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天津专用)考点21诗歌鉴赏之形象(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天津专用)考点21诗歌鉴赏之形象(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天津专用)考点21诗歌鉴赏之形象(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天津专用)考点21诗歌鉴赏之形象(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天津专用)考点21诗歌鉴赏之形象(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21诗歌鉴赏之形象【命题趋势】赏析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核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核人物形象、物象特征及其作用、诗歌的画面、意境等内容。【真题再现】一、【202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宋]朱熹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考点详解】一、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在高中语文所选的诸多古诗文中,对意象进行解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1.关注意象所在的季节。意象,是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其中融入作者自己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作为作者精心挑选设计的外在投射,它出现的时节,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落木”“飞鸟”诸多意象围绕一个“悲秋”展开。此时的作者经历了国家战乱,爱子夭折的生活折磨,已经从壮年“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中苍老,历经人世起伏,悲欢离合,进入到生命的暮年之中,此时的季节“秋”,即时应景登高时的季节,也是李唐王朝由盛入衰的时代之“秋”,更是作者生命走过白日放歌纵酒的壮年,进入潦倒落寞的暮年的岁月之“秋”,一个季节三重意蕴,故清人评其“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当中,出现的季节则为春季,词中开篇即“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尾再次点题,“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季本是最美好的时节,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处处充满生机,但对于作者而言,如此美好的春天却给人以度日如年之感,扣问这样的日子何时结束。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亡国被囚的耻辱,饱受宋帝的折磨,不难理解,词中的春,有对昔日风华正茂时的春的怀念,更多的是而今沦为阶下之囚的春的生无可恋。景物之春与生命之秋形成鲜明对比,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娓娓道出。关注意象所在的季节,帮助我们读懂诗词的内蕴。2.认识意象所蕴含的颜色。列宾说:“色彩,就是思想。”在诗词鉴赏中,抓住意象的颜色,就可以体会浓郁的诗味。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32字无一处写喜,但一黑一红,两处颜色的对比,让春雨为锦官城带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跃然纸上,“‘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李清照的名篇《如梦令·昨日雨疏风骤》,同样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个娇俏少女的好奇问题,几千年来拨动人们的心弦,而词句中的色彩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作者用“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本是雨后花园的寻常之景,却因作者别出心裁,以颜色代替寻常事物,使得诗句色彩鲜明、雨后的生机扑面而来,“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语言的创新,色彩的应用使得词句“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3.留心意象的排列组合。除了意象的季节和颜色,关注意象的排列顺序,对学生理解诗词意义,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在高适的《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场面浓缩在一句14个字之中,战士战死沙场的悲壮与将军醉生梦死的场景形成强烈对比,作者对统治者昏庸及批判力透纸背。在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描写了舟、烟渚、日暮、客、旷野、天、树、清江、月等9个意象,但却打破其常规的时间、空间排列组合顺序,以近似倒叙的组合方式描写诗篇,荒诞之中,却蕴含着诗人漂泊在外的愁绪,在途中江清月明,停泊桥边,但作者的思绪移舟孤独落寂,独特的排列顺序,让这首诗如一帧帧蒙太奇式的画面,种种场景纷至沓来,而作者的思绪却巧妙的藏在景物的出现顺序之中。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我以我血荐轩辕”,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五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五千年的诗词史。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就是聆听古人诗词歌赋背后的声音,让诗词中的文字开口说话,让诗词中的故事打动人心。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走进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文化,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二、鉴赏人物形象的“四法”1.审读标题,挖掘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的信息。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交代了季节、时间和送别的主题,对于把握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美满,夫妻志同道合,伉俪相得,其词轻快、爽朗,充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乱,夫妻分离,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3.整体感知,确定身份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如杨炯的《从军行》,通过整体阅读,可大体给“书生”定位:一个充满血性、志在驰骋沙场、渴望建功立业的书生形象。4.抓关键词,分析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抓住“宦游人”“偏惊”“归思”“沾巾”等词可以分析出诗人宦游异乡、伤感思归的形象特征。