画。有邻翁来往,鸡豚春社。笑问老妻能去否,蒿簪藜杖归休罢。但囊中、尚乏买山②钱,从天借。(注)①弓:古代丈量地亩的工具和计量单位,五尺为一弓。②买山,指归隐。3.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凿斯池”“放笋竹”“栽桑柘”“还留些、隙地种梅花”写出了词人萌生思隐之心后对居住环境的考虑安排。B.下片“北海钓,南山射。东墅弈,西园画”运用互文手法,想象退隐之后的悠闲自得、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C.下片“东墅弈”“有邻翁来往”“笑问老妻”不同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是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的体现。D.词的题目为“思隐”,而结尾说“但囊中、尚乏买山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思隐而不得的痛苦无奈之情。4.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并加以分析。【答案】3.D4.①志趣高雅:对居住环境的考虑安排、退隐后人物富有情趣的活动、梅竹的君子形象可看出。②风趣洒脱:“囊中、尚乏买山钱,从天借”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不羁、幽默风趣。③安贫乐道:囊中羞涩、“蒿簪藜杖”却依然想归隐,想保持高雅的情趣,可见其安贫乐道。【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达思隐而不得的痛苦无奈”错误,结合后面的“从天借”可知表现了词人的洒脱风趣,所以不是痛苦无奈之情。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从上阕来看,作者将要在“青山”深处,为自己修“数椽茅舍”,凿池、种竹、栽桑、种梅花,从他安排的居住环境可见,他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从下阕来看,作者为自己安排的退隐后的生活,“北海钓,南山射。东墅弈,西园画”,钓鱼、射箭、下棋、绘画,十分风雅;再加上上阕中“竹”“梅”形象的衬托,可见他是一个志趣高雅的诗人。从“但囊中、尚乏买山钱,从天借”可见,他为自己安排的这些住处、活动固然美好,却囊中羞涩无法买到这样一处地方,作者称要“从天借”,丝毫不以贫穷为意,可见他的风趣幽默,洒脱旷达。从“蒿簪藜杖归休罢”“囊中、尚乏买山钱”可见,他生活贫困,然而即使是贫困的生活也没让他丧失了对高雅志趣的追求,可见其安贫乐道。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的轻松愉悦。B.“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生活很艰辛C.诗歌写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田园桑麻的长势,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D.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常片段,写出了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5.B6.①喜悦之情。所种的庄稼一天天生长,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令人感受高兴。②担忧之情。庄稼长势很好,反而更担心风霜雨雪到来,使庄稼受到摧残,如野草般零落,心怀恐惧③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一喜一惧,反映了诗人经过乡居劳作的洗涤,心灵更加明澈,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到处都是废墟”表述错误。“墟曲”是乡野,“曲”是隐辟的地方,不能理解成废墟;“生活艰辛”表述错误,于文无据。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这两句是说,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降临,庄稼凋零如同草莽。当然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惧,反映着经过乡居劳动的洗礼,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纯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表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镜湖野老所居马戴湖里寻君去,樵风①往返吹。树喧巢鸟出,路细葑田②移。沤苎③成渔网,枯根是酒卮。老年唯自适,生事任群儿。[注]①樵风:顺风。②葑田: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③沤苎:沤麻。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到镜湖边寻找的“君”,就是题目中的“野老”,即村野老人。B.颈联写渔网是沤麻织成,酒杯是枯树蔸制成的,突出了野老的贫困。C.尾联说老年唯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至于生计的事则任儿子们去做。D.全诗描写了野老的生活环境和简朴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其生活的羡慕。8.颔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赏析。【答案】7.B8.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镜湖野老所居的安宁自适环境。“树喧巢鸟出”用鸟在树上的巢中啼唱的喧闹之景衬托鸟出之后湖边一片安宁的静景;“路细葑田移”则用湖边小路蜿蜒的静景衬托湖中葑田在风中移动的动景。【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突出了野老的贫困”赏析不正确,应是突出野老的自然本性。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是“树喧巢鸟出,路细葑田移”,此句表现镜湖环境的安静。上句“树喧巢鸟出”描写鸟儿从巢中钻出,叽叽喳喳地鸣叫,恰恰说明此地无人打扰,鸟儿自由自在。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鸟在树上的巢中啼唱的喧闹之景衬托鸟出之后湖边一片安宁的静景,描写镜湖野老所居的安宁自适环境。下句“路细葑田移”,“葑田”是“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小路蜿蜒不动,恰恰衬出葑田的移动,这是以静衬动。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归田园四时乐二首(其二)欧阳修(宋)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①密啼晚莺,海石榴②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田园乐七首(其六)王维(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注)①棠梨:是一种野梨,落叶乔木。