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现代文阅读I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美的概念在流行的美学体系中发展起来。美学家由流行的美学体系得出了如下的定义:美就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的吻合,完全的统一。我不必去说,这种基本概念现在已被公认是经不起批评的,我也不想用事实去推翻这一点。作为形而上学体系的结果和一部分,上述的美的概念随那体系一同崩溃。“一件事物如果能够完全表现出该事物的观念来,它就是美的。”——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说,“凡是出类拔萃的东西,在同类中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美的。”一件东西必须出类拔萃,方才称得上美,这是千真万确的。比方,一座森林可能是美的,但它必须是“好的”森林,树木高大,矗立而茂密,一句话,一座出色的森林,布满残枝断梗,树木枯萎、低矮而又疏落的森林是不能算美的。玫瑰是美的,但也只有“好的”、鲜嫩艳丽、花瓣盛开时的玫瑰才是美的。总而言之,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出类拔萃的东西。但并非所有出类拔萃的东西都是美的!一只田鼠也许是田鼠类中的出色的标本,但却绝不会显得“美”,对于大多数的两栖类、许多的鱼类、甚至许多的鸟类都可以这样说,这一类动物对于自然科学家越好,就是说,它的观念表现在它身上愈完全,从美学的观点看来就愈丑;沼泽在它的同类中愈好,从美学方面来看就愈丑。并不是每件出类拔萃的东西都是美的,因为并不是一切种类的东西都美。美是个别事物和它的观念之完全吻合,这个定义是太空泛了。它只说明在那类能够达到美的事物和现象中间,只有其中最好的事物和现象才似乎是美的,但是它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事物和现象的类别本身分成两种:一种是美的,另一种在我们看来一点也不美。同时这个定义也太狭隘,不能算是美的定义。在这里我以为需要指出一点,认为美就是观念与形象的统一这个定义,它所注意的不是活生生的自然美,而是美的艺术作品,在这个定义里,已经包含了通常视艺术美胜于活生生的现实中的美的那种美学倾向的萌芽或结果。假如不能把美定义为“观念与形象的统一”或“观念在个别事物上的完全的显现”,那么美实际上到底是什么呢?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由此可知,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一定是一个无所不包、能够采取最多种多样的形式、最富于一般性的东西,因为只有最多种多样的对象,彼此毫不相似的事物,我们才会觉得是美的。在人觉得可爱的一切东西中最有一般性的,他觉得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首先是他所愿意过、他所喜欢的那种生活,其次是任何一种生活,因为活着到底比不活好,但凡活的东西在本性上就恐惧死亡,惧怕不活而爱活。所以,这样一个定义:“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个定义,似乎可以圆满地说明在我们内心唤起美的情感的一切事例。(摘编自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材料二: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所谓感官知觉,基本上只限于眼和耳。于是所谓美学也仅限于研究眼观之美和耳听之美。稍稍想一想就会发现,这是不全面的。世界各国大都认为感官有五种,中国称之为五官:眼、耳、鼻、舌、身。可是西方却偏重眼和耳,而忽略其它三官:鼻舌身。中国人讲“美”,是从五官中的舌这一官讲起的,西方讲美从眼和耳讲起。专就美感而论,只有寻出了中西对美的理解的根本差异,才能真正讲美,从而真正讲美学。把中西双方稍一比较,就能够发现,西方的美偏重精神而中国最原始的美偏重物质。中国人美感的兴起大概在蒙昧的远古游牧部落时代。他们吃到羊肉,感觉味道美,所以“美”字从羊大。《说文解字》:“美,大羊也。”西方古希腊罗马游牧时期什么情况,我不清楚。无论如何他们美感的产生时期已经超过了填饱肚子的阶段。他们的美从词源上来看,虽然讲的是感官,却只限于眼和耳而没有舌头。我觉得中国美学家跟着西方美学家跑得已经够远了,够久了。而且眼光只限于视觉之美与听觉之美,不敢越西方学者雷池一步。他们给美、美学也不知下了多少定义。然而这些定义都是有局限性的,仍然局限于西方美学家的框框中。我在这里大胆地说一句:美有以心理为主要因素的,美有以生理因素为主的,前者为眼、耳,后者为鼻、舌、身,其感觉之美虽性质微有不同,其为美则一也。既然已经走进死胡同,唯一的办法就是退出死胡同,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建构一个全新的美学框架,摒弃西方美学中无用的误导的那一套东西,保留其有用的东西。必须认识到,西方美学仅限于眼、耳,是不全面的。中国“美”字的语源意义只限于看,也是不全面的,都必须加以纠正补充。把眼、耳、鼻、舌、身所感受的美都纳入美学框架,把生理和心理所感受的美冶于一炉,建构成一个新体系。(摘编自季羡林《美学的根本转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美学方面来看,一类事物的观念在个体身上表现得越完全,此个体就越丑。B.把美定义为观念与形象的完全统一,太空泛,这种定义只注意美的艺术作品。C.最可爱的、能采取多种形式的、最富于一般性的、具有共性的东西,就是美的。D.中国美学必须转型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美学研究跟着西方学者走,没有主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讲“美”从舌讲起,西方讲美从眼和耳讲起,都与感官相关,出发点相同。B.进行中西方美学比较,是因为只有寻出两者理解美的根本差异,才能真正讲美。C.材料二引用《说文解字》,目的是从词源学的角度上来解释中国美学的兴起。D.关于美的观点,季羡林与车尔尼·雪夫斯基有相通之处,即美学研究离不开生活。3.下列各项不是从词源学的角度体现中国美学研究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美,大羊也。”羊大了肉好吃,就称之为“美”。B.我们讲的“美酒”“美味佳肴”等在西方都不能用“美”字来表达。C.美学是舶来品,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的《美学》。D.“善”,吉也,从言,从羊,此与“義(义)”“美”同意。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下面诗歌体现出的美学理念并简要分析。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二、(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5月模拟)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中西合璧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既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古曲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通过对古代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器,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入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戏曲风格。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现代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词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能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摘编自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材料二: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而后者则没有具体的意象、意境的概念和要求。比如在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中,诗人明明要表现的是一缕乡愁,但却并不会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是将乡愁寄托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客船等一连串并列排列的景物意象结构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冲淡、无我的意境之美。反观抒情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其中既没有寓情于景的意象单位,也没有典型的意象结构,这样的歌词也不包含和隶属于任何一种意境之美,有的只是直白的情感宣泄和表现。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最核心审美规定之一,而抒情歌曲和其他类型歌曲则没有这种硬性的要求。