三、诗词中意境的分类有:(1)热烈崇高、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曹操的《观沧海》(2)悲凉凄清、苍凉悲壮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3)和平静穆、淡泊静谧典型代表——王维的《山居秋暝》(4)宏伟壮丽、豪迈飘逸典型代表——王维《使至塞上》(5)深邃沉郁、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6)清新素雅、自然淳朴典型代表——《古诗十九首》(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遇樵川林时中①南宋·赵若楸建水樵川隔几重,相逢孰意大江东。客行芳草垂杨外,春在柔桑小麦中。细雨疏田流水碧,残霞拥树远林红。浮生聚散浑无定,有酒何妨一笑同。注:①亦有版本题目为《过樵川林时中》。这首诗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诗歌的前四句“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题。蝶恋花·密州上元①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注:①白璧招:典出自“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②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③鸡翘:鸾旗车的俗称。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蝶恋花陆游①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注)①陆游时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宾,亲临南郑抗金前线。未满一年,朝廷投降派撤掉王炎西北统帅职务,陆游也奉调回京,即将被罢官回家。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一枝花·醉中戏作辛弃疾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看丘陇①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②。[注]①丘陇:指坟墓,化用古诗“今日牛羊上丘陇,当年近前而发红”诗意。②中酒,饮酒之中。词的上片前六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耍分析。7.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③。牡丹④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⑤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注释)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北宋1127年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③洗甲兵:《北堂书钞》引《六韬》,“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④《牡丹》写于1136年。⑤伊洛:指诗人的故乡洛阳。《观雨》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8.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暮泊鼠山闻明朝有石塘之险①杨万里下水船逢上水船,夕阳仍更涩②沙滩。雁来野鸭却惊起,我与舟人俱仰看。回望雪边山已远,如何蓬底暮犹寒?今宵莫说明朝路,万石堆心一急湍。注:①宋孝宗淳熙十年(1184年)冬,杨万里“丁母忧”服满,奉诏回临安。行舟途中,一次暮泊鼠山,写作此诗。②涩:不光滑,这里引申为停留。简要描述作者“暮泊鼠山”看到的景色。1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高斋视事谢脁①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列俎归单味,连驾②止容膝。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③。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注)①谢脁,南朝齐文学家。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②连驾,这里指一间接着一间的高大房屋。③纷诡,指官场混乱。非一,不能一致、难以治理。“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模拟提升】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贺新郎·寄李伯纪①丞相[宋]张元干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②,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③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注]①李伯纪:李纲,字伯纪,著名的爱国英雄,曾位居宰相,张元干是他的保属。钦宗绍兴八年(1138年)金兵进攻,朝廷力主议和,李纲因力主抗金被婴回长乐(福建省长乐县),此间,张元干写下这首词寄送给他。②《汉书·傅介子传》说楼兰王曾杀汉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楼兰……贪汉物,来见使……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③章,评价,辨别。(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扫尽”三句,是说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B.“十年”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扬州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怀想之余,不觉加强了对高宗的屈膝议和的不满,也加强了作者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C.“谩暗涩”句,是叹息如今和议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这里运用比喻,以宝剑被弃比喻李纲等主战人物受到朝廷罢斥压制。D.“唤取”两句,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这是对李纲的推崇。作者借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应该就此隐退苕溪,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2)“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食江州满塘驿①(唐)宋之问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州③草新绿。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注)①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②巩,即巩县,在洛水西岸,是洛阳的东大门,世称“东都锁钥”。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巳节为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B.首联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C.颈联上句以“吴州春草”承上,下句启下,间接抒发了思归之情,感情深沉痛楚。D.纵观全诗,情思深沉委婉,语言含蓄隐晦,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2)请自选角度赏析颔联。