②海石榴:又名赤丹,茶花的一个品种。9.下列对欧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夏天小满节气的田园之美,充满闲适、悠然的乡村野趣。B.起笔工丽绚烂,描绘出一幅夏风吹拂青草,婆娑绿影掩映茅舍的景象。C.近处麦田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像小孩那样娇憨可爱。D.“乞身”也叫作“乞骸骨”,就是请求退隐,使骸骨归葬故乡的意思。10.鉴赏“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11.同样是描写田园生活,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答案】9.B10.作者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初夏小满时节农家生活的闲趣画面:野梨花开颜色如雪,耳畔黄莺啼叫婉转;石榴花开艳丽如霞,山中小鸟啁啾鸣叫。色彩对比强烈,对仗工整,音韵和谐。11.同:两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异:王维的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质朴的山野生活和闲适田园生活浓浓的依恋、珍视和喜爱;欧阳修描绘了一幅惬意、淳朴的农家生活画,流露出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羡慕与向往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历尽沧桑的感慨和自己没有及早归隐的遗憾和懊悔。【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起笔工丽绚烂”错。“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诗歌起笔平淡,语言朴素。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此句描写初夏景色,视听结合,色彩艳丽,写出了农家生活的闲趣。“野棠梨密”描写野梨花开,一个“密”字给人层层叠叠之感,写出花朵的繁盛,这是视觉上的享受;“海石榴红”描写石榴花开,一个“红”字侧重写石榴花如火如霞的颜色,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感受。这两种花朵一红一白,色彩对比鲜明,惹人喜爱。而“啼晚莺”和“啭山鸟”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初夏晚景,黄莺在密密的野梨花中藏身,只是偶尔传出几声莺啼;火红的石榴花中也不时传来婉转的鸟鸣。鸟儿虽未现身,却更惹人遐思。且鸟儿的鸣叫恰恰衬出环境的安适寂静,切合山村田园风光。有花有鸟,颇似一幅工笔画,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先看王诗。诗歌首先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质朴的山野生活和闲适田园生活浓浓的依恋、珍视和喜爱。再看欧阳修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惬意、淳朴的农家生活画。诗歌从初夏田野的南风写起,再写到小小茅舍在草木丛中掩映,颇有隐居的野趣;再写到农家生活,麦穗初齐,桑叶正肥,一家人正在辛勤的劳作,老翁凭借多年经验知道今年丰收在望,而来送饭的妇人也知道今年时节不错,再加上玩耍的稚子,吃的饱饱的蚕儿,处处呈现出一片和乐而富有生机的美好画面。再加上花朵盛开,鸟鸣婉转,给这幅画面勾勒出一片美丽而富有生机的背景。从中我们能够探查到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羡慕与向往之情。而“我独知之归不早”与“顾我蹉跎已衰老”则表达了历尽沧桑的感慨和自己没有及早归隐的遗憾和懊悔。由此可见两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差别在于欧阳修的诗歌还表达了没有及早归隐的遗憾和懊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注)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注)药:芍药。1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从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于清幽静谧中又增添了一份温馨。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羡慕。D.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隐逸环境的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仕途的失落和怀才不遇的愤懑。13.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答案】12.D13.颈联运用了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宿”字赋予花以人的情态,说花的影子也仿佛同作者一样借宿在茅屋,显得尤为生动;“滋”字则生动地写出了种满芍药的院落因久无人来而渐生青苔的情景。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和谐、美好的月夜图,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隐居环境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D.“同时也暗含着对仕途的失落和怀才不遇的愤懑”错误。全诗前三联通过王昌龄旧居的环境描写,借清溪、孤云、青松、苔纹等意象表达了对王昌龄人品的敬佩与褒扬。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示将追随王昌龄而去,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整首诗表面上似乎表达了对王追求隐逸的仰慕,但此时王昌龄已登仕路,所以尾联的“亦”字乃为虚晃,故意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真正的意思是婉转地规劝王昌龄应该坚持初衷而归隐,不含有“暗含着对仕途的失落和怀才不遇的愤懑”的意思。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理解诗句含义:这两句写夜宿茅屋,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分析诗句表现手法特点及诗句蕴含的感情:本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滋苔纹暗指主人王昌龄已好久不在,此时院落环境幽静。从诗句的局部看,“宿”字是“住宿”的意思,这就赋予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的描写了花的影子也仿佛同作者一样借宿在茅屋,表现和谐、美好的月夜图景。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和谐、美好的月夜图。