如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的钢琴伴奏在和声、音型、强弱以及色彩上,都十分丰富,富于对比和变化性,同时也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及表现力;而抒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钢琴伴奏的和声、音型、变化和对比都相对单一、浅白,在音乐表现上也基本属于从属地位。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后者为直白、外向,这是中国诗词的审美特质所决定的。在中国诗词中,最忌“浅、白、直、露”,而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这也自然会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表现方式和风格。即使是《大江东去》这样的属于典型雄浑意境美的歌曲,演唱者也不能将情绪表现得过于夸张,而像明显属于冲淡意境美范畴的《花非花》《枫桥夜泊》等歌曲,在演唱情绪表现上就要更加内敛、含蓄、深沉。抒情歌曲则不受中国古诗词意境美审美原则的束缚,大多在情感表现上十分直接、大开大合。(摘编自胡东冶《溯源与省思——中国艺术歌曲概念之厘清与界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于它的独特之处。B.我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讲究一定技巧,需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了解。C.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而抒情歌曲不具备。D.我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讲究含蓄、内敛,而其他类型的歌曲却表现为直白、外露。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古典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并通过一些生动的歌曲例子进行说理。C.《枫桥夜泊》和《我的祖国妈妈》虽是两首风格不同的歌曲,但它们都含有抒情的成分。D.如果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项是()A.肖战和那英合唱的《少年行》(唐·王维)B.蔡国庆和蔡轩正合唱的《诫子书》(蜀汉·诸葛亮)C.陈力和余少群合唱的《枉凝眉》(清·曹雪芹)D.杨洪基和王晰合唱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4.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中国艺术歌曲”谈了各自的艺术见解,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5.《大江东去》到了高潮“樯橹灰飞烟灭”时,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而后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三、(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地区学校高三考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的书法具有形象性,但若把它作为艺术来看,那就要强调这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表现在特定形式中的形象。那么它的特定形式是什么呢?最根本的是一句话,即书法的艺术形象是以汉字为素材,对其进行艺术想象、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当然书法在形式方面还有其他的特点,例如它是用笔墨写在纸上的。但这类特点不足以把书法同其他艺术完全区别开来,例如画幅墨竹,也是用笔墨写在纸上的。书法艺术的特殊性表现为它选材特别狭窄(只有汉字可成为加工的材料),这对它的制约特别大。读者不妨试想,像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它们的选材范围是多么宽广,不仅可以表现各种事物的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且有的还可以直接诉说人的思想与感情。书法艺术就不能如此,因为它受汉字这一材料的限制。然而正因为书法以汉字为材料,受到很大限制,所以特别能表现作者的想象力,也特别能引起观众的惊奇感,因为欣赏书法的人都是认识汉字的,汉字在他心中有个标准形象,例如秦代的标准是小篆,汉代是隶书,现代则是楷书。他面对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创作,就会深感这些作品的新奇或精美,他万万没有想到标准模式的汉字竟会被书法家加工到这种样子,这就是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深刻感受与认同。所以,书法艺术特别能借助富有群众性的参照系(汉字)而使广大群众感知其美。至于说到表现形式的限制,这其实是一切艺术都有的,比如音乐只能表现为声音,却不能表现为视觉的形象;绘画是空间艺术,不能表现时间的变化;语言艺术用的是高度抽象的文字符号,却要表现活生生的形象。这些都是限制。唯其有限制而又能突破这种限制,把限制变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才叫艺术,才能显示出艺术家的创造能力。所以,在某个艺术类型中,限制与创造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对书法艺术受汉字的限制也应作如是观,而不能因为书法艺术受到汉字的巨大限制而说它算不了艺术。对于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创作材料我们还要作一点分析。大家知道,世上有多种文字,为什么别国的文字不能变成书法艺术呢?(当然各国人民都认为他们在文字书写上也有艺术性,或者说也有“书法艺术”;但这些“书法艺术”在深度、表现力与美学价值上都不能与中国的书法艺术相比,这也是世人公认的。)书写汉字为什么能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汉字用毛笔书写,因此能有粗有细、有方有圆、有浓有淡、有枯有润,这些因素的巧妙结合,就使书法的形象富于变化和表现力。所以书法的第一要素在于笔法,所谓笔法就是要求对粗细、方圆、浓淡、枯润能够运用自如,准确组合。第二是书法艺术以汉字为素材,汉字大致成方块形,占有一定的面积,类似绘画的空间艺术,同时笔画之间的结合也比较富有变化,这对它可以被加工为艺术形象也是很有关系的。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书法艺术讲究结体与布局,一字之内笔画讲究搭配与组合,一篇之内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联系。外国的文字,比如说拉丁系统的文字,各个字词都成横条形,笔画之间的组合也较少变化,因此不大讲究结体与布局,很难被加工成丰富多彩、姿态横生的艺术形象。(摘编自金开诚《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容》)材料二西晋画家钟繇论书法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类皆象之,点如山颓,摘如雨线,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这是说书法用笔通于画意,长于表现一种无法直观的气韵。唐代书法家李阳冰论笔法说:“于天地山川得其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近取诸身,远取万物,幽至于鬼神情状,细至于喜怒舒惨,莫不毕载。”这是说书法取象于天地的文章、人心的情况,通于文学的美。宋代雷简夫说:“余偶昼卧,闻江瀑涨声,想其波涛翻翻,迅驶掀挂,高下蹙逐奔去之状,无物可寄其情,遽起作书,则心中之想尽出笔下矣。”是以写字可网罗声音、意象,通于音乐的美。唐代草书宗匠张旭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书家解衣盘转,运笔如飞,何尝不是一种舞蹈?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和其他艺术一样,尤接近于音乐的、舞蹈的、建筑的构象美(和绘画、雕塑的具象美相对)。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中国绘画也是写字,与各时代书法用笔相通,汉以前绘画已不可见,而书法则可上溯商周。我们要想窥探商周秦汉唐宋的生活情调与艺术风格,可以从各时代的书法中去体会。可见一切艺术形式都有相通之处,书法史大可以作为建筑、音乐、绘画、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历史的有效借鉴。西洋人写艺术风格史常以建筑风格的变迁为基础,以建筑样式划分时代,中国人写艺术史没有建筑的凭借,大可以把书法风格的变迁当作主体形象。(摘编自宗白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根本是,以汉字为素材并融入艺术想象、艺术加工以及使用笔墨纸等工具。B.书法艺术的加工材料只有汉字,所以它不能表现各类事物形象和社会生活,也不能讲述人的思想和情感。C.金开诚认为,汉字大致成方块形且笔画的结合变化多样,使得它能区别于别国文字而被加工成艺术形象。D.通过对中国各个时代书法作品的研读,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生活情调、艺术风格以及时代精神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虽然在选材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正因如此,它更能体现作者的创造力,也更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B.材料一第四段括号内的文字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他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够尊重不同观点,并进行客观表述。C.宗白华引用钟繇的言论,意在强调书法与绘画用笔相通,追求形与神的结合,最终可以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D.宗白华举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受到启发的例子,又说书法家解衣盘转是一种舞蹈,说明书法创作结合舞蹈效果更佳。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文中“在某个艺术类型中,限制与创造是相辅相成的”观点的一项是(