(3)这首诗的尾联跟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都写到猿声,但所起的作用不同,请分别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卖花声·题岳阳楼[宋]张舜民[注1]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2]。[注1]张舜民,北宋人,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注2]长安:此指汴京,为北宋都城。(1)是下面选项中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分斟酒敛芳颜”中,“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怀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B.“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是因为词人此时南迁郴州,不像元二出使安西,受朝廷重用,这两句含自我解嘲之意。C.“醉袖”二字,用得极妙,与前面的“十分斟酒”暗相呼应。“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既写出悠然的景色,又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D.结尾两句写即将上路,回首眺望夕阳中的长安,作者借此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意蕴深厚。(2)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费衮评价“此词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后人评价“全词跌宕起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请概括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宋)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概括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宋代]苏轼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朧①晓光开,旋转余花弄。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骏②,自怪骑白凤。三年东方旱,逃户连鼓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③。[注]①葱嚨:亦作“葱呢”,明净美丽。②马骏:亦作“马鬃”,鬃,马脖子上的长毛。③歌饭瓮:山东人埋肉饭下而食之,谓之饭瓮。意思是普降霜雪,预兆丰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照应题目,交待了创作这首诗的时间与原因,元日就是春节。B.“宿酒”“残梦”形象地刻画出诗人酒意未消、半梦半醒的状态。C.“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两句使用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描写雪片之大、落雪之厚。D.苏轼在诗中形象概括了灾荒年境中百姓的现实生活,对苦难的人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2)“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国学大师钱穆说:“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请结合本诗具体诗句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21诗歌鉴赏之形象【命题趋势】赏析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核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核人物形象、物象特征及其作用、诗歌的画面、意境等内容。【真题再现】一、【202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宋]朱熹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分析】“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写黄昏时分,梅花面对清浅的溪水临水弄影,清清溪水倒影着天上一轮明月,和梅花的倩影构成绝美的图景。此句选择梅花、清溪和霜月为意象,描绘梅花倒影在溪水中的芳姿,整个画面清幽雅致,澄澈人心。【考点详解】一、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在高中语文所选的诸多古诗文中,对意象进行解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1.关注意象所在的季节。意象,是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其中融入作者自己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作为作者精心挑选设计的外在投射,它出现的时节,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落木”“飞鸟”诸多意象围绕一个“悲秋”展开。此时的作者经历了国家战乱,爱子夭折的生活折磨,已经从壮年“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中苍老,历经人世起伏,悲欢离合,进入到生命的暮年之中,此时的季节“秋”,即时应景登高时的季节,也是李唐王朝由盛入衰的时代之“秋”,更是作者生命走过白日放歌纵酒的壮年,进入潦倒落寞的暮年的岁月之“秋”,一个季节三重意蕴,故清人评其“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当中,出现的季节则为春季,词中开篇即“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尾再次点题,“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季本是最美好的时节,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处处充满生机,但对于作者而言,如此美好的春天却给人以度日如年之感,扣问这样的日子何时结束。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亡国被囚的耻辱,饱受宋帝的折磨,不难理解,词中的春,有对昔日风华正茂时的春的怀念,更多的是而今沦为阶下之囚的春的生无可恋。景物之春与生命之秋形成鲜明对比,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娓娓道出。关注意象所在的季节,帮助我们读懂诗词的内蕴。2.认识意象所蕴含的颜色。列宾说:“色彩,就是思想。”在诗词鉴赏中,抓住意象的颜色,就可以体会浓郁的诗味。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32字无一处写喜,但一黑一红,两处颜色的对比,让春雨为锦官城带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跃然纸上,“‘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李清照的名篇《如梦令·昨日雨疏风骤》,同样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个娇俏少女的好奇问题,几千年来拨动人们的心弦,而词句中的色彩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作者用“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本是雨后花园的寻常之景,却因作者别出心裁,以颜色代替寻常事物,使得诗句色彩鲜明、雨后的生机扑面而来,“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语言的创新,色彩的应用使得词句“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3.