这就暗示主人不在已久,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隐居环境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因为主人不在,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池上早夏白居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时期的作品,描写初夏池塘边的景色和自己的闲居生活。B.首联写晚春雨后池塘积水深,夏木繁茂枝丫交错;既点了季节,又衬托出雨大。C.小船被雨打乱如同没有组织的渡家,篱笆疏散好像是江村,表现出作者的隐忧。D.作者静下来坐在睡床的席子上拂弄琴弦,同时打开酒窖取上香浓美酒独自品味。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态?【答案】14.D15.(1)整日慵懒清闲无所事事,只能不时地逗弄不懂事的小孙子。(2)作者已步入晚年,还不适应风平浪静的生活,显出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心中的烦闷。【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作者静下来坐在睡床的席子上拂弄琴弦”错误,这里的“静”侧重“闲”,“床席”指坐塌或坐卧工具,所以“睡床”表达绝对曲解诗意;“静拂琴床席”指闲静下来时就坐在席子上弹弹琴。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句子含义、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翻译:晚春初夏的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塘里的水积得很深,抬头望头顶的枝丫上已经长出了叶子。远处几只船好像没有组织的渡家一样散乱的排着,旁边村落篱笆疏散,好像只是一个小的江村。闲来无事静静地抚摸着琴床,突然想起打开酒窖,取上一瓶好酒来独自品味。终日无事,只能不时地逗逗还不懂事的小孙子。“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最后这两句诗,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态,诗人好像在跟我们“炫耀”他那可爱的小孙子一般:你看我这一天到晚的也没啥事需要操心的,还好我那可爱的小孙子常伴在我身旁,时不时的逗弄一下。但是需要把握“慵闲”和“无一事”,可知作者对自己的闲居生活是不满意的,从前面写景的基调也可看出。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映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但是之前强烈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仍然有烙印。所以离开朝廷之后闲居,再也不能兼济天下了,自然流露出无奈和烦闷的心态。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感春十三首(其一)[宋]张耒①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揽。雨余尘埃少,信马不知远。黄乱高柳轻,绿铺新麦短。南山逼人来,涨洛清漫漫。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将绽。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携酒莫辞贫,东风花欲烂。感春十三首(其八)[宋]张耒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②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注]①此两首诗是张耒早年任寿安(在今河南宜阳县境)县尉时所写。②鸣鸠唤妇的俗语起兴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北方乡村春天生机盎然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B.《感春(其一)》写南山迎面,“逼”字化动为静;清洛初涨,“漫漫”音韵和谐舒缓。C.《感春(其八)》以老农与妻子的对话作为全篇的重点,略加着墨,人物形象就很丰满。D.这两首诗以散行为主,间用对句,不追求言语句读之奇,语言风格上尤能显示平淡之美。17.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既相连续,又相区别,尤其在人和自然的处理上区别明显。请简要分析。【答案】16.B17.内容连续:(写出一个即可)①《感春(其八)》“沽酒饮其妇”“丰年坐可待”基本上是《感春(其一)》“年丰妇子乐”,“携酒莫辞贫”二句所写农事的延伸和放大。②《感春(其八)》“新绿已映土”“新泽至已屡”是《感春(其一)》“雨余尘埃少”“绿铺新麦短”所写天气和景色的延续。内容区别:①《感春(其一)》写雨后信马游春时看到的郊野秀色,一幅自然景物速写,全面铺写春景,人在景中,人是其中的点缀。②《感春(其八)》一幅农家生活素描,人在其中居于主要位置。云起南山,晨雨冉冉,苍鸠两两,相语竹间,这些景物是人生活的环境,人们习用的鸣鸠唤妇的俗语起兴也是引出老农夫妇。老农夫妇的对话为全篇重点,流露出丰收可望的愉快心情。【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逼’字化动为静”错,应是“化静为动”,“南山逼人来”,将本来是静态的南山写得好像能动一样,冲着人移过来,写出了骑马游玩的独特感受。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题干提示两首诗在内容上既相连续,又相区别,尤其在人和自然的处理上区别明显。考生要找出两诗在内容上的关联以及描写人和自然的差别。内容连续:前首写村落里丁男妇女为丰年在望而分外喜悦,红日初升就把牛羊散放在牧场上。虽然手边不宽裕,人们还是利用劳动余暇入城“携酒”回来,与妻子同乐。后首基本上是前首“年丰妇子乐”,“携酒莫辞贫”二句的延伸和放大。它以洗练的笔触,塑造了一位老农城中沽酒归来,同老伴对饮共话的情态,很像一幅农家生活素描。从天气的角度,两首诗也有延续。《感春(其八)》“新绿已映土”“新泽至已屡”是《感春(其一)》“雨余尘埃少”“绿铺新麦短”所写天气和景色的延续。内容区别:从景物和人物的关系看,前首写雨后信马游春时看到的郊野秀色,很像一幅自然景物速写,人只是其中的点缀。“草木明”、“尘埃少”,高柳“黄乱”,新麦“绿铺”,“南山”迎面,清“洛”初“涨”,北方原野上万物欣荣的盎然春意,引起诗人极大兴趣。雨后新晴,节近“寒食”,桃李的蓓蕾被暖烘烘的太阳熏得快绽苞了。村落里丁男妇女为丰年在望而分外喜悦,红日初升就把牛羊散放在牧场上。而后首很像一幅农家生活素描,人在其中居于主要位置。云起南山,晨雨冉冉,苍鸠两两,相语竹间,这便是画中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时晴时雨的天气,对作物生长很有好处。而苍鸠两两相语,和老农夫妇的斟酒“共言”,则起了烘托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江城子苏轼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①。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②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在老友的帮助下求得东门外东坡故营地数十亩。开垦耕种,自号东坡居士。②陶渊明50岁游斜川,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做斜川诗。