)A.皮影的造型是二维平面的,表现的影像简单,但是这恰好成为现代电影艺术的创作灵感。B.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提出“师古人之迹”,但“不师古人之心”,在画法上进行了革新与突破。C.京剧中只能在一方舞台上表演行军千里,但表演者结合生活创造出“趟马”这一表演程式。D.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材民间传说,以越剧曲调为素材,让广大劳动人民也能听懂交响乐。4.在对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关系的认识上,金开诚和宗白华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假如你是书法作品展上的志愿者,你将如何向外国观众介绍中国书法的特点?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四、(2022届重庆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人认为,在网络时代,电影理论工作者是一个赘物。电影批评家对于电影观看行为而言可有可无。从巴赞所谓的电影与现实的“同一性”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人身处现实之中,观看影像的能力似乎与生俱来。据说,澳大利亚有一只猫头鹰,长年看电视,也能理解电视中的内容。然而,自二战以后,几乎所有的商品都面临供应过剩的难题,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商品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看,专业的影评人和电影理论工作者便成为消费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扮演着消费指南者的角色。因此,电影批评家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其实,电影的制作、生产、消费、市场和电影评论应该是彼此分离独立而又互动的。电影批评作为文化形态,有其独立的一面,但作为市场环节的链条,它又成为利益链中的一部分。如果说摄影机暗箱是社会“意识形态腹语术”的最佳演练场和象征物,电影批评则是意识形态的祛魅式。电影文本是一种编码行为,充满了缝隙和裂痕。光影之隙隐藏着不曾表露的谎言和权力建构内涵。社会文化意义上的参与者和建构者,应该揭示谎言,解释权力机制对人的操控,参与对社会的改变。这也是电影批评家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感所在。曾经,电影批评和电影理论研究走上过科学量化的道路,电影理论批评的基础就是科学化尝试。曾经叱咤学术风云的符号学,以高度科学的模式来分析电影,试图量化、科学化电影批评,最终败北。符号学主导电影批评的十年是科学证伪的十年。著名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最后只好似是而非地说“电影不是因为是一种语言才讲述如此美好的故事,而是因为它讲述如此美好的故事才使自己成为一种语言”来不了了之。我不认为存在一种万无一失的、严谨的科学模式可用于文化研究。一个严谨的包罗万象的阐释从未存在过,人文理论永远以偏激为前提。不要担心因为遗漏一个细节而误导观众、观众没这么容易被误导。表述的力量来源于对细节的遗漏,但这并不意味一孔之见,肆意胡说。对电影语言的把握是电影批评的根基。电影研究史有着非常严谨的文本批评体系,但仍然不可避免遗漏。电影文本是一种编码行为,本身就有很多遗漏、缝隙和瑕疵。对应的,电影批评亦是如此。电影批评还面临一种诘问,如果语言能穷尽影像,那么还拍电影干嘛呢?无可否认,电影批评的对象是影像文本,即用光影写作的形式——画面。语言媒介有没有可能诠释声画媒介,这种质疑固然有其合理处,但如果我们放弃语言,要诠释电影,那只能再拍一部电影。如果这种电影诠释电影的做法是可能的,那么,对电影的诠释,就只能依靠文化的约定俗成,你知我知。当然,有些隐喻的解读,必然无法脱离当时的文化语境。阐释,必然要借助文化指涉展开,但是语言媒介也是必要的。(摘编自戴锦华《电影批评,理论的演武场——戴锦华对谈崔君衍》)材料二“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经验与当下问题”学术论坛今日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电影批评还能影响电影吗?”或者说“影评的力量究竟还有多大?”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表示,到本月3日晚,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但是优质国产片不多,特别是票房高的国产片质量不高。在反思这种情况时,有一种观点是电影批评界本身缺乏真正的评价标准,传统影评人的观点可能还不如网络影评的影响力大。与会专家都认识到传统电影批评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面前正在式微,对电影创作和电影观影者的影响越来越小。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表示,中国电影票房的奇迹是资本的奇观,资本的逐利性、盲目性、疯狂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被理性所指导,这时候批评者即使有此心也无此力。最典型的是现在流行的IP电影,本来IP无可厚非,但当一个IP被多次倒手获利,使得电影在开拍前就疯狂植入广告,电影制作完成就收回成本,已经无视电影是风险投资的事实,长远看肯定对电影品质有影响。“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影评人”究竟对电影是好还是坏?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卫认为,原来靠影评人在传统渠道才能传播声音的模式在互联网面前已经土崩瓦解,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互联网一方面给普通观众发声的机会,一方面也让专家的声音有了更多途径被观众听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陈晓云说,自己做学生时曾经参加过影评大赛,那时候数十万人参与,一方面反映了电影批评的火热,一方面也是因为评论渠道的单一。现在网络评论无疑对普通观众的影响更大,他曾经在网上评论过韩庚主演的某部电影,所有韩庚的粉丝都在骂他。批评家的观点未必都对,网上的声音也未必理性,从艺术到媒介的转型,有可能是理解电影新的路径。“不要哭,不要笑,先要理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引用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话说,中国电影的品质将在观众的选择中不断前行。(摘编自马海燕《电影批评还能影响电影吗﹖专家议电影批评何处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电影批评是电影消费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就电影观看行为而言,电影批评家是一个赘物。B.电影批评与电影制作、生产、消费、市场等环节分离,又保持互动状态,应更有益于电影市场的发展。C.电影文本充满隐藏着谎言和权力建构内涵的缝隙和裂痕,需要严肃的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揭示和解释。D.电影批评和电影理论研究无法做到万无一失的严谨,而且也没有必要担心因为遗漏一个细节而误导观众。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述猫头鹰长年看电视也能理解电视内容的信息,运用类比推理来论证人观看影像的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B.引用克里斯蒂安·麦茨的言论表明符号学主导电影批评的研究失败,从而论证电影批评不宜科学量化。C.从放弃语言推出诠释电影只能再拍电影进而只能靠文化的约定俗成的荒谬结论,反驳了对电影批评需要语言媒介的质疑。D.陈晓云教授讲述网上评论电影而遭粉丝骂的经历,举例论证了“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影评人”对电影而言是件坏事。3.材料二中,共有五位学者围绕中国电影批评的当下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其中所持态度与张颐武最不相同的是(