留心意象的排列组合。除了意象的季节和颜色,关注意象的排列顺序,对学生理解诗词意义,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在高适的《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场面浓缩在一句14个字之中,战士战死沙场的悲壮与将军醉生梦死的场景形成强烈对比,作者对统治者昏庸及批判力透纸背。在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描写了舟、烟渚、日暮、客、旷野、天、树、清江、月等9个意象,但却打破其常规的时间、空间排列组合顺序,以近似倒叙的组合方式描写诗篇,荒诞之中,却蕴含着诗人漂泊在外的愁绪,在途中江清月明,停泊桥边,但作者的思绪移舟孤独落寂,独特的排列顺序,让这首诗如一帧帧蒙太奇式的画面,种种场景纷至沓来,而作者的思绪却巧妙的藏在景物的出现顺序之中。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我以我血荐轩辕”,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五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五千年的诗词史。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就是聆听古人诗词歌赋背后的声音,让诗词中的文字开口说话,让诗词中的故事打动人心。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走进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文化,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二、鉴赏人物形象的“四法”1.审读标题,挖掘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的信息。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交代了季节、时间和送别的主题,对于把握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美满,夫妻志同道合,伉俪相得,其词轻快、爽朗,充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乱,夫妻分离,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3.整体感知,确定身份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如杨炯的《从军行》,通过整体阅读,可大体给“书生”定位:一个充满血性、志在驰骋沙场、渴望建功立业的书生形象。4.抓关键词,分析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抓住“宦游人”“偏惊”“归思”“沾巾”等词可以分析出诗人宦游异乡、伤感思归的形象特征。三、诗词中意境的分类有:(1)热烈崇高、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曹操的《观沧海》(2)悲凉凄清、苍凉悲壮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3)和平静穆、淡泊静谧典型代表——王维的《山居秋暝》(4)宏伟壮丽、豪迈飘逸典型代表——王维《使至塞上》(5)深邃沉郁、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6)清新素雅、自然淳朴典型代表——《古诗十九首》(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遇樵川林时中①南宋·赵若楸建水樵川隔几重,相逢孰意大江东。客行芳草垂杨外,春在柔桑小麦中。细雨疏田流水碧,残霞拥树远林红。浮生聚散浑无定,有酒何妨一笑同。注:①亦有版本题目为《过樵川林时中》。这首诗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中的“轻柔桑叶”“新绿杨柳”“萋萋芳草”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客行芳草垂杨外,春在柔桑小麦中”写诗人与偶然相逢的友人漫步乡间小路,看到杨柳新绿,桑叶轻柔。田野里的麦苗睁开眼睛,伸伸懒腰,细细的叶子在和煦的阳光下摇曳生姿。嫩绿的麦苗在雨水滋养下疯长起来。春风驰荡,到处都充满了盎然生机的美好画面。在阳光下如一幅油画。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诗歌的前四句“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答案】弯月新出,照耀着凉州城,凉州城七十万人家,荡漾着一片弹琵琶声,写出了凉州城阔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边地景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画面形象的能力。“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首先出现的是城头弯弯的明月。然后随着明月升高,银光铺泻,出现了月光照耀下的凉州城。“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全诗由月照凉州开始,在着重表现边城风光的同时,那种月亮照耀着七里十万家和城中荡漾的一片琵琶声,也鲜明地透露了当时凉州的阔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气氛。

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题。蝶恋花·密州上元①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难见到,只有云垂旷野,雪意浓浓。【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理解此诗句可与上阕内容对比着来分析,词的题目是《密州上元》,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上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女子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正是在这样的反衬中再写密州上元节,“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这两句主要分析“灯、霜露、雪、云、野”等主要意象所蕴含的意思,“灯火”应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景象,但是在这里却是“火冷”“灯稀”,而且从气候上来看,又有“霜露下”“昏昏雪”“云垂野”等,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因此突出了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再结合下阕开头句的“寂寞”则可确定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解答时要结合意象作答。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注:①白璧招:典出自“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②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③鸡翘:鸾旗车的俗称。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案】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马往来,描绘出一幅欢快热闹的图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颔联“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山鸟自呼泥滑滑”一句中的“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行人相对马萧萧”一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由此可见作者描绘了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马往来,展现出一幅欢快热闹的图景。