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似无理而实妙,开篇即具有奇句夺目之效,言说唯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B.词的下阕暗含东坡雪堂之景似当日斜川之景,既引出苏轼对陶渊明斜川之游的向往,又饱含着深沉的感慨。C.“吾老矣,寄余龄”,既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又表达了苏轼纵情山水,渴盼终老于此的心愿。D.本诗写景富于立体感,鸣泉、山亭、远峰等景物,声色相映,错落有致,写出了田园景物的恬静与清幽。19.词的第二句写“只渊明,是前生”,请结合全词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分析苏轼和陶渊明在人生境遇和情感上的异同点。【答案】18.C19.相同点:(1)都是躬耕田园,表达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恬然自适的满足。(2)都有对官场的失望、无奈和人生迟暮的悲叹。不同点:(1)原因不同:苏轼因遭贬谪而躬耕东坡,陶渊明因不满现实辞官归隐。(2)情感不同:苏词有对宦海浮沉的感慨,而《归》充满了对归家生活的欣喜与期待。【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表达了苏轼纵情山水,渴盼终老于此的心愿”错误,本诗主旨饱含着宦海浮沉的感慨。此诗句虽有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也有自我排解的慰藉之意。但是并非表达纵情山水,终老于此的心愿。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诗人境遇及思想感情异同的能力。诗人说“只渊明,是前生”,这是把陶渊明视作自己的前生,从后文来看,“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这与陶渊明诗歌中“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等躬耕田园的境遇相似。而“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这些春天富于生气的景物使他欢欣,感到适意,也与陶渊明归隐后“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等欢欣喜悦感情一致,都流露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梦中了了醉中醒”“吾老矣,寄余龄”,诗人对于自己宦海沉浮感到宛如一梦,对官场失望,继而感到自己“老矣”,其实正是因为失望,才会有这种人生迟暮的感慨;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也有“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等对官场束缚自己身心而失望的感慨,“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等人生迟暮之感。陶渊明是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结合注释可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贬所躬耕,这是两人的不同之处。同时,因苏轼仍在官场之中,对宦海沉浮颇有感慨。而陶渊明则仅以寥寥几句表明自己将抛弃官职归家,主要抒发了归家的喜悦,并未对官场过多着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宋]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以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副闲适优雅的溪桥野渔图:烟雨朦胧之中渔翁醉酒憨眠,四周悄无声息。B.三四两句写词人疏懒无力,愁意悠长,因为渔翁醉酒无法渡他到溪流对岸去游赏花草飘香的春景。C.最后两句写词人决心归隐,但到底归向何方,是山野还是田园,却不明确告知,显得含蓄自然。D.全词多处化用杜甫诗句而又契合意境,如“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等,体现了作者“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脱胎换骨”的文学主张。21.请赏析“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的表达技巧。【答案】20.B21.(1)主客移位。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说江山等待着自己,表现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2)拟人,说江山有情有意热情等待自己,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上,抒发自己对此处幽美风景的喜爱之情。(3)用典。“此意陶潜解”化用杜甫诗句,借陶潜返朴归真退居田园的隐逸事迹,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之意,从而点明全词主题。【分析】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因为渔翁醉酒无法渡他到溪流对岸去游赏花草飘香的春景”错误,曲解词意。渔翁悠闲自在,意味深长,春风吹拂着花草,散发着幽香。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是北宋词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集句词,词的上片描摹了一幅溪桥野渔图,表现了渔翁与自然交融的微妙乐趣,下片写江山美景。这首词效法王安石,巧妙地采用了移花接木的写作手法,通过细腻的文笔汇集唐代诗人杜甫的几句诗,描写出山川、溪桥等自然美景,表达了词人步先哲后尘、隐匿踪迹的决心。翻译:一半的烟雾一半的雨滴呈现在那溪水桥旁,捕鱼老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没有人前去叫唤一声更没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懒散而不受约束的意味儿是何等的深长啊,春风吹拂着花草还散发着幽香。山山水水如果有什么等待的话,这其中的意味儿也只有陶渊明理解得最明朗。你若问我离开要到什么地方去,你跟着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主客移位。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拟人。“江山”本是自然景观,没有人的情感,但是作者赋予江山以人的丰富情感,写江山有情有意,热情等待自己,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人景交融,抒发自己对此处幽美风景的喜爱之情。用典。