)A.王一川 B.戴锦华 C.张卫 D.陈晓云4.材料一中围绕电影批评这一论题谈了哪几个观点?请简要概括。5.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影评人”的背景下,作为社会文化意义上的参与者和建构者,传统影评人应该扮演哪些角色?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作答。五、(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身体运动,其在认识论层面究竟有什么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身体运动,体育运动不同于一般身体活动,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身体、心理和社会诸维度的需要而有意设计出来的,具有一般身体活动所缺乏或不足的重要认知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身心二元论“扬心抑身”,贬低身体、弘扬精神,体育运动的认识论价值自然被人们所忽略。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场重新认识身体作用的认知变革兴起,其主导理论‘具身认知观’的思想来源是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及深受其影响的萨特及海德格尔的观点,尤其是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这种理论……强调身体活动的身心一元性,拨乱反正,以求在本源上让身体活动回归其应有的位置,重构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点”。传统认知主义主张认知是大脑的功能,与感觉运动的身体无关,强调认知是主体通过大脑对外在环境信息的表征和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头颅”之中,是一种“中枢过程”,与外周化的身体无关。身体只不过是一个“容器”或“载体”。但具身认知主张,认知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身体体验,身体的感觉和运动过程规定了认知的种类和性质,构造了认知的结构和属性。具身认知的经典作家瓦雷拉等人在《具身心智:认知科学与人类经验》一书中,从现象学与认知科学融合的视角,探讨了身体及其运动模式对认知产生的塑造性作用,指出认知并非是对外在环境的内部表征,而是一种具身的行动,“之所以使用‘具身的’这一术语,其意在强调两点:第一,认知依赖于经验的种类,而这些经验来自于有着各种感觉运动能力的身体;第二,这些个体本身的感觉运动能力自身内含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和文化的情境中。使用‘行动’这个术语,我们意在再次强调感觉和运动过程、知觉和行动在其根本意义上,在活的认知中,是不可分的。的确,二者并不仅仅偶然地在个体身上联系在一起,它们是一起进化发展起来的……认知结构形成于反复出现的感觉运动模式中,它使得行动能被知觉地引导……”。瓦雷拉等意在强调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认知起源于感觉运动的身体活动,经常和反复的身体感觉运动模式造就了我们的认知结构,影响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身体化生命的生物学因素渗透到认知的方方面面……。”各种身体活动,包括体育运动,都会对人类认识过程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以“擦边球”为例,乒乓球运动中经常会出现擦边球的状况。击球运动员幸运地把球打在球台的上檐,球既碰到了桌台,又不在台上,擦边而落,对方球员很难应对。体育运动中身体的这种特殊活动方式就被引申出来,用以隐喻那种在规定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以便讨巧谋利。这个事例就典型地表现了体育运动对人类思维的影响,证明了经常和反复的身体动作铸就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受笛卡尔二元论思维的影响,传统认识论把知识与信念对立起来,认为知识是以命题形式表述的有关客体存在状况的描绘。在这种思维模式中,知识是概念的和理论的,知识的对象是一种客观存在,与知识的主体和主体的体验严格分离。表现在学校教育中,数学、物理、化学、文学、历史和哲学等科目真正代表了这种知识体系,而体育和艺术等以身体活动为中心的科目被排斥在这种知识体系之外。依照传统观点,这些以命题形式表述的理论性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任何其他形式的知识都是不恰当的,因而应该加以拒斥。但是,具身认知挑战了这种传统观点。以现象学第一人称下的身体经验为基础,具身认知主张身体的感觉运动经验是认知和思维的基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理性既非来源于康德式的“先验范畴”,也非建立在后天的条件反射基础上,而是来源于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身体的感觉运动模式。认知语言学家Johnson指出:“我们人类是肉身的动物。身体决定了我们体验到什么,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想象、推理和交流……简而言之,当我们说意义是具身的,意思是说,意义、理解和推理等直接依赖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怎样工作,依赖于身体与世界的互动模式。这句话并不是想说,为了思维我们需要大脑和身体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而是更大胆地主张:概念的性质甚至理性本身都是被我们的身体工作塑造出来的,我们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方式决定了我们形成什么样的概念。”人类有双脚,每天为了生活,从一个地点走到另一个地点,再从这个地点走到下一个地点,实现着我们的生活目的。天天如此、岁岁如此、代代如此,久而久之,就形成始源—路径—终点的“路径图式”;人类的祖先每天从洞穴里走出来,从洞穴外走进去,把物品放进口袋,又从口袋里拿出,逐渐形成了大的空间可以容纳小的空间的“容器图式”;走路需保持身体平衡,端一碗水需保持碗的平衡,由此形成了“平衡图式”;用手可以推动一个物体,也可以阻挡一个物体的前进,由此形成“力量图式”。这些图式都是身体活动造成的经验模式。长期的、反复的身体动作模式无意识地塑造了这些经验图式,使之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他人的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之所以把事业比喻为“走路”,认为达到一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可走”,就是受到路径图式的隐喻作用:它是身体活动方式塑造出来的。体育活动中的身体活动方式同样造就了我们的一些思维方式,比如足球运动中的“黄牌警告”“越位”等,就被用来隐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行为方式。因此,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身体运动都对我们的思维和认识产生深刻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认知是被身体塑造出来的,体育运动是有着丰富认识论价值的。体育运动等身体活动方式之所以具有认识论的意义,其首要的原因是通过身体运动获得的知识是实践的和实用的,它不是建立在抽象概念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第一人称”的身体经验基础上,这种知识深深扎根于社会生活,更具有实用意义。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有两种类型的知识。一是理论化的、命题式的和陈述性知识,这是一种有关“知道是什么”性质的知识;知识的属性是客观的,知识的标准是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另一种类型的知识则是实用的、程序性的、身体化的知识,这种知识涉及的是“知道怎样做”,经常与行动联系在一起。“我知道足球比赛的规则”是前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我知道怎样踢足球”则是后一种类型的知识。由于笛卡尔以来二元论思维的影响,后一种知识因与身体的密切关系而受到排斥,而理论化的知识则因其“理性色彩”而倍受推崇。但是一直以来,许多思想家都呼吁重视身体化知识的获得,认为两种知识形式都是人类理性的表达:前者是理性智慧的表达,它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深入;后者则是人类理性实践的表达,它让我们行动实践更加智慧。进一步说,在知识学习领域,我们究竟是关注概念的获得?还是关心理智的行动?在这个意义上,与行动相关的知识可能是我们更加需要获得的。(摘编自微博考试研究所:《身体的意义》)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心二元论一味贬低身体,推崇心灵,严重忽视身体运动在认识论层面的价值,这一错误观念不利于体育运动的生存和发展。B.受二元论思维不良影响,传统认知主义认为认知是人通过大脑对外在环境信息的表征和加工过程,与外周化的身体无关。C.