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蝶恋花陆游①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注)①陆游时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宾,亲临南郑抗金前线。未满一年,朝廷投降派撤掉王炎西北统帅职务,陆游也奉调回京,即将被罢官回家。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桐叶飘零,寒蛩夜鸣,旅人愁思,通京之路,黯淡无光的萧瑟凄清的秋景图。【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画面)的能力。“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词人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到吟蛩(蟋蟀)在夜间鸣叫。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陆游旅途的心事。“旅思”,旅途的愁绪。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黯”是暗淡的意思。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因为这时陆游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可见前三句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一枝花·醉中戏作辛弃疾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看丘陇①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②。[注]①丘陇:指坟墓,化用古诗“今日牛羊上丘陇,当年近前而发红”诗意。②中酒,饮酒之中。词的上片前六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耍分析。【答案】诗人借“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印大如斗”等内容,刻画了一个有胆有识、功高位显、威风八面的英雄形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千丈擎天手”,写其一柱擎天、力挽乾坤的英雄气概;“万卷悬河口”,写其口若悬河、意气风发的英姿。作者以“千丈”和“万卷”对比,说明了他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黄金腰下印,大如斗”写其功业卓著、功高位显。“更千骑”两句,写其出巡时仪仗之盛大和气势之威武,从而表现出他威风八面的英雄形象。据此可知上片前六句刻画了一个有胆有识、功高位显、威风八面的英雄形象。7.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③。牡丹④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⑤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注释)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北宋1127年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③洗甲兵:《北堂书钞》引《六韬》,“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④《牡丹》写于1136年。⑤伊洛:指诗人的故乡洛阳。《观雨》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描述了山中暴雨时的壮阔昂扬之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概括诗歌景物形象特点的能力。颈联“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意思暴雨压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颈联通过“海”(如海一样的暴雨)、“风”等宏阔意象,运用“压、低、举、吹”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竹技在雨中顽强地举起,山色在大风吹掀时露出一线光明的景象;充满动感和色彩变化,气势宏大磅礴。8.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口,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是“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大意是“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歌选取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勾勒画面。“雨后残阳”是视觉描写,“高树鸣蝉”是听觉描写,此联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写雨后黄昏的静谧和生机,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安适。然后结合诗句即可概括出画面。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口,四周响起了产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暮泊鼠山闻明朝有石塘之险①杨万里下水船逢上水船,夕阳仍更涩②沙滩。雁来野鸭却惊起,我与舟人俱仰看。回望雪边山已远,如何蓬底暮犹寒?今宵莫说明朝路,万石堆心一急湍。注:①宋孝宗淳熙十年(1184年)冬,杨万里“丁母忧”服满,奉诏回临安。行舟途中,一次暮泊鼠山,写作此诗。②涩:不光滑,这里引申为停留。简要描述作者“暮泊鼠山”看到的景色。【答案】夕阳的余辉洒在沙滩上,远处雪山映照,大雁飞来,惊起野鸭无数。【解析】诗歌题目有“暮泊鼠山”,首联描写了相向而行的两艘船相遇的情景;颔联写泊舟时所见所闻;颈联从仰看转到回望;尾联再次点题,照应全诗,表现了诗人乐观主义的情怀。本诗景物描写的语句有“夕阳仍更涩沙滩”“雁来野鸭却惊起”“回望雪边山已远”,结合这些句子,抓住关键的意象进行描述即可。1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高斋视事谢脁①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列俎归单味,连驾②止容膝。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③。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注)①谢脁,南朝齐文学家。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②连驾,这里指一间接着一间的高大房屋。③纷诡,指官场混乱。非一,不能一致、难以治理。“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写从高斋上看到的旖旎风光。余雪与青山相映,显得清冷秀丽,色彩鲜明。“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紧承上文,写远处的风景。迷蒙隐约的村落已在江边显现,若断如续的树木油然展现在宽阔的江边。【解析】“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写从高斋上着到的旖旎风光。“余雪映着青山,寒雾使白日开”,这其实是倒装。按自然规律应该是“寒雾开白日”,然后才是“余雪映青山”。