“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后游》中的诗句,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黄庭坚巧妙地移植了这一诗意,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时候,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靖节先生,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使读者想到陶潜返朴归真退居田园的隐逸事迹,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①王维暮持筇②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注)①感化寺在陕西西安市辖县蓝田,此诗是王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此时,王维与好友裴迪同游同咏感化寺。②筇:筇竹,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傍晚时分,诗人王维手持竹杖,与好友裴迪相约虎谿,两人一起前往感化寺游览。B.颔联写暮色催促游山之客及时赶路,这时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的流水声,循着曲折环绕的流水,诗人来到了自己的客房。C.颈联上句描写感化寺周围的野花丛生盛放,下句使用拟人手法,写山谷中的鸟儿因怕打扰了周围的环境,只敢轻叫一声。D.王维常常在诗中融合绘画技巧,让诗歌景致鲜明,这首诗描写了暮色中的感化寺及其周围的幽静景致,亦是诗中有画。23.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22.C23.①动静结合。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②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分析】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下句使用拟人手法,写山谷中的鸟儿因怕打扰了周围的环境,只敢轻叫一声”错误,写山谷中的鸟儿的叫声是为了衬托出山谷的幽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后两联写景,所以手法可从景情之间的关系和写景技巧角度分析。从景情关系上,寓情于景,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赏花听鸟鸣,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情,以及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从写景技巧角度,可从听觉“鸟鸣”和视觉“野花”角度分析,视听结合,写出了山谷中景物的清幽,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感。同时,“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一句,采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既有静景野花丛发,又有动景谷鸟一声,让景物描写有动有静,更有生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24.这首诗在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营造出怎样的一种氛围?请简要分析。25.“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山客什么样的心境?【答案】24.①A。色彩对比,通过红、绿色彩的鲜明对比,绘形绘色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B。动静结合,“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通过动静的结合,以动衬寂,情景交融。②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25.闲适恬静,乐于归隐。【分析】2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能力。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第二个特点是动景结合,情景交融。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诗最后才写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通过动静的结合,以动衬寂,情景交融。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2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把握形象心境能力。“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意思是“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所以衬托出诗人闲适恬静,乐于归隐的心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②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③。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漉:过滤。③近局:近邻。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以诗人一天工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仕途之艰辛与生活之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C.“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这样的饮酒场面,虽然很寒酸,但也可见诗人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好、往来密切。D.最后两句中,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刚开始的新生活也正如这旭日一般灿烂,这是全诗传神的点睛,是乐章的主旋律。27.本诗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答案】26.B27.①直抒胸臆。“怅恨独策还”,诗人辛苦了一天,孤独无伴,只身还家,难免怅然生恨。②借景抒情。写“山涧”清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③借事抒情。漉“新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表现了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分析】2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理解不当。“崎岖历榛曲”,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致道路的荒凉和艰难,透露出时代特定背景的影象。诗人是借此透露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难。故选B。2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达方式的能力。