瓦雷拉等人的观点意在强调认知离不开身体体验,长期反复的身体感觉运动模式造就了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世界的方式。D.传统认识论拒斥身体化的知识,是因为其认为只有以命题形式表述的理性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其他形式的知识都是错谬的。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擦边球”的例子证明身体动作会对个体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影响,充分说明个体对世界的理解都是基于大脑中的经验图式。B.与理论化知识的静态特征相比,身体化的知识是行动者通过自己的身体行动获得的,因而身体化的知识对个体来说更为直接。C.因为身体化的知识对于个体来说更具实用性,并且能够让个体的行动更加智慧,所以人们需要重视与行动相关的知识的获得。D.具身认知的兴起可改变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会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体育的认识论意义,有助于新时代体育运动的科学研究。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身心二元论的观点的一项是()A.正如俗话所说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仅仅能强身健体,至多也就是陶冶性情,而认识世界则与体育无关。B.除非到了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和身体交往,脱离了身体的愚昧,就能和纯洁的东西在一起,体会一切维洁的东西。C.我们谈论身体,身体就好像是一个从属于我们的事物,但事实却是,就像它从属于我们那样,我们也从属于身体。D.人的本质是理性思维,而非物质性的身体,动物有物质性的身体,但是没有理性思维,因此可以说“动物是机器”。4.请结合原文内容,给具身认知观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专题01现代文阅读I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美的概念在流行的美学体系中发展起来。美学家由流行的美学体系得出了如下的定义:美就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的吻合,完全的统一。我不必去说,这种基本概念现在已被公认是经不起批评的,我也不想用事实去推翻这一点。作为形而上学体系的结果和一部分,上述的美的概念随那体系一同崩溃。“一件事物如果能够完全表现出该事物的观念来,它就是美的。”——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说,“凡是出类拔萃的东西,在同类中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美的。”一件东西必须出类拔萃,方才称得上美,这是千真万确的。比方,一座森林可能是美的,但它必须是“好的”森林,树木高大,矗立而茂密,一句话,一座出色的森林,布满残枝断梗,树木枯萎、低矮而又疏落的森林是不能算美的。玫瑰是美的,但也只有“好的”、鲜嫩艳丽、花瓣盛开时的玫瑰才是美的。总而言之,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出类拔萃的东西。但并非所有出类拔萃的东西都是美的!一只田鼠也许是田鼠类中的出色的标本,但却绝不会显得“美”,对于大多数的两栖类、许多的鱼类、甚至许多的鸟类都可以这样说,这一类动物对于自然科学家越好,就是说,它的观念表现在它身上愈完全,从美学的观点看来就愈丑;沼泽在它的同类中愈好,从美学方面来看就愈丑。并不是每件出类拔萃的东西都是美的,因为并不是一切种类的东西都美。美是个别事物和它的观念之完全吻合,这个定义是太空泛了。它只说明在那类能够达到美的事物和现象中间,只有其中最好的事物和现象才似乎是美的,但是它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事物和现象的类别本身分成两种:一种是美的,另一种在我们看来一点也不美。同时这个定义也太狭隘,不能算是美的定义。在这里我以为需要指出一点,认为美就是观念与形象的统一这个定义,它所注意的不是活生生的自然美,而是美的艺术作品,在这个定义里,已经包含了通常视艺术美胜于活生生的现实中的美的那种美学倾向的萌芽或结果。假如不能把美定义为“观念与形象的统一”或“观念在个别事物上的完全的显现”,那么美实际上到底是什么呢?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由此可知,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一定是一个无所不包、能够采取最多种多样的形式、最富于一般性的东西,因为只有最多种多样的对象,彼此毫不相似的事物,我们才会觉得是美的。在人觉得可爱的一切东西中最有一般性的,他觉得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首先是他所愿意过、他所喜欢的那种生活,其次是任何一种生活,因为活着到底比不活好,但凡活的东西在本性上就恐惧死亡,惧怕不活而爱活。所以,这样一个定义:“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个定义,似乎可以圆满地说明在我们内心唤起美的情感的一切事例。(摘编自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材料二: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所谓感官知觉,基本上只限于眼和耳。于是所谓美学也仅限于研究眼观之美和耳听之美。稍稍想一想就会发现,这是不全面的。世界各国大都认为感官有五种,中国称之为五官:眼、耳、鼻、舌、身。可是西方却偏重眼和耳,而忽略其它三官:鼻舌身。中国人讲“美”,是从五官中的舌这一官讲起的,西方讲美从眼和耳讲起。专就美感而论,只有寻出了中西对美的理解的根本差异,才能真正讲美,从而真正讲美学。把中西双方稍一比较,就能够发现,西方的美偏重精神而中国最原始的美偏重物质。中国人美感的兴起大概在蒙昧的远古游牧部落时代。他们吃到羊肉,感觉味道美,所以“美”字从羊大。《说文解字》:“美,大羊也。”西方古希腊罗马游牧时期什么情况,我不清楚。无论如何他们美感的产生时期已经超过了填饱肚子的阶段。他们的美从词源上来看,虽然讲的是感官,却只限于眼和耳而没有舌头。我觉得中国美学家跟着西方美学家跑得已经够远了,够久了。而且眼光只限于视觉之美与听觉之美,不敢越西方学者雷池一步。他们给美、美学也不知下了多少定义。然而这些定义都是有局限性的,仍然局限于西方美学家的框框中。我在这里大胆地说一句:美有以心理为主要因素的,美有以生理因素为主的,前者为眼、耳,后者为鼻、舌、身,其感觉之美虽性质微有不同,其为美则一也。既然已经走进死胡同,唯一的办法就是退出死胡同,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建构一个全新的美学框架,摒弃西方美学中无用的误导的那一套东西,保留其有用的东西。必须认识到,西方美学仅限于眼、耳,是不全面的。中国“美”字的语源意义只限于看,也是不全面的,都必须加以纠正补充。把眼、耳、鼻、舌、身所感受的美都纳入美学框架,把生理和心理所感受的美冶于一炉,建构成一个新体系。(摘编自季羡林《美学的根本转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美学方面来看,一类事物的观念在个体身上表现得越完全,此个体就越丑。B.把美定义为观念与形象的完全统一,太空泛,这种定义只注意美的艺术作品。C.最可爱的、能采取多种形式的、最富于一般性的、具有共性的东西,就是美的。D.中国美学必须转型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美学研究跟着西方学者走,没有主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讲“美”从舌讲起,西方讲美从眼和耳讲起,都与感官相关,出发点相同。B.进行中西方美学比较,是因为只有寻出两者理解美的根本差异,才能真正讲美。C.材料二引用《说文解字》,目的是从词源学的角度上来解释中国美学的兴起。D.关于美的观点,季羡林与车尔尼·雪夫斯基有相通之处,即美学研究离不开生活。3.下列各项不是从词源学的角度体现中国美学研究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美,大羊也。”羊大了肉好吃,就称之为“美”。B.我们讲的“美酒”“美味佳肴”等在西方都不能用“美”字来表达。C.美学是舶来品,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的《美学》。D.“善”,吉也,从言,从羊,此与“義(义)”“美”同意。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下面诗歌体现出的美学理念并简要分析。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1~5题答案】【答案】1.D2.D3.C4.①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证方式。先批驳流行美学体系中“美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吻合”的观点,接着批驳“美是个别事物和观念完全吻合”的观点,然后正面提出“美是生活”的观点。②综合运用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生动形象。“可能”“必须”“似乎”等词语表述准确,“矗立而茂密”“残枝断梗”等词语生动形象。5.①美就是生活。