如果寒雾漫天,白日未开,是看不到余雪,更看不到青山的。余雪,即残雪。残冬己过,春天将至,山呈现“青”色,山便成为“青山”。“寒雾开白日”,说寒雾使白日开了。诗人把句子一颠倒,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余雪与青山相映,显得清冷秀丽,彩色显明。“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紧承上面,写远处的风景。迷蒙隐约的村落庄己在江边显现,若断若续的树木油然展现在宽阔的江边。“暧暧”,迷蒙隐约貌;“离离”,若断若续貌。“见”,通现;“海”,实为宽阔的江面。这样,由近及远,高斋上的一幅美丽图画徐徐展开:“余雪”“青山”“寒雾”“白日”“江村”“海树”,优美、宁静、淡远、雅致,自成一幅意境深远的风景画。【模拟提升】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贺新郎·寄李伯纪①丞相[宋]张元干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②,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③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注]①李伯纪:李纲,字伯纪,著名的爱国英雄,曾位居宰相,张元干是他的保属。钦宗绍兴八年(1138年)金兵进攻,朝廷力主议和,李纲因力主抗金被婴回长乐(福建省长乐县),此间,张元干写下这首词寄送给他。②《汉书·傅介子传》说楼兰王曾杀汉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楼兰……贪汉物,来见使……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③章,评价,辨别。(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扫尽”三句,是说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B.“十年”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扬州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怀想之余,不觉加强了对高宗的屈膝议和的不满,也加强了作者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C.“谩暗涩”句,是叹息如今和议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这里运用比喻,以宝剑被弃比喻李纲等主战人物受到朝廷罢斥压制。D.“唤取”两句,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这是对李纲的推崇。作者借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应该就此隐退苕溪,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2)“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D(2)只见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洲渚之上。描绘了一幅壮阔浩渺、朦胧苍凉的水天夜色图景。(3)①无人理解的孤独。“谁伴我”“空吊影”,自伤孤独。李纲与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②对故国满目创痍的哀愁。“十年一梦扬州梦”句,表达战火后的故国哀愁。③对主和派苟安求和的愤慨。“遗恨琵琶旧语”二句,用杜甫诗意,以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恨千古。④对李纲坚决主战的敬仰和支持。“要斩”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像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王那样对付金人。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⑤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气吞骄虏”“风浩荡,欲飞举”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应怀着气冲宵云的雄心壮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应该就此隐退苕溪,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错误,作者并非认为应该隐退,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本词的旨意。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意境的能力。这是一句景物描写,解答时注意先抓住意象描绘画面的内容,再概括出景物画面的特点。“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的所见,主要写了垂挂在夜空的星斗,江面,突显夜景的壮阔浩渺;月下的洲渚,突显夜色的朦胧。(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谁伴我”两句,承上;“月流烟渚”“怅望关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意,自伤孤独。李纲与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同舞当亦包括共商恢复中原之事,至此才转入寄李纲本题。抒发无人理解的孤独。“十年一梦扬州路”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扬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而此时只剩残破空城,对故国满目创痍的哀愁。“遗恨琵琶旧语”二句,作者在此用杜甫诗意,说明在琵琶声中流露出对屈辱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作者对高宗的屈膝议和感到不满,以此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恨千古。“倚高寒”两句,继续写作者夜倚高楼,但觉寒气逼人,远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满腔,但又感到自己壮心犹在,豪气如潮,足以吞灭敌人。“要斩”两句,运用两个典故反映出对宋金和议的看法。前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像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西域国名)王那样对付金人。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后一句是借汉嫁王昭君与匈奴和亲事,影射和议最终是不可行的,必须坚决抵抗。“风浩荡,欲飞举”,大风浩荡,不停地吹着,我雄心勃发,要乘风飞举。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此词的旨意。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食江州满塘驿①(唐)宋之问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州③草新绿。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注)①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②巩,即巩县,在洛水西岸,是洛阳的东大门,世称“东都锁钥”。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巳节为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B.首联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C.