抒情方式分直接与间接,从本诗来看,诗人两种方式都用了。如诗歌开头“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直接以“怅恨”二字,点出自己结束一天劳动,走在荒凉道路上内心的怅恨之情。“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路上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脚,整天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浑身变得舒坦自在起来。这两句一扫“怅恨”之意,那么轻松自如,正是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托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可以濯吾足”乃用典,原是借沧浪之水的清浊为比兴,形象地表达时清则仕,时浊则隐的意思。而渊明却任凭涧水清澈见底,依旧用来“濯我足”,完美的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这是借景抒情。“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滤好自家新近酿好的熟酒,去浊存清饮用。并招来农家近邻,同桌共饮,以“只鸡”为肴,真是快慰无比。此二句诗,描画出了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归居田园之后的淳朴农家生活。他依躬耕垄亩维生,勿需醇醪美酒,山珍海味,只要有自酿之熟酒,自饲之家鸡,邀上邻友,共酌共饮,即已足矣。从中亦可见,作者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善,往来密切的景况。“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不知不觉间“日入室中暗”,日落西山,室内暗然,于是索兴燃起根根荆草权当明烛。此句看似寒酸却将诗人的潇洒自如,自得其乐表现出来。这些是借事抒情。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28.这首诗在题材上属于()。A.写景诗 B.咏怀诗 C.咏物诗 D.送别诗29.下面对于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缠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B.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C.“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D.诗人的画笔,震撼人心,繁复细腻,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30.最后两句运用了典故,请指出并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答案】28.A29.D30.“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最后两句运用了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作者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瓣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惆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言之成理即可)。【分析】2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题材的能力。本诗从题目《桃花溪》,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属于写景诗。故选A。2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等的综合鉴赏能力。D.作者没有作繁复细腻的编写,而是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貌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故选D。3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最后两句运用了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石矶西畔问渔船”,诗人站在露出水面的巨大岩石上,向溪里漂动摇荡的渔船大声询问。这里一个“问”字,将诗人自己也写入了画中,静止的景物和活动的人一起构成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诗人看着飘满桃花的溪水,不由得被这里的幽静和美丽陶醉了,仿佛自己就身处在陶渊明诗中描绘的那个桃花林中,他不由得把渔船上的渔夫当成了武陵人,于是,脱口就问渔人:“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每天都从桃花源中流出,那么可知道那个桃花源入口的洞在哪里吗?一个“问渔船”,表现了诗人对桃花源环境的向往。可是这个洞在哪里呢,诗人以一个问句结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这一问,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因无法到达理想环境而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同时也给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言尽意犹存,让人回味无穷。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徐再思(元)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31.标题中“普天乐”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__________。32.对本作品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景视角从高到低,色彩红白对比鲜明,景色绚烂。B.“鸥鹭”两句中,“栖”和“下”两字一动一静,动静相宜。C.“万倾”句,以夸张和想象手法写出水面浩瀚,美若天宫。D.“水晶”句中,“冷”字反衬红霞之暖,“浸”字富有动感。33.有诗评家认为,此曲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老树”“乌鸦”意象营造了不同的意境。请对此作简要分析。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答案】31.曲牌名32.B33.此曲中,夕阳的光影在树间移动,老树色彩随之变换;晚霞为乌鸦勾勒出鲜明的轮廓,仿佛镀上了明亮的金色;光影交织,色调温暖,意境温馨和谐,流露出作者沉醉于其间的惬意。而马致远曲子中的“老树”“乌鸦”意象与其它意象组合,共同营造了萧瑟、苍凉的意境。【分析】3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文化常识的能力。根据曲的相关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