(或“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初夏季节草木茂盛,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听闻鸟儿嬉闹,耕作之余读书,这些都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反映,这就是一种美。②眼、耳、鼻、舌、身所感受到的美都属于美学范畴。诗人在诗歌中描绘了多个画面,调动了各种感官来感受生活的美,草木、鸟儿、春酒、时蔬、微雨、和风,无一不让读者与诗人一样享受世间万物带来的惬意。③令人身心愉悦的、唤起内心美的情感的事物都是美的。无论是耕作劳累还是喝酒摘菜,无论是享受自然还是读书纵览,诗歌都传达出闲适的情调、归隐的乐趣和精神有所寄托的身心的愉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A.“一类事物”扩大范围,原文是“一件事物”;B.“把美定义为观念与形象的完全统一,太空泛”错误,原文是“美是个别事物和它的观念之完全吻合,这个定义是太空泛了”;C.“具有共性”错误,原文是“能够采取最多种多样的形式、最富于一般性的东西,因为只有最多种多样的对象,彼此毫不相似的事物,我们才会觉得是美的”,可见是“彼此毫不相似”。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A.“出发点相同”错误,由“把中西双方稍一比较,就能够发现,西方的美偏重精神而中国最原始的美偏重物质”可知,应为“出发点不同”;B.“只有寻出两者理解美的根本差异,才能真正讲美”错误,原文有范围限制“专就美感而论”;C.“解释中国美学的兴起”错误,应该是解释“中国人美感的兴起”。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和文本观点的能力。C.解释美学的来源,不是从词源学的角度体现中国美学研究。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论证方式上,材料一共5段,由“美就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的吻合,完全的统一。我不必去说,这种基本概念现在已被公认是经不起批评的”“在这里我以为需要指出一点,认为美就是观念与形象的统一这个定义,它所注意的不是活生生的自然美,而是美的艺术作品”第1、4段先批驳“美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吻合”的观点。由“美是个别事物和它的观念之完全吻合,这个定义是太空泛了”“同时这个定义也太狭隘,不能算是美的定义”可知,第2、3段批驳“美是个别事物和观念完全吻合”的观点。由“‘美是生活’。……这个定义,似乎可以圆满地说明在我们内心唤起美的情感的一切事例”可知,第5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因此,文本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证方式。论证方法上,“比方,一座森林可能是美的,但它必须是‘好的’森林,树木高大,矗立而茂密”是举例论证;“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是类比论证;“树木高大,矗立而茂密,一句话,一座出色的森林,布满残枝断梗,树木枯萎、低矮而又疏落的森林是不能算美的”是对比论证。论证语言上,文本使用了大量的修饰限制的词语,如“必须”“可能”“只有”“许多”等词,语言表述严谨、准确,而“树木高大,矗立而茂密”“鲜嫩艳丽、花瓣盛开时的玫瑰”等句子生动形象,语言优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和理解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美就是生活。《读山海经(其一)》中,“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描写了日常生活的场景:草木茂盛、绿树环绕、草庐几间、闲饮美酒、采摘蔬菜等,这些生活场景的描述就是美。材料二的观点是:美有以心理为主要因素的,美有以生理因素为主的,前者为眼、耳,后者为鼻、舌、身。《读山海经(其一)》中,“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是视觉描写,“众鸟欣有托”是听觉描写,“欢然酌春酒”是味觉描写,诗人调动了多种感官,描写草木、鸟儿、春酒、时蔬、微雨、和风,让人感觉到美,享受世间万物带来的惬意。材料一还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也就是说令人身心愉悦的、唤起内心美的情感的事物都是美的。“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写诗人在隐居之处畅饮美酒,采摘菜蔬,观览古籍,这些生活情节传达出闲适的情调、归隐的乐趣和精神有所寄托的身心的愉悦。二、(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5月模拟)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中西合璧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既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古曲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通过对古代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器,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入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戏曲风格。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现代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词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能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摘编自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材料二: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而后者则没有具体的意象、意境的概念和要求。比如在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中,诗人明明要表现的是一缕乡愁,但却并不会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是将乡愁寄托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客船等一连串并列排列的景物意象结构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冲淡、无我的意境之美。反观抒情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其中既没有寓情于景的意象单位,也没有典型的意象结构,这样的歌词也不包含和隶属于任何一种意境之美,有的只是直白的情感宣泄和表现。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最核心审美规定之一,而抒情歌曲和其他类型歌曲则没有这种硬性的要求。如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的钢琴伴奏在和声、音型、强弱以及色彩上,都十分丰富,富于对比和变化性,同时也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及表现力;而抒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钢琴伴奏的和声、音型、变化和对比都相对单一、浅白,在音乐表现上也基本属于从属地位。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后者为直白、外向,这是中国诗词的审美特质所决定的。在中国诗词中,最忌“浅、白、直、露”,而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这也自然会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表现方式和风格。即使是《大江东去》这样的属于典型雄浑意境美的歌曲,演唱者也不能将情绪表现得过于夸张,而像明显属于冲淡意境美范畴的《花非花》《枫桥夜泊》等歌曲,在演唱情绪表现上就要更加内敛、含蓄、深沉。抒情歌曲则不受中国古诗词意境美审美原则的束缚,大多在情感表现上十分直接、大开大合。(摘编自胡东冶《溯源与省思——中国艺术歌曲概念之厘清与界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于它的独特之处。B.我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讲究一定技巧,需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了解。C.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而抒情歌曲不具备。D.我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讲究含蓄、内敛,而其他类型的歌曲却表现为直白、外露。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古典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并通过一些生动的歌曲例子进行说理。C.《枫桥夜泊》和《我的祖国妈妈》虽是两首风格不同的歌曲,但它们都含有抒情的成分。D.如果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项是()A.肖战和那英合唱的《少年行》(唐·王维)B.蔡国庆和蔡轩正合唱的《诫子书》(蜀汉·诸葛亮)C.陈力和余少群合唱的《枉凝眉》(清·曹雪芹)D.杨洪基和王晰合唱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4.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中国艺术歌曲”谈了各自的艺术见解,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5.《大江东去》到了高潮“樯橹灰飞烟灭”时,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而后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答案】1.C2.C3.B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中西艺术歌曲的不同,以及分析我国艺术歌曲的各种风格。