颈联上句以“吴州春草”承上,下句启下,间接抒发了思归之情,感情深沉痛楚。D.纵观全诗,情思深沉委婉,语言含蓄隐晦,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2)请自选角度赏析颔联。(3)这首诗的尾联跟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都写到猿声,但所起的作用不同,请分别简要分析。【答案】(1)B(2)描写手法:虚实相生(想象)、衬托(乐景衬哀情)。抒情手法:借景抒情,乐景衬哀。写出洛阳满城飞花、春意盎然之景以及眼前吴州只有一片新绿,表达诗人对京华的向往,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凄切。(3)①本诗中的“猿声”,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思归怀乡以及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②李诗中“轻舟”一词写出作者身在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两岸“猿声”似乎在叫个不停,表现了李白遇赦后的喜悦轻快心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错,应为“前一天”。C.“间接抒发”错误。“思归怀故乡”,直抒满腹乡愁。D.“语言含蓄隐晦”错误。应该是“清丽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遭贬南行的哀伤,情思深婉含蓄,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州草新绿”,虚实相生,第三句上承首句而发,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诗人由“去年”的洛桥修禊,联想到“今年”繁华的京洛风物,“去年”底离开洛阳时,还是隆冬时节,此时已是春归大地了,洛阳城内,应是满城飞花、春意盎然了。“遥怜”二字,写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只能遥遥寄情于花树了。乐景衬哀情。诗人身在江州,回望京华,表达诗人对京华的向往。遥怜洛阳草木花树,但眼中所见,唯江中小洲,一片新绿而已。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凄切。(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注释“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分析,此时诗人被贬南行。“猿声”,感情痛切哀婉,身为逐臣,想返回京洛是不可能的,明朝骑马上路,只能依然南行,因此夜闻清猿悲啼,营造了凄凉的氛围,更添孤独肠断之痛及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3.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卖花声·题岳阳楼[宋]张舜民[注1]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2]。[注1]张舜民,北宋人,做过监察御史,因党争遭贬。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注2]长安:此指汴京,为北宋都城。(1)是下面选项中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分斟酒敛芳颜”中,“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怀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B.“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是因为词人此时南迁郴州,不像元二出使安西,受朝廷重用,这两句含自我解嘲之意。C.“醉袖”二字,用得极妙,与前面的“十分斟酒”暗相呼应。“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既写出悠然的景色,又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D.结尾两句写即将上路,回首眺望夕阳中的长安,作者借此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意蕴深厚。(2)开篇两句“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费衮评价“此词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后人评价“全词跌宕起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请概括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答案】(1)C(2)①开篇两句用“木叶”“漫漫空水”等意象(或翻译诗句: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描绘了一幅萧瑟迷蒙的洞庭秋景图。②作用: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悲凉的情感作铺垫或奠定了全词悲伤的感情基调。(3)羁旅的愁思,遭受贬谪的失意、怨愤,对故乡的眷恋或者对君王的期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词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天淡云闲’四字……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错误,“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虽然写出悠然的景色,但并未写出词人淡泊闲适的心境。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句的能力。“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的意思是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这两句词描写洞庭湖的景象:秋水与长天一色,茫茫无际;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一般来说,分析诗词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景物描写本身的作用以及诗歌的篇章结构角度分析,如渲染氛围、奠定基调、为后文做铺垫等。这两句词位于整首词开篇前两句,对洞庭湖的景象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萧疏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悲凉心境,从而奠定了全词悲痛的感情基调。(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纵观全词,这首词写出了诗人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阳关曲》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融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被贬的悲慨。“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是词人在被贬途中所见景色,凄凉萧瑟,惹人羁旅愁思;而“何人此路得生还”,更可见诗人内心中充满对故乡的眷恋,以及自觉难以回去的痛苦怨愤。“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根据注释可知,此处代指北宋都城,诗歌中向来有以都城代指朝廷、皇帝的手法,故而此处表达了词人对朝廷和君王重新重用自己仍怀有期待的感情。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宋)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