②材料二侧重从歌词、伴奏、演唱表现方式三个方面比较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不同。5.①意境上,“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歌词“雄浑”的意境美。
②伴奏上,“力度增强”“情绪爆发”与“声音延长的方式”形成对比变化,突出了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
③演唱表现方式上,“留白”突出了中国诗词“含蓄、内敛”的审美特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可知,应该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而不是“高水准的歌词”。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A.“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一第四段“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可知,只是交代了《诗经》是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并没有说因为它才产生了“戏曲风格”。B.“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三段“中西合璧风格”,第四段“古曲风格”,第五段“戏曲风格”,第六段“现代风格”可知,主体部分呈“并列式”结构。D.“如果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可知,中国艺术歌曲的标准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所以即使再修改,它也只能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相似,因“歌词”不是“古典诗词”,将永远达不到艺术歌曲的效果。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可知,被唱的歌词应该是中国古典诗词,而《诫子书》不是古典诗词。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的能力。(1)依据材料一第一段“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可知,材料一首先论述中西艺术歌曲的不同;再依据第二段“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可知,材料一重点分析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各种风格,主要包括“中西合璧风格”“古曲风格”“戏曲风格”“现代风格”。(2)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可知,材料二首先给“中国艺术歌曲”下定义;再依据第二段“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第三段“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可知,分别从歌词、伴奏、演唱表现方式三个方面比较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不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意境上,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可知,“樯橹灰飞烟灭”将赤壁之战的场景寄托于敌人战船的毁坏这个景物意象结构之中,突出了歌词“雄浑”的意境美。(2)伴奏上,依据材料二第二段“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可知,“樯橹灰飞烟灭”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然后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两者之间形成对比,体现了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3)演唱表现方式上,依据材料二第三段“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可知,“樯橹灰飞烟灭”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体现了中国艺术歌曲含蓄、内敛的特点,体现了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三、(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地区学校高三考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的书法具有形象性,但若把它作为艺术来看,那就要强调这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表现在特定形式中的形象。那么它的特定形式是什么呢?最根本的是一句话,即书法的艺术形象是以汉字为素材,对其进行艺术想象、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当然书法在形式方面还有其他的特点,例如它是用笔墨写在纸上的。但这类特点不足以把书法同其他艺术完全区别开来,例如画幅墨竹,也是用笔墨写在纸上的。书法艺术的特殊性表现为它选材特别狭窄(只有汉字可成为加工的材料),这对它的制约特别大。读者不妨试想,像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它们的选材范围是多么宽广,不仅可以表现各种事物的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且有的还可以直接诉说人的思想与感情。书法艺术就不能如此,因为它受汉字这一材料的限制。然而正因为书法以汉字为材料,受到很大限制,所以特别能表现作者的想象力,也特别能引起观众的惊奇感,因为欣赏书法的人都是认识汉字的,汉字在他心中有个标准形象,例如秦代的标准是小篆,汉代是隶书,现代则是楷书。他面对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创作,就会深感这些作品的新奇或精美,他万万没有想到标准模式的汉字竟会被书法家加工到这种样子,这就是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深刻感受与认同。所以,书法艺术特别能借助富有群众性的参照系(汉字)而使广大群众感知其美。至于说到表现形式的限制,这其实是一切艺术都有的,比如音乐只能表现为声音,却不能表现为视觉的形象;绘画是空间艺术,不能表现时间的变化;语言艺术用的是高度抽象的文字符号,却要表现活生生的形象。这些都是限制。唯其有限制而又能突破这种限制,把限制变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才叫艺术,才能显示出艺术家的创造能力。所以,在某个艺术类型中,限制与创造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对书法艺术受汉字的限制也应作如是观,而不能因为书法艺术受到汉字的巨大限制而说它算不了艺术。对于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创作材料我们还要作一点分析。大家知道,世上有多种文字,为什么别国的文字不能变成书法艺术呢?(当然各国人民都认为他们在文字书写上也有艺术性,或者说也有“书法艺术”;但这些“书法艺术”在深度、表现力与美学价值上都不能与中国的书法艺术相比,这也是世人公认的。)书写汉字为什么能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汉字用毛笔书写,因此能有粗有细、有方有圆、有浓有淡、有枯有润,这些因素的巧妙结合,就使书法的形象富于变化和表现力。所以书法的第一要素在于笔法,所谓笔法就是要求对粗细、方圆、浓淡、枯润能够运用自如,准确组合。第二是书法艺术以汉字为素材,汉字大致成方块形,占有一定的面积,类似绘画的空间艺术,同时笔画之间的结合也比较富有变化,这对它可以被加工为艺术形象也是很有关系的。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书法艺术讲究结体与布局,一字之内笔画讲究搭配与组合,一篇之内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联系。外国的文字,比如说拉丁系统的文字,各个字词都成横条形,笔画之间的组合也较少变化,因此不大讲究结体与布局,很难被加工成丰富多彩、姿态横生的艺术形象。(摘编自金开诚《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容》)材料二西晋画家钟繇论书法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类皆象之,点如山颓,摘如雨线,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这是说书法用笔通于画意,长于表现一种无法直观的气韵。唐代书法家李阳冰论笔法说:“于天地山川得其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近取诸身,远取万物,幽至于鬼神情状,细至于喜怒舒惨,莫不毕载。”这是说书法取象于天地的文章、人心的情况,通于文学的美。宋代雷简夫说:“余偶昼卧,闻江瀑涨声,想其波涛翻翻,迅驶掀挂,高下蹙逐奔去之状,无物可寄其情,遽起作书,则心中之想尽出笔下矣。”是以写字可网罗声音、意象,通于音乐的美。唐代草书宗匠张旭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书家解衣盘转,运笔如飞,何尝不是一种舞蹈?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和其他艺术一样,尤接近于音乐的、舞蹈的、建筑的构象美(和绘画、雕塑的具象美相对)。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中国绘画也是写字,与各时代书法用笔相通,汉以前绘画已不可见,而书法则可上溯商周。我们要想窥探商周秦汉唐宋的生活情调与艺术风格,可以从各时代的书法中去体会。可见一切艺术形式都有相通之处,书法史大可以作为建筑、音乐、绘画、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历史的有效借鉴。西洋人写艺术风格史常以建筑风格的变迁为基础,以建筑样式划分时代,中国人写艺术史没有建筑的凭借,大可以把书法风格的变迁当作主体形象。(摘编自宗白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根本是,以汉字为素材并融入艺术想象、艺术加工以及使用笔墨纸等工具。B.书法艺术的加工材料只有汉字,所以它不能表现各类事物形象和社会生活,也不能讲述人的思想和情感。C.金开诚认为,汉字大致成方块形且笔画的结合变化多样,使得它能区别于别国文字而被加工成艺术形象。D.通过对中国各个时代书法作品的研读,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生活情调、艺术风格以及时代精神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虽然在选材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正因如此,它更能体现作者的创造力,也更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B.材料一第四段括号内的文字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他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够尊重不同观点,并进行客观表述。C.宗白华引用钟繇的言论,意在强调书法与绘画用笔相通,追求形与神的结合,最终可以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D.宗白华举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受到启发的例子,又说书法家解衣盘转是一种舞蹈,说明书法创作结合舞蹈效果更佳。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文中“在某个艺术类型中,限制与创造是相辅相成的”观点的一项是(
)A.皮影的造型是二维平面的,表现的影像简单,但是这恰好成为现代电影艺术的创作灵感。B.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提出“师古人之迹”,但“不师古人之心”,在画法上进行了革新与突破。C.京剧中只能在一方舞台上表演行军千里,但表演者结合生活创造出“趟马”这一表演程式。D.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材民间传说,以越剧曲调为素材,让广大劳动人民也能听懂交响乐。4.在对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关系的认识上,金开诚和宗白华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假如你是书法作品展上的志愿者,你将如何向外国观众介绍中国书法的特点?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答案及解析】1.D2.D3.C4.①金开诚认为,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书法艺术的形式、选材等与音乐、绘画等有明显区别。②宗白华认为,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可融通,书法艺术与绘画、文学等艺术有相通之处,书法史可以作为其他艺术门类发展史的借鉴。5.①从素材方面看,中国书法以汉字为素材,汉字方正,笔画的结合多变,创作空间较大,能被加工成丰富多彩、姿态横生的艺术形象。②从用笔方面看,中国书法使用毛笔书写,讲究笔法,通过粗细、方圆、浓淡、枯润等的自由组合,使书法的形象变化多端。③从意境和效果方面看,汉字的笔画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组合在一起又能产生流动不凡的气韵,能让欣赏者对书法艺术产生深刻感受与认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使用笔墨纸等工具”错误,由材料一中的“当然书法在形式方面还有其他的特点,例如它是用笔墨写在纸上的。但这类特点不足以把书法同其他艺术完全区别开来”可知,“使用笔墨纸等工具”不是将书法与其他艺术区别开来的根本因素。B.“也不能讲述人的思想和情感”错误,由材料一中的“而且有的还可以直接诉说人的思想与感情。书法艺术就不能如此”可知,文中只是说书法艺术不能“直接诉说”人的思想和情感。C.“汉字大致成方块形且笔画的结合变化多样,使得它能区别于别国文字而被加工成艺术形象”以偏概全,文中说的是“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汉字用毛笔书写……第二是书法艺术以汉字为素材,汉字大致成方块形……笔画之间的结合也比较富有变化”。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说明书法创作结合舞蹈效果更佳”错误,宗白华的意思是书法家可以从剑器舞中获得灵感,书法家运笔时也像在舞蹈一样,这说明书法和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有相通之处。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说的是皮影戏对现代电影艺术的启示,不是在皮影戏这一艺术类型中,也不存在限制与创造的相辅相成。B.说的是画家对绘画传统有继承有创新,没有提及限制与创造相辅相成。C.“京剧中只能在一方舞台上表演行军千里”是限制,“但表演者结合生活创造出‘趟马’这一表演程式”是创造,符合限制与创造的相辅相成。D.强调的是中外艺术的融合,没有提及限制与创造的相辅相成。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回归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依据材料一“书法艺术的特殊性表现为它选材特别狭窄(只有汉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金理念规划保险
- 教育局工作规划
- 高端消费品市场案例分享
- 黄文起胸科手术麻醉管理
- 护士长外出学习管理思路
- FOCUS-PDCA改善案例-降低护理文件书写差错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
- 成人营养失调的护理措施
- 肿瘤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
- 单元10 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2篇(题目+参考立意)
- (正式版)SHT 3229-2024 石油化工钢制空冷式热交换器技术规范
-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护理
- 小学三年级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练习题(500道)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分层作业(含答案)
- 医院物业年度总结与计划书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生物教学问题研究报告
- 波音公司案例分析课件
- 《化解冲突收获友谊》心理健康课件
- 针式打印机研究报告-中国针式打印机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2024年)
- 《甲醇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